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漆酶-原儿茶醛交联鱼皮胶原蛋白水凝胶的研究
1
作者 杨长凯 李国英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6,共7页
与哺乳动物蛋白相比,鱼皮胶原蛋白未受到克雅氏病和牛海绵状脑病流行的限制,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较差的力学性能和耐降解性质限制了鱼皮胶原的应用。论文探究了漆酶(LAC)和原儿茶醛(PAL)交联制备胶原蛋白水凝胶的交联机理,凝胶微观... 与哺乳动物蛋白相比,鱼皮胶原蛋白未受到克雅氏病和牛海绵状脑病流行的限制,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较差的力学性能和耐降解性质限制了鱼皮胶原的应用。论文探究了漆酶(LAC)和原儿茶醛(PAL)交联制备胶原蛋白水凝胶的交联机理,凝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耐降解性质。结果表明,漆酶能够交联胶原成胶。同时,原儿茶醛的引入增强了漆酶交联胶原的作用,提升了胶原蛋白水凝胶的结构稳定性和耐降解性质。LAC-PAL交联胶原是一种构建胶原蛋白水凝胶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鱼皮 漆酶 原儿茶醛
原文传递
原儿茶醛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糖尿病心肌病的改善作用
2
作者 丁萍 叶志明 +1 位作者 刘冰 张陆勇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研究了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PCA)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小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成功构建DCM小鼠模型后给予PCA干预治疗。记录小鼠心脏与体质量比值,测定心功能,检测心肌组织中促炎症... 研究了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PCA)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小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成功构建DCM小鼠模型后给予PCA干预治疗。记录小鼠心脏与体质量比值,测定心功能,检测心肌组织中促炎症因子、肌钙蛋白I、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和马松染色观察了心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检测心肌组织和大鼠心肌细胞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 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等蛋白的表达,并评估了PCA对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PCA干预DCM小鼠中心脏与体质量比值、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距分别增加为5.42 mg/g、54.91%和28.07%,血清中LDH、CK和肌钙蛋白I分别降低为538.51 U/L、885.93 U/L和221.87 pg/mL,同时降低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P<0.05)。同时,PCA也能有效抑制高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毒性和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PCA具有保护DCM小鼠心肌的作用,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可能是发挥心脏改善作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儿茶醛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心肌病 NLRP3
下载PDF
丹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来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徐德然 王康才 +2 位作者 王峥涛 王长江 胡军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考察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来源。方法:以丹参素、原儿茶醛为指标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法鉴定丹酚酸。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并非丹参固有成分,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增加,而丹酚酸B随煎... 目的:考察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来源。方法:以丹参素、原儿茶醛为指标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采用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法鉴定丹酚酸。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并非丹参固有成分,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增加,而丹酚酸B随煎煮时间增加而减少。结论:丹参素、原儿茶醛是丹酚酸B的降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儿茶醛 丹参素 步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 煎煮时间 丹酚酸B 指标成分 降解产物 联用法
下载PDF
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和丹酚酸B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刘梅 夏鑫华 +2 位作者 张志敏 武志娟 潘素滢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5-267,共3页
目的:利用体外抗氧化模型,定量比较丹参药材的代表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和丹酚酸B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强弱,探讨其抗氧化能力产生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为寻找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经典Fen... 目的:利用体外抗氧化模型,定量比较丹参药材的代表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和丹酚酸B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强弱,探讨其抗氧化能力产生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为寻找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活性成分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经典Fenton反应,根据公式计算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建立量效关系曲线,通过量效曲线算出清除率为50%时样品的浓度(IC50)值。结果:四种酚性化合物清除羟自由基的IC50值大小顺序为: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醛>丹酚酸B,表明丹酚酸B的作用最强,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咖啡酸的作用相近。结论:丹酚酸B可能是丹参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原儿茶醛 咖啡酸 丹酚酸B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原儿茶醛对ox-LDL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韩纯洁 林蓉 +2 位作者 刘俊田 刘瑜 张慧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41-1544,共4页
