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壳纲动物核糖体RNA 185-ITS1序列及其在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丁小雷 何毛贤 +1 位作者 邓凤姣 张锡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9-324,共6页
测定了双壳纲不同科、属、种及种内共11个个体的核糖体RNA 18S-ITS1序列。结果表明,该序列在种间存在很高的多态性,长度从558bp到784bp不等,碱基差异百分比在10.7%~61.7%之间,ITS1序列同源性很低,有片段的插入与缺失。种间18S部分序... 测定了双壳纲不同科、属、种及种内共11个个体的核糖体RNA 18S-ITS1序列。结果表明,该序列在种间存在很高的多态性,长度从558bp到784bp不等,碱基差异百分比在10.7%~61.7%之间,ITS1序列同源性很低,有片段的插入与缺失。种间18S部分序列碱基差异百分比在0.9%~23.7%之间,变化主要是碱基的转换。用邻接法(NJ)构建了8个种的18S部分序列(约240bp)的系统发育树,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果相符。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4个不同地域个体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在0.6%~1.9%之间。分析指出:18S基因可以作为双壳纲动物高阶元系统发育的分子标记;ITS1序列种间变化很大,可以应用于该纲物种的分类及鉴别,在亲缘关系相近种及种内变异相对较小,但核苷酸变异位点信息量丰富,可用于属内种间、亚种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1 18S RNA 遗传多样性 双壳纲
下载PDF
双壳纲贝类18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系统发生 被引量:6
2
作者 孟学平 申欣 +1 位作者 程汉良 赵娜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93-1403,共11页
双壳纲贝类栖息于环境多变的海域,是一个形态学和生态学都具有多样性的类群,清晰而可靠的进化关系对于养殖与相关种类的管理具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双壳类宏观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报道较少。研究用18S rRNA基因(18S)分析了双壳类3个亚纲... 双壳纲贝类栖息于环境多变的海域,是一个形态学和生态学都具有多样性的类群,清晰而可靠的进化关系对于养殖与相关种类的管理具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双壳类宏观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报道较少。研究用18S rRNA基因(18S)分析了双壳类3个亚纲贝类的系统发育关系。从GenBank下载帘蛤目、海螂目、贻贝目、胡桃蛤目、蚶目、珍珠贝目6个目94个种类的18S全/部分序列107个,通过ClustalX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4.1软件和PHyML软件计算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了双壳类18S变异规律及其在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结果显示18S有插入/缺失序列,存在长度多态性。序列比对显示有5段约30 70bp的保守区,4段约130 550bp的高变区。碱基组成平均为T:24.4%,C:23.6%,A:24.5%,G:27.5%。G+C含量为51.1%。在1796个比对位点中,变异位点占31.7%,简约信息位点占24.0%。目内科间遗传距离为0.003 0.043,目间遗传距离为0.026 0.093。NJ树和ML树显示贻贝目、珍珠贝目、胡桃蛤目、蚶目和海螂目的缝栖蛤科先分别聚为支持率很高(BPN=94 100)的单系支,后聚为一大支(BPN=100)。蛤蜊科与帘蛤目的其他科分离形成一置信度很高的单系支(BPN=93)。帘蛤科种类聚为置信度较低(BPN=60)的一支。海螂目、帘蛤目的种类没能完全聚到所属支系,彼此嵌套,缝栖蛤科的种类从海螂目中分离出来。18S资料揭示帘蛤目的蛤蜊科、海螂目的缝栖蛤科已经进化为独立的支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纲 18S RRNA基因 序列分析 系统发生
下载PDF
双壳纲八种贝类的核DNA定量分析及其与进化地位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昭萍 高凌云 +1 位作者 于瑞海 黎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6-580,共5页
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双壳纲8种贝类的细胞核DNA含量。结果显示,测定贝类的DNA含量分别为(pg):太平洋牡蛎,2.06±0.03;东方海笋,2.11±0.07;近江牡蛎,2.18±0.13;结蚶,2.59±0.10;青蚶,3.08±0.23;砂海螂,3.24±... 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双壳纲8种贝类的细胞核DNA含量。结果显示,测定贝类的DNA含量分别为(pg):太平洋牡蛎,2.06±0.03;东方海笋,2.11±0.07;近江牡蛎,2.18±0.13;结蚶,2.59±0.10;青蚶,3.08±0.23;砂海螂,3.24±0.28;缢蛏,3.85±0.10;日本镜蛤,5.00±0.20。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同种贝类个体间DNA含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仅占总差异的0.12%;而种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比例高达97.45%。本实验所测8种贝类的DNA含量与其进化地位间未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纲 DNA含量 进化地位
