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柠檬籽中类柠檬苦素反胶团萃取工艺优化及抑菌活性分析
1
作者 王劲松 蒋永波 +3 位作者 谭美龄 黎春红 邹燕羽 汪开拓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4-163,共10页
目的 探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HPMC)辅助反胶团萃取柠檬籽中类柠檬苦素的可行性,并对提取物质的抑菌活性进行分析。方法 以初提液中类柠檬苦素含量为响应值,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初提液制备的最优参数;以Plac... 目的 探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HPMC)辅助反胶团萃取柠檬籽中类柠檬苦素的可行性,并对提取物质的抑菌活性进行分析。方法 以初提液中类柠檬苦素含量为响应值,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初提液制备的最优参数;以Placktett-Burman(P-B)试验筛选影响类柠檬苦素反胶团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并结合Box-Behnken(B-B)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活性考查类柠檬苦素对青霉菌和绿霉菌的抑菌活性。结果 初提阶段影响类柠檬苦素提取效率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时间1.5 h、液料比30:1(mL/g)、HPMC添加量0.5%、pH 6.5,该条件下提取率为(3.34±0.02) mg/g。P-B试验结合B-B试验结果表明,类柠檬苦素萃取的最优配方为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ioctadecyl 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DODMAC)44.29mmol/L、正己醇13.86%、溴代十四烷3.88%,校正工艺条件下类柠檬苦素萃取率达(87.64±1.12)%。抑菌试验表明,类柠檬苦素对绿霉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250.00μg/mL、2500.00μg/mL,对青霉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250.00μg/m L、5000.00μg/mL;通过测定AKP活力发现,当加入抑菌活性物质后,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及药物纯度的提高,AKP活性逐渐增加。结论 通过HPMC辅助反胶团能有效提取柠檬籽中的类柠檬苦素,提取条件温和、提取效率高,该方法具有一定应用前景。采用该方法提取的类柠檬苦素对绿霉菌和青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可通过破坏细胞壁扰乱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阻碍其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柠檬苦素 反胶团萃取 优化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反胶团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桂菊 徐宝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4-7,共4页
反胶团具有独特的优良性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该文介绍了反胶团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反胶团技术在酶催化反应、萃取分离、纳米粒子的制备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提出了反胶团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反胶团具有独特的优良性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该文介绍了反胶团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反胶团技术在酶催化反应、萃取分离、纳米粒子的制备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提出了反胶团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引用文献22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 酶催化 反胶团萃取 纳米粒子
下载PDF
阳离子反胶团体系提取蛋白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少欣 林文銮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用阳离子反胶团体系(CTAB/正戊醇-正辛烷)分别对4种蛋白质进行反胶团提取的试验和考察,确定pH值、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助溶剂等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反胶团的提取过程与蛋白质本身的性质和反胶团体系... 用阳离子反胶团体系(CTAB/正戊醇-正辛烷)分别对4种蛋白质进行反胶团提取的试验和考察,确定pH值、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助溶剂等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反胶团的提取过程与蛋白质本身的性质和反胶团体系有关,且静电作用在提取中起主要作用;利用阳离子体系提取蛋白质时,为了获得高的萃取率,应控制低盐深度和高的pH-pI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体系 萃取 蛋白质 阳离子反胶团
下载PDF
反胶团萃取磷酸溶液中的镁 被引量:21
4
作者 余静 刘代俊 +3 位作者 杜怀明 徐程浩 刘长洪 刘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1-406,共6页
