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3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场爆炸下波纹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的损伤破坏及抗爆性能
1
作者 赵春风 张利 李晓杰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101,共17页
相对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墙板和平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profiled double-skin composite wall,PDSCW),波纹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concrete-infilled double steel corrugatedplate wall,CDSCW)具有更高的轴向抗压承载力、更大的侧... 相对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墙板和平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profiled double-skin composite wall,PDSCW),波纹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concrete-infilled double steel corrugatedplate wall,CDSCW)具有更高的轴向抗压承载力、更大的侧向抗弯刚度以及良好的抗冲击和抗震性能,在船舶和军事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制作2种CDSCW试件,通过近场爆炸试验对比分析了2种试件的损伤模式及动态响应;采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CDSCW和PDSCW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近场爆炸下2种混凝土组合墙板的损伤机理和爆炸响应,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混凝土厚度、钢板厚度、药量对CDSCW抗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场爆炸作用下,相较于PDSCW,相同混凝土方量和尺寸(长、宽)的CDSCW具有更大的抗弯刚度、更强的抗变形能力以及更优的抗爆性能;增加波纹深度能有效提高CDSCW的抗爆性能,可为抗爆构件设计和相关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爆炸 波纹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板 损伤模式 动态响应 抗爆性能
下载PDF
栓钉型弧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的抗爆性能试验与数值分析
2
作者 陈英杰 罗成 +1 位作者 赵春风 何凯城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27,共16页
弧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由钢板、混凝土与连接件协同作用,具有更优异的抗震和抗爆性能,被应用于超高层结构、海洋平台和核电设施中。利用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栓钉型弧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破坏模式和损伤机理,参数化分析了... 弧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由钢板、混凝土与连接件协同作用,具有更优异的抗震和抗爆性能,被应用于超高层结构、海洋平台和核电设施中。利用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栓钉型弧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破坏模式和损伤机理,参数化分析了爆炸距离、钢板厚度、拱高和栓钉间距对其抗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爆炸荷载下,栓钉型弧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板整体表现良好,仍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增加爆炸距离和钢板厚度能有效减小混凝土的损伤和组合板的跨中挠度;减小拱高,混凝土损伤区域从以压缩破坏为主逐渐转换为以拉伸破坏为主,混凝土损伤更严重,组合板跨中挠度变大;减小栓钉间距会增大混凝土塑性损伤程度,但组合板的跨中挠度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弧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荷载 栓钉型弧形双钢板混凝土组合板 抗爆性能 参数分析
下载PDF
HPC端部加强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3
作者 袁朝庆 李国洋 +2 位作者 代晓辉 房宽光 计静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为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端部加强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受力机理及破坏形态,以轴压比、腹部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关键参数,设计了4片普通试件,7片HPC端部加强试件,运用ABAQUS构建其有限元模型,研究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同轴压比下,HPC端部加强... 为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端部加强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受力机理及破坏形态,以轴压比、腹部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关键参数,设计了4片普通试件,7片HPC端部加强试件,运用ABAQUS构建其有限元模型,研究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同轴压比下,HPC端部加强试件相比普通试件屈服荷载提高16.30%,峰值荷载提升13.40%;随着轴压比提高,HPC端部加强试件峰值荷载和屈服荷载分别提高7.22%和2.72%,随着轴压比减小,HPC端部加强试件延性提升22.26%;提高腹部腔体混凝土强度等级,HPC端部加强试件的屈服荷载和峰值荷载分别提高13.01%和11.14%,延性提升16.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C端部加强 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抗震性能
下载PDF
单一切口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4
作者 孟亚强 岳晓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单一切口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一切口双钢板治疗30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记录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负重行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活动度,采用New KSS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目的探讨单一切口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一切口双钢板治疗30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记录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负重行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活动度,采用New KSS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均无感染、肢体短缩或旋转、关节半脱位等情况发生。术后X线片显示:28例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关节面平整,达到解剖复位;2例轻度膝内翻。患者术后1~2周开始拄拐患肢不负重功能锻炼,术后4~6个月逐渐弃拐负重行走。除1例因过早负重术后12个月骨折延期愈合外,其余患者术后4~6个月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可弃拐行走,断端无疼痛感,X线片显示骨折端无移位、内固定无松动或折断;膝关节屈曲105°~120°,伸直0°~10°;采用New KSS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优14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26/30。结论单一切口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达到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效果,患者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双钢板 单一切口
下载PDF
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
5
作者 丁发兴 蔡勇强 +3 位作者 王莉萍 孙浩 吕飞 黄修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5,共11页
