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反搏联合心脏康复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倪烨 赵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评估体外反搏联合心脏康复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已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50例。将患者... 目的评估体外反搏联合心脏康复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已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50例。将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心脏康复组及体外反搏联合心脏康复组,每组50例。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入组6个月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测试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测试,比较各组治疗的情况。结果和治疗前相比,体外反搏联合心脏康复组和心脏康复组的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公斤摄氧量(VO2max/kg)、氧脉(VO2/HR)、无氧代谢阈值(AT)、一秒率(FEV1/FVC)及深吸气量(IC)显著增加。治疗后体外反搏联合心脏康复组的VO2max、VO2max/kg、AT、代谢当量及IC均高于心脏康复组和对照组(P<0.05)。和治疗前相比,体外反搏联合心脏康复组在治疗后,除躯体疼痛外其他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在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精神健康、健康变化方面优于对照组和心脏康复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联合心脏康复治疗对PCI术后患者的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反搏动术 心脏康复 心肺运动试验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丽娜 郑禹樵 +3 位作者 王玉琳 项宁 栗静媛 秦学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治疗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23年1月至6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IS...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治疗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23年1月至6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IS合并冠心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药物二级预防)和治疗组33例(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EECP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心绞痛分级,记录2组治疗期间再发AIS、新发出血性脑卒中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CCS心绞痛分级低于对照组[(2.67±1.63)分vs(3.56±1.83)分,1.0(0.0,1.0)分vs 2.0(1.0,2.0)分,1.0(1.0,2.0)级vs 2.0(1.0,2.0)级,P<0.05,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期间再发AIS、新发出血性脑卒中及MACE比较无显著差异(9.4%vs 6.1%,6.3%vs 3.0%,12.5%vs 6.1%,P>0.05)。结论EECP治疗对于老年AIS合并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冠心病 反搏动术 复发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宝峰 徐新 +4 位作者 马绍椿 唐良秋 肖雨雄 范文茂 章蓓蓓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共入选165例接受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的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79例)和EEC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EECP,86例)。EECP组,于支架术后2周时...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共入选165例接受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的心绞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79例)和EEC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EECP,86例)。EECP组,于支架术后2周时开始进行20次EECP。分别于冠脉支架术前、术后2周和7周时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术前比较,心绞痛患者支架术后2周时FMD[(6.39±2.20)%∶(4.41±2.12)%]和NO[(43.51±9.32)μmol/L∶(37.00±9.11)μmol/L]水平显著降低,而ET-1[(61.32±11.25)pg/ml:(82.24±21.10)pg/ml]水平则明显升高(P均<0.01);(2)EECP组20次EECP后与术后2周、支架术前比较,FMD水平[(9.85±3.74)%∶(4.18±2.06)%∶(6.42±2.22)%]和NO含量[(50.38±15.24)pg/ml∶(35.86±8.96)pg/ml∶(42.45±9.54)pg/ml]均明显升高,而ET-1含量[(46.38±10.23)μmol/L∶(84.55±21.90)μmol/L∶(60.85±11.10)μmol/L]均明显降低(P均<0.01);(3)支架术后7周时,常规治疗组FMD水平、NO含量和ET-1含量与术后2周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且较术前更差(P均<0.05);(4)EECP组7周时FMD、NO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ET-1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结论:心绞痛患者经皮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皮功能障碍加重;经20次增强型体外反搏后,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内皮功能障碍得以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搏动术 支架 内皮
下载PDF
辅以体外反搏的充气背心辅助循环术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袁衡新 覃炳军 +4 位作者 张成喜 蒋龙元 孙俭 袁志军 黄源穗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的无刨辅助循环方法,即辅以体外反搏的胸部充气背心辅助循环术(VEAC),并验证其血流动力学效果。[方法]用本室自行研制的多功能辅助循环装置,以R波触发,收缩期用胸部背心充气辅助心脏射血,舒张期配以增强型体外反搏改...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的无刨辅助循环方法,即辅以体外反搏的胸部充气背心辅助循环术(VEAC),并验证其血流动力学效果。[方法]用本室自行研制的多功能辅助循环装置,以R波触发,收缩期用胸部背心充气辅助心脏射血,舒张期配以增强型体外反搏改善心肌血供。8只犬普萘洛尔药物心衰模型,建模后30 min进行自身对照实验,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VEAC可显著增加心输出量[(0.82±0.25)L/min至(1.06±0.39)L/min,P<0.01]、左室压最大变化速率[(1 033±286)mmHg/s至(1 369±297)mmHg/s,P<0.05]、升主动脉收缩压峰值[(110±16)mmHg至(120±10)mmHg,P<0.05]、收缩压平均值[(99±19)mmHg至(106±17.)mmHg,P<0.05]、舒张压平均值[(89±20)mmHg至(98±18)mmHg,P<0.05]、冠脉有效灌注压[(86±20)mmHg至(93±19)mmHg,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VEAC具有胸部充气背心和增强型体外反搏的优点并且互补,同时增强心脏射血和改善心肌血供,可达到有效辅助循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循环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反搏动术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前列地尔对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急性心梗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少敏 王文亮 +2 位作者 马贵洲 徐荣和 陈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1619-1621,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前列地尔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70例,依据是否联合应用IABP...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前列地尔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70例,依据是否联合应用IABP及前列地尔治疗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4)。