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GIS支持下的城市形态研究技术框架
1
作者 邓元媛 张传芳 周雪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第4期25-27,共3页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历史GIS)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近年来在规划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GIS平台,整合时空数字信息,为城市形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研究视角。在提高城市形态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也将提高研究成果在城...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历史GIS)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近年来在规划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GIS平台,整合时空数字信息,为城市形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研究视角。在提高城市形态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同时,也将提高研究成果在城市更新中的参考和依据价值。因此,本文关注历史GIS支持下的城市形态研究进展,剖析数字化技术对形态研究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知网”中近二十年的相关文献检索,进行“历史GIS支持下的城市形态研究”的知识梳理,并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框架,以期为该领域的纵深研究提供基础性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gis 城市形态 知识图谱 技术框架
下载PDF
基于GIS的镇江京口三山风景名胜区历史景观资源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也 许浩 李诗韵 《园林》 2023年第9期99-108,共10页
分析山岳风景资源时空分布与演变情况有助于探究其景观营造的历史规律,为当代风景区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维护管理提供史学依据。以镇江京口三山为例,基于ArcGIS平台探究魏晋到民国时期风景资源的空间分布、时空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 分析山岳风景资源时空分布与演变情况有助于探究其景观营造的历史规律,为当代风景区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维护管理提供史学依据。以镇江京口三山为例,基于ArcGIS平台探究魏晋到民国时期风景资源的空间分布、时空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景观资源类型自宋元起趋于多样化,风景建筑占比最多;(2)景观资源自魏晋至隋唐聚集度增强,而后至明清与民国聚集度减弱,聚集区域逐渐由北固山偏移到焦山与金山;(3)宋元与民国景观资源重心空间分布最为相近,而明清时期景观资源方向分布趋势最为明显;(4)隋唐运河的开通、清代康乾二帝的南巡、历史文学作品的传播、城市功能的定位与“儒—释—道”文化的发展都促进了京口三山景观资源的开发。研究结果证明了基于文献史料构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的可行性,为风景园林史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景观资源 时空演变 历史gis 京口三山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历史GIS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耀龙 巢子豪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9-944,共16页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历史GIS)属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历史学相结合的交叉研究领域,它有机地集成了GIS的技术方法、地理学家的空间视角和历史学家的时间视角,量化历史时期的地理过程并构建相应的时空模型,为面向未来的科学预测提供研究基...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历史GIS)属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历史学相结合的交叉研究领域,它有机地集成了GIS的技术方法、地理学家的空间视角和历史学家的时间视角,量化历史时期的地理过程并构建相应的时空模型,为面向未来的科学预测提供研究基础。历史GIS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给GIS学科、历史地理学和历史学都带来了新的研究机遇与活力,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历史GIS向社会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服务,并逐渐跨越系统的技术层面,向着科学层面纵深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回顾了历史GIS产生的背景,从数字化、数据模型、数据库建设与系统开发、空间分析和可视化5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历史GIS的研究现状。最后,从历史资料的空间化与数字化、历史地理时空大数据、历史地理空间框架构建及历史地理信息服务、历史地理时空过程及模型构建、历史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学科体系的形成等角度展望了历史GIS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历史GIS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gis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空间化 历史地理时空大数据 历史地理空间框架 历史地理信息服务 历史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
原文传递
地理与历史双重视角下的历史GIS数据模型 被引量:19
4
