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2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27kip1和Ki-67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中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高玉平 江基尧 刘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7-1770,共4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7kip1和细胞周期蛋白Ki-67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CNSGC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原发性CNSGCTs组织中p27kip1和Ki-67的表达,计算Ki-67增殖指数(Ki-67 LI)。结果...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7kip1和细胞周期蛋白Ki-67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CNSGC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原发性CNSGCTs组织中p27kip1和Ki-67的表达,计算Ki-67增殖指数(Ki-67 LI)。结果 28例原发性CNSGCTs中,17例(60.7%)p27kip1高表达,其中成熟性畸胎瘤5例,生殖细胞瘤10例,胚胎性癌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各1例;11例(39.3%)p27kip1低表达,其中生殖细胞瘤8例,未成熟性畸胎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绒毛膜癌各1例。13例(46.4%)Ki-67 LI>50%,9例(32.1%)Ki-67 LI为25%~50%,6例(21.4%)Ki-67 LI<25%。原发性CNSGCTs组织中p27kip1表达和Ki-67 LI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p27kip1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预后和复发以及Ki-67 LI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27kip1在恶性程度较高的原发性CNSGCTs中呈现低表达,提示其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周期G1→S的调控点而参与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 畸胎瘤 P27KIP1 KI-67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晶 梁奕 梁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 germ cell tumors,CNS 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CNS GC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 germ cell tumors,CNS 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CNS GC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部位:例1鞍区第三脑室,例2左侧基底节区,例3松果体区。镜检:例1瘤细胞呈腺管状结构,软骨样基质呈片状分布,内见钙化;例2瘤细胞密集增生,围绕血管形成乳头状结构,胞质丰富,透明状,可见大片坏死及出血,核分裂象可见;例3于3个低倍镜视野中分别显示少数原始神经管成分。免疫表型:例1中PLAP、CD117生殖细胞均(+),PCK腺上皮(+),EMA部分腺上皮(+);例2中PCK(+),CD30、α-FP生殖细胞均(+),S-100蛋白(点+);例3中NSE和S-100蛋白原始神经上皮均(+),PCK腺上皮(+),GFAP及EMA均部分(+)。结论原发性CNS GCT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好发于儿童,且男性比例高;及时诊断、早期进行适当的干预,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1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巧稚 石海燕 李旭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1期1697-170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4例中枢神经系统GCTs,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发生在鞍区的GCTs有6例,其中4例为生殖细胞瘤,...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4例中枢神经系统GCTs,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发生在鞍区的GCTs有6例,其中4例为生殖细胞瘤,1例是卵黄囊瘤,1例为成熟性畸胎瘤;发生在松果体的2例,其中1例为生殖细胞肿瘤,1例为混合生殖细胞瘤伴胚胎型癌成分;发生在第三脑室1例,为生殖细胞瘤;发生在骶尾部的3例,2例为卵黄囊瘤伴成熟性畸胎瘤,1例为卵黄囊瘤,发生在额叶2例;肿瘤主要以颅内高压及局部压迫症状为主;PLAP和CD117在几乎所有生殖细胞肿瘤中都有表达,AFP在卵黄嚢瘤中表达,胚胎型癌中CD30和CK的表达具有特征性。【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GCTs是一类少见的肿瘤,鞍区好发,根据其生物学特征,选用标志性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进行准确的病理学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 生殖细胞瘤/病理学 内胚层窦瘤/病理学 畸胎瘤/病理学
原文传递
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增量价值研究
4
作者 梁泓中 周庆陆 +4 位作者 陈夏宜 郭睿 张学梅 肖运平 覃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2 FLAIR上强化特征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增强T1WI、增强T2FLAIR强化特征鉴别PCNSL和GBM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在增强T1WI的强化比例和强化均匀度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增强T2 FLAIR的边缘强化和中心强化上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和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AUC值(P<0.05)。结论: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PCNSL和GBM有一定增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胶质母细胞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16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凌玉楠 马晶晶 +5 位作者 林之光 马燕 李情 康惠 张梦雪 陈波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探究其对临床诊治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骨髓流式判... 目的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探究其对临床诊治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骨髓流式判定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的PCNSL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辅助检查资料,包括血常规、生化常规、骨髓穿刺及活检、头颅MR增强、全身PET-CT等检查结果,随访患者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纳入223名初诊PCNSL患者,有187例完成骨髓穿刺及活检评估,通过流式细胞术发现有16例(8.56%)患者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2例骨髓活检示B淋巴瘤累及骨髓;所有患者均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方案。16位骨髓存在克隆性B细胞的患者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11.1个月;171位骨髓正常患者组的中位PFS为12.6个月。两组中位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NSL伴骨髓克隆性B细胞患者临床特征无特异性,骨髓流式细胞术显示克隆性B细胞。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方案对其有效。骨髓克隆性B细胞的存在对于PCNSL患者PFS无影响。PCNSL患者骨髓中克隆性B细胞的出现可能由于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累及骨髓及存在共同前体细胞等。疑诊PCNSL患者的初始评估中应进行骨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 骨髓克隆B细胞 共同前体细胞 预后
