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电记录中“参考电极位置”的设置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尧德中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32-136,共5页
目的 :探讨一种可以把头皮脑电活动 (EEG)记录中的“参考电极位置”近似地转化到无穷远点的新技术。方法 :基于由头皮记录确定神经电活动源或其等效源不受参考电极影响的事实 ,用基于普通参考电极描记到的头皮EEG记录近似地重建出一组... 目的 :探讨一种可以把头皮脑电活动 (EEG)记录中的“参考电极位置”近似地转化到无穷远点的新技术。方法 :基于由头皮记录确定神经电活动源或其等效源不受参考电极影响的事实 ,用基于普通参考电极描记到的头皮EEG记录近似地重建出一组等效源 ,然后由等效源计算出以无穷远点为参考电极位置的头皮记录。结果 :用在导体中假设神经电活动源的方式进行的仿真研究表明 ,当电源位于最重要的皮层表面区域时 ,可以明显降低参考电极对EEG记录的不良影响。结论 :EEG记录的“参考电极位置”可以被近似地转换到无穷远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记录 参考电极位置 设置研究 零电位参考 平均参考 参考电极 谱分析 波形分析
下载PDF
基于真实头模型的EEG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翟义然 尧德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3-528,共6页
目的 :研究基于真实头模型的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并验证它的有效性。方法 :基于真实头模型的等效源技术 ,建立了由以头表某点或平均电位为参考点的实际记录近似得到以无穷远点为参考的记录的方法。由于无穷远点的电位可假设为常数零 ,因... 目的 :研究基于真实头模型的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并验证它的有效性。方法 :基于真实头模型的等效源技术 ,建立了由以头表某点或平均电位为参考点的实际记录近似得到以无穷远点为参考的记录的方法。由于无穷远点的电位可假设为常数零 ,因此可称该方法为真实头模型的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 (REST)。对真实头模型全空间内任意位置的源的实际头表记录进行REST处理 ,然后计算经REST处理后的近似记录与以无穷远点为参考的记录之间的相对误差 ,以此检验该技术的有效性。结果 :对于真实头模型REST是有效的 ,尤其对重要的表层皮质区域更为有效 ,它的应用可以降低因非零的参考电位而引入头表记录的干扰。结论 :采用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能得到更真实的脑电 (EEG)记录 ,从而可能对脑电的应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 等效源 无穷远点参考 平均参考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术中放置心室参考电极治疗IVT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覃绍明 邓金龙 +3 位作者 覃丽萍 林英忠 王风 林丽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5期55-56,共2页
对8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术中对5例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速(RVOT-VT)室速或同源室早发生时,患者参考电极某位点上记录到较提前的v波,将大头导管置于参考电极较提前v波附近标测;3例左室特发性室速(IVLT)患者参考电... 对8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术中对5例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速(RVOT-VT)室速或同源室早发生时,患者参考电极某位点上记录到较提前的v波,将大头导管置于参考电极较提前v波附近标测;3例左室特发性室速(IVLT)患者参考电极某位点上记录到左后分支的蒲氏纤维电位(p),将大头电极置于参考电极p电位附近标测.均先采用激动标测,再行起搏标测,标测到靶点后行射频消融.结果8例均1次消融成功,随访6~34个月无复发.证明术中放置心室参考电极作指导,可缩短靶点标测时间并提高准确性,从而提高导管射频消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电极 射频消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治疗
下载PDF
心室参考电极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覃绍明 邓金龙 +2 位作者 林英忠 覃丽萍 林丽萍 《微创医学》 2007年第3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以心室电极作参考标测消融靶点,指导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室早)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将49例室速IVT及室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放心室电极指导标测,两组均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 目的探讨以心室电极作参考标测消融靶点,指导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室早)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将49例室速IVT及室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放心室电极指导标测,两组均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速及室早的起源部位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消融成功率、标测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结果两组即刻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6%(24/25)和95.8%(2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标测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中,放置心室参考电极作指导,可缩短靶点标测时间并提高准确性,从而缩短射频消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电极 射频消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顽固性室性早搏 治疗
下载PDF
参考电极与视觉空间选择性注意ERP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翟义然 尧德中 +2 位作者 范思陆 敖新宇 陈霖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4,共5页
