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群连接理论视角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策略探索——以广州市融德里为例
1
作者 郭谦 汤晟晖 +1 位作者 何可柔 黄凯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1,共10页
在急剧变化的城市环境中,历史街区易受影响成为片段孤立化区域并走向衰败,但其因蕴含重要价值与资源而需要得到有效保护。现有保护更新理论中缺乏引导历史街区自身聚合及与城市环境融合的整体性框架。将历史街区视为复合化集群,引入集... 在急剧变化的城市环境中,历史街区易受影响成为片段孤立化区域并走向衰败,但其因蕴含重要价值与资源而需要得到有效保护。现有保护更新理论中缺乏引导历史街区自身聚合及与城市环境融合的整体性框架。将历史街区视为复合化集群,引入集群连接理论,通过辨析内部子集、延伸连接线索、拓展连接操作构建保护更新框架,并提出建立连接后失稳问题的发现与应对措施,共同形成保护更新策略。以广州市融德里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为例,尝试将集群连接理论运用于设计与实施过程,为历史街区集群化整合提供案例支撑,以期为同类面临衰败境遇的历史街区提供保护更新方面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 集群连接理论 城市衰败区域 融德里
下载PDF
历史街区共生视野下的校园建筑改造与环境意象重构——以长郡中学为例
2
作者 黄磊 卢金春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54-57,共4页
历史街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其中的中小学校是此生命体中重要却又异质的组成部分,而校园改造则是其与街区取得共生的契机。文章通过介绍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外立面改造的背景与设计特点,指出在面对高度复杂的建成环境与内生需求相交错时... 历史街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其中的中小学校是此生命体中重要却又异质的组成部分,而校园改造则是其与街区取得共生的契机。文章通过介绍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外立面改造的背景与设计特点,指出在面对高度复杂的建成环境与内生需求相交错时,尝试将建筑外立面及群形态扩展成为一种具有能动性的复合空间,并以共生理念来引导校园环境意象的重构,进而调节不同层次的建筑与环境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长郡中学 共生 建筑改造 环境意象重构
下载PDF
基于城市形态类型学对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可行性探究——以大连连锁街为例
3
作者 高德宏 曹静 +1 位作者 白鸣轩 刘继鹏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154-156,共3页
文章基于城市类型学角度,以大连市连锁街为研究对象,在三维模型复原的基础上,从土地权属划分、街巷体系、街区肌理、公共空间、尺度等形态要素层面,以“类型”为工具解析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探讨在“微更新”的视角下,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 文章基于城市类型学角度,以大连市连锁街为研究对象,在三维模型复原的基础上,从土地权属划分、街巷体系、街区肌理、公共空间、尺度等形态要素层面,以“类型”为工具解析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探讨在“微更新”的视角下,近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新的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城市形态学 类型学 保护更新
下载PDF
基于策划理论的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枝江市董市镇老正街更新设计为例
4
作者 黄艳雁 陶紫茵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201-203,共3页
当前我国已步入存量更新的时代,城市更新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以枝江市董市镇老正街为例,基于美国CRS建筑策划相关理论与方法,在对历史街区进行现状调查与归纳的基础上,确定策划主体和流程,梳理CRS策划信息矩阵与决策方法,进一步探讨... 当前我国已步入存量更新的时代,城市更新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以枝江市董市镇老正街为例,基于美国CRS建筑策划相关理论与方法,在对历史街区进行现状调查与归纳的基础上,确定策划主体和流程,梳理CRS策划信息矩阵与决策方法,进一步探讨历史街区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策划 历史街区 更新策略 城市更新
下载PDF
“新工科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历史街区周边消费空间设计课程改革研究——以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五)课程设计为例
5
作者 崔凯 常尧剑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153-155,共3页
随着城市发展由增量建设转变为存量更新,历史街区改造及其场地内的新建建筑设计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主题,并成为高校建筑学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教学课题。以往的建筑学教学更着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科逻辑的建立,在新时代社会快速发... 随着城市发展由增量建设转变为存量更新,历史街区改造及其场地内的新建建筑设计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主题,并成为高校建筑学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教学课题。以往的建筑学教学更着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科逻辑的建立,在新时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已逐渐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对新时代建筑学工程人才的素质要求,需要进行教学体系和设计理论的更新。在新工科教育改革(NEET)的背景下,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结合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以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五)课程设计为例,探究“NEET”对建筑学历史街区城市设计和商业建筑设计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设计方法,以及空间生产理论指导下的设计理论教育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T 教学改革 空间生产 历史街区 城市设计