作者 胡迪 闾国年 +3 位作者 江南 曹伟灿 刘龙雨 李杨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3-720,共8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历史地理学者开始关注和使用GIS技术,在历史GIS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研究和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是,这些研究多是技术主导应用,对历史、历史地理信息的组织多是面向特定专题或应用,且通用性差,亟需遵循历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历史地理学者开始关注和使用GIS技术,在历史GIS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研究和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是,这些研究多是技术主导应用,对历史、历史地理信息的组织多是面向特定专题或应用,且通用性差,亟需遵循历史、历史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发展历史GIS基础软件层面的通用数据模型。本文从地理与历史双重视角出发,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始末)历史4个要素为基础,融合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将历史信息抽象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地物和历史场景,以及关系和经历/过程等要素,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础的、通用的历史GIS数据模型,探讨了该数据模型的时空对象组成、时空对象的属性以及时空对象之间的关系,设计了时空对象的存储方案,并在应用系统中以典型历史人物、事件、地物和场景等要素的存储和可视化等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理信息 历史gis 时空数据模型 时态gis 面向对象
原文传递
徐霞客GIS课程思政案例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胡迪 钟怡然 +2 位作者 周洁雨 张书亮 张雪英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5-32,共8页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实施需要使专业课程和思政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GIS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和探索并追求科学真知.当前GIS专业课程与思政...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实施需要使专业课程和思政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GIS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和探索并追求科学真知.当前GIS专业课程与思政的结合较弱,GIS思政教学案例欠缺,亟待挖掘GIS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本文以《徐霞客游记》为数据源,利用GIS手段对游记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根据GIS专业的课程知识设计系列实验案例,并与《徐霞客游记》中体现的霞客精神相结合,来展示和分析徐霞客的旅行路线、故事和精神,充分发挥了GIS专业课程的思政作用,实现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历史gis 徐霞客 gis原理
下载PDF
面向“长春印迹”平台的历史地理信息处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梅伟长 胡迪 徐雨晴 《城市勘测》 2023年第2期66-69,共4页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功能的最高价值,挖掘整理积淀城市历史,对于弘扬优良传统,传承文脉,具有重大意义。“长春印迹”平台在记录长春历史沿革,挖掘长春历史地理信息资源,展示长春文化遗产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长春印迹...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功能的最高价值,挖掘整理积淀城市历史,对于弘扬优良传统,传承文脉,具有重大意义。“长春印迹”平台在记录长春历史沿革,挖掘长春历史地理信息资源,展示长春文化遗产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长春印迹”平台的核心之一是如何科学有效地收集、处理及管理长春历史地理信息。本论文详细描述了长春历史地理信息的处理过程和已解决的关键问题,为“长春印迹”平台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历史gis 长春印迹 历史地理信息 信息处理
下载PDF
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构想及其价值与意义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1,共7页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科研手段之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已经为多学科所采纳。历史研究者称之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其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契...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科研手段之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已经为多学科所采纳。历史研究者称之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其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可揭示建设两千年陆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想、价值与意义:帮助历史时期丝绸之路沿线空间信息的获取与研究手段的更新;丝绸之路信息资料库的链接与共享,提供该项研究中所需的多元史料的支撑;突破现有学科界限,是实现丝绸之路研究多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历史gis 数据库 地理位置研究
下载PDF
春秋时期邗沟的开凿及地图编绘研究
8
