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7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与自然两合:及物性系统下二十四节气文化报道生态话语分析
1
作者 岳好平 文雯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5-122,共8页
文章采用及物性系统标注和生态话语分析方法对中国日报中48篇二十四节气文化报道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映节气变化、农事活动和气象特征的物质、关系过程及其参与者成分在语料中占比较高。同时,以上成分还承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文章采用及物性系统标注和生态话语分析方法对中国日报中48篇二十四节气文化报道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映节气变化、农事活动和气象特征的物质、关系过程及其参与者成分在语料中占比较高。同时,以上成分还承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背景信息,包括范围、定位、方式和因果环境成分等。高频词汇在各成分中突出了人类承担生态责任和重视自然的生态地位。通过及物性系统下的生态话语分析,文章认为,二十四节气文化报道展现了人类了解、顺应、保护自然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效果,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与自然的融合,在引导公众正确认知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 及物性系统 文化报道 二十四节气
下载PDF
基于及物性系统的生物学家生态话语分析
2
作者 陈明芳 程心志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1138-1144,共7页
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对生物学家珍妮•古道尔的演讲进行生态分析,旨在探索该演讲语篇的及物性分布特征对语篇的生态哲学思想构建的重要贡献。研究发现,该语篇的及物性主要由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 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对生物学家珍妮•古道尔的演讲进行生态分析,旨在探索该演讲语篇的及物性分布特征对语篇的生态哲学思想构建的重要贡献。研究发现,该语篇的及物性主要由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这三大过程体现,珍妮•古道尔通过这些过程来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表达自己的生态哲学思想,即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统一地生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生态话语分析 生物学家 生态哲学观
下载PDF
及物性视角下大学英语教材生态评估模型建构及应用研究
3
作者 眭婷 曾筝 +2 位作者 王曦 苗萌 高颐心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1,106,共7页
结合动态和静态评估,以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构建大学英语教材生态评估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评估《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以更广泛的视角和更宏大的关怀去评估教材如何影响学生的人格、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生态系统。不仅对教材的... 结合动态和静态评估,以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构建大学英语教材生态评估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评估《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以更广泛的视角和更宏大的关怀去评估教材如何影响学生的人格、社会的发展乃至整个生态系统。不仅对教材的封面、序言、目录等进行外部评估,还包括内部评估,即在及物性系统理论指导下,细化过程类型与参与者角色,从教材语篇内容本身对教材进行深层次、全方位描述和评估,涉及语篇类型评估、生态话语分析、多样性评估、课后练习评估等。不仅关注教材对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而且突出教材在提高学生“生态素养”方面发挥的作用,评估教材在促进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和谐发展方面的作用,帮助教师选择生态有益型教材,为教学实践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系统 大学英语教材 生态语言学 生态评估模型
下载PDF
及物性视角下生态语篇中的中西方国家形象建构对比研究
4
作者 李跃 刘桂玲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国家形象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以往语言学界主要从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视角研究国家形象的建构,所选语料多为政治、新闻和演讲语篇,鲜有学者通过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过程视角研究生态语篇中国家形象的建构... 国家形象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以往语言学界主要从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视角研究国家形象的建构,所选语料多为政治、新闻和演讲语篇,鲜有学者通过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过程视角研究生态语篇中国家形象的建构。本文通过对《瑞典环保公主,该减减你的碳排放了》中的小句的及物性过程类型和参与者进行划分,发现该语篇表面在敦促“环保公主”个人减少碳排放,实际上通过聚焦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对环保的做法和态度建构了对待环境问题时的中西方国家形象。语篇中的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揭示了西方发达国家缺乏环保意识以及空喊环保口号的行为,建构了其消极负面的环保形式主义者形象。另一方面,及物性过程也展现了中国高度重视环保的态度,建构了中国积极正面的环保大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过程 环保公主 国家形象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生态话语分析视角下资源保护新闻的及物性研究
5
作者 袁玉 张锐 《海外英语》 2024年第3期71-74,共4页
环境恶化是全人类面临的突出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新闻话语具有准确性、实时性等特点,有助于读者及时了解社会问题。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为基础,对《中国日报》中资源保护新闻进行生态... 环境恶化是全人类面临的突出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新闻话语具有准确性、实时性等特点,有助于读者及时了解社会问题。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为基础,对《中国日报》中资源保护新闻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和关系过程在及物性过程的分布中占比最高,其他过程次之;通过对资源保护新闻的及物性过程进行分析,挖掘及物性小句蕴含的生态思想,该研究期望引导人们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 及物性 资源保护新闻
