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5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抑制原癌基因c-SKI表达促进小鼠高血压性心肌纤维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忠英 李红建 +1 位作者 张颖 王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38-1745,共8页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SKI (cellular Sloan-Kettering Institute)表达变化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 Ⅱ)诱导的小鼠高血压性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PBS组(n=6)和Ang Ⅱ组(n=6),利用渗透压微泵...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SKI (cellular Sloan-Kettering Institute)表达变化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 Ⅱ)诱导的小鼠高血压性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PBS组(n=6)和Ang Ⅱ组(n=6),利用渗透压微泵皮下植入小鼠慢性持续给予等体积的PBS和Ang Ⅱ,给药4周,测定小鼠血压。取小鼠心脏组织进行HE和Masson染色检测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c-SKI、CD31、平滑肌蛋白22(smooth muscle protein 22, SM22)、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Ⅰ, Col 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水平。用不同浓度的AngⅡ处理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coronaryarteryendothelialcells,HCAECs),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最低有效剂量的Ang Ⅱ处理HCAECs,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c-SKI、CD31、α-SMA、Col Ⅰ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通路蛋白水平。过表达c-SKI和Ang Ⅱ联合处理HCAEC,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α-SMA、c-SKI、CD31、Col Ⅰ、EMT通路蛋白和EMT标志因子的表达。结果:Ang Ⅱ处理后小鼠尾动脉收缩压升高,心室壁增厚,Col Ⅰ和α-SMA表达显著上调(P<0.01),c-SKI、CD31和SM22表达显著下调(P<0.01)。10μmol/L Ang Ⅱ处理HCAECs后,细胞连接松散,细胞形态改变,且48 h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ng Ⅱ组Col Ⅰ、α-SMA、Twist、Snail和p-Smad2/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cSKI和CD31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Ang Ⅱ+vector组相比,过表达c-SKI联合Ang Ⅱ处理显著促进HCAECs活力(P<0.01),显著抑制细胞凋亡(P<0.01),显著上调c-SKI、CD31和E-cadherin表达(P<0.05),显著下调α-SMA、Col Ⅰ、Twist、Snail、p-Smad2/3、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P<0.01)。结论:Ang Ⅱ可能通过调控c-SKI表达,促进小鼠高血压性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高血压 心肌纤维化 原癌基因c-SKI 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小鼠
下载PDF
RET原癌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焦佳媛 邢久歌 柴宝山 《生物技术进展》 2023年第6期895-899,共5页
原癌基因RET(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在1985年被鉴定,随后,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发现了不同类型的RET/PTC染色体重排。在遗传性和散发性的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中发... 原癌基因RET(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在1985年被鉴定,随后,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发现了不同类型的RET/PTC染色体重排。在遗传性和散发性的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中发现RET点突变基因。与PTC中RET的变化存在不同,MTC中RET的活化主要通过激活点突变。RET不同类型的重排活化与甲状腺癌的高发密切相关,RET不同的活化机制需对应不同的治疗对策。讨论了RET原癌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髓样癌中的致病、诊断和预后的作用,以期为RET活化引起的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重排 甲状腺髓样 甲状腺乳头状 致病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郭红荣 韦国桢 +1 位作者 俞小卫 殷小伟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年第9期641-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trioxide,As2O3)对体外培养的哮喘小鼠气道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及原癌基因c-myc与c-sis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7组,在体外培养的FB中分别加入生理盐水,1μmol地塞米松及浓度为0.25μmol/L、0.5μ...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trioxide,As2O3)对体外培养的哮喘小鼠气道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及原癌基因c-myc与c-sis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7组,在体外培养的FB中分别加入生理盐水,1μmol地塞米松及浓度为0.25μmol/L、0.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的As2O3,在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后用记数法观察FB生长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对各组FB增殖的影响及各组FB中c-myc与c-sis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各种实验浓度的As2O3对FB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效应。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随着As2O3浓度的增高,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高,G2/M期细胞比例降低,浓度为2.0μmol/L、4.0μmol/L的As2O3能显著抑制c-myc与c-sis的表达。结论As2O3能抑制FB的增生,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myc与c-si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成纤维细胞 增殖 原癌基因 成纤维细胞增殖 三氧化二砷 哮喘小鼠 原癌基因表达 原癌基因c-myc 气道 流式细胞仪分析 支气管 mol/L
