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2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进展
1
作者 薛刚 薛双乐 +5 位作者 张绪刚 孙明明 白雪峰 王磊 赵明 张斌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由于丙烯酸酯压敏胶耐高温性能不足而在诸多应用领域受到限制,近年来行业中涌现了诸多通过改性提升其耐温性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丙烯酸酯压敏胶耐高温改性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对耐高温性能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汇总和比较,对交联剂... 由于丙烯酸酯压敏胶耐高温性能不足而在诸多应用领域受到限制,近年来行业中涌现了诸多通过改性提升其耐温性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丙烯酸酯压敏胶耐高温改性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对耐高温性能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汇总和比较,对交联剂及交联方式研究、有机硅改性、丙烯酰胺化合物改性、含氟化合物改性、杂环类耐热单体改性等多种改性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耐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压敏胶 耐高温 综述
原文传递
单组分自交联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2
作者 周力军 刘明珠 +4 位作者 刘琮佩璘 程靖萱 黄伦 姚鲲 龚露露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3期45-49,共5页
采用了一种自交联功能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通过自由基聚合方式,制备了一种单组分可自交联无苯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系统研究了自交联单体含量对压敏胶剥离力、黏度、持粘性能和转化率的影响,优选出了NMA最佳使用量。研究结果表... 采用了一种自交联功能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通过自由基聚合方式,制备了一种单组分可自交联无苯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系统研究了自交联单体含量对压敏胶剥离力、黏度、持粘性能和转化率的影响,优选出了NMA最佳使用量。研究结果表明:当自交联单体NMA添加质量分数为0.2%时,压敏胶的剥离力、黏度符合要求,耐温性能优异,65℃高温持粘时间增至10 h,单体转化率较高(达95.2%)。将制得的压敏胶涂布于基材,应用于地毯保护膜,30 d后无翘边现象,且所用溶剂无甲苯,具有环保、低毒优势,证明了本产品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分 自交联 N-羟甲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酯 溶剂型压敏胶
原文传递
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合成及其在UV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柯宇 林晓丹 +1 位作者 王磊 廖平湘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利用单端羟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乙酯制备了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以此预聚体作为硬单体,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低生物毒性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TPO-L)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UV)固化... 利用单端羟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乙酯制备了含有氨基甲酸酯基的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以此预聚体作为硬单体,丙烯酸异辛酯为软单体,低生物毒性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TPO-L)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UV)固化聚合制备了吸水性、透水气性、耐水性和粘接性能优异的丙烯酸酯压敏胶。通过二正丁胺反滴定法探究了预聚体合成最佳温度、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工艺参数。研究了光照时间、光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压敏胶固化程度的影响,以及预聚体含量对压敏胶粘接性能、吸水性和湿气透过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硅丙烯酸酯预聚体合成中,第一步反应温度为40℃,第二步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都为60 min,催化剂最佳用量为0.10%(质量分数);在改性压敏胶制备中,光照120 s,光引发剂TPO-L用量为3%(质量分数),预聚体含量为20%时制备的压敏胶光固化程度较高,初粘力为21号球,180°剥离强度为5.7 N/(25 mm),持粘力超过360 h,对非极性表面PP板180°剥离强度为3.2 N/(25 mm);改性后的压敏胶吸水性、湿气透过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硅油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丙烯酸羟乙酯 预聚体 UV固化 压敏胶
