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青钢作品中双重文化写作模式
1
作者 杜佳澍 张宇涵 《写作》 2023年第4期14-20,共7页
在全球法语文学的浪潮中,中国法语文学不断发展,至今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已颇具规模。作为法语学界的学者,杜青钢行走于中法两种文化之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双重文化写作模式。在写作中,杜青钢关注中法文化的共性,在西方文化中找... 在全球法语文学的浪潮中,中国法语文学不断发展,至今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已颇具规模。作为法语学界的学者,杜青钢行走于中法两种文化之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双重文化写作模式。在写作中,杜青钢关注中法文化的共性,在西方文化中找到与中国文化相通之处,用语言的超验形式弥合东西方之间想象的断裂,尝试用东方文化的魅力来征服西方读者。杜青钢的写作简练、精到,中文轻松有趣,法语简明易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青钢 双重文化写作 《字行天下》
下载PDF
基于双重文化认同理论的海外华裔新生代培养路径
2
作者 吴超 《教育评论》 2023年第7期54-60,共7页
海外华裔新生代作为海外华人社群中最具活力、传播力的群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继承和传播的主体,也是海外华人群体与当地社会生活之间的重要连接。青年时代的文化认同养成受生活环境、学习经历、社会氛围等多重因素影响。长期在... 海外华裔新生代作为海外华人社群中最具活力、传播力的群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继承和传播的主体,也是海外华人群体与当地社会生活之间的重要连接。青年时代的文化认同养成受生活环境、学习经历、社会氛围等多重因素影响。长期在海外生活的华裔新生代往往表现出“双重文化认同”的特征。关心关注海外华裔新生代成长,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培育,帮助他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凝心聚力、做好海外统战工作,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新生代 双重文化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瑞典华人社团组织与功能研究:基于双重文化认同视角
3
作者 许紫葳 张云 《八桂侨刊》 2023年第2期10-20,92,共12页
一直以来,身为北欧五国之一的瑞典,和西欧的其他国家相比,并未吸引太多华侨华人移民定居。华人移民瑞典始于清末民初,几十年间,在瑞华人数量从起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数万人。为了实现在瑞华人的广泛团结与联系,瑞典华人自1978年开始... 一直以来,身为北欧五国之一的瑞典,和西欧的其他国家相比,并未吸引太多华侨华人移民定居。华人移民瑞典始于清末民初,几十年间,在瑞华人数量从起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数万人。为了实现在瑞华人的广泛团结与联系,瑞典华人自1978年开始陆续成立华人社团。数十年来,瑞典华人社团类型逐渐丰富,在组织结构方面,瑞典华人社团大多形成了较为完善稳定的组织结构,功能也逐渐凸显,展现出鲜明的双重文化认同,并体现出混杂融合以及利益优先的特性。在这样双重文化认同特征的影响下,瑞典华人社团呈现出组织形态本土化、规范化而运行模式灵活化、中国化的特点。在功能模式方面,瑞典华人社团从政治和经济上适应住在国规则,体制化趋势明显,从社会和文教上满足华人切实需求,凸显实用性。总的来说,瑞典华人社团较好地适应和融入了当地社会,有力地促进了中瑞关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典华人 华人社团 海外华人 双重文化认同
下载PDF
论美国族裔群体的双重文化认同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全红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6-161,共6页
众多的族裔群体构成了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基础,而族裔群体所保持的双重文化认同则是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特性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因。族裔群体的双重文化认同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当中有不同的表现,而在涉及其祖籍国利益的对外事务上... 众多的族裔群体构成了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基础,而族裔群体所保持的双重文化认同则是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特性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因。族裔群体的双重文化认同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当中有不同的表现,而在涉及其祖籍国利益的对外事务上表现得尤其突出。产生和保持双重文化认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移民在融入美国社会进程中的现实和心理需要,也是美国社会在接纳新移民过程中常常表现出的种族歧视和排外主义所带来的结果,还是美国特殊政治体制和移民祖籍国不断鼓励下的必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族裔群体 双重文化认同
下载PDF
当代海外华人的双重文化认同特征探析——以美国华人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燕玲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45-53,共9页
论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个案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解读,探析了当代海外华人双重文化认同的基本特征。研究显示,海外华人的双重文化认同是兼具工具性和选择性,且具有复杂多元的个体差异性的“购物车”式混杂型认同。美国华人的双重文化认同... 论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个案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解读,探析了当代海外华人双重文化认同的基本特征。研究显示,海外华人的双重文化认同是兼具工具性和选择性,且具有复杂多元的个体差异性的“购物车”式混杂型认同。美国华人的双重文化认同主要呈现混杂型特征,而“情境性”的交替型特征并不明显;其“购物车”式文化认同的工具性和选择性体现在语言的使用和偏好、宗教活动和价值观取舍等多个方面;其个体差异性不仅体现在不同群体和代际之间,在同一群体内部也同样复杂多元,这是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和个人性格等微观因素建构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海外华人 双重文化 文化认同 华裔新生代
