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原纤维蛋白-1对头颈部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姚娜 杨丽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原纤维蛋白-1在头颈部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A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本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确诊为CAD的患者55例作为CAD病例组,CAD组根据发病时间是否≥15 d分为急性期CAD组和非急性... 目的探讨血清原纤维蛋白-1在头颈部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A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本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确诊为CAD的患者55例作为CAD病例组,CAD组根据发病时间是否≥15 d分为急性期CAD组和非急性期CAD组;同期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体检科健康受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人口学资料及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之间血清原纤维蛋白-1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原纤维蛋白-1对CAD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CAD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高脂血症、高血压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与CAD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而高脂血症与其呈负相关(P<0.05)。CAD组、急性期CAD组、非急性期CAD组、对照组的血清原纤维蛋白-1水平分别为[(50.75±11.65、55.81±8.98、40.35±9.50、39.06±8.58)ng/ml],其中CAD组血清原纤维蛋白-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CAD组的血清原纤维蛋白-1水平与非急性期CAD组、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急性期CAD组的血清原纤维蛋白-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原纤维蛋白-1对急性期CAD的诊断效能较高,其诊断临界值为46.62 ng/ml,敏感度为0.86,特异度为0.83,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5%CI 0.845~0.982,P<0.0001)。结论血清原纤维蛋白-1对急性期头颈部动脉夹层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夹层 颈动脉夹层 原纤维蛋白-1 生物标志物 诊断
下载PDF
腹股沟直疝及斜疝患者腹横筋膜原纤维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1、类赖氨酰氧化酶1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剑 孙启玉 +3 位作者 张学军 孙启天 李巍 申兴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50,共4页
目的比较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类赖氨酰氧化酶1(LOXL1)在腹股沟直疝及斜疝患者腹横筋膜组织的表达,探讨腹股沟直疝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在我院行疝修补术患者(直疝19例,斜... 目的比较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类赖氨酰氧化酶1(LOXL1)在腹股沟直疝及斜疝患者腹横筋膜组织的表达,探讨腹股沟直疝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在我院行疝修补术患者(直疝19例,斜疝23例)腹横筋膜组织中Fibrillin-1、TGFβ1及LOXL1的表达情况。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腹股沟直疝患者腹横筋膜组织Fibrillin-1、TGFβ1及LOXL1的含量显著低于斜疝患者(P<0.05);直疝腹横筋膜Fibrillin-1与TGFβ1(P<0.05),LOXL1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腹股沟直疝患者腹横筋膜组织Fibrillin-1、TGFβ1及LOXL1存在异常表达,并且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腹股沟直疝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纤维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类赖氨酰氧化酶1 腹股沟疝
下载PDF
原纤维蛋白-1和弹性蛋白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阴道前壁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晓婕 王鲁文 +1 位作者 高桂香 刘冬霞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693-3696,共4页
目的探讨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和弹性蛋白(Elastin)在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阴道前壁结缔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90例因POP行手术治疗患者的阴道前壁组织标本为观察组,其中Ⅱ°脱垂30例,Ⅲ... 目的探讨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和弹性蛋白(Elastin)在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OP)患者阴道前壁结缔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90例因POP行手术治疗患者的阴道前壁组织标本为观察组,其中Ⅱ°脱垂30例,Ⅲ°脱垂30例;同期选30例非POP患者的阴道前壁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两组Fibrillin-1和Elastin的表达。结果 Fibrillin-1和Elastin在观察组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rillin-1和Elastin的表达在观察组Ⅱ°脱垂及Ⅲ°脱垂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rillin-1和Elastin在表达上呈正相关(r=0.957,P<0.01)。结论 Fibrillin-1表达的减少导致Elastin的表达减少,从而引起了盆底弹性纤维组织的破坏及缺失,其可能参与了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器官脱垂 弹性纤维 原纤维蛋白-1 弹性蛋白
下载PDF
原纤维蛋白-1 mRNA和蛋白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扬玉 乔杰 +1 位作者 Yanwen Bertha Chen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2,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mRNA和蛋白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月经周期的关系。方法:50份子宫肌瘤及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标本在术中被采集。根据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分为增生期、分泌期及萎缩... 目的:探讨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mRNA和蛋白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月经周期的关系。方法:50份子宫肌瘤及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标本在术中被采集。根据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分为增生期、分泌期及萎缩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B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FBN-1在子宫肌瘤及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的细胞外基质中均有较丰富的表达。FBN-1 mRNA和蛋白在增生期和分泌期中的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P<0.01,P<0.05;P<0.01,P<0.05),而在绝经期中的子宫平滑肌瘤及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FBN-1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机制有关,并可能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瘤 原纤维蛋白-1 月经周期