大多数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肋的方式使钢板和混凝土协同工作。然而,这种连接方式可能导致整体性和塑性变形效率较低,且制作复杂,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为了深入研究焊接多腔... 大多数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肋的方式使钢板和混凝土协同工作。然而,这种连接方式可能导致整体性和塑性变形效率较低,且制作复杂,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为了深入研究焊接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基于约束混凝土真三轴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和钢材弹塑性混合强化-韧性损伤本构模型,建立了组合剪力墙的精细化三维实体-壳模型,将模拟所得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弹性刚度、承载力、累积耗能、等效阻尼粘滞系数和延性系数与已有拟静力试验结果相比较,发现两者吻合较好。分析结果表明:轴压比对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较小,而随剪跨比增大,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的刚度和承载力呈线性降低;轴压比对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总塑性耗能的影响较小,而剪跨比的影响较大,剪力墙总塑性耗能随剪跨比增大而降低;轴压比和剪跨比都不会改变算例各部件的耗能分配机制,即组合剪力墙模型算例以外钢板和内隔板耗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抗震性能 塑性耗能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杨金虎 杨大雷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双切口双钢板内...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单侧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关节稳定性、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骨关节炎指数(WOMAC)中日常生活、疼痛、关节畸形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简易量表(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更佳,可提高关节稳定性,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增强日常活动能力,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 单侧锁定钢板固定术 关节稳定性 并发症
下载PDF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赵玉坤 李振宝 +1 位作者 王利辉 马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4,共8页
为了研究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在偏心受压荷载下的结构性能,设计制作了5个试件,以偏心距离和墙板厚度作为研究参数,进行偏心受压试验.利用ABAQUS软件对试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采用截面分析法计算试件在轴力与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截面承载力.... 为了研究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在偏心受压荷载下的结构性能,设计制作了5个试件,以偏心距离和墙板厚度作为研究参数,进行偏心受压试验.利用ABAQUS软件对试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采用截面分析法计算试件在轴力与弯矩共同作用下的截面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试件最终出现钢板局部屈曲与混凝土受压破坏.根据试验荷载-位移曲线,计算得到试件延性系数为1.28~1.92.墙厚相同时,随着加载偏心距离的增加,承载力逐渐下降.偏心距离相同时,增加墙体厚度可以有效提高试件承载能力.偏心受压试件的截面应变分布满足平截面假定.承载力试验值与有限元模型计算值和理论计算值的最大误差分别为4%和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 偏心受压 有限元分析 理论计算 局部屈曲
下载PDF
火灾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抗冲击机理分析与挠度预测
8
作者 杨耀堂 王蕊 +1 位作者 赵晖 侯川川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5,共15页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steel-concrete composite wall,SC wall)常用于核电站、超高层等重要结构的承重构件,其在偶然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也是其推广应用的关键指标。为此,针对火灾下SC墙的抗冲击性能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关设计建议。首先...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steel-concrete composite wall,SC wall)常用于核电站、超高层等重要结构的承重构件,其在偶然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也是其推广应用的关键指标。为此,针对火灾下SC墙的抗冲击性能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关设计建议。首先建立了SC墙在火灾与冲击耦合作用下的有限元模型,在验证模型可靠性基础上,开展了火灾下SC墙抗冲击机理的分析;然后研究了轴力、受火时间、材料强度、冲击能量与抗剪连接件形式等参数对SC墙在火灾下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给出了该类构件在耦合工况下跨中峰值挠度的预测公式。结果表明:随着受火时间的增加,SC墙受冲击变形模式由局部冲切逐渐转变为整体弯曲破坏;火灾下,混凝土为SC墙受冲击的主要耗能部件;混凝土强度、轴力与抗剪连接件形式对SC墙在高温下的抗冲击性能影响显著,钢板强度的影响则较小;建议的公式可较合理地预测火灾下SC墙受冲击后的跨中峰值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 火灾 抗冲击性能 破坏模式 挠度预测
下载PDF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起波钢筋连接件的拉伸力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卫林强 赵唯以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6-44,51,共10页
提出将起波钢筋作为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连接件,并设计开展12个组合板单元体试件的拉伸试验,研究了直径和起波角度对起波钢筋连接件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接件的破坏模式分为拉直后断裂和未拉直即断裂两种,当起波钢筋... 提出将起波钢筋作为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连接件,并设计开展12个组合板单元体试件的拉伸试验,研究了直径和起波角度对起波钢筋连接件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接件的破坏模式分为拉直后断裂和未拉直即断裂两种,当起波钢筋连接件在拉直后发生破坏时,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得到大幅提高;随着连接件直径和起波角度的增大,破坏位移、拉断力和耗能能力也增大,但起波角度对拉断力影响较小;提出起波钢筋连接件强度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结合试验结果,对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起波钢筋连接件的设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 起波钢筋 拉伸性能 破坏位移 拉断力 耗能能力
下载PDF
双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TKA术后陈旧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10
作者 夏青 刘传文 +1 位作者 王会杨 李国顺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 分析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陈旧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joint fracture, PJ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采用内外侧双锁... 目的 分析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陈旧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joint fracture, PJ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采用内外侧双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和同种异体植骨治疗TKA术后陈旧性股骨PJF患者7例,其中男1例,女6例;年龄71~89岁,平均(76.86±6.67)岁。记录手术时间、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等,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了解假体、钢板螺钉位置、骨折愈合、假体和内固定松动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骨折部位的疼痛不适,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 KS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WOMAC)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57±3.05)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4.43±0.5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27.86±12.20)min,术中输血量(485.71±106.90)mL。7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81.86±8.59)g/L,术后输血量(114.29±195.18)mL。骨折部位VAS从术前(6.86±0.38)分至末次随访(2.57±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从术前(79.29±4.50)分至末次随访(66.86±3.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优良率28.57%,良2例,可5例。WOMAC评分从术前(69.43±6.40)分至末次随访(100±14.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TKA术后陈旧性股骨PJF,固定相对牢固,手术相对安全,骨折顺利愈合,临床疗效相对满意,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会有显著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陈旧性 假体周围骨折 全膝关节置换 植骨
