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的气化反应性与其组成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任立伟 魏蕊娣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为探究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气化反应性,采用下落式固定床反应器,以CO_(2)为气化剂,对11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气化反应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煤的气化反应性与挥发分、固定碳、碳含量及灰组成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1 400℃下,11种不... 为探究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气化反应性,采用下落式固定床反应器,以CO_(2)为气化剂,对11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气化反应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煤的气化反应性与挥发分、固定碳、碳含量及灰组成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1 400℃下,11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气化反应性仍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低变质程度煤的气化反应性远高于中/高变质程度煤的气化反应性,其完全气化反应所需时间和气化反应指数最大有7倍之差;从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看,挥发分、固定碳和碳含量与煤气化反应性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以上;从灰组成分析看,碱性指数与煤气化反应性相关性较差。为此,可根据煤的挥发分、固定碳和碳含量等组成信息预测煤气化反应性的优劣,为煤气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反应性 变质程度 气化反应性指数 煤组成
下载PDF
长沙地区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情况回顾性分析
2
作者 李尚武 康甜 +1 位作者 袁媛 罗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44-448,共5页
目的 对本中心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主动归队情况进行分析,为主动召回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 从本中心启奥采供血信息系统中采集2019年1月—2023年9月符合归队条件的献血者信息,对其主动归队情况进行追踪和回顾性分... 目的 对本中心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主动归队情况进行分析,为主动召回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 从本中心启奥采供血信息系统中采集2019年1月—2023年9月符合归队条件的献血者信息,对其主动归队情况进行追踪和回顾性分析。统计符合归队条件献血者主动归队人口统计学特征、主动归队率,再次献血率,采用χ^(2)检验比较归队合格率之间的差异以及影响再次献血的因素。结果 符合归队条件的献血者共3 361名,主动归队率为2.7%(91/3 361),归队合格率为80.21%(73/91)。不同性别、学历、献血次数、检测项目、献血类型的符合归队条件献血者的归队率(3.3%vs 2.1%;3.7%vs 2.3%;9.3%vs 4.0%vs 1.3%;7.7%vs 2.7%vs 1.9%vs 1.3%;18.1%vs 2.0%)比较均有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的献血者归队合格率(61.1%vs 94.4%vs 81.8%)比较有差异(P<0.05)。献血者再次献血共126人次,共献血47 800 mL,再次献血率为49.3%(36/73),再次献血合格率98.4%(124/126),再次献血者与首次献血者的献血类型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 本中心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主动归队率较低,但归队合格率和再次献血率均较高,再次献血方式以单采献血为主,归队成功的献血者献血意愿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献血者归队 反应性 血液安全 无偿献血
原文传递
Pu在膨润土层中的反应性迁移模拟研究(2)——Pu的种态分布及反应性迁移分析
3
作者 刘东旭 黄流兴 +3 位作者 赵振华 胡立堂 司高华 叶远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7,共12页
为评估柯尔碱膨润土工程屏障材料的安全性能,采用考虑渗流扩散、溶解-沉淀、表面配位吸附、放射性衰变等多过程动态耦合的反应性迁移模拟方法,综合运用TOUGHREACT等程序开展了Pu在柯尔碱膨润土层中反应迁移的数值模拟,结合地下水-膨润... 为评估柯尔碱膨润土工程屏障材料的安全性能,采用考虑渗流扩散、溶解-沉淀、表面配位吸附、放射性衰变等多过程动态耦合的反应性迁移模拟方法,综合运用TOUGHREACT等程序开展了Pu在柯尔碱膨润土层中反应迁移的数值模拟,结合地下水-膨润土体系演化模拟分析了Pu的种态分布特征,叠加表面配位模型预测分析了Pu的长期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中Pu主要以难迁移的Pu(OH)_(4)(aq)形式存在;由于膨润土的低渗透性和强吸附性,正常情景下Pu的扩散范围很小而将长期滞留于1 m厚膨润土中;在忽略强吸附阻滞作用的保守情景下,Pu在渗流作用下可扩散迁移出膨润土层;考虑到长时间尺度下不可避免存在的不确定性,建议重视渗流扩散为主导的其他过程和情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 反应性迁移模拟 种态分布 膨润土 TOUGHREACT
下载PDF
不同焦炭光学组织的气化反应性分析
4
作者 王越 庞克亮 +7 位作者 马银华 夏伟 吴昊天 谷致远 刘福军 赵华 由志强 候进强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焦炭光学组织是影响焦炭反应性的内在因素,对不同焦炭光学组织的气化反应性分析可为更好地指导配煤炼焦生产,即通过合理配煤控制和改善焦炭反应性指标以实现降低配煤成本、稳定和提高焦炭质量。选择10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炼焦煤,利用煤岩... 焦炭光学组织是影响焦炭反应性的内在因素,对不同焦炭光学组织的气化反应性分析可为更好地指导配煤炼焦生产,即通过合理配煤控制和改善焦炭反应性指标以实现降低配煤成本、稳定和提高焦炭质量。选择10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炼焦煤,利用煤岩显微镜和焦炭反应性实验定量分析每种光学组分的相对反应性,并建立基于镜质体反射率和焦炭光学组织相对反应速率的焦炭反应性预测方程。结果发现,不同焦炭中不同光学组织的气化反应速率(绝对值)差别较大,但相对反应速率基本恒定,与焦炭类型无关。各向同性组织、镶嵌状组织、流动状组织、丝质及破片组织的相对反应速率比值为K_(ISO)∶K_(M)∶K_(F)∶K_(FF)=2.5∶1.0∶0.6∶2.6。光学组织相对反应速率对焦炭反应性(CRI)的影响高于变质程度,基于镜质体反射率(R^(o)_(max))和焦炭光学组织相对反应速率(K)的焦炭反应性预测方程为CRI=-14.73 R^(o)_(max)+17.21 K+3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光学组织 气化反应性 焦炭反应性 镜质体反射率 相对反应速率 预测方程
下载PDF
颈总动脉流速对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价
5
