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3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丰3号’杨叶片高效原生质体提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1
作者 钟姗辰 张伟溪 +2 位作者 张冰玉 苏晓华 唐芳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目的]建立欧美杨‘渤丰3号’叶片高效的原生质体提取体系,为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编辑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两种组分的酶解液和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检测‘渤丰3号’杨叶片原生质体提取的效率和质量,优化原生质体纯化条件,以建... [目的]建立欧美杨‘渤丰3号’叶片高效的原生质体提取体系,为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编辑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两种组分的酶解液和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检测‘渤丰3号’杨叶片原生质体提取的效率和质量,优化原生质体纯化条件,以建立最适合‘渤丰3号’杨叶片高效的原生质体提取方法。[结果]结果表明,酶解液1(1.5%纤维素酶+0.75%离析酶+20 mmol·L^(-1)MES+10 mmol·L^(-1)KCl+0.6 mol·L^(-1)甘露醇+10 mmol·L^(-1)CaCl_(2)+1%BSA)酶解原生质体的效果优于酶解液2(0.8%纤维素酶+0.2%离析酶+5 mmol·L^(-1)MES+0.6 mol·L^(-1)甘露醇),酶解液1酶解得到的原生质体数量较多,且细胞较为完整,杂质少。酶解前的抽真空处理能略微提高原生质体的数量,但得到的原生质体与未抽真空处理的相比,细胞易碎、杂质更多;而换用更小空隙细胞筛对原生质体过滤的效果提升不明显。采用W5溶液直接洗涤可以获得最多的原生质体但有少许的杂质,在样品量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该纯化方式。0.5 mol·L^(-1)蔗糖溶液纯化后的原生质体中杂质最少,但会损失较多的原生质体细胞;而0.75 mol·L^(-1)蔗糖溶液的纯化效果最好,既能减少杂质,又能获得较多的原生质体,适用于对原生质体纯度要求较高的情况。[结论]通过优化酶解条件、预处理步骤和纯化方法,本研究建立了欧美杨‘渤丰3号’叶片高效的原生质体提取体系。这一体系能够显著提高原生质体的提取效率和纯度,为后续的基因功能研究和分子育种实验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 ‘渤丰3号’杨 原生质体酶解 原生质体纯化
下载PDF
一株小菇属天麻萌发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和应用
2
作者 李宏敬 李锡琴 +2 位作者 粟忠祥 仇全雷 雷云霆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6,共9页
小菇属真菌(Mycena spp.)遗传转化体系是研究其促进天麻种子萌发机制的重要基础,而其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是该体系构建的必要条件.以小菇菌株MY004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策略,探究其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因素,构建... 小菇属真菌(Mycena spp.)遗传转化体系是研究其促进天麻种子萌发机制的重要基础,而其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是该体系构建的必要条件.以小菇菌株MY004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策略,探究其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因素,构建小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含10 mM MES和0.7 M甘露醇的酶解缓冲液(pH=6)中,小菇MY004菌丝被10 mg/mL真菌溶壁酶在24℃条件下酶解3 h,其原生质体的释放率较高;经液体再生培养基(pH=5)培养3天,其原生质体再生效率可达2%.利用该体系,高效地完成了含报告基因eGFP转基因小菇的菌株纯化.小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可用于小菇遗传转化体系的快速构建,也将为小菇与天麻互作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菇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再生 转基因菌株纯化
下载PDF
原生质体异种融合技术选育他克莫司高产菌株
3
作者 严凌斌 张杨杰 +3 位作者 张祝兰 陈洲琴 林仙菊 连云阳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1,共4页
以筑波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ubaensis)FIM-17-244和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FIM-24-69为亲本菌株,通过原生质体异种融合技术筛选获得一株孢子量丰富的他克莫司(FK506)高产融合菌株FIM-22-86,其摇瓶发酵效价较亲本菌... 以筑波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ubaensis)FIM-17-244和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FIM-24-69为亲本菌株,通过原生质体异种融合技术筛选获得一株孢子量丰富的他克莫司(FK506)高产融合菌株FIM-22-86,其摇瓶发酵效价较亲本菌株FIM-17-244提高了15.5%;融合菌株FIM-22-86的遗传性状稳定,在1 t发酵罐中连续发酵3个批次,平均发酵效价达1771μg·mL^(-1),有望用于降低FK506工业化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他克莫司 发酵 原生质体融合
下载PDF