下载PDF
双重文化下自我认同的嬗变轨迹——当代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中男性形象解读 被引量:5
6
作者 郑光锐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4-227,共4页
美国华裔生长在美国,又有着两千多年中华文化的背景,双重性的特点极易引起两种文化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分裂和冲突。而在这其中,华裔妇女受到两种文化夹击的程度更重,在中国伦理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相融相斥的过程中,她们不断地寻求自我认... 美国华裔生长在美国,又有着两千多年中华文化的背景,双重性的特点极易引起两种文化或两个世界之间的分裂和冲突。而在这其中,华裔妇女受到两种文化夹击的程度更重,在中国伦理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相融相斥的过程中,她们不断地寻求自我认同。通过对华裔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中对男性形象的塑造和写作技法改变的解读,可以了解华裔女性对两种文化的"螺旋上升"的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文化 女性主义 男性形象 自我认同
下载PDF
外语教师双重文化身份的定位与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夏笑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3,共3页
文化身份是某一文化群体对其自身文化归属的认同感。文化身份具有多元性、继承性、发展变化性等特点。文化身份既可以在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中自然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积累文化知识和逐渐接受外来文化而获得。我国的外语教师由于在中国... 文化身份是某一文化群体对其自身文化归属的认同感。文化身份具有多元性、继承性、发展变化性等特点。文化身份既可以在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中自然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积累文化知识和逐渐接受外来文化而获得。我国的外语教师由于在中国本土文化环境成长,自然具有本土文化身份;同时,多年的外语学习和教学使他们逐渐获得外来文化,令其具有外来文化身份。这样,外语教师就具有双重文化身份,他们既是外来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本土文化的传承者。外语教师在课堂中的文化身份的正确定位有助于帮助学生消除学习外语和外来文化的陌生感,提高学生跨文交际能力和弘扬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最终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师 外语教学 双重文化身份
下载PDF
双重文化视阈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方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8-180,共3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意义重大。在全球化形势下,这一学科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的重大冲击。在双重文化视阈之下坚定自己的立场、调整自己的角度...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意义重大。在全球化形势下,这一学科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的重大冲击。在双重文化视阈之下坚定自己的立场、调整自己的角度、重塑自己的形象,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目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理念 “二元文化 双重文化视阈
下载PDF
双重文化背景下法律英语教学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乐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8-110,共3页
在法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导入知识文化,从中西文化差异,特别是法律文化的差异深层入手,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交际关系以及言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英美人士比较注重定量分析,进行逻辑推理,而中国人比较注重... 在法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导入知识文化,从中西文化差异,特别是法律文化的差异深层入手,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交际关系以及言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英美人士比较注重定量分析,进行逻辑推理,而中国人比较注重直觉与先验理性,善于以经验为依据来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中西文化此类差异的学习,增强了文化差异意识,了解了西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的深层次模式,从而学会得体地进行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文化 法律英语教学
下载PDF
中国朝鲜族的双重文化身份及其潜在创造性——以转型期中国朝鲜族小说为中心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虎雄 金晶瑛 《东疆学刊》 CSSCI 2016年第2期28-33,111,共6页
中国朝鲜族不仅拥有自身的民族传统与文化,同时还拥有中华民族的集体经验。这种双重文化身份使得他们可以相对方便地往来于韩国与中国之间进行工作与学习,但是也给很多在两国之间辗转的中国朝鲜族带来了心灵上的迷茫与伤害。转型期的中... 中国朝鲜族不仅拥有自身的民族传统与文化,同时还拥有中华民族的集体经验。这种双重文化身份使得他们可以相对方便地往来于韩国与中国之间进行工作与学习,但是也给很多在两国之间辗转的中国朝鲜族带来了心灵上的迷茫与伤害。转型期的中国朝鲜族小说通过其所塑造的韩国及韩国人形象、回国朝鲜族形象或朝鲜族村落的现实,反映了这种双重文化身份所带给他们的优势以及对于个人及朝鲜民族集体造成的创伤,同时也预示了中国朝鲜族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朝鲜族小说 双重文化身份 潜在创造性 转型期