下载PDF
越南沿海的双壳纲软体动物 被引量:6
4
作者 蔡英亚 李海燕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1-13,共13页
报道了越南沿海的双壳纲软体动物 32 0种 ,隶属 3亚纲、6目、2 6总科、4 1科、1 4 8属。从种类的组成中 ,帘蛤科有 5 7种 ,蚶科 32种 ,樱蛤科 2 9种 ,贻贝科 2 5种 ,鸟蛤科 1 6种 ,牡蛎科 1 4种 ,蛤蜊科 1 3种 ,珍珠贝科和扇贝科各 1 2... 报道了越南沿海的双壳纲软体动物 32 0种 ,隶属 3亚纲、6目、2 6总科、4 1科、1 4 8属。从种类的组成中 ,帘蛤科有 5 7种 ,蚶科 32种 ,樱蛤科 2 9种 ,贻贝科 2 5种 ,鸟蛤科 1 6种 ,牡蛎科 1 4种 ,蛤蜊科 1 3种 ,珍珠贝科和扇贝科各 1 2种 ,紫云蛤科 1 1种 ,竹蛏科 1 0种 ,其他各科的种类均在 7种以内。按种的性质而论 ,越南沿海主要是由热带种和亚热带种类组成 ,还有与珊瑚礁紧密联系的热带种。就越南沿海双壳纲软体动物分类区系而论 ,应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印尼—马来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纲 软体动物 越南沿海 分类区系
下载PDF
双壳纲韧带文石纤维的纳米形貌及光学反射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刚生 李浩璇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3,共5页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微型光纤光谱仪对21种双壳纲韧带中文石纤维的纳米形貌及光学反射特征进行研究,经过对比分析及统计结果表明:形貌上,文石纤维是由约30 nm^80 nm的亚颗粒沿纤维轴向排列而成,呈串珠状结构;纤维横截面常呈近六边形或...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微型光纤光谱仪对21种双壳纲韧带中文石纤维的纳米形貌及光学反射特征进行研究,经过对比分析及统计结果表明:形貌上,文石纤维是由约30 nm^80 nm的亚颗粒沿纤维轴向排列而成,呈串珠状结构;纤维横截面常呈近六边形或浑圆形,但棕带仙女蛤、砗蚝及粒帽蚶呈长六边形。纤维直径及相邻纤维间距与生物种类有关,变化范围分别为65 nm^222 nm及88 nm^214 nm。除了砗蚝及粒帽蚶韧带无光学反射外,其他韧带均存在位于可见光范围内单反射峰,并随湿润程度增大而增加,反射强度也增大主波长还发生红移,从而导致韧带的水致变色现象,变色范围为28 nm^145 nm。韧带文石纤维独特的纳米形貌及其复杂的水致变色现象的发现对生物的矿物学及光子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纲韧带 文石纤维 纳米形貌 光学反射
下载PDF
中国海滑蛤属Liocyma(双壳纲:帘蛤科)一新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爱君 徐凤山 冷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6-798,共3页
滑蛤属至今已发现的种都分布于北半球,这些种类都是冷水种。新种Liocyma chinensis是一个温水种,采自渤海莱州湾,这是滑蛤属在亚洲大陆最南的分布界线。新种的发现,增加了黄、渤海动物区系中的冷水性因素。
关键词 软体动物 双壳纲 帘蛤科 滑蛤属 新种 黄、渤海
下载PDF
中国南沙群岛的双壳纲贝类 被引量:10
7
作者 蔡英亚 刘桂茂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报道了中国南沙群岛的双壳纲贝类 14 1种 ,分隶于 5亚纲 8目 36科 77属。从种类的组成中 ,帘蛤科有 18种 ,蚶科 15种 ,扇贝科 11种 ,鸟蛤科 10种 ,锉蛤科 8种 ,贻贝科、海菊蛤科和樱蛤科各 7种 ,砗磲科 6种 ,其他各科的种类均在 5种以... 报道了中国南沙群岛的双壳纲贝类 14 1种 ,分隶于 5亚纲 8目 36科 77属。从种类的组成中 ,帘蛤科有 18种 ,蚶科 15种 ,扇贝科 11种 ,鸟蛤科 10种 ,锉蛤科 8种 ,贻贝科、海菊蛤科和樱蛤科各 7种 ,砗磲科 6种 ,其他各科的种类均在 5种以内。按种的性质而论 ,大多数属于和珊瑚礁有密切联系的热带种或亚热带种 ,区系性质为印度—西太平洋区的印尼—马来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双壳纲 资源调查 南沙群岛 中国
下载PDF
深海化能生态系统双壳纲共生体系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敏晓 李超伦 +1 位作者 李梦娜 钟兆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2-536,共15页
双壳纲贝类在深海特殊生境——热液、冷泉及有机沉落生态系统中分布广泛,并且在其体内常含有化能共生细菌为贝类提供营养物质。双壳纲贝类与化能共生菌形成的共生体系对于其适应深海还原性生境至关重要。近40 a来随着海洋科考力度加大,... 双壳纲贝类在深海特殊生境——热液、冷泉及有机沉落生态系统中分布广泛,并且在其体内常含有化能共生细菌为贝类提供营养物质。双壳纲贝类与化能共生菌形成的共生体系对于其适应深海还原性生境至关重要。近40 a来随着海洋科考力度加大,深海化能生境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越来越多的深海物种被发现,双壳纲贝类无疑是这些化能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物种。在此,我们对常见的深海化能共生双壳纲贝类与其内共生菌的互作研究进行总结,主要双壳纲门类包含贻贝科(Mytilidae)、囊螂科(Vesicomyidae)、蛏螂科(Solemyidae)、索足蛤科(Thyasiridae)和满月蛤科(Lucinidae),梳理归纳的内容包括深海化能生态系统的发现、"双壳纲贝类—内共生菌"共生体系的组成、共生体系的营养互作、共生体系的建立与维持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对这些研究内容的总结有利于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深海特殊生命系统中共生互作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化能生态系统 双壳纲 共生体系 互作机制
