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9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诊疗体系下儿童血友病双向转诊路径实践探索
1
作者 那春霞 刘国青 +1 位作者 刘之蕙 吴润晖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搭建血友病三级诊疗体系,摸索本地、异地两种转诊模式,通过建立电子数据库、完善药品管理、协助医保报销等辅助措施,畅通儿童血友病患儿的双向转诊路径,能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带动地方专业医疗能力提升、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搭建血友病三级诊疗体系,摸索本地、异地两种转诊模式,通过建立电子数据库、完善药品管理、协助医保报销等辅助措施,畅通儿童血友病患儿的双向转诊路径,能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带动地方专业医疗能力提升、合理应用罕见病药品、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通过三医联动加强儿童罕见病的诊疗服务能力,保障疑难重症患儿救治,提升高质量诊疗的可及性,有效减轻患儿疾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友病 双向转诊
下载PDF
基于双向转诊门诊老年患者调查的慢性疾病科普策略探索
2
作者 胡亚琼 夏碧芸 +2 位作者 邵志民 周靓赟 史凯蕾 《上海护理》 2024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的调查了解医院双向转诊门诊老年患者对于常见慢性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分析现有科普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健康宣教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7月,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就诊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双向转诊门诊的老年... 目的调查了解医院双向转诊门诊老年患者对于常见慢性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分析现有科普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健康宣教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7月,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就诊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双向转诊门诊的老年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对8种常见慢性疾病(高血压、脑卒中、COPD、慢性支气管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高血脂)的认知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了解不同分类患者对相关疾病基本认知、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等知识的了解情况差异。结果共调查老年患者601例,不同性别、收入、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有配偶、是否患有相关疾病等因素对老年人的常见慢性病防治认知有一定影响(P<0.05)。结论公立医院要积极推进老年群体慢性病的健康科普和疾病宣教工作,着力提高科普宣教的精准性、实效性和规范性,切实保障老年人群的健康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老年 患者 健康科普 公立医院 双向转诊
下载PDF
安徽省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核心医院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的认知及满意度研究
3
作者 董海燕 黄晓磊 +2 位作者 梁辉 纪凯 陈任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安徽省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核心医院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的认知、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做实。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皖中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皖北... 目的探讨安徽省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核心医院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的认知、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做实。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皖中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皖北宿州市立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皖南池州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核心医院的511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的认知和满意度情况,并采用二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医务人员满意度的因素。结果139名(27.20%)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表示满意。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称、是否了解双向转诊、所在单位对双向转诊宣传力度、双向转诊制度必要性认知是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P均<0.05)。调查的511名核心医院医务人员中有397人(77.69%)认为患者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338人(66.14%)认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有限、222人(43.44%)认为医疗机构间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衡、341人(66.73%)认为没有统一的双向转诊标准和指南、323人(63.21%)配套的政策支持不到位、301人(58.90%)认为医疗机构间缺乏信息沟通是当前安徽省紧密型医联体运行的主要障碍。结论完善安徽省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双向转诊工作、提升医务人员满意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双向转诊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确双向转诊标准和指南、平衡医疗机构间经济利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医联体 医务人员 双向转诊 认知 满意度
下载PDF
双向转诊制度下的日间手术利益相关者研究
4
作者 张召 成鹏飞 贺吉群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年第2期19-24,共6页
为解决当前医疗需求与有限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开展日间手术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合理利用双向转诊进一步优化日间手术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医疗全覆盖。采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深入探讨日间手术双向... 为解决当前医疗需求与有限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开展日间手术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合理利用双向转诊进一步优化日间手术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医疗全覆盖。采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深入探讨日间手术双向转诊过程中涉及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并分析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作用、承担责任、利益得失等,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日间手术双向转诊的顺利实施,为双向转诊与日间手术的研究发展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双向转诊 利益相关者 米切尔评分法
