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4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眼部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于晓宁 陈朝英 +4 位作者 涂娟 李华荣 夏华 林甜甜 林媛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继发糖皮质激素相关眼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共收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1406例,其中101例(7.2%)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出现高眼压、青光眼、白内障,对...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继发糖皮质激素相关眼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共收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1406例,其中101例(7.2%)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出现高眼压、青光眼、白内障,对该10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1例患儿中,男74例,女27例,年龄74(20,185)个月。糖皮质激素相关高眼压88例(87.1%),青光眼1例(1.0%),白内障8例(7.9%),高眼压合并白内障4例(4.0%)。眼压为(23.61±5.91)mmHg,左眼压(24.06±5.75)mmHg,右眼压(23.16±6.07)mmHg。患儿性别、使用的糖皮质激素类型、甲泼尼龙冲击次数与患儿左右眼压无相关性(P均>0.05)。合用免疫抑制剂种类与患儿左右眼压有相关性(P均<0.05),合用2种及以上免疫抑制剂患儿的左右眼压与未合用免疫抑制剂、合用1种免疫抑制剂患儿比较眼压更低(P均<0.05),而未合用免疫抑制剂与合用1种免疫抑制剂患儿的左右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眼压及青光眼患儿左右眼压(左眼r=0.349,P=0.001;右眼r=0.256,P=0.013)与糖皮质激素累积日平均剂量有相关性。通过糖皮质激素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替代、局部降眼压药物滴眼治疗后,高眼压、高眼压合并白内障患儿均在8周内眼压好转降至正常,眼病反复者17例;青光眼1例经小梁切除术后好转;白内障患儿随访期间视力进行性下降者3例,1例行双眼超声乳化手术治疗,2例激素快速减量并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易出现高眼压、白内障,建议定期眼科检查,及时控制眼压、预防白内障,糖皮质激素减停或以免疫抑制剂替代、局部药物降眼压、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高眼压 青光眼 白内障 儿童
下载PDF
182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婉君 刘彭 +3 位作者 王洁 安佳叶 盛超 林素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96-300,共5页
目的调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82名PNS患儿照顾者作为研究... 目的调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82名PNS患儿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照顾者负担量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PNS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PNS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总分为(8.91±3.5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能力在患儿是否为独生子女、病程、住院次数、照顾者文化程度、职业、职业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文化程度、职业、社会支持、照顾负担、疾病不确定感为PNS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NS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应该关注照顾者照顾负担,帮助其获取有效支持,减轻疾病不确定感,以提高照顾者照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照顾者 照顾能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社会适应性现状及危险因素
3
作者 柴树伟 黄书丽 +2 位作者 魏明杰 付军美 刘媛媛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社会适应性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PN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重返学习...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社会适应性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PN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重返学习适应性、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量表等对患儿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重返学习社会适应性评分与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儿童PNS社会适应性现状的影响因素。结果PNS患儿重返学习适应性总分为(56.71±9.32)分;创伤后成长总分为(38.65±7.48)分;心理弹性总分为(47.92±8.74)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重返学习适应性评分与创伤后成长评分、心理弹性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年龄、病程、父母文化程度均是影响PNS患儿重返学习适应性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NS患儿社会适应性水平较低,与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患儿年龄、病程、父母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社会适应现状 危险因素 创伤后成长 心理弹
下载PDF
槐杞黄颗粒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4
作者 王芳 张秀敏 +1 位作者 秦媛 郭翠翠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NS患儿80例,分为讨论组和常模组,各40例。常模组采用他克莫司治疗,讨论组采用槐杞黄颗粒联合...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NS患儿80例,分为讨论组和常模组,各40例。常模组采用他克莫司治疗,讨论组采用槐杞黄颗粒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尿素氮(UN)、肌酐(Cr)、肾损伤因子-1(KIM-1)﹞,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讨论组高于常模组(P<0.05)。治疗3个月后,讨论组的UN、Cr、KIM-1、IL-2、IL-6、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常模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讨论组略低于常模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小儿PNS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肾功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他克莫司 槐杞黄颗粒 肾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SOCS3表达与糖皮质激素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庄亚飞 程巾 +1 位作者 吴琛 关凤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418,共5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表达水平与糖皮质激素(GC)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16例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GC治疗前后及16例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表达水平与糖皮质激素(GC)治疗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16例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GC治疗前后及16例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SOCS3 mRNA以及血浆中SOCS3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检测PNS患儿GC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UTP)、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析其与SOCS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GC治疗前,SSNS组与SRNS组患儿SOCS3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GC治疗6周时SSNS组SOCS3 mRNA、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SRNS组SOCS3 mRNA表达相比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SOCS3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GC治疗前后,SRNS组SOCS 3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SSNS组(P<0.05)。PNS患儿SOCS 3蛋白表达与24 hUTP、SCr、BUN正相关(P<0.05),与GFR负相关(P<0.05)。结论 SRNS与SSNS患儿SOCS 3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且差异与肾功能指标变化呈相关性,提示SOCS3表达上调对GC耐药的发生有潜在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耐药
