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3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拯救与反叛——重读《牛虻》(上)
1
作者 丁帆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1,共8页
《牛虻》是一部典型的“革命+恋爱”式的作品,其革命的背景虽然是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青年党为民主自由的斗争故事,但却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文学教科书,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它也一度成为中国文学效仿的创作模式,追寻它的历史踪迹... 《牛虻》是一部典型的“革命+恋爱”式的作品,其革命的背景虽然是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青年党为民主自由的斗争故事,但却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文学教科书,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它也一度成为中国文学效仿的创作模式,追寻它的历史踪迹,有助于我们汲取作品精华,烛照当下创作。本文试图从阅读史的过程中,重新梳理一条《牛虻》在中国曲折变化的阐释史。于是,从版本学的考证、主题的阐释、典型人物的塑造、故事情节和细节的描写、人性的深度发掘等几个角度,阐发本人对这部作品的重新定位,即:拯救和爱情(包括自我救赎)的母题,无论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中,都是不可抗拒的描写元素,它既成为许多西方作家作品摆脱不了的“集体无意识”,同时也影响着中国近80年来的文学创作。然而,在宗教母题之上的另一个太阳——人性的光辉却是照亮这部作品的圣灵,作品所塑造的牛虻形象就是“第一位格”充满着人类之爱的“典型人物”——无论是在革命斗争中,还是在爱情的执念奉献中,抑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平民的普世之爱,作品都有着巨大的超越时代和超越阶级的文学史意义。它引发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作家们去思考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俯视人性,还是仰视人性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与反叛 革命+恋爱 双重主题 时代背景 典型性格 人性光辉
下载PDF
论《白鹿原》中的女性悲剧与反叛意识
2
作者 朱晴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8-100,共3页
《白鹿原》是20世纪最为经典、最为厚重的文学作品之一,其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并表现出女性浓厚的悲剧意蕴。有不甘于命运的安排,从肉体到心灵都是悲剧代表的田小娥;有投身革命却牺牲于政治迫害的白灵等等。从这些女性身上能够看到一种... 《白鹿原》是20世纪最为经典、最为厚重的文学作品之一,其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并表现出女性浓厚的悲剧意蕴。有不甘于命运的安排,从肉体到心灵都是悲剧代表的田小娥;有投身革命却牺牲于政治迫害的白灵等等。从这些女性身上能够看到一种强烈的反叛意识,体现出作者对中国女性的深层次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女性悲剧 反叛意识
下载PDF
从《巴比特》看辛克莱·刘易斯的反叛精神
3
作者 祁静静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00-101,115,共3页
以哲学角度来分析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都是充满矛盾性的,但正是因为矛盾的无处不在而推动了事物的前进发展,使得社会物质发展与精神文明相结合。辛克莱·刘易斯所存在的时代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反叛精神的存在,同... 以哲学角度来分析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都是充满矛盾性的,但正是因为矛盾的无处不在而推动了事物的前进发展,使得社会物质发展与精神文明相结合。辛克莱·刘易斯所存在的时代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反叛精神的存在,同时也存在着各种矛盾。而辛克莱·刘易斯本人也一直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间思索。通过对辛克莱·刘易斯的作品《巴比特》做分析,从《巴比特》中看辛克莱·刘易斯的反叛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比特》 辛克莱·刘易斯 反叛精神
下载PDF
形式反叛、自由精神与诗性功能——理解李国辉《〈风行〉杂志与象征主义自由诗》的三个关键词 被引量:1
4
作者 乔琦 《台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0-83,共4页
李国辉的新著《〈风行〉杂志与象征主义自由诗》详细还原了《风行》杂志的创刊过程,以及兰波自由诗对后来诗人的影响,围绕《风行》《瓦隆》《法兰西信使》《新左岸》等杂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象征主义自由诗的发展历程。形式反叛、自由精... 李国辉的新著《〈风行〉杂志与象征主义自由诗》详细还原了《风行》杂志的创刊过程,以及兰波自由诗对后来诗人的影响,围绕《风行》《瓦隆》《法兰西信使》《新左岸》等杂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象征主义自由诗的发展历程。形式反叛、自由精神和诗性功能,是该著作提供的探索象征主义自由诗的三个重要维度,同时也是借以理解这本国内第一部象征主义期刊研究专著的三个关键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行〉杂志与象征主义自由诗》 象征主义自由诗 《风行》 形式反叛 李国辉
下载PDF
川端康成《舞姬》中波子的悲剧命运与反叛意识
5
作者 赵御博 易国定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3-77,共5页