马尾松原生质体制备及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
4
作者 李岩硕 王民炎 +2 位作者 刘殿宽 李伟 殷恒福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0,共9页
该研究旨在通过建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制备系统,实现基因的瞬时转化,从而推动马尾松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发展。研究选取了马尾松不同发育时期的外植体材料,包括针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探讨了不同酶解... 该研究旨在通过建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制备系统,实现基因的瞬时转化,从而推动马尾松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发展。研究选取了马尾松不同发育时期的外植体材料,包括针叶、下胚轴和愈伤组织,探讨了不同酶解条件对原生质体分离效率的影响,并通过试验优化了马尾松原生质体的制备流程,涉及不同类型的组织、不同的渗透压和酶解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在0.5 mol⋅L-1甘露醇渗透液中,使用马尾松针叶组织进行6 h酶解处理是提取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基于此,该研究构建了一个适合马尾松的瞬时转化体系,并通过对比不同转化条件,实现了外源基因在马尾松原生质体中的瞬时表达。研究还发现,经过优化的原生质体制备体系能够显著提升原生质体的质量和转化效率,在使用聚乙二醇(PEG)介导的转化方法时,转化效率高达47.83%。综上,该研究成功构建了马尾松原生质体高效分离体系,为针叶树种基因功能解析提供了可靠的瞬时表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原生质体 瞬时转化 基因功能
下载PDF
百合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和瞬时转化
5
作者 何珊珊 李宏宇 +1 位作者 马月 孙红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9,共13页
原生质体是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的重要受体。百合(Lilium)是世界上重要的观赏、食用和药用植物,其原生质体分离培养体系仍不完善。本文以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和新铁炮百合(Lilium formosanum×Lilium longiflorum var. scab... 原生质体是遗传转化和基因功能验证的重要受体。百合(Lilium)是世界上重要的观赏、食用和药用植物,其原生质体分离培养体系仍不完善。本文以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和新铁炮百合(Lilium formosanum×Lilium longiflorum var. scabrum)为材料,对百合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和瞬时转化进行了深入探索。结果表明:百合叶片和胚性愈伤组织均是分离原生质体的优良材料。试管苗叶片原生质体的最佳分离液为细胞原生质体清洗液(cell protoplast wash medium, CPW)+1.0%~2.0%纤维素酶RS+0.5%离析酶R-10+0.10%果胶酶Y-23+12~14 g/L D-甘露醇。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分离液为CPW+2.0%纤维素酶RS+0.60%果胶酶Y-23+12~14 g/L D-甘露醇。叶片原生质体是瞬时转化的优良受体,瞬时转效率为34.0%~36.7%。新铁炮百合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在MS(Murashige-Skoog,含206.25 mg/L NH_(4)NO_(3))+60 g/L葡萄糖的固-液双层培养基中及培养密度为2×10^(5)个/mL条件下,培养70 d可形成愈伤组织。本研究为百合细胞工程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百合 新铁炮百合 原生质体培养 瞬时转化
下载PDF
桃红侧耳原生质体细胞融合选育高产菌丝蛋白菌株
6
作者 魏荷芬 潘晶 +4 位作者 张健 温庆仕 刘庆国 唐成伦 周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3,共7页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球范围内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日益增强,通过食用菌育种技术培育高产、高蛋白的优质菌株,将菌丝体蛋白用作新的蛋白质来源,可以缓解蛋白质短缺的问题。该研究以桃红侧耳GXGD-13-1为原始菌株,通过原生质体细胞融合技...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球范围内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日益增强,通过食用菌育种技术培育高产、高蛋白的优质菌株,将菌丝体蛋白用作新的蛋白质来源,可以缓解蛋白质短缺的问题。该研究以桃红侧耳GXGD-13-1为原始菌株,通过原生质体细胞融合技术,提高桃红侧耳菌丝体的蛋白质产量。菌丝体的细胞壁在组合酶M2中酶解3 h,释放的原生质体利用250 g/L的聚乙二醇为融合剂进行聚集融合,最终融合率达到53%,有效克服了桃红侧耳四极性的交配系统亲和率低的育种壁垒。融合再生后的菌株经过选育高产菌丝蛋白菌株的初筛和复筛,得到融合菌株R-1,经凯氏定氮仪测定,计算其菌丝体蛋白质产量比原始菌株GXGD-13-1提高约23%。该文的实验工作,证明了原生质体细胞融合育种技术对选育高产菌丝体蛋白质菌株的有效性,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蛋白质需求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侧耳 原生质体 细胞融合 蛋白质 酶解 聚乙二醇
下载PDF
郁金香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与瞬时转化方法
7