下载PDF
贝前列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钱芳 王玉华 陈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4期89-92,共4页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80例和单纯治疗组70例。单纯治疗组给予他克莫司胶囊治...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80例和单纯治疗组70例。单纯治疗组给予他克莫司胶囊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单纯治疗组基础上给予贝前列素纳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3、6个月肾功能指标[血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ro)、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以及并发症。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单纯治疗组的78.57%(χ^(2)=6.016,P=0.014)。治疗后1个月,联合治疗组Alb高于单纯治疗组,24 h-Upro低于单纯治疗组(P<0.01),2组BUN、SCr、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肾功能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单纯治疗组(P<0.05或P<0.01);治疗后6个月,除SCr外,其他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单纯治疗组(P<0.05或P<0.01)。治疗后6个月,2组TG、T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纯治疗组(P<0.01);CD3^(+)、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单纯治疗组(P<0.05或P<0.01)。2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前列素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效果较好,能更好地促进肾功能恢复,降低血脂水平,调节免疫指标,且安全性与单一用药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贝前列素 他克莫司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Treg/Th17免疫平衡的相关性
7
作者 郑凤丽 谭志军 梁宙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494-497,502,共5页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免疫平衡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免疫平衡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PNS患儿作为肾病组,选取同期本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外周血CD4+T细胞PI3K、mTOR、Akt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及外周血Treg、Th17、Treg/Th17水平,分析PNS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PI3K、mTOR、Akt 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Treg、Th17、Treg/Th17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肾病组外周血CD4+T细胞PI3K、mTOR、Akt mRNA表达水平及外周血Th17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4、3.038、8.915、7.148,P<0.05)。肾病组外周血Treg水平及Treg/Th17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9、15.780,P<0.05)。PNS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PI3K、mTOR、Akt mRNA表达水平与外周血Treg、Treg/Th17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37、-0.573、-0.492、-0.559、-0.511、-0.612,P<0.05),与Th17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79、0.495、0.603,P<0.05)。结论 PNS的发生可引起儿童外周血CD4+T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指标表达水平异常升高,同时可引起机体Treg/Th17免疫失衡,且PNS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Treg/Th17免疫平衡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通路 调节T细胞 辅助T细胞 免疫平衡
下载PDF
玉屏风颗粒联合他克莫司胶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吕民英 张宏 +2 位作者 付晓梅 齐莎莎 孟凡威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玉屏风颗粒联合他克莫司胶囊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价值。方法于2020年06月~2022年08月在我院采集病例展开研究,以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后的86例门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入组的年龄4~15岁、病程3~14个月、肝... 目的分析玉屏风颗粒联合他克莫司胶囊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价值。方法于2020年06月~2022年08月在我院采集病例展开研究,以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后的86例门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入组的年龄4~15岁、病程3~14个月、肝肾阴虚型的86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各43例。单一组采用他克莫司胶囊,联合组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他克莫司胶囊。对比2组疗效、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02%(40/43)较单一组72.09%(31/43)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IgG、IgA较单一组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CD3^(+)、CD4^(+)较单一组高,CD8^(+)较单一组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IL-6、IL-10水平较单一组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复发率6.98%(3/43)较单一组23.26%(10/43)低(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他克莫司胶囊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中效果显著,可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玉屏风颗粒 他克莫司胶囊
下载PDF
