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铼钼合金管双轴应力下的微观组织演变研究
1
作者 姜玮 王卫军 +3 位作者 张国栋 雷华桢 杨文 高进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682,共6页
为了获得低铼钼合金管在高温双轴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机制,研究了低铼钼合金管在1350 K、双轴应力(环向应力分别为36 MPa和60 MPa)下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通过EBSD、TEM、XRD和EDS对双轴应力实验前后的低铼钼合金管样品进行对比分析,获得... 为了获得低铼钼合金管在高温双轴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机制,研究了低铼钼合金管在1350 K、双轴应力(环向应力分别为36 MPa和60 MPa)下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通过EBSD、TEM、XRD和EDS对双轴应力实验前后的低铼钼合金管样品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样品晶粒尺寸、晶体取向、晶胞参数和位错等特征变化,推测了其变形机制与微观组织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原材料去应力退火态微观组织为柱状晶粒,且沿轴向具有<101>方向性;环向应力36 MPa样品在环向变形量达8%过程中,晶体结构发生再结晶与晶粒长大,并失去<101>方向性,变形机制以位错滑移和晶界滑移为主;环向应力60 MPa样品在环向变形量达19%过程中,部分晶粒发生再结晶,部分晶粒发生大量变形并失去结晶性,除此之外,变形机制还包含晶界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铼钼合金 双轴应力 再结晶 变形机制
下载PDF
双轴应力状态下围岩的力学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昂 邵国建 +2 位作者 杜培荣 雷冬 丁胜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1846-1852,1858,共8页
双轴应力状态是地下洞室群洞周围岩的一种典型受力形态。针对开挖卸载下围岩的破坏机理及流变特性,结合现有岩样试验以及相关的理论模型,从岩样的加载破坏、岩石的蠕变效应以及围岩的卸载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对深部地下洞室... 双轴应力状态是地下洞室群洞周围岩的一种典型受力形态。针对开挖卸载下围岩的破坏机理及流变特性,结合现有岩样试验以及相关的理论模型,从岩样的加载破坏、岩石的蠕变效应以及围岩的卸载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对深部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围岩发生的岩爆和劈裂破坏现象进行了综述。分析评价了双轴应力状态下围岩的力学特性研究成果以及最新进展,同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 开挖卸载 双轴应力 破坏机理 流变 岩爆 劈裂
原文传递
双轴应力下混凝土材料的损伤演变
3
作者 陈升平 文汉云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33-35,共3页
利用作者提出的混凝土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研究了混凝土材料双轴应力下的损伤演变规律在双轴应力比小于4.
关键词 混凝土 各向异性损伤 双轴应力 损伤演变
下载PDF
湿筛二级配大坝混凝土双轴应力下的强度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超 李光伟 +1 位作者 周军 吴智敏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7-73,共7页
采用大连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电液伺服三轴试验系统,结合溪洛渡大坝实际工程,对大坝湿筛二级配混凝土进行了单轴拉、单轴压、双轴拉压、双轴压压及双轴拉拉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在进行双轴拉压试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加载方式,... 采用大连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电液伺服三轴试验系统,结合溪洛渡大坝实际工程,对大坝湿筛二级配混凝土进行了单轴拉、单轴压、双轴拉压、双轴压压及双轴拉拉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在进行双轴拉压试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加载方式,即双钢板-塑料毛刷组合连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该加载方式能使试件端部拉应力传递更加均匀,有效消除了拉端粘贴钢板对试件受压变形的约束作用,提高了试验精度,同时能大大提高试验效率;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的双轴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空间破坏准则可以为大体积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及非线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双轴应力 湿筛二级配 破坏准则 强度特性 非线性分析
下载PDF
双轴应力下并列圆形孔洞和单个矩形孔洞的弹塑性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青木俊朗 张金奎 《隧道译丛》 1991年第3期53-60,共8页
关键词 双轴应力 孔洞 弹塑性 分析 岩石
原文传递
表面变质层非等双轴残余应力的X射线/剥层测试与有限元矩阵修正
6
作者 张倩琪 许鑫鑫 +1 位作者 张建伟 刘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00,共6页