研究了萃取剂二壬基萘磺酸(DNNSA)从磷酸介质中萃取Mg(II)的性能。考察了萃取时间、水相P2O5浓度、萃取剂浓度、初始镁离子浓度、萃取温度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萃取剂浓度为0.5mol·L-1时,混合40min后,萃取率E基本保持不... 研究了萃取剂二壬基萘磺酸(DNNSA)从磷酸介质中萃取Mg(II)的性能。考察了萃取时间、水相P2O5浓度、萃取剂浓度、初始镁离子浓度、萃取温度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萃取剂浓度为0.5mol·L-1时,混合40min后,萃取率E基本保持不变,可视为萃取过程达到平衡;该萃取过程为阳离子交换反应,磷酸浓度越高萃取越难,该法适用于低浓度磷酸的净化;萃取反应为吸热反应,计算得到了DNNSA从磷酸介质中萃取Mg(II)的过程热效应(△H1)为37.04kJ·mol-1;萃取分配比随萃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这说明萃取的镁离子不是简单地增溶入DNNSA的反胶团,而是与反胶团发生了化学反应。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MgD2·6HD,萃取的表观平衡常数(K)为5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 萃取 Mg(Ⅱ) 磷酸 二壬基萘磺酸
下载PDF
反胶团萃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宝财 王媛 +3 位作者 肖阳 周雅文 胡燕霞 李建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90-393,共4页
简要介绍了反胶团萃取技术理论研究及反胶团萃取体系开发工作,重点综述了反胶团萃取技术在蛋白质、日化和药物等分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了反胶团萃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等。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反胶团 萃取 分离
下载PDF
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反胶团的电导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金彦 韩外慧 +1 位作者 张燕 姚超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52-1556,共5页
在SDS/Tween60/正己醇/环己烷/水形成的反胶团复配体系中,电导率(κ)与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W0)关系曲线上存在最大值,随着复配体系中SDS的摩尔分数(xSDS)增大,最大增溶水量(W0,max)向W0值更大的方向移动.xSDS≤0.5时,随着xSDS的增大... 在SDS/Tween60/正己醇/环己烷/水形成的反胶团复配体系中,电导率(κ)与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W0)关系曲线上存在最大值,随着复配体系中SDS的摩尔分数(xSDS)增大,最大增溶水量(W0,max)向W0值更大的方向移动.xSDS≤0.5时,随着xSDS的增大,W0,max所对应的电导率值增大;xSDS≥0.5时,其电导率值减小.在AOT/Tween60/环己烷/水体系中,出现了与SDS/Tween60/正己醇/正己烷/水体系类似的现象,但W0,max所对应的电导率值,随着xAOT的增大而增大,不会出现极大值,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助表面活性剂醇的影响.在SDS/Trition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体系中也印证了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 复配体系 反胶团 增溶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反胶团相转移法提取青霉素G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子生 贾颖萍 +3 位作者 褚莹 王玉洁 刘沛妍 马占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427-1431,共5页
报道了非蛋白质类活性物质青霉素G在反胶团相转移提取中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青霉素G在CTAB/正辛醇:氯仿(4:1,V/V)反胶团体系中的相转移提取为离子对静电作用与胶团溶解机理;在室温及pH值5~8的条件下,提取率在90%以上,且保持了青霉... 报道了非蛋白质类活性物质青霉素G在反胶团相转移提取中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青霉素G在CTAB/正辛醇:氯仿(4:1,V/V)反胶团体系中的相转移提取为离子对静电作用与胶团溶解机理;在室温及pH值5~8的条件下,提取率在90%以上,且保持了青霉素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相转移 青霉素G 提取
下载PDF
反胶团提取大豆中的蛋白质和豆油 被引量:11
8
作者 程世贤 龚福忠 +1 位作者 黄小凤 罗良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4-46,共3页
本文进行了由丁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正已烷-氯化钾组成的反胶团体系从大豆中萃取蛋白质和豆油的研究,考查了大豆和反胶团质量体积比、萃取时间、温度、pH值和盐浓度等因素对蛋白质的萃取及反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 本文进行了由丁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正已烷-氯化钾组成的反胶团体系从大豆中萃取蛋白质和豆油的研究,考查了大豆和反胶团质量体积比、萃取时间、温度、pH值和盐浓度等因素对蛋白质的萃取及反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的萃取率最高达96.9%,豆油的萃取率为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提取 大豆 蛋白质 豆油 萃取率 AOT
下载PDF
AEOT/异辛烷/水反胶团体系对血红蛋白的提取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景林 史月华 +2 位作者 褚莹 王梅 吴子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1122-1124,共3页
自Riet等[1,2]报道以反胶团技术提取蛋白质以来,有关反胶团技术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的报道较多,但研究对象多为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及酶.由表面活性剂丁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形成的反胶团体系水含量(W0... 自Riet等[1,2]报道以反胶团技术提取蛋白质以来,有关反胶团技术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的报道较多,但研究对象多为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及酶.由表面活性剂丁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形成的反胶团体系水含量(W0,有机相中水的摩尔浓度与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辛烷 AEOT 蛋白质 反胶团 提取 血红蛋白