下载PDF
广西北海市海滨多板纲、双壳纲和腹足纲种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阮桂文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3-78,共6页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广西北海市海滨的多板纲、双壳纲和腹足纲种类共63科243种,并对他们的分布区系和利用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 广西 北海市 多板 双壳纲 腹足 标本
下载PDF
满月蛤目(双壳纲:异齿亚纲)软体动物分类与系统演化研究进展
10
作者 焦英毅 张均龙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7-176,共10页
满月蛤目物种是海洋常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通常生活在有机质含量较高或化能生态系统中,是这两类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类群。本文回顾了满月蛤目分类与系统演化的研究历史。随着受关注程度的增加以及技术手段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出现大量的分... 满月蛤目物种是海洋常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通常生活在有机质含量较高或化能生态系统中,是这两类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类群。本文回顾了满月蛤目分类与系统演化的研究历史。随着受关注程度的增加以及技术手段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出现大量的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但由于物种繁多、样品获取困难、贝壳形态多变,该类群的分类系统仍存在大量尚未解决的问题,且其物种多样性被严重低估。我国对该类群系统性的研究尚未开展。未来需加强标本采集,结合新技术进行整合分类学研究以摸清我国满月蛤目物种组成和区系特点,完善分类系统,进而对其起源演化、扩布路径等问题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动物 双壳纲 满月蛤 索足蛤 多样性
下载PDF
双壳纲贝壳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王健 陈斌 +2 位作者 国超 杨涛 毛成童 《门窗》 2021年第8期220-222,共3页
河砂作为土木行业必需的一种资源,已经开始出现供需矛盾,为解决这一现状,本试验用价格低廉的双壳纲贝壳在一定比例上替代河砂,用于生产高强混凝土。采用等质量法使用双壳纲贝壳颗粒取代河砂,制备高强混凝土,对不同贝壳掺量的混凝土拌合... 河砂作为土木行业必需的一种资源,已经开始出现供需矛盾,为解决这一现状,本试验用价格低廉的双壳纲贝壳在一定比例上替代河砂,用于生产高强混凝土。采用等质量法使用双壳纲贝壳颗粒取代河砂,制备高强混凝土,对不同贝壳掺量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力学性能作出科学分析,探究用双壳纲贝壳代替河砂作为高强度混凝土骨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纲 高强混凝土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中国近海文蛤属(双壳纲,帘蛤科)的系统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素萍 王鸿霞 徐凤山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3-479,共7页
长期以来,我国的文蛤分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混乱现象,它已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文蛤的水产养殖和遗传育种等相关研究。利用比较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我国沿海分布的文蛤属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澄清了混淆种,修订了物种名称,确立了... 长期以来,我国的文蛤分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混乱现象,它已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文蛤的水产养殖和遗传育种等相关研究。利用比较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我国沿海分布的文蛤属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澄清了混淆种,修订了物种名称,确立了我国沿海文蛤的分类地位,对文蛤属的分类系统进行分子重建。结果表明短文蛤和丽文蛤为近缘种先聚到一起,然后与斧文蛤聚到一起,而琴文蛤、文蛤与该属其它 3 种文蛤的分歧时间较早。研究结果将为文蛤的分类研究、遗传育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纲 帘蛤科 文蛤属 系统分类 中国海.
