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古代突厥语族原始宗教祭祀舞蹈——撒满舞特征解读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新辉 朱梅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6-38,47,共4页
萨满舞属于原始宗教祭祀舞蹈,既是撒满教宗教祭祀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新疆古代突厥语族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撒满舞与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对新疆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不仅表现为对原... 萨满舞属于原始宗教祭祀舞蹈,既是撒满教宗教祭祀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新疆古代突厥语族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撒满舞与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对新疆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不仅表现为对原始体育文化的透视,还是一种活态的体育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古代突厥语族 原始宗教祭祀舞蹈 撒满舞
下载PDF
浅谈原始宗教祭祀舞——巫舞的发展及艺术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晓鹏 《科教文汇》 2010年第4期143-143,163,共2页
本文主要由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巫舞的起源、发展、舞蹈艺术特征三部分构成。以历史文化学的视角,考证并梳理了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巫舞的历史起源、发展、传承、改造的过程以及从娱神到自娱、宗教仪式到艺术表演的转变历程。对巫舞... 本文主要由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巫舞的起源、发展、舞蹈艺术特征三部分构成。以历史文化学的视角,考证并梳理了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巫舞的历史起源、发展、传承、改造的过程以及从娱神到自娱、宗教仪式到艺术表演的转变历程。对巫舞进行挖掘、整理并研究,丰富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史的内容,而且也是对中国远古民俗文化的一次抢救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祭祀 巫舞 民俗 传承性
下载PDF
原始宗教祭祀与上古神话生成的内在逻辑理路 被引量:3
3
作者 马玉珍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8-192,共5页
上古时期人们所认为的"神"的世界,其实是无比强大的外部世界和当时人力局限二者产生冲突后衍生出来的"第三世界",只是当时人们无法自知这一点。"神"的世界主要通过宗教祭祀仪式展示出来,并非纯虚化的世界... 上古时期人们所认为的"神"的世界,其实是无比强大的外部世界和当时人力局限二者产生冲突后衍生出来的"第三世界",只是当时人们无法自知这一点。"神"的世界主要通过宗教祭祀仪式展示出来,并非纯虚化的世界,具有实体存在的形式。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与上古神话生成的内在逻辑理路来分析,先民受万物有灵观念影响,"神"是先民根据自身"原型",将自我形象高大化了的结果,是先民"自我"意识觉醒前的一种尝试和探索,神力主要通过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负责人神沟通的巫祝来体现。上古时期规模化的宗教祭祀活动表达先民最基本的生命诉求,其中有意识无意识地生成了上古神话中的诸多神,以祭祀活动表现人对神的依赖,神对人的护佑,人神的互化,从而成就一种神圣的人格,成为人们尊崇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祭祀 上古神话 生成 逻辑理路
原文传递
也谈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叶玉梅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4-67,共4页
原始宗教艺术是伴随着原始宗教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不可分割、互相渗透,原始宗教为原始艺术提供内容,而原始艺术则成为宗教的表现形式。二者具有谁也离不开谁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 原始宗教祭祀 巫术 原始艺术
下载PDF
舞蹈生态因子对白马藏族“跳曹盖”风格特征的影响
5
作者 廖莎 《艺术家》 2024年第2期81-83,共3页
平武县白马藏族“跳曹盖”是白马人的民间祭祀舞蹈。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跳曹盖”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直至目前,该舞蹈由于流传地交通闭塞等原因,依然保留着白马藏族人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古朴风貌,其中... 平武县白马藏族“跳曹盖”是白马人的民间祭祀舞蹈。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跳曹盖”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直至目前,该舞蹈由于流传地交通闭塞等原因,依然保留着白马藏族人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古朴风貌,其中包含的大量白马藏族人原始的文化信息十分珍贵。可是当前,“跳曹盖”舞蹈正面临消失、被同化、传承人缺失等问题,各级政府、高校、当地群众在保护与传承该舞蹈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舞蹈 白马藏族 原始宗教祭祀 跳曹盖 生态因子 平武县 保护与传承 风格特征
下载PDF
“泛红山文化”音乐遗存研究
6
作者 赵天缘 《当代音乐》 2022年第2期75-78,共4页
“泛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作用。它分期众多,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且后期具有向文明社会、国家进程发展的趋势。现有关于“泛红山文化”的音乐遗存主要为埙、磬、笛、鼓、口簧等,笔者通过对“泛... “泛红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作用。它分期众多,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且后期具有向文明社会、国家进程发展的趋势。现有关于“泛红山文化”的音乐遗存主要为埙、磬、笛、鼓、口簧等,笔者通过对“泛红山文化”音乐遗存进行梳理,以“跨学科”为指向,从同墓器物、民族迁徙与融合、原始宗教祭祀及崇拜等方面入手,对“泛红山文化”音乐遗存可能体现的原始宗教祭祀信仰及文化交流迁徙情况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红山文化” 音乐遗存 民族迁徙与融合 原始宗教祭祀
下载PDF
古鲁寺“次九”金刚舞考察
7
作者 刘晓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0-33,共4页
近年来学者对藏族羌姆仪式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笔者在两年内,对宁玛派新龙古鲁寺的“次九”羌姆仪式做了一些田野调查工作,将其历史、仪式流程、仪式含义以及其宗教意义等做了一些描述。其中也对金刚舞的起源,同原始宗教舞蹈与祭祀舞... 近年来学者对藏族羌姆仪式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笔者在两年内,对宁玛派新龙古鲁寺的“次九”羌姆仪式做了一些田野调查工作,将其历史、仪式流程、仪式含义以及其宗教意义等做了一些描述。其中也对金刚舞的起源,同原始宗教舞蹈与祭祀舞蹈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鲁寺 金刚舞 原始宗教祭祀舞蹈 田野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