作者 孔莉莉 胡迪 高凌云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邗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沟通长江与淮河、最早有明确开凿年代的人工运河。研究邗沟对于研究运河史、大运河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文章以邗沟始凿的春秋时期为时间断面,在对运道走线、沿途湖泊以及河段组成进行详细考证的基础上,借助历... 邗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沟通长江与淮河、最早有明确开凿年代的人工运河。研究邗沟对于研究运河史、大运河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文章以邗沟始凿的春秋时期为时间断面,在对运道走线、沿途湖泊以及河段组成进行详细考证的基础上,借助历史GIS方法与技术,编绘春秋时期邗沟及周边湖泊水系地图,揭示其水利特征和驱动因素,为丰富运河变迁研究体系、阐释运河历史价值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邗沟 大运河 地图编绘 历史gis 驱动要素
下载PDF
南京市历史地名名录数据集
9
作者 张逸卿 胡迪 +2 位作者 于璐 冯庆普 张佘淑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南京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其历史地名使用广泛、内涵丰富,对研究城市发展、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南京市地名委员会公布的第一、二批南京市历史地名名录中的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分类和地名名录分类两种... 南京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其历史地名使用广泛、内涵丰富,对研究城市发展、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南京市地名委员会公布的第一、二批南京市历史地名名录中的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分类和地名名录分类两种分类方法。参考《南京地名大全》、《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等,收集地名资料。以地名信息服务国家标准为基础,拓展历史地名相关信息,确定了地名名称、位置描述、相关人物等地名字段。依据关键字、词提取字段数据,整理和完善历史地名信息,构建了包含232 条历史地名记录,15 个地名字段信息的南京市历史地名名录数据集,有利于传承历史地名文化,合理利用历史地名资源,可用于历史变迁和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名 数据共享 地名文化 历史gis
下载PDF
基于路网中心性的近代南京城市寺庙选址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雪锋 许浩 周燚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76,共6页
寺庙是重要的公共空间,探究选址特征可挖掘其在城市中的地位与功能变化,是社会变迁与城市发展的缩影。基于ArcGIS和GeoDa平台,研究近代南京城市寺庙选址与路网中心性的耦合特征,探讨城寺关系,结果如下。1)寺庙选址。清末,寺庙多集中于... 寺庙是重要的公共空间,探究选址特征可挖掘其在城市中的地位与功能变化,是社会变迁与城市发展的缩影。基于ArcGIS和GeoDa平台,研究近代南京城市寺庙选址与路网中心性的耦合特征,探讨城寺关系,结果如下。1)寺庙选址。清末,寺庙多集中于城南和城西,寺庵、祠庙均由城南向城北扩散;民国,寺庵在城北呈多点集聚,祠庙则向中华门外扩展。2)城寺互动。近代城市寺庙与路网之间的相关性逐渐降低,在城市中的区位逐渐边缘化。清末,寺庙毗邻城市中心,与商业空间互融,城寺互动紧密;民国,寺庵与路网相关性远大于祠庙,在城市中占据更加优良的区位,祠庙因政权的转型、城市建设的影响而走向衰落。系统构建了近代南京城市寺庙GIS数据库,可为城市史、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提供量化方法参考,对南京近代寺庙遗产活化及当代寺观园林的选址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近代城市寺庙 选址特征 城寺互动 历史gis
下载PDF
南京诗词文学地理数据集
11
作者 白天祎 胡迪 +2 位作者 杜晓晗 严金洁 顾思缘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409-426,共18页
诗词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南京是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南京作为描写对象的诗词数量众多,挖掘诗词中蕴含的文学和地理信息对南京历史文化和文学地理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全唐诗》《全宋词》... 诗词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南京是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南京作为描写对象的诗词数量众多,挖掘诗词中蕴含的文学和地理信息对南京历史文化和文学地理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全唐诗》《全宋词》《元明清诗鉴赏辞典》和《元明清词鉴赏辞典》等书籍为数据源,选取写作时间为唐朝至清朝,描写地点为南京的诗词,整理和提取了诗词中的作者生平、诗词体裁、题材、描写地、文学景观和景观要素等文学和地理信息,构建了南京诗词文学地理数据集。本数据集可为南京历史文化和文学地理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 诗词 南京 数据共享 历史gis
下载PDF
历史地图GIS与古典文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建军 张三夕 《华中学术》 CSSCI 2017年第3期66-71,共6页
历史地图GIS辅助古典文学研究是近十年来新起的研究议题。国内外开发建置的大量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为人文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历史地图GIS与古典文学研究已有成功案例。《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王兆鹏)和《唐宋诗词作者... 历史地图GIS辅助古典文学研究是近十年来新起的研究议题。国内外开发建置的大量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为人文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历史地图GIS与古典文学研究已有成功案例。《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王兆鹏)和《唐宋诗词作者及作品分布地理信息系统》(罗凤珠)取得了较为成熟的应用和实践。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历史地图GIS将会被广泛运用到古典文学研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图gis 古典文学 gis
