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海扣 强强 +2 位作者 周士三 张浩 孙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的通气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新生儿36例,男22例,女14例,日龄1~4 d,体重1.4~4.5 kg,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的通气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新生儿36例,男22例,女14例,日龄1~4 d,体重1.4~4.5 kg,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两组:PCV-VG模式组(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组(V组),每组18例。麻醉成功后P组和V组分别使用PCV-VG模式和VCV模式。记录气管插管前、单肺通气前10 min、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的MAP、HR、SpO_(2)。记录单肺通气前10 min、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的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吸气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P_(ET)CO_(2)、PaCO_(2)、PaO_(2)和pH。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与V组比较,单肺通气后30 min P组SpO_(2)、Cdyn、PaO_(2)和pH明显升高(P<0.05),Pmean、Ppeak、Pplat明显降低(P<0.05);单肺通气后30 min和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 P组P_(ET)CO_(2)、PaCO_(2)明显降低(P<0.05)。与V组比较,P组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新生儿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中,与VCV模式比较,使用PCV-VG模式可以降低气道压力,提高肺顺应性,改善术中肺部气体交换,有利于新生儿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胸腔镜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新生儿 单肺通气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张迪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8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5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5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模式,观察组实施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气道峰值压、气道平台压和平均气道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01);观察组围麻醉期呼吸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观察组复苏室呼吸支持时间、拔管时间和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能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患者围麻醉期气道压力,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麻醉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妇科 腹腔镜 容量控制机械通气
下载PDF
术前肺功能锻炼联合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含 钟娜茵 +2 位作者 匡其娟 叶昌盛 魏福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1-826,共6页
目的探究术前肺功能锻炼联合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65~80岁,BMI 18~28 kg/m^(2),ASAⅡ... 目的探究术前肺功能锻炼联合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65~80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加泰罗尼亚外科患者呼吸风险评估表(ARISCAT)评分≥26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前肺功能锻炼+术中PCV-VG组(P组)和术前肺功能锻炼+术中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组(V组),每组30例。患者术前吹气球锻炼肺功能5 d。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P组行PCV-VG模式,V组行VCV模式。记录麻醉诱导后10 min(T_(2))、改变体位前(T_(3))、气腹开始后10 min(T_(4))、40 min(T_(5))、70 min(T_(6))、100 min(T_(7))、结束气腹转水平位后10 min(T_(8))、手术结束前30 min(T_(9))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及驱动压(DP)。于入院时(T_(0))、T_(5)、T_(8)、PACU拔管后1 h(T_(1)1)、术后第1天(T_(1)2)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H、PaO_(2)、PaCO_(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于T_(0)、手术结束(T_(10)时抽取静脉血测定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C-16)、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记录T_(0)、入手术室(T_(1))、T_(1)1时肺部超声(LUS)评分。记录T_(1)、T_(1)1时肺不张发生情况及术后7 d内PPCs发生情况。结果与V组比较,P组T_(3)—T_(8)时Ppeak、Pplat、DP明显降低、Cdyn明显升高(P<0.05),T_(5)、T_(8)、T_(1)1时A-aDO_(2)明显降低(P<0.05),T_(1)1时PaO_(2)明显升高(P<0.05),T_(1)0时CC-16、IL-6和IL-1β浓度明显降低(P<0.05),T_(1)1时LUS评分及肺不张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7 d内两组PPC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术前肺功能锻炼联合术中VCV模式比较,术前肺功能锻炼联合术中PCV-VG模式可以改善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及术后肺功能,降低术后肺不张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锻炼 机械通气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肺功能 肺不张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的临床应用进展
4
作者 王键龙 郭浩源 +2 位作者 宫哲轩 张印恩 武广义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3年第6期28-33,共6页
围手术期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可以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术中机械通气策略与围术期肺损伤密切相关。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olume guaranteed vent... 围手术期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加强围手术期肺保护可以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术中机械通气策略与围术期肺损伤密切相关。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olume guaranteed ventilation,PCV-VG)是一种新兴的通气模式,能够提供稳定的潮气量,且不受气道压力变化的影响。它通过确保气道压力保持在预设限制范围内,以实现适当的通气和氧供。现综合评估PCV-VG模式应用于围术期肺损伤后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炎症介质、氧合指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比较不同通气模式在特殊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选择通气策略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肺损伤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改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预后 被引量:9
