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莫地平联合替罗非班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冯三平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3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以及尼莫地平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漳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均开展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通...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以及尼莫地平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漳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均开展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通过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摸红球为常规组(30例),摸蓝球为研究组(30例)。予以常规组患者替罗非班治疗,予以研究组患者替罗非班以及尼莫地平治疗。对比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治疗效果、急性血栓事件出现情况。结果用药后,研究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常规组,血小板计数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NFI得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急性血栓事件出现率分别为0.00%、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和尼莫地平,能够延长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降低血小板水平,提升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双微导管技术 颅内动脉瘤 替罗非班 尼莫地平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昌伟 王朝华 +2 位作者 徐丁 胡利刚 向守卫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4-136,140,共4页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且运用双微导管技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19.284,P=0.016),ADL评分高于对照组(t=22.105,P=0.043)、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16.926,P=0.038),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x^2=6.947,P=0.032),致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x^2=7.015、5.306、6.391,P=0.025、0.019、0.026),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7.031,P=0.033)。结论与手术夹闭治疗相比,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时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 颅内宽颈动脉瘤 临床效果 安全性 老年人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结合3D-DSA治疗颅内临界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再玉 马廉亭 +2 位作者 李俊 杜浩 张戈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临界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应用双微导管辅助技术结合3D-DSA的多次应用治疗12例复杂难治性颅内临界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造影... 目的探讨颅内临界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应用双微导管辅助技术结合3D-DSA的多次应用治疗12例复杂难治性颅内临界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造影示100%栓塞7例,>90%栓塞5例,载瘤动脉均通畅,无缺血并发症发生。11例病人恢复良好,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双微导管技术结合术中3D-DSA应用可有效治疗颅内复杂的临界宽颈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3D-DSA 临界宽颈动脉瘤 可脱弹簧圈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小辉 黄戈 +4 位作者 冯正健 姜盛强 何锦浪 李智斌 伍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224-225,共2页
目的总结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34例颅内动脉瘤(多发颅内动脉瘤2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34例栓塞结束后即刻行造影检查,按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28例,Ⅱ级6例。术... 目的总结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34例颅内动脉瘤(多发颅内动脉瘤2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34例栓塞结束后即刻行造影检查,按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28例,Ⅱ级6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4例,玻璃体出血2例,脑积水2例,短暂性呼吸暂停1例。31例随访3~36个月,未出现动脉瘤再出血或新发梗死病例。按GOS评分5分26例,4分4例,3分1例。行DSA复查24例,MRA复查2例,CTA复查3例,发现瘤颈复发2例,予加用支架辅助栓塞。结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相对宽颈动脉瘤是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 血管内治疗 双微导管技术 栓塞 弹簧圈 栓塞 支架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近远期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魏海亮 李翠君 +4 位作者 刘吉祥 李建华 裴献光 史艳梅 牛丽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84-87,91,共5页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介入手术,术后即刻造影显示,两组患者填塞密度和栓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APTT、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再出血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近远期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颅内动脉瘤 疗效 血管痉挛 凝血功能 血栓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五中 王衍刚 +5 位作者 张俊杰 杜顺利 殷建军 付兵舰 王永 辛艳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7期421-422,共2页
目的总结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治疗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双微导管技术治疗39例瘤颈/瘤体比为0.5~1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结果 39例动脉瘤均获得致密栓塞,即时DSA复查示动脉瘤均无显影。术后血管痉挛致脑缺血3例,经治疗... 目的总结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治疗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双微导管技术治疗39例瘤颈/瘤体比为0.5~1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结果 39例动脉瘤均获得致密栓塞,即时DSA复查示动脉瘤均无显影。术后血管痉挛致脑缺血3例,经治疗后改善。3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均复查CT血管造影示32例无显影,2例部分复发,无出血等发生。结论双微导管技术对瘤体瘤颈比为0.5~1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动脉瘤 双微导管技术 可解脱弹簧圈
下载PDF
“篮筐”及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光杰 相毅 孙昭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28期3141-3142,共2页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及"篮筐"技术在栓塞治疗颅内宽颈、不规则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 1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前均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确诊,采用单侧股动脉入路,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由微导管内先后交替送入弹簧...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及"篮筐"技术在栓塞治疗颅内宽颈、不规则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 1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前均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确诊,采用单侧股动脉入路,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由微导管内先后交替送入弹簧圈,待弹簧圈稳定后解脱,逐步达到致密填塞。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地采用双微导管及"篮筐"技术进行栓塞治疗,动脉瘤内弹簧圈填塞率76%~93%,复查造影见动脉瘤腔闭塞98%以上,无术中破裂出血、瘤颈残留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1 a,1例动脉瘤复发,经二次栓塞治疗后痊愈。结论双微导管及"篮筐"技术栓塞治疗宽颈且不规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既能使弹簧圈在动脉瘤体内保持相对稳定,又能很好地保持动脉瘤体内各部位的压力均衡,操作相对简便,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可解脱弹簧圈 栓塞 双微导管技术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6