在平均参考和无穷远点参考情况下,对左右视野空间选择性注意的ERP反应进行了研究。其中无穷远点参考是通过一种基于等效分布源理论建立的参考电极校正技术处理后得到的。结果表明,两种参考电极一致地在选择性注意中产生P1,N1的相对增强... 在平均参考和无穷远点参考情况下,对左右视野空间选择性注意的ERP反应进行了研究。其中无穷远点参考是通过一种基于等效分布源理论建立的参考电极校正技术处理后得到的。结果表明,两种参考电极一致地在选择性注意中产生P1,N1的相对增强反应,但也略有差异,其中以无穷这点为参考的结果中,P1的相对增强更加明显,P2能较好地同时出现在注意与非注意两种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空间选择性注意 参考电极校正技术
下载PDF
不同参考电极对脑电头皮电位质心计算的影响
6
作者 熊红川 徐鹏 +1 位作者 秦云 尧德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4,共6页
在脑电头皮电位的测量技术中,零参考点的选取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研究人员都希望找到一个可行的通用参考零点,以方便研究成果间的比较和借鉴。针对脑电头皮电位质心的计算问题,用仿真和实际数据计算比较了平均参考、连接耳参考、头顶... 在脑电头皮电位的测量技术中,零参考点的选取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研究人员都希望找到一个可行的通用参考零点,以方便研究成果间的比较和借鉴。针对脑电头皮电位质心的计算问题,用仿真和实际数据计算比较了平均参考、连接耳参考、头顶参考和新近出现的近似零参考技术(REST)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REST可使得电位质心的计算误差在多数情况下更小。说明在进行质心等与脑电波形相关的计算时,采用近似的REST可以获得更为真实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电位质心 参考电极 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
下载PDF
脑卒中不同病情患者不同参考电极的脑电地形图表现 被引量:1
7
作者 贺念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8期3889-3889,共1页
对1993年至今8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不同部位的参考电极(CZ或耳垂并联线),分两组进行了临床、脑CT和脑电地形图(BEAM)检测;并结合病情轻重、病灶部位和大小与BEAM六个频段的绝对、相对功率谱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不同部位参考电极和上述... 对1993年至今8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不同部位的参考电极(CZ或耳垂并联线),分两组进行了临床、脑CT和脑电地形图(BEAM)检测;并结合病情轻重、病灶部位和大小与BEAM六个频段的绝对、相对功率谱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不同部位参考电极和上述各因素间的关系。结果异常BEAM功率值与病情轻重、病灶大小呈正相关;与凡病灶位于底节、外囊的单灶,CZ组均以前、中颞及枕异常者为最多,而中央区无异常;耳垂并联为参考电极者,BEAM以中央及枕异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参考电极 脑电地形图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平均参考电极在儿童脑电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冯成功 蔡方成 《临床脑电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探讨平均参考电极技术在儿童脑电图记录中的优越性。方法 :对 183例小儿进行相同部位的单极、双极和平均参考导联脑电图的同步对比分析。结果 :平均参考导联记录的脑电图不仅能与单极和双极导联一样 ,发现常见普遍性样放电波 (9... 目的 :探讨平均参考电极技术在儿童脑电图记录中的优越性。方法 :对 183例小儿进行相同部位的单极、双极和平均参考导联脑电图的同步对比分析。结果 :平均参考导联记录的脑电图不仅能与单极和双极导联一样 ,发现常见普遍性样放电波 (98 4% ) ,而且能克服单极导联中常伴有的活化现象和参考电极伪迹 ,更清晰地记录出单极导联中不易分辨的局限性样放电波 (8 6 % )。结论 :在脑电图描记中采用平均参考电极技术 ,能更好地避免活化现象和伪迹干扰 ,准确发现样放电波 ,在儿童脑电图工作中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参考电极 儿童 脑电图
原文传递
腕部参考电极放置方法对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参数的影响
9
作者 任丽丽 刘旭晖 +5 位作者 杜一 刘兴健 杨仕明 吴子明 区永康 刘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8期428-430,共3页
目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对前庭功能障碍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检查方法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旨在分析不同参考电极放置方法是否会对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cVEMP)产生影响.方法对28名正常受试者行cVEMP检查,先... 目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对前庭功能障碍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检查方法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旨在分析不同参考电极放置方法是否会对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cVEMP)产生影响.方法对28名正常受试者行cVEMP检查,先将参考电极放置于胸骨柄(A方法),随后将参考电极放置于右侧手腕内侧(B方法)检查记录cVEMP.对两种方法记录到的P1、N1潜伏期,P1-N1振幅,矫正后P1-N1振幅比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A和B两种方法比较P1潜伏期(P>0.05)、N1潜伏期(P>0.05)、P1-N1振幅(P>0.05)、P1-N1矫正后振幅比(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VEMP检查参考电极放置在胸骨柄或右侧手腕内侧,两种方法得到的参数是等效的,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功能试验 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参考电极 P1-N1矫正后振幅比
下载PDF
用SiC电极作离子选择电极分析中参考电极的实验报导