下载PDF
活血潜阳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组织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符德玉 王世红 +3 位作者 周端 马宇滢 金露 祖亮华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左心室心肌原癌基因c-fos和c-myc mRNA及蛋白的表达,探讨活血潜阳方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HR)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0周龄的SHR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模型,随机分为SHR模型组,中药大... 目的:通过分析左心室心肌原癌基因c-fos和c-myc mRNA及蛋白的表达,探讨活血潜阳方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HR)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0周龄的SHR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模型,随机分为SHR模型组,中药大、中、小剂量治疗组,西拉普利治疗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京都(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灌胃14周后,取大鼠心脏组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心肌c-fos和c-myc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24周龄模型组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的原癌基因c-fos和c-myc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WKY大鼠比较明显增强(P<0.01)。与SHR模型组比较,大、中和小剂量活血潜阳方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c-fos和c-myc mRNA的表达下降(P<0.05);大、中剂量活血潜阳方可降低c-myc蛋白的表达,但对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潜阳方可以下调SHR心肌组织中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可能是改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重要机制之一,是否通过对c-fos表达的影响治疗左心室肥厚尚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肥厚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活血潜阳方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
下载PDF
c-fos原癌基因表达在脑缺血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岩 黄久仪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总体遗传物质的组成部分,人们将这类存在于生物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癌基因称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c-fos属于核内转录因子的一种,它可以与靶基因的调控元件结合直接调节转录活性。在脑缺血早期,原癌基因c-fos的异常表...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总体遗传物质的组成部分,人们将这类存在于生物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癌基因称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c-fos属于核内转录因子的一种,它可以与靶基因的调控元件结合直接调节转录活性。在脑缺血早期,原癌基因c-fos的异常表达对神经细胞具有重大意义。现就c-fos基因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C-FOS 原癌基因表达 脑缺血 C-FOS基因 核内转录因子 遗传物质 正常细胞 转录活性 调控元件 神经细胞
下载PDF
原癌基因蛋白C-MYC和C-FOS在良性胆道狭窄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小文 卢晖 +3 位作者 王琨 邹浩 张华献 孙江华 《云南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观察原癌基因c-myc,c-fos蛋白在良性胆道狭窄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与良性胆道狭窄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c-fos蛋白在20例肝外胆管瘢痕组织、12例肝内胆管瘢痕组织和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和分... 目的观察原癌基因c-myc,c-fos蛋白在良性胆道狭窄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与良性胆道狭窄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c-fos蛋白在20例肝外胆管瘢痕组织、12例肝内胆管瘢痕组织和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肝外胆管瘢痕组织和肝内胆管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c-myc,c-fos呈强阳性表达,而正常胆管组织中无表达。肝外、肝内胆管瘢痕组织中c-myc,c-fos的表达与正常胆管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外与肝内胆管瘢痕组织中c-myc,c-fos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肝外胆管瘢痕组中c-myc与c-fos蛋白两者的表达成正相关(r=0.75,P<0.05)。在肝内胆管瘢痕组中c-myc与c-fos蛋白两者的表达亦成正相关(r=0.68,P<0.05)。结论肝外、肝内胆管瘢痕组织中c-myc和c-fos癌基因受激活,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胶原合成与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并导致瘢痕增生。原癌基因c-myc,c-fos与良性胆道狭窄瘢痕形成密切相关,两者具有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类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类 良性胆管狭窄 胆管瘢痕
下载PDF
带“-”原癌基因及原癌基因蛋白质的检索技巧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小平 马佳 赵红玉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1-53,共3页
利用国内外医学权威数据库,对带“-”原癌基因及原癌基因蛋白质中易漏检的一些问题,通过检索实例进行比较,探讨如何提高文献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关键词 医学文献检索 原癌基因 原癌基因蛋白质 检索技巧
下载PDF
脊神经节损伤与脊髓背角C-fos原癌基因表达
