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及甲基转移酶的表达及意义
1
作者 魏娉 姜琳娜 +2 位作者 安欣 尹峰 何鹏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在原发性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47例,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在原发性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47例,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PD-L1、KMT2D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COX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D-L1、KMT2D在原发性食管BSC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PD-L1和KMT2D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PD-L1与KMT2D表达呈正相关(P<0.01)。生存分析结果表明,PD-L1高表达组和PD-L1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2.5%(2/16)、41.9%(13/31),两组间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MT2D高表达组和KMT2D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7.2%(5/29)、55.6%(10/18),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为III~IV期、浸润深度为T4、存在淋巴结转移、PD-L1高表达及KMT2D高表达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D-L1、KMT2D高表达与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有望成为食管BSCC预后和诊断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死亡因子配体-1 赖氨酸甲转移酶2D 原发性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预后
下载PDF
鳞状细胞癌并腺样囊性癌和腺样基底细胞癌的子宫颈碰撞癌1例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陈俊明 吴文婷 +1 位作者 解娜 黄幼生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53-1058,共6页
报告1例由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和腺样基底细胞癌共同构成的子宫颈碰撞癌病例。患者,女性,66岁,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显示子宫颈异常信号影,病灶边界清晰,向下浸润至阴道。患者接受全子宫联合双附件切除手术... 报告1例由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和腺样基底细胞癌共同构成的子宫颈碰撞癌病例。患者,女性,66岁,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显示子宫颈异常信号影,病灶边界清晰,向下浸润至阴道。患者接受全子宫联合双附件切除手术。光镜下肿瘤细胞呈现3种不同区域的排列特征:1)局部区域癌细胞呈巢团状排列,细胞核大,胞质丰富,可见胞质内角化,形态似鳞状细胞癌;2)局部区域癌巢伴有圆形、卵圆形腔隙,呈腺样或筛孔状,瘤细胞呈基底样,多边形,大小一致,胞质少,嗜碱性,形态考虑腺样囊性癌;3)局部区域癌细胞呈巢团状排列,偶伴腺样结构,细胞呈立方形、卵圆形或梭形,体积小,形态较一致,类似于基底细胞,形态倾向腺样基底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提示鳞状细胞癌中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肿瘤蛋白63(protein 63,P63)呈阳性;腺样囊性癌中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原癌基因蛋白c-kit(proto-oncogene c-kit,CD117)呈阳性;腺样基底细胞癌中CK5/6呈阳性,P63部分呈阳性,禽成髓细胞瘤病毒携带的v-Myb癌基因的细胞同源类似基因(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MYB)基因断裂阴性。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而对于潜在的长期复发或远处转移,仍需继续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细胞 底细 碰撞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致治 吴贤英 +2 位作者 梁英锐 李乔山 沈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了解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的生物学特点.方法 BSC 8例,用 CK4,CK18,CK19,EMA,CEA,SMA,S-100,LN,ColⅣ,NSE,PCNA,p53等12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用常规 ABC 法.结果 BSC 的两种细胞成分,基底样细胞(BC)和鳞状细胞(SC)对... 目的了解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的生物学特点.方法 BSC 8例,用 CK4,CK18,CK19,EMA,CEA,SMA,S-100,LN,ColⅣ,NSE,PCNA,p53等12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用常规 ABC 法.结果 BSC 的两种细胞成分,基底样细胞(BC)和鳞状细胞(SC)对上述抗体反应截然不同.BC 绝大部分病例(7例)专一地对 CK19抗体呈阳性反应,而对其他4种上皮性抗体呈阴性;BC 有4例对α-SMA 及 S-100肌性抗体呈阳性;BC 巢内玻璃样物对 LN 及 ColⅣ呈阳性反应;BC 有较高的 PCNA 指数,平均54%.相反,SC 全部病例均对 CK4,CEA,EMA 等上皮性抗体呈阳性,而对 CK19,SMA,S-100阴性.PCNA 指数也较低,平均25%.结论食管 BSC 为多向分化的高度恶性肿瘤,BC 代表向基底细胞和肌上皮方向分化,其增殖活性强,而 SC 代表向典型的鳞状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底细细胞
下载PDF
早期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的内镜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庄惠军 陈进忠 +9 位作者 苏虹 王海星 雷天霞 吴建海 杨炜琳 郑永胜 陈金海 许国幸 张宏斌 谢逸林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3期50-55,共6页
目的研究早期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EBSCC)的内镜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发现并行ESD治疗的早期EBSCC患者32例(EBSCC组),纳入同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普通典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 目的研究早期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EBSCC)的内镜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发现并行ESD治疗的早期EBSCC患者32例(EBSCC组),纳入同期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普通典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ESCC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内镜特征、治疗结果及生存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年龄(P=0.746)、性别(P=0.506)、肿瘤大小(P=0.423)和肿瘤浸润深度(P=0.91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肿瘤均好发于食管中段,内镜下分型以0-Ⅱb型为主,所有病灶表面黏膜均粗糙和/或糜烂,放大内镜观察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袢(IPCL),以B1型为主,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SCC组较ESCC组病灶表面白斑出现的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25%和26.04%,χ^(2)=9.88,P=0.002)。