下载PDF
基于及物性分析的《中国日报》(2012-2022)脱贫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6
作者 王晋军 刘敬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1-69,共9页
2021年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为此,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脱贫故事,展现生动立体的中国国家形象,是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借鉴及物性分析路径及语料库... 2021年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为此,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脱贫故事,展现生动立体的中国国家形象,是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借鉴及物性分析路径及语料库分析方法,对《中国日报》2012-2022年10年间有关脱贫新闻报道进行详尽分析,深入探究《中国日报》脱贫报道所表征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发现,脱贫报道充分展现了中国政府、企业、民众三方协同脱贫攻坚,凸显了统筹全局的政府形象、勇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以及勤劳致富的民众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报道 《中国日报》 中国国家形象 及物性分析
下载PDF
及物性视角下《蓝色星球2》字幕翻译技巧探究
7
作者 徐敏露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34-40,共7页
文章以及物性系统为理论基础,分析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中英解说词的及物性过程转换,探究转换的原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以及相应翻译技巧,以期完善此纪录片英汉翻译。文章归纳自然纪录片《蓝色星球2》解说词的文本特点、翻译困难、翻... 文章以及物性系统为理论基础,分析BBC纪录片《蓝色星球2》中英解说词的及物性过程转换,探究转换的原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以及相应翻译技巧,以期完善此纪录片英汉翻译。文章归纳自然纪录片《蓝色星球2》解说词的文本特点、翻译困难、翻译原则。选取物质与关系过程相互转化的例句,借助及物性系统分析翻译效果,总结翻译技巧。研究发现,对于英译汉中物质过程转为关系过程的句子,可保留源文本动词、将名词转为一个小句、被动语态转为主动语态;对于关系转为物质过程的句子,可将形容词转为动词、将名词转为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系统 过程类型转化 自然纪录片 解说词 英译汉
下载PDF
及物性系统视角下的2022北京冬奥会新闻语篇分析
8
作者 张梦梦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978-986,共9页
2022年在中国举办的冬奥会,是世界了解中国,也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舞台。本文收集了23篇关于冬奥会举办前的新闻报道语篇,通过对其进行及物性系统分析,借助UAM Corpus Tool 3.3软件对参与者,过程和环境分别进行标注。研究发现冬奥会语篇... 2022年在中国举办的冬奥会,是世界了解中国,也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舞台。本文收集了23篇关于冬奥会举办前的新闻报道语篇,通过对其进行及物性系统分析,借助UAM Corpus Tool 3.3软件对参与者,过程和环境分别进行标注。研究发现冬奥会语篇中以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和关系过程为主,展现了一起向未来口号的切身实践,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让读者扩宽对冬奥会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冬奥会 新闻语篇 及物性系统 标注
下载PDF
及物性视角下环境类TED演讲的生态话语分析
9
作者 钱麟 陈泱颖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3期254-261,共8页
本文基于“以人为本”生态哲学观,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研究环境类TED演讲语篇中的语言特点并分析该语篇中所蕴含的生态主义思想,旨在探讨该类语篇中所体现的演讲者与观众,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研究发现:环境... 本文基于“以人为本”生态哲学观,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为理论框架,研究环境类TED演讲语篇中的语言特点并分析该语篇中所蕴含的生态主义思想,旨在探讨该类语篇中所体现的演讲者与观众,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研究发现:环境类演讲语篇主要通过及物性系统中的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来构建演讲者与观众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生态观;物质过程构建了人类,自然社会中的其他物种,以及自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则构建了人与自然平等以及演讲者与听众之间和谐的生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生态话语分析 环境类演讲语篇
下载PDF
《让中国更美丽》歌词的及物性分析
10
作者 陈钰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2期38-41,共4页
歌曲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一定的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让中国更美丽》是我国“六五环境日”主题曲,歌词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主题曲中的歌词为语料,对小句中涉及... 歌曲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一定的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让中国更美丽》是我国“六五环境日”主题曲,歌词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主题曲中的歌词为语料,对小句中涉及的及物性过程进行探讨,总结了歌词中及物性的分布特点,一方面提供一种新的歌曲赏析角度,另一方面探索歌词中所蕴含的生态意义,以期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中国更美丽》歌词 及物性分析 生态意义
下载PDF
基于及物性系统的《刺杀骑士团长》中译本研究
11
作者 徐畅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期97-99,共3页