下载PDF
雌激素上调体外培养的子宫肌瘤平滑细胞中原纤维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扬玉 乔杰 +1 位作者 Yan Wen Chen Bertha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激素是否影响体外培养的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中(Fibrillin-1,FBN-1)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10份子宫肌瘤及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标本在术中被采集,游离的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及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在含有10%的胎牛血清D... 目的探讨卵巢激素是否影响体外培养的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中(Fibrillin-1,FBN-1)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10份子宫肌瘤及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标本在术中被采集,游离的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及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在含有10%的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中培养。在细胞达到70%融合时继续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48h,然后加入递增剂量的17β雌二醇(17-βestrodioal,E2)(0、0.1、1、10ng/ml)或E210ng/ml联合加入递增剂量的孕激素(0、1、10、100ng/ml)继续培养48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查FBN-1 mRNA和蛋白在体外培养的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FBN-1在子宫肌瘤平滑细胞及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中均有表达;E2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子宫肌瘤平滑细胞中FB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尤其在E2浓度增加为10ng/ml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而在E2联合不同剂量的孕激素的情况下对子宫平滑肌瘤细胞FBN-1 mRNA和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雌激素增加体外培养的子宫肌瘤平滑细胞中FB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平滑细胞 雌激素 原纤维蛋白-1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组织原纤维蛋白-1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少芳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822-827,1007,共7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组织原纤维蛋白-1(FBN1)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45例腹主动脉瘤(AAA)患者主动脉瘤组织和29例正常腹动脉血管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FBN1蛋白表达定位,蛋白质免...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组织原纤维蛋白-1(FBN1)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45例腹主动脉瘤(AAA)患者主动脉瘤组织和29例正常腹动脉血管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FBN1蛋白表达定位,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组织FBN1、MMP9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FBN1、MMP9 mRNA表达水平。对45例AAA患者进行随访,分析FBN1表达与患者病理资料及生存结局的关系。结果 FBN1、MMP9主要表达于动脉瘤组织巨噬细胞或平滑肌细胞,主动脉瘤组织FBN1、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86.7%、93.3%均高于正常动脉壁组织34.5%、48.3%(χ~2=21.467,19.450,P<0.001)。主动脉瘤组织FBN1、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89±0.19)和(2.29±0.31),正常动脉壁组织分别为(0.79±0.15)和(1.32±0.12),主动脉瘤组织FBN1、MMP9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动脉壁组织(t=26.317,t=16.06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瘤组织FBN1、MMP9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08±0.11)和(1.02±0.10),正常动脉壁组织分别为(0.29±0.06)和(0.39±0.07),主动脉瘤组织FBN1、MMP9蛋白表达量高于正常动脉壁组织(t=35.376,t=19.548,P<0.001)。对照组FBN1与MMP9表达无相关性(P>0.05),AAA组FBN1与MMP9表达呈成正相关(r=0.8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瘤破裂及瘤体直径>8.0 cm患者FBN1表达水平高于瘤体直径≤8.0 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FBN1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为87.2%,FBN1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为48.1%,FBN1阴性组5年生存率高于阳性组(χ~2=17.081,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组织FBN1表达显著升高,FBN1表达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FBN1可以作为AAA患者生存结局的评估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基质金属蛋白-9 原纤维蛋白-1 生存率
下载PDF