作者 秦龙 万健 +3 位作者 张黔 陈嵩 樊聪慧 郝怿隆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呼气末及吸气末流速对评估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7月—2019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的创伤合并休克患者60例,根据液体复苏后是否具有容量反应...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呼气末及吸气末流速对评估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7月—2019年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需要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的创伤合并休克患者60例,根据液体复苏后是否具有容量反应性(VR)且扩容前后心输出量(CO)变化是否≥15%将患者分为有反应(VR+组)及无反应(VR-组),各30例。VR+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18~86岁,平均46.9岁。VR-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8~90岁,平均46.1岁;采用迈瑞M9便携式多普勒超声取右颈总动脉长轴方向上测量两组患者呼气末最大血流速度(ex-Vmax)、吸气末最大血流速度(in-Vmax)与呼气末平均血流流速(ex-TAmax)、吸气末平均血流流速(in-TAmax),并计算出各自的变异度值:颈总动脉吸呼气末最大血流速度变异度(△Vmax)、吸呼气末平均血流速度变异度(△TAmax),分析不同组别上述数值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上各项指标在容量反应性评估方面的价值。结果VR+组与VR-组in-Vmax[(71.72±18.67)cm/s vs.(79.47±24.04)cm/s]、in-TAmax[(40.67±11.44)cm/svs.(46.44±15.84)cm/s]比较无明显差异,但ex-Vmax[(61.00±17.84)cm/s vs.(76.86±25.28)cm/s]、ex-TAmax[(34.83±11.01)cm/s vs.(44.66±15.43)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组与VR-组△Vmax(19.42%±14.18%vs.5.09%±13.59%)、△TAmax(18.19%±11.63%vs.4.29%±7.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x-Vmax与ex-TAmax对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和0.678,而△Vmax与△TAmax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800,分别是0.803和0.863,提示△Vmax、△TAmax对于创伤合并休克患者容量的评估更敏感。结论呼气末颈总动脉最大血流流速及平均血流流速、吸呼气末最大血流流速差异度及平均血流流速变异度均可用来评估机械通气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且吸呼气末最大血流流速变异度及平均血流流速变异度对容量反应性的评估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床旁超声 颈总动脉血流流速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床旁即时超声测量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评价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杨茂琼 岳荣川 +1 位作者 罗艳芳 张红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44-648,共5页
目的评估床旁即时超声(POCUS)测量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Vpeak)评价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容量负荷(VE)试验,... 目的评估床旁即时超声(POCUS)测量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Vpeak)评价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容量负荷(VE)试验,根据患者容量反应性分为有反应组[容量负荷后心脏每搏量(SV)增加≥15%,n=56]与无反应组(心脏指数增加<15%,n=44)。容量负荷前后均对患者实施床旁即时超声测量及中心静脉压(CVP)、脉压变异率(PPV)检测,比较两组容量负荷前后△Vpeak[主动脉血流峰流速(△Vpeak-AO)、颈总动脉血流峰流速(△Vpeak-CA)、肱动脉血流峰流速(△Vpeak-BA)、股动脉血流峰流速(△Vpeak-FA)]、CVP、PPV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peak对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容量负荷前,有反应组患者的△Vpeak-AO、△Vpeak-CA、△Vpeak-BA、△Vpeak-FA以及PPV分别为(15.42±4.24)%、(14.24±3.24)%、(13.29±2.54)%、(12.35±2.24)%、(13.32±2.53)%,均高于无反应组[(10.93±4.63)%、(10.48±3.16)%、(9.48±2.68)%、(7.84±2.16)%、(9.35±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负荷后,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各项△Vpeak指标与PPV、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peak-AO、△Vpeak-CA、△Vpeak-BA、△Vpeak-FA对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高于PPV。结论床旁即时超声测量△Vpeak能够有效预测危重症患者容量反应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危重症 床旁即时超声 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贫血对PCI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及长期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孙晓溪 陈珂 +1 位作者 胡东旭 范丽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531-535,共5页
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贫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及病人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收集2012年3月-2016年10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120例冠心病病人... 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贫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及病人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收集2012年3月-2016年10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120例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血液样本、实验室数据、超声心动图信息、血栓弹力图报告、各种影像学资料、长期随访数据等。根据病人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将120例病人分为贫血1组(42例)和非贫血1组(78例)。