《刺杀骑士团长》是村上春树继《1Q84》之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参照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第一部中的部分原文,基于及物性系统对林少华的译本和赖明珠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发现林译和赖译的及物性过... 《刺杀骑士团长》是村上春树继《1Q84》之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参照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第一部中的部分原文,基于及物性系统对林少华的译本和赖明珠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发现林译和赖译的及物性过程使用基本与原作相一致,且两位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译本。林少华的翻译观是“审美忠实观”,赖明珠的翻译观是“传统忠实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系统 林少华 赖明珠 村上春树 《刺杀骑士团长》
下载PDF
系统功能视角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及物性分析
12
作者 唐晓迪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期203-205,共3页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十八首在他所有十四行诗中最为著名,自从它出版以来,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它。以往的研究多是从文学角度进行探究,笔者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框架,运用及物性系统分析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十八首在他所有十四行诗中最为著名,自从它出版以来,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它。以往的研究多是从文学角度进行探究,笔者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框架,运用及物性系统分析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探讨这首诗的特点,以期更好地理解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系统功能语法 及物性 语篇分析
下载PDF
及物性系统视域下纪录片《茶界中国》生态话语分析
13
作者 李鸿航 张新珍 《福建茶叶》 2024年第2期89-91,共3页
当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自然的反噬,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才是人类长期生存的基石。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纪录片《茶界中国》及物性系统和生态话语... 当前,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自然的反噬,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才是人类长期生存的基石。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纪录片《茶界中国》及物性系统和生态话语分析,从生态视角深刻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该纪录片的生态意义主要是通过关系过程(37%)、心理过程(18%)和物质过程(15%)进行表征的;综合来看,该纪录片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取向,传递出促进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生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系统 生态话语 茶界中国 纪录片
下载PDF
积极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对外文学作品的及物性探究
14
作者 周妮璇 《海外英语》 2024年第5期202-204,207,共4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对外文学作品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载体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从积极话语分析理论出发,探究了林语堂英文原创作品中及物性的使用及分布情况。研究发现,其作品更多地采...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对外文学作品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载体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从积极话语分析理论出发,探究了林语堂英文原创作品中及物性的使用及分布情况。研究发现,其作品更多地采用物质过程描述客观事实,善于利用心理过程将读者代入情境,运用关系过程体现观点之间的逻辑链条。林语堂作品对及物性的合理运用为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发挥了较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话语分析 对外文学作品 及物性 林语堂
下载PDF
动词及物性和句子及物性的区隔和关联
15
作者 胡月月 杨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0-141,共12页
动词及物性和句子及物性是不同的及物性,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互动关联的。二者的区别为:(1)及物性作为及物动词所特有的特征和属性,由动词的结构意义和词汇体共同决定,而句子及物性是整个句子结构的整体属性,由多种参数共同决定... 动词及物性和句子及物性是不同的及物性,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互动关联的。二者的区别为:(1)及物性作为及物动词所特有的特征和属性,由动词的结构意义和词汇体共同决定,而句子及物性是整个句子结构的整体属性,由多种参数共同决定。(2)动词及物性和句子及物性是分别在抽象的句子和具体的句子中考察的结果。(3)动词及物性是一个静态的固定特征,并不因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句子及物性是动词及物性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落实情况,是动态变化的。(4)及物动词内部并不同质,动词及物性具有层级性。句子及物性的高低呈现出逐渐过渡的连续性特征,是个程度问题。二者的互动联系在于:动词及物性影响句子及物性,但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动词及物性会受制于句子及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动词及物性 词汇体 句子及物性 构式压制
下载PDF
基于及物性系统的中国外交发言的国际生态话语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曦凤 张家威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9-75,109,共8页
新冠疫情大流行给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外交提出了许多新课题。选取王毅外长在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发表的演讲(英文版)作为研究语料,借鉴何伟、魏榕建构的国际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运用“语料库辅助话语研究法... 新冠疫情大流行给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外交提出了许多新课题。选取王毅外长在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发表的演讲(英文版)作为研究语料,借鉴何伟、魏榕建构的国际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运用“语料库辅助话语研究法”探讨该语篇及物性资源的分布特征,揭示话语折射的生态取向以及传递的生态意义。研究发现:该生态故事的参与者角色主要为非生命体社会性参与者(78.16%)和人类生命群体参与者(18.72%);生态意义主要是通过动作过程(79.68%)和关系过程(11.76%)进行表征。此外,该语篇有益性过程居多,占比92.62%,其次是中性过程,占比3.74%,没有破坏性过程。综合来看,该语篇呈现出有益性生态取向,传递出促进国际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生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生态话语分析 国际社会生态系统 及物性系统