川端康成作品《舞姬》中的波子是一位命运充斥着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她的事业、爱情与家庭均不顺遂,因此开始了自我反叛。波子的反叛终究软弱且流于表层,故未能实现人生的改写,反而加重了自身命运的悲剧色彩。通过对波子悲剧命运与反叛... 川端康成作品《舞姬》中的波子是一位命运充斥着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她的事业、爱情与家庭均不顺遂,因此开始了自我反叛。波子的反叛终究软弱且流于表层,故未能实现人生的改写,反而加重了自身命运的悲剧色彩。通过对波子悲剧命运与反叛性表现进行解读,分析波子反抗失败的原因,探究波子所代表的人物群像的生存困境,从而获取相应的人生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舞姬》 悲剧命运 反叛意识
下载PDF
私塾反叛者:闹学图中的儿童形象
6
作者 徐昭媛 李召存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9-38,共10页
闹学图描绘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乡村儿童学习、游戏的场景,是私塾教育的一个侧面。以闹学图这一经典的儿童题材绘画为研究对象,搜集了十余幅闹学作品,聚焦私塾内外儿童的游戏行为和表现,分析其在游戏精神驱动下对私塾规训和教师权威的反抗... 闹学图描绘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乡村儿童学习、游戏的场景,是私塾教育的一个侧面。以闹学图这一经典的儿童题材绘画为研究对象,搜集了十余幅闹学作品,聚焦私塾内外儿童的游戏行为和表现,分析其在游戏精神驱动下对私塾规训和教师权威的反抗行为。儿童是游戏的存在,儿童的游戏精神促使其逃离私塾规训,无视学规要求,把桌凳、文具和戒尺当作游戏材料,通过游戏抵制私塾教育对身体的规训,在对教师的戏弄和戏仿中消解其权威,呈现出私塾反叛者的儿童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闹学图 游戏精神 反叛 儿童形象
下载PDF
《女论语》的文体特点及其对《论语》的承继与反叛
7
作者 洪越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8-50,共3页
《女论语》是唐代贞元年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合撰的一部女子训诫书籍。其名直承《论语》而来,在文本架构和核心内容方面也与《论语》一脉相承。但《女论语》自身又拥有区别于《论语》的独特的文本体例和写作手法,其内容上女子社交范围... 《女论语》是唐代贞元年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合撰的一部女子训诫书籍。其名直承《论语》而来,在文本架构和核心内容方面也与《论语》一脉相承。但《女论语》自身又拥有区别于《论语》的独特的文本体例和写作手法,其内容上女子社交范围的扩大和作者宋氏姐妹自身的价值追求也表现出超越与反叛《论语》的一面,呈现出《女论语》本身独特的女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论语》 《论语》 文体特点 承继 反叛
下载PDF
幼儿第一反叛期特征及应对思路
8
作者 施雪莲 《甘肃教育》 2023年第12期52-55,共4页
幼儿第一反叛期一般在3岁左右出现,其行为表现主要为情绪暴躁、不接受他人的意见、以自我为中心、往往跟家长反着来、不愿意上幼儿园、喜欢独自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不愿意让他人帮助自己等。为更好地协助子女和父母成功度过宝宝第一... 幼儿第一反叛期一般在3岁左右出现,其行为表现主要为情绪暴躁、不接受他人的意见、以自我为中心、往往跟家长反着来、不愿意上幼儿园、喜欢独自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不愿意让他人帮助自己等。为更好地协助子女和父母成功度过宝宝第一反叛期,让宝宝身心上获得更良好的发展,本文建议如下四点应对与提升对策: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思想,赋予幼儿相应的生活自主性,不给予错误行为强化的机会,父母正确的榜样示范和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第一反叛 心理健康教育 概念 行为表现
下载PDF
传统与反叛——浅析奥德·纳德卢姆的绘画艺术风格
9
作者 徐艺恬 《艺术研究快报》 2023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二十世纪,人们通常认为现代艺术已经和过去的传统彻底决裂,各种艺术流派层出不穷,从世纪初的立体派、野兽派、达达派、未来派、到后来的波普艺术、概念艺术和表现主义交替更迭,这些艺术流派都向古典主义绘画发出了冲击。在这样的艺术背... 二十世纪,人们通常认为现代艺术已经和过去的传统彻底决裂,各种艺术流派层出不穷,从世纪初的立体派、野兽派、达达派、未来派、到后来的波普艺术、概念艺术和表现主义交替更迭,这些艺术流派都向古典主义绘画发出了冲击。在这样的艺术背景下,挪威画家奥德·纳德卢姆始终捍卫着古典主义的绘画技巧,用传统的绘画图式传达出他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其超出前人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意识在当下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奥德用象征、暗喻的手法表达出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其作品古老、神秘的气质,不同寻常又具有深意的人物形象,使其作品有着神秘而迷人的魅力。本文以奥德的绘画作品为中心,通过论述奥德绘画风格形成的原因、不同时期作品的面貌以及在奥德作品中对于传统绘画语言的应用和再创造,目的是较为全面地分析奥德绘画的独特性与重要意义,阐述古典主义绘画长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德·纳德卢姆 古典主义 当代艺术语境 反叛
下载PDF
艾米莉•狄金森生态诗歌中的反叛精神
10