作者 霍信屹 陈欣晨 +3 位作者 赵慧敏 向林 产祝龙 王艳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受植物基因型和提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建立郁金香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与瞬时转化体系,是解析郁金香生长发育机制和开展体细胞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郁金香品种‘Dow Jones’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叶片的... 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受植物基因型和提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建立郁金香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与瞬时转化体系,是解析郁金香生长发育机制和开展体细胞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郁金香品种‘Dow Jones’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叶片的不同处理方式、渗透压大小和酶解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基于聚乙二醇-钙离子(polyethylene glycol-calcium ion, PEG-Ca^(2+))介导的郁金香原生质体瞬时转化方法。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提取的最适材料为3周龄叶片,选取叶片中间部位切成1.0 cm×2.0 cm大小并撕去上下表皮,酶解条件为1.5%纤维素酶R-10、0.75%离析酶R-10、10 mmol/L 2-吗啉乙磺酸(2-morpholinoethanesulphonic acid, MES;pH=5.7)、0.4 mol/L D-甘露醇、20 mmol/L KCl、10 mmol/L CaCl2、0.1%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1.5 mmol/L β-巯基乙醇,最佳酶解时间6 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不同品种之间原生质体提取效率存在一定差异,‘Dow Jones’叶片的原生质体得率高于‘Verandi’和‘World’s Favorite’,每克鲜叶可得到原生质体8.05×10^(5)个。利用PEG-Ca2+介导的瞬时转化法将p35S::GFP载体导入郁金香原生质体,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Dow Jones’品种的转化效率为33.2%。以上结果为郁金香基因功能研究和新品种培育等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香 原生质体 聚乙二醇-钙离子 瞬时转化
下载PDF
黑曲霉糖化酶工业菌株CBS 513.88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君 张震 +2 位作者 董飞宇 徐轶凡 陈红歌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2-600,共9页
【目的】优化黑曲霉糖化酶工业菌株CBS 513.88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促进其基础研究和分子改造。【方法】通过考察酶解液成分与比例、酶解条件、渗透压稳定剂和菌体生长条件对黑曲霉CBS 513.88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优化其制备条件,并通过聚... 【目的】优化黑曲霉糖化酶工业菌株CBS 513.88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促进其基础研究和分子改造。【方法】通过考察酶解液成分与比例、酶解条件、渗透压稳定剂和菌体生长条件对黑曲霉CBS 513.88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优化其制备条件,并通过聚乙二醇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测试原生质体的转化效率。【结果】适合黑曲霉CBS 513.88原生质体制备的材料为改良ME培养基培养10 h的菌丝,酶解条件为在10 g·L^(-1)溶壁酶Glucanex和10 g·L^(-1)蛋清溶菌酶的破壁酶溶液(pH值5.8)33℃、110 r·min^(-1)酶解1.5 h,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1)KCl+0.27 mol·L^(-1)CaCl_(2)。在此制备条件下,原生质体悬液含量最高可达2×10^(7)个·mL^(-1);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为添加0.7 mol·L^(-1)KCl的ME培养基,其最大再生率为52%;转化率最高为206个·μg-1 DNA(质粒),阳性率为94.4%。【结论】通过对黑曲霉CBS 513.88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建立短时高效的原生质体介导遗传转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CBS 513.88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再生 原生质体介导转化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兰州百合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和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韩炘 吴若楠 +4 位作者 李心 杨云尧 陈敏敏 张永春 杨柳燕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6-944,共9页
