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6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导管原位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及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子分型差异性
1
作者 李鸿恩 吕培锋 +3 位作者 谢汉民 李悦龙 曾益辉 梅世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01月至2022年06月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雌...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01月至2022年06月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标记物(Ki-67)、分子分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共计选取患者1167例,其中DCIS组为180例(15.42%),DCIS-MI组为67例(5.74%),IDC组为920例(78.83%)。DCIS、DCIS-MI及IDC患者在ER、PR、HER-2、Ki-67中阳性分布及分子分型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患者多以HER-2过表达型为主,ER、PR状态多呈阴性,HER-2多呈阳性,高核分级。DCIS患者多以Luminal A型为主,Ki-67多呈低表达。高核级别、HER-2过表达、ER阴性、PR阴性是影响并促进乳腺DCIS进展为DCIS-MI的预测因子。IDC患者多以Luminal B型为主,ER、PR状态多呈阳性,Ki-67多呈高表达。而在年龄分布上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DCIS、DCIS-MI及IDC间免疫组化标记物和分子分型分布不同,与DCIS相比,DCIS-MI核异型性多呈高核分级,ER、PR阴性比例多,HER-2过表达型比例多,考虑DCIS-MI是独立存在的一种病变,较DCIS有“质”的改变,提示两者处于乳腺癌进展的不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浸润性导管癌 临床病理特征 分子分型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分子分型、组织病理学分级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琪 常才 李佳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9,共9页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一种局限于乳腺终末导管,未突破基底膜的乳腺癌病理类型,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其前驱病变。当DCIS突破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可形成浸润灶,若...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一种局限于乳腺终末导管,未突破基底膜的乳腺癌病理类型,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其前驱病变。当DCIS突破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可形成浸润灶,若单个浸润灶最大径线小于1 mm或多个浸润灶中最大者径线小于1 mm时,即定义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12%~40%未经治疗和干预的DCIS会进展为IDC,DCIS和IDC可同时存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DCIS始终不会进展,预后相对较好,DCIS的过度诊断和治疗成为目前的关注点。DCIS的组织学分级主要依据细胞核的形态分为低、中、高3个核级,受体的表达情况、分子分型的分布在DCIS、DCIS-Mi和IDC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伴或不伴微浸润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DCIS的临床处理方式、治疗方案、预后及患者风险收益情况有较大差别,也一直存在较多争议。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初步实现了对其组织学分级、浸润情况及患者预后的评估。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技术主要有钼靶X线摄影(mammography,MG)、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3种检查技术的成像原理不同,在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中各有优势和不足,但又可互为补充,在病变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具有安全可靠、重复性好的优点,是国际指南推荐的首选的乳腺癌筛查方式,DCIS在钼靶X线片上的主要表现可分为非钙化型病变和钙化型病变;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肿块型和非肿块型病变,后者又可分为低回声改变、钙化、导管改变和结构紊乱扭曲等;MRI对不伴钙化及多灶性DCIS的检出比钼靶X线摄影敏感性更高,对病变范围的评估准确性更高,但也存在诊断特异性不高、对微钙化显示不敏感等不足;此外,影像组学在DCIS的组织病理学评估预测及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方面潜力巨大。在当前精准医疗时代,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基因检测结果等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日益显现,DCIS的早期精确诊断及明确分子分型在临床工作中亦极为重要。通过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和影像表现来预测不同治疗可能带来的获益,以制订最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共识。本文就DCIS的影像学表现与分子分型、组织病理学及预后方面的相关性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原位癌 钼靶X线检查 超声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术后病理升级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评估价值
3
作者 李汝锐 曾辉 +2 位作者 冯结映 赖文佳 陈卫国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CNB)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术后升级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病例的MRI特征,探讨乳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目的通过分析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CNB)诊断为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术后升级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病例的MRI特征,探讨乳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经超声引导下CNB诊断的乳腺DCIS(含微浸润)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乳腺MRI检查,对比分析术后未升级DCIS和术后升级为IDC的大小、形态、边缘及内部强化特征等。结果术前CNB诊断为DCIS 104例,手术后仍为DCIS(含微浸润)64例,病理升级为IDC 40例,升级比例(病理学低估)约为38.5%。未升级DCIS组肿块病变18例,非肿块病变46例,升级为IDC组肿块病变19例,非肿块病变21例,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特征方面,病灶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时,未升级DCIS主要表现为段样分布,不均质强化;术后升级为IDC主要表现为区域分布,集簇强化。病灶表现为肿块样强化时,未升级DCIS组边缘清晰,术后升级IDC组多为边缘毛刺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型上,术后未升级DCIS主要为平台型,其次为渐增型,而术后升级为IDC则主要为流出型,其次为平台型,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MRI成像对于CNB证实的DCIS是否存在手术后病理学升级具有潜在价值,有利于临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病理升级 空芯针穿刺活检 动态增强磁共振