目的:观察原儿茶醛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以不同剂量的原儿茶醛干预24 h,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和NOS... 目的:观察原儿茶醛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以不同剂量的原儿茶醛干预24 h,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数量,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和NOS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CD40蛋白表达。结果:原儿茶醛对ox-LDL引起的CRL-1730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培养液中NO、NOS的降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ox-LDL可引起细胞内CD40蛋白表达增加,原儿茶醛可以抑制此作用。结论:原儿茶醛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D40/CD40L抗炎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儿茶醛 OX-LDL 血管内皮细胞 CIMO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冠心丹参胶囊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被引量:22
6
作者 魏惠珍 王跃生 +4 位作者 吴有根 饶毅 金浩鑫 方海红 张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冠心丹参胶囊(丹参,三七,降香)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VP—ODS(4.6mm×250mm,5μm);流动相:0.03mol/L醋酸铵溶液(甲酸调pH2.4)(A)...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冠心丹参胶囊(丹参,三七,降香)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VP—ODS(4.6mm×250mm,5μm);流动相:0.03mol/L醋酸铵溶液(甲酸调pH2.4)(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结果:丹参素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分别在3.310—18.66μg(r=0.9999)、0.03950—0.2370μ(r=0.9996)、0.7500~4.500μg(r=0.9995)和0.05920~0.3550μg(r=0.9999)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3%(RSD=1.05%)、100.20%(RSD=1.25%)、99.97%(RSD=1.12%)、99.89%(RSD:1.34%)。结论:本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冠心丹参胶囊的质量控制和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冠心丹参胶囊 丹参素 原儿茶醛 丹酚酸B 丹参酮ⅡA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滇桂艾纳香中原儿茶酸与原儿茶醛的含量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治平 杨柯 +2 位作者 孟祥平 李久香 王一飞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3-394,共2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滇桂艾纳香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Lichrocart C18(250×4 mm)柱;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调pH值2.8)(15∶ 85);检测波长为256 nm.原儿茶酸线性范围0.057~0.57 μg,相关系数r=0.99999,平均...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滇桂艾纳香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Lichrocart C18(250×4 mm)柱;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调pH值2.8)(15∶ 85);检测波长为256 nm.原儿茶酸线性范围0.057~0.57 μg,相关系数r=0.9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7.60%,RSD 0.45%(n=5).原儿茶醛线性范围0.03~0.30 μg,相关系数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99.44%,RSD 1.52%(n=5).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该中药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法测定 滇桂艾纳香 原儿茶醛 儿茶 含量 平均加样回收率 高效液相色谱法 线性范围 相关系数 检测波长 质量控制 pH值 冰醋酸 流动相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及其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对人红细胞胞浆Ca^(2+)浓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沈玲红 王彬尧 +5 位作者 王长谦 谢秀兰 俞国瑞 姚中一 朱元龙 杨葆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84-988,共5页
目的 :探讨丹参水溶性部位钙拮抗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方法 :采用荧光探针Fura 2定量分析法 ,分别测定丹参注射液及其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对离体健康成人红细胞胞浆Ca2 + 浓度的影响。结果 :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均有降低成人红细胞胞... 目的 :探讨丹参水溶性部位钙拮抗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方法 :采用荧光探针Fura 2定量分析法 ,分别测定丹参注射液及其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对离体健康成人红细胞胞浆Ca2 + 浓度的影响。结果 :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均有降低成人红细胞胞浆Ca2 + 浓度的作用 ,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 ,二者合并用药 ,药效相加 ,作用与丹参注射液相似。结论 :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可能是丹参注射液钙拮抗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活性成分 丹参素 原儿茶醛 红细胞 实验研究 钙离子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丹参酮Ⅱ_A和原儿茶醛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郭肖红 高文远 +1 位作者 陈海霞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85-888,共4页
目的:研究金属离子对丹参不定根生长和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丹参不定根,并用HPLC测定Fe2+,Cu2+,Zn2+,Mn2+,Mg2+不同含量处理时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基本MS培养基的Fe2+和Mn2+含量即可... 目的:研究金属离子对丹参不定根生长和丹参酮ⅡA、原儿茶醛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丹参不定根,并用HPLC测定Fe2+,Cu2+,Zn2+,Mn2+,Mg2+不同含量处理时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基本MS培养基的Fe2+和Mn2+含量即可满足不定根生长,较高含量的Cu2+和Mg2+促进不定根增殖,zn2+对丹参不定根生长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Cu2+和Zn2+抑制原儿茶醛合成,适量的Fe2+和Mg2+可以促进原儿茶醛的合成,而较高含量的Mn2+更利于原儿茶醛的合成。低含量的Cu2+,Zn2+,Mg2+以及较高含量的Fe2+和Mn2+促进丹参酮ⅡA的合成。结论:金属离子对丹参不定根生长和次生代谢物合成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酮ⅡA 原儿茶醛 金属离子
下载PDF