原文传递
丙烯酸酯基导电压敏胶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丹 张军营 +3 位作者 牛栋华 宋佳赟 刘彤 程珏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4期10-18,共9页
综述了丙烯酸酯基导电压敏胶的三类填料的研究进展,包括金属填料、无机非金属填料以及杂化填料。对丙烯酸酯基导电压敏胶的结构设计进行了汇总,包括在丙烯酸酯基础上接入氨基甲酸酯键、环氧基团的导电压敏胶。最后对丙烯酸酯基导电压敏... 综述了丙烯酸酯基导电压敏胶的三类填料的研究进展,包括金属填料、无机非金属填料以及杂化填料。对丙烯酸酯基导电压敏胶的结构设计进行了汇总,包括在丙烯酸酯基础上接入氨基甲酸酯键、环氧基团的导电压敏胶。最后对丙烯酸酯基导电压敏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压敏胶 丙烯酸酯 导电填料
原文传递
经皮吸收促进剂用量对压敏胶黏附性的影响
5
作者 罗正 李茂键 +2 位作者 陈桂雪 刘亚男 赵南晰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59-364,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吸收促进剂(简称促透剂)用量对透皮贴剂中压敏胶黏附性的影响。方法选择Plurol■Oleique CC497为模型促透剂,两种不同内聚力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为模型压敏胶,制备不同促透剂用量的贴剂,测定初黏力、持黏力、180°剥离强... 目的探讨经皮吸收促进剂(简称促透剂)用量对透皮贴剂中压敏胶黏附性的影响。方法选择Plurol■Oleique CC497为模型促透剂,两种不同内聚力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为模型压敏胶,制备不同促透剂用量的贴剂,测定初黏力、持黏力、180°剥离强度和流变学参数。利用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压敏胶玻璃化转变温度;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促透剂与压敏胶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随着促透剂用量的增加,两种压敏胶初黏力提高,持黏力下降,高内聚力压敏胶在高促透剂用量下黏附性能仍较好。促透剂的加入会降低压敏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加压敏胶分子流动性。红外光谱结果显示,Plurol■Oleique CC497与压敏胶间可能发生氢键作用,破坏了压敏胶聚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黏附力发生变化。结论促透剂的加入会增加压敏胶的黏附性失效风险,在高促透剂用量下,应选择高内聚力压敏胶制备透皮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吸收促进剂 压敏胶 黏附性 贴剂
下载PDF
增塑剂在丙烯酸酯压敏胶中的扩散行为与影响
6
作者 吴季鸿 周启艳 +2 位作者 张晓辉 石一峰 钱军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为研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在丙烯酸酯压敏胶中的扩散行为,制备了丙烯酸异辛酯(2-EHA)、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AA)体系的压敏胶。采用分子量分布(GPC)、动态力学分析(DMA)、热失重分析(TG)和力学测试等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 为研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在丙烯酸酯压敏胶中的扩散行为,制备了丙烯酸异辛酯(2-EHA)、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AA)体系的压敏胶。采用分子量分布(GPC)、动态力学分析(DMA)、热失重分析(TG)和力学测试等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不同增塑剂浓度下交联剂用量,以及同一交联剂用量下不同增塑剂和增黏树脂用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胶样分子量的增加,增塑剂DOP的扩散行为会减缓并趋于平衡;随着胶样交联程度的提高,增塑剂DOP的扩散行为会明显减缓;同时改变交联剂与DOP用量时,交联剂和DOP均会使初粘力和剥离强度降低;DOP进入含增黏树脂体系丙烯酸酯胶层后,粘接升降行为还会随增黏树脂含量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剂 压敏胶 扩散
原文传递
活性稀释剂对电子束(EB)固化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马军翔 陈毅鹏 +1 位作者 罗静 刘仁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为推进EB固化在压敏胶制造中的应用,使用聚氨酯丙烯酸酯和不同类型的活性稀释剂通过EB固化制备了一系列压敏胶,系统研究了活性稀释剂结构和EB辐照剂量对压敏胶凝胶含量、双键转化率以及黏合性能等的影响,并与UV固化压敏胶进行对比。结... 为推进EB固化在压敏胶制造中的应用,使用聚氨酯丙烯酸酯和不同类型的活性稀释剂通过EB固化制备了一系列压敏胶,系统研究了活性稀释剂结构和EB辐照剂量对压敏胶凝胶含量、双键转化率以及黏合性能等的影响,并与UV固化压敏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压敏胶固化完全所需的辐照剂量不同,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辐照剂量可提升压敏胶的黏合性能;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四氢糠基酯(THFA)和丙烯酸异冰片酯(IBOA)的EB固化压敏胶在较低的辐照剂量(40 kGy)具有较高的双键转化率(>90%)和凝胶含量(>80%),其中HEA可与树脂形成氢键作用进而提升压敏胶的黏合性能;含柔性结构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月桂酯(LA)、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EOEOEA)压敏胶的黏合性能较低,且所需辐照剂量较高(>60 kGy);EB固化压敏胶比UV固化压敏胶表现出较好的持黏力和耐高温性能,但环形初黏力和剥离强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敏胶 EB固化 活性稀释剂 黏合性能