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文静 刘妍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81-83,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82例PNS... 目的 研究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82例PNS患者根据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27例)、部分缓解组(31例)和未缓解组(24例),同期选择潜江市中心医院6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BMP-7、TGF-β1表达水平,分析PNS患者血清BMP-7与TGF-β1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疗效的PN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MP-7、TGF-β1表达水平。结果 PNS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MP-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NS患者血清BMP-7与TGF-β1呈负相关(r=-0.675,P<0.05)。不同疗效PNS患者治疗后血清BMP-7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完全缓解组治疗前后血清BMP-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部分缓解组和未缓解组,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部分缓解组和未缓解组(P<0.05)。部分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MP-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缓解组,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5)。结论 血清BMP-7、TGF-β1与PNS患者疗效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志方 敬小青 +1 位作者 刘利蕊 王文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4-91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复发的相关因素及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诊断为PNS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患儿复发情况,分析影响患儿复发与频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评估。结果纳...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复发的相关因素及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诊断为PNS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患儿复发情况,分析影响患儿复发与频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效能评估。结果纳入392例PNS患儿,男192例、女200例,中位年龄8.0(7.0~10.0)岁。392例患儿中复发266例(67.9%),复发患儿中频复发124例(4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病年龄增大是PNS患儿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临床分型为肾炎型、尿蛋白转阴时间延长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回归方程:Logit(P)=–14.27–1.85×(发病年龄)+0.65×(临床分型)+1.71×(尿蛋白转阴时间),模型预测PNS患儿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95%CI:0.88~0.93)。依从性不良、家长PNS疾病了解情况差是PNS患儿频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初次复发时间延长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回归方程:Logit(P)=–0.52+0.54×(依从性)+0.51×(家长PNS疾病了解情况)–0.09×(初次复发时间),模型预测PNS患儿频复发的AUC为0.89(95%CI:0.86~0.92)。结论PNS患儿总体复发率高,与发病年龄、肾炎型、尿蛋白转阴时间密切相关,而患儿依从性、家长PNS疾病了解情况、初次复发时间与频复发相关,应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患儿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复发 频复发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肾上腺危象15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孙智才 刘玉玲 +1 位作者 李小琳 潘晓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0-612,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肾上腺危象(A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肾上腺危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例患儿平均年龄(6.25±1.81)岁(4.75~12岁),其中男9...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肾上腺危象(A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肾上腺危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例患儿平均年龄(6.25±1.81)岁(4.75~12岁),其中男9例,女6例;病程(2.74±1.33)年(1~6年)。诱发因素为糖皮质激素减量或停药8例,呼吸道感染5例,2例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1例,低血压、少尿等循环系统衰竭表现7例,低钠血症8例,高钾血症4例,低血糖2例,所有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头晕、乏力、精神萎靡或烦躁等),9例伴有消化道或休克早期症状。患儿随机血清皮质醇(37.6±15.7)nmol/L(15.3~52.7nmol/L),6例清晨8点空腹血清皮质醇(56.3±18.9)nmol/L(21.6~73.4 nmol/L)。所有患儿经静脉氢化可的松治疗2~3天后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至2022年6月,11例PNS痊愈,4例PNS仍在治疗中,无AC再发病例。结论PNS合并AC多因激素减停或感染发病,以消化、循环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早期识别、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上腺危象 临床特征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ACTH对激素及CNIs双重耐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影响
12
作者 牛文忠 吴琼 +4 位作者 陈朴 李正一 张贵春 赵丽丽 丁显春 《安徽医学》 2023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激素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s)双重耐药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脂代谢、尿蛋白、血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42例对激素及CNIs双重耐药的PNS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激素及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s)双重耐药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脂代谢、尿蛋白、血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42例对激素及CNIs双重耐药的PN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ACTH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ACTH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脂代谢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血清皮质醇(COR)、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GFR)、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差异。结果ACTH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ACTH组TC、TG、LDL-C、HDL-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ACTH组治疗后CO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CTH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GF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TH可有效改善PNS患者的激素及CNIs耐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双重耐药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CXCL13和PD-L1~+B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13
