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固定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9~69岁(54.1±9.6岁);27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固定组),男9例,女18例,年龄40~70岁(57.8±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手术节段、疾病类型、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及变化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天、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腰腿痛,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术后1年根据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通过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性高于单侧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红蛋白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3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1年的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单侧固定组10.0%vs双侧固定组11.1%)、术后1年融合率(单侧固定组90.0%vs双侧固定组92.6%)及改良MacNab优良率(单侧固定组90.0%vs双侧固定组88.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安全有效,与双侧固定相比,单侧固定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更具有优势。展开更多
背景:目前有关植骨融合内固定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式趋于多元化,但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单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方式在临床上仍然常见,两种方式均能达到满意疗效,但哪种方式相对更具优势仍存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单...背景:目前有关植骨融合内固定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式趋于多元化,但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单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方式在临床上仍然常见,两种方式均能达到满意疗效,但哪种方式相对更具优势仍存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单节段腰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网制订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WanF ang Data。收集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单节段腰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 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07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在单节段腰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比中,手术时间[WMD=-40.29,95%CI(-43.79,-36.79)]、术中出血量[WMD=-74.13,95%CI(-86.13,-62.13)]、住院时间[WMD=-1.04,95%CI(-1.30,-0.79)]、终末随访目测类比评分[WMD=0.33,95%CI(0.24,0.42)]、终末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WMD=-1.07,95%CI(-1.57,-0.56)]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单侧优于双侧(P<0.000 1);并发症发生率[RR=0.54,95%CI(0.25,1.17)]和融合率[RR=0.53,95%CI(0.22,1.28)]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12和P=0.16)。提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单节段腰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取得满意效果,单侧内固定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后短期内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明显。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固定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9~69岁(54.1±9.6岁);27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固定组),男9例,女18例,年龄40~70岁(57.8±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手术节段、疾病类型、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及变化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天、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腰腿痛,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术后1年根据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通过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性高于单侧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红蛋白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3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1年的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单侧固定组10.0%vs双侧固定组11.1%)、术后1年融合率(单侧固定组90.0%vs双侧固定组92.6%)及改良MacNab优良率(单侧固定组90.0%vs双侧固定组88.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安全有效,与双侧固定相比,单侧固定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更具有优势。
文摘背景:目前有关植骨融合内固定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式趋于多元化,但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单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方式在临床上仍然常见,两种方式均能达到满意疗效,但哪种方式相对更具优势仍存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单节段腰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网制订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WanF ang Data。收集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单节段腰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 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07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在单节段腰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比中,手术时间[WMD=-40.29,95%CI(-43.79,-36.79)]、术中出血量[WMD=-74.13,95%CI(-86.13,-62.13)]、住院时间[WMD=-1.04,95%CI(-1.30,-0.79)]、终末随访目测类比评分[WMD=0.33,95%CI(0.24,0.42)]、终末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WMD=-1.07,95%CI(-1.57,-0.56)]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单侧优于双侧(P<0.000 1);并发症发生率[RR=0.54,95%CI(0.25,1.17)]和融合率[RR=0.53,95%CI(0.22,1.28)]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12和P=0.16)。提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单节段腰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取得满意效果,单侧内固定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后短期内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