下载PDF
掺配高苯乙烯含量SIS对热熔压敏胶性能影响
8
作者 朱金柱 曹秀生 +1 位作者 冒弘 周建东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以台橡SIS 4113作为SIS基热熔压敏胶热嵌段共聚物主体,掺配两种高苯乙烯含量SIS 4211和4411,通过熔融混合法制备SIS型热熔压敏胶。考察了不同高苯乙烯SIS掺配量变化对热熔压敏胶基础性能、黏着特性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以台橡SIS 4113作为SIS基热熔压敏胶热嵌段共聚物主体,掺配两种高苯乙烯含量SIS 4211和4411,通过熔融混合法制备SIS型热熔压敏胶。考察了不同高苯乙烯SIS掺配量变化对热熔压敏胶基础性能、黏着特性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掺混4211及4411比例的提高,热熔压敏胶的黏度降低、软化点升高,且掺混4411效果变化尤其明显,对于黏着性能、高温持粘性、剪切破坏温度均明显提升。(2)掺混4211的环形初粘力、180°剥离力稍有波动;而掺混4411对润湿性能影响较大,环形初粘力及180°剥离力均有明显降低。(3)流变曲线显示,掺混比例升高后,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点及流动点逐渐升高,储能模量明显升高,与高温持粘测试结果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苯乙烯含量SIS 热熔压敏胶 黏着性能 流变性能
原文传递
聚氨酯压敏胶保护膜剥离强度与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李莹 武鹏 +3 位作者 尹鹏 周志豪 梁立明 王莉 《粘接》 CAS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为了解聚氨酯压敏胶保护膜的剥离强度性能变化趋势,从而稳定保护膜的使用状态,对聚氨酯压敏胶保护膜剥离强度进行了室温工艺性能研究,拟通过改变后熟化条件,以及在压敏胶液中添加助剂等方式,研究聚氨酯压敏胶保护膜的剥离强度变化规律,... 为了解聚氨酯压敏胶保护膜的剥离强度性能变化趋势,从而稳定保护膜的使用状态,对聚氨酯压敏胶保护膜剥离强度进行了室温工艺性能研究,拟通过改变后熟化条件,以及在压敏胶液中添加助剂等方式,研究聚氨酯压敏胶保护膜的剥离强度变化规律,找到加速稳定剥离强度的方法。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提高后熟化温度,缩短后熟化时间;也可以通过在压敏胶液配方中加入适量催化助剂,降低保护膜涂布下线剥离强度,加速保护膜剥离强度的稳定,从而提高保护膜的生产效率,缩短保护膜生产工序工艺过程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压敏胶 保护膜 剥离强度
下载PDF
压敏胶型贴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永坚 张华 《河南中医》 2013年第12期2232-2234,共3页
目的:综述近年来压敏胶型贴剂的研究进展。方法:从基质种类、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对压敏胶型贴剂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结果:总结了近年来贴剂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一些不足,为以后压敏胶型贴剂的研发提供... 目的:综述近年来压敏胶型贴剂的研究进展。方法:从基质种类、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对压敏胶型贴剂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结果:总结了近年来贴剂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一些不足,为以后压敏胶型贴剂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结论:压敏胶型贴剂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敏胶型贴剂 促渗剂 热溶型压敏胶 聚丙烯酸脂类压敏胶 聚异丁烯类压敏胶 硅酮压敏胶
下载PDF
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弹性与粘接性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双乐 张绪刚 +3 位作者 薛刚 张斌 孙明明 李坚辉 《中国胶粘剂》 CAS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首先研究了功能单体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的比例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得出当m(AA)∶m(HPMA)=6∶2时压敏胶的性能较为优异。之后以m(AA)∶m(HPMA)=6∶2的压敏胶液为基础,以乙酰丙酮铝(AlACA)为交联剂制备不同交联程度的丙烯... 首先研究了功能单体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的比例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得出当m(AA)∶m(HPMA)=6∶2时压敏胶的性能较为优异。之后以m(AA)∶m(HPMA)=6∶2的压敏胶液为基础,以乙酰丙酮铝(AlACA)为交联剂制备不同交联程度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并研究了其黏弹性与粘接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压敏胶储能模量值在40~60 kPa左右,tanδ在0.5~0.7范围内,3%~8%左右的形变率及大于80%的形变回复率,弛豫时间在110~600 s左右,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压敏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压敏胶 交联 黏弹性 粘接性能
