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诊治二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黄四春 张忠胜 +1 位作者 孔学健 成家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MMI)是一种罕见的后循环卒中类型,发病早期易被误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疾病,总体预后较差。迫切需要对其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作者对诊断为双侧MMI的两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均急性发作,其中1例患者具有急性吉兰-...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MMI)是一种罕见的后循环卒中类型,发病早期易被误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疾病,总体预后较差。迫切需要对其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作者对诊断为双侧MMI的两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均急性发作,其中1例患者具有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样症状(快速进展性四肢瘫痪和发音困难),另1例患者以双侧肢体无力及麻木为主要表现。临床医师根据症状、体征和发病模式(急性发作,特别是在睡眠期间发作或睡眠期间迅速恶化)等特点,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快速做出正确的诊断。由于早期给予强化三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治疗,两例患者初期均迅速好转。本研究旨在通过报道其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和治疗体会,以为神经内科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梗死 四肢瘫痪 早期诊断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下载PDF
我国双侧延髓内侧梗死139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方文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5期2096-2101,共6页
目的探讨我国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MI)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BMMI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22年国内期刊公开报道的BMMI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 目的探讨我国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MI)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BMMI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22年国内期刊公开报道的BMMI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诊治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本文共纳入72篇文献,139例BMMI患者被纳入分析,其年龄范围为24~94岁,男女比例约为3∶1。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96%(133/139)]。影像学结果显示患者延髓病灶主要呈“Y”型、“心”型等改变。71%(78/110)患者存在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只有3例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25%(31/124)患者无明显好转,5%(6/124)患者死亡。BMMI早期误诊率达12%(17/139),最易被误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结论BMMI临床表现多样,易被误诊、漏诊,且预后差,头颅MRI有助于早期诊断。临床医师应提高对BMMI的认识,促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积极处理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梗死 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点 预后
下载PDF
进展性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伴中枢性面瘫1例
3
作者 占振瀛 金东旰 +1 位作者 王安荔 罗茜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7期52-54,共3页
延髓内侧梗死是一种少见的卒中亚型,而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更为罕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大部分病例以四肢瘫痪起病,病情重、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笔者报道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伴中枢性面瘫患者,通过分析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学习,探讨其... 延髓内侧梗死是一种少见的卒中亚型,而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更为罕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大部分病例以四肢瘫痪起病,病情重、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笔者报道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伴中枢性面瘫患者,通过分析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学习,探讨其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双侧延髓梗死 中枢性面瘫
下载PDF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4
作者 张芹 李超 李红粉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2011年1月1日—2022年5月1日关于BMMI的文献,搜集报告病例的人口学特征、既往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发病机制和预后。结果:36篇文献符合...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2011年1月1日—2022年5月1日关于BMMI的文献,搜集报告病例的人口学特征、既往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发病机制和预后。结果:3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纳入报告病例46例。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晕、言语不清、肢体麻木、肢体无力;95.7%的患者病情逐渐进展;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构音障碍、舌下神经麻痹、浅感觉障碍;发病部位多为延髓中上部;最常见的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粥样硬化,预后不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与不良预后明显相关。结论:BMMI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较少见,临床预后差,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与不良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梗死 影像学 临床表现 预后