碘液染色:EBSCC组有17例(53.12%)为不染或淡染,15例(46.88%)有斑驳状不染改变(即碘不染区域中可见岛状染色斑点或者深染斑点);ESCC组有72例(75.00%)为不染或淡染,24例(25.00%)有斑驳状不染改变,两组患者碘液染色后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P=0.020)。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75%和96.88%,χ^(2)=0.62,P=0.429)。结论早期EBSCC内镜下表现不一致,病灶表面白斑、碘液染色后呈斑驳状不染改变和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观察到B型血管,提示可能存在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成分。早期治疗EBSCC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底细细胞 内镜特征 早期治疗 生存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文雁 牛凤霞 李其云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21-523,550,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squamous carcinoma,BSC)的组织学形态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5例BSC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BSC组织学有许多与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 目的观察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squamous carcinoma,BSC)的组织学形态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5例BSC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BSC组织学有许多与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相似的特征。但BSC癌细胞分化较低异型性较强,癌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肿瘤表面鳞状上皮常伴发原位癌或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偶见癌巢与表面鳞状上皮基底层相连、或偶见癌巢内形成鳞状细胞,或腺管样结构,这些与ACC不同。超微结构与ACC相似,但癌细胞分化更低,胞质内可见张力原纤维是与ACC不同之处。免疫组化结果:基底细胞样成分:CK(pan)15/15、EMA15/15、CEA6/15、S-100 6/15、SMA7/15阳性,显示肿瘤含有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结论BSC是一种分化较低、侵袭性较强,有向腺样、鳞状及肌上皮细胞分化倾向,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特征可作为病理诊断标准,超微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可辅助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底细细胞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宫颈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闻先萍 陆欣怡 杨军文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78-480,共3页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是鳞状细胞癌的特殊亚型,发生于宫颈者极为罕见。因病例数较少,对其认识亦不足,尚未建立标准诊疗方案。而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MPMT)者...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是鳞状细胞癌的特殊亚型,发生于宫颈者极为罕见。因病例数较少,对其认识亦不足,尚未建立标准诊疗方案。而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MPMT)者更为少见。现报告1例经腹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4年后发生宫颈BSCC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同时通过本病例引起临床对多原发恶性肿瘤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细细胞 细胞 宫颈肿瘤 肿瘤 原发 病例报告
下载PDF
5例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曹立宇 孙先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及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例食管BSCC分别作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收集5例典型鳞状细胞癌(SCC)作对照。结果:BSCC主要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实...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及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例食管BSCC分别作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收集5例典型鳞状细胞癌(SCC)作对照。结果:BSCC主要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实体小叶状及假腺样(筛网状),并见粉刺样坏死及基底膜样物质沉积(PAS+),4例BSCC均见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成分,1例见局灶性鳞状细胞分化。免疫组化基底细胞样成分Ker(AE1/AE3)、Ker14、PCNA、LM及p53均阳性,Ker194例基底细胞样成分及2例伴随鳞癌成分同时阳性;Syn仅1例BSCC阳性;5例SCCKer(AE1/AE3)均阳性,3例Ker14弱阳性,2例Ker19弱阳性。5例BSCC和BCC其S-100、CgA、NSE及SMA均阴性。结论:BSCC是鳞状细胞癌独特的组织学类型,进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BSCC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底细细胞 诊断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凡忠 徐芳芳 +1 位作者 周凤娟 赵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0期177-177,共1页
目的:观察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形态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5例BSC标本进行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BSCC组织学有许多与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相似的特征。但癌细胞分化更低,胞质内张力原纤维与AC... 目的:观察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形态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5例BSC标本进行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BSCC组织学有许多与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相似的特征。但癌细胞分化更低,胞质内张力原纤维与ACC不同之处。免疫组化结果:基底细胞样成分:CK(pan)15/15、EMA15/15、CEA6/15、S1006/15、SMA7/15阳性,显示肿瘤含有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结论:BSCC是一种分化较低、侵袭性较强,有向腺样、鳞状及肌上皮细胞分化倾向,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特征可作为病理诊断标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可辅助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底细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附6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田东 徐立萍 +1 位作者 邢玉英 侯云修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食管 细胞 底细细胞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1例