使用血栓弹力图评估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随访截至2020年12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心肌梗死、血运重建、非致死脑卒中。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有80例病人匹配成功,非贫血2组和贫血2组各40例,匹配后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匹配后,贫血2组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率及全因死亡发生率均高于非贫血2组(P<0.05)。两组全因死亡事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P=0.037;χ^(2)=4.382,P=0.036)。结论:贫血会增加PCI术后病人发生血小板高反应性的风险,增高长期全因死亡率,病人预后较差。临床需重视合并贫血的心血管病人,及时纠正贫血状态,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倾向评分匹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血小板高反应性 长期预后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赵刚刚 张鸿毅 +3 位作者 肖克兵 杨辉 李子峰 赵华才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 目的:探究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NKG2A)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检测对PD-L1阻断免疫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PD-L1阻断免疫治疗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将其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对缓解组患者随访3个月,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NKG2A和PD-L1在CD4^(+)和CD8^(+)上的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NKG2A和PD-L1预测膀胱癌患者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100例研究对象中,缓解组患者72例(72.00%),未缓解组患者28例(28.00%),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缓解组患者肿瘤直径小于未缓解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低于未缓解组(均P<0.05)。膀胱癌患者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免疫治疗后缓解的AUC值分别为0.771、0.724、0.710;联合诊断的AUC为0.836。72例缓解患者中,出现复发29例(40.28%),未出现复发43例(59.72%),两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直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复发组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NKG2A、PD-L1/CD4^(+)和PD-L1/CD8^(+)表达预测膀胱癌患者缓解后复发的AUC值分别为0.775、0.740、0.728;联合诊断的AUC为0.874。结论:NKG2A、PD-L1/CD4^(+)和PD-L1/CD8^(+)在不同治疗反应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不同,三者对于膀胱癌患者PD-L1阻断免疫治疗反应性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肿瘤直径 自然杀伤细胞2组成员A 程序死亡因子配体1 免疫治疗 反应性
下载PDF
献血者血液筛查反应性归队检测结果探讨
9
作者 潘婧婧 张锋 +1 位作者 林碧 朱紫苗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3期67-69,共3页
目的 分析浙江温州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反应性归队检测结果,为完善当地无偿献血归队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筛选并召回温州市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申请归队的血液筛查反应性既往献血者,进入召回检测流程后对感染性标志物进行血清学酶联... 目的 分析浙江温州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反应性归队检测结果,为完善当地无偿献血归队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筛选并召回温州市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申请归队的血液筛查反应性既往献血者,进入召回检测流程后对感染性标志物进行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合核酸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免疫印迹、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归队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申请归队的献血者160人中,进入归队检测流程82人(51.3%),成功归队51人(62.2%,51/82);再次献血25人(49.0%,25/51),共献血124次(全血21次,机采血小板103次),总献血量32 750 mL。结论 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流程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献血者的流失,恢复献血者的献血权益,也缓解了临床用血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归队 血液筛查反应性
下载PDF
血清IL-2、sST2表达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
10
作者 王念华 吴玉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33-1436,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水平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医院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1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于入院时检测患者血...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水平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医院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1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于入院时检测患者血清IL-2、sST2,并于治疗完成后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依据患者治疗反应性分为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入院时血清IL-2、sST2水平,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血清IL-2、sST2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L-2、sST2水平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1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共有132例完成规律治疗,经免疫抑制剂治疗6个月后,101例患者疾病缓解,纳入缓解组,其余31例患者纳入未缓解组。