下载PDF
公共文化质效导向的文旅型历史街区多尺度统筹保护与空间焕活
6
作者 肖竞 吕思维 +1 位作者 张芮珠 曹珂 《中国名城》 2024年第4期30-37,共8页
信息时代与后城市化时期,历史文化街区逐渐呈现出场域公共化、空间资产化、职能文旅化、价值人本化的“四化”演变趋势,进而孕生出以文化休闲和旅游服务为主导职能的街区类型。其同时具有场域公共属性和文化资产属性,是城市公共文化活... 信息时代与后城市化时期,历史文化街区逐渐呈现出场域公共化、空间资产化、职能文旅化、价值人本化的“四化”演变趋势,进而孕生出以文化休闲和旅游服务为主导职能的街区类型。其同时具有场域公共属性和文化资产属性,是城市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提升文旅型历史街区的公共文化质效,有助于促进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提升公众文化生活品质,是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研究的重要议题。以文旅型历史街区的演生规律、甄别特征和现实问题解析为基础,从城市文化传承、地方认同培育、文娱生活服务、大众文创孵化4个方面定义了其公共文化质效内涵,并据此制定了以城区文化线路建构、片区文化生境维育、街区文化场域活化、小微文化场景营造为行动路径的文旅型历史街区统筹保护与空间焕活方法,为该类型历史街区的类型甄别、质效判定及保护活化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型历史街区 公共文化质效 统筹保护 空间焕活 场景营造 山城巷街区
下载PDF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老街历史地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7
作者 马皎(图/文) 吴国源(图/文)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3-I0004,共2页
1.老街概况咸阳老街指由中山街、东明街、北平街三条历史文化街区构成的咸阳老城片区的代称,是咸阳明清文化遗产重要承载地。明清咸阳古城区建于明洪武年间,布局为“田”字形,有东、西、东南、东北四城门,设有三条东西街和四条南北街巷。
关键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地段 古城区 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街区 渭城区 陕西省咸阳市 老街
下载PDF
街生百态: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治愈性场所构建研究
8
作者 赵子游 李政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3,121,共7页
在信息化社会的影响下,城市历史街区面临着地域特色流失、建筑样式趋同以及无法满足市民精神情感需求等问题,导致民众街巷生活质量下降。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将治愈性场所理论融入城市更新设计中,对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和提升。本文首... 在信息化社会的影响下,城市历史街区面临着地域特色流失、建筑样式趋同以及无法满足市民精神情感需求等问题,导致民众街巷生活质量下降。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将治愈性场所理论融入城市更新设计中,对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和提升。本文首先阐述了治愈性场所的相关理论和历史街区在城市更新中的困境及其价值,然后探讨了如何将治愈性场所理念融入城市更新策略,以推动建设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历史街区。通过满足市民的精神情感需求和提高街巷生活质量,城市历史街区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城市更新进程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历史街区 治愈性场所 场所构建
下载PDF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春口村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9
作者 周仿颐(文\图) 杨扬(文\图)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3-I0004,共2页
1.村落概况春口村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大藏乡,是川西北嘉绒藏区典型的传统高山农牧村。春口村的产生始于藏传佛教大师查柯·阿旺扎巴于公元1414年在嘉绒地区所建的最后一座寺庙——大藏寺。大藏寺是村民聚居的原点... 1.村落概况春口村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大藏乡,是川西北嘉绒藏区典型的传统高山农牧村。春口村的产生始于藏传佛教大师查柯·阿旺扎巴于公元1414年在嘉绒地区所建的最后一座寺庙——大藏寺。大藏寺是村民聚居的原点,聚落围绕大藏寺呈散点状分布。春口村是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大藏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传统村落 历史街区 大藏 川西北 嘉绒藏区 藏传佛教
下载PDF
居民主导,多元协力——北村韩屋居住性历史街区活态治理经验与启示
10
作者 金日学 李春姬 《建筑师》 2024年第2期71-79,共9页
存量时代城市更新中,居住性历史街区承载着传统风貌存续、街区活力再生、现代宜居优化等多重时代使命。居民主导、多元协力、活态治理是北村韩屋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机制:居民主导—自下而上自主式更新是北村治理启动与传统风貌保... 存量时代城市更新中,居住性历史街区承载着传统风貌存续、街区活力再生、现代宜居优化等多重时代使命。居民主导、多元协力、活态治理是北村韩屋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机制:居民主导—自下而上自主式更新是北村治理启动与传统风貌保存的基础;多元协力—政府自上而下结构性保护与政策扶持、专家技术协力、市民文化协力是北村治理发展及街区活力再生的动力;活态治理—居民主导、居民主体、居民自治是北村治理持续及现代宜居优化路径。汲取北村韩屋街区治理方法,存续经验,对我国居住性历史街区的更新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村都市型韩屋 居住性历史街区 街区更新 居民主导 多元协力 活态治理
原文传递
制度驱动视角下大连历史街区演变动因及干预策略
11
作者 张弘驰 王凤琳 +1 位作者 王雨秋 郭飞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48-150,共3页
辽宁地区现存有大量极具价值的近代历史街区,作为重要的文化遗存,其活态保护与再生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创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大连市为例,文章从历史街区保护管理制度和城市规划的角度,回溯了大连开埠建市的历程,梳理了... 辽宁地区现存有大量极具价值的近代历史街区,作为重要的文化遗存,其活态保护与再生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创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大连市为例,文章从历史街区保护管理制度和城市规划的角度,回溯了大连开埠建市的历程,梳理了国家及地方层面制度政策对大连城市建设、发展及历史街区演变的影响,分析了大连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现状、问题及其内因,提出针对性干预机制。大连历史街区案例分析为东北历史街区更新与振兴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制度驱动 城市规划 演变动因 干预策略