10
作者 耿舰 王冬梅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4-374,共1页
关键词 食管 底细细胞 胃镜检查 肿瘤 BSC 治疗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析
11
作者 周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35期129-130,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22例的病理资料。结果 溃疡型10例,髓质型7例,革伞型3例,缩窄型2例。肿瘤最大直径1.5~8.5cm,平均4.6cm。结论 食管... 目的 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22例的病理资料。结果 溃疡型10例,髓质型7例,革伞型3例,缩窄型2例。肿瘤最大直径1.5~8.5cm,平均4.6cm。结论 食管BSCC形态特别。主要依靠形态学特点来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底细细胞 病理特征 分析
原文传递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中PD-L1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安莉 李倩倩 +4 位作者 李恒 孙思柏 李玉洁 王伟 吴海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中PD-L1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原发性食管BSCC手术切除标本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BSCC、癌旁正常组织中PD-L...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中PD-L1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原发性食管BSCC手术切除标本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BSCC、癌旁正常组织中PD-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PD-L1在食管BSCC中的高表达率为29.73%(11/37),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PD-L1表达与食管BSCC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D-L1在肿瘤浸润外膜层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浸润至黏膜下层及肌层。Ⅲ+Ⅳ期食管BSCC中PD-L1的高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D-L1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D-L1高表达食管BSCC患者的术后总生存期(P=0.0003)和无进展生存期(P=0.006)比PD-L1低表达患者显著降低。结论PD-L1是影响食管B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PD-L1高表达患者有望受益于肿瘤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底细细胞 PD-L1 预后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析
13
作者 周率 《药物与人》 2015年第1期374-374,共1页
目的 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22例的病理资料。结果 溃疡型10例,髓质型7例,革伞型3例,缩窄型2例。肿瘤最大直径1.5-8.5cm,平均4.6cm。结论 食... 目的 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22例的病理资料。结果 溃疡型10例,髓质型7例,革伞型3例,缩窄型2例。肿瘤最大直径1.5-8.5cm,平均4.6cm。结论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形态特别。主要依靠形态学特点来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底细细胞 病理特征
下载PDF
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几种Smad蛋白质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扬 何威 +3 位作者 何云志 黄海 吴军 林自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转导途径中Smad1、Smad2、Smad3(Smad1/2/3),磷酸化Smad2,磷酸化Smad3(p-Smad2/3)和Smad4蛋白在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TMplus免疫组化技术...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转导途径中Smad1、Smad2、Smad3(Smad1/2/3),磷酸化Smad2,磷酸化Smad3(p-Smad2/3)和Smad4蛋白在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TMplus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以及正常对照皮肤中Smad1/2/3、p-Smad2/3、和Smad4的表达情况。结果:Smad1/2/3、p-Smad2/3和Smad4蛋白在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较正常表皮显著降低。结论:脂溢性角化病、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Smad1/2/3、p-Smad2/3和Smad4蛋白表达降低可能通过阻断TGF-β信号转导,有助于上述表皮肿瘤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角化病 底细 细胞 Smad1/2/3 P-SMAD2/3 SMAD4
下载PDF
PinX1和hTERT在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日光性角化病皮损中的检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方杰 袁伟 +6 位作者 陈前明 瓦庆彪 吴波 蔡琦 路永红 周培媚 蒋存火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6-229,233,共5页
目的检测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及日光性角化病组织中内源性端粒酶抑制基因PinX1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水平。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inX1和hTERT蛋白在30例基底细胞癌、2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21例日光性角化病及17例正常... 目的检测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及日光性角化病组织中内源性端粒酶抑制基因PinX1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水平。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inX1和hTERT蛋白在30例基底细胞癌、2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21例日光性角化病及17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inX1蛋白在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及日光性角化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底细胞癌与日光性角化病、鳞状细胞癌组织PinX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鳞状细胞癌组织PinX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日光性角化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蛋白在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及日光性角化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癌及日光性角化病组织之间hTERT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及日光性角化病组织中PinX1和hTERT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451,P<0.05)。结论 PinX1和hTERT蛋白参与了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及日光性角化病的发生、发展。二者在抑制细胞凋亡方面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X1 HTERT 底细 皮肤细胞 日光角化病