热休克对肌原纤维蛋白-1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周 Seo Jinyoung +2 位作者 Chung Jinho 张建中 朱学骏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1期841-843,共3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后,人成纤维细胞中肌原纤维蛋白-1mRNA的表达水平及培养上清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以探讨热休克后人体皮肤真皮组织中肌原纤维蛋白-1表达下降的可能机制,并建立皮肤光老化修复的体外试验模型。方法:将人成纤维细胞加热至43... 目的:观察热休克后,人成纤维细胞中肌原纤维蛋白-1mRNA的表达水平及培养上清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以探讨热休克后人体皮肤真皮组织中肌原纤维蛋白-1表达下降的可能机制,并建立皮肤光老化修复的体外试验模型。方法:将人成纤维细胞加热至43℃,30min后恢复常规培养,分别于24h,48h及72h收集细胞,以Northernblot方法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成纤维细胞表达肌原纤维蛋白-1mRNA的水平及培养上清中的蛋白含量。结果:热休克后24h及48h,成纤维细胞中肌原纤维蛋白-1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72h略有回升。培养上清中肌原纤维蛋白-1的蛋白质含量变化与此相似。结论:热休克后,人体皮肤真皮组织中肌原纤维蛋白-1的表达降低,与成纤维细胞转录、合成及分泌肌原纤维蛋白-1的水平下降密切相关,提示该体外试验模型可用于进一步研究热休克对肌原纤维蛋白-1的调控机制,也可用于评价皮肤光老化治疗药物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 原纤维蛋白-1 纤维细胞 真皮 纤维蛋白 人成纤维细胞 NORTHERN WESTERN 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马凡综合征患儿原纤维蛋白-1基因突变筛查的研究
8
作者 关欣亮 田小丽 谢进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346-2349,共4页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MFS)患儿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的新发突变并分析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为MFS患儿提供基因诊断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例MFS患儿,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并提取外周血DNA,利...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MFS)患儿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的新发突变并分析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为MFS患儿提供基因诊断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例MFS患儿,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并提取外周血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与FBN1突变数据库及健康儿童FBN1的DNA进行对比,确定突变位点和类型。结果发现1例新发错义突变c.2638G>A和1例新发PTC突变c.IVS30+1A>G,1例已知MFS的错义突变c.3349T>C。结论 PTC突变c.IVS30+1A>G和错义突变c.2638G>A、c.3349T>C可能是MFS的致病原因,应用PCR-SSCP-DNA测序方法能为儿童MFS基因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基因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马方综合征患者原纤维蛋白-1基因新发突变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于长江 杨珏 +2 位作者 方妙弦 范瑞新 庄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7期424-428,共5页
目的 对17例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以及其中2例患者的家系成员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等14个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探讨MFS与FBN1等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提取17例患者以及其他43例家系成员静脉血全基因组DN... 目的 对17例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以及其中2例患者的家系成员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等14个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探讨MFS与FBN1等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提取17例患者以及其他43例家系成员静脉血全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对样品DNA进行扩增,采用基因芯片捕获目标基因,然后采用高通量测序仪进行测序。本研究的目标基因为ACTA2、CBS、FBN1、FBN2、MYH11、COL3A1、SMAD3、TGFBR1、TGFBR2、MYLK、MSTN、COLA2、TGFB2和SLC2A10等14个基因。将测序结果与数据库(NCBI dbSNP, HapMap, 1000 human genome dataset和database of 100 Chinese healthy adults)进行比对,并对找出的可疑突变进行注释、筛选。最后对发现的基因突变采用Sanger法验证。结果 在17例MFS患者中发现了11例患者携带10种FBN1基因突变和1种激动蛋白α2(actin alpha2,ACTA2)基因突变,其中8种FBN1基因突变和1种ACTA2基因突变为新的基因突变,另外2中突变为已报道突变。对1种FBN1基因新发突变进行了家系验证,结果表明该突变在家系中与MFS疾病共分离。结论 FBN1基因的第59外显子的错义突变c.7280G〉A是MFS新的致病突变。另外8种新发现的基因突变可能是MFS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方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原纤维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夹层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玲 马翔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2期197-199,共3页
主动脉夹层是高度致命的血管疾病,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平滑肌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降解过程的中膜退化。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与细胞外基质代谢平衡有关;原纤维蛋白-1是细胞外基质微纤维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弹性和非弹性结缔组织中提供结构... 主动脉夹层是高度致命的血管疾病,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平滑肌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降解过程的中膜退化。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与细胞外基质代谢平衡有关;原纤维蛋白-1是细胞外基质微纤维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弹性和非弹性结缔组织中提供结构支撑作用,参与血管重塑过程;这些结构变化由蛋白酶介导的细胞外基质破坏、信号通路改变和基因表达改变引起,对主动脉壁功能特性有重要影响。目前,主动脉夹层主要筛查方法包括主动脉造影、心脏超声、主动脉CT等影像学检查,其中主动脉造影为诊断的金标准。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遗传学标记,可预测疾病的发生。了解导致主动脉夹层的遗传机制对有效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原纤维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夹层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原纤维蛋白-1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阴道组织原纤维蛋白-1和纤维蛋白-5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蒋文 郑桂飞 杨伟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15期3593-3595,共3页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阴道组织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和纤维蛋白-5(Fibulin-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90例为观察组,其中Ⅱ期患者51例,Ⅲ期患者39例;...