下载PDF
貌似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生殖细胞瘤一例
6
作者 张丽玲 孙慧 +2 位作者 张世敏 武雷 黄德晖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5-247,共3页
颅内生殖细胞瘤(intracranial germinoma)是一种源于原始胚胎细胞的脑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多发生于松果体、鞍上区,少部分发生于脑实质内如基底节区,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2%[1]。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 颅内生殖细胞瘤(intracranial germinoma)是一种源于原始胚胎细胞的脑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多发生于松果体、鞍上区,少部分发生于脑实质内如基底节区,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2%[1]。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累及脑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生殖细胞 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DWI对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组学模型的增量价值
7
作者 马泽宇 阎静 +2 位作者 张振宇 刘献志 周金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究DWI对常规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BM)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效能的增量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或立体定向活检术并经术后病理诊断... 目的:探究DWI对常规MRI影像组学模型鉴别幕上孤立性脑转移瘤(BM)和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效能的增量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或立体定向活检术并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BM(115例)和PCNSL(77例)的患者。按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从每个患者的多参数MRI(T1WI、T1c、T2WI、FLAIR和ADC)中提取特征,并经过特征标准化筛选后,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同时,基于常规MRI(T1WI、T1c、T2WI和FLAIR)筛选出的特征构建常规影像组学模型。使用AUC评价各模型,并用Delong分析进行比较。另外3位独立的影像科医师在参考模型输出结果前后进行两次诊断,并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验证集AUC(95%CI)分别为0.948(0.906~0.990)、0.923(0.859~0.986);常规影像组学模型则为0.898(0.845~0.951)、0.855(0.765~0.945)。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的分类性能优于常规影像组学模型(P<0.05)。在参考了多参数影像学模型的输出结果后,3位医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由90.8%、87.7%、83.1%提高为98.5%、93.8%、89.2%。结论:引入DWI的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对BM和PCNSL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脑转移瘤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下载PDF
误诊为多发性硬化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例
8
作者 谢小华 葛亚楠 +4 位作者 滕振杰 李美锡 许静 吕佩源 董艳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2-84,共3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其病理类型多表现为高度侵袭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约占90%),在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表现为伯基特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或低...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其病理类型多表现为高度侵袭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约占90%),在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表现为伯基特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或低级别的淋巴瘤,病灶常累及大脑、脊髓、脑神经、软脑膜和视网膜。PCNSL占淋巴瘤的1%,占所有结外淋巴瘤的4%~6%,约为原发颅内肿瘤的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多发硬化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缓解后全身复发1例
9
作者 沈艺雯 吴楠 +1 位作者 徐以轩 吴剑秋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08,共2页
患者男性,53岁。2019年8月出现视物不清。头颅MRI提示双侧丘脑、右侧脑室体部及左侧小脑绒球多发占位,见图1。2019年9月患者在当地医院接受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CD79a(3+)、... 患者男性,53岁。2019年8月出现视物不清。头颅MRI提示双侧丘脑、右侧脑室体部及左侧小脑绒球多发占位,见图1。2019年9月患者在当地医院接受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CD79a(3+)、CD20(3+)、C-MYC(30%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复发 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一凡 李芳芳 +1 位作者 赵静 臧卫周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是一种局限于脑、脊髓和软脑膜的血管壁炎症性疾病。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多缺乏特异性,且无相关的动物模型,其确切病因及发病...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是一种局限于脑、脊髓和软脑膜的血管壁炎症性疾病。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多缺乏特异性,且无相关的动物模型,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表明PACNS是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共同参与导致机体免疫异常所致的免疫性疾病。血脑屏障的破坏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PACN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也通过多种机制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针对PACNS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疾病
下载PDF