观察两组患者术后d1、d3、d5、d10的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以及术后10d、3个月、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观察组术后d3、d5、d10血浆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0d、3个月、6个月的LVDd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观察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的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可促进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并能减少6个月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搏动术 主动脉内气囊泵 前列地尔/治疗应用 血管成形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外科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胡述立 许卫江 +1 位作者 危宇 任海波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时应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使用IABP的原因及使用12h、24h、48h后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肺动脉嵌压(PAWP)、氧输送指数(DO2I)...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时应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使用IABP的原因及使用12h、24h、48h后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肺动脉嵌压(PAWP)、氧输送指数(DO2I)、氧摄取率(O2E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与IABP前比较,IABP 12h、24h、48h后MAP[48h:(56.40±6.51)mmHg比(73.00±3.36)mmHg]、CI[48h:(1.74±0.21)L.min-1.m-2比(2.74±0.21)L.min-1.m-2]、DO2I[48h:(267.36±15.95)ml.min-1.m-2比(429.60±33.19)ml.min-1.m-2]均明显升高,尿量[48h:(25.44±3.88)ml/h比(99.48±9.48)ml/h]明显增加,PAWP[48h:(18.00±1.66)mmHg比(12.60±0.71)mmHg]、O2ER[48h:(44.45±4.00)%比(31.41±1.25)%]均明显下降(P均<0.01)。40例中死亡7例(19.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对于围术期低心排患者的治疗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反搏动术 心排血量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小群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4期2236-2238,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从而明确预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科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IABP治疗的患者62例,将其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1例。预见性护理组是...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从而明确预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科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IABP治疗的患者62例,将其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1例。预见性护理组是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进行护理防范干预,比较两组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监护治疗时间及平均总住院时间。结果 IABP术后常规护理组血栓或下肢缺血、感染、导管打折发生率均为9.7%(3/31),压疮发生率为3.2%(1/31),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19.4%(6/31);预见性护理组患者未见血栓或下肢缺血、导管打折、压疮及感染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为3.2%(1/31)。两组血栓或下肢缺血、感染、导管打折、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D-二聚体水平[(408.29±142.45)μg/L]高于预见性护理组[(237.81±105.7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组CCU监护治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4.1±1.9)、(10.3±2.8)d]较常规护理组[(7.7±2.3)、(17.4±4.6)d]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改善IABP术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搏动术 辅助循环 主动脉内气囊泵 后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介入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邹云丞 吕云 +5 位作者 杨峰 卢竞前 张荣华 白洁 高彦 李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24-927,共4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PCI后炎性因子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IABP行PCI)和对照组48例(直接行PCI);分别测定入院时以...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PCI后炎性因子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IABP行PCI)和对照组48例(直接行PCI);分别测定入院时以及第1、7天的sCD40L水平;比较2组PCI术后1周、3个月的LVEF,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治疗组第1、7天的sCD40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19±0.39)μg/Lvs(3.51±0.42)μg/L,(2.98±0.34)μg/Lvs(3.12±0.41)μg/L,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的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36.11±6.31)%vs(30.26±5.48)%,(44.69±5.02)%vs(41.52±4.17)%,P<0.05)];而2组术后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前采用IABP辅助支持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sCD40L水平,能有效地改善左心室功能,并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气囊泵 反搏动术 心肌梗死 休克 心源性 CD40配体 炎症
下载PDF
静脉应用尼可地尔并体外反搏对PCI术后心绞痛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海沛 辛兆阳 +1 位作者 褚现明 李天东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体外反搏对心脏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的效果。方法PCI术后心绞痛病人90例,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每天1次,每次1 h;C组在B组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体外反搏对心脏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的效果。方法PCI术后心绞痛病人90例,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每天1次,每次1 h;C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12 mg+生理盐水50 mL静脉泵入,2 mg/h,每天1次;7 d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各组心电图变化、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心电图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TIB和hs-cTnT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Hc=6.12,Z=2.12~2.45,t=13.70~122.28,P<0.05)。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比较,C组、B组大于A组,C组大于B组(F=5.61~827.59,P<0.05)。3组病人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静脉应用尼可地尔联合EECP对PCI术后心绞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反搏动术 心绞痛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娜 唐云侠 +1 位作者 彭锦妹 贺璐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23期3640-3642,共3页