下载PDF
超声图像对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吴育杰 刘春荣 +1 位作者 林秀荣 许海娜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76-79,88,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超声图像特征的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屯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6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超声图像特... 目的建立基于超声图像特征的预测模型,并探讨该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屯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6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时超声图像特征,并收集患者入院治疗后1年的HER-2表达情况,根据患者HER-2表达分为阳性组(67例)和阴性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方程分析影响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超声图像特征的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价值。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阳性组乳腺导管原位癌级别、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腋窝淋巴结转移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2、5.911、4.456、2.363、8.374、10.730,P均<0.05);Logistics分析显示高临床分期乳腺导管原位癌、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影响因素(OR=0.073、1.448、0.550、0.481,P均<0.05);列线图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C-index为0.732,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可能性绝对误差为0.042。结论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高临床分期乳腺导管原位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表达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可预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HER-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图像特征 乳腺导管原位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膀胱原位癌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构建
5
作者 张子威 杨帅 陈健友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753-758,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膀胱原位癌(CIS)患者预后可靠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直观地预测膀胱CIS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2010-2015年的数据,筛选出832例膀胱CIS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 目的探讨影响膀胱原位癌(CIS)患者预后可靠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直观地预测膀胱CIS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收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2010-2015年的数据,筛选出832例膀胱CIS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膀胱CIS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语言绘制列线图实现对生存模型的可视化,最后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影响膀胱CIS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和肿瘤分级(P<0.05)。影响膀胱CIS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肿瘤分级、原发灶数(P<0.05)。二者的C-index分别为0.745和0.709。结论年龄、肿瘤分级、原发灶数在膀胱CIS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通过列线图的构建可更好地为膀胱CIS患者制定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原位癌 预后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术前穿刺活检及术中冰冻病理技术用于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诊断的价值
6
作者 陈莎莎 王允玉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穿刺活检及术中冰冻病理技术用于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诊断价值,并分析疾病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6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术前穿刺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 目的:探讨术前穿刺活检及术中冰冻病理技术用于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诊断价值,并分析疾病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6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术前穿刺活检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两种方式诊断效能,并比较两种疾病临床特点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布状态。结果:术后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62例患者中,38例为单纯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24例为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患者;术前穿刺活检诊断敏感性为91.67%、特异性为84.21%、准确性为87.10%、阳性预测值为78.57%、阴性预测值为94.12%,高于术中冰冻病理的58.33%、55.26%、56.45%、45.16%和5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7.544、14.370、6.904、7.494,P<0.05);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病灶直径为(3.21±0.54)cm,可触及肿块概率为95.83%,增殖细胞抗原(ki67)高表达概率为66.67%,高分化概率为70.83%,高于乳腺导管原位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17.86%,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29.17%,低于乳腺导管原位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8,χ^(2)=4.439、4.876,P<0.05)。结论:与术中冰冻病理比较,术前穿刺活检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准确性高;乳腺导管原位癌伴浸润和乳腺导管原位癌临床特征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布状态各不相同,可为疾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穿刺活检 术中冰冻病理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诊断效能 临床特征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下载PDF