下载PDF
联合入路双切口双钢板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诸一泓 蒋国华 肖坚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入路双切口双钢板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手术方式划分为观察组(联合入路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4... 目的探讨联合入路双切口双钢板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手术方式划分为观察组(联合入路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43例和对照组(单侧钢板内固定术)43例,比较分析两组数据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91.56±6.78)d较对照组(104.31±8.55)d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127.82±10.32)°优于对照组(115.21±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关节塌陷程度(0.67±0.12)mm较对照组(1.48±0.23)mm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5%)远低于对照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入路双切口双钢板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中效果较好,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同时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 单侧钢板 胫骨平台骨折 SCHATZKER分型
下载PDF
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观察
12
作者 牛闯来 唐好江 +1 位作者 马腾飞 张雷超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 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改良双钢板内固定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采用单侧钢板内固定)和观察组(采用改良双钢板内固定),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 目的 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改良双钢板内固定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采用单侧钢板内固定)和观察组(采用改良双钢板内固定),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运动能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的康复期,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而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改良双钢板内固定 运动能力 并发症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肘肩关节功能、肌力恢复的影响
13
作者 方锐 郭建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手术,观察组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Ne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肘屈曲、伸展60°峰力矩(PT)大于对照组,肘屈曲、伸展180°到达峰力矩时间(TPT)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可提高效果,有效促进患者肘肩关节功能改善和肌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双钢板内固定 AO-C型肱骨远端骨折 肘肩关节功能 肌力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14
作者 杜林林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17-0020,共4页
观察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方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患肢负重时间... 观察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方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住院时间、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术后6个月及1年Rasmussen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1年参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内翻角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与1年相比,Rasmussen评分、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内翻角度数没有差异(P>0.05)。结论 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缩短手术及康复时间,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 胫骨平台骨折 效果观察
原文传递
单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姜东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13-0016,共4页
在对胫腓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时,分析单切口双钢板固定法的预后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期2年,自2021年5月起至2023年5月结束,纳入研究患者均为胫腓骨远端骨折,以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2个组别,一组4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切口... 在对胫腓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时,分析单切口双钢板固定法的预后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期2年,自2021年5月起至2023年5月结束,纳入研究患者均为胫腓骨远端骨折,以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2个组别,一组4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法,另40例为观察组,以单切口双钢板固定法,比较不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在手术指标及恢复时间上,观察组指标优异;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及活动度表现上,观察组评分高,活动范围大;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发生少,且手术优良率高。结论 以单切口双板固定法进行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预后情况,术后优良率高,可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远端骨折 单切口双钢板固定 手术优良率
下载PDF
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用于肱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效果及愈合率研究
16
作者 祖述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05-0008,共4页
