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行距和品种对玉米根际反硝化菌群丰度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宋贺 金文俊 +3 位作者 车钊 曹文超 董召荣 王成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1-399,共9页
反硝化是根际氮素损失重要途径,作物品种和行距改变是否会对根际反硝化产生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玉米品种和种植行距间根际土壤反硝化菌群丰度和功能的差异,为降低根际反硝化损失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两个独... 反硝化是根际氮素损失重要途径,作物品种和行距改变是否会对根际反硝化产生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玉米品种和种植行距间根际土壤反硝化菌群丰度和功能的差异,为降低根际反硝化损失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两个独立的田间试验,利用生物化学和分子微生物学方法,分别研究‘浚单20’、‘安农8号’、‘郑单958’、‘品玉18’和‘隆平206’5个玉米品种以及20 cm、30 cm、40 cm、50 cm种植行距对根际土壤反硝化能力、反硝化菌群丰度、N_2O/(N_2O+N_2)产物比和土壤呼吸等指标的影响。‘浚单20’、‘安农8号’、‘郑单958’根际反硝化能力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种;随着行距减少,反硝化能力有显著增加趋势。‘隆平206’和‘品玉18’的nir S型反硝化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nir K和nosZ型菌群的丰度以‘浚单20’和‘安农8号’最高;行距20 cm的nir S和nir K型菌丰度显著高于其他行距处理,但nosZ型菌丰度以40 cm行距丰度最大。品种对N_2O/(N_2O+N_2)产物比有一定影响,其中‘安农8号’最低,但行距对产物比没有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反硝化能力与土壤呼吸和nirS型菌群丰度均极显著正相关,但与nos Z和nir K型菌群未呈现这种关系,由此表明nirS型菌丰度和根际有机碳差异可能是造成反硝化能力不同的主导因子。品种和种植行距会对玉米根际反硝化过程产生一定影响,根际低反硝化损失品种的筛选、选育和根际反硝化过程调控是减少根际反硝化损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行距 根际 硝化能力 反硝化菌群 N2O/(N2O+N2)产物比
下载PDF
好氧反硝化菌群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孙菲 方金武 +1 位作者 蔡昌凤 赵文玲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6-39,79,共5页
从淮北焦化厂A2/O污水处理站二沉池的活性污泥中,采用焦化废水配制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DM100)分离纯化出7株反硝化细菌,并通过梯度添加焦化废水的平板驯化和液体驯化,在DO=2.5 mg/L的条件下复筛出4株具有抗逆性的优势好氧反硝... 从淮北焦化厂A2/O污水处理站二沉池的活性污泥中,采用焦化废水配制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DM100)分离纯化出7株反硝化细菌,并通过梯度添加焦化废水的平板驯化和液体驯化,在DO=2.5 mg/L的条件下复筛出4株具有抗逆性的优势好氧反硝化细菌,分别命名F4、F8、F9、F10.优势单菌株与组合菌群反硝化能力的对比试验表明,4株混合的好氧反硝化菌群生长快速稳定,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脱氮效率高于单菌株,48 h的NO3--N去除率为98.75%.4株混合菌群的最适生长条件为:35℃,pH=8.0,C/N比=5,接种量=25%(菌液浓度为(2~3)×107个/mL).经过筛选和条件优化,优势菌群NO3--N去除率达到90%的降解时间由96 h降到1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菌群 筛选 培养条件 焦化废水
下载PDF
水源水库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脱氮特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蒋云霞 黄廷林 +1 位作者 杨尚业 寇莉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93-2502,共10页
为削减微污染水库中氮素的浓度,通过对西安市李家河水库沉积物进行定向富集驯化,筛选出以Pseudomonas菌为主、具有高效好氧反硝化特性的混合菌群-A1.摇床实验表明,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A1在15h时硝酸盐氮去除率可达93.39%,硝酸盐氮平均... 为削减微污染水库中氮素的浓度,通过对西安市李家河水库沉积物进行定向富集驯化,筛选出以Pseudomonas菌为主、具有高效好氧反硝化特性的混合菌群-A1.摇床实验表明,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A1在15h时硝酸盐氮去除率可达93.39%,硝酸盐氮平均去除速率为0.2073mg/(L·h);总氮去除率为52.11%,总氮平均去除速率为0.1153mg/(L·h),无亚硝酸盐积累.氮平衡分析表明,约45%的初始氮被去除转化为气体产物.响应面法(RSM)结果表明,C/N比9.96,温度22.67℃,pH8.01,转速91r/min,溶解氧8.55mg/L是去除总氮(TN)的最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库沉积物 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 脱氮特性 响应曲面
下载PDF
好氧反硝化菌群强化A/O工艺脱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段州君 李鹏飞 +5 位作者 王浩 景方圆 高亮 周贤钢 黄文 胡智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2-60,共9页
