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膦酸盐类药物对区域骨代谢加速过程中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
1
作者 郭珍珍 程筠 黄文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1期173-176,共4页
目的 分析双膦酸盐类药物对区域骨代谢加速过程中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唑来膦酸(ZA)组、白细胞介素-17(IL-17)组、拉喹莫德(laq)组,每组10只。ZA组、IL-17组、laq组腹腔注射唑来膦酸,... 目的 分析双膦酸盐类药物对区域骨代谢加速过程中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唑来膦酸(ZA)组、白细胞介素-17(IL-17)组、拉喹莫德(laq)组,每组10只。ZA组、IL-17组、laq组腹腔注射唑来膦酸,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四组大鼠行颌骨拔牙术, IL-17组大鼠给予抗大鼠IL-17中和抗体, laq组大鼠给予拉喹莫德。拔牙术后第8周处死大鼠,取完整骨固定,实施X线检查与Micro-CT扫描,分析其骨代谢情况。结果 空白对照组大鼠拔牙创愈合情况良好,无死骨形成,骨代谢尚可。ZA组、IL-17组和laq组大鼠拔牙创部位的骨体积分数(BV/TV)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ZA组、IL-17组和laq组骨代谢较快。空白对照组中的大鼠颌骨黏膜愈合良好,骨密度正常,骨代谢稳定。唑来膦酸有助于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阻断或抑制IL-17活性可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细胞极化。结论 双膦酸盐类药物会对区域骨代谢加速过程中巨噬细胞极化状态造成影响,临床应用时需要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区域骨代谢加速 巨噬细胞极化状态 影响
下载PDF
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17
2
作者 余伯龙 李义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0-85,共6页
回顾了与氨基双膦酸盐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双膦酸盐类药物有口服与静脉注射两种类型。口服双膦酸盐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静脉注射的双膦酸盐用于肿瘤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两类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副作用在许多方面都不同。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不良反应 静脉注射双膦酸盐类 口服双膦酸盐类
下载PDF
骨化三醇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3
作者 霍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0087-0090,共4页
研究骨质疏松治疗时选择骨化三醇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方案临床效果,并观察用药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总计8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患者入组时间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以随机抽签法进行对照(n=40,阿仑膦酸钠)和观察(n=40,骨... 研究骨质疏松治疗时选择骨化三醇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方案临床效果,并观察用药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总计8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患者入组时间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以随机抽签法进行对照(n=40,阿仑膦酸钠)和观察(n=40,骨化三醇+阿仑膦酸钠)。对比不同组别治疗6月后疾病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碱性磷酸酶水平较高,甲状旁腺激素及骨钙素水平较低,股骨颈、腰椎、Ward三角区骨密度较高,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各项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用药后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骨质疏松选择骨化三醇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进行治疗,能够积极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且用药安全性高,对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意义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双膦酸盐类药物 骨质疏松 药物安全性
原文传递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24
4
作者 林华 包丽华 +2 位作者 韩祖斌 陈新 孙燕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7-79,124,共4页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双膦酸盐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妇女360人,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每天在接受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200IU治疗的同时,分别接受羟乙膦酸钠、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治疗,其中羟乙膦酸钠200 mg,bid,用2周,间歇11...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双膦酸盐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妇女360人,随机分成3组,所有患者每天在接受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200IU治疗的同时,分别接受羟乙膦酸钠、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治疗,其中羟乙膦酸钠200 mg,bid,用2周,间歇11周后再次重复;阿伦膦酸钠10mg,qd;利塞膦酸钠5 mg,qd。3种药物治疗时间均为1年。观察内容包括:骨痛,尿N肽端交联Ⅰ型胶原,NTx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骨密度,不良反应,脊柱新骨折。结果 3组患者经1年治疗,与用药前比较,骨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骨代谢指标N肽端交联Ⅰ型胶原和骨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P<0.01);腰椎和髋部骨量均有显著上升(P<0.01):其中阿伦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5.51%,股骨颈上升2.66%,股骨粗隆上升4.37%,Ward’s区上升3.13%;利塞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4.18%,股骨颈上升2.05%,股骨粗隆上升2.81%,Ward’s区上升3.08%;羟乙膦酸钠治疗组骨密度腰椎L2-4上升3.70%,股骨颈上升1.84%,股骨粗隆上升1.96%,Ward’s区上升1.50%;新骨折发生羟乙膦酸钠组4人,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组均为1人;各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新型双膦酸盐阿伦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更方便、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D 羟乙 阿伦 利塞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合理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商红 张石革 孙定人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5-247,共3页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研究进展 合理用药 临床应用 抗癌
下载PDF