该研究旨在建立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体系,以促进其基因功能研究和体细胞杂交育种。通过研究材料选择、渗透压调节剂浓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纯化条件等关键因素,确定了酶解法提取兰州百合原生质... 该研究旨在建立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体系,以促进其基因功能研究和体细胞杂交育种。通过研究材料选择、渗透压调节剂浓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纯化条件等关键因素,确定了酶解法提取兰州百合原生质体的最优参数。结果表明:继代30 d左右的兰州百合无菌苗叶片,在0.4 mol·L^(-1)的甘露醇环境下,使用含15 g·L^(-1)的纤维素酶和5 g·L^(-1)的离析酶的酶解液酶解3 h,即能分离完整均一的兰州百合叶肉原生质体,平均产量超过4×10^(6)个·g-1,且细胞活力超过90%。在0.4 g·mL^(-1)PEG-4000介导下转染35S::GFP质粒15 min,成功获得阳性转化子。同时,在0.5 g·mL^(-1)PEG-4000与5 mmol·L^(-1)CaCl_(2)(pH=10)作用下,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形成双核细胞。该体系的建立为兰州百合体细胞杂交育种提供了高质量的细胞材料,也为其基因功能研究搭建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原生质体 瞬时转化 化学融合
下载PDF
细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登宇 臧威 +3 位作者 孙剑秋 蒋本庆 王鹏 李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细菌遗传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文中综述了亲本菌株选择性遗传标记方法、影响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因素、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和条件。介绍了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细菌原生...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细菌遗传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文中综述了亲本菌株选择性遗传标记方法、影响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因素、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和条件。介绍了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再生 遗传育种
下载PDF
茯苓灭活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梁清乐 王秋颖 +1 位作者 曾念开 王怀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33-1735,共3页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灭活原生质体 遗传育种 原生质体转化法 基因工程法 茯苓 生物工程技术 优良品种
下载PDF
草菇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转化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杰 林俊芳 +2 位作者 云慧芬 张凯 郭丽琼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9-121,共3页
用酶解法对草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静置培养4 d的菌丝,以0.6 mol/L的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溶壁酶质量浓度15 mg/mL,34℃下酶解3 h,原生质体制备率最高;草菇原生质体预培养16 h后涂布在再生培养基上,再生... 用酶解法对草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静置培养4 d的菌丝,以0.6 mol/L的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溶壁酶质量浓度15 mg/mL,34℃下酶解3 h,原生质体制备率最高;草菇原生质体预培养16 h后涂布在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率最高.同时,采用PEG法将潮霉素抗性基因转入草菇的原生质体中,经过抗性筛选,得到了具有潮霉素抗性的草菇转化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再生 原生质体转化
下载PDF
云耳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研究
13
作者 聂晨红 李凤兰 +3 位作者 丰景 韦仕岩 祁亮亮 王晓国 《南方园艺》 2024年第5期36-41,共6页
云耳是广西特色的食用菌品种,长期以来,云耳的生产方式仍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加上缺少适合广西栽培的优良品种,广西云耳产量日益萎缩,失去原有的市场优势。因此,利用原生质体技术对云耳进行育种,改良品种以及恢复菌种的活力显得尤为... 云耳是广西特色的食用菌品种,长期以来,云耳的生产方式仍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加上缺少适合广西栽培的优良品种,广西云耳产量日益萎缩,失去原有的市场优势。因此,利用原生质体技术对云耳进行育种,改良品种以及恢复菌种的活力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选用‘桂云3号’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包括菌龄、酶解时间、溶壁酶浓度以及再生培养基种类,以期获得高质量、高产量的原生质,为后续云耳遗传育种、优良性状筛选和培育新品种提供良好的试验材料。结果表明:云耳‘桂云3号’菌株制备的适宜条件是菌丝培养时间为7 d,溶壁酶浓度为3%,浓度为0.6 mol·L^(-1)的甘露醇做稳渗剂,30℃酶解3 h,可获得大量原生质体,对优化条件下得到的原生质体再生,获得最佳再生培养条件为PTA培养基。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未来的云耳遗传育种、优良性状筛选和培育新品种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耳 原生质体 制备 原生质体再生 再生培养基