厌氧/好氧(A/O)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然而该工艺脱氮效率通常只有70%~80%,且需要较大的混合液回流比,导致其能耗偏高。该研究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多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并进行了优化组合,构建了高效好氧反硝化菌群... 厌氧/好氧(A/O)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然而该工艺脱氮效率通常只有70%~80%,且需要较大的混合液回流比,导致其能耗偏高。该研究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分离出多株好氧反硝化细菌并进行了优化组合,构建了高效好氧反硝化菌群,并应用于强化A/O反应器O池脱氮。结果表明,组合AD-1+AD-5+Z1脱氮效率最高,其最佳脱氮条件为30℃、pH 7~9、摇床转速150 r/min、C/N=10,在此条件下其对SNDM培养基中TN去除率达到98.38%。强化A/O工艺中混合液回流比从200%降低至50%,TN去除率仅略微降低2.5%,与传统A/O工艺相比,强化A/O主要脱氮途径由缺氧反硝化变为同步硝化反硝化。通过好氧反硝化菌群强化脱氮,A/O工艺可节省60%的回流能耗,对于降低该工艺的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菌群 A/O工艺 混合液回流比 脱氮 生物强化
原文传递
添加反硝化菌群的A^(2)/O反硝化除磷低碳工艺启动 被引量:1
5
作者 姚仁达 苑泉 王凯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2-730,共9页
为探究反硝化除磷低碳工艺的实际效果,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根据底物反应速率来调节底物的流加速率,并以温度(20±2)°C、pH(7.5±0.2)和溶解氧(DO)为0的反应条件富集反硝化菌群。得到可同时利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为电子受... 为探究反硝化除磷低碳工艺的实际效果,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根据底物反应速率来调节底物的流加速率,并以温度(20±2)°C、pH(7.5±0.2)和溶解氧(DO)为0的反应条件富集反硝化菌群。得到可同时利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菌群,将其添加至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中,以刺激反硝化细菌在反应器中发挥生物除磷功能,并开展工艺启动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入反硝化菌群后,A^(2)/O工艺发生了明显的反硝化除磷反应,且系统运行稳定;反硝化除磷途径的TP去除负荷均值约为0.0148 kg·(m^(3)·d)^(-1);厌氧出水TP平均值为11.95 mg·L^(-1),且缺氧吸磷量与好氧吸磷量的平均比率约为2.40,即平均反硝化除磷率高达73.34%。这表明在单污泥A^(2)/O工艺中成功实现了反硝化除磷的启动,从而证明了反硝化菌群的生物强化作用,其中的反硝化除磷功能菌群的相对优势菌属包括Dechloromonas、Rhodobacter、Thermomonas等。本研究可为探索基于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的低碳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并更好地利用反硝化除磷菌(DPAOs)提供了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污泥工艺 A^(2)/O工艺 硝化除磷 低碳 反硝化菌群 生物强化
原文传递
典型草原区不同生境反硝化菌群的空间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芦燕 曾静 +4 位作者 赵吉 王斌 张少华 希尼尼根 于景丽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7-720,共14页
【背景】锡林河-河滨湿地-阶地草原是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区代表性的水生-湿生-陆生生境,但不同生境中反硝化菌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尚不明晰。【目的】阐明典型草原区不同生境反硝化菌群的组成、丰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异质性成因。【方法】利用... 【背景】锡林河-河滨湿地-阶地草原是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区代表性的水生-湿生-陆生生境,但不同生境中反硝化菌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尚不明晰。【目的】阐明典型草原区不同生境反硝化菌群的组成、丰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异质性成因。【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研究锡林河流域水生、湿生、陆生生境6个样带沉积物/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相对丰度。基于2014年及以前文献报道的反硝化细菌及16S rRNA基因信息构建参比菌库,筛选生境关联的反硝化菌属。通过典范对应分析等探究反硝化菌群空间异质性成因。【结果】参比菌库包含80种反硝化细菌(65个属),6个样带测序获得的469个细菌属中36个为反硝化细菌属。3种生境共存的反硝化细菌有14个属,其中黄杆菌属(1.65%-14.17%)和噬氢菌属(1.56%-1.69%)是水生和湿生生境共有的优势菌,假单胞菌属(1.85%)是低河漫滩样带的优势菌。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反硝化菌群沿水生-湿生-陆生生境呈现先升后降的分布趋势,在低河漫滩湿地达到最高值。典范对应分析表明:黄杆菌属、噬氢菌属、气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等与pH值、水分及沙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芽孢杆菌属、链霉菌属、马杜拉放线菌属等与粘粒、粉粒、有机质、总氮含量等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典型草原区反硝化菌群组成及丰度具有明显的生境异质性,低河漫滩湿地是反硝化细菌生长繁殖的最佳生境,由颗粒组成、水分含量和pH等环境因子共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代表生境 反硝化菌群 组成与丰度 空间特征 驱动力