CT特征在鉴别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中的价值
7
作者 李祖坤 郭静清 +6 位作者 陈国宁 李正宇 昝林婷 黄飞 周燕 普志凤 宋光毕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CT特征在原位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经病理证实为AIS或MIA的肺结节患者,收集他们的临床、病理及影像... 目的探讨CT特征在原位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经病理证实为AIS或MIA的肺结节患者,收集他们的临床、病理及影像等相关资料。分析AIS和MIA的CT图像特征,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哪些CT征象是鉴别诊断AIS或MIA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入组患者68人,平均年龄为(60±12)岁,其中病理类型为AIS的39人(57.4%),MIA的29人(42.6%)。直径>20 mm的MIA显著多于AIS(48.3%vs 10.3%,P<0.001)。MIA以实性成分(65.5%)为主,而AIS则以磨玻璃成分(38.5%)为主,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与AIS相比,强化程度>40 HU的肺结节显著多见于MIA(34.5%vs 10.3%,P=0.015)。此外,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结节的直径>20 mm(OR=5.397,95%CI:1.178~24.726,P=0.030)和强化程度>40 HU(OR=9.220,95%CI:1.512~56.223,P=0.016)都是诊断MIA的独立预测因素。肺结节直径>20 mm诊断MIA的敏感度为77.8%,曲线下面积(AUC)为0.690(0.557~0.823);强化程度>40 HU诊断MIA的敏感度为71.4%,AUC为0.621(0.483~0.759)。结论肺结节的CT特征在早期鉴别原位癌和微浸润腺癌方面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原位癌 微浸润腺癌 CT成像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MRI表现与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的关系
8
作者 王小英 顾海玉 金红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p53蛋白(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昌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患者的乳腺MRI平扫+增强的资料,观察记录患者病理分级和MR...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p53蛋白(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60例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昌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患者的乳腺MRI平扫+增强的资料,观察记录患者病理分级和MRI表现[动态增强曲线、早期强化率、表观弥散系数(ADC)、病灶形态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p53表达情况,分析MRI表现与p53表达及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DCIS患者MRI表现主要为非肿块强化37例(61.67%,37/60),以节段性强化(19例,51.35%)和簇环强化(17例,45.95%)为主。动态增强曲线主要以Ⅰ型为主(25例,41.67%),早期强化率以早期快速强化为主(22例,36.67%)。ADC值<1.0×10^(-3)mm^(2)/s较多,占65.00%(39/60)。p53阳性、高核级别中TIC类型为Ⅲ型和早期快速强化占比均显著高于p53阴性、非高核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阴性)和病理分级(高核级别、非高核级别)在形态学、非肿块强化分布形式和内部强化及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高核级别的DCIS患者p53阳性表达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IS患者MRI表现具有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节段性分布和簇环强化的非肿块强化,以早期快速强化和I型TIC曲线多为常见。MRI表现与p53表达和临床病理分级有关,通过分析MRI表现可为DCIS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磁共振成像 P53蛋白 病理分级
下载PDF
乳腺X线摄影、超声和MR对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的效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余琼 刘桂锋 杨海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乳腺导管原位癌(breast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一种局限于乳腺导管内的肿瘤性病变,在发病初期病灶的体积较小,在常规触诊中难以发现,若患者治疗不及时,可进展为浸润性乳腺癌,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早期诊断、早期... 乳腺导管原位癌(breast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一种局限于乳腺导管内的肿瘤性病变,在发病初期病灶的体积较小,在常规触诊中难以发现,若患者治疗不及时,可进展为浸润性乳腺癌,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效能分析
下载PDF
术前MRI检查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10
作者 杨奕 杨兴霞 +3 位作者 金思励 张旭 朱娟英 陈小松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目的: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病人术前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与保乳手术成功率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乳腺癌病历数据库中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 目的: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病人术前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与保乳手术成功率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乳腺癌病历数据库中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保乳手术的DCIS病人。将术前接受MRI检查的病人组定义为MRI组,未接受MRI检查的为非MRI组。结果:共纳入210例DCIS病人,MRI组和非MRI组分别有167例和43例。MRI与非MRI组接受保乳手术的首次手术切缘阴性率相似(91.0%比97.7%,P=0.142)。