10
作者 顾宏邦 崔汉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56-59,共4页
在电分析化学、离子敏传感技术等领域中,广泛应用ISE、ISFET电极作传感器的探头.但在使用ISE、ISFET电极的测量中,需要一个与之比较的参考电极,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甘汞电极或银氯化银电极.甘汞电极系由玻璃材质和氯化钾溶液构成.因玻璃易... 在电分析化学、离子敏传感技术等领域中,广泛应用ISE、ISFET电极作传感器的探头.但在使用ISE、ISFET电极的测量中,需要一个与之比较的参考电极,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甘汞电极或银氯化银电极.甘汞电极系由玻璃材质和氯化钾溶液构成.因玻璃易破碎,氯化钾溶液又有沿器壁爬行而外溢、高温极易挥发等缺点,故在高温或有撞击的现场,甘汞电极尚不是理想的参考电极.对非氯离子体系,如用银氯化银电极为参考电极也有困难.因此,探索一种既克服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等参考电极的弱点,又能和ISE,ISFET配套使用的全固态参考电极—碳化硅电极是有现实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电极 SIC 甘汞电极 氯化钾溶液 氯化银电极 离子选择电极 电分析化学 传感技术 玻璃电极 玻璃材质
下载PDF
脑电记录中参考电极的设置及其对脑电图特征的影响
11
作者 刘乃河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9年第4期147-149,共3页
脑电图是两个记录电极间的脑电活动电位差连续变化曲线的记录,不同的导联组合(特别是单极导联的参考电极的位置或其构成的形式的改变)对脑电图的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忽视了这一影响因素,将会造成脑电图诊断的失误。现就不同的导联... 脑电图是两个记录电极间的脑电活动电位差连续变化曲线的记录,不同的导联组合(特别是单极导联的参考电极的位置或其构成的形式的改变)对脑电图的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忽视了这一影响因素,将会造成脑电图诊断的失误。现就不同的导联组合方式,以图形实例加以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参考电极 脑电图特征 参考 脑电记录 耳垂电极 单极导联 “活化” 脑电位 位相倒置 蝶骨电极
下载PDF
参考电极对面孔识别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毅 黄华 +1 位作者 赖虹宇 张军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909-2914,共6页
背景:选择脑电图参考电极方式是分析事件相关电位的关键步骤,但是参考电极事件相关电位成分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从统计学和头皮电位拓扑学角度比较分析了平均参考、左耳乳突参考和零参考对面孔识别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影响。方法:... 背景:选择脑电图参考电极方式是分析事件相关电位的关键步骤,但是参考电极事件相关电位成分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从统计学和头皮电位拓扑学角度比较分析了平均参考、左耳乳突参考和零参考对面孔识别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影响。方法:使用的脑电图数据来自国际公开数据库OpenfMRI中的多模态人类神经影像数据集。招募了19名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的健康者进行视觉刺激试验,试验的视觉刺激因子分别为陌生人脸和扰乱人脸。使用brainstorm软件对3种参考(平均参考、左耳参考、零参考)方式下,在枕颞叶区域采集到的事件相关电位,进行N170潜伏期和幅值分析,并进行头皮电位拓扑图和源定位计算,对3种参考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与扰乱人脸相比,陌生人脸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N170有更短的潜伏期和更大N170幅值的特点,N170潜伏期没有显著性差异,N170幅值有显著性差异;②拓扑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刺激因子下大脑右侧颞叶比左侧枕叶活动更为强烈,且只有REST参考能够最好地揭示大脑右侧颞叶和前额叶区域在陌生人脸和扰乱人脸刺激时存在显著性差异;③结果说明,REST参考方式下得到的脑电图数据更加真实准确,这为进一步研究面孔识别神经机制提供了帮助,为面孔识别相关实验参考电极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参考电极 N170 面孔识别 源定位 右侧额叶 前额叶 人脸刺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利用EEG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研究视觉诱发电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凌 曾敏 黄冰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运用 EEG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 (REST)研究了左、右视野空间选择性注意的早期视觉诱发电位 (VEP)反应 ,经过 REST处理后 ,结果表明左、右视野选择注意的 VEPs振幅 (P10 0 )增强更显著 ,与半野
关键词 EEG参考电极标准化技术 视觉诱发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空间选择性注意 矛盾定侧 脑电实验
下载PDF
微丝电极阵列的参考电极内置与外置的对比研究
14
作者 张利娜 杜相欣 +4 位作者 张雨彤 郭霞 郝娜 赵欣 张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内置和外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在记录大鼠脑神经元放电过程中的优缺点,优化微丝电极阵列的制作与埋置,为多通道电生理实时记录系统提供更加实惠、优异的媒介工具。方法:采用镍铬合金丝、电路板、电极引脚和地线(银线)... 目的:通过对比内置和外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在记录大鼠脑神经元放电过程中的优缺点,优化微丝电极阵列的制作与埋置,为多通道电生理实时记录系统提供更加实惠、优异的媒介工具。方法:采用镍铬合金丝、电路板、电极引脚和地线(银线)制作16通道的微丝电极阵列,通过内置(参考电极与电极阵列并列排布)或外置(参考电极与地线分别焊接在电极一侧的两端)微丝电极阵列的参考电极,观察对比两种电极在记录大鼠ACC脑区神经元放电中的区别。实验大鼠分为内置组(8只)和外置组(9只),检测指标有信噪比(n=8)、放电幅度(n=380)和放电频率(n=54)。结果:内置与外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均可顺利记录出大鼠ACC脑区神经元的电信号;与外置组相比,内置组的神经元电信号具有信噪比高(P<0.05)、背景信号幅度小、受噪音干扰小,和放电幅度大(P<0.05)的优点;锋电位放电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记录大鼠ACC脑区神经元电活动时,内置参考电极的微丝电极阵列记录到更高信噪比、更大放电幅度的电信号,为多通道电生理技术提供更加可靠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电生理 微丝电极阵列 参考电极 信噪比 脑机接口 大鼠