下载PDF
阿来汉语小说的双重文化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彬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73-76,共4页
阿来在用汉语写作藏族小说的过程中,采取藏汉文化的双重平等视角,穿行在藏汉文化之间,在保持藏族文化的基础上,用平等视角看待汉族文化,以期探讨人类的共同特性。《尘埃落定》中对多民族文化和谐融合状况的描写以及采取的平等包容的态度... 阿来在用汉语写作藏族小说的过程中,采取藏汉文化的双重平等视角,穿行在藏汉文化之间,在保持藏族文化的基础上,用平等视角看待汉族文化,以期探讨人类的共同特性。《尘埃落定》中对多民族文化和谐融合状况的描写以及采取的平等包容的态度,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藏族汉语小说 双重文化视角
下载PDF
对毛泽东哲学思想双重文化性格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媛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共2页
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双重文化性格,即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既有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又有中国传统哲学的性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双重文化性格,在当代对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化、中国哲学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双重文化性格
下载PDF
跨国并购的双重文化整合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康海燕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42-143,共2页
无论经济处在繁荣期还是衰退期,跨国并购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使企业的收购价格降低,此时很多中国学者都倡导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优质企业。但是据历史资料统计,跨国并购整合的失败率一直很高。民族文化... 无论经济处在繁荣期还是衰退期,跨国并购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使企业的收购价格降低,此时很多中国学者都倡导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优质企业。但是据历史资料统计,跨国并购整合的失败率一直很高。民族文化差异和企业文化差异是导致并购整合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整合双重文化差异以提高并购的成功率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分析双重文化差异对并购整合带来的挑战,然后探讨了双重文化差异的整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并购 双重文化差异 民族文化 整合
下载PDF
“入世”与“出世”——林纾双重文化心态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连英 《新余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5-47,共3页
林纾是中国近代文坛上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他具有双重文化心态——"入世"与"出世",其表现为价值观上"隐"与"见"的相互交织、为学上追求自由境界与迁就学术规范的双重意向。林纾形成双重文化心... 林纾是中国近代文坛上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他具有双重文化心态——"入世"与"出世",其表现为价值观上"隐"与"见"的相互交织、为学上追求自由境界与迁就学术规范的双重意向。林纾形成双重文化心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当时特殊的时代环境所致,二是传统儒学的价值信仰体系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世 出世 林纾 双重文化心态
下载PDF
依附与独立——试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双重文化人格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英然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98-102,共5页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既是对诸葛亮一生节操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为实现理想而矢志不移、奋斗终生的一种概括。他的身上典型地体现了古代封建知识分子受儒道两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双重文化人格。这种双重文化人格,在其政治生涯中,既表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既是对诸葛亮一生节操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为实现理想而矢志不移、奋斗终生的一种概括。他的身上典型地体现了古代封建知识分子受儒道两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双重文化人格。这种双重文化人格,在其政治生涯中,既表现为对权势的选择与依附,又有对个体人格的保持与独立。这是封建时代杰出知识分子一种理想化的人生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诸葛亮 双重文化人格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下载PDF
双重文化身份的嬗变——《印度之行》的“联结”主题解读 被引量:6
16
