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肾炎尿液和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1
作者 梁俊林 杨剑辉 +2 位作者 孙文杰 王艳侠 罗南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98-398,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肾炎 尿液 血浆 内皮素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元梅 胡文刚 +2 位作者 谭小红 张娥 杜静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常见的肾脏疾病综合征,可恶化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肾脏疾病进展的风险。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种非编码的调控RNA,可调节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了lncRNA与原发性肾小球...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常见的肾脏疾病综合征,可恶化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肾脏疾病进展的风险。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种非编码的调控RNA,可调节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了lncRNA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过程存在紧密联系,进一步深入研究lncRNA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有望为寻找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新型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原发肾小球肾炎
原文传递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何静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727-733,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PGN)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abnormalities,CKD-MBD)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万宁市...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PGN)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abnormalities,CKD-MBD)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万宁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6例PG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观察组(n=58)。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观察组实施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比较2组临床效果与治疗前后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OPG/RANKL水平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90d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钙指标的水平升高,而磷、iPTH指标降低(均P<0.05),观察组血清钙指标高于对照组,而磷、iPTH指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血清BALP、RANKL指标降低,而OPG、OPG/RANKL水平均升高(均P<0.05),观察组血清BALP、RANKL指标低于对照组,而OPG、OPG/RANKL指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头痛及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DF、HP联合HD两种方案一定程度上均能提高PGN患者CKD-MBD治疗效果,但HP联合HD更能改善PGN患者血钙、磷等矿物质及骨代谢指标水平,而HDF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在临床实际治疗中仍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酌情选择血液净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肾小球肾炎 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下载PDF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miR-26a、miR-19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琼 陈军童 王申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血浆miR-26a、miR-19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PGN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miR-26a、miR-192水平;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血浆miR-26a、miR-19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PGN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miR-26a、miR-192水平;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血尿素氮(BUN)水平;分析探讨血浆miR-26a、miR-192与肾功能的相关性;评价血浆miR-26a、miR-192及两者联合诊断PGN的价值。结果:观察组PGN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ALB、Hb、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GN患者血浆miR-26a水平低于对照组,miR-19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PGN患者血清Scr、UA、BUN水平均低于观察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miR-26a与血清Scr、UA、BUN均呈负相关(r=-0.342、-0.527、-0.498,均P<0.001);血浆miR-192与血清Scr、UA、BUN均呈正相关(r=0.612、0.509、0.541,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26a、miR-192诊断PGN的AUC(95%CI)分别为0.777(0.704~0.844)、0.856(0.806~0.906),截点值分别为1.63、6.17,特异度分别为51.11%、68.89%,敏感度92.86%、92.86%,二者联合诊断的AUC(95%CI)为0.901(0.851~0.951),特异度为86.67%,敏感度为86.73%。结论:PGN患者的血浆miR-26a水平降低、miR-192水平升高,二者与PGN患者的肾功能存在密切联系,有望作为诊断PGN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肾小球肾炎 miR-26a miR-192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韦玮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5期0133-0135,共3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用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的效果。方法:收取本院2020年01月~2022年10月的4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以随机数字分配法分参照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雷公藤多苷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用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的效果。方法:收取本院2020年01月~2022年10月的4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以随机数字分配法分参照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雷公藤多苷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相比参照组,试验组疗后肾功能指标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更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更高,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用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可发挥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原发肾小球肾炎 肾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IL-18 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华锋 陈孝文 +3 位作者 许勇芝 江黎明 吴平 刘海燕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18( IL- 18)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 PGN)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 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 ISA)测定 11例正常人及 4 6例不同病程 PGN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 PBMC) IL- 18m RNA表达量及血浆中 IL...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18( IL- 18)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 PGN)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 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 ISA)测定 11例正常人及 4 6例不同病程 PGN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 PBMC) IL- 18m RNA表达量及血浆中 IL- 18分泌水平。结果肾功能代偿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PBMC IL- 18m RNA表达量及血浆中 IL- 18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而伴有肾功能损害的 PGN患者则显著增高 ,且与肾功能损害相平行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血浆内IL- 18水平与 Scr呈正相关、与 Ccr呈负相关、与 2 4 h尿蛋白排泄量不相关。结论外周血 IL- 18不参与 PGN早期的发病过程 ,但当疾病进一步发展至伴有肾功能不全时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肾小球肾炎 IL-18 外周血单核细胞 MRNA
