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格敷词”与“参差对照”:从“张看”塞尚重审张爱玲的文艺观
1
作者 袁玥 况俊未 《华文文学》 2023年第6期48-56,共9页
“作家张爱玲”之外,作为现代艺术评论者的张爱玲同样值得探究。纵观张爱玲一生所谈的绘画艺术,保罗·塞尚应是她付诸笔墨最多的画家,在发表于1944年的散文《谈画》中,张爱玲即以其独特的描述方式再现了塞尚的多幅画作。借用西方文... “作家张爱玲”之外,作为现代艺术评论者的张爱玲同样值得探究。纵观张爱玲一生所谈的绘画艺术,保罗·塞尚应是她付诸笔墨最多的画家,在发表于1944年的散文《谈画》中,张爱玲即以其独特的描述方式再现了塞尚的多幅画作。借用西方文艺理论术语,张爱玲的述画文字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艺格敷词”(ekphrasis)实践。以“张看”塞尚为中心,将她自道的“参差对照”写作手法和其“艺格敷词”文本并置,可以发现:张爱玲不仅在谈画论艺时践行这一写作手法,同时亦在人生底蕴之真与时代氛围之异的维度上,试图与塞尚这位“现代绘画之父”达成美学与精神的沟通。而追问“艺格敷词”文本背后的观看方式和描述意图,也为重审“作家张爱玲”的文艺观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保罗·塞尚 参差对照 艺格敷词
下载PDF
参差对照的小说世界——方如创作论
2
作者 段晓琳 《百家评论》 2023年第2期62-72,共11页
青年作家方如是“文学新鲁军”中引人注目的女性作家,自2007年发表小说以来,方如已经累积创作了百万余字的作品,其中绝大多数是小说。总体来看,方如的小说题材主要包括三类:都市生活题材、客居异国他乡的异乡人题材以及胶东农村生活题... 青年作家方如是“文学新鲁军”中引人注目的女性作家,自2007年发表小说以来,方如已经累积创作了百万余字的作品,其中绝大多数是小说。总体来看,方如的小说题材主要包括三类:都市生活题材、客居异国他乡的异乡人题材以及胶东农村生活题材。尽管三类题材的小说在空间、人物、内容、情节结构上差异甚大,但却都有着相似的参差对照追求。在方如的小说中,参差对照不仅是一种艺术手法、叙事策略,还是一种美学原则、哲学追求,它体现了方如对生活本质与人性内里的认知,也彰显了方如文学创作的精神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如 参差对照 小说创作 文学新鲁军
下载PDF
作为一种性别政治的文学叙事——以张爱玲的“参差对照”为个案 被引量:2
3
作者 董丽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6-174,共9页
如何从文学叙事层面对性别政治进行有效分析,一直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所面临的难点之一。张爱玲利用"细节"与"宏大"的变奏,探索了女性与政治新的关联方式,但在性别政治内涵方面建构性不够;借助"重复&quo... 如何从文学叙事层面对性别政治进行有效分析,一直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所面临的难点之一。张爱玲利用"细节"与"宏大"的变奏,探索了女性与政治新的关联方式,但在性别政治内涵方面建构性不够;借助"重复",张爱玲对女性与历史的关系进行了富有深意的改写,但离家别国之后个人生命体验的萎缩,又使得这一改写更多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因而,张爱玲的"参差对照"的叙事仍然是一种未完成的性别政治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语境中性别政治实践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差对照 性别政治 文学叙事 细节 重复
下载PDF
参差对照的美学观——浅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任雅玲 王志海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6期61-62,共2页
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要刺激性的强烈的对照 ,而只要一种和谐的、参差的对照 ,故她小说中的人物常表现出对现实不反抗、不斗争 ,甚至软弱无力的人生态度。他们与自己的命运妥协 ,“以苍凉的感受来对抗虚无”。
关键词 参差对照 苍凉 妥协 安稳
下载PDF
“参差对照”的意义——重释张爱玲的“反戏剧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保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张爱玲的“反戏剧化”是基于“求真实”的文学观和生活观而形成的,作为这种追求在其文本世界的实现方式,“参差对照”手法打破了种种对立性元素之间的壁垒,消解了绝对、极端、形而上的思维模式及其导演、编排的“生活的戏剧化”幻觉,通... 张爱玲的“反戏剧化”是基于“求真实”的文学观和生活观而形成的,作为这种追求在其文本世界的实现方式,“参差对照”手法打破了种种对立性元素之间的壁垒,消解了绝对、极端、形而上的思维模式及其导演、编排的“生活的戏剧化”幻觉,通过对人间本相的还原实现她“为普通人写传奇”的目标。在制造传奇或者陌生化效果上,张爱玲的“参差对照”手法与布莱希特的间情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以写(现)实性对抗“世界逻辑化”,以生活间离先验,以现象拆解本质,这种反本质主义实质使他们的创作具有了一定的后现代倾向。张爱玲的文学观念及其现代传奇的后现代质素,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种为数不多、值得重视的感知世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反戏剧化” 参差对照 后现代质素