采用有限元模拟了剥层后渗碳+热处理+喷丸强化处理后18CrNiMo7-6合金钢表面变质层的残余应力,经试验验证后对其进行了有限元矩阵修正,研究了喷丸强化前后x和y方向残余应力分布,最后进行了有限元矩阵修正法的试验应用。结果表明:局部剥... 采用有限元模拟了剥层后渗碳+热处理+喷丸强化处理后18CrNiMo7-6合金钢表面变质层的残余应力,经试验验证后对其进行了有限元矩阵修正,研究了喷丸强化前后x和y方向残余应力分布,最后进行了有限元矩阵修正法的试验应用。结果表明:局部剥层后残余应力模拟值和测试值相对误差小于10%,证明模型准确;根据残余应力方向选择适用的修正矩阵后,平面非等双轴残余应力有限元矩阵修正值与初始值之间较接近;试验可得未喷丸试样表面变质层内存在近似等双轴残余应力,残余应力修正值与测试值相差不大,喷丸试样x和y方向残余应力间相差显著,表面变质层内存在非等双轴残余应力,残余应力修正值均小于测试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变质层 非等双轴残余应力 剥层法 有限元矩阵修正
下载PDF
砂岩双轴压缩应力状态下的拉伸强度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鞠盈彤 陈勉 杨帅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3期513-524,共12页
岩石材料的拉伸强度对于井壁稳定校核计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基础参数。一般的,对于金属材料,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机来直接获得抗拉强度;但是对于岩土类材料,这种方法从第一步制样上可行性就较差。在实验室内获得岩石抗拉强度最常用的方法是... 岩石材料的拉伸强度对于井壁稳定校核计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基础参数。一般的,对于金属材料,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机来直接获得抗拉强度;但是对于岩土类材料,这种方法从第一步制样上可行性就较差。在实验室内获得岩石抗拉强度最常用的方法是巴西劈裂法,这是一种间接获得岩石单轴抗拉强度的方法,目前被ISRM(国际岩石力学协会)推荐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无法还原岩石的初始压实状态,因此在校核超深层岩石的拉伸强度时会有偏差;此外,这种方法的前提假设是岩石在线弹性阶段过后直接发生脆性破坏,这与砂岩实际变形规律不符。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从屈服理论出发,通过双轴压缩实验的方法确定了砂岩在地下的真实拉伸屈服强度以及极限拉伸强度,实验表明砂岩的屈服强度随围压增大而增大,符合岩石材料越致密强度越高的普遍认识。通过拟合外推可以得到等效的砂岩单轴拉伸屈服强度,与巴西实验数据结果非常接近,验证了这种方法获得带围压下砂岩拉伸屈服强度的可靠性。通过研究双轴压缩应力状态下砂岩的拉伸强度,可以为卸载工况下砂岩发生拉伸破坏提供更准确的校核依据,为砂岩井壁稳定提供理论与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拉伸屈服强度 双轴压缩应力状态 井壁稳定 理论方法
原文传递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及在双轴压应力作用下混凝土的强度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人达 王守庆 车惠民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24-31,共8页
本文以试验为基础,研究在双轴压应力作用下混凝土的强度,对国内外现有的一些强度准则进行了简要回顾和计算比较,将本文试验结果与国内外研究者的试验结果作了对比,并从工程应用角度提出了强度取值的建议公式。
关键词 混凝土 双轴应力 破坏 强度
下载PDF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双轴疲劳性能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安然 王有志 +1 位作者 王希岗 徐刚年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8,共8页
为精确评估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在双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性能,以东营胜利黄河大桥为背景,建立该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顶板、U肋、横隔板交叉连接部位焊缝的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等效结构应力法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体系的双轴疲劳问题进行研... 为精确评估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在双轴应力状态下的疲劳性能,以东营胜利黄河大桥为背景,建立该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顶板、U肋、横隔板交叉连接部位焊缝的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等效结构应力法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体系的双轴疲劳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体系的双轴疲劳特性,并进行其构造细节疲劳寿命评估。结果表明:弧形切口起焊点的疲劳裂纹萌生位置在横隔板下方焊趾处,经历裂纹萌生、裂纹稳定扩展和裂纹失效3个阶段,最终失效阶段裂纹形式为Ⅱ型裂纹主导的Ⅰ-Ⅱ型复合裂纹,此为该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结构体系的主导疲劳失效模式;顶板焊缝焊趾及弧形切口起焊点焊趾处于双轴应力状态,面内剪切结构应力幅对疲劳应力的影响显著,按单轴疲劳应力进行寿命预测误差较大,按单轴疲劳应力状态对结构进行疲劳寿命设计偏于不安全;基于组合等效结构应力法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各焊接细节计算得到的最大值下的疲劳裂纹起裂位置均与试验结果一致,按双轴疲劳应力预测疲劳寿命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疲劳寿命评价精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等效结构应力 双轴应力 疲劳性能 有限元法 疲劳试验