下载PDF
及物性视域下国际动物保护组织新闻报道的生态话语分析
17
作者 赵天莲 陈莉霞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24期15-18,共4页
国际动物保护组织所发布的新闻报道在信息传播、呼吁公众、倡导动物福利以及吸引公益资金方面对实际的动物保护工作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形式作为生态意义的重要实现方式,对其进行探究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此类新闻的话语特点,同时也有利于新... 国际动物保护组织所发布的新闻报道在信息传播、呼吁公众、倡导动物福利以及吸引公益资金方面对实际的动物保护工作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形式作为生态意义的重要实现方式,对其进行探究能够帮助读者了解此类新闻的话语特点,同时也有利于新闻编写者掌握动物保护相关新闻的语言编写策略,从而更加有效地呼吁读者关注动物保护问题并采取行动,最终促进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文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自建语料库,将韩礼德的及物性系统和国际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作为研究框架,对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发布的新闻报道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研究聚焦及物性过程的分布特征及其在国际生态哲学视角下的生态意义。研究发现,报道中四种主要的及物性过程各具特征,物质过程体现求实性和时效性,关系过程有利于呼吁公众参与动物保护行动,言语过程体现了报道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心理过程则体现了报道的客观性。从生态话语类型看,此类新闻报道以生态有益性和破坏性话语为主,前者描述动物保护相关工作,后者描述人类对动物栖息地造成的破坏以及动物艰难的生存处境。就研究局限性而言,本研究在广度和数量上存在不足,未来研究可在增加语料数量的基础上,结合更多样的研究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的及物性过程在增强公众意识和促进行动方面有效程度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动物保护组织 新闻报道 及物性系统 国际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 生态话语分析
下载PDF
及物性视域下华兹华斯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
18
作者 鲍成莲 吴思雨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88-93,共6页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以及物性系统为分析视角,自建小型语料库,使用UAMCorpus Tool3.3x版本语料库处理软件,对华兹华斯的5首代表性诗歌进行生态话语分析,以探究诗歌的语言结构如何在生态层面上发挥其意义。研究表明,采用及物性...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以及物性系统为分析视角,自建小型语料库,使用UAMCorpus Tool3.3x版本语料库处理软件,对华兹华斯的5首代表性诗歌进行生态话语分析,以探究诗歌的语言结构如何在生态层面上发挥其意义。研究表明,采用及物性系统进行诗歌分析,可以较好地剖析自然诗歌中蕴含的生态思想,显示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生态话语分析上的适用性;另外,诗人华兹华斯通过语言传达了他关注自然、敬畏自然,倡导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观,以期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进而主动去关爱自然,保护地球家园,建造一个和谐共存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华兹华斯 自然诗歌 生态话语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及物性再分析的现代汉语动词及物性划分研究
19
作者 王鑫 周万勤 《语言与翻译》 2023年第4期15-20,共6页
文章在回顾现代汉语动词有无及物性差别的相关研究后,对及物性概念作溯源分析,并结合语言学领域对及物性的解释,对“及物性”“不及物性”“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等及物性相关概念作了界定,最后明确现代汉语动词存在及物动词和不及... 文章在回顾现代汉语动词有无及物性差别的相关研究后,对及物性概念作溯源分析,并结合语言学领域对及物性的解释,对“及物性”“不及物性”“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等及物性相关概念作了界定,最后明确现代汉语动词存在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二分,并观照现代汉语动词及物性划分时的同音同形异义词和兼类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现代汉语 动词 分类
下载PDF
及物性视角下《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英译本话语分析
20
作者 陈明芳 彭晓萍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7期48-54,共7页
本文从及物性视角对《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英译本进行话语分析,旨在探讨讲好中国扶贫故事的话语建构方式和价值意蕴。研究发现,语篇以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为主讲述了中国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减贫成效以及重大意义。物质过程以launched... 本文从及物性视角对《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英译本进行话语分析,旨在探讨讲好中国扶贫故事的话语建构方式和价值意蕴。研究发现,语篇以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为主讲述了中国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减贫成效以及重大意义。物质过程以launched、built、carried、established等表达“建设”意义的动词为主,完美呈现了中国人民踏实勤奋的形象。关系过程主要以be动词为主,通过识别类关系过程将减贫视为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归属类关系过程描绘了有信心、有能力、有担当的中国。以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为主的及物性系统结构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话语建构方式,对于研究其他类型的中国故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减贫 及物性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