下载PDF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傅海扬 孙建华 +2 位作者 陈璐 夏晨 王立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例BM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头晕6例(30%),四肢无力6例(30%),单侧肢体无力4例(20%),吞咽困难3例(15%),双下肢无力1例(5%)。本组患者均为...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例BM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头晕6例(30%),四肢无力6例(30%),单侧肢体无力4例(20%),吞咽困难3例(15%),双下肢无力1例(5%)。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16例进展性加重;20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吞咽困难17例,构音障碍15例,头晕13例,舌瘫11例,水平眼震7例,呼吸困难8例,双侧深感觉障碍8例,双侧Babinski征阳性16例。20例颅脑MRI均示BMMI,18例DWI示双侧延髓内侧高信号,10例头颅MRI双延髓内侧见T1低信号、T2高信号。2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MRA、CTA或DSA见椎动脉的远端局限性的狭窄或闭塞。治疗后基本痊愈7例。结论 BMMI表现为急起四肢瘫痪,两侧基本对称,双侧锥体束征,常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受累症状及双侧深感觉障碍。头颅MRI结合DWI成像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梗死 四肢瘫 影像学
下载PDF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文波 娄季宇 +3 位作者 魏立平 张耀慧 阮春云 朱党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121-122,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以“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饮水呛咳3d”为主诉于2016-08-15入我院神经内科。患者3d前腹泻后出现全身酸痛,随之四肢麻木,远端为重,伴四肢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颈部发硬、气短,至县医院住院治疗,查头颅CT未见... 1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以“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饮水呛咳3d”为主诉于2016-08-15入我院神经内科。患者3d前腹泻后出现全身酸痛,随之四肢麻木,远端为重,伴四肢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颈部发硬、气短,至县医院住院治疗,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以“吉兰-巴雷综合征”为诊断,予以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患者自觉症状进行性加重,遂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 梗死 文献复习
下载PDF
双侧延髓内侧进展型卒中1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7
作者 陈金花 姚梅琪 金静芬 《护理与康复》 2017年第9期1014-1016,共3页
总结1例双侧延髓内侧进展型卒中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护理要点:确定监测重点,及时有效处理病情变化;多学科跨团队照护,制定详细的诊疗照护计划并实施;合理管控血压、血糖,减少血管损伤;重视超早期的全面康复,进行语言、运动和心理等... 总结1例双侧延髓内侧进展型卒中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护理要点:确定监测重点,及时有效处理病情变化;多学科跨团队照护,制定详细的诊疗照护计划并实施;合理管控血压、血糖,减少血管损伤;重视超早期的全面康复,进行语言、运动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康复训练。患者抢救成功,病情稳定后转康复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卒中 急救 护理
下载PDF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温蒲圆 刘宏 +3 位作者 毕喜壮 邵华飞 曲蕴慧 褚文政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分析并探究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血管病因、临床表现、MRI特征和预后,以期提高BMMI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诊治的14例BM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MMI血管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临床症状表现为四... 目的分析并探究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血管病因、临床表现、MRI特征和预后,以期提高BMMI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诊治的14例BM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MMI血管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临床症状表现为四肢瘫痪、舌瘫、感觉异常、头晕、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危重时出现呼吸衰竭.头颅DWI示双侧延髓内侧可呈特征性"心型"、"Y"字型、"V"字型或倒"八"字型高信号影.出院NIHSS评分、卒中进展(尤其呼吸衰竭)为BMMI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BMMI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多样,预后较差;头颅MRI为其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双侧延髓 临床表现 DWI 预后不良因素
下载PDF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吞咽及构音障碍康复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彭 曾庆 +1 位作者 黄国志 罗梓琼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3-476,共4页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在临床中患病率较低,但致残率较高,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深感觉障碍、吞咽障碍、构音障碍等。作者报道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在临床中患病率较低,但致残率较高,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深感觉障碍、吞咽障碍、构音障碍等。作者报道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影像学改变及早期针对性康复训练对患者的构音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转归与侧支循环代偿与后期精准康复密切相关,尽早识别及康复治疗能提高患者的预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 双侧延髓 吞咽障碍 构音障碍
下载PDF
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双侧延髓内侧梗死2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凌一童 张晓宇 +2 位作者 辛华 张文婧 董丽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2期1268-1272,共5页
1病例介绍1.1病例1患者男性,67岁,因“头晕10小时,行走不稳2小时”于2020年10月16日至本院就诊。患者入院前10 h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持续性,活动后明显,伴有恶心和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肢体麻木及无力。在我院急诊就诊,考虑“头晕... 1病例介绍1.1病例1患者男性,67岁,因“头晕10小时,行走不稳2小时”于2020年10月16日至本院就诊。患者入院前10 h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持续性,活动后明显,伴有恶心和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肢体麻木及无力。在我院急诊就诊,考虑“头晕、恶心待诊”,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泮托拉唑、甲氧氯普胺”等药物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入院前2 h出现行走不稳,四肢肢体力弱,伴有饮水呛咳,言语不清,但理解力正常。再次来我院就诊,行头颅CT排除脑出血及颅内肿瘤,急诊以“脑梗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梗死 脑梗死 头晕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病例报道2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凤 武希庆 +1 位作者 冯乐燕 贾玉勤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0期1062-1066,共5页