未缓解组年龄、入院时肾功能分级、疾病分期、血清IL-2、sST2水平均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2、sST2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不良风险呈正相关(r 1=0.428,P 1<0.001;r 2=0.344,P 2<0.001);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L-2、sST2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血清IL-2、sST2表达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密切相关,二者表达水平越高,治疗反应性越差,且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肾病 免疫抑制剂 白介素-2 可溶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治疗反应性
下载PDF
脓毒症休克患者腹内压和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对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研究
11
作者 吴永伟 卢子瑄 秦险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究脓毒症休克患者腹内压、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IVC-RVI)对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研究。方法:选择8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复苏后容量反应性情况分为无反应组(n=59)和反应组(n=27)。监测患者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 目的:探究脓毒症休克患者腹内压、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IVC-RVI)对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研究。方法:选择8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复苏后容量反应性情况分为无反应组(n=59)和反应组(n=27)。监测患者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6 h腹内压、IVC-RVI,分析其对容量反应性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感染部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II)、收缩压(SBP)及心率(H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复苏前腹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后6 h,两组患者腹内压均升高,且无反应组腹内压及复苏前后腹内压差值均高于反应组(P<0.05)。无反应组IVC-RVI低于反应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VC-RVI、复苏后6 h腹内压为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复苏后6 h腹内压、IVC-RVI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无容量反应性的截断值分别为9.860 mmHg、16.95%,敏感度分别为78.00%、50.00%,特异度分别为82.00%、50.0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722(P<0.05)。两个指标联合预测的价值最高(P<0.05),AUC为0.817(95%CI:0.725~0.90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00%、78.00%。结论:腹内压偏高、IVC-RVI偏低是导致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后无容量反应性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中可据此合理制定液体复苏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腹内压 下腔静脉变异度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反应性硬模板制备多孔氮掺杂碳的电化学性能
12
作者 严祥辉 杨俊诚 许皓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1,共6页
以葡萄糖(G)、尿素(U)、碱式碳酸盐和碳酸钾(PC)分别为碳前驱体、氮掺杂剂、反应性硬模板和活化剂,采用模板碳化-化学活化法合成了层级多孔氮掺杂碳材料。研究了各前驱体质量比、硬模板类型对其结构进而对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性能的影... 以葡萄糖(G)、尿素(U)、碱式碳酸盐和碳酸钾(PC)分别为碳前驱体、氮掺杂剂、反应性硬模板和活化剂,采用模板碳化-化学活化法合成了层级多孔氮掺杂碳材料。研究了各前驱体质量比、硬模板类型对其结构进而对其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裂解温度下,G、U、碱式碳酸锌(BZC)和PC的质量比为2∶1∶2∶2时,制备的多孔氮掺杂碳(G/U-BZC-PC)呈现出珊瑚状、多级孔(微-介),具有大的比表面积(3000 m^(2)/g)、较高的石墨化程度以及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在1 A/g电流密度下,其扣式电池(6 mol/L KOH)的比电容为301.9 F/g,且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增大至10 A/g时,其电容保持率为89.4%;另外,在10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电容保持率为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硬模板 模板碳化-化学活化法 氮掺杂碳 层级孔结构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在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
13
作者 闫新宇 韩金帅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4期383-385,共3页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和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众所周知,AR是一种人体在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的、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Th2型鼻黏膜慢性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其临...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和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众所周知,AR是一种人体在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的、由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Th2型鼻黏膜慢性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其临床表现包括鼻塞、鼻痒、喷嚏和流涕等。AR的全球平均发病率高达5%~50%,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是引发哮喘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1]。《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治指南(英文版)》(2018年)[2]指出,40%的AR患者可合并哮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 变应鼻炎 气管哮喘 调控
