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和活性鉴定
1
作者 晋瑞娜 边海波 +2 位作者 张晓敏 杨帆 王晚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1,共6页
目的构建同时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OX40的双特异性抗体,并在体外初步验证其对T细胞的特异性激活作用。方法构建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293F细胞进行表达和纯化。构建外... 目的构建同时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OX40的双特异性抗体,并在体外初步验证其对T细胞的特异性激活作用。方法构建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293F细胞进行表达和纯化。构建外源表达OX40和EGFR的HEK293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双抗与靶蛋白表达细胞的结合活性。并利用Jurkat-OX40-NF-κB-GFP报告细胞,验证双特异性抗体对报告细胞的激活活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分泌,进一步验证抗OX40/EGFR双抗对原代T细胞的激活。结果成功构建并且纯化了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并且验证了该双抗可以特异性地结合表达EGFR和OX40的HEK293T细胞。在表达EGFR的A549肺癌细胞介导的交联作用下,该双特异性抗体较OX40单抗更强地激活OX40-NF-κB报告细胞,并且促进PBMC分泌IL-2和IFN-γ细胞因子。结论抗OX40/EGFR双特异性抗体构建成功,可同时识别OX40和EGFR受体并激活肿瘤特异性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4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双特异性抗体 癌症 T细胞激活
下载PDF
培养基添加剂对双特异性抗体产量和糖基化的影响
2
作者 朱国梁 罗顺 张晓莹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目的 研究培养基添加剂(锰离子、锌离子和丁酸钠)对表达双特异性抗体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生长、抗体产量及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JMP 13.0软件响应曲面设计-中心复合设计,研究培养基添加剂对细胞生长、抗体产量及Man5糖型... 目的 研究培养基添加剂(锰离子、锌离子和丁酸钠)对表达双特异性抗体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生长、抗体产量及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JMP 13.0软件响应曲面设计-中心复合设计,研究培养基添加剂对细胞生长、抗体产量及Man5糖型含量的影响。结果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1000 nmol·L^(-1)氯化锰、30μmol·L^(-1)硫酸锌和250μmol·L^(-1)丁酸钠,可使峰值活细胞密度提高11.8%,抗体产量提高14.5%,Man5糖型含量降低28.9%。结论 锰离子、锌离子和丁酸钠在提高双特异性抗体产量和降低Man5糖型含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离子 锌离子 丁酸钠 双特异性抗体 糖基化
原文传递
专利角度分析基于纳米抗体的双特异性抗体
3
作者 李梦华 梁艳莉 《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8期29-31,共3页
双特异性抗体属于目前抗体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纳米抗体也因其分子量、亲合力、特异性等多方面优势成为备受关注的一类抗体药物类型,因此,鉴于上述两种抗体在药物研制中的优势,本文重点针对包含至少一个纳米抗体结构域的双特异性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属于目前抗体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纳米抗体也因其分子量、亲合力、特异性等多方面优势成为备受关注的一类抗体药物类型,因此,鉴于上述两种抗体在药物研制中的优势,本文重点针对包含至少一个纳米抗体结构域的双特异性抗体,以其为研究分析对象,从专利角度重点分析全球范围内关于该主题的专利申请量趋势、所涉技术领域、创新主体及研究靶点、应用领域等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纳米抗体 抗体药物 药物研制 抗体工程 亲合力 专利申请量 创新主体
下载PDF
全柱成像等电聚焦毛细管电泳法对双特异性Fc融合蛋白的电荷异质性分析
4
作者 袁国刚 罗顺 +2 位作者 林军 林康 昌根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29-0132,共4页
建立全柱成像等电聚焦毛细管电泳(WCID-CIEF)分析双特异性Fc融合蛋白电荷异质性方法。方法 通过非还原毛细管电泳法观察酶处理前后峰型的变化,初步确认了该Fc融合蛋白电荷异质性唾液酸相关;结合唾液酸酶酶切和方法优化手段,建立了此融... 建立全柱成像等电聚焦毛细管电泳(WCID-CIEF)分析双特异性Fc融合蛋白电荷异质性方法。方法 通过非还原毛细管电泳法观察酶处理前后峰型的变化,初步确认了该Fc融合蛋白电荷异质性唾液酸相关;结合唾液酸酶酶切和方法优化手段,建立了此融合蛋白的WCID-CIEF分析平台;通过液相质谱法(LC-MS)鉴定了唾液酸相关N-糖构型;通过液相荧光法(LC-FLR)测定了唾液酸的含量。结果 经唾液酸酶酶切和方法优化后,此方法在2.5~7.5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8,回收率在96.3%~104.6%之间,准确性、专属性和耐用性均满足要求。结论 结合酶处理和方法优化手段,WCID-CIEF可较好地分析融合蛋白的电荷异质性,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融合蛋白质控手段,并可应用于产品放行及稳定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柱成像等电聚焦毛细管电泳法 双特异性Fc融合蛋白 唾液酸酶酶切 方法开发和确认
原文传递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治疗复发难治性滤泡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石瑞 葛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21-123,共3页