为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护理方法 ,观察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8例行IABP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过程,评估护理效果。18例接受IABP患者中1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其余16例均治疗好转后出... 为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护理方法 ,观察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8例行IABP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过程,评估护理效果。18例接受IABP患者中1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其余16例均治疗好转后出院。因此,掌握IABP的工作原理、护理操作流程、术后护理特点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搏动术 主动脉内气囊泵 护理
下载PDF
超高龄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假性动脉瘤血凝酶注射封闭一例
11
作者 曾璟 李星辉 +4 位作者 张天成 谢萍 蔡佳 李瑞珍 张新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6-1327,共2页
近年来,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快速攀升,PCI数量也逐年增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行PCI的高龄患者也日渐增多,但由于高龄患者本身广泛的动脉硬化和病变的复杂性等因素,外周血管相关并发症也时有发生。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一... 近年来,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快速攀升,PCI数量也逐年增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行PCI的高龄患者也日渐增多,但由于高龄患者本身广泛的动脉硬化和病变的复杂性等因素,外周血管相关并发症也时有发生。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一科近日收治1例超高龄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下行PCI,拔除鞘管后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发症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血凝酶注射封闭成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 假性 反搏动术 凝血酶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文鹤 孙亚兰 张守本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879-882,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PCI术后予以瑞舒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疗效与术前、术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并记录两组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8%(53/58),高于对照组的75.86%(4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8,P=0.024<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LVEF水平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NO水平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ET-1、vWF水平低于较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6.90%(4/58),低于对照组的22.41%(1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3,P=0.018<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瑞舒伐他汀应用于AMI行PCI患者效果显著,较好地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术后MACE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病 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投药和剂量 反搏动术 预后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高危ACS病人PCI术后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刚 延荣强 +3 位作者 杨璐 吴国良 池一凡 于忠祥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67-469,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接受IABP辅助高危ACS行PCI治疗的病人78例(存活组62例,死亡组16例)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接受IABP辅助高危ACS行PCI治疗的病人78例(存活组62例,死亡组16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病人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左心室排血分数、术后尿量、血肌酐水平及慢性肾脏病(CKD)、吸烟史、合并不易纠正的心源性休克情况、合并意识丧失、需电除颤/复律、心肺复苏的病人所占的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10~18.53,t=6.97~33.17,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46.419)、左心室排血分数<40%(OR=34.892)、合并不易纠正的心源性休克(OR=19.524)是IABP辅助高危ACS病人PCI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ABP辅助高危ACS病人PCI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左心室排血分数、不易纠正的心源性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搏动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成形 气囊 冠状动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学敬 王龙 +3 位作者 张铁征 李萍 孙秋月 夏梅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究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心绞痛程度、血清血栓素A2(TXA2)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体外反搏组(常规治疗的... 目的:探究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心绞痛程度、血清血栓素A2(TXA2)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体外反搏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体外反搏治疗),各60例。治疗36d后,对比两组患者血清TXA2水平,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频率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心绞痛分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体外反搏组血清TXA2[(352.78±26.49)pg/ml比(276.54±21.62)pg/ml]水平、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3.45±1.54)min比(2.74±1.06)min]、频率[(3.64±0.98)次/周比(2.76±0.75)次/周],心肌缺血总负荷[(18.82±3.54)mm·min比(11.26±2.78)mm·min]及心绞痛2级(28.33%比11.67%)、3级(13.33%比1.67%)患者比例均显著降低,心绞痛1级患者比例(58.33%比86.67%)显著提高(P<0.05或<0.01);体外反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0.00%比25.00%,P=0.031)。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绞痛严重程度,减少发作次数,减轻临床症状,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稳定型 反搏动术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崔晓琼 李彤 +5 位作者 胡晓旻 张文芳 刘迎午 王禹 张强 稂与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5-617,共3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50例,观察置入IABP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心功能、IABP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IABP置入前比较,患者...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50例,观察置入IABP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心功能、IABP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IABP置入前比较,患者置入IABP后平均动脉压、心率、LVEF及心功能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预后良好。结论 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可能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气囊泵 反搏动术 休克 心源性 血流动力学 预后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郭晓碧 郭衡山 +4 位作者 王西平 韦建瑞 陈怡霓 黄丽萍 卢小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13-1114,共2页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把 6 2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 (2 9例 )和药物治疗组 (32例 ) ,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 36d(1h/...