8
作者 庞志宏 王文犀 郭立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总结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的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对象为瘤颈/瘤体比为1/3至1/1。结果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致密栓塞59例,大部... 目的总结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的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对象为瘤颈/瘤体比为1/3至1/1。结果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致密栓塞59例,大部分栓塞6例。所有病例栓塞过程中没有发生弹簧圈游离出动脉瘤的现象。39例出院后随访6个月,36例行CTA检查,3例行DSA检查,均没有发现动脉瘤复发。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非常实用且较安全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双微导管技术 栓塞
下载PDF
支架辅助与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小山 祝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75-77,共3页
目的比较支架辅助与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微... 目的比较支架辅助与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支架辅助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住院时间、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与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均可获得理想效果,预后效果良好,均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但双微导管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见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更突出,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辅助 双微导管技术 颅内宽颈动脉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王琳玺 陈冠燃 +2 位作者 张斓 闫晓枫 李庆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5期29-30,共2页
目的探究患有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患者实施双微导管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13例,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总结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其动脉... 目的探究患有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患者实施双微导管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13例,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总结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其动脉瘤内微弹簧圈填塞率在27%~43%,其中造影复查后发现动脉瘤完全闭塞有9例,动脉瘤90%闭塞有3例,动脉瘤仍有部分残留1例。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患者实施双微导管技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操作简单方便,术后并发症少,手术适应范围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颅内动脉瘤 栓塞
下载PDF
颅内大型动脉瘤经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探析
11
作者 张涛 卢庆林 《系统医学》 2017年第21期61-62,65,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大型动脉瘤通过双微导管技术展开治疗的效果。方法对61例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展开随机分组研究,27例通过支架辅助技术展开治疗为支架组,34例通过双微导管技术展开治疗为导管组,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颅内大型动脉瘤通过双微导管技术展开治疗的效果。方法对61例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展开随机分组研究,27例通过支架辅助技术展开治疗为支架组,34例通过双微导管技术展开治疗为导管组,对比两组近远期效果。结果导管组完全填塞率是85.29%,与支架组的77.7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填塞密度对比也(P>0.05);导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94%,比支架组的18.52%低(P<0.05);导管组2年复发率是2.94%,弹簧圈脱出发生率是5.88%,分别较支架组的复发率18.52%、弹簧圈脱出率25.93%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治疗,经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可实现与支架介入治疗相当的近期疗效,但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并发症更少、复发率更低,远期效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型动脉瘤 双微导管技术 治疗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循成 金杰 +2 位作者 丁文彬 戴志京 高跃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3965-3967,共3页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32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将6F Envoy导引导管置入动脉瘤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然后将...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32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治疗:将6F Envoy导引导管置入动脉瘤侧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内,然后将10F和14F预塑形微导管分别在0.014英寸微导丝引导下送入动脉瘤体内,再根据动脉瘤大小决定是否分部填塞和保护分支血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患者在术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导致残疾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现有动脉瘤复发病例。结论对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栓塞治疗,安全性和可靠性高,且手术操作方便、快捷、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双微导管技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13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清平 李宝民 +6 位作者 魏强国 秦国强 谈山峰 刘欣民 罗杰 宋伟健 胡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75-678,共4页
目的评价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2 月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 13 例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技术优势。 13 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 目的评价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2 月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 13 例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技术优势。 13 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 6 例,后交通动脉瘤 4 例,大脑中动脉瘤2 例,脉络膜前动脉瘤 1 例。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治疗成功 12 例,其中 10 例动脉瘤完全致密栓塞, 2 例大部分栓塞,载瘤动脉及其正常分支血管血流通畅;1 例栓塞失败,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6 个月复查造影显示 10 例动脉瘤完全治愈,2 例复发。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双微导管技术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及LVIS支架辅助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易田康 王政 +1 位作者 伍业 伍博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及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探讨其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茂名市中医院外二科收治的5...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及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探讨其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茂名市中医院外二科收治的50例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手术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SICAM-1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9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时的各项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SICAM-1、S100β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分别为(142.32±13.89)mg/L、(1.89±0.31)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74±14.76)mg/L、(2.21±0.4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微导管技术与LVIS支架辅助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效果相当,但双微导管技术更能有效调节血清SICAM-1、S100β表达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颈动脉瘤 急性期 双微导管技术 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 疗效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占兴 银公敬 +1 位作者 夏国强 陈锦州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69-270,共2页