5
作者 范薇 孙勇 +2 位作者 李广明 郑颖 郑翠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通气模式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呼吸指标、脑组织炎症指标、肺部感染评分,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急诊行仰卧位脑血肿清除术的TBI患者10... 目的分析不同通气模式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呼吸指标、脑组织炎症指标、肺部感染评分,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急诊行仰卧位脑血肿清除术的TBI患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0~65岁,BMI 18~28 kg/m^(2),ASAⅢ或Ⅳ级,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12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组(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组(V组),每组50例。P组采用PCV-VG模式,V组采用VCV模式。于机械通气即刻(T 1)、机械通气后60 min(T 2)、手术结束即刻(T 3)采集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T 1—T 3时HR、MAP、PaO 2、PaCO 2、肺部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及气道平台压(Pplat)。于T 1—T 3时采集颈内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纤维胶质酸性蛋白(GFAP)、TNF-α、泛素羧基化水解酶1(UCH-L1)浓度;记录术后3 d和7 d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估肺部感染情况。结果与T 1时比较,T 2时V组PaO 2、Cdyn明显下降(P<0.05),Ppeak、Pplat明显升高(P<0.05);T 3时两组PaO 2、Cdyn明显下降(P<0.05),Ppeak、Pplat明显升高(P<0.05);T 2、T 3时两组血清GFAP、TNF-α、UCH-L1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V组比较,T 2、T 3时P组PaO 2、Cdyn明显升高(P<0.05),Ppeak、Pplat明显降低(P<0.05),血清GFAP、TNF-α、UCH-L1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3 d和7 d P组CPIS明显降低(P<0.05)。结论PCV-VG模式可以改善TBI患者呼吸指标,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及肺部感染,从而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创伤性脑损伤 呼吸指标 脑组织炎症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尹秀茹 王键 +1 位作者 梁佐迪 裴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76-1979,共4页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肥胖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型术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的OSAS肥胖患者(BMI≥30 kg/m^2)40例,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组(V组,2...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肥胖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型术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的OSAS肥胖患者(BMI≥30 kg/m^2)40例,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组(V组,20例)和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组(P组,20例)。记录麻醉诱导未吸氧前(T_0)、气管插管后30 min(T_1)和1 h(T_2)、拔除气管导管后30 min(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值,同时计算T_1、T_2时点的气道峰压(P_(peak))、气道阻力(R_(aw))、胸肺顺应性(C_L)、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观察比较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麻醉前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与V组比较,P组在T_1、T_2时PaCO_2、P_(peak)、R_(aw)以及T_1~T_3时RI降低(P<0.05),在T_1、T_2时C_L以及T_1~T_3时PaO_2、OI升高(P<0.05),两组在各时点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容量控制通气模式相比,PCV-VG能够有效提高OSAS肥胖患者的胸肺顺应性,降低吸气压力和气道阻力,减少肺内分流,有利于改善动脉氧合和气体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肥胖 容量控制通气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呼吸功能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与容量控制通气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勇 吕云落 +2 位作者 蒋宇智 鲍红光 施韬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3期415-417,共3页
目的:比较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采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PCVVG)模式与容量控制通气(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俯卧位脊柱手... 目的:比较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采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PCVVG)模式与容量控制通气(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俯卧位脊柱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体质量43-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VCV组和PCV-VG组,各30例。VCV组设置通气模式为VCV,潮气量为8 mL/kg,吸呼比为1∶2,呼吸频率为12次/min,压力限制设为30 cmH2O;PCV-VG组设置通气模式为PCV-VG,其他设置同VCV组。于气管插管后(T1)、改俯卧位(T2)、俯卧位30 min(T3)、手术结束(T4)及改平卧位(T5)5个时间点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平均气道压、气道峰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计算动态肺顺应性。结果:与VCV组比较,PCV-VG组T2、T3、T4时间点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降低,动态肺顺应性升高(P〈0.05)。