1病例介绍1.1病例1患者男性,54岁,因“进展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3天”于2019年11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时症状表现为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右手持物不稳,行走右偏,轻微头晕,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肢体抽搐,... 1病例介绍1.1病例1患者男性,54岁,因“进展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3天”于2019年11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时症状表现为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右手持物不稳,行走右偏,轻微头晕,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肢体抽搐,无头痛等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困难 病例报道 胃内容物 肢体麻木 症状表现 饮水呛咳 患者入院 双侧延髓梗死
下载PDF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雪松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3期129-130,共2页
目的:研究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提供临床治疗依据。方法:对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与结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临床较为罕见,核磁DWI为诊断患者病变提供了有力证据。
关键词 双侧延髓梗死 核磁DWI 交替性瘫痪
下载PDF
肌电图在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早期鉴别诊断的应用报道
13
作者 龙章玲 李世容 +4 位作者 刘蕊 顾然 王露 司玮 胡晓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1期55-56,共2页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疾病,但双侧延髓内侧梗死(h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MI)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最常见的早期临床表现为四肢乏力、感觉障碍、构音障碍、舌下神经瘫,甚至合并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1],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疾病,但双侧延髓内侧梗死(h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MI)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最常见的早期临床表现为四肢乏力、感觉障碍、构音障碍、舌下神经瘫,甚至合并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1],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病容易混淆,我院运用肌电图鉴别诊断了1例早期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双侧延髓 肌电图
下载PDF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4
作者 胡珍珠 石瑜 +3 位作者 李可 胡方方 李晴晴 班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54-0056,共3页
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 ,BMMI)的病例特点。方法 搜集近十年国内期刊报道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BMMI患者共计5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42例,女性13例,年龄39-84(59.6±5... 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 ,BMMI)的病例特点。方法 搜集近十年国内期刊报道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BMMI患者共计5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42例,女性13例,年龄39-84(59.6±5.5)岁。危险因素同时存在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22例(40.0%)、有高血压病无糖尿病18例(32.7%)、有糖尿病无高血压病5例(9.1%)、其他(18.2%)。主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表现常见的有运动障碍45例(81.8%)、构音障碍39例(70.9%)、头晕25例(45.4%)、感觉障碍16例(29.1%)。无1例行溶栓治疗。38例随访了预后,其中生活自理8例(21.1%),25例重度残疾(65.8%),5例死亡(13.1%)。结论 BMMI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主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多数患者预后不良,主要死因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梗死 病因 临床特征 磁共振 预后
下载PDF
进展性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特征
15
作者 周红 杨位霞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探讨进展性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12月14日和2022年5月9日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内科确诊的2例进展性BMMI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BMMI的诊断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 目的探讨进展性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12月14日和2022年5月9日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内科确诊的2例进展性BMMI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BMMI的诊断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0岁、40岁,病例1患者首发症状为头晕,病例2患者首发症状为头晕伴头颈疼痛。2例患者均于发病12 h内进展出现偏侧肢体乏力,并且在第2天偏侧肢体乏力进一步加重;随着病情进展,2例患者均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病例1患者在发病后1周出现四肢瘫痪。2例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双侧延髓内侧沿中线向背侧延伸的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病灶,外观类似“心”形或“Y”形,均确诊为BMMI。结论BMMI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四肢瘫痪、吞咽困难、构音障碍、深感觉障碍等,该病首发症状多不典型,应尽早完善头颅MRI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临床表现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的临床、血管影像学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唐建生 胡珏 +2 位作者 周俊杰 徐桂兰 姚环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MI)的临床、血管影像学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2月国内外期刊报道的BMMI病例,并结合本院诊治的2例BMMI,对纳入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管影像学... 