滤泡性淋巴瘤(FL)是一种惰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缓解率高但非常容易复发,对于复发难治性FL通常需要多线治疗,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复发难治性FL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文就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复发难治性FL中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关键词 淋巴瘤 滤泡性 复发难治性 滤泡淋巴瘤 双特异性抗体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双特异性CAR-T细胞对EGFRvⅢ^(+)/CD133^(+)胶质瘤干细胞的靶向杀伤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亚丹 谢甲贝 +3 位作者 朱琼琼 卢文杰 丁辉 韩双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制备双特异性CAR-T(bs CAR-T)细胞,观察其对表达表皮生长因子Ⅲ型突变阳性(EGFRvⅢ^(+),简称vⅢ^(+))和CD133^(+)胶质瘤干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基于前期研制的vⅢ/CD133双特异性微抗体和二代CAR构建的双特异性CAR(bs CAR),制... 目的:制备双特异性CAR-T(bs CAR-T)细胞,观察其对表达表皮生长因子Ⅲ型突变阳性(EGFRvⅢ^(+),简称vⅢ^(+))和CD133^(+)胶质瘤干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基于前期研制的vⅢ/CD133双特异性微抗体和二代CAR构建的双特异性CAR(bs CAR),制备慢病毒载体转染人外周血T细胞,FCM和WB法检测bs CAR转染效率和表达水平。bs CAR-T细胞和vⅢ^(+)/CD133^(+)U87胶质瘤干细胞共培养,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IFN-γ分泌实验检测其特异性杀伤作用和对IFN-γ分泌的促进作用。制备裸鼠vⅢ^(+)/CD133^(+)U87干细胞移植瘤模型检测bs CAR-T细胞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vⅢsc Fv和CD133sc Fv通过重叠PCR无缝连接入二代CAR表达框(S-vⅢscFv/CD133scFv-Hinge-TM-CD137-CD3ζ)中,然后克隆入p CDH-MSCV-MCS-EF1-copGFP载体的Eco RⅠ和Bam HⅠ位点(pbs CAR)。3种质粒(p VSV-G、p CMV-d R8.9和pbs CAR)共转染HEK293T细胞制备慢病毒载体,转染外周血T细胞,FCM检测bs CAR表达率为71.1%,WB法结果显示bs CAR表达正确。bs CAR-T细胞和vⅢ^(+)/CD133^(+)U87干细胞共培养检测结果显示,bs CAR-T细胞对胶质瘤干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与效靶比呈正比;IFN-γ分泌量为(2350.6±92)pg·m L^(-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显示,bs CAR-T细胞在体内具有明显的移植瘤抑制作用(P<0.01)。结论:bs CAR-T细胞能够特异性靶向杀伤vⅢ^(+)/CD133^(+)胶质瘤干细胞,实验结果为促进实体瘤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Ⅲ型突变体 CD133 双特异性CAR vⅢ^(+)/CD133^(+)U87胶质瘤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
原文传递
双特异性抗体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董胡可 戴映 王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7-41,共5页
肿瘤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克隆抗体疗法、过继细胞疗法、溶瘤病毒疗法和肿瘤疫苗等。其机制为免疫治疗可激活体内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诱发免疫细胞激活、克隆性增殖/扩增和靶细胞溶解反应,发挥杀伤肿瘤效应。相... 肿瘤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克隆抗体疗法、过继细胞疗法、溶瘤病毒疗法和肿瘤疫苗等。其机制为免疫治疗可激活体内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诱发免疫细胞激活、克隆性增殖/扩增和靶细胞溶解反应,发挥杀伤肿瘤效应。相比于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靶向多个抗原或抗原表位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介导多种特定生物学效应,后者包括连接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募集并激活免疫细胞来消灭肿瘤细胞;作用于多个信号通路,协调肿瘤杀灭生物过程;通过抗体双价结构来介导蛋白复合物形成。目前双特性抗体用于治疗晚期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CD20阳性淋巴瘤等。本文就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免疫治疗 实体瘤 血液肿瘤
下载PDF
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及检测方法构建
8
作者 王云云 石广革 +3 位作者 孙嘉笛 陆欣 纪剑 孙秀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共10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长期的饮食暴露会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危害。目前针对ZEN和DON同步免疫检测分别依赖各自对应的单克隆抗体,而传统单克隆抗体制备周期长、...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粮食中常见的真菌毒素,长期的饮食暴露会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危害。目前针对ZEN和DON同步免疫检测分别依赖各自对应的单克隆抗体,而传统单克隆抗体制备周期长、成本高。作者利用重组抗体表达技术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可同时识别ZEN和DON的双特异性抗体(Bis-scFv),并构建了基于Bis-scFv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获得ZEN和DON标准曲线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20.64 ng/mL和132.29 ng/mL;Bis-scFv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其他真菌毒素均无显著的交叉反应。同时,将IC-ELISA方法对玉米中的ZEN和DON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其回收率为86.02%~108.14%。本研究证明了Bis-scFv可用于粮食样本中ZEN与DON的同步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双特异性抗体 免疫检测
下载PDF
双特异性抗体在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广文 秦嘉萍 +1 位作者 顾汇权 刘嫱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13-217,共5页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一种工程化的非自然抗体。由于大多数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的抗病毒活性有限,而双特异性抗体通过结构的修饰,可以同时作用于病毒和宿主细胞不同的抗原表位,在免疫治疗中具有更...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一种工程化的非自然抗体。由于大多数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的抗病毒活性有限,而双特异性抗体通过结构的修饰,可以同时作用于病毒和宿主细胞不同的抗原表位,在免疫治疗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以及更大广度及效力,在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研究领域中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已成为一大热点,现就抗HIV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 单克隆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下载PDF