8
作者 周跃 梅芳瑞 +1 位作者 刘正津 廖维宏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10期882-884,共3页
目的探讨脊神经节(DRG)不同损伤方式后,不同损伤时间的脊髓背角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该蛋白表达程度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42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制备相应... 目的探讨脊神经节(DRG)不同损伤方式后,不同损伤时间的脊髓背角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该蛋白表达程度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42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制备相应的脊神经节损伤模型。术后检测动物神经行为改变,并对中枢神经伤害性刺激反应物C-fos原癌基因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结果DRG损伤后1周,伤侧脊髓背角C-fos癌基因蛋白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手术对照组(47±17)、机械性压迫组(58±22)、炎性损伤组(55±20),均较正常对照组(28±18)显著增强(P<0.05);术后2,4,8周3个实验组结果也比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结论DRG损伤所导致动物脊髓背角伤害感受性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可能介导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毒性损伤和伤肢的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 损伤 C-fos原癌基因蛋白 痛觉过敏 脊神经节损伤 背角C-fos 脊髓背角 原癌基因表达 C-fos原癌基因蛋白 正常对照组 神经行为改变 机械性压迫 伤害性刺激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杨晓宁 田宗文 +1 位作者 黄焕斌 朱艳霞 《医学新知》 CAS 2005年第2期28-29,32,F004,共4页
目的利用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观察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对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其原癌基因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为模型并分组给药后,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心肌细胞表面积... 目的利用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观察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对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其原癌基因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为模型并分组给药后,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心肌细胞表面积,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的蛋白表达。结果17β雌二醇明显抑制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积增大,同时减弱肥大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的蛋白表达。结论17β雌二醇可抑制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抑制原癌基因cfos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心肌细胞肥大 肾上腺素 fos表达 原癌基因c-fos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fos蛋白表达 细胞表面积 细胞原癌基因 肥大心肌细胞 计算机图像 体外培养 分析软件 同时减弱 作用机制 抑制 乳鼠
下载PDF
脊神经节损伤与脊髓背角C-fos原癌基因表达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周跃 刘正津 +2 位作者 梅芳瑞 廖维宏 肖桃元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2-2,共1页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模型,探讨脊神经节(DRG)不同损伤方式,以及不同损伤时间,脊髓背角C-fos原癌基因蛋白的表达,以及该表达的程度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42只。实验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组、炎性...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模型,探讨脊神经节(DRG)不同损伤方式,以及不同损伤时间,脊髓背角C-fos原癌基因蛋白的表达,以及该表达的程度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42只。实验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结果:DRG损伤后,伤侧脊髓背角C-fos原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表明DRG损伤所导致脊髓背角伤害感受性神经元的过度兴奋,介导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毒性损伤和伤肢的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脊神经节 原癌基因表达 C-FOS 实验研究 原癌基因蛋白 第三军医大学 伤害感受性神经元 兴奋性毒性损伤 C-FOS
下载PDF
苦参碱对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邓惠 罗焕敏 +2 位作者 黄丰 李晓光 高勤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苦参碱对胶质瘤细胞株 (C6细胞株 )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 ,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苦参碱对C6细胞周期的影响 ,应用RT PCR观察原癌基因C myc表达的变化。结... 目的 :本研究拟探讨苦参碱对胶质瘤细胞株 (C6细胞株 )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 ,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苦参碱对C6细胞周期的影响 ,应用RT PCR观察原癌基因C myc表达的变化。结果 :苦参碱对C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当浓度为 0 2 0g/L时 ,对C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到 ( 5 3 8± 5 6 )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 ,用 0 2 0g/L苦参碱培养 3d ,细胞周期中G0 /G1期所占比例增加 ,S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降低。RT PCR结果显示 ,随着苦参碱作用剂量的增加 ,C myc基因的表达被明显抑制。