下载PDF
“参差对照”下的万花筒——张爱玲比喻世界的色彩探微
6
作者 李举鸿 何希凡 《宜宾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68-70,共3页
在张爱玲的比喻世界中,色彩不仅仅是作为相似点而存在,在更大程度上,它们是作者情感心绪的隐密传达。这一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同样的月,却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颜色;同样的色,却在不同人的身上得到不同的表达。这些"同中之异"... 在张爱玲的比喻世界中,色彩不仅仅是作为相似点而存在,在更大程度上,它们是作者情感心绪的隐密传达。这一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同样的月,却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颜色;同样的色,却在不同人的身上得到不同的表达。这些"同中之异"最后却能体现"异中之同",正是"参差对照"的别具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比喻 色彩 参差对照
下载PDF
“葱绿配桃红”——谈张爱玲小说的“参差对照”写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梅芳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63-67,共5页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从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葱绿配...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从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葱绿配桃红”很容易让人想起旧时女子身上红红绿绿、色彩纷呈的着装,可见这是一种很传统的色彩搭配.而在文学艺术领域里则一同也有“红花要有绿叶衬”的讲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参差对照 金锁记 人物自身 曹七巧 人物心理 “圆满” 潜意识 爱情 女主人公
下载PDF
“参差对照”的艺术世界─—《传奇》在都市言情小说中的地位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宓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97-100,共4页
“参差对照”的艺术世界─—《传奇》在都市言情小说中的地位赵宓张爱玲曾有这样一段话:“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象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①这里,她提出创作... “参差对照”的艺术世界─—《传奇》在都市言情小说中的地位赵宓张爱玲曾有这样一段话:“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象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我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①这里,她提出创作主张,也流露出其作品的基调─—苍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言情小说 参差对照 《传奇》 艺术世界 “新” “才子佳人”模式 穆时英 社会言情 都市人
下载PDF
浅谈张爱玲前期小说中参差对照的艺术手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月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22-23,共2页
张爱玲初期小说创作中,存在着“参差的对照”,实际上就是并不尖锐的矛盾。它构成作者观察社会、人生、历史及现实的独特视角,对立而和谐的情绪体验,也形成张爱玲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
关键词 前期 参差对照 矛盾糅合
下载PDF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参差对照手法的运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慧霞 东艳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9-42,共4页
张爱玲小说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是参差对照手法的使用,此手法在她的小说中有诸多表现,或是同一人物自身形象的对照,或是不同人物形象之间的对照,正是由于这一独创手法的运用,张爱玲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艺术手法 参差对照
下载PDF
参差对照的“华语语系文学”——越界的地理或文学?想象的政治或诗学?