浙江省11家医院2010-2015年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相关骨损害及疼痛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曹莹莹 王增 +4 位作者 方罗 戚雅君 余佳文 骆虹 宋俞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了解双膦酸盐类药物在浙江省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为进一步促进该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分析和用药频度分析方法,对抽取的浙江省11家医院2010-2015年接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骨... 目的:了解双膦酸盐类药物在浙江省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趋势,为进一步促进该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分析和用药频度分析方法,对抽取的浙江省11家医院2010-2015年接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样本处方中所使用的该类药物相关品种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计算、排序及分析。结果:6年间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使用金额总体稳中有升(其中2011年增幅较大),2015年比2010年增加了96.26%。使用金额排前3位的品种分别是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注射用唑来膦酸(国产)和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其中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的使用金额总体基本呈上升趋势,而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的使用金额总体基本呈下降趋势。DDDs排前3位的品种分别是注射用唑来膦酸(国产)、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和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其中注射用唑来膦酸(国产)和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的DDDs总体基本呈上升趋势,而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的DDDs总体基本呈下降趋势。双膦酸盐类药物各品种的B/A值介于0.33~2.00之间,其中2012-2015年注射用唑来膦酸(国产)的B/A值均为2.00,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的B/A值均为0.50。DDC排第1、2位的品种均为注射用氯屈膦酸二钠、注射用唑来膦酸(进口)。结论:浙江省11家医院2010-2015年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使用金额总体稳中有升,其中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价格适中的第二和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的部分品种(如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注射用唑来膦酸等,尤其是后者)在临床使用中占优势。双膦酸盐类药物的选择与使用基本合理,但价格仍然是限制部分品种进一步广泛应用的首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乳腺癌骨转移 骨损害 疼痛 药物利用研究 使用金额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发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东刚 王杰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78-683,共6页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结构特点 骨疾患者 钙代谢性疾病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黄诚 王诗尧 翁习生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一类与含钙晶体具有高度亲和力的人工合成物。1960年初Fleisch等通过机体内存在的焦膦酸化合物对异位钙化有抑制作用得到启发,将在体内易被酶水解的焦膦酸结构中的P-O-P更换成了P-C-P,合成在体内不易被酶水解的稳定化... 双膦酸盐类药物是一类与含钙晶体具有高度亲和力的人工合成物。1960年初Fleisch等通过机体内存在的焦膦酸化合物对异位钙化有抑制作用得到启发,将在体内易被酶水解的焦膦酸结构中的P-O-P更换成了P-C-P,合成在体内不易被酶水解的稳定化合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功能,减少破骨细胞数量起到抗骨重吸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临床应用 骨细胞功能 机体内 抑制作用 吸收作用 细胞数量 合成物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建权 傅得兴 孙春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双膦酸盐类(Diphosphonate)药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抗代谢性骨病新药,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高钙血症等。虽然此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大部分是较轻微的,且是暂时性的。但随着其应用的日益广泛,该类药物对胃肠道... 目的:双膦酸盐类(Diphosphonate)药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抗代谢性骨病新药,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高钙血症等。虽然此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大部分是较轻微的,且是暂时性的。但随着其应用的日益广泛,该类药物对胃肠道、眼部、颚骨坏死、肌肉骨骼疼痛及肾脏等一些严重不良反应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其不良反应与应用进行阐述和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检索方法。结果及结论:在临床上预防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思力 苏蕊 +1 位作者 黄耘 方志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接受常规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长春新碱(VCR)1.4 mg·m^(-2)·d^(-1),d1;...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接受常规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长春新碱(VCR)1.4 mg·m^(-2)·d^(-1),d1;脂质体多柔吡星40 mg·m^(-2)·d^(-1),d1;地塞米松40 mg/d口服d1~d4,dq^d12,d17~d20。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4 mg和5%葡萄糖注射,滴注4 h以上,每月1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发生骨痛、脊椎骨折和高钙血症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R)-5b、Wnt抑制剂(DKK1)、白细胞介素(IL)-6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骨痛发生率为6.67%(1/15例),低于对照组13.33%(2/15例,P<0.05)。试验组脊椎骨折发生率为6.67%(1/15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2/15例,P<0.05)。试验组的高钙血症发生率为13.33%(2/15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4/15例),(P<0.01)。试验组中位生存期为(29.32±3.84)个月,对照组为(14.32±2.93)个月(P<0.05)。治疗后,试验组TRACR-5b为0.99±0.02,IL-6为1.02±0.03,DKK1为1.08±0.01,Runx2为0.84±0.02;对照组TRACR-5b为0.77±0.03,IL-6为0.52±0.04,DKK1为0.65±0.03,Runx2为1.13±0.03(均P<0.05)。试验组8例(53.33%)有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恶心和腹泻,乏力6例(40.00%),血小板减少4例(26.67%),肢短麻木5例(33.33%),发热7例(46.67%),憋气和心慌7例(46.67%),体位低血压3例(20.00%),视觉障碍1例(6.67%);对照组分别有胃肠道症状11例(73.33%),乏力9例(60.00%),血小板减少9例(60.00%),肢端麻木11例(73.33%),发热12例(80.00%),憋气和心慌11例(73.33%),体位性低血压9例(60.00%),视觉障碍5例(3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可有效延长M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减少骨痛、脊椎骨折等并发症,可能与调节成骨或破骨细胞因子TRACR-5b、DKK1、IL-6和Runx2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伊班 多发性骨髓瘤 高钙血症 骨骼疼痛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颌骨坏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冯驭驰 赵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98-1002,共5页
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颌骨坏死是双膦酸盐类药物一种潜在的严重副反应,发生率从0到28%不等。以患者出现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暴露为典型特征,伴有明显疼痛、颌面部瘘管、甚至病理性骨折,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相关的治疗。其发病因素涉... 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颌骨坏死是双膦酸盐类药物一种潜在的严重副反应,发生率从0到28%不等。以患者出现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暴露为典型特征,伴有明显疼痛、颌面部瘘管、甚至病理性骨折,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相关的治疗。其发病因素涉及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创伤因素、感染因素、以及可能的致病基因带来的易感性,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该病的治疗方法种类较多,包括全身使用抗生素、局部冲洗和含漱、手术治疗、高压氧舱、激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等,但无一能够达到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颌骨坏死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化合物的名称使用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福才 马在松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5-126,共2页
