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国际传播的价值目标、机遇条件和实践方略
1
作者 韩风华 张华 《湘南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展现当代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和理论精髓,也是当前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国际传播必须要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展现当代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和理论精髓,也是当前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国际传播必须要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在充分认识当前的机遇条件下,以科学把握“时、度、效”为实践方略,向世界充分展现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贫困理论 国际传播 价值目标 机遇条件 实践方略
下载PDF
《摆脱贫困》: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溯源
2
作者 黄玉桃 陈开梓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的源泉所在,扎根闽东大地的精准扶贫“宁德模式”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实践典范。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核心内涵与《摆脱贫困》一书在理论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 《摆脱贫困》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的源泉所在,扎根闽东大地的精准扶贫“宁德模式”是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实践典范。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核心内涵与《摆脱贫困》一书在理论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在历史逻辑上也是完美契合的。从《摆脱贫困》——“宁德模式”实践——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总结——接续乡村振兴,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模式是中国走出一条特色减贫道路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摆脱贫困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宁德模式
下载PDF
“六个必须坚持”视域中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研究
3
作者 李朝阳 姚恒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4,共7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表达,为把握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提供了科学指引。“六个必须坚持”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根本立场、立足基点、理论品格、基本方法、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表达,为把握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提供了科学指引。“六个必须坚持”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根本立场、立足基点、理论品格、基本方法、思想方法和世界眼光。从“六个必须坚持”的视域科学把握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有助于深入把握其理论内涵和实践,并有助于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个必须坚持” 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下载PDF
列宁对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彦龙 李玉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4-41,共8页
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对贫困落后的苏维埃俄国进行了认清基本国情、提高工人地位以及发展社会生产力三个方面的实践活动,从而使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得以巩固。结合中国共产党取得脱贫攻坚... 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对贫困落后的苏维埃俄国进行了认清基本国情、提高工人地位以及发展社会生产力三个方面的实践活动,从而使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得以巩固。结合中国共产党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将列宁的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经验运用到消除贫困工作中,揭示出坚持党的领导是消除贫困的内在要求,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可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在区分和解决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关键问题上,不仅可以彻底消除贫困,而且还可以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反贫困理论 消除贫困 党的领导 生产力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下载PDF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品质
5
作者 秦蕾 朱冬香 《前线》 2023年第11期53-55,共3页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贫困问题,是对中国反贫困实践各方面、各环节规律的全面系统总结,具有科学性品格;指导中国反贫困实践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理论,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贫困问题,是对中国反贫困实践各方面、各环节规律的全面系统总结,具有科学性品格;指导中国反贫困实践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理论,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具有实践性品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融入脱贫全过程,具有人民性品格;突破了单一模式的贫困治理局限,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具有创新性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品格 精准扶贫 贫困治理
下载PDF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思想溯源:基于《摆脱贫困》的理论分析
6
作者 陈建伟 赖艳华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12,共6页
宁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系列重要论述,有很多源自他在宁德工作期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集中体现于《摆脱贫困》一书。可以说,《摆脱贫困》一书关于贫... 宁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治理系列重要论述,有很多源自他在宁德工作期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集中体现于《摆脱贫困》一书。可以说,《摆脱贫困》一书关于贫困治理的思考已相当深入,观点已相当成熟,内容已相当全面,体系已相当完备。因此,《摆脱贫困》一书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对该理论的形成有着开创性、历史性的巨大贡献,是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研究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脱贫困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贫困治理 溯源研究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视域下的相对贫困治理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安琪 《哲学进展》 2023年第3期620-625,共6页
2020年我国已消除绝对贫困,接下来缓解相对贫困难题将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相对贫困就绝对贫困而言,人口基数更大、人口的空间分布更分散、致贫原因更复杂。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内容丰富而科学,我国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继承、... 2020年我国已消除绝对贫困,接下来缓解相对贫困难题将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相对贫困就绝对贫困而言,人口基数更大、人口的空间分布更分散、致贫原因更复杂。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内容丰富而科学,我国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继承、发扬和创新,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在新阶段,我国对于相对贫困的治理要立足于马克思的反贫困思想,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识别机制、长效保障机制和长效动力机制;多维角度发掘生产力,推动“造血”式扶贫;注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精神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 贫困治理