讨论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用于肱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效果及愈合率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比较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受肱骨远端骨折诊疗的患者中,对手术意愿强烈和参与试验意愿强烈情况下共有68例患者入选,其中对照组34例,研究组34例... 讨论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用于肱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效果及愈合率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比较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受肱骨远端骨折诊疗的患者中,对手术意愿强烈和参与试验意愿强烈情况下共有68例患者入选,其中对照组34例,研究组34例,分别实施切开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耗时与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与按预期愈合率、随访6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后肘关节功能优良性、随访6个月后肘关节活动范围指标进行两组手术方案实施效果评价依据。结果 较对照组,研究组术中耗时与失血指标差异性不大,P>0.05。较对照组,研究组骨折按预期愈合率与骨折愈合时间指标更为优越,P<0.05。较对照组,研究组随访6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随访6个月后肘关节功能优良性的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8%,P<0.05。研究组随访6个月后肘关节伸直角度与屈曲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用于肱骨远端骨折治疗中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肘关节功能与活动范围,应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
原文传递
格栅管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涛 李今保 陈凯 《建筑技术》 2023年第3期347-350,共4页
基于钢材延性损伤和混凝土三向约束的塑性损伤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格栅管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抗震试验仿真分析,开展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格栅管式双钢板墙三向约束管内混凝土,管内混凝土强度和延性大幅度提高;管... 基于钢材延性损伤和混凝土三向约束的塑性损伤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格栅管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抗震试验仿真分析,开展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格栅管式双钢板墙三向约束管内混凝土,管内混凝土强度和延性大幅度提高;管内混凝土保护了外侧双钢板,避免了外侧双钢板受压屈曲破坏,二者协同工作,优势互补,其极限水平位移角为1/3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抗震分析 管内混凝土 应力与应变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双柱骨折
18
作者 谢盼盼 黄淑明 +3 位作者 兰树华 吴泉州 叶方 叶积飞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74-379,共6页
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46例累及四边体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 目的探讨腹直肌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双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46例累及四边体的髋臼双柱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1例失访(所有指标不予考察),其余45例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术中出血量150~510(392.3±103.7)ml,手术时间79~132(111.0±35.6)min,住院时间15~32(21.2±2.9)d。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浅表创面皮肤感染,4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异位骨化。骨折均愈合,时间6~12个月。术后X线和CT检查显示骨盆及髋臼骨折复位良好。术后10个月,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28例,良9例,差8例,优良率为82.2%(37/45);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25例,良10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77.8%(35/45)。结论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双柱骨折,具有微创、术中暴露充分、复位固定良好、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点,患者可早期恢复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柱骨折 四边体 双钢板固定 腹直肌外侧入路
下载PDF
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应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治疗对其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19
作者 肖犇 李学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66-669,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17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8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4例采用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研... 目的分析应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17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8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4例采用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研究组44例实施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90.12±11.30)分钟,术中出血量(463.20±70.10)ml,住院时间(3.08±1.12)天,膝关节锻炼时间(3.08±1.12)天,骨折完全愈合时间(14.58±2.64)周,可完全负重时间(16.27±3.65)周,均短于对照组[(98.42±12.18)分钟、(502.41±77.10)ml、(20.36±3.12)天、(5.54±1.69)天、(16.06±3.27)周、(18.67±4.2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各项评分(87.06±10.06)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82.69±10.30)分、愈合优良率(93.18%)、膝关节活动度[伸膝(9.54±2.36)、屈曲(135.28±28.48)]均高于对照组[(80.26±9.20)分、(74.12±9.20)分、(77.27%)、(8.06±2.06)、(121.64±2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病人采用倒L入路联合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提高膝关节活动度,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固定术 外侧入路 倒L入路 胫骨平台三柱骨折 膝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双钢板固定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股骨转子下骨折
20
作者 何文全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21-822,共2页
2019年3月~2021年6月,我科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前侧重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8例小儿麻痹后遗症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3例,女5例,年龄53~61岁。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病程50余年。... 2019年3月~2021年6月,我科采用股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前侧重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8例小儿麻痹后遗症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3例,女5例,年龄53~61岁。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病程50余年。患者均为跌倒伤致股骨转子下骨折。骨折AO/OTA分型:32-A1型1例,32-A2型1例,32-B1型2例,32-B2型2例,32-B3型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双钢板 小儿麻痹后遗症 股骨转子下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