血清双特异性磷酸酶1水平变化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张会会 郭兴青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15651-15659,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DUSP1水平变化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与哮喘发作风险、严重程度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呼吸科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52例、哮喘慢性持续期50例和健康儿童50...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DUSP1水平变化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与哮喘发作风险、严重程度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呼吸科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52例、哮喘慢性持续期50例和健康儿童50例进行研究。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DUSP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7水平。结果:① 血清DUSP1水平在健康儿童中最高,在哮喘慢性持续期儿童中次之,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中最低(P 0.05)。④ 哮喘慢性持续期儿童血清DUSP1水平与血清TNF-α、IL-1β水平呈负相关(P 0.05)。在健康儿童中,血清DUSP1水平与炎症因子无相关性(P > 0.05)。结论:血清DUSP1水平变化可能作为预测哮喘儿童的急性发作的生物学标志物,与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的炎症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磷酸酶1 哮喘 儿童
下载PDF
双特异性抗体在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治疗进展
11
作者 凌娟 曾慧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3期319-323,共5页
近年来,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上特异性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越来越多应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ies,BsAb)与肿瘤细胞抗原和... 近年来,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上特异性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越来越多应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ies,BsAb)与肿瘤细胞抗原和T细胞上的CD3结合,激活T细胞并靶向杀伤肿瘤细胞,有针对B细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靶点和非BCMA靶点如GPRC5D和FcRH5的多种BsAb,显示各自的药代动力特点以及相关疗效和不良反应,多项临床试验研究已证实其在R/RMM患者中具有可喜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双特异性抗体 免疫治疗 靶向 复发 难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筛选的双特异性抗体纯化方法开发
12
作者 甘远春 梁忠爽 +1 位作者 丁澦 张为杰 《生物化工》 2023年第1期23-29,42,共8页
双特异性抗体(BsAbs),简称双抗,是一种能同时结合两个不同靶点或表位的抗体,BsAbs在表达过程中通常伴随产生多种副产物,在纯化工艺中很难被去除。本研究运用高通量筛选技术,通过对SP Sepharose Fast Flow填料的纯化条件进行探索,建立基... 双特异性抗体(BsAbs),简称双抗,是一种能同时结合两个不同靶点或表位的抗体,BsAbs在表达过程中通常伴随产生多种副产物,在纯化工艺中很难被去除。本研究运用高通量筛选技术,通过对SP Sepharose Fast Flow填料的纯化条件进行探索,建立基于Sepharose Fast Flow填料的双特异性抗体纯化方法开发的通用流程,每个筛选条件只需要0.4 mg双抗样品,可同时筛选多达32个条件,筛选过程总耗时2 h,而传统柱层析需耗时64 h。通过高通量迅速筛选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双抗分子副产物,为解决纯化工艺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高通量筛选技术 纯化 SP Sepharose Fast Flow
下载PDF
基于靶点人源化小鼠的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及其IgG1亚型的抗癌活性评价
13
作者 胡红梅 于秋红 +2 位作者 杨毅 沈月雷 刘柏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0-386,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靶点人源化小鼠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双特异性抗体(BsAb)并对BsAb及其IgG1亚型进行抗癌活性评价和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和扩增并纯化不同结构及抗体亚型的PD-1/CTLA-4抗体... 目的:构建基于靶点人源化小鼠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双特异性抗体(BsAb)并对BsAb及其IgG1亚型进行抗癌活性评价和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和扩增并纯化不同结构及抗体亚型的PD-1/CTLA-4抗体BsAb1、BsAb2和BsAb3,对纯化BsAb进行靶点亲和力检测,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FCM检测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基于B-hPD-1-hPD-L1-h CTLA-4人源化小鼠的MC38-hPD-L1结肠癌细胞移植瘤模型对BsAb进行体内药效评估,并通过移植瘤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分析PD-1/CTLA-4抗体的作用机制。结果:成功制备的BsAb1、BsAb2及BsAb3对靶点PD-1和CTLA-4均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对靶点通路均有不同程度的阻滞活性,均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P<0.05或P<0.01)。IgG1亚型BsAb体内药效更优(P<0.01),TIL分析发现BsAb2-IgG1明显增加了CTL百分率(P<0.05),显著降低了肿瘤浸润Treg细胞百分率(P<0.01),使肿瘤免疫微环境更有利于杀伤肿瘤细胞;增强ADCC活性的Fc突变体亚型BsAb2-SI则不能进一步提高抗肿瘤活性。结论:具有Fc效应功能的IgG1亚型的PD-1/CTLA-4抗体体内抗癌药效更优,因其可以更好地清除TIL中的Treg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双特异性抗体 抗体亚型优化 肿瘤 MC38-hPD-L1结肠癌细胞