下载PDF
反胶团相转移法提纯酵母脂肪酶 被引量:6
10
作者 褚莹 纪建业 +2 位作者 马占芳 于艳春 吴子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695-1697,共3页
关键词 反胶团 相转移 酵母脂肪酶 脱氧胆酸 提纯
下载PDF
微乳反胶团体系在纳米超微颗粒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邵庆辉 古国榜 章莉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综述了微乳状液体系的应用现状 ,对微乳反胶团反应器的原理、形成与结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并进一步阐述了微乳反应器在纳米超微颗粒制备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 微乳液 反胶团 微乳应器 纳米超微颗粒 制备
下载PDF
二壬基萘磺酸反胶团萃取模拟废水中的铅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莹莹 余静 +3 位作者 夏雪 杨迎春 信欣 张雪乔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2,共4页
以二壬基萘磺酸(DNNSA)反胶团煤油溶液萃取模拟含铅废水中的铅。在萃取前水相中铅离子浓度为3×10-4mol/L、DNNSA浓度为0.010 mol/L、油水比为1∶20、模拟含铅废水pH为6、萃取温度为303 K、萃取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萃取后水相中... 以二壬基萘磺酸(DNNSA)反胶团煤油溶液萃取模拟含铅废水中的铅。在萃取前水相中铅离子浓度为3×10-4mol/L、DNNSA浓度为0.010 mol/L、油水比为1∶20、模拟含铅废水pH为6、萃取温度为303 K、萃取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萃取后水相中铅离子浓度为0.845×10-4mol/L,有机相中铅离子浓度为4.517×10-3mol/L,铅萃取率为71.83%。DNNSA反胶团萃取铅离子萃取容量为1 188.62 mg/g,热力学焓变为2.595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壬基萘磺酸 反胶团 萃取 废水处理
下载PDF
DNNSA反胶团溶液净化磷酸中镁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碧 刘代俊 +2 位作者 余静 曹艳 梁如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0-593,共4页
本文研究了二壬基萘磺酸(DNNSA)形成的微乳萃取磷酸中镁离子的工艺条件。分别考察了稀释剂、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温度、磷酸浓度对磷酸中镁离子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剂极性越低越有利于萃取,萃取平衡时间为40 min,萃取剂浓度增... 本文研究了二壬基萘磺酸(DNNSA)形成的微乳萃取磷酸中镁离子的工艺条件。分别考察了稀释剂、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温度、磷酸浓度对磷酸中镁离子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剂极性越低越有利于萃取,萃取平衡时间为40 min,萃取剂浓度增加有利于萃取,升高温度对萃取有利,磷酸浓度增加萃取率下降。红外光谱分析证实,DNNSA反胶团萃取磷酸中镁离子为阳离子交换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 微乳萃取 Mg(II) 磷酸 二壬基萘磺酸(DNNSA)
下载PDF
DNNSA反胶团萃取净化电镀废水中镍的动力学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静 邱海浪 +5 位作者 夏雪 江洪龙 汪嘉杨 叶芝祥 杨迎春 张雪乔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3-158,共6页
采用恒界面池研究了二壬基萘磺酸-煤油体系萃取废水中镍离子的动力学。考察了搅拌转速、界面积、DNNSA浓度、镍离子浓度、温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中镍离子的萃取速率在200 r/min时出现与搅拌强度无关的化学反应动力学&... 采用恒界面池研究了二壬基萘磺酸-煤油体系萃取废水中镍离子的动力学。考察了搅拌转速、界面积、DNNSA浓度、镍离子浓度、温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中镍离子的萃取速率在200 r/min时出现与搅拌强度无关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坪区",此时镍离子萃取速率与两相接触面积成正比,说明萃取过程为界面化学反应控制过程。在动力学"坪区",镍离子萃取速率正比于萃取剂浓度,而与水相中的镍离子浓度无关,且随着温度升高,萃取速率增加,萃取活化能为31.56 kJ/mol。得到了DNNSA萃取废水中镍离子的萃取动力学方程并对萃取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萃取 反胶团 废水 二壬基萘磺酸(DNNSA)
下载PDF
“反胶团法”合成的CdS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光谱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恒达 王庆伟 +1 位作者 翟宏菊 李文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73-1577,共5页
反相胶束是指由介于油和水界面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稳定、且均匀分散于连续油介质中的微液滴。它可以作为"微反应器"合成性能优良的CdS粒子。文章研究了反相胶束的W值(W=[水]/[表面活性剂])、[Cd2+]与[S2-]的比例和Cd2+和S2-离... 反相胶束是指由介于油和水界面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稳定、且均匀分散于连续油介质中的微液滴。它可以作为"微反应器"合成性能优良的CdS粒子。文章研究了反相胶束的W值(W=[水]/[表面活性剂])、[Cd2+]与[S2-]的比例和Cd2+和S2-离子的起始浓度对CdS纳米粒子发光特性均有明显影响。回流处理可以对CdS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修饰,可以使CdS粒子的缺陷发光减弱并消失而显著增强激子发射,同时可增大粒径使激子发射峰位红移,体现了明显的量子限域效应;所得材料的室温最大荧光量子效率高达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纳米颗粒 反胶团 应器 光谱性质