作者 岳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1924)是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的代表作。本文试图通过对福斯特的双重文化身份的文化解读来阐述《印度之行》中“联结”的主题,分析了福斯特试图这种文化身份的... 《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1924)是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的代表作。本文试图通过对福斯特的双重文化身份的文化解读来阐述《印度之行》中“联结”的主题,分析了福斯特试图这种文化身份的嬗变使得东西方异质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联结在表层上是非政治的、乌托邦式的,其隐性层面上则最终折射出英国中心论、欧洲中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之行》 双重文化身份 联结 主题 嬗变 E.M.福斯特 欧洲中心论 文化解读 异质文化 小说家 代表作 东西方 乌托邦 英国
下载PDF
索尔·贝娄:双重文化背景影响下的文化创作
17
作者 黄铁池 宗连花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8-101,110,共4页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 战后美国犹太小说几乎感应了整个社会的脉搏。题材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作家群,无论他们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持何种态度,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会流露出双重文化对自己的影响。犹太文化根深蒂固的向心力与西方(美国)传统潜移默化的渲染,在他们身上迸出巨大的生命力量,这种文化的骚动与融合,造成了兼收并蓄、缤纷多彩的文学奇观。索尔·贝娄如何由开始时对犹太文化的背离最终又走向回归;辛格强调犹太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罗斯的小说关注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世俗化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所有这些都从细枝末节中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如何在各个方面与西方传统痛苦而又成功的嫁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当代犹太小说 双重文化背景 索尔·贝娄 辛格 罗斯
下载PDF
《喜福会》中双重文化下成长的中国女儿们
18
作者 郝薇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84-85,共2页
电影《喜福会》里的中国女儿们,在美国文化的影响下她们叛逆,独立,自我;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们与母亲之间矛盾的化解以及她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和处事准则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她们深深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影片中在双重文化下成长... 电影《喜福会》里的中国女儿们,在美国文化的影响下她们叛逆,独立,自我;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们与母亲之间矛盾的化解以及她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和处事准则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她们深深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影片中在双重文化下成长的中国女儿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分析,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产生她们双重性格的原因以及文化冲突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福会》 双重文化 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
下载PDF
论青年民工的双重文化职能
19
作者 张士军 《青年探索》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26,共3页
"民工潮"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交通运输部门频频告急,城市管理部门不断发出治安恶化的讯号,社会学家声称: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隐患。应当指出,庞大的流动人口会造成稳定的社会组织的瓦解和定型的社会规范的松动,加... "民工潮"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交通运输部门频频告急,城市管理部门不断发出治安恶化的讯号,社会学家声称: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隐患。应当指出,庞大的流动人口会造成稳定的社会组织的瓦解和定型的社会规范的松动,加上社会转型,其负面影响不司低估。但是,如果从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世界文化流变的角度,考察这一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其积极的文化建构作用。因此,正确评价青年民工的文化职能,超前地考察未来趋势,引起决策层的注意,是当代青年工作研究的跨世纪课题。(一)中国农民肇始于80年代的大迁移,其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的驱使,但是应当看到,经济变革往往是文化变革的前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变革 双重文化 城市管理部门 社会规范 文化 工作研究 乡村文化 “民工潮” 经济变革 交通运输部门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师范生双重文化身份培养研究
20
作者 张晓芬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5-38,共4页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依托跨文化教育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师范生在文化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本土与西方文化融合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路径,以期更有效地开展英语课堂中本土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教育。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职英语师范生 双重文化身份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