下载PDF
在单调比例双轴压应力作用下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人达 王守庆 车惠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8-25,共8页
本文以试验为基础,研究在单调比例双轴压应力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了峰值应变随应力比或峰值应力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将试验结果与几种本构模型进行了比较,并从工程应用角度提出了简单实用的应力-应变计算公式... 本文以试验为基础,研究在单调比例双轴压应力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了峰值应变随应力比或峰值应力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将试验结果与几种本构模型进行了比较,并从工程应用角度提出了简单实用的应力-应变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具有令人满意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双轴应力 单调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双轴拉压应力作用下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建林 金学龙 赵佩钰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6-50,共15页
本文评述了研究混凝土多轴强度的意义,通过对空心园筒试件在轴压及内压作用下的破坏试验,研究了混凝土的双轴拉压强度,并提出应区别试件的初裂和极限破坏这一过程,指出用初裂强度反映混凝土的特性要比极限强度更合理,同时采用了简单可... 本文评述了研究混凝土多轴强度的意义,通过对空心园筒试件在轴压及内压作用下的破坏试验,研究了混凝土的双轴拉压强度,并提出应区别试件的初裂和极限破坏这一过程,指出用初裂强度反映混凝土的特性要比极限强度更合理,同时采用了简单可行的确定破坏点方法,对加载路径、减摩、强度和变形、破坏过程及破坏准则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根据本试验结果,推荐了简化的双轴拉压强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强度 试验 双轴拉压应力
下载PDF
热处理下含钻孔结晶岩裂纹发育及力学特性
12
作者 王李昌 董陇军 +2 位作者 王璐 肖敏杰 隆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5-1016,共12页
干热岩开发系统中井壁围岩稳定受到深部高温高应力环境的影响,钻井井壁极易发生失稳破坏,结晶岩是干热型地热能的主要赋存岩体,因此选取含钻孔闪长岩试样进行热处理试验,以研究温度对裂纹发育的影响,并进行双轴压缩声发射试验模拟井内... 干热岩开发系统中井壁围岩稳定受到深部高温高应力环境的影响,钻井井壁极易发生失稳破坏,结晶岩是干热型地热能的主要赋存岩体,因此选取含钻孔闪长岩试样进行热处理试验,以研究温度对裂纹发育的影响,并进行双轴压缩声发射试验模拟井内环境。结果表明:升高温度能够促进结晶岩微观、细观裂纹发育活动;在双轴应力作用下,试样产生大量的宏观裂纹,沿孔壁的破裂带发生剪切滑移破坏;温度升高促进了试样微裂纹的发育,导致高温热处理后的试样在双轴应力作用下破坏后形成的岩块强度和完整性降低,试样粉碎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研究成果可为深层地热钻井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岩 高温热处理 双轴应力 声发射 裂纹发育
下载PDF
大跨度PC桥竖向预应力设计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开银 刘利军 廖原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5-48,共4页
介绍了一种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双剪三参数准则模式,结合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强度研究,分析预应力混凝土在双轴应力状态下强度问题,提出考虑混凝土强度提高的竖向预应力计算公式。
关键词 混凝土强度准则 应力混凝土梁 双轴应力
下载PDF
建筑用PVC膜材应力松弛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孟雷 吴明儿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9-922,共4页
对建筑用PVC(聚氯乙烯)膜材进行单轴和双轴应力松弛试验.采用Prony级数模拟单轴应力松弛,建立单轴和双轴应力松弛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单轴经、纬向应力松弛量受初始应力影响较小;不同经、纬向初始应力比下,双轴经、纬向应力松弛量变化较... 对建筑用PVC(聚氯乙烯)膜材进行单轴和双轴应力松弛试验.采用Prony级数模拟单轴应力松弛,建立单轴和双轴应力松弛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单轴经、纬向应力松弛量受初始应力影响较小;不同经、纬向初始应力比下,双轴经、纬向应力松弛量变化较小;双轴经向应力松弛量高于单轴经向应力松弛量,而双轴纬向应力松弛量则低于单轴纬向应力松弛量.Prony级数可以有效模拟单轴应力松弛;在单轴应力松弛拟合方程中引入调整参数,可以较好地模拟双轴应力松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膜材 单轴应力松弛 双轴应力松弛 Prony级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混凝土双轴力学性能的细观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雪飞 田杰 +2 位作者 黄洪亮 张海 张超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前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多是以单轴强度为标准设计的,但实际上,大多数建筑物均处于多轴应力状态。