原文传递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被引量:4
16
作者 耿振宏 张在兴 廖松林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squamouscarcinoma,BSC)是一组罕见的、好发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的恶性肿瘤,1986年由Wain等〔1〕首先报道并命名,迄今国内外文献共报道128例〔1~15〕... 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squamouscarcinoma,BSC)是一组罕见的、好发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的恶性肿瘤,1986年由Wain等〔1〕首先报道并命名,迄今国内外文献共报道128例〔1~15〕。随着BSC病例的增多和随访资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细 细胞 病理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的外科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戚晓通 周悦 +2 位作者 王伟 骆金华 陈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5-738,741,共5页
目的 :研究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BSCC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4例BSCCE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回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行扩大根治手术,31例行传统手术,分... 目的 :研究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BSCC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4例BSCCE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回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行扩大根治手术,31例行传统手术,分别研究与手术方式和生存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肿瘤部位、淋巴结切除总数与手术方式相关(P<0.05)。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94%、62.82%、56.54%。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有限(P>0.05)。结论:BSCCE是一种恶性程度高并具有侵袭性的罕见肿瘤,根治性的手术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治疗值得推荐。其最佳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底细细胞 肿瘤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组织蛋白酶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脂溢性角化病的组织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雪莲 李汉贤 +3 位作者 黄雄辉 王淑华 贺晓辉 叶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8期655-657,共3页
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脂溢性角化病(SK)的组织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CD在15例SCC、15例BCC、14例SK及10例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 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D)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脂溢性角化病(SK)的组织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CD在15例SCC、15例BCC、14例SK及10例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在正常皮肤组织表达为阴性,在SK、BCC、SCC瘤组织中表达依次升高,在SCC、SK之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D在SK、BCC、SCC间质细胞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66.7%、33.3%。结论:CD的表达水平可能与SCC侵袭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D 皮肤细胞 底细 脂溢角化病
下载PDF
肛门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的回顾性研究
19
作者 Graham R P Arnold C A +2 位作者 Naini B V 魏建国(摘译) 刘勇(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1-791,共1页
肛门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以前被称为泄殖腔癌,是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关于肛门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形态学变化谱系的数据资料较少,因此容易导致误诊。
关键词 底细细胞 肛门 形态学变化 特殊亚型 数据资料 泄殖腔
下载PDF
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和胱天蛋白酶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小敏 陈丽芳 秦小卫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1409-1410,1534,共3页
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是多种炎症小体,如NLRP1、NLRP3、NLRC4、AIM2等所共有的接头蛋白,通过诱导胱天蛋白酶(caspase)-1自活化引起下游炎症因子的产生[1]。ASC在健康人角质形成细胞高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ASC和caspase-1... 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是多种炎症小体,如NLRP1、NLRP3、NLRC4、AIM2等所共有的接头蛋白,通过诱导胱天蛋白酶(caspase)-1自活化引起下游炎症因子的产生[1]。ASC在健康人角质形成细胞高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ASC和caspase-1具有双重作用,即通过诱导炎症微环境而促进肿瘤和通过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维持细胞自稳态而抑制肿瘤,且这种双重作用依赖于不同的细胞类型[1,2]。我们观察了ASC和caspase-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相关斑点蛋白 皮肤细胞 底细 胱天蛋白酶 CASPASE-1 人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程序死亡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