下载PDF
反贫困理论视域下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形成逻辑及治理启示——基于Z村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子熙 张元洁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154-159,共6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贫困治理重点转为相对贫困。基于反贫困理论,厘清相对贫困治理的实践逻辑、现实逻辑以及制度逻辑,并通过对Z村的考察,探析其相对贫困治理情况。研究发现,相对贫困治理在内外部环境、相对贫困户识别认定和治理...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贫困治理重点转为相对贫困。基于反贫困理论,厘清相对贫困治理的实践逻辑、现实逻辑以及制度逻辑,并通过对Z村的考察,探析其相对贫困治理情况。研究发现,相对贫困治理在内外部环境、相对贫困户识别认定和治理主体结构方面存在问题,并从内生动力、防贫监测和协同治理方面提出治理启示,推动中国相对贫困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贫困理论 农村 相对贫困 贫困治理 乡村振兴 形成逻辑 治理启示 Z村
下载PDF
西方经济学反贫困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9
作者 吴万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8-135,共8页
西方经济学反贫困理论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范式:注重经济发展自动减贫效应的(新)古典分析法和注重贫困是由于制度内生并由多因素影响的制度分析法,由此而形成了“经济传统”和“制度传统”两条理论发展主线,并在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 西方经济学反贫困理论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范式:注重经济发展自动减贫效应的(新)古典分析法和注重贫困是由于制度内生并由多因素影响的制度分析法,由此而形成了“经济传统”和“制度传统”两条理论发展主线,并在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它们的资产阶级立场、“治标不治本”的政策主张以及微乎其微的反贫困效果决定了它不可能是中国反贫困事业的理论指导。因此,无论是反绝对贫困的“中国方案”还是后续对相对贫困的治理,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指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反贫困理论的合理有益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反贫困理论 理论批判 相对贫困
下载PDF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哲学基础及世界意义
10
作者 吴琼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0-34,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核心要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的系统论、重点论与两点论、联系观与发展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反贫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核心要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的系统论、重点论与两点论、联系观与发展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世界消除贫困贡献了中国方案,推动了全球人权事业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哲学基础 世界意义
下载PDF
区域反贫困理论探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米文宝 王梅兰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97-100,共4页
分析了贫困的基本概念和贫困形成的有关理论,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提出了贫困形成的新理论,并分析了我国及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反贫困问题。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反贫困理论 可持续发展 贫困工作 形成机理 发展制约论
下载PDF
中国减贫理论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及其历史世界意义 被引量:28
12
作者 黄承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扶贫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到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了众多新思想和新观点,做出了众多新决策和新部署,形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扶贫论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扶贫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到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了众多新思想和新观点,做出了众多新决策和新部署,形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既为新时代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理论指引,也为世界反贫困事业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文在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反贫困理论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习近平扶贫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从直接减贫效果、间接减贫影响、重大溢出效应方面分析了习近平扶贫论述的历史意义;从坚定全球减贫信心、回应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等方面分析了习近平扶贫论述的世界意义。习近平扶贫论述为解决贫困治理的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有力推动了国际反贫困理论的丰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贫困理论 习近平扶贫论述 脱贫攻坚 贫困治理
下载PDF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理论品格、时代特质与系统建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祖辉 李锋 +2 位作者 钱振澜 钱泽森 叶海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根植于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全面应用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理论渊源的“高度”、理论创新的“广度”,理论建构...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根植于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全面应用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理论渊源的“高度”、理论创新的“广度”,理论建构的“效度”三个方面的品格。理论形成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全面发展”“全面统筹”“全面攻坚”三大时代特质。“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以“全面反贫困(Comprehensive anti-poverty)”的理念为内在统领,在理念、机制和策略三大层面细化为党建引领、包容发展、全局统筹、全域协同、全员参与、精准施策、内源驱动七大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贫困理论 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 共同富裕 包容发展
下载PDF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创新 被引量:14
14
作者 方堃 吴旦魁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11,共4页
大扶贫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如何理解把握其内涵要义,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以项目、行业、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为支撑,将流程管理、部门合作、区域协同有机结合的... 大扶贫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如何理解把握其内涵要义,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以项目、行业、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为支撑,将流程管理、部门合作、区域协同有机结合的大扶贫格局,要求坚持党和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导地位,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机制,促进内部与外部统一,"输血"与"造血"并行,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基于主体与客体、时间与空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高度契合的大扶贫格局,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整体性创新,为推动中国贫困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路向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大扶贫格局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 整体性创新