原文传递
过表达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1通过调节自噬作用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
14
作者 胡丽君 魏燕 +1 位作者 贺行巍 张洁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90-197,共8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1(dual-specificity protein phosphatase 1,DUSP1)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DR组、ADR+Ad-DUSP1组、ADR+Ad-NC组,每... 目的探讨过表达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1(dual-specificity protein phosphatase 1,DUSP1)对阿霉素(adriamycin,AD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DR组、ADR+Ad-DUSP1组、ADR+Ad-NC组,每组10只。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值(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值(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DUSP1 mRNA表达,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TUNEL染色及Masson染色分别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相关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ADR组、ADR+Ad-DUSP1组和ADR+Ad-NC组大鼠心肌组织中DUSP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10、0.23±0.02、0.22±0.02、0.76±0.08。与对照组比较,AD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DUS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显著升高,LVEF和LVFS显著降低;心肌组织可见明显病理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率和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显著升高;心肌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cell-lymphoma-2 related protein,Bax)、切割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Ⅰ型胶原蛋白(typeⅠcollagen,COL-Ⅰ)、Ⅲ型胶原蛋白(typeⅢcollagen,COL-Ⅲ)、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心肌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Beclin-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6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DR组比较,ADR+Ad-DUSP1组大鼠心肌组织中DUS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显著降低,LVEF、LVFS显著升高;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心肌细胞凋亡率和CVF显著降低;心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Bax、cleaved caspase-3、COL-Ⅰ、COL-Ⅲ、MMP-2、TGF-β1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心肌组织中LC3、Beclin-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62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DUSP1可能通过抑制自噬作用减轻ADR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损伤 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1 阿霉素 细胞凋亡 纤维化 自噬
下载PDF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建立
15
作者 段颖 李肖肖 秦国宏 《工业微生物》 CAS 2023年第6期98-100,共3页
内毒素大量存在于药物中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对此,文章建立了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并使用重组C因子法进行内毒素检测的方法学研究。结果显示,内毒素含量在0.1~2.5 EU/mL范围内时与荧光信号强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 内毒素大量存在于药物中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对此,文章建立了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并使用重组C因子法进行内毒素检测的方法学研究。结果显示,内毒素含量在0.1~2.5 EU/mL范围内时与荧光信号强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3种浓度下内毒素检测回收率范围在88%~120%以内;该方法的精密度和耐用性良好;重组C因子不与β-葡聚糖发生反应。该方法适用于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细菌内毒素的质量控制,打破了凝胶法检测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细胞内毒素 重组C因子法 凝胶法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性DLBCL,双特异性抗体异军突起
16