下载PDF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9例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14
作者 钟敏华 岑焕群 +2 位作者 莫惠芳 储开宇 罗文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96,共3页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acquired 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ARPC)是一种独特的穿通性疾病,临床典型皮疹为脐凹状的角化性丘疹或结节,伴剧烈瘙痒,病理可见垂直穿过表皮的胶原纤维。ARPC可伴发多种系统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其...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acquired 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ARPC)是一种独特的穿通性疾病,临床典型皮疹为脐凹状的角化性丘疹或结节,伴剧烈瘙痒,病理可见垂直穿过表皮的胶原纤维。ARPC可伴发多种系统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其生化及免疫学机制尚不明确。局部外用药物、窄谱紫外线及口服别嘌呤醇可能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病 穿通 反应性 获得
原文传递
煤气化细渣及其分离后富碳组分的气化反应性
15
作者 吴亚娟 任亮 +3 位作者 龚岩 郭庆华 于广锁 王辅臣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71,共11页
随着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广泛应用,煤气化后生成的气化细渣排放量逐年增加,目前气化细渣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煤化工固废治理的难题之一。选取不同碳含量的气化细渣及其分离后富碳组分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其组成、孔隙结构... 随着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广泛应用,煤气化后生成的气化细渣排放量逐年增加,目前气化细渣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煤化工固废治理的难题之一。选取不同碳含量的气化细渣及其分离后富碳组分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其组成、孔隙结构和微观形貌等结构参数,基于热重分析仪探究了其在CO_(2)气氛下的气化反应性,并采用等转化率法分析了气化反应动力学,揭示了煤气化细渣及其富碳组分结构特性与其气化反应性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孔隙结构是影响气化细渣及其富碳组分气化反应性的关键因素,孔结构发达的样品具有更高的气化反应性。随气化过程升温速率升高,气化细渣及其富碳组分的气化反应区间均向高温偏移。此外,具有相对较高固定碳含量的气化细渣、富碳组分气化反应活化能随转化率升高而降低,而样品本身高灰分气化细渣、富碳组分的气化反应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大而升高。研究结果为气化细渣及其分离后富碳组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富碳组分 孔隙结构 升温速率 气化反应性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双重滤过血浆单采清除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16
作者 刁玉洁 朱帮强 +4 位作者 闻慧琴 王海婧 胡艳 程越 卞茂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观察双重滤过血浆单采(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在清除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本院11例肾移植术前PRA阳性患者行DFPP治疗后... 目的观察双重滤过血浆单采(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在清除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本院11例肾移植术前PRA阳性患者行DFPP治疗后PRA变化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和止凝血等参数。结果11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经DFPP治疗后PRA明显下降,由阳性转为阴性或者弱阳性,除1例患者因一般情况较差,放弃肾移植手术,其余患者顺利进行肾移植手术。患者共进行了62次DFPP治疗。分析显示,患者在行DFPP治疗前后相比,RBC、HB、PLT、ALB、TBIL、PT、APTT、K、Na、Cl、HCO_(3)^(–),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DFPP有效地降低了患者肾移植术前高PRA指标和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且治疗过程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双重滤过血浆单采 群体反应性抗体
下载PDF
癫痫患儿血清胱抑素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拉考沙胺添加治疗反应性关系及其预测价值
17
作者 曹志伟 张润春 +2 位作者 王玉珍 张静 李树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血清胱抑素C(Cys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拉考沙胺添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癫痫患儿122例为观察组,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体检健康儿童12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拉考沙胺添加治疗,...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血清胱抑素C(Cys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拉考沙胺添加治疗反应性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癫痫患儿122例为观察组,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体检健康儿童12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拉考沙胺添加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清CysC、Lp-PLA2水平。对照组在体检时检测血清CysC、Lp-PLA2水平。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统计治疗反应性。