11
作者 邓艮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3年第1期216-229,共14页
“华语语系”(sinophone)研究在21世纪的最近15年来跃升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论域,其间史书美与王德威二人发声不辍,成为该领域的两杆风旗。在中国内地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中,多将sinophone/华语语系的提出首推到史书美,以致以讹传讹②。
关键词 华语语系 王德威 参差对照 诗学 以讹传讹
原文传递
张爱玲《花凋》参差对照写法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4-158,共5页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味是因为其"参差对照"写法形成的。在虚伪和真实之间并不是强烈的对比,而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这样才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对《花凋》中的"参差对照"写法的具体...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味是因为其"参差对照"写法形成的。在虚伪和真实之间并不是强烈的对比,而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这样才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对《花凋》中的"参差对照"写法的具体分析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参差对照"的写法和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苍凉 参差对照 《花凋》
原文传递
从“参差的对照”看张爱玲小说的俗与雅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志华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9-33,共5页
“参差的对照”是张爱玲的美学观念和小说写作技巧。“参差的对照”使张爱玲的小说具有通俗文学的趣味,又化俗为雅,进入高雅文学的领域。正是“参差的对照”的美学观念,使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红极一时,又得以在90年代的大陆文坛... “参差的对照”是张爱玲的美学观念和小说写作技巧。“参差的对照”使张爱玲的小说具有通俗文学的趣味,又化俗为雅,进入高雅文学的领域。正是“参差的对照”的美学观念,使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红极一时,又得以在90年代的大陆文坛重新登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参差对照 通俗文学 高雅文学
下载PDF
参差对照:张爱玲前期小说人物的艺术手法
14
作者 穆艳霞 《黄河》 2004年第1期186-188,共3页
张爱玲的小说中,不仅有着犯冲的色彩、苍凉的基调、荒诞的生活、传奇的故事、变态的人物、繁复的意象,还有着参差对照的结构。张爱玲多次谈到自己的写法是参差的对照,从而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以便更好地表... 张爱玲的小说中,不仅有着犯冲的色彩、苍凉的基调、荒诞的生活、传奇的故事、变态的人物、繁复的意象,还有着参差对照的结构。张爱玲多次谈到自己的写法是参差的对照,从而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以便更好地表现那个影子似地沉下去的时代的苍凉基调。作者正是基于对时代的总体把握和对人物的深层关照而结构作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参差对照 艺术手法 前期小说 总体把握 现代人 作品 小说人物 意象 人物性格
原文传递
未完成的“谢幕”:“晚期张爱玲”与《儒林外史》
15
作者 马泰祥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8,共8页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受到中国古典小说的滋养,这是公认的事实。《红楼梦》与《金瓶梅》二书对于张爱玲而言“是一切的泉源”①,意义不言而喻。在20世纪40年代,时人已发现张爱玲的小说与《红楼梦》“在句法上很有一些类似的地方”②,创作“...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受到中国古典小说的滋养,这是公认的事实。《红楼梦》与《金瓶梅》二书对于张爱玲而言“是一切的泉源”①,意义不言而喻。在20世纪40年代,时人已发现张爱玲的小说与《红楼梦》“在句法上很有一些类似的地方”②,创作“始终不能自拔于《红楼梦》型窠臼之外”③。张爱玲亦从《金瓶梅》小说情节中“夺胎换骨”,塑造出经典形象:白流苏“善于低头”的小动作源自“绣像本”中潘金莲初会西门庆时“妖情欲绝”的“三次低头”;曹七巧对待亲哥嫂的“冷热交织”,同潘金莲对待母亲潘姥姥的态度亦形成参差对照。这两部小说作为张爱玲“一切的泉源”,绝非作者自谦的客套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中国古典小说 小说情节 《金瓶梅》 白流苏 曹七巧 参差对照 夺胎换骨
下载PDF
论曹禺戏剧人物塑造的艺术对照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芳芸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7-42,共6页