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阴道组织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和纤维蛋白-5(Fibulin-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90例为观察组,其中Ⅱ期患者51例,Ⅲ期患者39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阴道组织Fibrillin-1和Fibulin-5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组织Fibrillin-1和Fibulin-5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OP-Q分期Ⅲ期患者阴道组织Fibrillin-1和Fibulin-5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组织中Fibrillin-1与Fibulin-5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阴道组织Fibrillin-1和Fibulin-5表达降低,随脱垂程度加重,表达明显降低,两者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原纤维蛋白-1 纤维蛋白-5 阴道组织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激活剂抑制剂1基因、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肺源性心脏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玉峰 李慧 +2 位作者 于维林 曲彦 冯艺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基因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A1166C多态性与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肺心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40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酶...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基因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A1166C多态性与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肺心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40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酶切技术,检测2组人群PAI-1基因的4G/5G型多态性和AGTR1基因的多态基因型。结果(1)肺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检测到PAI-1基因的4G/4G、5G/5G及4G/5G3种基因型,肺心病组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15、0.28和0.57,正常对照组为0.13、0.15和0.7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χ=2.91,P>0.05);4G、5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4G型与非4G型构成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2)肺心病患者中,女性和男性组PAI-1基因型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4G/5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4G/4G型与非4G/4G型基因型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3)肺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AGTR1 A1166C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AI-1基因4G/5G多态性和AGTR1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肺心病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激活剂抑制剂-1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肺源性心脏病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FBN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学丽 安欣 +4 位作者 姜琳娜 吴倩岚 江现丽 魏娉 薛洁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究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组织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4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诊治的98例C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经手术切除的CC组织、癌旁组织。... 目的探究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组织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4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诊治的98例C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经手术切除的CC组织、癌旁组织。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测定CC组织、癌旁组织FBN1基因甲基化状态;蛋白印迹法检测CC组织、癌旁组织FBN1蛋白表达水平;对CC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比较CC组织和癌旁组织FBN1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以及FBN1基因非甲基化组和FBN1基因甲基化组CC组织FBN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C组织FBN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FBN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CC组织FBN1基因甲基化发生率(60.20%)高于癌旁组织(1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5,P<0.05);FBN1基因甲基化组FBN1蛋白表达水平(0.61±0.12)低于FBN1基因非甲基化组(1.59±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01,P<0.05)。CC组织FBN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患者TNM分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 DNA,HR-HPV DNA)、淋巴结转移相关(χ^(2)=7.578,8.140,7.814,均P<0.05);FBN1基因甲基化组CC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38.98%,低于FBN1基因非甲基化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4,P<0.05)。HR-HPV DNA阳性[OR(95%CI):2.534(1.577~4.072)],有淋巴结转移[OR(95%CI):2.426(1.546~3.808)],TNM分期Ⅲ~Ⅳ期[OR(95%CI):2.702(1.633~4.471)]和FBN1基因甲基化[OR(95%CI):2.394(1.531~3.743)]是影响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C患者癌组织中FBN1基因甲基化水平较高,其与TNM分期、HR-HPV DNA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为临床诊治CC和评估CC患者预后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原纤维蛋白-1 基因甲基化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FBN1基因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周显东 冉涛 +2 位作者 高小燕 聂鑫 王永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83-688,共6页