下载PDF
数字技术在历史街区活力提升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韩舒伊 陈广怡 庞颖 《山西建筑》 2024年第9期34-37,共4页
数字技术在历史街区活力提升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热点,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得出数字技术在历史街区活力提升中的三个应用发展历程、三类应用场景、三种主要技术类型以及应用发展趋势,并从保护历史文化、优化规划设计和提高管理效率三... 数字技术在历史街区活力提升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热点,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得出数字技术在历史街区活力提升中的三个应用发展历程、三类应用场景、三种主要技术类型以及应用发展趋势,并从保护历史文化、优化规划设计和提高管理效率三个方面提出在历史街区活力提升中应用数字技术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历史街区 活力提升
下载PDF
康泽恩学派视角下历史街区空间形态演变探讨——以宣南校场口片区为例
13
作者 郝韫 杨洁昕 董璁 《住区》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街区形态的划定、管理与可持续更新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现今绝大多数城市更新行动忽视了对街区形态特征及其历史进程的动态保护,导致历史街区逐渐失去人文内涵与历史底蕴。而基于人文地理学的康泽恩学派重点关注城市中微观... 街区形态的划定、管理与可持续更新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现今绝大多数城市更新行动忽视了对街区形态特征及其历史进程的动态保护,导致历史街区逐渐失去人文内涵与历史底蕴。而基于人文地理学的康泽恩学派重点关注城市中微观层面的形态与演变历程,为历史街区的认知与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本文选取北京宣南校场口历史片区为研究对象,在传统历史地理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地块形态演进过程、机制,揭示其形态演变动因及规律,以期为未来历史街区形态的更新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保护 康泽恩学派 校场口 形态演变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街区街巷提升研究——以北京国子监历史街区为例
14
作者 毋语菲 林箐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20-25,74,共7页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脉和记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如何通过改造使街区空间与时代变化相适应,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以北京旧城国子监历史街区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将该街区的街巷空间...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脉和记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如何通过改造使街区空间与时代变化相适应,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以北京旧城国子监历史街区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将该街区的街巷空间绘制成轴线模型,选取整合度、选择度、连接值、深度值、可理解度等变量参数进行计算,解析计算结果所代表的空间意义,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国子监街区的后续发展提升策略,在保护历史基底的同时,合理提高街区的空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子监历史街区 空间句法 城市更新 轴线分析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历史街区层积解析和保护策略研究——以旅顺太阳沟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园 金承协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该文以旅顺太阳沟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沿革、街区特征、保护状况进行梳理,以“锚固—层积”理论模型为依据,对物质属性的历史层积要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不同发展时期历史景观层积模式和效应,研究表明太阳沟历史街区层积模式以维... 该文以旅顺太阳沟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沿革、街区特征、保护状况进行梳理,以“锚固—层积”理论模型为依据,对物质属性的历史层积要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不同发展时期历史景观层积模式和效应,研究表明太阳沟历史街区层积模式以维持为主,其他模式并存,空间层积效应表现出建筑场所、历史文化、人文价值的集中化趋势。依据历史层积反映的问题及原因,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4个有效管理手段,提出规划限制、活化赋能、公众参与、联合监管、资金法律保障的保护策略,“军队—政府”的协作模式探索新的保护模式,是推动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积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历史层积 历史街区 旅顺太阳沟 保护策略
下载PDF
北京历史街区外部空间公共性的典型案例研究
16
作者 刘祎绯 宋文龄 +2 位作者 周海琴 李书畅 朱晓晨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1,共12页
历史街区中的外部空间是承载社会生活的重要公共场所,如今却多有私人侵占现象且屡禁不止。选取北京老城上斜街西段166m的胡同平房区外部空间作为典型案例,首先对侵占现状进行详细调研和绘图,然后开展基于规划原始功能、现状使用情况及... 历史街区中的外部空间是承载社会生活的重要公共场所,如今却多有私人侵占现象且屡禁不止。选取北京老城上斜街西段166m的胡同平房区外部空间作为典型案例,首先对侵占现状进行详细调研和绘图,然后开展基于规划原始功能、现状使用情况及公众情绪反馈的空间划分,从功能、使用权、知觉3个维度解构其公共性特征。将0.24ha的外部空间分别从功能维度划分为7类45个空间单元,使用权维度划分为6类42个空间单元,知觉维度划分为6类51个空间单元,以服务范围、侵占率、主观感知为标准,将各维度的公共性程度评价划分为一至四级。将各维度的空间单元和公共性评价结果叠加,共得到71个综合空间单元,进而归纳出16类典型外部空间,总结特征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对历史街区外部空间私人侵占乱象的典型案例调查与分析,探讨我国城市历史街区复杂的公共性问题,为城市更新与社会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城市更新 历史街区 外部空间 公共空间 北京老城
