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暗与暴力的双重批判——浅析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田源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5-88,共4页
狄更斯认识到法国人民的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双城记》中描写了法国革命的风起云涌。但是他反对暴力革命,他笔下各类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阐释了他的人道主义,既是对道德领域的规范与重整,又是对混乱无序的社会的批判,拉响了对人性... 狄更斯认识到法国人民的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双城记》中描写了法国革命的风起云涌。但是他反对暴力革命,他笔下各类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阐释了他的人道主义,既是对道德领域的规范与重整,又是对混乱无序的社会的批判,拉响了对人性思索的警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更斯 《双城记》 人道主义 黑暗与暴力 双重批判
下载PDF
马尔克斯的双重批判——对《巨翅老人》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江惺俊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4期57-60,共4页
本文分析了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巨翅老人》的艺术形象,借此以窥探他作为知识分子对待殖民的历史、混血文化的态度。
关键词 《巨翅老人》双重批判 颠覆 反讽 希望
下载PDF
如何理解“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兼论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双重批判
3
作者 唐爱军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9期5-8,共4页
文章以"劳动"为核心点,论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国民经济学立场的揭示和批判。黑格尔哲学停留在国民经济学以之作为前提的抽象劳动(异化劳动)的辩护上,并与国民经济学有着内在的勾连和"共谋"关系。正是由于黑格... 文章以"劳动"为核心点,论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国民经济学立场的揭示和批判。黑格尔哲学停留在国民经济学以之作为前提的抽象劳动(异化劳动)的辩护上,并与国民经济学有着内在的勾连和"共谋"关系。正是由于黑格尔哲学的两重意境,因此超越黑格尔哲学,仅在纯粹哲学领域进行所谓的"主谓颠倒"是无法达及的;而必然与国民经济学批判相关联。总之,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一种"双重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哲学 国民经济学立场 劳动 双重批判
下载PDF
浅析《蝴蝶君》对东西方主义的双重批判
4
作者 吴楠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2-44,共3页
黄哲伦的戏剧作品《蝴蝶君》讲述的是一个由于东西方主义偏见造成的悲剧。这部剧作颠覆了西方传统认知中的东方女性形象和东西方话语权力关系。剧作表现了要消解东西方主义的偏见、避免悲剧与毁灭,就需要对东方主义和西方主义进行双重... 黄哲伦的戏剧作品《蝴蝶君》讲述的是一个由于东西方主义偏见造成的悲剧。这部剧作颠覆了西方传统认知中的东方女性形象和东西方话语权力关系。剧作表现了要消解东西方主义的偏见、避免悲剧与毁灭,就需要对东方主义和西方主义进行双重批判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西方主义 颠覆 双重批判
下载PDF
浅析奈保尔在《在自由国度》中的双重批判
5
作者 唐思齐 《科教文汇》 2019年第20期161-162,共2页
维·苏·奈保尔是当代著名印度裔英籍作家,其作品集《在自由的国度》曾获英国1971年布克奖。在与该作品集同名的小说中,奈保尔既批判了前殖民者对被殖民国家的人民的压迫以及殖民国家在其殖民地推行的文化霸权政策,也讽刺了前... 维·苏·奈保尔是当代著名印度裔英籍作家,其作品集《在自由的国度》曾获英国1971年布克奖。在与该作品集同名的小说中,奈保尔既批判了前殖民者对被殖民国家的人民的压迫以及殖民国家在其殖民地推行的文化霸权政策,也讽刺了前殖民地人民对宗主国的模仿,对同胞的冷漠以及自身的残暴。作者的这种双重批判的态度与他的混合文化身份是密切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自由的国度》 文化霸权 双重批判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 被引量:184
6
作者 吴晓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52,共7页
现代性作为现代世界之本质的根据,包含两个基本支柱,即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由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勾连和共谋关系,所以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从一开始就是、并且始终是一种双重批判,这一批判深入到资本的本质和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中... 现代性作为现代世界之本质的根据,包含两个基本支柱,即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由于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勾连和共谋关系,所以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从一开始就是、并且始终是一种双重批判,这一批判深入到资本的本质和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中。唯独这种双重批判,方有可能达到一个决定性的原则高度,而唯独在这样的原则高度上,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意义———我们这个时代之向着未来的筹划———方有可能彰昭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资本 现代形而上学 双重批判
下载PDF
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双重批判”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22,共7页
"批判"是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中文关键词。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方法论上的"颠倒"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其目的是为了解决黑格尔未解决的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矛盾。马克思运用"... "批判"是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中文关键词。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方法论上的"颠倒"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其目的是为了解决黑格尔未解决的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矛盾。马克思运用"颠倒"的手段试图揭示黑格尔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试图揭示当时的政治国家的本质矛盾。通过主谓词的颠倒也揭示出在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存在的断裂,黑格尔试图用中介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中介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和特殊利益并不能解决市民社会和国家间的矛盾。因此,马克思认为这样的中介是无意义的,应当立足两者本身去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批判 颠倒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原文传递
马克思对斯密双重观察法的批判及研究范式的创新
8