下载PDF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形成逻辑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正图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54-56,共3页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反贫困实践,建立科学的反贫困制度,走出一条正确的反贫困道路,进行精准、持续的国家治理,进而形成的科学的反贫困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反贫困实践,建立科学的反贫困制度,走出一条正确的反贫困道路,进行精准、持续的国家治理,进而形成的科学的反贫困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实践逻辑 国家治理逻辑
下载PDF
中国脱贫攻坚对人类反贫困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宝华 宋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66,186,共12页
2020年,中国在战胜农村绝对贫困方面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不仅是人类反贫困事业的重要突破,而且也对促进世界反贫困理论向前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西方反贫困理论出发,中国脱贫攻坚重点强调了贫困者的社会属性、强化精准扶贫、重... 2020年,中国在战胜农村绝对贫困方面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不仅是人类反贫困事业的重要突破,而且也对促进世界反贫困理论向前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西方反贫困理论出发,中国脱贫攻坚重点强调了贫困者的社会属性、强化精准扶贫、重视发挥帮扶者和被帮扶者两个积极性、重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等内容,这进一步完善了西方反贫困的理论;而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出发,做出了原创性贡献,脱贫攻坚重点从中国的贫困特点,即公有制基础上劳动力水平低的贫困属性入手,把产业和就业作为提高劳动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把改善贫困群体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提高劳动力水平的重要条件,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脱贫攻坚与时俱进完善帮扶单元、毫不动摇彰显制度优势、持之以恒提高生产力水平、因地制宜强化内外合力等措施的丰富和完善,也是对70年中国反贫困制度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反贫困理论 后脱贫时代
下载PDF
我国反贫困理论中有关扶贫项目运作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7
作者 贾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56,共2页
对贫困问题的探讨一直是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国外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马尔萨斯时代 ,但关于扶贫项目运作系统的研究却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 ,而且主要都是对各类扶贫项目运作案例的实证分析 ,理论规范的研究尚... 对贫困问题的探讨一直是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国外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马尔萨斯时代 ,但关于扶贫项目运作系统的研究却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 ,而且主要都是对各类扶贫项目运作案例的实证分析 ,理论规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文献集中于由亚太发展中心 (APDC)主持的关于扶贫项目问题的国际研讨会上和世界银行有关的研究工作报告之中。反观国内的情况可以发现 ,无论是对反贫困基本理论的探讨 ,还是相关的扶贫项目的研究 ,其进展基本上与反贫困的实践同步进行 ,大致沿先介绍后研究的轨迹而展开并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贫困理论 扶贫项目 研究 述评
下载PDF
贫困与反贫困的学术视野与研究进路——《鉴往知来——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述评》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130,共4页
贫困与反贫困始终与人类社会相伴同行,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也因此成为了历久弥新的学术命题。18世纪以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催生下,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不断提出富有解释力的新理论与新思想,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也呈现出"百家争鸣"局面。
关键词 反贫困理论 学术视野 十八世纪 述评 国际 西方工业文明 社会科学研究 贫困研究
下载PDF
邓小平反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甘路有 王洪树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3期50-53,共4页
消除和缓解贫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邓小平在深刻总结贫困现象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反贫困理论,这一理论对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精准扶... 消除和缓解贫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以来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邓小平在深刻总结贫困现象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反贫困理论,这一理论对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精准扶贫具有重要启示:准确把握贫困区域的客观实际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前提;确立科学的"扶贫瞄准"机制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关键;建立完善各种反贫困社会制度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核心;激发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反贫困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反贫困理论 发展生产 共同富裕 精准扶贫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理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枫 周灵丽 完颜含玥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6,共7页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人民共享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初心。经过建党以来百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以此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充分发挥社会主...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人民共享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初心。经过建党以来百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反贫困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以此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大国的举国体制优势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站在建党百年的新起点,在即将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之际,既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巩固脱贫防返贫、共享发展成果,也要及时总结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经验,并将之理论化。回顾中国共产党反贫困理论,自我革新、不断发展,将实事求是贯穿于理论发展的全过程是其鲜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贫困理论 中国共产党 精准扶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