下载PDF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及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叶增纯 黎燕 +4 位作者 张俊 马欣欣 彭晖 王成 娄探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9-874,880,共7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5月-2015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601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进入研究队列。收集人口学及实验室数据,...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5月-2015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601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进入研究队列。收集人口学及实验室数据,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采用彩超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其与靶器官损伤的有关因素。【结果】在601名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为45.92%,CKD 1期、2期、3期、4期和5期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0.34%、24.53%、57.58%、72.55%和89.53%。肾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高于肾功能较好的患者(P﹤0.05)。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相比,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肾功能受损、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及异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发生率增高(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与e GFR相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eGFR、钙磷乘积、血尿酸、LDL-C、性别和血红蛋白密切相关。【结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患者肾功能受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肾小球肾炎 同型半胱氨酸 靶器官损伤 EGFR
下载PDF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白细胞介素13表达及其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海燕 陈孝文 +4 位作者 江黎明 唐德燊 梁东 刘华锋 许勇芝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患者肾组织白细胞介素 13(IL - 13)的表达 ,进一步了解PGN的分子病理机制 ,为临床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技术检测 72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患者和 12例正常对...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患者肾组织白细胞介素 13(IL - 13)的表达 ,进一步了解PGN的分子病理机制 ,为临床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技术检测 72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患者和 12例正常对照组肾组织IL - 13的表达 ,对比不同病理类型的PGN患者肾组织IL- 13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肾小管间质区少量表达IL - 13,PGN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均见较多、较强的IL - 13表达 ,且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由轻到重损害的加重 ,PGN患者肾小管间质区IL - 13表达增加。PGN患者肾小管间质区IL - 13表达与血清肌酐浓度 (Scr)呈正相关 (r=0 .6 6 6 7,P <0 .0 0 1) ,与Ccr呈负相关 (r =0 .5 4 13,P <0 .0 0 1)。正常对照组肾小球区无IL - 13表达 ,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MsPGN、MsCGN、ECPGN)患者肾小球区少量表达IL - 13,而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FSGS、MCD、MN)患者肾小球区无表达。结论 :IL - 13可能参与PGN的免疫炎症过程 ,肾小管间质区IL - 13表达与PGN患者肾功能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3 原发肾小球肾炎 分子病理机制 PGN
下载PDF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定量与骨转化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艳玲 谢华 +2 位作者 林洪丽 国辉 刘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定量与骨转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肾组织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按照基线尿蛋白定量分3组,A组:24 h尿蛋白定量<1g;B组:1.0 g≤24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定量与骨转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肾组织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按照基线尿蛋白定量分3组,A组:24 h尿蛋白定量<1g;B组:1.0 g≤24 h尿蛋白定量≤3.5 g;C组:24 h尿蛋白定量>3.5 g。记录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用药情况。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基线、治疗6月时血清Ca、P、ALP、25(OH)D、β-CTX、t PINP、N-MID、CT、i PTH水平,并检测相应时间点血清肌酐和白蛋白水平;同时检测基线和治疗6月时脊柱和股骨头骨密度。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A、B、C 3组患者血清ALB有明显下降趋势,血清ALB在各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e、Urea在各组间比较有上升趋势,血清Cre在C组与A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血清Urea在B组与C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血清25(OH)D的比较,25(OH)D有明显下降趋势,且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蛋白尿组患者血清Ca、ALP、i PTH、N-MID、t PINP、β-CTX在各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骨密度值的比较,腰椎T值、腰椎BMD、股骨颈T值、股骨颈BMD随着蛋白尿的增多,均有下降趋势,腰椎BMD在C组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定量与骨转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比较,Cox回归表明尿蛋白定量与血清25(OH)D水平呈负相关,与Ca、ALP、i PTH、N-MID、t PINP、β-CTX无关。结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定量与血清25(OH)D水平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肾小球肾炎 尿蛋白定量 骨转化标志物 骨密度
下载PDF
加味猪苓汤治疗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全世建 李政木 +1 位作者 谢桂权 张丽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40-142,147,共4页