目的研究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13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共13枚动脉瘤,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13枚动脉瘤采用双微导管技术12例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栓塞后即刻血... 目的研究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13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共13枚动脉瘤,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13枚动脉瘤采用双微导管技术12例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栓塞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瘤腔闭塞、未见造影剂充填。随访2~6年,复查DSA显示动脉瘤瘤腔闭塞100%者7例(53.85%),闭塞95%以上者4例(30.77%),闭塞90%者1例(7.69%),栓塞小于80%者1例(7.69%);格拉斯预后评分,5分9例(69.23%),4分3例(23.08%),3分1例(7.69%)。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是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一种可供选择、疗效确切、比较安全的的栓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双微导管技术 血管内栓塞治疗
下载PDF
用双微导管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的效果评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国然 胡秀玉 +1 位作者 张秀和 赵树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3期73-74,共2页
目的 :探究用双微导管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庆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这15例患者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介入性... 目的 :探究用双微导管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庆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这15例患者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 :这1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动脉瘤被完全栓塞的患者有10例(占66.67%),动脉瘤被大部分栓塞的患者有4例(占26.67%),动脉瘤被部分栓塞的患者有1例(占6.67%)。这15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对这15例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显示,其中有13例患者痊愈,有1例患者遗留有轻度的残疾,有1例患者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而死亡,其痊愈率为86.67%。结论 :用双微导管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17
作者 郭智勇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28期4004-4005,共2页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栓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度我院收治的96例颅内复杂动脉栓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支架辅助技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双微导管技术治疗。比较2...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栓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度我院收治的96例颅内复杂动脉栓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支架辅助技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双微导管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支架辅助技术相比,双微导管技术更有助于改善颅内复杂动脉栓塞神经功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复杂动脉栓塞 双微导管技术 支架辅助技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张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0018-0018,21,共2页
分析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经DSA诊断的4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观察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动脉... 分析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经DSA诊断的4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观察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对照组采用支架辅助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治疗。比较两组的NIHSS评分,手术费用、术后二次出血发生率预后。结果: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的二次出血几率、治疗费用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双腔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有效,可以有效地在急性期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减少支架的应用,从而降低患者术后二次出血的风险,同时,降低患者治疗费用。术后可不用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双微导管技术 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 疗效 术后二次出血率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浦毅 羊正祥 +3 位作者 喻永涛 邵云 缪伟锋 俞向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7年4月至2013年3月间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法治疗的18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18例复杂动脉瘤中宽颈动脉瘤9例,不规则动... 目的 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7年4月至2013年3月间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法治疗的18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18例复杂动脉瘤中宽颈动脉瘤9例,不规则动脉瘤8例,1例椎-基联合处夹层动脉瘤采用双股动脉入路,一侧予支架辅助,另一侧予微导管辅助,成功栓塞后双侧椎动脉保持通畅.动脉瘤有少许残留,半年后再补圈栓塞后痊愈.结果 18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随访6个月-2年,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双微导管技术是一种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适应证广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双微导管技术 血管内栓塞
原文传递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附58例报告) 被引量:12
20
作者 喻博 洪杨 +5 位作者 陈亮宇 奚卓 于明军 郑健 阙中有 刘云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3-697,共5页
目的评估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在“中等”颈宽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8例颅内动脉瘤,瘤颈/瘤体为0.5—1.0,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人路,应用1个四相Y形阀通过指引导管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根据瘤体形态,两管... 目的评估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在“中等”颈宽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8例颅内动脉瘤,瘤颈/瘤体为0.5—1.0,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人路,应用1个四相Y形阀通过指引导管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根据瘤体形态,两管头端的深浅和位置进行合适的调整,通过微导管先后、同时或交替地将弹簧囤填塞入动脉瘤,始终有一弹簧圈起稳定作用暂不解脱,待致密填塞动脉瘤后,解脱全部弹簧圈。结果58例应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的病例,即时50例致密栓塞,8例大部分(〉95%)栓塞。临床随访,缺血并发症2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双微导管技术对于某些“中等”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相对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圈 宽颈动脉瘤 双微导管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