2023欧洲神经肿瘤协会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涛 张伟 +5 位作者 邱晓光 王政 张忠 陈宝师 刘彦伟 刘帅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淋巴瘤的一个类型,约占所有淋巴瘤的1%,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1])。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相似的淋巴瘤相比,PCNSL具有独特的发生部位和侵袭性特点,疗效不佳。患病率随年龄逐渐增长,男性病人偏多...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淋巴瘤的一个类型,约占所有淋巴瘤的1%,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1])。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相似的淋巴瘤相比,PCNSL具有独特的发生部位和侵袭性特点,疗效不佳。患病率随年龄逐渐增长,男性病人偏多^([2])。鉴于近年来的研究进展,2021年欧洲神经肿瘤学协会(EANO)建立了一个涵盖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工作组,更新了此前发表的成人PCNSL指南。新版指南提供了PCNSL的最新治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化疗 放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复发、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挽救性全颅放疗和化疗的疗效比较及预后因素分析探索构架
12
作者 王朋 赵智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96-199,共4页
构建全颅放疗与化疗对复发/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挽留性治疗效果,同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复发/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100例患者归为观察对象,就诊时间均在2023年2月~2024年2月期间,通过盲选法将所有收... 构建全颅放疗与化疗对复发/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挽留性治疗效果,同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复发/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100例患者归为观察对象,就诊时间均在2023年2月~2024年2月期间,通过盲选法将所有收治对象分成2个治疗小组,给予对照组应用全颅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化疗方案,两组各种随机纳入50例。分别从6个不同指标对疗效及预后效果进行评估:(1)病情治疗效果;(2)健康调查结果;(3)毒副反应情况;(4)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情况;(5)治疗后生存期;(6)心理状态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方案均落实后,观察组疾病治疗效果、健康调查结果以及治疗后生存期均比对照组评估结果更好,观察组治疗后出现毒副反应、病情复发情况较少,二者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全颅放疗在复发/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中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该方案副作用较多,而化疗的应用不仅疗效显著,并且可有效减少毒副反应产生,在改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方面效果更好,患者病情复发率降低,生存期延长,更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全颅放疗 化疗 临床疗效 预后效果 生存期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DWI的特点
13
作者 张菁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期5-5,共1页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期的罕见肿瘤,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最近的一篇报道描述了两例生殖细胞瘤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中呈高信号而且还显著的高于其它的成像序列。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认识中枢神经系统生殖...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期的罕见肿瘤,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最近的一篇报道描述了两例生殖细胞瘤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中呈高信号而且还显著的高于其它的成像序列。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认识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的弥散加权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组织切片证实的生殖细胞瘤的弥散加权成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 DWI 特点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儿童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孙晓非 杨群英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281-286,共6页
1背景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 germ cell tumors,CNS GCTs)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2%~3%。好发于年轻人群,70%发生在10~24岁。在西方国家,CNS GCTs占所有儿童颅内肿瘤的0.4%~3.4%,而在日本及亚洲地区CNS GCTs... 1背景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 germ cell tumors,CNS GCTs)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2%~3%。好发于年轻人群,70%发生在10~24岁。在西方国家,CNS GCTs占所有儿童颅内肿瘤的0.4%~3.4%,而在日本及亚洲地区CNS GCTs占所有儿童颅内肿瘤的11%,明显高于西方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 儿童 专家 诊疗 西方国家 颅内肿瘤 CNS
下载PDF
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0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慧 高赛 +1 位作者 武雷 黄德晖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作者医院2019-3-1—2022-12-31就诊并确诊的15例PCNSL患者、3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 目的探讨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作者医院2019-3-1—2022-12-31就诊并确诊的15例PCNSL患者、3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 of the CNS,IDDs)患者和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vasculitis,PCNSV)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水平,采用多组秩和检验分析组间血清和脑脊液IL-6、IL-10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CNSL患者脑脊液IL-10与患者性别、病变部位、年龄、病灶数目、病程、病灶的最大径、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之间的关系。结果与IDDs组和PCNSV组比较,PCNSL患者脑脊液IL-10水平升高(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IL-10鉴别诊断PCNSL的曲线下面积为1,以11.45 pg/mL为临界值,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NSL患者脑脊液IL-10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灶数目、病程、病灶的最大径、SUVmax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针对无法取得脑活检且疑诊PCNSL的患者于治疗前进行IL-10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脑脊液IL-10升高强烈提示PCNSL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脑脊液 细胞介素10 脑组织活检