结论 :苦参碱对大鼠胶质瘤细胞系C6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对原癌基因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C6胶质瘤细胞 增殖 原癌基因 表达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衰老小鼠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陈智松 农志飞 +2 位作者 吴志奎 蔡永春 王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抗衰老的分子机理。方法 :采用老年小鼠和D 半乳糖致衰老小鼠两种衰老动物模型 ,分别连续灌服枸杞多糖 2个月和 1个月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RT PCR)检测小鼠骨髓原癌基因c myc表达的变化。结果 :...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抗衰老的分子机理。方法 :采用老年小鼠和D 半乳糖致衰老小鼠两种衰老动物模型 ,分别连续灌服枸杞多糖 2个月和 1个月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RT PCR)检测小鼠骨髓原癌基因c myc表达的变化。结果 :老年小鼠和D 半乳糖致衰老小鼠骨髓原癌基因c myc表达量明显高于青年小鼠和正常对照小鼠 (P <0 .0 0 1) ,给药后则可明显得到抑制 (P <0 .0 5 )。结论 :抑制原癌基因c myc表达是枸杞多糖抗衰老分子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原癌基因 c-myc D-半乳糖 衰老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马桑内酯致痫大鼠海马内c-fos原癌基因表达及谷氨酸免疫反应的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庆莹 魏瑛 +2 位作者 朱长庚 朱家祥 彭宣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法对马桑内酯致痫大鼠齿状回及海马回CA3区内原癌基因表达、谷氨酸免疫反应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一侧侧脑室内注射马桑内酯诱发癫痫后,在双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切片上,齿状回及海马回CA3区内... 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法对马桑内酯致痫大鼠齿状回及海马回CA3区内原癌基因表达、谷氨酸免疫反应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一侧侧脑室内注射马桑内酯诱发癫痫后,在双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切片上,齿状回及海马回CA3区内均有3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谷氨酸(Glu)单标细胞、Fos单标细胞和Fos/Glu双标细胞。癫痫发作后1h,注射侧齿状回有大量Fos/Glu双标细胞,而海马回CA3区仅有散在的双标细胞;癫痫发作后1.5h,海马回CA3区双标细胞数明显增多。Fos单标细胞数及谷氨酸免疫反应性与双标细胞数是平行的。根据以上结果,本文对马桑内酯致痫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桑内酯 癫痫 谷氨酸 原癌基因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邓惠 罗焕敏 +4 位作者 高勤 李晓光 肖飞 章佩芬 翁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81-984,共4页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 5 1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对U2 5 1细胞的增殖抑制 ,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丹参酮ⅡA对U2 5 1细胞周期的影响 ,应用RT -PCR观察相关基因C -myc表...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 5 1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对U2 5 1细胞的增殖抑制 ,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丹参酮ⅡA对U2 5 1细胞周期的影响 ,应用RT -PCR观察相关基因C -myc表达的变化。结果 :丹参酮ⅡA对U2 5 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当浓度为 0 10g·L-1时 ,对U2 5 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到 (5 3 7± 6 0 )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 ,用 0 10g·L-1丹参酮ⅡA培养 3d ,细胞周期中G0 /G1期所占比例增高 ,S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降低。RT -PCR结果显示 ,随着丹参酮ⅡA作用剂量的增加 ,c -myc基因的表达被明显抑制。结论 :丹参酮ⅡA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 5 1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对原癌基因c -myc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神经胶质瘤 细胞周期 原癌基因
下载PDF
原癌基因表达与哮喘气道炎症细胞浸润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戚好文 李焕章 +2 位作者 刘颖格 吕坤聚 高培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296,T001,共5页
目的 :观察原癌基因表达与气道炎症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卵蛋白致敏豚鼠 ,复制哮喘模型。Dot-blot、Northern -blot分子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哮喘发作前、后豚鼠气道上皮及肺组织中c -fos、c -myc、c-jun和c-sis的表达及其与炎... 目的 :观察原癌基因表达与气道炎症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卵蛋白致敏豚鼠 ,复制哮喘模型。Dot-blot、Northern -blot分子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哮喘发作前、后豚鼠气道上皮及肺组织中c -fos、c -myc、c-jun和c-sis的表达及其与炎症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 :正常豚鼠气道及肺组织中c -fos、c -mycmRNA无或很少表达 ,极少炎症细胞浸润。哮喘发作后 ,豚鼠气道上皮及肺组织c -fos、c -mycmRNA表达明显增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Fos、Myc、Jun及Sis在正常豚鼠气道及肺组织低水平表达 ,哮喘发作后即刻 ,4种原癌基因表达产物明显增加 ,气道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12 - 2 4h ,上述细胞浸润加重 ,粘膜下层及粘膜上皮内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结论 :原癌基因表达与气道炎症在哮喘发病中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 哮喘 炎症 细胞浸润
下载PDF
衰老过程中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表达谱 被引量:22
16