结论:与VCV相比,PCV-VG模式能更好地保证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的机械通气效果,降低气压伤的风险,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俯卧位 呼吸力学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对老年行后腹膜腹腔镜术呼吸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蒋宇智 刘晶晶 谢力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0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老年患者行后腹膜腹腔镜手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行后腹膜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 目的: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老年患者行后腹膜腹腔镜手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行后腹膜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照组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呼吸力学参数、肺氧合指标。结果:气腹建立后5 min(T_(2))、气腹建立后30 min(T_(3))、气腹建立后1 h(T_(4))、停止气腹后10 min(T_(5))时,两组患者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动态肺顺应性水平均升高,观察组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动态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T_(4)、T_(5)时,观察组pH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V-VG在老年患者行后腹膜腹腔镜手术中对呼吸功能影响小,可以用更低的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获得更好的通气效果,对老年患者后腹膜腹腔镜手术围术期肺保护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后腹膜腹腔镜 呼吸功能 氧合指数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下载PDF
基于肺超声评分评估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肺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钟海莲 刘余钱 +3 位作者 郝伟 刘洋 录亚鹏 王迎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1-104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肺超声评分(LUS)评估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与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通气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男67例,女13例,年龄45~75岁,ASAⅡ... 目的探讨基于肺超声评分(LUS)评估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与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通气功能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男67例,女13例,年龄45~75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VCV通气模式组(V组)和PCV-VG通气模式组(P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常规麻醉诱导,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V_(T)7 ml/kg,呼气末正压(PEEP)5 cmH_(2)O,FiO_(2)40%。采用床旁肺超声评估患者双侧肺部共12个区域的LUS。记录入室时(T_(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20 min(T_(1))、建立人工气腹后30 min(T_(2))、气管导管拔除后15 min(T_(5))的LUS评分。行血气分析记录PaO_(2)、PaCO_(2)。记录T_(1)、T_(2)、气腹后1 h(T_(3))、手术结束时(T_(4))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平均压(Pmean)、动态肺顺应性(Cdyn)、V_(T)。记录术后3、7 d内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2)、T_(5)时P组整体、前部、外侧、后部、左肺、右肺、上肺及下肺LUS明显降低(P<0.05);T_(2)时V组整体及部分区域(后部、下肺及右肺)LUS明显降低,T_(5)时V组整体及部分区域(外侧、下肺及左肺)LUS明显升高(P<0.05)。与V组比较,T_(1)、T_(2)、T_(5)时P组整体及各区域LUS评分均明显降低,PaO_(2)明显升高,T_(1)、T_(5)时PaCO_(2)明显降低,T_(1)—T_(4)时Ppeak明显降低,Pmean、Cdyn明显升高,T_(4)时Pplat明显降低(P<0.05)。术后3 d内P组PPCs发生率明显低于V组[4例(10%)vs 11例(28%),P<0.05]。结论LUS能够显示手术期间PCV-VG模式和VCV模式下肺通气的非均匀性和体位性变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下,PCV-VG模式明显改善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肺通气及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超声 腹腔镜手术 通气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晓娟 秦岭 韩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003-1005,1027,共4页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80岁。采用随机数...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CV-VG组40例,VCV组4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0 min(T1)、气腹低头位后60 min(T2)、气腹解除平卧位后10 min(T3)、清醒拔管后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记录和计算T1、T2、T3时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结果:两组患者PaO2在T2时间点低于T1、T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时Cdyn低于T1、T3,而Pplat、Ppeak高于T1、T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V-VG组T2时Cdyn高于VCV组,而Pplat、Ppeak低于V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点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VCV相比,PCV-VG能够有效提高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平台压和气道峰压,改善氧合,从而降低机械性肺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 老年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呼吸力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晓彤 陈燕琪 +1 位作者 宋雨童 颜明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2270-2274,共5页