作者 陈乃宾 李文瑜 《循证医学》 2023年第6期340-343,共4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来源于成熟B细胞的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的肿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占全部NHL的30%~40%。利妥昔单抗的出现,开启了DLBCL患者...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来源于成熟B细胞的具有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的肿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占全部NHL的30%~40%。利妥昔单抗的出现,开启了DLBCL患者的免疫治疗时代,约60%的患者在一线标准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但仍有约30%~40%的DLBCL患者会在一线治疗后复发,其中10%为难治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双特异性抗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αβT细胞CDR3谱系漂移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微 温茜 +1 位作者 周明乾 马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1)介导的αβT细胞CDR3谱系漂移,为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6例正常献血员T细胞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联合BHL-1刺激前后的... 目的探讨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1)介导的αβT细胞CDR3谱系漂移,为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6例正常献血员T细胞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联合BHL-1刺激前后的TCR库多样性变化(CDR3谱型分布特征)及刺激后T细胞TCRα、β链CDR3优势利用情况,对克隆性增生T细胞的CDR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刺激前6例正常献血员TCR 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刺激后发生CDR3谱系漂移,部分TCR Vα、Vβ家族出现优势增生,明确了BHL-1介导下单克隆增生T细胞的α、β链CDR3序列。结论 SKOV3联合BHL-1诱导的T细胞CDR3谱系出现明显漂移,提示CDR3的选择性表达可能与BHL-1介导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有关,特异应答T细胞TCR CDR3序列的确定,将为卵巢癌的T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 T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基因扫描
下载PDF
Ig/Ig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定量及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三英 杨天赐 彭宣宪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1-714,共4页
目的 建立Ig/Ig -TCIC的定量方法 ,研究Ig/Ig -TCIC是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以Ig的免疫生物学性质和数学计算相结合进行定量。通过研究Ig/Ig-TCIC与C3/Ig -TCIC、全血清和复合Ig与补体等体液免疫指标的关系来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 建立Ig/Ig -TCIC的定量方法 ,研究Ig/Ig -TCIC是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以Ig的免疫生物学性质和数学计算相结合进行定量。通过研究Ig/Ig-TCIC与C3/Ig -TCIC、全血清和复合Ig与补体等体液免疫指标的关系来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Ig/Ig -TCIC的定量方法 ,并发现Ig/Ig -TCIC与有关体液免疫指标的相互关系具有明显规律性。结论 本定量法简便实用。Ig/I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Ig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 免疫网络 免疫调节 免疫球蛋白 补体
下载PDF
抗FIXa×FX双特异性抗体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的建立
19
作者 覃一枫 张坤成 +3 位作者 方雅 吴涛 李国柱 秦国宏 《山东化工》 2023年第23期182-185,共4页
目的:建立抗FIXa×FX凝血因子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利用酶学显色原理,双特异性抗体作为桥连因子其Fab端分别连接凝血因子IXa(FIXa)和X(FX),并将FX激活为FXa,催化底物... 目的:建立抗FIXa×FX凝血因子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利用酶学显色原理,双特异性抗体作为桥连因子其Fab端分别连接凝血因子IXa(FIXa)和X(FX),并将FX激活为FXa,催化底物显色,获得相对活性值。并对分析方法进行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及方法稳定性验证。结果:抗体在该方法下存在量效关系并能够准确测定其生物学活性。该方法能够测定与Human FⅧ功能相似的抗FIXa×FX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在60%~150%效价水平范围内,对候选抗体进行8次测定,回收率在91.41%~97.86%;各效价水平相对偏倚(RB)均在±12%范围内,相对效价理论值与实测值直线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 2)为0.9969;各效价水平8次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几何变异系数(GCV)均小于20%;对样品进行热处理后能够准确评价活性的检出能力。结论:研究建立的抗FIXa×FX的双特异性抗体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及线性范围,该法能够用于抗FIXa×FX抗体的生物学活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FIXa×FX双特异性抗体 生物学活性 凝血因子 Human FⅧ
下载PDF
双特异性抗体免疫疗法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吴亮 王志永 +1 位作者 邹慧琳 王华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29-234,共6页
双特异性抗体(BsAb)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已经取得显著进展。BsAb能够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非限制性介导细胞毒性T细胞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中,靶向CD20和CD3的BsAb的早期临床试验已显示出良... 双特异性抗体(BsAb)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已经取得显著进展。BsAb能够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非限制性介导细胞毒性T细胞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中,靶向CD20和CD3的BsAb的早期临床试验已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主要就靶向不同靶点的BsAb的结构特点、在B-NHL中应用的疗效反应、不良反应,以及BsAb耐药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