【目的】探讨猪苓汤治疗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抗鼠胸腺细胞抗体(Thy-1)大鼠肾炎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活性以及白细... 【目的】探讨猪苓汤治疗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抗鼠胸腺细胞抗体(Thy-1)大鼠肾炎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活性以及白细胞介素6信使核糖核酸(IL-6 mRNA)的表达波。【结果】模型组的IL-1β、TNF-α和IL-6水平均升高,IL-6 mRNA表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猪苓汤组能降低IL-1β、TNF-α和IL-6的水平及减弱IL-6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加味猪苓汤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降低细胞因子的活性对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炎产生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汤 原发系膜增殖肾炎 实验研究 中医药疗法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与尿白蛋白片段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白音 邹和群 +4 位作者 黄志清 傅玉如 李铎 赖德源 周文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分析肾活检诊断明确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修饰型白蛋白可能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意义。【方法】46例经肾活检诊断明确,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脑血管损害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标本,用免... 【目的】分析肾活检诊断明确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修饰型白蛋白可能的病理生理和临床意义。【方法】46例经肾活检诊断明确,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脑血管损害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标本,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尿白蛋白片断(uAF)的阳性率。【结果】病理损害I级患者uAF阳性率25%,Ⅱ级29%,Ⅲ级60%,Ⅳ级88%(P<0.01);具有肾病综合征的患者,uAF阳性率100%;无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阳性率4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中修饰型白蛋白与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uAF可以作为判断肾脏损害程度及疾病预后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肾小球肾炎 尿白蛋白 免疫印记 炎症介质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治疗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兰青 列才华 +1 位作者 刘阳 冯维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86例经肾活检确诊为系膜增殖性肾炎患者MsPGN 49例、IgAN 30例、IgMN 7例 ,服用雷公藤多甙 2 0~ 40mg ,3·d-1,4~ 8周。结果 :治疗 4周内 45例 (5 2 .33% )病人获完...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治疗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86例经肾活检确诊为系膜增殖性肾炎患者MsPGN 49例、IgAN 30例、IgMN 7例 ,服用雷公藤多甙 2 0~ 40mg ,3·d-1,4~ 8周。结果 :治疗 4周内 45例 (5 2 .33% )病人获完全缓解 ,15例 (17.44 % )改善 ,治疗 8周内总有效率 87.2 1%。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治疗组与常规剂量组 4周总有效率相比较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雷公藤多甙对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 ,组织学病变为轻~中度系膜增殖的MsPGN、IgAN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系膜增殖肾炎 雷公藤多甙 药物治疗
下载PDF
MBL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远航 范立明 +2 位作者 余新沛 胡静 谭江平 《新医学》 2013年第5期298-300,共3页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及相关免疫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关系非常密切,免疫系统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PGN的发生、发展有关。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是固有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MBL基因多态性与PGN的发生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从MBL...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及相关免疫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关系非常密切,免疫系统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PGN的发生、发展有关。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是固有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MBL基因多态性与PGN的发生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从MBL基因多态性入手,对揭示PGN的发病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治疗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原发肾小球肾炎 基因多态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β_2微球蛋白和转铁蛋白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翠翠 张雪琦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尿转铁蛋白(TRF)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择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3种检验指标的结果并进...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尿转铁蛋白(TRF)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择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0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3种检验指标的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中CYS C,β_2-MG和TR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根据临床病理分型的Ⅱ,Ⅲ,Ⅳ型患者血清中CYSC,β_2-MG,TRF水平浓度均高于Ⅰ型,血清水平呈递增性升高.结论通过联合检测CYSC,β_2-MG,TRF有助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诊断,并且能够准确、灵敏地反映肾小球功能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SC Β2-MG TRF 原发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正常人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及狼疮性肾炎患者血尿IL-18水平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华锋 许勇芝 +4 位作者 赵家明 王旭光 何惠娟 唐德燊 陈孝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8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IL-18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及狼疮性肾炎(L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寻找有助于两类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对肾组织炎症活动程度进行评估的指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16... 目的:探讨IL-18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及狼疮性肾炎(L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寻找有助于两类疾病的鉴别诊断和对肾组织炎症活动程度进行评估的指标。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16例正常人、21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和18例LN患者血浆和尿液IL-18水平的变化。结果:LN患者血浆及尿液IL-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和PGN组(P均<0.05),而且WHOⅣ型LN患者血浆及尿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非Ⅳ型LN患者(P<0.05);PGN患者尿液IL-18水平也高于正常人(P<0.05),但血浆IL-18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N患者血浆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P<0.01),而尿IL-18水平与狼疮性肾炎RHSAI是密切正相关(P<0.001),但尿IL-18水平与血浆IL-18水平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参与LN的全身免疫病理过程,但可能仅参与PGN肾组织局部炎症过程;血浆IL-18检测可能有助于区分LN和PGN,尿IL-18的检测可望作为一项估计LN肾组织病变活动程度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肾小球肾炎 狼疮肾炎 血尿 IL—18 鉴别诊断 白细胞介素18