原文传递
松香/生物基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祁思迈 罗通 +3 位作者 刘美红 王春鹏 储富祥 王基夫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5,共7页
以糠醛基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THFMA)、歧化松香改性单体(DRM)为硬单体,及油脂基单体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为软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分别合成了THFMA-LMA、DRM-LMA系列生物基压敏胶(PSA),详细探讨了硬单体与软单体组成比例、单体... 以糠醛基单体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THFMA)、歧化松香改性单体(DRM)为硬单体,及油脂基单体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为软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分别合成了THFMA-LMA、DRM-LMA系列生物基压敏胶(PSA),详细探讨了硬单体与软单体组成比例、单体分子结构等对PSA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SA中硬单体THFMA质量分数由10%增加到50%时,持黏力从0.48 h提高到72 h;且当THFMA质量分数为30%时,PSA的综合性能最佳,THFMA30-LMA的初黏力为2.28 N,180°剥离强度为143.6 N/m,持黏力达到21.25 h。另外与THFMA相比,以DRM作为硬单体在增强PSA力学性能的同时,还提高了PSA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月桂酯 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 歧化松香 压敏胶
下载PDF
基于聚二氧化碳树脂压敏胶的流变及粘结性能
13
作者 周嘉成 王冬冬 +2 位作者 高云宝 金晶 姜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1-878,共8页
基于绿色制造和节能环保的需求,目前国内外压敏胶的技术挑战在于无溶剂生物可降解压敏胶的研发,本文基于氯磺化改性聚二氧化碳树脂(MPPC),研究了其作为压敏胶的流变和粘结性能。结果表明,MPPC的粘结性能和剥离力数据与其数均相对分子质... 基于绿色制造和节能环保的需求,目前国内外压敏胶的技术挑战在于无溶剂生物可降解压敏胶的研发,本文基于氯磺化改性聚二氧化碳树脂(MPPC),研究了其作为压敏胶的流变和粘结性能。结果表明,MPPC的粘结性能和剥离力数据与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强烈的依赖关系。MPPC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越高,其拉伸剪切强度就越高;当MPPC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在7600~17500的范围内时,随着其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其拉伸剪切强度可以从(0.35±0.11)MPa提高到(3.78±0.33)MPa。同时,MPPC剥离力的数据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MPPC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越高,其180(°)剥离强度越高,表明其可应用于高性能压敏胶材料。流变数据结果也进一步证明,MPPC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时,其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相对较高,使得其性能相对于数均分子质量较低的MPPC更加优异。这为基于PPC制备可生物降解压敏胶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氧化碳树脂 压敏胶 粘结性能 流变性能
下载PDF
无稀释剂紫外光引发自交联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制
14
作者 关胜 汪存东 +1 位作者 赵敏 喻华兵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55-560,共6页