下载PDF
苹果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愈伤组织 被引量:8
14
作者 魏国芹 李鼎立 +1 位作者 梁美霞 戴洪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79-186,共8页
以苹果试管苗叶片为原生质体分离材料,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叶片酶解的酶液组成是Cellulase-Onzuka R-100.8%+Pectinase0.5%+PVP1%+甘露醇0.65mol/L+MES0.1%;以改良MT+BA1.0mg/L+2,4-D0.2mg/L+甘露醇... 以苹果试管苗叶片为原生质体分离材料,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叶片酶解的酶液组成是Cellulase-Onzuka R-100.8%+Pectinase0.5%+PVP1%+甘露醇0.65mol/L+MES0.1%;以改良MT+BA1.0mg/L+2,4-D0.2mg/L+甘露醇0.65mol/L+Vc5.0mg/L+Glu500mg/L+CH100mg/L+ME500mg/L+Arg50mg/L为培养基对原生质体进行培养,固液双层培养效果较好,最适培养密度为1×105个/ml,培养1~2天原生质体变形,3~4天第一次分裂,2周分裂3~5次。平邑甜茶原生质体一个月后形成微细胞团,两个半月形成肉眼可见的微愈伤组织。鲁加5号和M7均只形成7~10个细胞的细胞团,嘎拉未见细胞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原生质体分离 原生质体纯化 原生质体培养
下载PDF
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及其瞬时转化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超越 彭世清 +2 位作者 郭冬 朱家红 王颖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241-250,共10页
原生质体已被广泛应用于亚细胞定位、基因表达分析、蛋白-蛋白互作、基因编辑等方面。笔者总结了酶解法分离植物原生质体的影响因素,电穿孔和PEG介导的方法对原生质体瞬时转化效率的影响和瞬时转化的应用。植物的种类、不同的PEG浓度、... 原生质体已被广泛应用于亚细胞定位、基因表达分析、蛋白-蛋白互作、基因编辑等方面。笔者总结了酶解法分离植物原生质体的影响因素,电穿孔和PEG介导的方法对原生质体瞬时转化效率的影响和瞬时转化的应用。植物的种类、不同的PEG浓度、转染时间、DNA浓度和原生质体数量都会影响PEG介导法对原生质体瞬时转化效率。电穿孔法必须在脉冲电压、脉冲长度、脉冲数、细胞数、DNA浓度都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达到最佳转化效率。本文为更多植物原生质体分离体系和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 酶解法 瞬时转化
下载PDF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淼 曾柏全 冯金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4-180,共7页
研究青霉菌Penicillium Q5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K3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采用酶解法制备了青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高质量的原生质体。试验对亲本菌株的菌丝生长,酶浓度,酶解时间和灭活时间进行了优化。亲本菌株Q5... 研究青霉菌Penicillium Q5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K3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采用酶解法制备了青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高质量的原生质体。试验对亲本菌株的菌丝生长,酶浓度,酶解时间和灭活时间进行了优化。亲本菌株Q5,培养液中加入浓度0.5%甘氨酸和含量10%的蔗糖处理后,在质量浓度均为10 mg/mL的溶菌酶和蜗牛酶(1︰1)酶解作用下,35℃处理3 h,原生质体生成量达到最大值,为7.35×106cfu/mL;亲本菌株K3,用4 U/mL的青霉素处理,在1 mg/mL的溶菌酶作用下,35℃处理1 h,原生质体形成率与再生率的乘积达到最大值,此时K3原生质体量为1.46×107cfu/mL。青霉菌在65℃热灭活的时间为1 h,紫外灭活时间为3 min;枯草芽孢杆菌在65℃热灭活的时间是2.5 h,紫外灭活时间为5 min。这为后续原生质体融合选育具有抗逆性的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菌Q5 枯草芽孢杆菌K3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再生 原生质体灭活
下载PDF
高雄山虫草无性型-细脚拟青霉原生质体制备及其再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蒲顺昌 李春如 +3 位作者 汪小艳 黄勃 樊美珍 李增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1-425,共5页
对细脚拟青霉RCEF3456菌株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制备有影响的多个因素,如菌丝生长时间、酶种类、酶浓度以及酶解时间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得到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产量(8.0×107个.mL-1)的方法是培养18 h的菌丝、1%溶壁酶+1%Cellulase&q... 对细脚拟青霉RCEF3456菌株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制备有影响的多个因素,如菌丝生长时间、酶种类、酶浓度以及酶解时间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得到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产量(8.0×107个.mL-1)的方法是培养18 h的菌丝、1%溶壁酶+1%Cellulase"Onozuka"R-10+1%蜗牛酶、酶解2.5 h,而且,酶解过程都是在30℃条件下进行的;同时,对原生质体的形成以及再生过程进行显微观察,再生率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脚拟青霉 原生质体 酶解时间 原生质体产量 原生质体再生