目的探讨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水平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79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肝豆状核变性组),选取其肝脏正常组织(距离病... 目的探讨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水平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79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肝豆状核变性组),选取其肝脏正常组织(距离病变组织>2 cm)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肝组织中FBN1基因甲基化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FBN1蛋白表达水平,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肝豆状核变性家族史、病程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尿铜(urine copper,u-Cu)水平等基线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FBN1基因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FBN1基因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肝豆状核变性组FBN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FBN1基因甲基化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FBN1基因甲基化及蛋白表达与性别、病程及AST、ALT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肝豆状核变性家族史及CP、u-Cu水平有相关性(P<0.05)。FBN1蛋白阳性表达肝豆状核变性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FBN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χ^(2)=6.269,P<0.05),而FBN1基因甲基化肝豆状核变性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FBN1基因非甲基化患者(χ^(2)=5.281,P<0.05)。FBN1蛋白阳性表达是影响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BN1基因甲基化是影响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FBN1基因非甲基化及蛋白高表达可能与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原纤维蛋白-1基因甲基化 原纤维蛋白-1蛋白表达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Fibrillin-1、Fibulin-5及LOXL-1在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5
作者 王小花 惠慧 +1 位作者 俞岩 王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7-422,共6页
目的:探讨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纤维蛋白-5(Fibulin-5)及类赖氨酰氧化酶-1(lysyl-oxidase-1,LOXL-1)在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 目的:探讨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纤维蛋白-5(Fibulin-5)及类赖氨酰氧化酶-1(lysyl-oxidase-1,LOXL-1)在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手术治疗的盆底器官脱垂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POP-QⅡ度患者67例,POP-QⅢ度患者41例;同时选取因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妇科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术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术中均取阴道前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Fibrillin-1、Fibulin-5、LOXL-1蛋白表达情况,RT-PCR定量检测Fibrillin-1、Fibulin-5、LOXL-1 m RNA在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Fibrillin-1、Fibulin-5、LOXL-1表达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阴道组织Fibrillin-1、Fibulin-5、LOXL-1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及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POP-QⅡ度患者阴道前壁组织Fibrillin-1、Fibulin-5、LOXL-1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POP-QⅢ度患者,经卡方检验及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17,P=0.008,P=0.000,P=0.000,P=0.013)。POP患者阴道前壁组织Fibrillin-1与Fibulin-5、Fibrillin-1与LOXL-1、Fibulin-5与LOXL-1蛋白表达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经Spearman秩相关及Pearson相关分析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0)。结论: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阴道组织Fibrillin-1、Fibulin-5及LOXL-1表达降低,且均与脱垂程度密切相关,三者间通过交联作用而呈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器官脱垂 原纤维蛋白-1 纤维蛋白-5 类赖氨酰氧化酶-1 阴道组织
原文传递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马凡综合征原纤维蛋白1突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伍严安 朱爱兰 +3 位作者 黄肖利 陈喜军 黄毅 陈同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结合DNA测序法检测分析马凡综合征(MFS)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基因(FBN1)突变状况。方法提取22例MFS患者全血DNA,PCR增扩FBN1的65个外显子,用DHPLC筛查DNA突变,对DHPLC图形异常的PCR产物... 目的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结合DNA测序法检测分析马凡综合征(MFS)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基因(FBN1)突变状况。方法提取22例MFS患者全血DNA,PCR增扩FBN1的65个外显子,用DHPLC筛查DNA突变,对DHPLC图形异常的PCR产物用DNA测序分析突变分布。结果在9例MFS患者FBN1中发现10种突变。其中有4种错义突变[5015G〉C(C1672S)、5309G〉A(C1770Y)、7241G〉A(A2414G)与7769G〉A(C2590Y)],4种无义突变[3295G〉T(E1099X)、4307insTCGT(G1441X)、4621C〉T(R1541X)与8080C〉T(A2694X)],2种剪切位点突变(IVS29+4A〉T与IVS50+1G〉A)。结论DHPLC结合DNA测序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FBN1突变检测法,可用于MFS的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 基因突变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与长链非编码RNA-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共调控增强CD8^(+)T细胞抑制肝细胞癌肿瘤生长
17