为了克服紫外光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气味大和氧阻聚的不足,本文以单体丙烯酸正丁酯(n-BA)、丙烯酸异辛酯(2-EH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功能单体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醇(DDM)为链转移剂,以... 为了克服紫外光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气味大和氧阻聚的不足,本文以单体丙烯酸正丁酯(n-BA)、丙烯酸异辛酯(2-EH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功能单体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醇(DDM)为链转移剂,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合成含环氧基团的丙烯酸酯预聚物。然后添加阳离子型紫外光引发剂6976,经涂布及紫外光光照引发得到自交联型环氧丙烯酸酯压敏胶。实验过程中分别测试了DDM、GMA和光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DM用量为0.26%,GMA用量为12.5%,光引发剂6976用量为2%时,所制的压敏胶综合性能最为理想。压敏胶的初粘力达到11.1N/25mm,剥离力达到14.6N/25mm,剪切强度达到9.2N/12×12mm^(2),在80℃下处理4h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剥离时不掉胶。制备的压敏胶在低于50℃时易涂布,不含活性稀释剂,无刺激性气味,无氧阻聚,在工业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烯酸酯 压敏胶 紫外光固化 自交联 活性稀释剂
下载PDF
耐高温保护膜压敏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王虎 胡维 +3 位作者 林克华 陈其辉 洪茂椿 傅和青 《中国胶粘剂》 CAS 2023年第6期1-5,25,共6页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月桂酯(LA)为原料,β-羧乙基丙烯酸酯(β-CEA)为内交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改性剂,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DI)为固化剂,乙...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月桂酯(LA)为原料,β-羧乙基丙烯酸酯(β-CEA)为内交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改性剂,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DI)为固化剂,乙酸乙酯为溶剂,制备了一种高性能耐高温的溶剂型丙烯酸酯保护膜压敏胶。研究了内交联剂β-CEA、改性剂KH-570、单体LA和固化剂TMDI的添加量对保护膜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β-CEA的添加量为5%时,保护膜压敏胶的水接触角为75.2°,润湿性能最佳;当KH-570的添加量为2.5%时,保护膜压敏胶的吸水率最低为3.5%;随着单体LA和固化剂TMDI含量的增加,保护膜压敏胶的耐高温性能显著提高。当配方中w(β-CEA)=5%、w(KH-570)=2.5%、w(LA)=7%、w(TMDI)=2.0%时,保护膜压敏胶的水接触角为75.2°,吸水率为3.5%,初粘力为6号球,持粘力为24 h,180°剥离力为4.0 N/25 mm,在100℃下放置8 h后无残胶,在80℃、90%RH的条件下放置100 h不发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敏胶 耐高温 丙烯酸酯 保护膜
原文传递
耐溶剂乳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6
作者 陈洁 裴克梅 《中国胶粘剂》 CAS 2023年第5期29-33,共5页
采用环氧树脂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探讨了硬单体种类及含量、软单体配比、功能单体含量、引发剂含量、种子乳液含量等因素对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8种硬单体中,环氧树脂E... 采用环氧树脂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酯压敏胶。研究探讨了硬单体种类及含量、软单体配比、功能单体含量、引发剂含量、种子乳液含量等因素对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8种硬单体中,环氧树脂E-20的性能相对最优;当其添加量为质量分数2.5%(相对于总质量而言),软单体为丙烯酸异辛酯(2-EHA)且质量分数为35%,功能单体β-丙烯酰氧基丙酸(β-CEA)质量分数为1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5%,种子乳液质量分数为5%,缓冲剂质量分数为0.5%时,制备出的压敏胶性能较优,剥离强度为15.10 N/25 mm,持粘性大于48 h,耐溶剂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压敏胶 乳液聚合
原文传递
《压敏胶黏剂》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与教学内容编排
17
作者 张晓勇 丁国新 +1 位作者 程国君 黄新华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4期112-114,共3页
《压敏胶黏剂》课程结合世界胶黏和涂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进展,反映了近年来的最新产品种类和最新应用技术,对今后从事胶黏剂行业的技术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作用。针对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耐高温性能差的问题,探究了压敏胶的教学方法,并分... 《压敏胶黏剂》课程结合世界胶黏和涂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进展,反映了近年来的最新产品种类和最新应用技术,对今后从事胶黏剂行业的技术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作用。针对丙烯酸酯类压敏胶耐高温性能差的问题,探究了压敏胶的教学方法,并分析了国内外耐高温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市场技术和改性方法,例如化学交联法、物理交联法、引入第三耐热单体和多重改性方法等,为压敏胶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内容编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性能 丙烯酸酯 压敏胶 教学方法 内容编排