目的探究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病态肥胖病人呼吸力学及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病人80例,分为压力控制容量保证组(P组)和容量控制... 目的探究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病态肥胖病人呼吸力学及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病人80例,分为压力控制容量保证组(P组)和容量控制组(V组)。记录插管后5 min(T_(1))、建立气腹后30 min(T_(2))、60 min(T_(3))、撤气腹后5 min(T_(4))的气道峰压(P_(peak))、气道平均压(P_(mean))、肺动态顺应性(Cdyn)、潮气量(TV)、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氧饱和度(SaO_(2))并计算氧合指数(OI)、动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_(a-ET)CO_(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_(a-A)O_(2))、死腔率(V_(D)/V_(T)),术后3 d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排除剔除病例后,72例病人纳入最终分析,每组36例。在T_(1)、T_(2)、T_(3)、T_(4)时点,P组的P_(peak)[(20.69±3.61)mmHg、(23.72±3.64)mmHg、(24.11±3.89)mmHg、(21.08±3.48)mmHg]均低于V组[(22.33±3.18)mmHg、(28.17±3.03)mmHg、(28.78±2.67)mmHg、(22.56±2.51)mmHg](P<0.05)。与V组比较,P组P_(mean)、Cdyn在T_(2)、T_(3)时更高(P<0.05),T_(4)时PaO_(2)、OI明显增高,P_(a-A)O_(2)降低(P<0.05),P_(a-ET)CO_(2)、PaCO_(2)和V_(D)/V_(T)分别在T_(2)~T_(4)和T_(3)~T_(4)更低(P<0.05);两组SaO_(2)、TV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与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相比,PCV-VG模式在为病态病人提供稳定潮气量的同时,能降低气道峰压,提高肺顺应性,改善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 人工 正压呼吸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病态肥胖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呼吸力学 气体交换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对腹腔镜减重手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茜琳 胡浩翔 +5 位作者 卢增停 王立勋 何绮桃 李瑞钰 陈立新 曾丽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1335-1337,共3页
目的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腹腔镜减重手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BMI≥30 kg/m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V... 目的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腹腔镜减重手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BMI≥30 kg/m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VCV)组(V组)和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组(P组),每组各3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后气腹开始前(T1)、气腹开始后30 min(T2)、气腹解除平卧位后5 min(T3)、清醒拔管后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记录和计算T1、T2、T3时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结果两组患者T2时间点PaO2低于T1、T3时间点PaO2(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时间点Pplat、Ppeak高于T1、T3时间点,Cdyn低于T1、T3时间点(P<0.05);P组T2时间点Pplat、Ppeak低于V组,Cdyn高于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每个时间点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VCV通气模式相比较,PCV-VG通气模式能够使行腹腔镜减重手术肥胖患者术中动态肺顺应性有效提高,并降低气道平台压和气道峰压,改善动脉氧合,增加气体交换,减少机械性肺损伤的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腹腔镜减重手术 呼吸力学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对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通气效果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13
作者 赵娟 吴慧敏 +3 位作者 刘毅 崔昕龙 白日虹 李美平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211-216,共6页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通气效果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通气效果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或Ⅲ级,年龄65~80岁,体质量指数(BMI)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CV-VG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组,每组30例。双肺通气期间呼吸参数设置为呼吸频率(RR)10~12次/min,潮气量(VT)8 ml/kg(理想体质量)。单肺通气(OLV)期间呼吸参数设置为RR 12~16次/min,VT 6 ml/kg(理想体质量)。记录OLV前1 min(T_(0))、OLV 30 min(T_(1))、OLV 60 min(T_(2))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驱动压(ΔP)、动态肺顺应性(Cdyn)及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_(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记录术后住院期间PPC发生情况、严重程度、胸管留置时长及术后住院时长。结果与T_(0)时相比,T_(1)、T_(2)时两组Ppeak、Pplat、ΔP均升高,Cdyn均降低(均P<0.001)。与VCV组相比,各时间点PCV-VG组Ppeak、Pplat、ΔP均降低,Cdyn均升高(均P<0.05)。两组各时间点HR、MAP、ETCO_(2)、PaO_(2)、Pa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CV组与PCV-VG组间PPC发生率[43.3%(13/30)比30.0%(9/30)]及胸管留置时长[(4.4±0.9)d比(4.2±1.2)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V-VG组PPC分级≥2级患者比例低于VCV组[10.0%(3/30)比36.7%(11/30),χ^(2)=5.96,P<0.05],术后住院时长短于VCV组[(6.4±1.3)d比(8.0±1.9)d,t=4.85,P<0.05]。结论PCV-VG模式可有效降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PPC严重程度,缩短术后住院时长,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单肺通气 呼吸 人工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原文传递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在腹腔镜肝细胞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吕瑶 张婵 +1 位作者 陈建华 张鸣青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28-533,共6页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在腹腔镜肝细胞癌(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75例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其中男46例,女29例;年龄33~69...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在腹腔镜肝细胞癌(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75例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患者。其中男46例,女29例;年龄33~69岁,中位年龄50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患者分为容量控制通气(VCV)组、压力控制通气(PCV)组、PCV-VG组,每组25例。比较3组切肝开始前(T_(1))、切肝开始后10 min(T_(2))、切肝结束后1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气道平均压力(P_(mean))、气道峰值压力(P_(peak))、动态肺顺应性(Cdyn),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VCV组、PCV组、PCV-VG组T_(2)的平均CVP分别为(3.5±0.6)、(3.0±0.6)、(2.6±0.5)cmH2O(1 cmH2O=0.098 kPa),PCV-VG组明显低于VCV组和PCV组(LSD-t=-18.452,-8.945;P<0.05)。