凡中外优秀的戏剧大师,皆遵循内向化的戏剧美学观,正面直接表现人对外部世界感知与思考的心理过程,让戏剧创作成为对人进行精神分析的艺术手段。在我国话剧史上,曹禺是最早将内向化性格观念付诸于创作实践的先行者之一。他极善于调动多... 凡中外优秀的戏剧大师,皆遵循内向化的戏剧美学观,正面直接表现人对外部世界感知与思考的心理过程,让戏剧创作成为对人进行精神分析的艺术手段。在我国话剧史上,曹禺是最早将内向化性格观念付诸于创作实践的先行者之一。他极善于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追魂摄魄,探幽发微,对笔下人物进行精密独到的心理分析,揭示其心灵奥秘;尤擅长采用二元矛盾对立的思想形式,遵循矛盾对立的美学原则,运用艺术对照,使人物性格冲突戏剧化,表现不同状态下人的深层性格中的矛盾运动,让人物言与行、里与表、情感与理智、道德与贪欲、意识与潜意识、本我与超我等矛盾冲突得以艺术显现。在对照映衬中揭示人物性格复杂丰富的内在底蕴,这是曹禺戏剧人物塑造成功的奥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戏剧 人物塑造 陈白露 内向化 人物性格 繁漪 周朴园 侍萍 参差对照 戏剧美学
下载PDF
富于意味的“对照”
17
作者 黄清奎 《写作(中)》 2002年第Z1期73-74,共2页
同学们比较熟悉“对比”——优劣好坏的此长彼短。但对一种更加富于意味的表现手法——对照,就不太熟悉,更不大运用了。对照不同于对比,对比的目的在于抬高一个,贬低一个,对照则不是如此单纯。比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勾画了一幅宁... 同学们比较熟悉“对比”——优劣好坏的此长彼短。但对一种更加富于意味的表现手法——对照,就不太熟悉,更不大运用了。对照不同于对比,对比的目的在于抬高一个,贬低一个,对照则不是如此单纯。比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勾画了一幅宁静开阔的画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差对照 对比 表现手法 杨柳依依 画面 宁静 气氛 运用 自然 熟悉
下载PDF
灰白色的团圆——试论《倾城之恋》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彦利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8-93,共6页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也是《传奇》中惟一以团圆结局的作品。但是这种团圆却又并不属于喜剧范畴,反而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它想讲述的并不只是俗世男女的婚恋,而是战争与爱情交织中命运的偶然与必然。在创作艺术上,《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也是《传奇》中惟一以团圆结局的作品。但是这种团圆却又并不属于喜剧范畴,反而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它想讲述的并不只是俗世男女的婚恋,而是战争与爱情交织中命运的偶然与必然。在创作艺术上,《倾城之恋》采取了参差对照的手法,结构则显示了非封闭性回环特征,在高潮中沉入反高潮的渊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城之恋》 悲剧 参差对照 反高潮
下载PDF
反戏剧化与张爱玲的反高潮手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瑞华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1-13,26,共4页
周而复始的结尾方式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惯常的做法,它凝结着张爱玲对传统戏剧手法的发现与超越;参差的对照手法是张爱玲的自我总结,反映在小说的整体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方面。两种手法都联接着张爱玲的反高潮,是其反高潮手法的... 周而复始的结尾方式是张爱玲小说创作中惯常的做法,它凝结着张爱玲对传统戏剧手法的发现与超越;参差的对照手法是张爱玲的自我总结,反映在小说的整体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方面。两种手法都联接着张爱玲的反高潮,是其反高潮手法的形式特征,同时隐含着反戏剧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反戏剧化 反高潮 周而复始 参差对照
下载PDF
基于生存的需要:论张爱玲小说的人性意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雪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25-27,共3页
张爱玲的小说以参差对照的方式生动地演绎了生活于大都市的封建遗老遗少基于生存利益的复杂人性,这种创作底蕴是她的作品经久不衰、影响几代读者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她刻画人性的美的残缺、丑的真实、美丑参差的对照三个方面,透视张爱玲... 张爱玲的小说以参差对照的方式生动地演绎了生活于大都市的封建遗老遗少基于生存利益的复杂人性,这种创作底蕴是她的作品经久不衰、影响几代读者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她刻画人性的美的残缺、丑的真实、美丑参差的对照三个方面,透视张爱玲小说建立在生存利益基础上的人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意识 美丑互现 参差对照 生存需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