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脾胃虚寒型Hp感染性胃溃疡疗效分析
1
作者 王小沙 刘青塬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分析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 目的分析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脾胃虚寒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联合组患者采用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溃疡长径、血清胃泌素(GAS)水平、Hp转阴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联合组患者胃脘疼痛、食后腹胀、嗳气泛酸、恶心反胃评分以及血清GAS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910、6.318、7.140、9.345、8.819,P均<0.001),溃疡长径明显短于对照组(t=18.860,P<0.001);联合组患者Hp转阴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Hp转阴率67.5%(χ^(2)=4.588,P=0.032);联合组患者中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Z=-1.997,P=0.046)。结论铋剂四联疗法联合针刺督脉背段压痛穴位治疗脾胃虚寒型Hp感染性胃溃疡,可明显降低GAS水平,提高Hp转阴率,改善患者脾胃虚寒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督脉背段 压痛穴位 铋剂四联疗法 Hp感染 胃溃疡 脾胃虚寒
下载PDF
胆心综合征与冠心病患者穴位压痛阈值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诗惠 龙杞 刘清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1076-1078,1082,共4页
目的:测量胆心综合征与冠心病患者穴位压痛阈值,观察这两种相似疾病在穴位上的不同体现,寻求两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希望对临床鉴别诊断两病有所帮助。方法:测量胆心综合征患者组30例,冠心病患者组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10个相关穴... 目的:测量胆心综合征与冠心病患者穴位压痛阈值,观察这两种相似疾病在穴位上的不同体现,寻求两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希望对临床鉴别诊断两病有所帮助。方法:测量胆心综合征患者组30例,冠心病患者组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10个相关穴位的压痛阈值。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胆心综合征组与胆相关穴位压痛阈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心相关穴位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与心相关穴位压痛阈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胆相关穴位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胆心综合征组与冠心病组比较,与心相关穴位压痛阈值,胆心综合征组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胆相关穴位压痛阈值,胆心综合征组低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证明了两病在穴位压痛阈值上存在差异,胆心综合征患者与胆相关穴组出现痛觉敏感,冠心病患者与心相关穴组出现痛觉敏感,此规律可用于辅助临床鉴别诊断胆心综合征与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心综合征 冠心病 穴位压痛 临床比较
下载PDF
严重精神障碍督脉背段穴位压痛的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新艺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2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背部督脉穴压痛的分布规律。方法:观察组109例患有严重精神障碍,对照组70例未患有严重精神障碍,分别在背段督脉穴上按压,寻找压痛穴位并记录。结果:观察组穴位压痛规律为灵台39例(35.7%)、神道45例(41.2%);对... 目的:探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背部督脉穴压痛的分布规律。方法:观察组109例患有严重精神障碍,对照组70例未患有严重精神障碍,分别在背段督脉穴上按压,寻找压痛穴位并记录。结果:观察组穴位压痛规律为灵台39例(35.7%)、神道45例(41.2%);对照组为灵台9例(12.8%)、神道17例(24.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灵台、神道穴压痛是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经络反应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 督脉 穴位压痛
下载PDF
耳鸣患者少阳经耳周五穴压痛反应及其痛阈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田珊珊 刘岱 +6 位作者 解秸萍 冀美琦 马圆 付茜茜 唐汉文 李春华 史大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94-596,600,共4页
目的研究耳周耳门、听会、翳风、完骨、风池五穴在耳鸣患者中的特异性反应,为针灸治疗耳鸣提供临床选穴依据。方法选取耳鸣患者90例作为耳鸣组,非耳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受试者少阳经耳周耳门、听会、翳风、完骨、风池五穴进行... 目的研究耳周耳门、听会、翳风、完骨、风池五穴在耳鸣患者中的特异性反应,为针灸治疗耳鸣提供临床选穴依据。方法选取耳鸣患者90例作为耳鸣组,非耳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受试者少阳经耳周耳门、听会、翳风、完骨、风池五穴进行按压,记录压痛反应阳性穴位,并采用压痛测试仪测量上述五穴压痛阈值。结果耳鸣组完骨穴的压痛频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穴的压痛频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耳鸣组完骨、翳风、风池穴的压痛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余穴的压痛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耳鸣患者的少阳经耳周完骨、翳风、风池穴压痛较非耳鸣者敏感,提示此三穴为耳鸣的特异性反应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穴位压痛 少阳经 耳门穴 听会穴 翳风穴 完骨穴 风池穴
下载PDF
针刺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昕 白兴华 +3 位作者 张陪 潘炜炳 许哲 黄雪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9-14,共6页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患者针刺督脉背段T 3~T 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前后压痛变化规律,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60例胃食管反流性胸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30例、西药组30例。针刺组予针刺督脉背段T 3~T 1...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患者针刺督脉背段T 3~T 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前后压痛变化规律,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60例胃食管反流性胸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30例、西药组30例。针刺组予针刺督脉背段T 3~T 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治疗,隔日1次,西药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口服,每次20 mg,1日两次,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问卷(RDQ)评分以及其中的胸痛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比较T 3~T 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压痛阈值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RDQ评分以及其中的胸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针刺组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②西药组治疗后T 4、T 5、T 7、T 8、T 9棘突下的压痛阈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针刺组治疗后T 5~T 12棘突下的压痛阈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进行比较,针刺组在T 6~T 9棘突下的穴位压痛阈值高于西药组较明显(P<0.05);③针刺组愈显率为76.67%(23/30),西药组为30.00%(9/30),临床疗效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针刺督脉背段T 3~T 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较西药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更优,可以明显减轻胸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胃食管反流性胸痛 督脉 背段 穴位压痛
下载PDF
针刺督脉背段T_3~T_(12)棘突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有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晨阳 白兴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研究伴有睡眠障碍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针刺督脉背段T_3~T_(12)前后压痛变化规律,以期客观评价针刺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针刺组脱落2例,西药组30例,针刺组28例。针刺组针刺患者督... 目的研究伴有睡眠障碍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针刺督脉背段T_3~T_(12)前后压痛变化规律,以期客观评价针刺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针刺组脱落2例,西药组30例,针刺组28例。针刺组针刺患者督脉背段T_3~T_(12)棘突下,隔日1次,每周3次。西药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20mg,每日2次。2组均治疗8周。2组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评分(RD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T_3~T_(12)棘突下行压痛阈值评估。结果 58例患者睡眠障碍有其自身的特点。治疗后,2组RDQ评分、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针刺组较西药组显著降低(P<0.01)。2组T_4、T_5、T_6、T_7、T_8、T_(11)压痛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0.01)。治疗后针刺组在T_4、T_5、T_6、T_7、T_8、T_(11)处的压痛阈值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伴有的睡眠障碍有其自身特点,针刺督脉背段T_3~T_(12)棘突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有睡眠障碍的疗效优于西药组,并且针刺后的压痛阈值也比西药组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督脉背段 睡眠障碍 穴位压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