作者 胡洋 扬力 陈静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2-97,共6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3(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3,CXCL13)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B淋巴细胞水平变...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3(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3,CXCL13)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B淋巴细胞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4~12月收治的激素敏感型初发PNS患儿52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同期在医院体检的30例正常儿童作为健康对照。收集两组儿童临床实验室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儿童外周血中总B细胞及其PD-L1~+B淋巴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CXCL13,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solubility 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s PD-L1)及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CXCL13和PD-L1~+B淋巴细胞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NS组外周血总B细胞(12.54%±4.23%vs 4.95%±2.83%)和PD-L1~+B淋巴细胞比例(1.17%±0.38%vs 0.35%±0.12%),血清CXCL13(121.03±30.52 pg/ml vs 53.67±12.42 pg/ml)和s PD-L1(116.25±25.68pg/ml vs 47.27±8.14 pg/ml)水平及细胞因子TGF-β1(17.91±2.04 ng/ml vs 12.53±1.62 ng/ml),TNF-α(77.65±7.27ng/ml vs 52.43±4.68 ng/ml),IL-10(14.21±3.56 pg/ml vs 4.76±1.25 pg/ml),IL-1β(64.38±7.46 ng/ml vs 35.57±5.92ng/m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54,-11.468,-11.526,-14.271,-12.360,-17.048,-14.017,-18.103,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PNS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总B细胞(6.20%±2.48%)和PD-L1~+B淋巴细胞比例(0.43%±0.25%),血清CXCL13(65.27±14.16 pg/ml),s PD-L1(55.63±11.44 pg/ml),TGF-β1(14.35±1.82ng/ml),TNF-α(56.48±4.16ng/ml),IL-10(5.15±1.09 pg/ml),IL-1β(39.38±4.05 ng/ml)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24,11.731,11.951,15.549,9.930,18.226,17.548,21.237,均P<0.05)。PNS患儿PD-L1~+B淋巴细胞比例与血清ALB和Ig G水平呈负相关(r=-0.619,-0.587,均P<0.05),与Ig M水平呈正相关(r=0.563,P<0.05)。CXCL13表达水平与血清ALB和Ig G水平呈负相关(r=-0.574,-0.522,均P<0.05)。PD-L1~+B淋巴细胞比例与CXCL1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32,P<0.05)。结论 外周血CXCL13和PD-L1~+B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与PNS患儿体液免疫紊乱相关。CXCL13可能通过促进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趋化性,促进免疫细胞生产炎症细胞因子,加重PNS过度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3 B淋巴细胞 程序死亡受体配体1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骨代谢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韩伟 闫鲜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骨代谢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02月—2020年02月本院儿科52例PNS患儿为PNS组,5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IGF-1、Alb、PTH、25-羟基维生素D、骨保护素(OPG)、...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骨代谢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02月—2020年02月本院儿科52例PNS患儿为PNS组,5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IGF-1、Alb、PTH、25-羟基维生素D、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及钙磷浓度等反应患儿骨代谢情况的指标。结果:与健康儿童组相比,PNS组尿蛋白量显著升高(P=0.014),Alb显著降低(P=0.023),血肌酐浓度(Scr)显著上升(P=0.006),血尿素氮水平显著升高(P=0.013);Ca^(2+)、IGF-1、25-羟基维生素D、OPG和BGP较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S组血清IGF-1与尿蛋白量呈负相关(r=-0.784,P=0.034),与骨形成指标BGP呈正相关(r=0.819,P=0.021),与25-羟基维生素D呈正相关(r=0.507,P=0.014);评估IGF-1用于诊断PN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8,敏感度为65.37%,特异度为80.97%,95%CI为0.696~0.841(P<0.001)。结论:与健康儿童对比,PNS患儿存在钙离子代谢和骨代谢异常的情况,血清IGF-1可作为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预测因子,与评估骨代谢状况的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骨代谢
下载PDF
小剂量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林艳 郭太林 吴子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5期103-106,共4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34例,根据抽样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7例。试验组采用小剂量泼尼松+雷公藤... 目的观察小剂量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34例,根据抽样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7例。试验组采用小剂量泼尼松+雷公藤多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泼尼松+雷公藤多苷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03%vs.95.52%,χ^(2)=0.151,P=0.698);治疗6个月后,2组血清白蛋白(ALB)较治疗前升高,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但2组治疗后ALB、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97%,低于对照组的19.40%(χ^(2)=5.457,P=0.019)。结论小剂量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苷与常规剂量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老年人 小剂量泼尼松 雷公藤多苷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血浆蛋白Z及凝血因子Ⅷ水平活性检测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16
作者 马韬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S0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Z及凝血因子Ⅷ水平活性检测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来该院实施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救治患儿50例(25例急性期及25例恢复期)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确立为观察组;同时段选取...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Z及凝血因子Ⅷ水平活性检测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来该院实施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救治患儿50例(25例急性期及25例恢复期)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确立为观察组;同时段选取来该院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观察对象抽取静脉血液,实施血浆蛋白Z(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凝血因子Ⅷ水平活性(磁珠法)检测。随即比对两组观察对象血浆蛋白Z水平指数及凝血因子Ⅷ水平活性。结果通过观察结果可知,观察组血浆蛋白Z指数(0.48±0.37)显著低于对照组(1.59±0.26),凝血因子Ⅷ指数(149.58±23.18)则显著高于对照组(120.65±1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数据结果可知,恢复期血浆蛋白Z(1.08±0.21)显著高于急性期(0.31±0.10),而恢复期凝血因子Ⅷ水平(135.65±14.16)显著低于急性期(159.58±23.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儿童,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自身血浆蛋白Z指数较低,凝血因子Ⅷ水平指数较高,且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急性发作期与恢复期血浆蛋白Z指数和凝血因子Ⅷ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两项指标的检测研究,可以明确判定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症发展情况,便于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蛋白Z 凝血因子Ⅷ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延续护理模式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17