原文传递
水源水库铁还原反硝化菌群的筛选及其脱氮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一帆 黄廷林 +4 位作者 杨尚业 张海涵 王智 惠虎 田鹏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418-3426,共9页
为削减水源水库中氮素的浓度,对西安市李家河水库沉积物进行富集驯化,筛选出以Dechloromonas、Acidovorax、Vogesella、Azoarcus等为优势菌属的铁还原反硝化菌群FL6,探究了该菌群的铁还原及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在初始pH 7.00±0.2... 为削减水源水库中氮素的浓度,对西安市李家河水库沉积物进行富集驯化,筛选出以Dechloromonas、Acidovorax、Vogesella、Azoarcus等为优势菌属的铁还原反硝化菌群FL6,探究了该菌群的铁还原及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在初始pH 7.00±0.2,温度30℃,以硝酸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条件下,菌群FL6具有明显的铁还原功能,且表现出高效的反硝化能力.在96 h时菌群FL6对总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9.56%、95.23%,且在反应过程中无中间产物的积累,同时nirS型反硝化基因被扩增检测到.响应曲面法(RSM)实验结果表明C/N比5.95,温度24.33℃,初始pH 5.88是菌群FL6去除总氮的最优条件,同时菌群FL6可以耐受低温条件.菌群FL6可以为贫营养水源水库利用无机电子供体强化生物脱氮提供菌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库 铁还原反硝化菌群 脱氮特性 响应曲面法
原文传递
有机和无机肥配比对黄褐土硝化和反硝化微生物丰度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军 申田田 +5 位作者 车钊 董召荣 金鑫 曹文超 吴小文 宋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1-650,共10页
【目的】土壤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是氮循环的两个关键环节,本文研究不同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硝化和反硝化进程产生的影响,为高效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安徽农业大学农翠园试验基地的黄褐土上进行了小麦–玉米轮作田间试验。试... 【目的】土壤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是氮循环的两个关键环节,本文研究不同比例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硝化和反硝化进程产生的影响,为高效施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安徽农业大学农翠园试验基地的黄褐土上进行了小麦–玉米轮作田间试验。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在小麦、玉米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单施无机肥(T1)、无机肥∶有机肥=2∶1(T2)、无机肥∶有机肥=1∶1(T3)、无机肥∶有机肥=1∶2(T4)、单施有机肥(T5)。在小麦拔节期,取0—20 cm土壤样品,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反硝化和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并结合反硝化能力、N_2O/(N_2O+N_2)产物比、土壤呼吸、硝化势和氨氧化细菌(AOB)与古菌(AOA)对硝化势相对贡献率的测定,分析江淮地区长期有机和无机肥配施对黄褐土硝化、反硝化微生物丰度及其功能的影响。【结果】单施无机肥或有机肥处理的硝化势均高于不同配比处理。与添加有机肥相比,增施无机肥会显著增加AOA的丰度和硝化贡献率。在反硝化方面,反硝化能力和土壤呼吸随着有机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单施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nir S和nos Z型反硝化菌丰度随着有机肥的增加而增加,而nir K型反硝化菌丰度呈减少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反硝化能力与nir S型、nos Z型反硝化菌丰度、有机质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nir K相关性不强。【结论】与单施无机肥或有机肥处理相比,有机和无机肥适当配施可降低土壤硝化势,并能调控AOA和AOB在硝化过程中的作用,有效地降低土壤反硝化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比 黄褐土 硝化 氨氧化细 氨氧化古 硝化能力 反硝化菌群
下载PDF
阴极菌群对MFC脱氮产电及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祁晨 郭婧 +3 位作者 李蓓蓓 储朋朋 汪家权 程建萍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30,共4页