下载PDF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对策研究
17
作者 罗泓 何苗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6-172,共7页
历史街区是蕴含着丰富文化意蕴的文化空间,也是重要的城市场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有助于推进文化空间的发展,助力城市文化建设。从场景理论出发,以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分析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文化... 历史街区是蕴含着丰富文化意蕴的文化空间,也是重要的城市场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有助于推进文化空间的发展,助力城市文化建设。从场景理论出发,以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分析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文化空间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场景更新策略,以期为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的场景更新与文化传播研究提供新思路。研究认为:清河坊历史街区文化空间目前通过建筑、活动、空间的打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场景发展,但存在建筑符号缺乏深入挖掘、节庆活动社会影响较小、体验空间亲民传播有待加强的问题;其场景更新策略要从真实性、戏剧性、合法性三方面着手,包括植根区域化特色、提升数智融合体验、注重场景化营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历史街区 宋韵文化 文化空间 清河坊
原文传递
低碳视角下扬州南河下历史街区改造更新策略研究
18
作者 李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19,共3页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提出对新形势下城市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扬州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应将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而作为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街区的低碳化改造与更新是历史城市低碳发展的关键。文章...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提出对新形势下城市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扬州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应将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而作为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街区的低碳化改造与更新是历史城市低碳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低碳视角,以扬州南河下历史街区为例,对街区的现状及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低碳改造的适宜性方法,在全面提高街区环境的同时,推动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历史街区改造 碳排放
下载PDF
慢行友好理念下居住型历史街区游憩系统选线设计研究——以北京北新桥片区为例
19
作者 张颖异 吕蒙 荣玥芳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0-49,共10页
构建连续安全的慢行网络是实现城市慢行友好的关键环节,为漫步游憩、运动社交等活动提供支撑。居住型历史街区兼具生活情境和历史风貌特征,亟需通过慢行友好理念实现活态保护。以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片区为例,通过调研其游憩系统现状问题... 构建连续安全的慢行网络是实现城市慢行友好的关键环节,为漫步游憩、运动社交等活动提供支撑。居住型历史街区兼具生活情境和历史风貌特征,亟需通过慢行友好理念实现活态保护。以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片区为例,通过调研其游憩系统现状问题,探索居住型历史街区游憩系统的构建和选线技术。利用数据统计、量化形态分析等手段,对游憩系统的社会性诉求进行理性排序,提出“人-空间-路径”协同的游憩系统设计模式,推进面向慢行友好的人本主义设计,营造宜居健康的居住型历史街区慢生活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行友好 居住型历史街区 游憩系统 选线设计 北新桥片区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广州东山口历史街区活力提升策略研究
20
作者 李鑫海 李绪洪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历史街区空间作为城市文脉的物质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历史建筑价值与内在的商业价值,对历史街区进行活力和提升研究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的文化存续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州东山口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百度热力图、POI数据等... 历史街区空间作为城市文脉的物质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历史建筑价值与内在的商业价值,对历史街区进行活力和提升研究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的文化存续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州东山口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百度热力图、POI数据等多元数据,利用Arc GIS进行历史街区空间活力、人气聚集程度、POI分布特征分析,并与传统实地调研数据相结合,对东山口历史街区的场地活力值现状进行收集分析,提出一系列更具针对性对活力值提升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POI数据 GIS技术 活力提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