下载PDF
小剂量氯沙坦和依钠普利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甄怀蒙 张红颖 +3 位作者 霍刚 赵生家 崔文艳 李金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抗尿蛋白和肾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对 4 5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别给予依那普利 10mg/d(15例 ) ,氯沙坦 2 5mg/d(15例 ) ,以及联合依那普利 10mg... 目的 :探讨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抗尿蛋白和肾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对 4 5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别给予依那普利 10mg/d(15例 ) ,氯沙坦 2 5mg/d(15例 ) ,以及联合依那普利 10mg、氯沙坦 2 5mg(15例 ) ,观察治疗前、治疗开始第 1周和 12周后的尿蛋白排泄量、血尿素氮、肌酐浓度和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结果 :依那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均显著降低了尿蛋白的排泄 ,分别减少 2 5 .35 %和 4 5 .0 7% (P <0 .0 5 )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联合组减少尿蛋白排泄更为明显 (6 5 .96 % )和氯沙坦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三组尿蛋白排泄和血压下降无关。肌酐清除率在依那普利组的第 1周和 12周明显下降 (P <0 .0 5 ) ,其他两组无明显下降。血清肌酐浓度、钠排泄在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无变化。结论 :小剂量氯沙坦和依那普利能减少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的排泄 ;氯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抗尿蛋白的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氯沙坦 依钠普利 原发肾小球肾炎 肾保护作用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肾小球肾炎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孔丽丽 贾冶 +1 位作者 崔英春 周文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92-1194,共3页
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达2600万,如此大的基数人群,合并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并不少见。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大多需要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因糖皮质激素及一部分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可能加重糖尿病肾... 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达2600万,如此大的基数人群,合并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并不少见。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大多需要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因糖皮质激素及一部分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可能加重糖尿病肾病(DN)等糖尿病并发症,故治疗糖尿病合并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尚无明确的诊疗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肾小球肾炎 2型糖尿病 病理分析 联合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 临床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湿热证候指标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盛梅笑 林琳 +1 位作者 许陵冬 陶兴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中医湿热证候与蛋白尿、血尿、血免疫、血脂、血纤维蛋白原及肾脏病理积分的关系。方法:原发性MsPGN患者126例,分湿热证组96例、非湿热证组30例,采用图文分析软件参照Katafuchi积分进行肾脏病理半... 目的:观察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中医湿热证候与蛋白尿、血尿、血免疫、血脂、血纤维蛋白原及肾脏病理积分的关系。方法:原发性MsPGN患者126例,分湿热证组96例、非湿热证组30例,采用图文分析软件参照Katafuchi积分进行肾脏病理半定量分析,同时送检24 h尿蛋白定量(Upro)、尿RBC计数(URBC)、尿NAG酶(NAG)、血脂(CHO、TG)、血纤维蛋白原(FIB)、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观察两组间的差别。结果:原发性MsPGN标实兼证以湿热证居多,湿热证易与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相兼;湿热证组尿Upro、URBC、晨尿NGA酶(NAG)、血CHO、系膜细胞增生、间质炎细胞浸润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积分高于非湿热证组,血C3低于非湿热证组,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尿、血尿、尿NAG酶升高、高血脂、低补体血症、系膜细胞增生、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可作为原发性MsPGN湿热证辨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系膜增生肾炎 湿热证 客观化指标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3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尹爱萍 张小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9-181,191,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在几种常见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1例PGN患者及10例对照组肾组织中IL-13的表达情况,并与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GN患者肾组...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在几种常见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P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1例PGN患者及10例对照组肾组织中IL-13的表达情况,并与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GN患者肾组织中IL-13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IL-13在P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24h尿蛋白定量以及肾小球新月体形成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5,0.275,0.291,0.231),而与肾小球滤过率(GFR)、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448,-0.296)。结论IL-13参与PGN患者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及肾小球新月体的形成过程,并与肾功能进展及尿蛋白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3 原发肾小球肾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霉酚酸酯联合抗凝降压药物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被引量:1
20
作者 俞雷 刘宗旸 +3 位作者 闵亚丽 衣利 彭红英 朱春玲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 (MMF)联合抗凝、降压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采用MMF、波依定及潘生丁或华法令三联疗法 (Multiplecombinedtherapy)治疗有肾组织纤维化和硬化改变并有进展趋势的慢性原发性肾小...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 (MMF)联合抗凝、降压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采用MMF、波依定及潘生丁或华法令三联疗法 (Multiplecombinedtherapy)治疗有肾组织纤维化和硬化改变并有进展趋势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时间 3- 6个月。结果经三联疗法治疗后 3个月时完全缓解 5例 ,显效或有效 5例 ,治疗前后无变化 1例。 2 4h尿蛋白显著减少 ,由治疗前3.4 3± 1.2 5gh降至 1.2 1± 0 .88g2 4h(P <0 .0 5 )。 3例患者尿蛋白完全转阴 ,血尿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治疗后血清白蛋白由 2 3.4± 4 .5g/L升至 34.6± 5 .8g/L(P <0 .0 5 )。 6例治疗前有肾功能损害患者治疗后 4例肾功能恢复至正常范围。治疗过程中 1例发现WBC减少。结论MMF联合抗凝、降压三联治疗慢性进展性肾小球肾炎显示了较好的近期疗效 ,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酯 抗凝降压药 原发肾小球肾炎 治疗 联合治疗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