以硝酸盐溶液为阴极电子受体,在阴极室分别接种活性污泥菌群和反硝化菌群,分别构建了生物阴极型微生物燃料电池A-MFC和D-MFC。考察两种阴极菌群MFC的脱氮与产电性能,通过动力学模型对硝酸盐降解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阴极菌群的不同会... 以硝酸盐溶液为阴极电子受体,在阴极室分别接种活性污泥菌群和反硝化菌群,分别构建了生物阴极型微生物燃料电池A-MFC和D-MFC。考察两种阴极菌群MFC的脱氮与产电性能,通过动力学模型对硝酸盐降解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阴极菌群的不同会对MFC脱氮与产电性能造成影响,反硝化菌群对硝酸盐有更好的亲和能力和更大的耐受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硝酸盐 活性污泥 反硝化菌群
下载PDF
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快速启动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珊 李新 +4 位作者 钟铭 潘志成 董世阳 陈杨武 谭周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8-34,共7页
该文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反应器,结合运行参数调控,考察了不同接种物对低碳氮比(C/N)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9~13℃)、较高的溶解氧(DO 3.0~4.0 mg/L)条件下,接种常规活性污泥难以实现短程硝化反硝... 该文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反应器,结合运行参数调控,考察了不同接种物对低碳氮比(C/N)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9~13℃)、较高的溶解氧(DO 3.0~4.0 mg/L)条件下,接种常规活性污泥难以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接种氨氧化菌剂,并调整DO(0.5~1.5 mg/L)、p H(8.0±0.1),第4天亚硝氮积累率达到96.69%,实现短程硝化;受进水低COD值影响,反硝化细菌难以快速繁殖,反硝化效果差,TN去除率仅为16.61%。接种反硝化菌剂,控制DO 0.5~1.5 mg/L、pH 7.8,第14天,亚硝氮积累率为88.49%,成功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此外,生活污水进水波动较大,通过添加组合填料可有效提高CAST系统的抗冲击性能。该研究可为低C/N比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快速启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硝化 低碳氮比生活污水 氨氧化 亚硝酸盐氧化 反硝化菌群
原文传递
水生经济植物根际氮循环细菌及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绵好 袁菊红 杨肖娥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5期49-54,共6页
利用生态浮床系统,在室内研究了浮床植物单作和混作对氮的去除效果及其根际周围硝化与反硝化菌种群数量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浮床植物混作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优于植物单作和无植物系统,而植物系统又优于无植... 利用生态浮床系统,在室内研究了浮床植物单作和混作对氮的去除效果及其根际周围硝化与反硝化菌种群数量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浮床植物混作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优于植物单作和无植物系统,而植物系统又优于无植物系统;植物单作与混作根际硝化细菌种群数量和硝化作用速率、反硝化细菌种群数量和反硝化作用速率均具有明显的差异;处理15 d后,硝化细菌种群数量在水芹系统中的减少较比豆瓣菜和混作系统多,硝化作用速率在水芹系统中的降低较豆瓣菜和混作系统明显(P<0.05);反硝化细菌种群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分别为水芹系统,豆瓣菜系统,混作系统,无植物系统;且反硝化作用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水芹系统,豆瓣菜系统,混作系统,无植物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系统 硝化 反硝化菌群 硝化作用速率 硝化作用速率
下载PDF
蠡河底泥中反硝化复合菌群富集及菌群结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雍佳君 成小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32-2238,共7页
从无锡市滨湖区蠡河底泥中富集培养反硝化复合菌群,研究其在不同富集培养阶段TN、NO-3-N、NO-2-N、NH+4-N和COD动态变化,分析反硝化过程中气体释放总量、释放速率和成分,通过构建全长16S r DNA克隆文库研究其菌落结构.结果表明,反硝化... 从无锡市滨湖区蠡河底泥中富集培养反硝化复合菌群,研究其在不同富集培养阶段TN、NO-3-N、NO-2-N、NH+4-N和COD动态变化,分析反硝化过程中气体释放总量、释放速率和成分,通过构建全长16S r DNA克隆文库研究其菌落结构.结果表明,反硝化复合菌群富集在阶段4时脱氮效果最佳,仅在9 h内,330 mg·L-1的TN负荷下,TN去除率达90.9%,NO-3-N去除率达100%,中间产物NO-2-N和NH+4-N积累量最少,分别为3.39 mg·L-1和16.64 mg·L-1,COD去除率达85%;释放气体260m L,气体主要成分为N2,同时还有少量的CH4和CO2等.富集培养反硝化复合菌群细菌属于Pseudomonadaceae科和Rhodocyclaceae科,为Proteobacteria门,OUT丰度分别为57.8%和31.6%,Pseudomonadaceae科是优势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培养 硝化复合 脱氮 气体释放 16S rDNA克隆文库
原文传递
Microbial Characterization of Denitrifying Sulfide Removal Sludge Using High-Throughput Amplicon Sequencing Method 被引量:6