下载PDF
基于县域医共体框架下的居民和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认知情况调查分析——以颍泉区医共体为例
5
作者 张林林 海雯雯 李俊 《中国农村卫生》 2024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医共体内居民和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双向转诊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于2023年4—5月抽取了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医共体中医疗卫生机构9... 目的了解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医共体内居民和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双向转诊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于2023年4—5月抽取了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医共体中医疗卫生机构9家,颍泉区辖区内随机抽取部分居民进行在线问卷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双向转诊了解程度、双向转诊满意情况等内容。结果居民对双向转诊政策知晓程度,以“了解一点”为主(65.3%),非常了解的人不多;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政策知晓程度以“大体了解”为主(54.4%),“非常了解”的占比也未到40%。参加职工医保的居民对于双向转诊满意度(63.9%,129/202)最高;对双向转诊不满意的原因有:不清楚转诊流程和标准,未满足本人意愿,手续烦琐,医院为自身利益不愿意转诊,报销比例未达预期等。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非常不满意的原因有:宣传力度不足,缺乏监督考核机制,转诊手续复杂烦琐,医院为了各自利益不愿转诊病人及各级医疗机构间缺乏信息沟通,大多医务人员不清楚双向转诊制度等等。结论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居民对双向转诊了解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双向转诊在医共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顺利实施。建议医共体成员单位要加大对医务人员双向转诊政策和知识的培训,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向就诊居民积极宣传双向转诊政策;机构简化双向转诊手续,把双向转诊纳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中,加强对双向转诊的监督等,采取多种措施让全民参与到双向转诊和医共体建设中,提高区域内就诊率,形成良好的就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颍泉区 医共体 双向转诊 认知情况 居民 医务人员 问卷调查
下载PDF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双向转诊标准及运行机制的法律风险研究
6
作者 张卫建 《中国农村卫生》 2024年第4期26-28,共3页
双向转诊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作者以某市为例,通过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双向转诊的权利义务问题、双向转诊标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法律风险等方面... 双向转诊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作者以某市为例,通过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双向转诊的权利义务问题、双向转诊标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法律风险等方面展开分析,进而提出明确医共体模式下双向转诊的形式和内涵、细化双向转诊标准,优化有序转诊、加强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建设和患者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双向转诊 标准 运行机制 信息安全 法律风险
下载PDF
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管理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邹亚兰 张康 +1 位作者 李红霞 吴婷婷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15-118,共4页
目的 研究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疗管理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行分级诊疗的双向转... 目的 研究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疗管理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行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管理)和对照组(50例,行常规诊疗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股骨颈、腰椎L1—L2及L3—L4骨密度值,记录干预前后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及骨钙素]。采用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简明量表(COQOL)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股骨颈、腰椎L1—L2及L3—L4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ALP低于对照组,血清钙和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症状、身体机能、社交活动能力及心理精神等CO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访管理,有助于改善骨代谢和骨密度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 双向转诊模式 老年骨质疏松 管理效果
下载PDF
基于双向转诊模式下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姚翡 郁秋荣 +1 位作者 龚叶 孔颖宏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双向转诊模式下原发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常熟市某基层骨质疏松防治站开展辖区内的1 700例(女性≥50周岁,男性≥65周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易感人群的筛查,通过病史询问、... 目的 探讨基于双向转诊模式下原发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常熟市某基层骨质疏松防治站开展辖区内的1 700例(女性≥50周岁,男性≥65周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易感人群的筛查,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量表评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筛选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筛选出的329例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纳入对照组,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将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筛选出的327例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纳入双向转诊组,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症区域防治指导中心确诊、制定治疗方案或骨质疏松骨折术后再返回基层进行长期随访管理。入组时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的患者共280例,占总筛查人群比例为16.47%(280/1 700),其中对照组125例,双向转诊组155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2年内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情况。