原文传递
华夏家谱GIS的数据组织与系统架构 被引量:15
13
作者 温永宁 闾国年 +2 位作者 陈旻 苏红军 胡迪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41,共7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家谱、正史与方志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史的三个重要成分,其中,家谱以家族中的个人信息为基本记录单元,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框架,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对家族从空间分布到时间演化的完整描述体系,家谱资料的蕴含信息和...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家谱、正史与方志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史的三个重要成分,其中,家谱以家族中的个人信息为基本记录单元,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框架,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对家族从空间分布到时间演化的完整描述体系,家谱资料的蕴含信息和记录粒度是其他历史资料所不能比拟的。家谱GIS扩展了现有家谱信息描述的概念,通过强化其中蕴含的空间信息,以家族谱系为基础,在空间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重构个人的空间活动,重现一个家族的兴衰、繁衍与变迁,实现从宏观到微观角度家族历史的全面地反映。本文分析了家谱与GIS的关系,提出了家谱GIS构建所必须的统一的历史地理时空描述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家谱中信息的组织模式,设计了的家谱的核心数据模型;在Web2.0理念下,以公众参与的开放式系统构建为基础,设计了家谱GIS的系统架构并进行了系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谱gis 时空数据模型 时空分析 历史gis
原文传递
从祠堂视角看明至民国初期佛山宗族文化景观的流变和社会文化空间分异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凡 朱竑 黄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9-937,共9页
明以来佛山逐渐形成八图土著宗族文化景观和侨寓宗族文化景观并存的格局,对佛山城市空间发展产生影响。通过从古地图和文献中提取历史时期基本空间数据和祠堂等文化景观地理信息,建立佛山历史GIS数据库。以此为基础,通过景观复原、地图... 明以来佛山逐渐形成八图土著宗族文化景观和侨寓宗族文化景观并存的格局,对佛山城市空间发展产生影响。通过从古地图和文献中提取历史时期基本空间数据和祠堂等文化景观地理信息,建立佛山历史GIS数据库。以此为基础,通过景观复原、地图再现、空间分析和景观分析等方法,以祠堂景观为视角,解读明至民国初期佛山宗族文化景观时空演变及其所意涵的社会文化空间意义。结果表明:①宋元时期祠堂主要集中在佛山南部大塘涌沿岸,反映出宋代涌入佛山的移民早期多定居在南部;②明代佛山镇祠堂数量急增,表现出聚落空间由南部向中部扩展的趋势,祠堂景观基本形成了以南部的锦澜、东头、栅下铺和中部的祖庙、黄伞铺为中心的空间格局;③清以后祠堂景观总体空间格局没有大变化,但八图土著宗族内部产生的裂变促使土著祠堂景观发生空间扩散。土著祠堂与侨寓祠堂景观空间上既互补又相互混杂,说明随着侨寓的大量进入,土著传统血缘空间被打破,地缘、业缘等因素增强,这正适应了佛山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文化景观 祠堂 佛山 历史gis 社会文化空间
原文传递
《读史方舆纪要》数据库建设中地名解析的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龙雨 胡迪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29-34,60,共7页
《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顾祖禹的历史地理名著,以明代政区为纲,记叙全国地理地物分布及沿革,包含的地理信息详细而全面,是一本常用的历史地理参考书。但该书卷帙浩繁,检索困难,且空间关系不易定位,因此以GIS技术为支撑,构建信息化... 《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顾祖禹的历史地理名著,以明代政区为纲,记叙全国地理地物分布及沿革,包含的地理信息详细而全面,是一本常用的历史地理参考书。但该书卷帙浩繁,检索困难,且空间关系不易定位,因此以GIS技术为支撑,构建信息化的管理、检索系统显得非常必要。而构建该系统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地名信息的解析及其关系的构建。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地名条目的鉴别与分割。在总结《读史方舆纪要》行文特点基础上,提出了条目鉴别与分割的原则。第二,地名所属行政系统的确定,即按照地名隶属关系,将其分为普通政区与军管型政区两大系统。第三,政区地名隶属关系与层级关系的确定,即按照明代行政区划的特点及《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确定地名的上下隶属关系与层级关系。第四,非政区地名类型的划分,即按照地名所代表的地物性质,将其划分为山脉、河流及其他地名三大类型。从这四个方面出发,提出《读史方舆纪要》地名挖掘、分类解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古籍地名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史方舆纪要》 历史gis 地名数据库 文本解析
下载PDF
江苏省主要文物旅游景点名录数据集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思凡 周洁雨 +2 位作者 罗文清 段俊杰 胡迪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3期248-261,共14页