分析治疗前CysC、Lp-PLA2对观察组拉考沙胺添加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CysC、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血清CysC、Lp-PLA2水平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122例患儿治疗6个月后反应良好79例(64.75%),反应差43例(35.25%),不同治疗反应性患儿治疗6个月后血清CysC、Lp-PLA2水平低于治疗前(均P<0.05),反应差患儿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血清CysC、Lp-PLA2水平高于反应良好患儿(均P<0.05)。CysC、Lp-PLA2水平对观察组拉考沙胺添加治疗反应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调整首次发作年龄、发作类型、月发作频、脑影像学异常、拉考沙胺血药浓度后,治疗前CysC、Lp-PLA2高水平患儿拉考沙胺添加治疗反应差的风险是低水平者的2.804倍和3.007倍(均P<0.05)。结论:治疗前CysC、Lp-PLA2水平是癫痫患儿拉考沙胺添加治疗反应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儿拉考沙胺添加治疗的反应性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胱抑素C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拉考沙胺 治疗反应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TRPV1在鼻高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李飞扬 祁雪萍 +3 位作者 程冯丽 王艳杰 安云芳 赵长青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鼻高反应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上气道疾病,以变应性鼻炎(AR)及血管运动性鼻炎(VMR)为代表,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治疗策略仅以改善症状为主,尚不能彻底治愈。近年来研究发现,瞬时受体电位(TRP)家族可能是鼻高反应性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 鼻高反应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上气道疾病,以变应性鼻炎(AR)及血管运动性鼻炎(VMR)为代表,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治疗策略仅以改善症状为主,尚不能彻底治愈。近年来研究发现,瞬时受体电位(TRP)家族可能是鼻高反应性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尤其随着对TRP香草酸受体1(TRPV1)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由其主导的神经-免疫调控网络对于鼻高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多种药物通过靶向TRPV1,对鼻高反应性疾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反映出TRPV1诱人的临床转化前景。然而,目前对于TRPV1在鼻高反应性疾病中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因此,本文就TRPV1在鼻高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鼻高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高反应性疾病 神经免疫机制 TRPV1 感觉神经
下载PDF
淖毛湖煤加氢热解产物特性及半焦气化反应性
19
作者 郭二光 王贵金 +2 位作者 陈佳奇 靳立军 胡浩权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6-204,共9页
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淖毛湖煤在常压和1.5 MPa氢气和氮气中的热解试验,利用多种表征方法对比研究了氢气和氮气下的热解产物产率和组成及半焦结构的变化,并利用热重分析研究热解半焦的CO_(2)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与常压N_(2)中热... 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淖毛湖煤在常压和1.5 MPa氢气和氮气中的热解试验,利用多种表征方法对比研究了氢气和氮气下的热解产物产率和组成及半焦结构的变化,并利用热重分析研究热解半焦的CO_(2)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与常压N_(2)中热解相比,煤在加压的H_(2)中热解可有效提高热解气体中CH_(4)和C_(2)~C_(3)的产率,在800℃热解CH_(4)和C_(2)~C_(3)的体积产率分别由53.5和16.6 mL/g增至345.6和20.8 mL/g。焦油和轻质焦油产率也有效提升,在600℃下,与常压N_(2)中热解相比,1.5 MPa H_(2)中煤热解的焦油产率由19.3%升至22.8%,焦油中脂肪烃含量由35.5%降至14.8%,单环芳烃含量由8.3%增至28.9%,轻质焦油质量分数和产率分别升至95.0%和21.8%。半焦的N_(2)吸附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煤在加压H 2中热解得到半焦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由常压氮气下的40 m^(2)/g和0.05 cm^(3)/g增至289 m^(2)/g和0.16 cm^(3)/g,孔结构显著发展,有利于半焦的CO_(2)气化反应进行;而半焦的石墨化程度及大芳香环比例增加,不利于半焦气化反应;但由热重分析得到的加压加氢热解半焦的CO_(2)气化反应性明显提高,表明孔结构对半焦CO_(2)气化反应性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热解 焦油 半焦结构 气化反应性
下载PDF
慢性失眠患者睡眠反应性和抑郁焦虑水平与主客观睡眠质量间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厉雪艳 杨叶 +3 位作者 张月明 胡孝朋 闫芳芳 葛义俊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为探讨慢性失眠(CI)患者睡眠反应性、睡前觉醒、压力和抑郁焦虑水平改变及和主客观睡眠质量间的关系,招募88名志愿者,分为CI组(61例)和对照组(27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多导睡眠图(PSG)评估睡眠质量;采用福特应激睡眠反应量... 为探讨慢性失眠(CI)患者睡眠反应性、睡前觉醒、压力和抑郁焦虑水平改变及和主客观睡眠质量间的关系,招募88名志愿者,分为CI组(61例)和对照组(27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多导睡眠图(PSG)评估睡眠质量;采用福特应激睡眠反应量表(FIRST)、睡前觉醒状态量表(PSAS)、压力知觉量表(CPSS)和汉密尔顿抑郁(HAMD)、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估睡眠反应性、压力、觉醒和抑郁焦虑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CI组HAMD、HAMA、PSAS、FIRST和CPSS分显著增加(P<0.001),CI患者睡眠反应性和觉醒次数、N2期占比呈正相关,睡前觉醒、压力水平与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呈正相关,焦虑分和睡眠潜伏期正相关,焦虑分和抑郁分都与睡眠效率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提示它们可能是区分CI患者和健康者较好的预测指标。CI组患者睡眠反应性、抑郁焦虑水平增高,且和CI组患者觉醒增加、睡眠效率降低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睡眠反应性 抑郁/焦虑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