下载PDF
提高甘草原生质体游离产量及分裂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昕 余斌 +1 位作者 陈晓燕 王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4-298,共5页
为探讨影响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原生质体游离的因素,提高原生质体游离产量和分裂频率,试验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离析酶不同浓度组合的酶解液,在3种酶解方式下对甘草叶片、下胚轴、愈伤组织进行了原生质体游离。结... 为探讨影响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原生质体游离的因素,提高原生质体游离产量和分裂频率,试验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离析酶不同浓度组合的酶解液,在3种酶解方式下对甘草叶片、下胚轴、愈伤组织进行了原生质体游离。结果表明:苗龄11 d的甘草叶片、下胚轴及继代5次的愈伤组织是原生质体游离的良好材料,三者均在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和2.0%纤维素酶+0.25%离析酶+0.5%果胶酶的酶解液中原生质体游离频率最高,其产量和活力分别为1.25×105~1.26×105个·g-1,65.7%~70.5%;1.43×105~1.44×105个·g-1,69.5%~72.8%;1.10×105~1.16×105个·g-1,61.9%~69.4%;纵向切割的下胚轴平均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高于叶片和愈伤组织,分别为1.19×105个·g-1,65.2%。此外,在40 r·min-1摇床上处理7 h的酶解混合物中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而先静置后缓慢震荡(40 r·min-1)的酶解方式可得到最佳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将原生质体密度调整到1×105个·g-1并培养于KM8P培养基中,能获得最高频率的原生质体分裂频率(2.34%)。试验获得了较好的甘草原生质体游离及分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原生质体游离 原生质体产量 原生质体活力 分裂频率
下载PDF
产辅酶Q10的米曲霉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豪 刘燕 谷燕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5-38,共4页
为了提高辅酶Q10的产生菌米曲霉菌的基因组改组育种效率,以提高辅酶Q10的产量,本试验对米曲霉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影响制备效果的条件,即米曲霉的菌丝菌龄、酶解温度、时间和原生质体稳定剂的浓度四个因素进行全面优化... 为了提高辅酶Q10的产生菌米曲霉菌的基因组改组育种效率,以提高辅酶Q10的产量,本试验对米曲霉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影响制备效果的条件,即米曲霉的菌丝菌龄、酶解温度、时间和原生质体稳定剂的浓度四个因素进行全面优化,并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条件:菌龄为12h、原生质体渗透压稳定剂NaCl浓度为0.85mol/L、酶解时间为3.5min、酶解温度为30℃时,米曲霉原生质体制备效果最好,所得原生质体为6.3×106个/mL,再生率达到38.06%。较高的原生质体生成量和再生率为该菌后序的基因组改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再生 辅酶Q10
下载PDF
培养基及植物激素对烟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名红 李天飞 陈学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6-79,共4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培养方法及培养基中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烟草叶肉细胞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MS基本培养基进行琼脂糖固体平板培养,对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发育速度、分裂频率及愈伤组织形成效果最佳;培养基... 本文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培养方法及培养基中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烟草叶肉细胞细胞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MS基本培养基进行琼脂糖固体平板培养,对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发育速度、分裂频率及愈伤组织形成效果最佳;培养基(1/2 MS+NAA 0.5 mg/L+2,4-D 1.0 mg/L+6-BA0.5 mg/L+1.2%LMA)+(1/2MS+2,4-D 2.5 mg/L+KT 0.5mg/L)的培养效果最好,再生细胞团的数目及愈伤组织最多;用1/2 MS+IAA 2.0 mg/L+KT 0.5 mg/L和1/2 MS+IAA0.5 mg/L+KT 2 mg/L两种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时出芽率高;在再生芽诱导生根时直接用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效果最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基 烟草 原生质体 再生植株 烟草原生质体 基本培养基 植物激素 愈伤组织形成 叶肉原生质体 叶肉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