文中从细观层次上分析了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对混凝土试块在双轴应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随机骨料模型数值模拟。试验... 目前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多是以单轴强度为标准设计的,但实际上,大多数建筑物均处于多轴应力状态。文中从细观层次上分析了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对混凝土试块在双轴应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随机骨料模型数值模拟。试验成果表明,试件的双轴强度与单轴强度相比有显著区别,而且与应力比有很大的关系,混凝土的非均质性表现的更为突出。通过模拟试件在双轴应力作用下的强度包络图可以看出,常规混凝土的薄弱环节是骨料与砂浆基质之间的粘结面,裂纹沿界面扩展并最终导致试件的破坏,这与室内实验所得结果是相似的,试件的破坏形态也基本与实验中观察到的一致。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如果考虑到这些情况,则可以避免浪费材料或者受力考虑不足造成结构处于危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细观 随机骨料模型 有限元方法 双轴应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TiN附着膜的应力-应变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覃明 嵇宁 +3 位作者 汪伟 陈昌荣 李家宝 马胜利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21-724,共4页
利用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PACVD)在60Mn钢基片上沉积2.5μm厚的TiN膜,借助X射线应力分析技术和微拉伸设备,测量该附着膜纵向(加载方向)应力和横向应力及外载应变,进而求其等效应力-等效单轴应变关系,并由此算得它的条件屈服点σ_... 利用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PACVD)在60Mn钢基片上沉积2.5μm厚的TiN膜,借助X射线应力分析技术和微拉伸设备,测量该附着膜纵向(加载方向)应力和横向应力及外载应变,进而求其等效应力-等效单轴应变关系,并由此算得它的条件屈服点σ_(0.1)和σ_(0.2)分别为4.2和4.4 GPa,加工硬化指数为0.36,用纳米压痕仪测得其硬度为25 GPa,弹性模量为420 GPa,TiN膜在拉伸过程中发生了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膜 双轴应力 应力-应变关系 X射线拉伸实验 纳米压痕法
下载PDF
混凝土强度准则在桥梁结构竖向预应力设计中的应用
17
作者 廖原 张开银 +2 位作者 田晓彬 叶方谦 涂扬志 《交通科技》 2002年第2期33-36,共4页
介绍一种在多轴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准则 ,即双剪强度三参数准则模式 ,结合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强度研究 ,分析混凝土在双轴应力状态下强度提高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强度提高问题 。
关键词 桥梁结构 竖向预应力 设计 混凝土强度准则 应力混凝土梁 双轴应力 斜截面 抗剪强度
下载PDF
定侧压下大骨料混凝土的动态双轴破坏准则研究
18
作者 施林林 宋玉普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利用静、动三轴试验机对定侧压下的大骨料混凝土施加动态双轴压荷载,研究不同的侧压力和应变率(应变率为10-5~10-2/s)对大骨料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影响。在主应力和八面体应力空间,建立了在不同应变率下大骨料混凝土的双轴破坏准则。试验表... 利用静、动三轴试验机对定侧压下的大骨料混凝土施加动态双轴压荷载,研究不同的侧压力和应变率(应变率为10-5~10-2/s)对大骨料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影响。在主应力和八面体应力空间,建立了在不同应变率下大骨料混凝土的双轴破坏准则。试验表明:应变率没有改变材料的破坏形态,大骨料混凝土在动态双轴压荷载下主要为层状劈裂破坏。随着应变率的提高,大骨料混凝土试件表面有更多的骨料破坏,同时断面趋于平整。大骨料混凝土的动态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侧压力大致呈抛物线型变化,且均在侧压力为0.50fc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料混凝土 应变率 双轴应力 强度 破坏准则
下载PDF
对E.M.Wu最佳应力比方法的推广和改进
19
作者 李实 王兴业 《强度与环境》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24,9,共8页
本文将E.M.Wu的最佳应力比方法推广运用于层合板的极限强度准则研究,并提出了最佳应力比B值的简易确定式,这样克服了Wu的方法中由试验确定所带来的误差,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作者所作的试验研究表明,按最佳应力比B=(F_(11)/F_(22))^(1/2... 本文将E.M.Wu的最佳应力比方法推广运用于层合板的极限强度准则研究,并提出了最佳应力比B值的简易确定式,这样克服了Wu的方法中由试验确定所带来的误差,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作者所作的试验研究表明,按最佳应力比B=(F_(11)/F_(22))^(1/2)进行双轴加载破坏试验确定相互作用系数,以此来研究层合板张量强度准则,和实际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层压板 双轴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