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把 6 2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 (2 9例 )和药物治疗组 (32例 ) ,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 36d(1h/d) ,药物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相同天数 ;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的血浆ET含量 ,应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患者血浆NO-2 /NO-3 含量 ,以间接反映NO的浓度 ;并测定 30例健康人的ET和NO-2 /NO-3 值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的ET水平 (116 4± 4 4 9)ng/L ,(111 9± 4 4 4 )ng/L明显高于正常人 (6 5 8± 15 6 )ng/L (P <0 0 1)。治疗后反搏组ET水平 (78 9± 30 2 )ng/L明显低于药物组 (14 8 0± 39 5 )ng/L (P <0 0 1)。NO-2 /NO-3 水平 ,治疗前反搏组 (6 4 4± 14 8) μmol/L和药物组 (6 7 0± 2 4 0 ) μmol/L ,稍低于正常人(70 1± 13 9) μmol/L ,但P >0 0 5 ;治疗后反搏组 (89 6± 30 3) μmol/L高于正常人 (P <0 0 1) ,药物组NO-2 /NO-3(83 4± 2 3 0 ) μmol/L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体现血管收缩和舒张平衡关系的ET/ (NO-2 /NO-3 )比值 ,治疗前反搏组 (1 9± 0 8)和对照组 (1 8± 0 9)均高于正常人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搏动术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缩血管肽类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内皮素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燕铭 钱孝贤 +5 位作者 吴伟康 罗汉川 刘勇 陈璘 彭朝权 郑振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50-2353,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改善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和内皮素机制。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反搏组,分别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和结扎后60MIN、120 MIN、180 MIN记录以下指标: ①主动脉根部血压;②左心室收缩和...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改善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和内皮素机制。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反搏组,分别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和结扎后60MIN、120 MIN、180 MIN记录以下指标: ①主动脉根部血压;②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压、+DP/DTMAX和-DP/DTMAX;③头臂干血流量;④放免法检测血浆和心肌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冠脉结扎1 H,缺血组和反搏组犬血压、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头臂干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经过体外反搏2 H,反搏组犬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头臂干血流量明显高于缺血组(P<0.05);而反搏组犬的血浆和心肌ET-1 水平明显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可改善心肌缺血犬血流动力学指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ET-1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反搏动术 血流动力学 内皮缩血管肽1
下载PDF
体外反搏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佳佳 杨展 +5 位作者 张利娟 刘素花 张宝凤 张海涛 樊俊雅 张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93-2196,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ECP)治疗心脏X综合征(CSX)的近期临床疗效,为CSX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由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CSX患者120例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ECP)治疗心脏X综合征(CSX)的近期临床疗效,为CSX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由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CSX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反搏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患者EECP治疗前1周及出院后1周心绞痛发作次数、静息心电图,入院时及治疗结束时运动耐量(包括运动总时间及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P<0.05)。反搏组患者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长于入院时(P<0.05);反搏组患者治疗结束时运动总时间、开始运动至ST段下降1 mm时间长于入院时(P<0.05)。结论 EECP是治疗CSX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反搏动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RAS的影响及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陆丽 吴伟康 +2 位作者 郑振声 梁仲培 钱孝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04-807,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与体外反搏 (ECP)时犬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检测缺血及外加反搏时缺血心肌、主动脉、肾脏、肺等局部肾素活性、...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与体外反搏 (ECP)时犬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检测缺血及外加反搏时缺血心肌、主动脉、肾脏、肺等局部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活性 ,用八导生理记录仪记录血流动力学 ,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缺血能激活缺血区心肌、主动脉处肾素、ACE和AngⅡ ,除缺血区心肌肾素外 ,ECP抑制缺血区心肌与主动脉处三者。缺血还能激活对循环RAS影响较大的肾脏与肺RAS ,反搏对其有一定抑制作用。缺血与反搏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心血管局部AngⅡ水平有关。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时 ,局部RAS和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改变呈相关关系 ,即体外反搏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和能抑制局部RAS有关 ,这可能是它对缺血心肌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心肌缺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反搏动术
下载PDF
体外反搏提高切应力调节NO和cGMP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钱孝贤 陈燕铭 +4 位作者 吴伟康 刘勇 周彬 陈璘 郑振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头背干切应力和信号转导物质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探讨体外反搏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反搏组(反搏组)3组,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头背干切应力和信号转导物质一氧化氮(NO)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探讨体外反搏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反搏组(反搏组)3组,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观察体外反搏前后头背干切应力的变化,用改良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体外反搏前后心肌缺血犬血浆和主动脉NO含量,采用放免法检测心肌缺血前后血浆和主动脉cGMP的含量。结果体外反搏可提高因心肌缺血而造成的切应力降低,并使之恢复正常。同时也发现体外反搏可提高缺血组犬血浆和主动脉NO和cGMP水平。结论体外反搏能提高切应力,促进NO和cGMP的产生,这可能是其抗心肌缺血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切应力 一氧化氮 环磷酸鸟苷 反搏动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