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旅游景点众多,其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第一批至第八批)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第一批至第八批)为数据源,根据江苏省旅游景区(2A级... 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旅游景点众多,其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第一批至第八批)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第一批至第八批)为数据源,根据江苏省旅游景区(2A级及以上)名录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筛选,确定了江苏省主要文物旅游景点名录。参考《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文物大辞典》等资料,收集整理文物旅游景点相关信息,设计包含基本属性、不可移动文物属性、景区属性、历史文化相关属性的数据表,构建了包含199条记录,15个字段的江苏省主要文物旅游景点名录数据集。研究成果对促进江苏省文物旅游景点信息共享,挖掘文物旅游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和传承中华文化,发展江苏省文化旅游产业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旅游景点 不可移动文物 文化旅游 历史gis
下载PDF
古旧地图专题平台的建设思路及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党荧 李爽 +1 位作者 姚艳霞 孙涛 《地理信息世界》 2021年第6期91-95,共5页
古旧地图作为研究历史地理问题的重要材料和研究对象,引起了多领域众多学者的关注。通过充分考虑中国古旧地图的特点,综合运用GIS、数据库、互联网可视化等技术,本文提出了古旧地图专题平台建设的一般性思路,并以混合物理存储机制、地... 古旧地图作为研究历史地理问题的重要材料和研究对象,引起了多领域众多学者的关注。通过充分考虑中国古旧地图的特点,综合运用GIS、数据库、互联网可视化等技术,本文提出了古旧地图专题平台建设的一般性思路,并以混合物理存储机制、地图多样显示方法和属性库的完备设计为创新点,系统阐述了平台的功能设计、技术路线和重点建设内容。同时,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古旧地图数字平台为例,从平台内容展示、查找与索引方法展示该平台的实际建设现状。这一研究将成为古旧地图平台建设的有益尝试,为其他研究机构、技术人员提供借鉴,在古旧地图资料抢救性保护与学术资源共享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旧地图 历史地理 历史gis 地图平台
下载PDF
南京百年人物数据集
18
作者 郭畅 胡迪 +3 位作者 杜晓晗 李岱蔚 杨逸尘 程星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3期308-319,共12页
人物数据集是信息化时代历史人物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数据集以《民国南京学术人物传》《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和《南京简志》为主要数据源,包含136位自民国至今(即1912年至今)在政治、教育、科技、文学和艺术等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 人物数据集是信息化时代历史人物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数据集以《民国南京学术人物传》《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和《南京简志》为主要数据源,包含136位自民国至今(即1912年至今)在政治、教育、科技、文学和艺术等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南京籍和客籍历史人物信息,包含人物的通用名称、别名、生卒时间、出生地、经历、人物关系等数据项。本数据集可为南京历史人物信息查询和统计、人物关系可视化和分析及人物生平地图制作等研究提供数据基础,促进南京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gis 人物数据库 时空数据 历史文化 南京
下载PDF
湖北省政区历史沿革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晓茹 任福 +1 位作者 陈慧萍 王煜淼 《测绘地理信息》 2017年第3期88-93,共6页
针对目前湖北省政区历史沿革的研究大多采用纸质地图记录的方法,而通过信息技术动态展示的形式还相对较少这一现状,本文提出湖北省政区历史沿革展示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对湖北省范围的历代地图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分类、统计,... 针对目前湖北省政区历史沿革的研究大多采用纸质地图记录的方法,而通过信息技术动态展示的形式还相对较少这一现状,本文提出湖北省政区历史沿革展示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对湖北省范围的历代地图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分类、统计,构建了以禹贡、春秋、秦、汉等历史朝代为时间域,以湖北省各行政区划为空间域,以历史地理为理论基础,以GIS为技术支撑的可用于区域性、专题性历史地理信息研究的展示系统。该系统不仅为历史地理研究者提供可视化的地图工具,同时也为社会公众提供直观的历史文化信息服务;更为政府决策者提供更高端、深层次的保障服务,使得历史地理的发展进一步适应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满足行业需求和大众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 政区沿革 湖北省 历史gis
原文传递
民间信仰文化景观的时空演变及对社会文化空间的整合——以明至民国初期佛山神庙为视角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凡 司徒尚纪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50-1561,共12页
明代以来佛山的民间信仰迅速发展,神庙系统庞杂,既有广府民系的属性,又反映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特征,对佛山城市发展产生了影响。从古地图和文献中提取历史时期基本空间数据和神庙等文化景观地理信息,建立佛山历史GIS数据库。通过景观... 明代以来佛山的民间信仰迅速发展,神庙系统庞杂,既有广府民系的属性,又反映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特征,对佛山城市发展产生了影响。从古地图和文献中提取历史时期基本空间数据和神庙等文化景观地理信息,建立佛山历史GIS数据库。通过景观复原、地图再现、空间分析和景观分析等方法,以神庙景观为视角,研究表明:明代至民国初年,神庙景观基本上以祖庙铺和明心铺及其周围地带为核心,呈自南向北逐渐扩展的分布总趋势,并与佛山城市社会空间发展相一致,逐渐形成了以佛山祖庙为中心的北帝信仰文化景观的核心地位。通过对北帝巡游路径空间的解读,反映出佛山民间信仰场域的构成,以北帝信仰为纽带,形成了以祖庙为中心的"中心—四方"空间形式,整合了佛山的城市社会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文化景观 神庙 佛山 历史gis 社会文化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