同时根据骨密度水平将双向转诊组分为非OP组101例和OP组5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向转诊模式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2年,双向转诊组各时间点骨密度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双向转诊模式下非OP组和OP组患者性别、年龄、骨质疏松性骨折史、补充钙剂、血钙、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 ALP)、臀大肌肌肉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OR=0.598,95%CI为0.467~0.767)、臀大肌肌肉横截面积(OR=0.897,95%CI为0.850~0.946)、25(OH)D(OR=0.877,95%CI为0.808~0.953)均为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ALP(OR=1.061,95%CI为1.001~1.124)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 基于双向转诊模式下可观察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及筛选骨质疏松高危人群,BMI、25(OH)D、臀大肌横截面积、ALP水平是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转诊模式 骨质疏松 骨密度动态变化 臀大肌横截面积
下载PDF
基于区域协同的双向转诊服务模式研究与探索
9
作者 方谦昊 徐进 +1 位作者 谢树莹 陈露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25-29,共5页
目的/意义以区域协同为核心,探索高效、便捷、规范的双向转诊服务模式,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方法/过程融合“互联网+”,构建双向转诊云平台,实现转诊业务与院内业务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结果/结论双向转诊... 目的/意义以区域协同为核心,探索高效、便捷、规范的双向转诊服务模式,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方法/过程融合“互联网+”,构建双向转诊云平台,实现转诊业务与院内业务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结果/结论双向转诊云平台推动了转诊流程规范化、便捷化,提升了医患满意度。基于区域协同的双向转诊服务模式推进了医疗资源一体化,在提升医联体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改善转诊患者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 区域协同 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云平台
下载PDF
慢性病病人在双向转诊中的下转现状研究
10
作者 谈学灵 李琴 《全科护理》 2023年第16期2171-2175,共5页
目的:了解双向转诊中慢性病病人的下转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慢性病病人下转现状调查问卷”对成都市4所三级医院200例慢性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分别有11.5%、37.5%的病人有下转经历和愿意下转。病人不愿意下转的主要... 目的:了解双向转诊中慢性病病人的下转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慢性病病人下转现状调查问卷”对成都市4所三级医院200例慢性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分别有11.5%、37.5%的病人有下转经历和愿意下转。病人不愿意下转的主要原因为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低。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已签约家庭医生、有下转经历、信任基层医疗技术对慢性病病人的下转意愿有影响(P<0.05)。结论:慢性病病人的下转率、下转意愿均较低。下转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应从宣传教育、政策完善、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等方面促进慢性病病人合理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社区卫生服务 双向转诊 向下
下载PDF
公立医院临床医生双向转诊行为影响因素探究
11
作者 吕晖 于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0027-0030,共4页
了解公立医院医生对转诊认知现状,探讨临床医生转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可借鉴的政策建议。方法 文章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河南省500名公立医院临床医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 了解公立医院医生对转诊认知现状,探讨临床医生转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可借鉴的政策建议。方法 文章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河南省500名公立医院临床医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医生相较于女性医生更愿意为患者推荐转诊医院。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相比于三级医院医生更愿意为患者进行转诊医院推荐。转诊对医生收益越高,医生越倾向于为患者推荐转诊医院。结论 干预医生的转诊行为,需要从开展相关培训、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优化激励策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双向转诊 临床医生 决策
原文传递
基于SWOT模型的互联网医院在双向转诊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子硕 王亚红 龙艳丽 《现代医院管理》 2023年第2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院的相关功能在双向转诊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SWOT分析法,系统归纳我国互联网医院和双向转诊结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结果应用互联网医院开展双向转诊有利于节省转诊时间,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且具有支持性...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院的相关功能在双向转诊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SWOT分析法,系统归纳我国互联网医院和双向转诊结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结果应用互联网医院开展双向转诊有利于节省转诊时间,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且具有支持性的政策背景和社会促成因素,但其制度设计不完善、建设成本较高和基层医院服务能力不足的弱点以及患者就诊观念的束缚也会对二者结合构成挑战。结论提高对转诊的宣传力度、贯彻线上协同机制以及充分利用可穿戴设备有助于强化互联网医院在双向转诊中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 双向转诊 分级 医疗资源配置 SWOT分析
下载PDF
县域医共体背景下双向转诊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L县为例
13
作者 梁泰林 唐宁 王琼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3年第4期4-6,共3页
本文以L县为背景调研医共体内双向转诊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研究L县医共体内双向转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基层特色科室的建设;强化医生多点执业等。
关键词 医共体 双向转诊 专科联盟
下载PDF
区域康复中心与军队医疗机构伤病员双向转诊信息化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14
作者 梁志达 王弘伯 +1 位作者 王冬 田伟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通过信息化手段增强军队医疗机构和疗养机构的数据互通,服务于军队伤病员的双向转诊工作。方法通过基于云服务的信息平台技术和加密的数据专线打通数据沟通渠道,构建服务于医疗业务的信息系统。结果建设“康复之桥”双向转诊平台,... 目的通过信息化手段增强军队医疗机构和疗养机构的数据互通,服务于军队伤病员的双向转诊工作。方法通过基于云服务的信息平台技术和加密的数据专线打通数据沟通渠道,构建服务于医疗业务的信息系统。结果建设“康复之桥”双向转诊平台,提升双向转诊工作信息化水平,方便医生通过电子疗病案全面掌握伤病员诊疗数据。结论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能够有效促进医疗数据共享,提升双向转诊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平台 双向转诊 区域康复中心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基于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专家共识(2023版)