作者 程龙 陈千谦 《国外英语考试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3期134-139,共6页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最负盛名的美国诗人之一,她在隐居花园之后写下了大量生态诗歌。诗人充分意识到女性与自然的联系,在其生态诗歌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及对两性关系的思考。本文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狄金森生态诗歌的反叛精神进...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最负盛名的美国诗人之一,她在隐居花园之后写下了大量生态诗歌。诗人充分意识到女性与自然的联系,在其生态诗歌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及对两性关系的思考。本文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狄金森生态诗歌的反叛精神进行剖析,揭示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思想及反对男性中心主义的女性主义思想。通过文本分析,本文认为:首先,狄金森拒绝成为十九世纪父权社会的牺牲品,选择“回避”女性作为妻子与母亲的刻板印象,主动归隐自然;其次,一反女性与自然被压迫与被剥削的常态,诗人的生态诗歌强调女性从自然中汲取力量,追寻自我价值;再次,诗人在其生态诗歌中大力抨击人类中心主义、强烈谴责代表男权的科技至上,为女性与自然发声,解构男性话语体系。最终,本文得出结论:狄金森生态诗歌的反叛精神对于解决现代环境问题具有深刻意义——只有消解人类中心主义带来的二元对立价值观,人类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生态诗歌 自然 反叛精神
下载PDF
“我不是天使,我是我”——论简·爱的反叛性格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岚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5期64-66,共3页
夏洛蒂·勃朗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明反抗性格的人物简·爱。简·爱的反抗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动荡不安的生活中形成的。她既非弱不经风的名嫒淑女 ,又非仪态万方的大家闰秀 ,而是一个来自平民的孤苦无靠的少女... 夏洛蒂·勃朗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鲜明反抗性格的人物简·爱。简·爱的反抗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动荡不安的生活中形成的。她既非弱不经风的名嫒淑女 ,又非仪态万方的大家闰秀 ,而是一个来自平民的孤苦无靠的少女。无论从经历、从思想感情方面看 ,她应该是个比较典型的小资产阶级分子。然而 ,无论如何 ,又不能说她是一个平庸的女孩子。她是一个身处逆境 ,不甘堕落 ,而且奋力抗争和顽强追求的坚韧者。在妇女没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时代 ,她敢于斗争 ,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反叛性格 反叛精神
下载PDF
武装组织治理制度与反叛成功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亦奇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8-156,160,共30页
当前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建设成为内战研究的重点。武装组织治理制度是武装组织对其控制区域和民众管理的相应制度与规则体系。以反叛成功为分析对象,通过系统评估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建设对其内战中获得冲突优势的影响,可以看到,武装组织的... 当前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建设成为内战研究的重点。武装组织治理制度是武装组织对其控制区域和民众管理的相应制度与规则体系。以反叛成功为分析对象,通过系统评估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建设对其内战中获得冲突优势的影响,可以看到,武装组织的反叛成功并不直接由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决定,而是取决于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在内部与外部产生的效果。在内部维度,武装组织治理制度需要取得良好的相对治理绩效;在外部维度,武装组织治理制度需要一个有利的国际战略环境并可对其进行塑造。而武装组织治理制度并不能确保相应效果的实现。通过混合研究的模式对以上观点进行检验:在定量研究方面,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数据库对于武装组织治理制度与反叛成功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武装组织治理制度与反叛成功之间无直接的联系;在案例比较研究方面,通过两个具体武装组织的实践案例(阿富汗塔利班和“伊斯兰国”组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武装组织治理制度与反叛成功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因此并不存在简单的正向促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装组织 内战 反叛治理 反叛成功 混合方法
下载PDF
两种文化反叛和两种经济反叛
13
作者 刘同般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S1期178-179,共2页
:2 0世纪初 ,东西文化都在某些方面反叛了自己的传统与同时向对方反叛的传统靠拢。在两种文化反叛的同时 ,2 0世纪又出现了两种经济反叛 ,这种经济反叛与文化反叛相似。文化反叛与经济反叛的出现说明世界发展的趋势———文化一体化、... :2 0世纪初 ,东西文化都在某些方面反叛了自己的传统与同时向对方反叛的传统靠拢。在两种文化反叛的同时 ,2 0世纪又出现了两种经济反叛 ,这种经济反叛与文化反叛相似。文化反叛与经济反叛的出现说明世界发展的趋势———文化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对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经济反叛 文化反叛
下载PDF
对20世纪东西方两种文化反叛与两种经济反叛的思考
14
作者 刘同般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5-186,共2页
在20世纪初,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古老的文化及意识形态是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障碍.