下载PDF
脑电记录中不同参考电极位置的同步对比分析
15
作者 王淑娟 刘英高 +1 位作者 刘佩云 张栩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2年第4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脑电记录中不同参考电极位置对图形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对500例病人进行了相同部位参考电极导联脑电图的同步对比分析。结果:耳垂参考电极有活化现象和伪迹干扰,但波幅高,中线两侧脑波失真较少。Cz 参考电极干扰少有利于颞... 目的:探讨脑电记录中不同参考电极位置对图形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对500例病人进行了相同部位参考电极导联脑电图的同步对比分析。结果:耳垂参考电极有活化现象和伪迹干扰,但波幅高,中线两侧脑波失真较少。Cz 参考电极干扰少有利于颞部的异常电位的暴露,但不利于头顶部病变的发现。颧骨弓处盘状电极减少了活化和伪迹干扰。结论:颞部病变以 Cz 为参考点的导联阳性率最高,而中线两侧各部的病变则以耳垂为参考点的单极导联阳性率最高,因此脑电图描记时应变换各种参考电极位置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记录 参考电极 位置 同步对比分析
下载PDF
参考电极对双侧向的影响
16
作者 王勇 《内江科技》 2020年第1期68-68,52,共2页
通过对双侧向仪器的结构原理和刻度分析,以及测井时侧向仪器的连接,针对在测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研究确定参考电极对双侧向测井中的影响及判断问题并予以解决,提高小队的故障排除技能和测井时效。1前言双侧向仪器测量时,在地面进行... 通过对双侧向仪器的结构原理和刻度分析,以及测井时侧向仪器的连接,针对在测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研究确定参考电极对双侧向测井中的影响及判断问题并予以解决,提高小队的故障排除技能和测井时效。1前言双侧向仪器测量时,在地面进行内刻时均正常。当测量曲线时,却始终不对。经多次验证,发现由于参考电极不通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向 测井时效 参考电极 测井过程 仪器测量 测量曲线 刻度分析 结构原理
下载PDF
参考电极对脑电地形图结果的影响
17
作者 杜培静 严红艳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9期3012-3012,共1页
关键词 脑电地形图 电诊断图 参考电极
下载PDF
一种颅脑EIT中多路电极/头皮接触阻抗的同步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航 夏军营 +7 位作者 刘本源 杨滨 陈荣庆 李蔚琛 刘学超 史学涛 董秀珍 付峰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 :研究一种用于颅脑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中多路电极/头皮接触阻抗的同步测量方法,为探索接触阻抗对成像的影响及其抑制方法提供支撑。方法:为系统引入一路参考电极,放置于被监测者的颈后部或头顶... 目的 :研究一种用于颅脑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中多路电极/头皮接触阻抗的同步测量方法,为探索接触阻抗对成像的影响及其抑制方法提供支撑。方法:为系统引入一路参考电极,放置于被监测者的颈后部或头顶。在边界电压信号采集间隙,采用二电极法依次测量每一路成像电极与参考电极之间的阻抗值,以此分析多路接触阻抗的特性。并在已有颅脑EIT硬件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添加多路接触阻抗同步测量模块。结果:定标板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测量误差小于1‰,10 h内测量结果的最大相对波动小于1‰。初步人体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获取16路接触阻抗的空间一致性及时间稳定性信息的能力。结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及稳定性,可满足颅脑EIT中多路接触阻抗信号的同步测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 接触阻抗 参考电极 空间一致性 时间稳定性
下载PDF
耳电极活化在癫痫脑电图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殷全喜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0年第1期54-61,共8页
耳电极活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耳电极活化是同侧耳参考导联的缺点,但是,正是这个“缺点”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当耳电极活化出现正相棘波或尖波时,虽然不能定位,但是至少提示耳电极附近有癫痫样放电的“源”。一、耳电极... 耳电极活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耳电极活化是同侧耳参考导联的缺点,但是,正是这个“缺点”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当耳电极活化出现正相棘波或尖波时,虽然不能定位,但是至少提示耳电极附近有癫痫样放电的“源”。一、耳电极活化及其因素耳电极是一个无关电极,耳垂大部分不直接与头皮表面接触,电位相对较弱,所以用来作为参考电极。但是,实际上当颞叶外侧面、内侧面、颞底部出现癫痫样放电时,因其距离耳电极较近,有时在同侧耳参考导联上记录到与颞区负相棘波振幅相等甚至更高的正相棘波或尖波;有时在颞区没有记录到负相棘波或尖波,但是在同侧耳参考导联上却记录到了正相棘波或尖波,这种情况称为“耳电极活化”[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面 内侧面 癫痫样放电 棘波 颞区 参考电极 表面接触 电极活化
下载PDF
年轻患者耳蜗埋植电极后身心感知和电刺激诱导的复合动作电位阈值关系的模型:植入设备的临床表现
20
作者 Thai-Van H. Truy E. +1 位作者 Charasse B. 王英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2-23,共2页