作者 陈俊明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共5页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化,与他的批判有直接关系。他批判斯密双重"观察法",发现其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因素;批判李嘉图发展斯密"外在观察法"所犯"强制抽象"的错误;批判萨伊将斯密&qu...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化,与他的批判有直接关系。他批判斯密双重"观察法",发现其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因素;批判李嘉图发展斯密"外在观察法"所犯"强制抽象"的错误;批判萨伊将斯密"外在观察法"庸俗化为"表象法"的错误。正是根据唯物辩证法,通过这种批判,他发现再现对象内在规定在社会表面上的颠倒表现,是再现资本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而科学地解决了内在研究与外化表现统一的难题,创立了全新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斯密双重观察法批判 李嘉图强制抽象法批判 萨伊表象法批判 研究范式的创新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虚无主义的双重批判
9
作者 周露平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5期200-200,共1页
虚无主义是现代社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绕不开的时代命题。马克思从哲学批判的视角澄清了虚无主义的哲学性质,并通过经济学的科学分析论证了虚无主义的存在空间与历史限度,具体展示出虚无主义就是负载于资本逻辑之上的意识... 虚无主义是现代社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绕不开的时代命题。马克思从哲学批判的视角澄清了虚无主义的哲学性质,并通过经济学的科学分析论证了虚无主义的存在空间与历史限度,具体展示出虚无主义就是负载于资本逻辑之上的意识形态。由此可见,马克思的虚无主义批判并未简单停留于“超感性世界塌陷”的价值论否定或存在论批判,而是深入至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主义 双重批判 哲学批判 资本主义 资本逻辑 哲学性质 意识形态 超感性世界
原文传递
“对象性活动”:马克思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辩证法思想的理解
10
作者 杨淑静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9期37-44,共8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真正开端。在手稿中,马克思对非批判的运动以及非批判的形式进行了双重的批判,从而确定了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对象性活动”。“对象性活动”内蕴了辩证法理论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建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真正开端。在手稿中,马克思对非批判的运动以及非批判的形式进行了双重的批判,从而确定了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对象性活动”。“对象性活动”内蕴了辩证法理论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建立在感性基础上的现实性原则、以主体性为基础的活动性原则、以对象性为基础的历史性原则。辩证法的三原则是建构“合理形态”的辩证法的前提,是批判性、革命性的本质展现,是现实性和力量性的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活动 双重批判 现实性 活动性 历史性
下载PDF
试析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及其时代课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葛宇宁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13,共4页
马克思是一位辩证法大师,辩证法在马克思一生的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模糊了对马克思辩证法本性的认识,导致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诸多误解。马克思辩证法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人的逻辑,它主要采取批判的目光,批判... 马克思是一位辩证法大师,辩证法在马克思一生的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模糊了对马克思辩证法本性的认识,导致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诸多误解。马克思辩证法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人的逻辑,它主要采取批判的目光,批判性就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本性。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性是建立在人的生存实践本性之上的,人具有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生存性。由于中国特殊的文化传统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的关系"的双重束缚,因此马克思辩证法在我们时代的课题就是对这种"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进行双重批判,为我们的自由和尊严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批判本性 生存论 双重批判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观的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文臣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黑格尔以其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提出对劳动概念的思辨阐释,成为他首次发现社会现实的基础,而这种对劳动概念的精神性阐述将社会现实陷入了双重危机。马克思哲学正是在完成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双重批判基础上开创了重新理解社会现实的生存... 黑格尔以其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提出对劳动概念的思辨阐释,成为他首次发现社会现实的基础,而这种对劳动概念的精神性阐述将社会现实陷入了双重危机。马克思哲学正是在完成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双重批判基础上开创了重新理解社会现实的生存论路向,由此显示出马克思哲学批判现代性视阈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劳动概念 马克思哲学 双重批判
下载PDF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双重向度
13
作者 孔婷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5,共8页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的双重批判:第一重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对资本“社会规定性”的考察,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打破了“普遍永恒资本”的幻想,破解了资本主义社...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的双重批判:第一重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对资本“社会规定性”的考察,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打破了“普遍永恒资本”的幻想,破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之谜。第二重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统治人”的哲学批判。通过对资本逻辑的还原,马克思揭示了物的关系对人的关系的遮蔽,指认了个体独立性的丧失,破解了个人受物统治的拜物教之谜。从对“物的批判”到对“人的批判”,马克思以显明的形式将政治经济学批判上升为哲学批判,展现出其对“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价值旨归的最终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物教批判理论 双重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哲学批判
原文传递
重谈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14
作者 葛宇宁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1,共5页