下载PDF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反胶团与反相微乳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瑶 石洪涛 +1 位作者 黄建滨 何煦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3-917,共5页
研究了以癸烷为油相的十一烯酸癸胺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水的加溶作用.结果表明此体系在一定组成范围内可以形成均匀透明的反胶团或反相微乳液.升高温度和添加酸、碱、盐可以使形成反胶团或反相微乳的组成范围扩大.在正负离子表面... 研究了以癸烷为油相的十一烯酸癸胺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水的加溶作用.结果表明此体系在一定组成范围内可以形成均匀透明的反胶团或反相微乳液.升高温度和添加酸、碱、盐可以使形成反胶团或反相微乳的组成范围扩大.在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加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别是负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也有类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反胶团 相微乳 加溶作用 癸烷 十一烯酸癸胺
下载PDF
反胶团法制备氧化钛超滤膜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琚行松 黄培 +1 位作者 徐南平 时钧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采用新型的反胶团法制备了氧化钛超滤膜。实验以钛酸丁脂、水、环己烷、异戊醇及表面活性剂Span-80等为原料,通过控制水量制得三种粒径分布的氧化钛反胶团微乳液。TEM照片表明,TiO2反胶团粒子随着[H2O]/[Span-80]由13.9增加到55.5而增大... 采用新型的反胶团法制备了氧化钛超滤膜。实验以钛酸丁脂、水、环己烷、异戊醇及表面活性剂Span-80等为原料,通过控制水量制得三种粒径分布的氧化钛反胶团微乳液。TEM照片表明,TiO2反胶团粒子随着[H2O]/[Span-80]由13.9增加到55.5而增大,但当[H2O]/[Span-80]增加到110.9时TiO2反胶团粒子反而减小。BET法结果与TEM照片一致,而且表明[H2O]/[Span-80]为110.9的TiO2反胶团微乳液所制得的无支撑膜孔径分布最窄、最可几孔径约为4.5nm。采用该种微乳液所制得的氧化钛支撑膜的最可几孔径约为16nm, 纯水渗透率为1.57×10-4m3(m2sMPa)-1;常温下N2、H2渗透率分别为4.3mol (m2sMPa)-1和14.1mol(m2sMPa)-1,表明所得TiO2分离层较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 氧化钛 超滤膜
下载PDF
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的平衡模型:静电和疏水性作用的贡献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彦 史清洪 赵黎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6-801,共6页
研究了二 (2 乙基己基 )琥珀酸酯磺酸钠 (AOT)和四聚氧乙烯基苯壬基酚醚 (PNE4 )混合表面活性剂反胶团系统萃取溶菌酶的平衡行为 ,建立了考虑静电作用和疏水性作用贡献的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的分配平衡模型 ,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 研究了二 (2 乙基己基 )琥珀酸酯磺酸钠 (AOT)和四聚氧乙烯基苯壬基酚醚 (PNE4 )混合表面活性剂反胶团系统萃取溶菌酶的平衡行为 ,建立了考虑静电作用和疏水性作用贡献的反胶团萃取蛋白质的分配平衡模型 ,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研究发现 ,有Na+ 存在时AOT的疏水性较K+ 存在时小 ,而PNE4的疏水性因子与盐离子种类无关 ;Na+ 对溶菌酶表面疏水性的增大效应较K+ 显著 ;K+ 在反胶团内界面上的吸附作用大于N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胶团萃取 蛋白质 分配平衡 模型 静电作用 疏水性
下载PDF
C_(12)-s-C_(12)·2Br在正庚烷中反胶团形成及增溶水特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欧 赵剑曦 付贤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2-325,共4页
在助表面活性剂正己醇存在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s=2、3、4、5、6、8、12)在正庚烷中形成了反胶团.以水增溶法测定了临界反胶团浓度cmcw,这些cmcw均分别小于它们在水中生成正胶团的临界浓度cmcaq.cmcw随s的变化... 在助表面活性剂正己醇存在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s=2、3、4、5、6、8、12)在正庚烷中形成了反胶团.以水增溶法测定了临界反胶团浓度cmcw,这些cmcw均分别小于它们在水中生成正胶团的临界浓度cmcaq.cmcw随s的变化规律与cmcaq随s的变化规律类似,在s=4时出现极大值.由水增溶法和电导法获得的反胶团饱和增溶水量(mw或mc)约在s=5时出现最大值.这些现象被归结为联接链构型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 庚烷/己醇溶液 反胶团 增溶水
下载PDF
反胶团萃取赖氨酸的分配系数 被引量:8
20
作者 翁连进 金浩 +1 位作者 宋兴福 江体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研究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铵为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反胶团萃取赖氨酸的分配系数。用回归分析关联了分配系数与pH值及离子强度的关系,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值相吻合,并能很好地预测不同pH值及离子强度下的分配系数。
关键词 反胶团 分配系数 赖氨酸 萃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