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艺格敷词”与“参差对照”:从“张看”塞尚重审张爱玲的文艺观 |
袁玥
况俊未
|
《华文文学》
|
2023 |
0 |
|
2
|
参差对照的小说世界——方如创作论 |
段晓琳
|
《百家评论》
|
2023 |
0 |
|
3
|
作为一种性别政治的文学叙事——以张爱玲的“参差对照”为个案 |
董丽敏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4
|
参差对照的美学观——浅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特点 |
任雅玲
王志海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1 |
1
|
|
5
|
“参差对照”的意义——重释张爱玲的“反戏剧化” |
张保华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6
|
“参差对照”下的万花筒——张爱玲比喻世界的色彩探微 |
李举鸿
何希凡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7 |
0 |
|
7
|
“葱绿配桃红”——谈张爱玲小说的“参差对照”写法 |
吴梅芳
|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1
|
|
8
|
“参差对照”的艺术世界─—《传奇》在都市言情小说中的地位 |
赵宓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5 |
1
|
|
9
|
浅谈张爱玲前期小说中参差对照的艺术手法 |
曹月
|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10
|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参差对照手法的运用 |
刘慧霞
东艳
|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
2017 |
1
|
|
11
|
参差对照的“华语语系文学”——越界的地理或文学?想象的政治或诗学? |
邓艮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
2023 |
0 |
|
12
|
张爱玲《花凋》参差对照写法探析 |
陈莉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3
|
从“参差的对照”看张爱玲小说的俗与雅 |
刘志华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4
|
参差对照:张爱玲前期小说人物的艺术手法 |
穆艳霞
|
《黄河》
|
2004 |
0 |
|
15
|
未完成的“谢幕”:“晚期张爱玲”与《儒林外史》 |
马泰祥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论曹禺戏剧人物塑造的艺术对照 |
周芳芸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2 |
2
|
|
17
|
富于意味的“对照” |
黄清奎
|
《写作(中)》
|
2002 |
0 |
|
18
|
灰白色的团圆——试论《倾城之恋》的艺术特色 |
徐彦利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19
|
反戏剧化与张爱玲的反高潮手法 |
杜瑞华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1
|
|
20
|
基于生存的需要:论张爱玲小说的人性意识 |
王雪
|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