作者 罗秀状 梁英 +2 位作者 罗小米 马丽姣 黄月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122-0124,共3页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延续护理模式的构建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9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两所三甲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儿科出院的80例PNS患儿为...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延续护理模式的构建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9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两所三甲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儿科出院的80例PNS患儿为主体,根据其出院顺利,将患儿分成对照组(n=40)与干预组(n=40)进行研究,并分别在出院后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及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家庭功能评分情况、患儿家长照护能力、患儿服药依从性。结果 出院后6个月2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而家庭功能评分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干预组提升及降低幅度显著更大(P<0.05);两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家长照护能力及服药依从性评分均有所提升,但干预组提升幅度显著更大(P<0.05);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5例复发,对照组15例,复发率之比为12.50%:37.50%,差异显著(P<0.05)。结论 PNS患儿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高其家庭功能及患儿家属的照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胆红素表达水平及其与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蒙海强 孙伟红 周赋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90-0094,共5页
分析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胆红素表达水平及其与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2020.2~2022.2)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我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甘油三酯(TG... 分析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胆红素表达水平及其与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2020.2~2022.2)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我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与间接胆红素(IBI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DBIL、TBIL、IBI与TC、TG、LDL-C、HDL-C的相关性及超敏C反应蛋白、DBIL、TBIL、IBIL、TC、TG、LDL-C、HDL-C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要比对照组要高,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低,P<0.05。研究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要比对照组要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P<0.05。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型进行八项联合的诊断价值,要比超敏C反应蛋白TBIL、TC、TG、IBIL、、DBIL、LDL-C、HDL-C单项诊断要高,P<0.05。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DBIL、TBIL、IBIL、HDL-C水平明显降低,且超敏C反应蛋白、DBIL、TBIL、IBIL与TC、TG、LDL-C、HDL-C存在联系,超敏C反应蛋白、DBIL、TBIL、IBIL、TC、TG、LDL-C、HDL-C联合检测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血胆红素 脂代谢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严重药物不良事件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华 朱增燕 +3 位作者 王文娟 桂环 王凤娇 张旭升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1-2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利妥昔单抗(RTX)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时出现的相关严重不良事件(SAE),探讨RTX治疗儿童PNS时发生SAE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使用RTX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2016年12月至2020年12... 目的:通过分析利妥昔单抗(RTX)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时出现的相关严重不良事件(SAE),探讨RTX治疗儿童PNS时发生SAE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使用RTX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应用RTX治疗PNS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年龄、发生SAE的名称及具体临床表现,对可能引起SAE的相关因素,使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生存变化情况,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共收集44例PNS患儿,起病年龄(4.73±0.35)岁,初始使用RTX年龄(10.16±3.47)岁,随访时间1.50(2.05)年。44例患儿中,12例患儿至少出现1次可能与RTX相关的SAE,其中男10例(83.33%),女2例(16.67%)。超敏反应与感染为较常见的SAE。初始使用RTX的年龄是发生SAE的危险因素。初始使用RTX的年龄每增加1岁,发生SAE的风险减少23.8%。结论:RTX在儿童中,总体安全性较好。年龄越小的患儿使用RTX发生SAE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儿童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严重不良事件
下载PDF
凝血6项联合血小板相关指标在儿童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符利梅 盛哲 +2 位作者 杨丹 徐锦 吴梓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凝血及血小板相关指标,探讨其在PN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就诊且首次诊断为PNS的63例患儿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4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两组血小板计数(P... 目的分析儿童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凝血及血小板相关指标,探讨其在PN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就诊且首次诊断为PNS的63例患儿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45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两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对PNS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MPV、PDW和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PLT、PCT、TT、FIB、FDP、D-D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APTT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诊断PNS的AUC为0.957,最佳截断值为0.59 mg/L时,灵敏度为93.7%,特异度为95.6%;FIB诊断PNS的AUC为0.942,最佳截断值为4.03 g/L时,灵敏度为88.9%,特异为97.8%;TT诊断PNS的AUC为0.887,最佳截断值为19.20 s时,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84.4%。结论初发PNS患儿早期已出现高凝状态,D-D、FIB、TT在PNS诊断中具有良好的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血小板相关指标 凝血功能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