3组T_(2)时P_(mean)和P_(peak)分别为(10.7±1.9)、(9.5±1.7)、(8.4±1.7)cmH2O和(23.6±1.5)、(20.65±2.2)、(18.5±2.3)cmH2O,PCV-VG组明显低于VCV组和PCV组(LSD-t=-21.245,-13.180和-27.521,-11.088;P<0.05)。3组T_(2)时Cdyn分别为(25±7)、(26±5)、(29±6)ml/cmH2O,PCV-VG组明显高于VCV组和PCV组(LSD-t=28.646,13.038;P<0.05)。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切肝用时分别为(196±37)、(190±46)、(170±40)min,(164±27)、(152±34)、(137±39)ml,(20±5)、(17±5)、(16±4)min,(40±13)、(37±15)、(31±10)min,PCV-VG组明显低于VCV组和PCV组(LSD-t=-21.452,-37.192,-13.452,-17.457和-15.614,-18.514,-6.087,-11.551;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中采用PCV-VG通气模式可降低气道压和改善肺顺应性,将术中CVP控制在较低水平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通气模式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 容量控制通气(VCV) 压力控制通气(PCV) 腹腔镜 中心静脉压 加速康复外科(ERAS)
原文传递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在老年胰腺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陈盼盼 马禾 陈自洋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857-1860,1865,共5页
目的探索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老年胰腺癌患者术中肺通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麻下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胰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V组34例术中接受容量控制通... 目的探索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对老年胰腺癌患者术中肺通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麻下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胰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V组34例术中接受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P组34例术中接受PCV-VG通气模式。于患者入手术室(T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5 min(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开始90 min(T3),手术结束(T4)5个时间点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T1~T4时间点患者的气道峰压(P_(peak))、气道平均压(P_(mean))、动态肺顺应性(Cdyn)、潮气量(VT)。采集T0~T4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果PCV-VG组在各时间点的P_(peak)均低于VCV组(P<0.05),Cdyn均高于VCV组(P<0.05)。两组在各时间点的PaO_(2)、PaCO_(2)、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胰腺癌患者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与VCV模式比较,PCV-VG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气道压力,改善肺顺应性,促进气体交换,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胰腺癌 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 老年 通气 肺顺应性
原文传递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16
作者 刘祥峻 徐蔚 +2 位作者 高甜甜 李明樾 赵文静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99-604,共6页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 with volume guarantee,PCV-VG)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胸腔镜下肺段、肺叶切除术,年...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 with volume guarantee,PCV-VG)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胸腔镜下肺段、肺叶切除术,年龄60岁以上,PPC中高风险的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按1∶1分为两组(每组73例):PCV-VG组(P组)与容积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组(V组)。P组压力上升时间设置为0.5 s,V组不设吸气暂停时间。收集术后1~3 d PPC发生情况、术后简易咳嗽程度评分以及6 min步行试验Borg呼吸困难评分。记录:单肺通气前即刻(T_(1))、单肺通气30 min(T_(2))、单肺通气结束前即刻(T_(3))、单肺通气结束15 min(T_(4))时的MAP;T_(1)~T_(4)时的潮气量和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_(peak)),计算肺动态顺应性(峰值气道压力顺应性);T_(1)、T_(2)时的PaO_(2)。记录术中补液量、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术后第1天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手术至出院时间。结果与V组比较:P组术后1、2 d轻度PPC发生率,简易咳嗽程度评分,6 min步行试验Borg呼吸困难评分,T_(1)~T_(4)时P_(peak),术后第1天CRP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T_(2)、T_(3)时MAP及T_(1)~T_(4)时峰值气道压力顺应性升高(P<0.05);术中补液量及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减少(P<0.05);手术至出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患者T_(1)、T_(2)时PaO_(2)及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胸腔镜肺段、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PCV-VG可改善术后早期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并降低早期轻度PPC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部分切除术 老年患者 术后肺部并发症 容积控制通气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原文传递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白洁 马磊 +2 位作者 孟丽华 张蓬勃 刘鸿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934-937,共4页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 PCV-VG)模式和容量控制通气(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 VCV)模式对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呼吸力...