下载PDF
儿童非髓母细胞瘤的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的诊治进展
16
作者 玛合江·阿力哈别克 吉文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065-3072,共8页
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好发于儿童,预后差,目前诊断及治疗均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对除髓母细胞瘤外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增加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给予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儿童 胚胎肿瘤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中c-kit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玉平 江基尧 +4 位作者 朱建善 刘强 许雁萍 陈以明 罗其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c-kit(CD117)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1例原发性CNS GCTs c-kit和PLAP的表达。结果生殖细胞瘤100%表达c-kit,87.5%表达PLAP,c-kit和PLAP在畸... 目的探讨c-kit(CD117)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1例原发性CNS GCTs c-kit和PLAP的表达。结果生殖细胞瘤100%表达c-kit,87.5%表达PLAP,c-kit和PLAP在畸胎瘤中均不表达。c-kit和PLAP在松果体母细胞瘤、垂体腺瘤、中枢神经细胞瘤、淋巴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和髓母细胞瘤中不表达。结论c-kit和PLAP是原始生殖细胞较特异性标记之一,c-kit和PLAP高表达支持CNS GCTs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c-kit在生殖细胞瘤中表达较PLAP更加敏感,是优于PLAP的诊断标记,可用于生殖细胞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也为药物靶向治疗生殖细胞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CNS 生殖细胞 畸胎瘤 原始生殖细胞 C-KIT PLAP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18
作者 陈敏 顾伟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研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择取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23年7月。随访12个月,对患者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进... 研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择取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就诊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23年7月。随访12个月,对患者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进行检测,观察预后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 就PLR而言,治疗后的检测值同治疗前相比更低,P<0.05;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0.00%,1年总生存率为55.00%;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组间对比,低PLR组长于高PLR组,P<0.05;PCNS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LDH、ECOG评分≥2、高IELSG评分、高MSKCC评分、高PLR(P<0.05)。结论 PLR能够作为判断PCNSL患者预后的一项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预后 判断
原文传递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邵春青 吕虹 +1 位作者 刘志伟 张国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9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CNS...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患者60例,全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7例,颅内占位(ISO)患者25例,颅内动脉瘤(ICA)患者8例,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IL-6水平,并检测PCNS-DLBCL和全身性NHL患者血清中IL-8、IL-2R和TNF-α水平。结果四组差异无显著性(H=3.015,P=0.389)。其中PCNS-DLBCL组与NHL组血清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Z=-1.686,P>0.05);与ISO组和ICA组比较,PCNS-DLBCL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Z_(ISO)=-2.436,Z_(ICA)=-2.787,P<0.05)。PCNS-DLBCL组与NHL组比较,血清IL-8、IL-2R、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Z_(IL-8)=1.381,Z_(IL-2R)=0.576,Z_(TNF-α)=1.233,P>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对于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辅助诊断意义有限,需要寻找更加敏感和特异的实验室指标提高临床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细胞介素6 细胞介素8 细胞介素2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CD19 CAR-T细胞治疗:1例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何莹 李梦娇 +5 位作者 岑亚丽 豆白涛 舒柔 李彦玲 姚浩 范方毅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71-576,共6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罕见类型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灶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既往研究显示,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治疗可改善PCNSL患者的缓解...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罕见类型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灶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既往研究显示,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AR-T)细胞治疗可改善PCNSL患者的缓解深度和生存。CD19 CAR-T细胞疗法已成功治疗多种B细胞谱系恶性肿瘤,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表现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尚有限,主要因为潜在的毒性。本文报告1例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后未出现任何级别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且获完全缓解的难治性PCNSL患者,以期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CAR-T细胞治疗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