双膦酸盐类(Bisphoshonates BPs)化合物是除雌激素、降钙素外又一抑制骨吸收药物,主要用于Paget's病、肿瘤引起的骨溶解、非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症、异位钙化、骨化以及核医学用作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等.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化合物 名称 抑制骨吸收药物 化学结构
下载PDF
4种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桂君 王艳 张晓盟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6-317,共2页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 经济学 药学 肿瘤 肿瘤转移 疼痛
下载PDF
三种双膦酸盐类药物对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坤 刘璋 +2 位作者 高洁 刘友强 刘振方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687-690,共4页
目的研究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及阿伦膦酸钠三种双膦酸盐类药物对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因骨痛就诊的乳腺癌术后内分泌药物治疗的135例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为乳腺癌术后患者,术后化疗辅... 目的研究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及阿伦膦酸钠三种双膦酸盐类药物对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因骨痛就诊的乳腺癌术后内分泌药物治疗的135例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为乳腺癌术后患者,术后化疗辅助内分泌治疗。按照不同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伊班膦酸钠组(A组)、阿仑膦酸钠组(B组)和唑来膦酸组(C组),每组45例。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法(VAS划线法)评价;记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的骨密度测定仪测定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收集治疗过程三种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和骨折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95.6%,B组总有效率为77.8%,C组总有效率为88.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74,P<0.05)。治疗1年后,患者的VAS评分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且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均有明显提高,而且A组和C组效果好于B组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5,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唑来膦酸及阿伦膦酸钠均可用于乳腺癌术后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伊班膦酸钠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改善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 乳腺癌术后 内分泌治疗 伊班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海英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7-248,共2页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双膦酸盐类药物 研究 应用进展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健 姜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5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目的:评价双膦酸盐类药物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双膦酸盐类药物在预防病理性脊柱骨折、高钙血症和缓解骨痛方面疗效显著,在预防... 目的:评价双膦酸盐类药物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双膦酸盐类药物在预防病理性脊柱骨折、高钙血症和缓解骨痛方面疗效显著,在预防非脊柱骨折、高钙血症和总生存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轻微,常为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结论:随着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开发进展,其药物强度越来越高,疗效更持久,不良反应更低,给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 多发性骨髓瘤 高钙血症 帕米二钠 唑来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相对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琳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7期81-83,86,共4页
目的对双膦酸盐类药物应用于骨质疏松临床治疗中的相对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搜集本院骨科2013年3月~2015年11月诊治的104例骨质疏松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双膦酸盐类药物,对照组给予钙尔奇,观察最终的治疗... 目的对双膦酸盐类药物应用于骨质疏松临床治疗中的相对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搜集本院骨科2013年3月~2015年11月诊治的104例骨质疏松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双膦酸盐类药物,对照组给予钙尔奇,观察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38.9%(21/54)显著优于对照组14.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P〈0.05);2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治疗组患者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Ward氏三角区的骨密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4.98、5.04、4.74,P〈0.05);3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6%(50/5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5);4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7/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P〈0.05)。结论双膦酸盐类药物应用于骨质疏松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能够使患者的疼痛症状缓解,对改善骨密度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骨质疏松 相对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海英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血液学 骨质量 不良反应 免疫学 骨保留
下载PDF
男性骨质疏松症与双膦酸盐类药物 被引量:1
19
作者 倪洁 俞一心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4年第12期730-734,743,共6页
骨质疏松症在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妇女中发病率较高,但并不是女性特有的病症,男性骨质疏松症并不少见。男性也同样存在各种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且与女性相比,具有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史的男性,死亡危险性增加更为显著。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 骨质疏松症在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妇女中发病率较高,但并不是女性特有的病症,男性骨质疏松症并不少见。男性也同样存在各种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且与女性相比,具有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史的男性,死亡危险性增加更为显著。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与女性有所不同,有必要针对男性探讨有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骨质疏松症 女性 双膦酸盐类药物 诊断 死亡危险 严重 绝经后妇女 增加 病症
下载PDF
重视双膦酸盐类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侯健 《癌症进展》 2006年第3期270-271,共2页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 治疗 多发骨髓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