Objective: In cochlear implant recipients, the threshold of the electrically 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 (ECAP) has been shown to correlate with the perceptual detection threshold and maximum comfortable loudness... Objective: In cochlear implant recipients, the threshold of the electrically 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 (ECAP) has been shown to correlate with the perceptual detection threshold and maximum comfortable loudness levels (respectively, T- and C- levels) used for implant programming. Our general objective was to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AP threshold and T/C- levels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ir relative changes within each subject. In particular, we were interested in investigating further the validity of ECAP threshold as a predictor of psychophysical levels, depending on intra- cochlear electrode location and time of testing (from 1 to 18 months post- implantation).Methods: A total of 370 ECAP thresholds, measured in 49 children, using a Nucleus 24 cochlear implant,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 and C- levels obtained at the same visit, for the same electrode. Response profiles for the hole group of patients were modeled across four test electrodes spaced equally along the electrode array from base towards apex.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CAP threshold- based predictions was assessed by testing for correlation between measured and predicted psychophysics. Comparison was made with a more simplistic model (described here as the ’ parallel profiles method’ ) stipulating, within each subject, a 1 μ A increase in psychophysical levels for every 1 μ A increase in ECAP threshold. Results: Offset between ECAP threshold and psychophysics profiles was found to vary significantly along the electrode array for the T- , but not for the C- level. In contrast with the parallel profiles method, our regression model predicted, within each subject, an average increase of 0.23 μ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18- 0.28) in T- level for every 1 μ A increase in ECAP threshold. This correction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 level prediction when our model was run using measured T- level and ECAP threshold from a reference electrode (r=0.77 vs. r=0.62). The shorte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electrode for which T- level was predicted and the one used as reference, the strong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easured and predicted T- levels. In addition, poorer T- level predictions were obtained at the basal end of the array during the first 3 months post- implantation. In contrast to T- level, individual changes in C- level with ECAP threshold exhibited heterogeneous patterns across subjects so that no common coefficient could account for these changes. However, applying the parallel profiles method led to high- quality C- level prediction. Conclusions and significanc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variation between ECAP thresholds and psychophysics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of ECAP threshold with T- , but not with C- level. Therefore, our regression model and the parallel profiles method should both be used for predicting, respectively, the T- and the C- levels. Although the predictability of our regression model seems to be better for middle and apical electrodes, its utilization should be extended to basal electrodes after 6 months’ implant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埋植电极 动作电位阈值 电刺激 电极位置 心理物理学 探测阈 ECAP 参考电极 身心状态 相关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