最终保乳手术的成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95.2%比100.0%,P=0.143)。在预后方面,MRI与非MRI组10年局部区域复发(4.8%比2.3%,P=0.426)和乳腺癌相关死亡率(0.9%比0.5%,P=0.6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CIS病人术前乳腺MRI检查对保乳手术切缘阴性率、保乳成功率及预后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导管原位癌 磁共振成像 保乳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磁共振DWI及其ADC对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范金超 王梦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0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DCISM患者100例,均实施磁共振扫描,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DCISM患者100例,均实施磁共振扫描,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将DCISM患者分为ALN转移组(30例)和ALN无转移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MRI表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CISM患者ALN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受试工作者特征曲线(ROC)和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ROC曲线评价DWI、ADC指标对DCISM患者ALN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DCISM患者中ALN转移30例,无ALN转移7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DWI(OR=2.258,95%CI:1.645~3.221)、短径(O R=1.856,95%CI:1.524-2.203)和ADC值(O R=0.569,95%CI:0.123~0.855)是影响DCSIM患者A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44~0.975,P<0.001),校准曲线预测概率与参考概率拟合度良好;经DWI和ADC值单独预测ALN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95%CI:0.811~0.898)、0.845(95%CI:0.802~0.899),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4(95%CI:0.851~0.936)。结论磁共振DWI和ADC值对DCISM患者ALN转移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腋窝淋巴结表观扩散系数 乳腺导管原位癌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摄影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张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7期1200-1204,共5页
目的:通过和普通全数字乳腺摄影(FFDM)做对比,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摄影(DBT)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FFDM和DBT的影像表现特... 目的:通过和普通全数字乳腺摄影(FFDM)做对比,探讨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摄影(DBT)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FFDM和DBT的影像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对比研究。结果:110例DCIS的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摄影(DBT)和普通全数字乳腺摄影(FFDM)的影像学特征做对比:结构扭曲伴或不伴钙化增加12例,非对称致密伴或不伴钙化显示增加10例,结节或肿块显示增加8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显示增加12例。DBT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FFDM(检出率96.3%vs 87.3%,χ^(2)=6.051,P<0.05;诊断符合率80.0%vs 53.6%,χ^(2)=17.245,P<0.0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摄影(DBT)能够更佳显示DCIS的影像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作为乳腺摄影的新技术,临床可根据实际需要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摄影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结构扭曲 影像学表现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的列线图模型鉴别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与浸润癌的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艺敏 董静 +4 位作者 马小五 李妙 汪珺莉 徐春燕 张平洋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与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或IDC的150例患者(150个病灶)的病历资料,包括... 目的探讨基于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与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或IDC的150例患者(150个病灶)的病历资料,包括DCIS组39例(39个)和IDC组111例(111个),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DCIS与IDC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各参数鉴别DCIS与IDC的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诊断效能;3折交叉验证评估该模型的稳定性及泛化能力;Hosmer-Lemeshow检验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拟合优度及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该模型的临床获益。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纵横比、微分叶、冠状面特征、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是鉴别DCIS与IDC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鉴别DCIS与ID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95%可信区间(CI):0.703~0.871],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64.1%。3折交叉验证显示该模型的AUC分别为0.774(95%CI:0.621~0.926)、0.780(95%CI:0.616~0.943)、0.749(95%CI:0.604~0.894),灵敏度分别为78.6%、100%、52.9%,特异度分别为77.8%、47.6%、87.9%,平均AUC为0.768。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概率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C-index:0.787);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临床使用价值。结论基于ABVS联合ARFI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术前鉴别DCIS与IDC,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 乳腺导管原位癌 浸润性导管癌 列线图