作者 韩晓琳 张宗玉 童坦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细胞衰老时增殖能力逐渐减退 ,实质细胞不断减少 ,是脏器功能衰退的原因之一。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与细胞增殖调控密切相关 ,因而它们与细胞衰老的关系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此进行了概括介绍。总的看来 ,衰老时多数原癌基因表达降... 细胞衰老时增殖能力逐渐减退 ,实质细胞不断减少 ,是脏器功能衰退的原因之一。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与细胞增殖调控密切相关 ,因而它们与细胞衰老的关系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此进行了概括介绍。总的看来 ,衰老时多数原癌基因表达降低 ,抑癌基因表达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原癌基因 基因 表达谱
下载PDF
苦参碱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邓惠 罗焕敏 +2 位作者 黄丰 翁文 章佩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93-896,共4页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胶质瘤细胞株 (U2 5 1细胞株 )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U2 5 1细胞的增殖抑制 ,流式细胞仪观察苦参碱对U2 5 1细胞周期的影响 ,RT PCR观察原癌基因C myc表达的变化。结果 苦...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胶质瘤细胞株 (U2 5 1细胞株 )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U2 5 1细胞的增殖抑制 ,流式细胞仪观察苦参碱对U2 5 1细胞周期的影响 ,RT PCR观察原癌基因C myc表达的变化。结果 苦参碱对U2 5 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成剂量依赖性 ,当浓度为 0 10g·L-1时 ,对U2 5 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达到 5 3 7%± 6 0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 ,用 0 10g·L-1苦参碱培养 3d ,细胞周期中G0 /G1期所占比例增高 ,S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减低。RT PCR结果显示 ,随着苦参碱作用剂量的增加 ,C myc基因的表达被明显抑制。结论 苦参碱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 5 1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对原癌基因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U251胶质瘤细胞 细胞周期 原癌基因表达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及其cagA因子对胃粘膜中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奕贵 陈玉丽 +4 位作者 吴婷 王承党 刘豫瑞 庄则豪 潘玉凤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特别是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 (cagA因子 )与胃粘膜中bcl 2、Bax、p2 1 WAF1、p16 MTS1蛋白表达异常的关系 ,从而从分子水平初步探讨cagA是否为一致癌因子及其可能的致癌的机理。方法 :1、利用血抗Hp IgG、...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特别是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 (cagA因子 )与胃粘膜中bcl 2、Bax、p2 1 WAF1、p16 MTS1蛋白表达异常的关系 ,从而从分子水平初步探讨cagA是否为一致癌因子及其可能的致癌的机理。方法 :1、利用血抗Hp IgG、RUT、PCR Hp DNA 3种方法检测 2 70例病人的Hp感染情况及cagA+ Hp感染情况 ;2、利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胃癌演化系列胃粘膜中bcl 2、Bax、p2 1 WAF1、p16 MTS1蛋白的表达 ;3、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作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1、在CSG、CAG、IM阶段 ,Hp感染促进胃粘膜中bcl 2、Bax的表达 ,cagA因子促进bcl 2、Bax、p2 1 WAF1、p16 MTS1的表达 ,(P <0 0 5 ) ;在胃癌阶段 ,Hp感染与胃腺癌粘膜中bcl 2、p2 1 WAF1、p16 MTS1的低表达相关 (P <0 0 5 ) ,但与cagA因子无关 (P >0 0 5 ) ;2、在男性CSG、CAG、IM系列胃粘膜中bcl 2、Bax表达先高后低 ,与cagA+ Hp感染率呈正相关 ,而 p16 MTS1、p2 1 WAF1表达先低后高 ,与cagA+ Hp感染率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Hp的cagA因子可能通过影响癌前病变患者胃粘膜中bcl 2、Bax、p2 1 WAF1、p16 MTS1的表达 ,成为胃腺癌发生的“启动子”之一 ;Hp可能通过非cagA因子途径影响bcl 2、p2 1 WAF1、p16 MTS1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肿瘤 CAGA因子 原癌基因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并BRAF^(V600E)突变及原癌基因重排蛋白表达与其侵袭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孟超 高洁 +2 位作者 梁军 梁智勇 林岩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及原癌基因重排(RET)蛋白表达并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PTC患者术后病理,分别用RT-PCR检测BRAFV600E突变,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ET表达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组(n=24)和B...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及原癌基因重排(RET)蛋白表达并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PTC患者术后病理,分别用RT-PCR检测BRAFV600E突变,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ET表达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组(n=24)和BRAFV600E单突变或RET单表达组(n=19)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BRAFV600E突变率、RET表达率分别为76%(38/50)、56%(28/50),存在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者占48%(24/50)。与BRAFV600E突变合并RET表达组比较,BRAFV600E单突变或RET单表达组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差,且甲状腺癌评分系统评分较高(P=0.011,P=0.022)。结论 BRAFV600E突变并存RET表达时提示PTC肿瘤组织分化差、更易出现实体亚型等侵袭性较高的病理亚型,有可能增加肿瘤相关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V600E突变 原癌基因重排蛋白表达 甲状腺乳头状 侵袭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