丹参水溶性制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的考察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文婷 陈碧莲 +1 位作者 金樟照 寿优芳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 :考察不同丹参制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 :采用 HPL C法测定不同丹参制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 :不同制剂中相当于每克丹参所含丹参素与原儿茶醛的量存在很大差异。结论 :该测定方法稳定、准确 ,不同商品原药材。
关键词 丹参素 原儿茶醛 HPLC 中药 药物含量测定 丹参制剂
下载PDF
山东临沂不同加工方法丹参饮片中原儿茶醛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吕文海 谭鹏 +2 位作者 宋磊 张欣 姜虹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825-1826,共2页
关键词 丹参饮片 加工方法 山东临沂 原儿茶醛 测定 脂溶性成分 水溶性成分 产地加工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香丹注射液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 被引量:17
12
作者 蔡梅 赵陆华 +1 位作者 胡昌勤 陈玉英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测定香丹注射液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 以苯甲酸为内标 ,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HPCE)测定了香丹注射液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电泳分离条件 :未涂层毛细管 2 7cm× 75 μm ,运行缓冲液 2 0mmol/L硼砂 3mmol/Lβ... 目的 测定香丹注射液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 以苯甲酸为内标 ,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HPCE)测定了香丹注射液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电泳分离条件 :未涂层毛细管 2 7cm× 75 μm ,运行缓冲液 2 0mmol/L硼砂 3mmol/Lβ CD(pH 9.0 ) ,高压进样 5s ,操作电压 6kV(+ )→ (- ) ,柱上检测 2 0 9nm ,柱温2 5℃。结果 丹参素的线性范围为 4.0 6 48.72 μg/ml,相关系数为 0 .9994;原儿茶醛的线性范围为 3.5 943.0 8μg/ml,相关系数为 0 .9978。结论 HPCE可以用于香丹注射液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 原儿茶醛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含量测定 香丹注射液
下载PDF
原儿茶醛对大鼠离体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寒 刘欢欢 +3 位作者 贾敏 张彦 申旭霁 陈玉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5,72,共6页
目的观察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PCA)对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使用Myograph动态描记系统,分别记录高钾(60mmol/L)、5-羟色胺(5-HT)、苯肾上腺素(PE)对大鼠离体血管环的收缩作用;观察不同... 目的观察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PCA)对大鼠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使用Myograph动态描记系统,分别记录高钾(60mmol/L)、5-羟色胺(5-HT)、苯肾上腺素(PE)对大鼠离体血管环的收缩作用;观察不同浓度PCA对高钾(60mmol/L)、5-HT、PE预收缩血管环的舒张作用;用高钾(60mmol/L)预收缩血管后,分别用内皮机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吲哚美辛(Indo)、1H-[1,2,4]恶草灵并[4,3-a]喹喔啉-1-酮(ODQ)以及钾通道阻断剂四氨基吡啶(4-AP)、四乙胺(TEA)、氯化钡(BaCl_2)、格列苯脲(Glib)作用于血管环后,观察PCA对预收缩血管环的舒张作用,研究PCA的作用机制。结果 PCA在10^(-6)~10^(-3)mol/L浓度范围内,对高钾(60mmol/L)和5-HT引起的血管收缩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P<0.01);内皮机制抑制剂Indo对PCA引起的舒张有抑制作用(P<0.05);钾离子通道阻滞剂4-AP和BaCl_2对PCA引起的舒张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 PCA具有舒张血管作用,其作用与抑制钾离子通道和内皮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儿茶醛(PCA) 血管环 血管舒张 钾通道 内皮抑制 肠系膜上动脉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冠心宁注射液中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 被引量:12
14
作者 曹冬 黄喜茹 +2 位作者 刘伟娜 杨亚军 冀国荣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3-533,共1页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 丹参素(Danshensu) 原儿茶醛(protocatechuic aldehyde) 冠心宁注射液(Guanxinning Injections)
下载PDF
HPLC测定活血合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建中 吕迁洲 +1 位作者 王新宏 安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建立RP HPLC法测定活血合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 :采用离心 微孔滤膜过滤的除杂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色谱柱为 :InertsilODS 3,4.6× 2 5 0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0 .5 %HAC水溶液 (2 2∶78) ,检测波长为 2 80n... 目的 :建立RP HPLC法测定活血合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 :采用离心 微孔滤膜过滤的除杂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色谱柱为 :InertsilODS 3,4.6× 2 5 0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0 .5 %HAC水溶液 (2 2∶78) ,检测波长为 2 80nm ,进行测定。结果 :方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 :丹参素为 96 .7% ,RSD =1.12 % (n =5 ) ;原儿茶醛为 97.0 % ,RSD =1.5 3(n =5 )。丹参素在 1.2 5~ 10 μg范围内 ;原儿茶醛在 0 .2 5~ 2 .0 μg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 ,重现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合剂 HPLC法 丹参素 原儿茶醛 药物含量测定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提取物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文生 李德坤 叶正良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5-476,共2页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丹参提取物 丹参素 原儿茶醛 丹酚酸B 含量
下载PDF
9种含丹参中成药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玲 徐新刚 +2 位作者 时延增 单卫华 徐本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3-255,共3页
采用薄层扫描法对7种不同剂型的9种以丹参为主药的中成药中原儿茶醛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简便,结果稳定,重现性好.