下载PDF
从原位癌到微小浸润:乳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对外科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一澎 郭文青 +9 位作者 张丽华 马沛卿 张扬 王仲照 方仪 宣立学 高纪东 王靖 王翔 陈国际 《癌症进展》 2016年第5期423-428,共6页
背景对乳腺原位癌(CIS)是否应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目前仍处于争议中。临床诊疗中常遇到:一些在术前穿刺或术中活检被诊断为原位癌且未进行SLNB的患者,术后却经病理确诊为乳腺微小浸润性癌(MIBC)。此时,是否二次手术进行腋窝淋巴结... 背景对乳腺原位癌(CIS)是否应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目前仍处于争议中。临床诊疗中常遇到:一些在术前穿刺或术中活检被诊断为原位癌且未进行SLNB的患者,术后却经病理确诊为乳腺微小浸润性癌(MIBC)。此时,是否二次手术进行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对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困难的选择。一方面,MIBC淋巴结转移风险尚不明确;另一方面,再次手术时SLNB的准确性及可操作性往往受到质疑,多数情况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成为唯一的选择。目的识别原位癌伴发微小浸润的危险因素;比较CIS和MIBC腋窝淋巴结的转移风险;探索选择合适的病例直接进行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以避免二次手术的合理性。方法对接受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乳腺原位癌(493例)及微小浸润癌(199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对;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识别原位癌伴发微小浸润的危险因素。结果原位癌组中出现4例小叶原位癌(LCIS),其余均为导管原位癌(DCIS),而MIBC所伴发的原位癌均以DCIS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X线片BI-RADS≥4级的钙化,肿瘤﹥2.5 cm,高级别DCIS,ER(-),PR(-),HER-2(+++)是原位癌伴微小浸润的危险因素(P均﹤0.05);Ki-67≥20%也可能与发生微小浸润有关(P=0.057)。使用Logistic回归将重要协变量(年龄)与上述危险因素一起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P=0.034),肿瘤﹥2.5 cm(P=0.033),高级别DCIS(P=0.011)等是原位癌伴微小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相对于2.0%的原位癌淋巴结转移概率,MIBC的淋巴结转移概率为5.5%,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MIBC淋巴结转移风险为5.5%,多伴发于患者年龄超过50岁的较大范围的高级别DCIS中。目前来说,对合并这些高风险因素的原位癌患者直接进行SLNB是一种合理和稳妥的诊治手段,可以有效避免二次手术的发生并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 乳腺微小浸润癌 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 前哨淋巴结活检
下载PDF
常规超声、超声萤火虫技术与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传奇 王洁茹 +3 位作者 谢一帆 夏合旦·吾甫尔江 冷晓玲 葛妍 《癌症进展》 2023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超声萤火虫技术与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疑似DCIS患者,术前均行常规二维超声、超声萤火虫技术及X线钼靶摄影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常规二维超声、超声萤火虫技术、...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超声萤火虫技术与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疑似DCIS患者,术前均行常规二维超声、超声萤火虫技术及X线钼靶摄影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常规二维超声、超声萤火虫技术、X线钼靶摄影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查对DCIS的诊断价值。Kappa检验评估上述三种检查方法诊断DCIS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2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DCIS 72例,恶性48例。常规二维超声、超声萤火虫技术、X线钼靶摄影联合检查诊断DCIS的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0.810),高于三者单独检查(Kappa=0.192、0.362、0.390),且超声萤火虫技术、X线钼靶摄影诊断DCIS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均高于常规二维超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常规二维超声、超声萤火虫技术及X线钼靶摄影联合检查诊断DCI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95%CI:0.844~0.969),分别高于单独常规二维超声、超声萤火虫技术及X线钼靶摄影的AUC,此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67%、89.58%、90.83%,三者联合检查诊断DCIS的价值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查。结论常规二维超声、超声萤火虫技术和X线钼靶摄影联合检查诊断DCIS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且操作方便,可为临床早期诊断DCIS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超声 超声萤火虫技术 X线钼靶摄影 乳腺导管原位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超声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肿块型乳腺导管原位癌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16
作者 穆晓伟 原瑞霞 +2 位作者 滑少华 王肖辉 曾庆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7-852,共6页
目的:探讨依据临床资料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对肿块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肿块型乳腺DCIS患者185例(185个病灶)、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93例(193个病... 目的:探讨依据临床资料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对肿块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肿块型乳腺DCIS患者185例(185个病灶)、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93例(193个病灶)的病例资料,比较患者临床资料及超声检查指标的差异,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肿块型乳腺DCIS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结果应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应用10折交叉检验评估该模型的稳定性和泛化能力,Hosmer-Lemeshow检验和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拟合优度和校准度,绘制临床决策曲线评价临床受益。