15
作者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8期3061-3064,3069,共5页
在我国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进程中,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正在逐步实现深度融合,互联网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是促进分级诊疗落地的关键举措之一,为惠民、便民政策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资源最大化运用。为推... 在我国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进程中,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正在逐步实现深度融合,互联网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是促进分级诊疗落地的关键举措之一,为惠民、便民政策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资源最大化运用。为推进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的科学实施,学会组织召集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拟定专家共识,对基于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的流程、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描述。该共识包括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的概念、内容,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具体实施流程,实施过程中的策略及其意义4个部分。该专家共识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并结合临床实践和我国国情提出科学建议,旨在为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推动我国互联网医院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 远程会 双向转诊
下载PDF
创建“112”双向转诊模式:中国双向转诊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熊茂友 甘筱青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31-733,共3页
一直以来,我国双向转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上转容易而下转难,要让更多的患者有社区首诊也很难。要解决这一难题不能只是依赖行政干预,而是要更多地依靠体制和机制创新,"112"双向转诊模式正是根据多年的医改理论研究和实践体会,... 一直以来,我国双向转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上转容易而下转难,要让更多的患者有社区首诊也很难。要解决这一难题不能只是依赖行政干预,而是要更多地依靠体制和机制创新,"112"双向转诊模式正是根据多年的医改理论研究和实践体会,从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和着力点而提出的双转诊新模式。"112"双向转诊模式为:建立由现有公立医院与众多公立基层卫生机构成为"一家人"的双向转诊管理体制;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双向转诊奖励和问责机制;建立公立与非公立两种城乡医院集团的公平双向转诊竞争机制。也许只有正确、规范地运用"112"双向转诊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城乡居民的看病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转诊的难点与对策 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 “112”双向转诊模式
下载PDF
我国双向转诊运行现状与效果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73
17
作者 赵阳 李潇 +4 位作者 张亚超 何振仿 宋渝丹 张卫东 曹志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3500-3503,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目前双向转诊实施的现状及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从而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系统综述的研究方法,确定"双向转诊+现状"、"双向转诊+效果"为检索词,查阅相关资料,共得... 目的了解我国目前双向转诊实施的现状及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从而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系统综述的研究方法,确定"双向转诊+现状"、"双向转诊+效果"为检索词,查阅相关资料,共得到文献307篇,通过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最终采纳文献43篇,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描述。结果目前我国双向转诊发展较为迅速,转诊人数有所增加,转诊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以上转容易下转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差、相关制度不完善、转诊流程不明确、缺乏激励监督机制等问题较为突出。结论政府应完善落实双向转诊相关政策,医疗机构内部应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发展公共信息平台,完善转诊流程,促进双向转诊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转诊 现状 效果 系统综述
下载PDF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实现途径和管理办法的研究 被引量:86
18
作者 张宇 肖十力 +8 位作者 张拓红 李东 杨金玲 谢苗荣 李春英 毕维杰 杨改云 贾明珠 迟宝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双向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医院 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看病就医 实现途径 指导意见 中国
下载PDF
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机制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卢杨 张鹭鹭 +2 位作者 欧崇阳 仇元峰 田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939-941,共3页
目的以新型二级宏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为基点,进一步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理论体系,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体制。方法前期研究构建医院与社区互动模型、卫生服务理论、文献综述方法。结果经医院与... 目的以新型二级宏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为基点,进一步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理论体系,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体制。方法前期研究构建医院与社区互动模型、卫生服务理论、文献综述方法。结果经医院与社区互动模型获得“双向转诊”主要主体和病人流动路径,分析“双向转诊”影响因素,揭示“双向转诊”机制,并提出政策建议。结论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机制是新型宏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二级互动的关键部分,研究可为医院与社区整体互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社区 双向转诊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