下载PDF
低模量、高弹性、高剥离强度丙烯酸酯压敏胶
18
作者 张澳 罗英武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79-3092,共14页
丙烯酸酯压敏胶广泛应用在电子器件的装配中。随着可折叠屏手机等柔性电子器件发展,传统压敏胶因无法平衡低模量、高弹性以及高剥离强度而难以满足柔性电子器件对反复动态变形的需求。以苯乙烯、丙烯酸异辛酯为单体,采用RAFT乳液聚合设... 丙烯酸酯压敏胶广泛应用在电子器件的装配中。随着可折叠屏手机等柔性电子器件发展,传统压敏胶因无法平衡低模量、高弹性以及高剥离强度而难以满足柔性电子器件对反复动态变形的需求。以苯乙烯、丙烯酸异辛酯为单体,采用RAFT乳液聚合设计制备了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异辛酯-b-聚苯乙烯(SEHAS)和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异辛酯(SEHA)嵌段聚合物,研究两种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黏弹性和黏结性能。发现当共混物中SEHA的含量从0(质量)提高到75%(质量)时,玻璃化温度仍为-68℃,保持不变,剪切储能模量从27 kPa下降至15 kPa,剥离强度从8.1 N/25 mm提升到10.3 N/25 mm,应变回复率仍然保持在95%以上。研究表明SEHAS/SEHA共组装是一种简便降低模量同时维持较好的交联网络完整性并提高黏弹性的新方法,能够更好地平衡压敏胶高柔性、大变形后的回弹性和良好界面黏合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T乳液聚合 嵌段共聚物 压敏胶 弹性体 电子材料 弹性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橡胶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杨健松 付强 +4 位作者 于龙娇 王婷 魏奇 李伟 王世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8-15,共8页
近年来,全球压敏胶市场需求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21年市场需求已经达到了350万t左右,预计到2025年全球压敏胶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随着压敏胶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功能改性压敏胶成为该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丙烯酸酯压... 近年来,全球压敏胶市场需求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21年市场需求已经达到了350万t左右,预计到2025年全球压敏胶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随着压敏胶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功能改性压敏胶成为该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丙烯酸酯压敏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压敏胶,通过改性其性能有所提高,但存在改性过程中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低等缺点。橡胶具有成本低、力学性能好、耐高低温、环保等优势,因此橡胶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成为该领域发展的趋势。总结了橡胶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发展过程,并对橡胶的种类、改性后产品的优缺点等进行了介绍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压敏胶 橡胶 改性
下载PDF
N-乙烯基吡咯烷酮改性有机硅水性聚氨酯压敏胶的制备及其耐热粘结性能
20
作者 李晓斌 任建荣 +1 位作者 史珺 杨立 《广州化学》 CAS 2023年第4期1-6,15,共7页
采用羟基封端的有机硅(HTPDMS)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等合成具有光敏性的有机硅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并通过N-乙烯基吡咯烷酮(NPV)和预聚体进行紫外光固化从而制备了一系列改性水性聚氨酯压敏胶。通过热重分析、持粘力、残胶量和流变... 采用羟基封端的有机硅(HTPDMS)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等合成具有光敏性的有机硅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并通过N-乙烯基吡咯烷酮(NPV)和预聚体进行紫外光固化从而制备了一系列改性水性聚氨酯压敏胶。通过热重分析、持粘力、残胶量和流变等测试对压敏胶的耐热粘接和残胶量等性能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30℃升高至80℃,有机硅基团的引入和NPV改性有利于水性聚氨酯压敏胶表现出更好的耐高温能力,相对于未改性水性聚氨酯压敏胶(W-0),NPV改性有机硅水性聚氨酯压敏胶(W-12)的80℃高温持粘时间相对于30℃持粘时间的下降幅度从53.5%大幅度缩小至5.5%。其80℃高温残胶量也由未改性前的23.4%降低至9.3%。研究结果表明,NPV改性及有机硅基团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水性聚氨酯压敏胶的持粘稳定性和耐热性,并有效降低压敏胶的高温流动性和高温残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敏胶 水性聚氨酯 耐热 低残胶 紫外光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