关键词 丹参 原儿茶醛 中成药 薄层扫描法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对原儿茶醛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婉雯 曹媛 +3 位作者 张琳 常勃勃 汤依群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4h后,模型组大鼠和正常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原儿茶醛(20mg/kg),在不同时间点眼眶采血。用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原儿茶醛及其代谢物原儿茶酸和香草酸的浓度,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代谢角...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4h后,模型组大鼠和正常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原儿茶醛(20mg/kg),在不同时间点眼眶采血。用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原儿茶醛及其代谢物原儿茶酸和香草酸的浓度,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代谢角度考察急性心肌缺血对原儿茶醛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儿茶醛在大鼠体内迅速代谢为原儿茶酸,后者甲基化代谢生成香草酸。与正常状态相比,急性缺血状态下原儿茶酸的AUC0-∞显著增大(22.31±4.96μg.h/mLvs14.01±3.11μg.h/mL,P<0.01);香草酸的AUC0-∞也显著增大(38.76±5.75μg.h/mLvs19.64±4.36μg.h/mL,P<0.01);两者的MRT均显著增加,分别为:0.43±0.08hvs0.27±0.04h(P<0.01);0.61±0.11hvs0.38±0.05h(P<0.01)。原儿茶酸甲基化代谢比率M/P明显提高(1.77±0.22vs1.43±0.31,P<0.05)。提示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原儿茶醛的主要代谢物原儿茶酸和香草酸在血浆中的暴露显著增强,原儿茶酸甲基化生成香草酸的水平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原儿茶醛 儿茶 药动学 香草酸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火绒草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绿原酸和咖啡酸 被引量:14
19
作者 姜鸿 王光函 +1 位作者 张颖 尤献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23-2025,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火绒草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绿原酸和咖啡酸。方法选用Kromasil 5μm C18(200mm×4.6 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在线波长。结果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回...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火绒草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绿原酸和咖啡酸。方法选用Kromasil 5μm C18(200mm×4.6 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在线波长。结果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7.71%、98.26%、97.29%和98.21%;线性范围分别为0.006 25~0.062 5μg、0.007 21~0.072 1μg、0.203 36~2.033 6μg和0.013 08~0.130 8μg(r=0.999 9)。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火绒草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绒草 儿茶 原儿茶醛 绿 咖啡酸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乳块消片中丹参素、原儿茶醛、橙皮苷、丹酚酸B的含量 被引量:12
20
作者 展晓日 史新元 +1 位作者 盖伟 乔延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9-692,共4页
目的:采用 HPLC 法同时测定乳块消片中丹参素、原儿茶醛、橙皮苷、丹酚酸 B 4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3%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0℃... 目的:采用 HPLC 法同时测定乳块消片中丹参素、原儿茶醛、橙皮苷、丹酚酸 B 4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3%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柱温为30℃;检洲波长280 nm。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橙皮苷、卅酚酸 B 进样浓度分别在7.0~223.0μg·mL^(-1)(r=0.9999),0.7~21.5μg·mL^(-1)(r=0.9999),8.5~272.0μg·mL^(-1)(r=0.9999),34.8~1112.0μg·mL^(-1)(r=0.9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1.4%,98.9%,96.2%,99.4%及其 RSD 分别为2.4%,1.8%,1.3%,1.5%。结论:本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为乳块消片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块消片 丹参素 原儿茶醛 橙皮苷 丹酚酸B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