关键词 20世纪 东方文化 西方文化 经济反叛 意识形态 中国 经济模式 文化反叛
下载PDF
移动新媒体时代:拍客对“景观社会”的反叛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尚青 王伟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8-42,共5页
在拍客实现了对传统媒体时代的旧"景观社会"的全面建构的同时,拍客传播也冲决着旧"景观社会"的"超真实"性与意识形态性,在政治、商业和文化三个方面对旧"景观社会"的意识形态性发起了挑战。移... 在拍客实现了对传统媒体时代的旧"景观社会"的全面建构的同时,拍客传播也冲决着旧"景观社会"的"超真实"性与意识形态性,在政治、商业和文化三个方面对旧"景观社会"的意识形态性发起了挑战。移动新媒体时代的拍客传播是自发的第二次"情境主义国际"运动,它通过拍客传播建构的"生活情境"打破了旧"景观社会"的话语霸权与意识形态性,德波的"景观社会"的理念与现实呈现正是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新媒体 景观社会 拍客 意识形态 反叛
下载PDF
摇滚乐与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的反叛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春生 何苏芬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90,共6页
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成为美国反叛青年批判社会的载体和重要武器。摇滚乐的风靡缘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而精神匮乏的时代,青年人在精神上感到空虚;对摇滚的喜爱也体现出他们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传媒则在其... 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成为美国反叛青年批判社会的载体和重要武器。摇滚乐的风靡缘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而精神匮乏的时代,青年人在精神上感到空虚;对摇滚的喜爱也体现出他们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传媒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使摇滚乐成为传播新文化的载体。摇滚乐传播了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对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 美国青年 反叛 摇滚乐
下载PDF
悲情 疏离 反叛——韩国影视的民族性及其美学呈现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振华 秦玉兰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86-90,共5页
近年来韩国影视在亚洲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风潮,并逐渐向西方社会辐射。除了汲取好莱坞电影的优秀养料之外,韩国影视表现出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对传统的保留和对民族性的尊重。韩国影视中的民族性,"恨"是其中心,是积压在... 近年来韩国影视在亚洲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风潮,并逐渐向西方社会辐射。除了汲取好莱坞电影的优秀养料之外,韩国影视表现出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对传统的保留和对民族性的尊重。韩国影视中的民族性,"恨"是其中心,是积压在整个民族内心中的情绪。这种情绪分别表现在悲情、疏离、反叛三个方面。"悲情"蕴涵了伤感美学,"疏离"突出了冷峻风格,"反叛"则是现代性的表征,体现出力量、强悍、反传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影视作品 民族性 伤感美学 悲情 疏离 反叛 现代性 影视文化
下载PDF
第四消费时代的现代性反叛与田园想象——以李子柒海外走红为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刘朝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0-67,共8页
从传者与受者两个角度出发,对李子柒在You Tube平台的105个视频以及21000条评论的语言分布、评论对象和感情色彩进行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与传统精英视角的影视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李子柒通过拟古女性形象的"破"与"立&q... 从传者与受者两个角度出发,对李子柒在You Tube平台的105个视频以及21000条评论的语言分布、评论对象和感情色彩进行内容分析与文本分析,与传统精英视角的影视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李子柒通过拟古女性形象的"破"与"立"满足了外国观众对于中国"田园美人"的想象;通过对自然风光国画底色的诗意描摹满足了其对中国"田园美景"的想象;通过展示新古典主义审美范式与东方精神的饮食文化满足了不同国家受众对中国"田园美食"的想象。由此揭示出李子柒短视频在海外走红的逻辑:在第四消费时代,李子柒制造的"田园想象景观"使赛博囚徒困境中的现代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同时也是现代性症候下人类对生存困境的回应与反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消费时代 李子柒 短视频 现代性反叛 田园想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