原文传递
从形态分类到准分支系统分类——修订版Treatise双壳纲卷分类系统简介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32,共17页
修订版Treatise双壳纲卷首卷即将正式出版,其分类系统的纲要已提前公开发表。在古生物学家、现代生物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顺利地实现了化石和现生双壳类分类系统的初步融合,与1969版的形态分类相比,整个分类系统已经面... 修订版Treatise双壳纲卷首卷即将正式出版,其分类系统的纲要已提前公开发表。在古生物学家、现代生物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顺利地实现了化石和现生双壳类分类系统的初步融合,与1969版的形态分类相比,整个分类系统已经面目全非。为此,有必要全面介绍其分类方法和原则,介绍新分类系统带来的种种重大变化。新分类系统将进化学派的系统发育概念与分支系统分析方法的合理内核有机结合,发挥后者在方法论方面的优势,摒弃其系统发育即分岐演化的错误概念和某些不合理的分类学原则,如拒绝接受并系群和姐妹群必须具有相同级序等;充分发挥林奈系统的长处并加以改进,形成由共同衍征主导同时也考虑前进演化的林奈式级序体系,准分支系统分类方法由此形成。新方法兼顾分支发生和进化级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注重恢复可能的祖-裔关系;主要根据系统树但借鉴分支图方法来确定级序格架,将级序与系统树的分枝点对应,即与衍征的分歧时间对应,使级序的划分不再主观任意;一般将姐妹分类单元置于同一级序,必要时将并系群与其后裔类群置于同一级序,而姐妹群则可能被置于不同的级序。采用近亲单元和准近亲单元分别作为无级序的单系群和并系群的标识,解决了将化石分类群融入现代生物分类系统的技术难题,可简化并有效地保持分类系统的稳定性。新方法使双壳纲完成从形态分类向准分支系统分类的转变,这代表着分类学未来发展的新趋势,而林奈式级序体系则为林奈系统今后的改革提供了新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纲 分类学 系统发育 林奈级序体系 准分支系统分类 并系群 近亲单元
原文传递
双壳纲的左右壳
14
作者 潘琪琪 《博物》 2017年第12期6-6,共1页
11月的“海错图谱”终于不讲好吃的了,用海月的贝壳做窗户,江南人民真是会装修。文章里说海月的左壳比较凸,右壳比较平,请问像这种有两片贝壳的贝类,是怎么区分左右壳的呢?