目的探讨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MI)的临床、血管影像学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2月国内外期刊报道的BMMI病例,并结合本院诊治的2例BMMI,对纳入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管影像学、诊治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BMMI患者发病年龄34~81(57.2±11.2)岁,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晕(16例),临床表现为四肢瘫痪(21例)、头晕(18例)、构音不清(19例)、双侧病理征阳性(16例)、吞咽困难(16例)等,10例出现呼吸衰竭。19例行颅脑MRA、CTA或DSA检查,16例存在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其中11例为椎基底动脉狭窄/闭塞。无1例行溶栓治疗。转归良好组12例,可独立行走;转归不良组8例,其中7例不能行走,1例死亡;2组比较急性期呼吸衰竭及四肢肌力0级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MMI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头晕、球麻痹等,主要血管影像学特征为椎基底动脉大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期发生呼吸衰竭及四肢肌力0级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梗死 临床表现 血管影像 预后
原文传递
老年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雪梅 王艳玲 +4 位作者 石逸杰 张洪鹏 冀旗玲 耿晓坤 杜会山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上呈不同形态BMMI老年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査确诊,4例行CT血管成像(CTA)及血管超声检查,4例行血管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M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上呈不同形态BMMI老年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査确诊,4例行CT血管成像(CTA)及血管超声检查,4例行血管超声检查。结果8例(100.0%)患者均急性起病,呈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7/8,87.5%)、头晕(5/8,62.5%)、构音障碍(6/8,80.0%)、吞咽困难(3/8,37.5%)、感觉障碍(5/8,62.5%)、复视(2/8,25.0%)、意识障碍(2/8,25.0%)、耳鸣(1/8,12.5%);病灶多位于延髓中上段(7/8,87.5%),横轴位DWI病灶呈倒"八”型3例(37.5%〉,"V”型1例(12.5%),“Y”型3例(37.5%),"心”型1例(12.5%);8例(100.0%)均合并后循环血管多发狭窄或闭塞;其中病灶“心”型、“Y”型患者病情呈进展性加重;治疗后基本痊愈4例(50.0%),好转3例(37.5%),1例未愈出院(12.5%)。结论BMMI老年患者多合并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DWI呈“心”型及“Y”型患者病情易进展,预后差。头颅核磁结合DWI检查有助于早期临床诊断,预判病情演变,有效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梗死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原发性延髓“心”形出血1例报道
18
作者 张青 王旭 张庆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临床上延髓出血是少见的脑出血类型,在文献中多以个案报道形式呈现,而双侧延髓内侧出血更为少见。本文介绍了1例老年男性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平日血压控制不佳,此次以“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急性发病,后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 临床上延髓出血是少见的脑出血类型,在文献中多以个案报道形式呈现,而双侧延髓内侧出血更为少见。本文介绍了1例老年男性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平日血压控制不佳,此次以“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急性发病,后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失语、四肢瘫痪等症状。完善头颅CT提示双侧延髓内侧呈“心”形的高密度灶,明确诊断为延髓出血,并考虑此次发病与高血压有关。本文介绍了该患者的诊治经过,并从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以及结局等方面加以讨论,以期增加临床医师关于此病的诊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出血 双侧延髓 脑干出血 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典型“心形”影像的双侧延髓内侧梗死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玉晔 李蕾 +3 位作者 刘芳 赵奕楠 陈美林 何志义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2期236-238,共3页
延髓内侧梗死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在后循环中占比不到1%,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则更为少见。双侧延髓内侧梗死通常表现为四肢瘫痪,可能伴有构音障碍、眼球震颤、感觉障碍、舌下神经麻痹、吞咽困难和呼吸衰竭。“心形”外观是双侧延髓... 延髓内侧梗死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在后循环中占比不到1%,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则更为少见。双侧延髓内侧梗死通常表现为四肢瘫痪,可能伴有构音障碍、眼球震颤、感觉障碍、舌下神经麻痹、吞咽困难和呼吸衰竭。“心形”外观是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在MRI上的独特表现。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呈现“心形”或“Y形”病灶,通常伴有血管病变,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延髓梗死 吞咽困难 感觉障碍 构音障碍 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不良 四肢瘫痪 眼球震颤
原文传递
延髓“心”形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道
20
作者 郝先泽 刘国庆 +2 位作者 姜英 吴晓娟 张小乔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2,共6页
脑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均属于缺血性血管疾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两者可能同时或相继发病。延髓梗死诱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心脏神经,梗死后的应激反应也会导致心肌缺血梗死。本文报道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过... 脑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均属于缺血性血管疾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两者可能同时或相继发病。延髓梗死诱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心脏神经,梗死后的应激反应也会导致心肌缺血梗死。本文报道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患者在疾病早期MRI检查未显影,数天后复查才呈现“心”形梗死灶,经过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仍有肢体偏瘫。本病例强调了脑梗死患者应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并全面评估心脏指标,防止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梗死 双侧延髓 急性心肌梗死 脑心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