作者 阮玉华 杨念印 +2 位作者 卓晗 朱德明 季劼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体外研究协同抑制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双免疫逃逸通路,联合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显著抑制HCC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和肿瘤生长的效用及机制。方法构... 目的体外研究协同抑制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双免疫逃逸通路,联合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显著抑制HCC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和肿瘤生长的效用及机制。方法构建敲除、稳定转染的5组人肝癌细胞株HepG2、HepG2-FGL1-KO、HepG2-FGL1-KO-Tim3(-)、HepG2-LAG-3-KO、HepG2-LAG-3-KO-Tim3(-),并以此构建5组细胞株移植瘤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成瘤模型。通过质量细胞计数法测定淋巴细胞CD8+T亚群表达水平,并测定肿瘤生长大小体积变化。采用t和χ^(2)检验。结果实验期间,5组中位肿瘤生长速率分别为149、136、81、75、68 mm^(3)/d。5组中位肿瘤体积分别为1.18、0.91、0.37、0.45、0.29 g。与HepG2组比较HepG2-FGL1-KO组和HepG2-LAG-3-KO组动物瘤体积显著小于HepG2组(t=7.582,P<0.05),HepG2-FGL1-KO-Tim3(-)和HepG2-LAG-3-KO-Tim3(-)组动物肿瘤体积又显著小于单独敲除组(t=3.953,P<0.05)。同时,5组中位CD8+T细胞亚群表达量分别为2.1×107、2.9×107、3.8×107、7.7×107、13.2×107。HepG2-FGL1-KO-Tim3(-)和HepG2-LAG-3-KO-Tim3(-)组CD8+T细胞亚群表达活性显著高于FGL1和LAG-3单抑制组(t=2.988,P<0.05),而两个单抑制组的CD8+T细胞亚群表达活性又显著高于HepG2对照组(t=6.416,P<0.05)。结论单一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对于遏制肿瘤逃避免疫杀伤存在局限性,多个免疫检查点因子信号通路联合抑制相较于单一通路的单控,将显著调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激活和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毒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相关蛋白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长链非编码RNA-T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3 协同效应 免疫逃逸 T淋巴细胞表达 肝细胞癌 肿瘤生长
原文传递
汉族马凡综合征(MFS)患者FBN1基因两种新发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清泉 伍严安 +4 位作者 黄肖利 陈同 黄毅 陈发林 陈发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3,共5页
为调查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突变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MFS患者的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 为调查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突变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MFS患者的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对DHPLC初筛异常的DNA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两个MFS家系中发现FBN1基因两种新的突变:一种为复合突变包含第55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c.6862_6871delGGCTGTGTAG(p.Gly2288MetfsX109)、同义突变c.6861A>G和内含子的突变c.[6871+1_6871+11delGTAAGAGGATC;6871+34dupCATCAGAAGTGACAGTGGACA];另一种为第20号外显子的错义突变c.2462G>A(p.Cys821Tyr)。研究表明,FBN1基因的缺失突变c.[6862_6871delGGCTGTGTAG;6871+1_6871+11delGTAAGAGGATC](p.Gly2288MetfsX109)和错义突变c.2462G>A(p.Cys821Tyr)可能分别是这两个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 基因 突变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利用目标基因测序技术发现马方综合征FBN1新突变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俊 蔡伦 +2 位作者 李小燕 王绿娅 杜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596-598,603,共4页
目的:建立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对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探讨MFS与FBN1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提取5例MFS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利用GenCap目标基因... 目的:建立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对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探讨MFS与FBN1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提取5例MFS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利用GenCap目标基因捕获技术(北京迈基诺公司),设计FBN1的65个外显子区域特异性捕获探针,与基因组DNA文库进行杂交,将目标基因组区域的DNA片段进行富集后,再利用illumina hiseq2000第二代测序仪进行测序,通过数据分析,确定突变位点,用Sanger测序法对突变位点进行验证.结果:设计合成的目标基因特异性捕获探针可有效地捕捉并富集基因组DNA的目标靶片段.5例患者目标区域平均测序深度为173.85 ~ 280.73,97.10% ~ 98.00%目标区域>4×覆盖度.经过数据分析及Sanger测序验证,发现1个新的无义突变c.5968 C>T(p.Gln1990X).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GenCap目标基因捕获技术结合illumina hiseq2000第二代测序技术成功的发现了FBN1的新突变.该方法快速而有效,可以使我们对MFS分子病因学有更好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方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 目标基因捕获 第二代测序
下载PDF
Marfan综合征FBN1基因新的剪接位点的置换突变 被引量:7
20
作者 伍严安 陈喜军 +4 位作者 黄肖利 陈同 陈发文 陈发林 黄毅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对Marfan综合征(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进行突变筛查,探讨MFS患者新的FBN1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1例MFS患者FBN1的65个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对DHPLC图形异常的PCR扩增片段用DNA... 目的对Marfan综合征(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基因(FBN1)进行突变筛查,探讨MFS患者新的FBN1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1例MFS患者FBN1的65个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对DHPLC图形异常的PCR扩增片段用DNA测序鉴定突变位点及性质。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RFLP)进一步证实突变。结果发现1种新的FBN1剪接位点的置换突变(Intron29+4A>T)。结论FBN1的Intron29+4A>T可能为该MFS患者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 基因 突变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