13
作者 Ma Wenjuan Liu Chunshuang +3 位作者 Zhao Dongfeng Guo Yadong Wang Aijie Jia Kuili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4期89-95,共7页
The denitrifying sulfide removal(DSR) process has recently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from an engineering perspective. However, the importance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this process was generally underestimated. In th... The denitrifying sulfide removal(DSR) process has recently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from an engineering perspective. However, the importance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this process was generally underestimated. In this study,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 lab-scale DSR reactor was characte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insight into the key microbial groups in DSR system. Results from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fraction of autotrophic denitrifiers increased from 2.34 % to 10.93% and 44.51% in the DSR system when the influent Na Cl increased from 0 g/L, to 4 g/L and 30 g/L, respectively. On the contrary, the fraction of heterotrophic denitrifiers decreased from 61.74% to 39.57%, and 24.12%, respectively. Azoarcus and Thiobacillus were the main autotrophic denitrifiers, and Thauera was the main hetetrophic denitrifier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This study could be useful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utotrophs and heterotrophs in DS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itrifying sulfide removal autotrophic denitrifiers hetetrophic denitrifiers microbial communities
下载PDF
OPCRP填料的SBMBBR处理低温污水脱氮细菌多样性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喆 傅金祥 朱京海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8-113,共6页
针对低温污水生物脱氮效率低问题,采用有机高分子复合硬性颗粒(OPCRP)-SBMBBR反应器处理低温污水,与传统SBR反应器对比,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2套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细菌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结构丰度差异,揭示高效处理低温污水优... 针对低温污水生物脱氮效率低问题,采用有机高分子复合硬性颗粒(OPCRP)-SBMBBR反应器处理低温污水,与传统SBR反应器对比,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2套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细菌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结构丰度差异,揭示高效处理低温污水优势脱氮菌群。结果表明:在水温(6.5±1)℃条件下,OPCRP-SBMBBR反应器出水脱氮效果及污泥沉降速率均明显提高;投加填料有助于提高活性污泥系统内硝化反硝化菌多样性和相对丰度,即优势氨氧化菌(AOB)、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厌氧反硝化菌总相对丰度分别由SBR(R1)的3.9%、3.47%、15.87%增加到OPCRP-SBMBBR(R2)的5.21%、5.26%、23.64%。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种红环菌科、Enterobacteriaceae、Terrimonas,分别由R1的2.77%、1.63%、2.43%增加到R2的3.3%、3.11%、2.59%;R2独有的好氧反硝化菌种包括假单胞菌属、氢噬胞菌属等,其相对丰度分别为1.17%、0.79%。R1、R2中优势好氧反硝化菌种总相对丰度分别为10.66%、17.35%,优势硝化菌种总相对丰度分别为7.37%、10.47%,优势硝化反硝化菌种总相对丰度分别为28.65%、43.32%,为低温污水中生物脱氮提供了良好的细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污水 有机高分子复合硬性颗粒 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应器 高通量测序 硝化反硝化菌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