关键词 双壳纲 生物学 科普知识
原文传递
硇洲岛沿海双壳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自强 颜亨梅 +1 位作者 杨海明 韦清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76-82,共7页
本文报道了广东湛江硇洲岛沿海的双壳类软体动物92种,隶属54属20科;介绍了硇洲岛的自然环境及潮汐;对双壳类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优势种和区系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软体动物 双壳纲 种群 生态分布 区系
下载PDF
中国双壳类古生物学研究近百年来的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沙金庚 《江苏地质》 1999年第1期1-9,共9页
近百年来,中国化石双壳类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基础资料的积累到向基础理论方向发展和关门自守到走向世界的过程,逐渐摆脱了“标准化石”和从属地位,走上古生物学发展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我国几代双壳类古生物学工作者们... 近百年来,中国化石双壳类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基础资料的积累到向基础理论方向发展和关门自守到走向世界的过程,逐渐摆脱了“标准化石”和从属地位,走上古生物学发展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我国几代双壳类古生物学工作者们的努力,中国各地质时期的双壳类组成总貌和双壳类化石的层序地层学已经得到揭示和确定,双壳类的起源、演化、埋葬、古生态和古生物地理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或探讨。双壳类古生物学已经并正在积极而有效地指导或支持地质生产。顾知微院士是我国化石双壳类学科最重要的承传和奠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纲 古生物学 化石 中国 寒武纪 地层
下载PDF
我国淡水经济双壳类的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17
作者 佘曙明 余建波 《当代水产》 2022年第7期79-81,共3页
双壳纲(Bivalvia),也即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因其形态左右扁平,两侧对称,具有两扇合抱身体的贝壳得名,常被称为双壳类,由于腹部具有大而侧扁的斧足,也称斧足纲(Pelecypoda)(刘月英,1979)。双壳纲是软体动物门中除腹足纲以外种类数... 双壳纲(Bivalvia),也即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因其形态左右扁平,两侧对称,具有两扇合抱身体的贝壳得名,常被称为双壳类,由于腹部具有大而侧扁的斧足,也称斧足纲(Pelecypoda)(刘月英,1979)。双壳纲是软体动物门中除腹足纲以外种类数量较多的一纲,全部生活在水中,世界上现有已知种类15,000种,其中生活在淡水中的2,000种。我国双壳类在淡水水域中的经济种主要有: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池蝶蚌(Hyriopsisschlegeli)、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背角无齿蚌(Anodontawoodiana)、橄榄蛏蚌(Soleniaoleivora)及河蚬(Corbiculafluminea)等,除河蚬外,其他6种蚌类均有类似的寄生繁育习性(刘月英,1979, 闻海波等,2020a)。三角帆蚌为我国特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水域 软体动物门 双壳纲 三角帆蚌 褶纹冠蚌 斧足 两侧对称
下载PDF
南海双带蛤科(Mesodes matidae)一新种
18
作者 徐凤山 李笑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4-385,共2页
于 1 959年 1 2月 1 4日在南海进行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时 ,采到了一个罕见的双壳类标本。最近经过鉴定 ,认为是一个新种 ,属于双带蛤科、糙双带蛤属 ,定名为中华糙双带蛤。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软体动物门 双壳纲 带蛤科 新种
下载PDF
川东丘陵地区蚌蟹立体生态养殖试验
19
作者 吴兴镇 罗登攀 +3 位作者 曾得军 袁涛 吴贤进 熊吉兵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3期32-34,共3页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俗称珍珠蚌,是淡水双壳类软体动物,属双壳纲、蚌科、帆蚌属,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是培育淡水优质珍珠的主要蚌种之一。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正式实施,在天然水域挂蚌养殖被严令禁止,原珍珠蚌...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俗称珍珠蚌,是淡水双壳类软体动物,属双壳纲、蚌科、帆蚌属,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是培育淡水优质珍珠的主要蚌种之一。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正式实施,在天然水域挂蚌养殖被严令禁止,原珍珠蚌主产区养殖面积和珍珠产量均受影响,急需开拓珍珠蚌养殖新渠道。开江县地处川东丘陵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蚌 天然水域 养殖面积 开江县 双壳纲
下载PDF
鱼-蚌生态养殖模式中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20
作者 冯兴浪 葛建民 熊辉娥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期77-79,共3页
三角帆蚌隶属于双壳纲、蚌科、帆蚌属,为双壳类软体动物,俗称珍珠蚌、淡水珍珠蚌、河蚌或三角蚌。三角帆蚌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的河流和湖泊中,尤其以中、大型湖泊分布最为广泛,是我国最主要的育珠蚌... 三角帆蚌隶属于双壳纲、蚌科、帆蚌属,为双壳类软体动物,俗称珍珠蚌、淡水珍珠蚌、河蚌或三角蚌。三角帆蚌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的河流和湖泊中,尤其以中、大型湖泊分布最为广泛,是我国最主要的育珠蚌。三角帆蚌通常栖息于水体底部,通过滤食浮游生物和水体中的有机碎屑来获取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碎屑 水质评价 三角帆蚌 大型湖泊 生态养殖模式 珍珠蚌 浮游植物群落 双壳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