马克思是一位辩证法大师,辩证法在马克思一生的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模糊了对马克思辩证法本性的认识,导致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诸多误解。马克思辩证法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人的逻辑,一种对人及人类社会的独特... 马克思是一位辩证法大师,辩证法在马克思一生的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模糊了对马克思辩证法本性的认识,导致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诸多误解。马克思辩证法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人的逻辑,一种对人及人类社会的独特理解方式,它主要采取批判的目光。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性是建立在人的生存实践本性之上的,人具有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生存性。由于中国特殊的文化传统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的双重束缚,因此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在当代的课题就是对这种"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进行双重批判,并以此为人的自由和尊严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批判本性 生存论 双重批判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视域下的文化自信问题初探
15
作者 孙慧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3-56,共4页
十九大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上升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涵的重要地位.那么,文化自信何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该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对于这些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理论问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资产阶级意... 十九大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上升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涵的重要地位.那么,文化自信何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该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对于这些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理论问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双重批判理论为我们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双重批判 文化自信
下载PDF
论马克思实践活动原理对意识内在性原理的根本超越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50-56,共7页
意识内在性原理是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马克思指明了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逻辑进展,对其进行了彻底批判。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批判,在于马克思通过实践活动原理根本克服了意识内在性原理。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原理,不是从自我意识... 意识内在性原理是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马克思指明了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逻辑进展,对其进行了彻底批判。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批判,在于马克思通过实践活动原理根本克服了意识内在性原理。马克思的实践活动原理,不是从自我意识出发去贯通外在对象,而是对象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由此它彻底走出了意识内在性原理。马克思实践活动原理内蕴着双重批判,是形而上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一致和辩证统一,因此不能只从形而上学批判维度来定位它。否则,就不易切中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内在性原理 实践活动原理 双重批判
下载PDF
论加缪文学中的反抗荒诞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小朝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6,共5页
加缪在表现反抗荒诞时,彰显出的自由选择基础上的道德责任,使加缪文学作品的历史理性主义批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从抽象的历史置疑衍生出了具体的自我审判。自我审判往往借助"阳光"、"灯光"、"镜子"等... 加缪在表现反抗荒诞时,彰显出的自由选择基础上的道德责任,使加缪文学作品的历史理性主义批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从抽象的历史置疑衍生出了具体的自我审判。自我审判往往借助"阳光"、"灯光"、"镜子"等艺术意象得以充分表现。自我审判扩展到全社会,酝酿出的针对自我和社会的双重审判,终归又扩展、延伸了社会历史批判的广度、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抗荒诞 自由选择 道德责任 自我审判 双重批判
下载PDF
一次虚妄的旅行——评《扶桑》的新历史主义特征
18
作者 方秀珍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2年第1期68-70,共3页
作为新历史主义小说 ,《扶桑》体现了作者再现边缘历史的企图。由于叙述者主观情绪的浸染 ,使得这段历史的再现成为主观化的历史想象 ,并显示出以叙述者的价值立场对主流意识、边缘意识的双重批判。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边缘历史 主观化 双重批判
下载PDF
论李佩甫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当代性
19
作者 张晓梅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2年第1期46-47,共2页
李佩甫的乡村小说为中原乡村描绘出了一幅幅忠实生动的时代剪影。守望理想家园,批判传统痼疾,瞻望未来,在复杂的情感批判中表现出当代性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双重批判与矛盾心结、城市的罪恶与人性的扭曲、乡土的眷恋与理想家园的破灭... 李佩甫的乡村小说为中原乡村描绘出了一幅幅忠实生动的时代剪影。守望理想家园,批判传统痼疾,瞻望未来,在复杂的情感批判中表现出当代性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双重批判与矛盾心结、城市的罪恶与人性的扭曲、乡土的眷恋与理想家园的破灭三方面,阐释李佩甫小说的当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小说 当代性 90年代以来 李佩甫 双重批判 理想家园 破灭 眷恋
下载PDF
社会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对立统一──卡夫卡小说艺术探讨
20
作者 马小朝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4-87,共4页
社会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对立统一──卡夫卡小说艺术探讨马小朝在现代西方文学作品中,卡夫卡的小说艺术始终充满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解答其困惑的钥匙之一,就是分析研究其小说中特有的社会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对立统一,本文拟作如... 社会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对立统一──卡夫卡小说艺术探讨马小朝在现代西方文学作品中,卡夫卡的小说艺术始终充满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解答其困惑的钥匙之一,就是分析研究其小说中特有的社会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对立统一,本文拟作如是努力。一所谓社会批判,首先指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社会批判 对立统一 自我批判 主人公 小说艺术 格里高尔 《变形记》 双重批判 短篇小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