结果:鉴别肿块型乳腺DCIS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影响因素有年龄、结节长径、距乳头距离、钙化、内部血流(P<0.05),依据以上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AUC为0.778(95%CI:0.732~0.824),敏感度80.3%,特异度61.1%,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10折交叉检验显示该模型的平均AUC为0.659,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良好(P=0.231)。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鉴别预测概率与实际病理结果一致性良好(C-index:0.759)。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基于超声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肿块型乳腺DCIS与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良好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列线图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芸 何佳丽 骆韵青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在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单侧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52例,共59个病灶,其中原位癌31个,浸润癌28个;应用单因素分析二者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将单...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在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单侧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52例,共59个病灶,其中原位癌31个,浸润癌28个;应用单因素分析二者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特征,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特征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诊断效能。结果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病灶最大径、方位、形态、后方回声、边缘、淋巴结形态、微钙化、血流分级,造影后有无放射性增强或穿入血管及片状低回声区范围变化、形态、边界、增强水平,以及弹性成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边缘不光整、非平行位、微钙化、血流分级(Ⅱ/Ⅲ级)、造影后片状低回声区范围扩大及放射性增强或穿入血管、弹性成像评分4~5分是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影响因素(OR=14.749、3.750、8.849、3.156、8.301、6.467、5.468,均P<0.05)。建立多模态超声诊断模型:Logit(P)=-18.544+边缘不光整×2.691+非平行位×1.321+微钙化×2.185+血流分级(Ⅱ/Ⅲ级)×1.152+造影后放射性增强或穿入血管×1.868+造影后片状低回声区范围扩大×2.118+弹性成像评分(4~5分)×1.698。多模态超声诊断模型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4.5%、73.5%、86.4%、0.836。结论多模态超声在鉴别非肿块型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浸润癌 原位癌 乳腺肿瘤 恶性 非肿块型
下载PDF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和导管原位癌组成的复合癌1例及文献回顾
18
作者 权樱洁 李静蔚 王春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12期999-1001,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4岁,因“发现右乳肿块1月,近期肿块增大”于2021年8月23日收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入院后体格检查:双乳大致对称;右乳12点位距乳头4 cm处触及直径1 cm结节,边界清,活动度可,无压痛,双乳头无溢液,双侧腋窝未触...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4岁,因“发现右乳肿块1月,近期肿块增大”于2021年8月23日收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入院后体格检查:双乳大致对称;右乳12点位距乳头4 cm处触及直径1 cm结节,边界清,活动度可,无压痛,双乳头无溢液,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乳腺超声及X线摄片提示右乳12点位1 cm×1 cm结节,BI-RADS 3-4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状癌 乳腺导管原位癌
下载PDF
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高级别乳腺导管原位癌预测价值的研究
19
作者 施佳楠 李凡 +5 位作者 杜联芳 贾超 李刚 蔡应娱 赵磊 牛庆华 《肿瘤影像学》 2023年第6期492-499,共8页
目的:探索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声像图表现对高级别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独立预测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诊断为DC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 目的:探索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声像图表现对高级别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独立预测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诊断为DC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纳入患者均行手术后病理学检查,并有明确的核分级结果。纳入患者均具备术前1个月内完善且质量良好的常规超声和CEUS图像资料,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常规超声和CEUS上独立预测因素并计算预测效能。结果:最终94个单纯DCIS病变纳入研究,包括低级别23例、中级别41例及高级别30例。将中、低级别归为一组,高级别归为另一组,两组间患者年龄、病灶最大径、症状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超声上病变形态分类(即肿块样和非肿块样)及是否伴发微钙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钙化为独立预测风险因素,其似然比(odd ratio,OR)为3.071,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36(P=0.014)。在CEUS上,增强均匀性、病变边缘存在放射状血管及增强后范围增大征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边缘放射状血管征象为独立预测因素,OR和AUC分别为3.319和0.640(P=0.013)。常规超声及CEUS两种模态联合预测高级别DCIS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46.7%,90.6%及0.686,联合后的特异度较单独常规超声或CEUS模态明显提升(P<0.05)。结论:常规超声及CEUS声像图表现均有助于预测高级别DCIS,其中,常规超声的微钙化表现及CEUS的病变边缘放射状血管征象为独立预测因素,两者联合较单独模态可显著提高预测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导管原位癌 超声 超声造影 核分级 非肿块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