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volume guaranteed, PCV-VG)模式和容量控制通气(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 VCV)模式对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 PCV-VG组和VCV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0 min(T1)和气腹低头位后40 min(T2)、气腹解除平卧位后5 min(T3),清醒拔管后5 min(T4)的HR、MAP,记录并计算T1、T2、T3时的PaO2、PaCO2、气道峰压(the peak airway pressure, Ppeak)、气道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 Pplat)、肺动态顺应性(thoracic compliance, Cdyn)。 结果 两组患者T2时PaO2低于T1、T3(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时Ppeak、Pplat高于T1、T3,Cdyn低于T1、T3(P〈0.05);PCV-VG组T2时Ppeak、Pplat低于VCV组,Cdyn高于VCV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VCV比较,PCV-VG能够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Ppeak和Pplat,提高Cdyn,提供足够的动脉氧合,降低机械性肺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控制通气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妇科腹腔镜手术 呼吸力学
原文传递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宋雪松 王昊 康建勋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774-1777,1781,共5页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炎性因子、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VCV组和PCV-VG组,每组25例。记录插管后气腹前10 mi...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炎性因子、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VCV组和PCV-VG组,每组25例。记录插管后气腹前10 min(T1)、气腹后40 min(T2)、气腹后80 min(T3)、气腹停止后20 min(T4)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峰值气道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动态肺顺应性(Cdy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T1~T4时检测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动脉血气分析,T1~T3时采集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段HR无明显改变(P>0.05);与T1比较,T2~T3时两组患者MAP、Ppeak、Pmean、PETCO2、PaCO2明显升高,Cdyn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CV组比较,T2~T3时PCV-VG组患者的Ppeak、Pmean、IL-6和TNF-α降低,Cdy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V-VG在降低气道压力,增加肺顺应性,减少炎性反应等多方面优于VCV,更适合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 腹腔镜检查 结肠肿瘤 呼吸力学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
19
作者 陈宇 周强 +3 位作者 张雷 王二凯 刘轼 吴春梅 《西部医学》 2022年第7期1078-1082,1088,共6页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共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V-VG组...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应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共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V-VG组(观察组)和VCV组(对照组),每组33例。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侧卧位后15 min(T0)、单肺通气30 min(T1)、60 min(T2)、双肺通气恢复15 min(T3)的平均气道压力(Pmean)、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dyn)。采集桡动脉血样,血气分析测肺泡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值,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D(SP-D)、血管生成素-2(Ang-2)、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于双肺通气恢复15 min后,完成肺超声评分(LUS)。结果 两组患者于T1、T2时,Ppeak及Pmean出现升高,Cdyn及PaO2下降,且对照组升高或下降的幅度更明显,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CO_(2)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着时间延长,SP-D、Ang-2、IL-6和TNF-α等指标均有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肺超声评分更低(10.2±2.3 vs 1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VCV比较,PCV-VG模式明显降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Ppeak及Pmean,改善肺顺应性及氧合,降低肺损伤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的肺损伤,且经肺超声评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肺功能 炎症反应 肺超声评分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林 张毅男 +3 位作者 许世广 王述民 刁玉刚 张铁铮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923-927,共5页
目的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VG)通气策略用于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术对吸气压力、氧合参数及术后通气结局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择期行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PCV-VG组... 目的评价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VG)通气策略用于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术对吸气压力、氧合参数及术后通气结局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择期行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PCV-VG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49.0±5.5)岁,单肺通气采用PCV-VG模式。容量控制通气(VCV)组,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51.0±3.9)岁,术中采用VCV通气模式。分别在不同时间段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氧合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单肺通气期间PCV-VG组的吸气峰压(Ppeak)显著低于VCV组(P<0.05),肺动态顺应性Cdyn则高于VCV组(P<0.05);两组术前氧合指数(OI)及呼吸指数(RI)无差异,单肺通气阶段PCV-VG组OI明显高于VCV组(P<0.05),RI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明显低于VCV组(P<0.05)。结论 PCV-VG通气模式用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中比传统的VCV通气模式更能降低吸气压力指标、并改善了氧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达芬奇机器人 肺叶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