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玄武岩格栅增强ECC复合材料反复荷载作用下本构关系模型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忠锋 王文炜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50,62,共8页
为了研究玄武岩格栅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考虑玄武岩纤维复材(BFRP)格栅层数和加卸载循环方式,对玄武岩格栅增强ECC薄板试件进行了单轴反复拉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格栅与ECC复合,充分发挥了玄武岩... 为了研究玄武岩格栅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考虑玄武岩纤维复材(BFRP)格栅层数和加卸载循环方式,对玄武岩格栅增强ECC薄板试件进行了单轴反复拉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格栅与ECC复合,充分发挥了玄武岩格栅的材料性能,进一步提高了基体ECC的延性。随着玄武岩格栅层数的增加,玄武岩格栅增强ECC的极限抗拉强度显著增大。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反复荷载下玄武岩格栅增强ECC的本构关系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反复荷载下玄武岩格栅增强ECC的应力-应变关系、极限抗拉强度、极限拉伸应变和残余塑性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格栅 水泥基复合材料 轴向 反复 准则 本构关系模型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研究
2
作者 蒙怡 杨胜春 刘小川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23年第3期17-21,共5页
本文以2D SiC/SiC、2.5D C/SiC与SiC/SiC拉伸试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方法对比了数字图像相关(DIC)、引伸计、应变片三种应变测量方式的测量结果,得出更准确可靠的应变测量方法;通过对比单调拉伸与循环加-卸载两种载荷形式下的试验结果... 本文以2D SiC/SiC、2.5D C/SiC与SiC/SiC拉伸试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方法对比了数字图像相关(DIC)、引伸计、应变片三种应变测量方式的测量结果,得出更准确可靠的应变测量方法;通过对比单调拉伸与循环加-卸载两种载荷形式下的试验结果,结合声发射信号,分析了不同载荷形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针对PIP制备工艺,研究了同一构型对C/SiC与SiC/SiC两种材料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SiC C/SIC 应变测量 单调 循环- 声发射
下载PDF
2D-SiC/SiC复合材料拉伸加卸载行为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潘 王波 +1 位作者 甄文强 矫桂琼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6-682,共7页
为了研究国产2D-Si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损伤行为以及低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通过试验和建立加卸载细观力学模型,对其拉伸加卸载行为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单向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加卸载细观力学模型,得到了初始加载、卸载... 为了研究国产2D-Si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损伤行为以及低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通过试验和建立加卸载细观力学模型,对其拉伸加卸载行为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单向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加卸载细观力学模型,得到了初始加载、卸载和重新加载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利用断裂统计方法得到了基体裂纹数随应力变化的关系和复合材料失效判断条件。经过应力转化,将该模型应用于国产二维编织SiC/SiC复合材料。对单向加载试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和最小二乘法得到基体Weibull模量和界面剪切阻力,通过控制材料失效强度与试验结果一致,得到纤维Weibull模量。由上述参数确定的2D-SiC/SiC复合材料拉伸循环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很好。通过Matlab编程得到2D-SiC/SiC复合材料单向加载时基体开裂过程图。结果表明,2DSiC/SiC复合材料失效时,基体裂纹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基体裂纹数随应力单调增加,未出现持平段,表明材料失效时,基体裂纹还没有达到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应力-应变行为 断裂统计
原文传递
塑性应变对21-6-9高强不锈钢管瞬时弹性模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欧阳芳 鲁世强 +1 位作者 方军 王克鲁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3-211,共9页
采用反复加载-卸载拉伸实验,研究了21-6-9高强不锈钢管加载和卸载瞬时弹性模量随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分析了瞬时弹性模量变化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加载和卸载瞬时弹性模量均随着塑性应变的增大先迅速下降,然后缓慢下... 采用反复加载-卸载拉伸实验,研究了21-6-9高强不锈钢管加载和卸载瞬时弹性模量随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分析了瞬时弹性模量变化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加载和卸载瞬时弹性模量均随着塑性应变的增大先迅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其稳定值相对于初始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20. 5%和22. 2%;分别建立了加载和卸载瞬时弹性模量与塑性应变之间的函数关系;晶界、晶界碳化物、固溶原子以及形变孪晶与位错交互作用使得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导致瞬时弹性模量降低;当塑性应变达到一定程度后,位错密度达到饱和状态,使得瞬时弹性模量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6-9高强不锈钢管 反复加载-卸载拉伸实验 塑性应变 瞬时弹性模量
原文传递
基于三维晶格离散颗粒模型的混凝土反复拉压本构关系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忠锋 王文炜 Gianluca Cusatis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2-1524,共13页
为了将三维晶格离散颗粒模型用于模拟混凝土构件在反复荷载下的受力性能,本文建立了混凝土的加卸载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受拉模型中单调加载作用下的本构关系根据有效应力和有效应变确定,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加卸载准则依据正应力-应变及剪应... 为了将三维晶格离散颗粒模型用于模拟混凝土构件在反复荷载下的受力性能,本文建立了混凝土的加卸载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受拉模型中单调加载作用下的本构关系根据有效应力和有效应变确定,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加卸载准则依据正应力-应变及剪应力-应变的关系分别建立,保证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从受拉状态转变到受压状态时的平滑过渡.在受拉加卸载准则中分别采用材料参数k_(t)控制混凝土的刚度衰减及残余塑性应变;在受压加卸载准则中通过卸载刚度E_(d)和材料参数k_(c)分别控制加卸载刚度和能量耗散.将本构关系模型嵌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混凝土构件在反复拉压、静水压力以及反复受压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本构关系模型能有效地模拟混凝土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预测残余应变,获得加卸载过程中的能量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格离散颗粒模型 准则 压本构关系模型 数值模拟 应力-应变关系 反复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铍材微屈服强度测试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学泽 马立斌 +1 位作者 钟景明 尹志民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1998年第10期20-21,36,共3页
介绍了一种特殊材料——铍的特点,重点介绍了铍材微屈服强度测试用的仪器设备、试验方法及步骤,列举了试验结果并作出了结论.
关键词 铍材 微屈服强度 单轴 -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