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3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_(3-x)B_(6)Si_(2)O_(16)∶xSm^(3+)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1
作者 曾帆 茹晶晶 +2 位作者 赵兵 施佳文 钟彤晖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Ba_(3)B_(6)Si_(2)O_(16)∶Sm^(3+)系列发光材料的荧光粉样品,对其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等相关性能的研究与表征,探讨不同的Sm^(3+)离子浓度对Ba_(3-x)B_(6)Si_(2)O_(16)荧光粉发光性能...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Ba_(3)B_(6)Si_(2)O_(16)∶Sm^(3+)系列发光材料的荧光粉样品,对其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等相关性能的研究与表征,探讨不同的Sm^(3+)离子浓度对Ba_(3-x)B_(6)Si_(2)O_(16)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浓度猝灭机理进行讨论.实验表明,在405 nm近紫外光激发下,Ba_(3-x)B_(6)Si_(2)O_(16)∶xSm^(3+)系列发光材料能够同时发射出571 nm(黄光)和606 nm(橙光)荧光,分别对应于Sm^(3+)离子的4G_(5/2)→6H_(5/2)和4G_(5/2)→6H_(7/2)能级跃迁.当x=0.21时,Ba_(2.79)B_(6)Si_(2)O_(16)∶0.21Sm^(3+)荧光粉发光性能最强;继续增加掺杂Sm^(3+)离子的浓度,则出现浓度猝灭现象.其浓度猝灭机制可以通过相邻Sm^(3+)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所制备的Ba_(3)B_(6)Si_(2)O_(16)∶Sm^(3+)荧光粉可被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在白光LED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3+)掺杂红色发光材料 稀土离子 发光材料 淬灭机制
下载PDF
无机自发光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2
作者 姚金军 傅蔚 《住宅与房地产》 2024年第5期90-92,共3页
碳达峰、碳中和是目前政策环境下持续发展的产物,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明了政府对碳排放问题提到日程上,有望实现再生能源的替代... 碳达峰、碳中和是目前政策环境下持续发展的产物,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明了政府对碳排放问题提到日程上,有望实现再生能源的替代,加快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发展。根据国际能源署提供的数据,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01年的32.5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98.9亿吨,增长超过3倍,碳排放占世界排放量由13.8%增长至29.4%。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调整能源布局是必然趋势,需大力研发和推广低碳材料的使用。无机自发光材料就是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前提下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低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自发光材料 有机发光材料 碳达峰 碳中和
下载PDF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的设计及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甘晓明 苏玉仙 +4 位作者 应文伟 王建峰 刘力 周晓峰 温世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06,共12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治疗方法,光动力治疗在癌症治疗方面具有副作用小、累积毒性小、有效杀伤肿瘤以及精准的靶向治疗而不损伤邻近组织等优势,是理想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光动力治疗的机理、基本要素以及细胞作用机制... 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治疗方法,光动力治疗在癌症治疗方面具有副作用小、累积毒性小、有效杀伤肿瘤以及精准的靶向治疗而不损伤邻近组织等优势,是理想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了光动力治疗的机理、基本要素以及细胞作用机制,讨论了稀土上转化发光材料的设计特点以及光动力治疗对上转化发光材料的要求,进一步详述了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光敏剂以及靶向体的材料结合方式和应用效果,最后综述了光动力治疗和放疗、化疗及光热治疗相结合的协同治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 光敏剂 癌症治疗
下载PDF
基于有机小分子近红外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方媛媛 张程 +6 位作者 陈嘉荟 刘佳潞 芮风蝶 李梦瑶 孙伟 熊雯婧 彭明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近红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OLEDs)在夜间显示、生物传感和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制作成本低、重现性好、结构和发光特性易调节、发光效率高等优点,根据其发光特性主要分... 近红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OLEDs)在夜间显示、生物传感和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制作成本低、重现性好、结构和发光特性易调节、发光效率高等优点,根据其发光特性主要分为传统荧光材料、热激发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局部电荷转移杂化态(Hybrid locally-electron and charge-transfer,HLCT)材料等几类。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五年来报道的基于有机小分子的近红外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根据不同的特性对材料进行了分类,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合成各方面性能良好的近红外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有机小分子 有机发光材料
下载PDF
基于发光材料构筑的大学化学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创新——以席夫碱铂配合物的合成为例
5
作者 李慧杨 丁姣 程杏安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41-143,148,共4页
分子发光材料的研发是材料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将发光配合物的合成、纯化及性质表征环节引入到大学化学综合实验,能够促进本科教学与前沿科研方向结合,进一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因此,基于磷光材料这一研究热点,本实验选择四齿... 分子发光材料的研发是材料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将发光配合物的合成、纯化及性质表征环节引入到大学化学综合实验,能够促进本科教学与前沿科研方向结合,进一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因此,基于磷光材料这一研究热点,本实验选择四齿配体的席夫碱发光铂配合物为目标分子,结合基础化学原理与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理解合成化学在分子功能材料构建中的关键作用,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和光谱法表征分子结构与性质,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系统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铂配合物 席夫碱 缩合反应 配位
下载PDF
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在生物医学检测、生物成像与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俊 张兵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8,共17页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种能储存外界激发光能量、在激发光停止激发后仍能持续发光的材料。由于其长余辉寿命、无需原位激发、无组织背景信号干扰和高信噪比等优点,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生物成像和肿瘤治疗领域。本...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种能储存外界激发光能量、在激发光停止激发后仍能持续发光的材料。由于其长余辉寿命、无需原位激发、无组织背景信号干扰和高信噪比等优点,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生物成像和肿瘤治疗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在生物医学检测、生物成像和肿瘤治疗(化疗、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和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 余辉发光 生物医学检测、生物成像 肿瘤治疗
下载PDF
溶液燃烧法制备长余辉发光材料——介绍一个大学化学综合性实验
7
作者 周盈吉 唐子灵 +1 位作者 周丁香 唐万军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166-172,共7页
介绍了一个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的大学化学综合性实验。内容包括:尖晶石型碱土铝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物相纯度的表征,以及发光性能的测试。本实验安全、简单、迅速,富有观赏性。学生通过本实验可以掌握溶液燃烧的物... 介绍了一个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的大学化学综合性实验。内容包括:尖晶石型碱土铝酸盐发光材料的制备,物相纯度的表征,以及发光性能的测试。本实验安全、简单、迅速,富有观赏性。学生通过本实验可以掌握溶液燃烧的物理化学原理,提高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呈现化学之美,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发光材料 溶液燃烧法 化学之美 大学化学综合实验
下载PDF
下转换发光材料对钙钛矿本征性能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于嫚 李兆 豆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3,159,共4页
利用太阳光的近红外和紫外部分实现全光谱响应无疑已成为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功率转换效率的重要焦点。通过引入光致发光转换层将近红外或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被钙钛矿光活性层利用,已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途径。将两种经典的下转... 利用太阳光的近红外和紫外部分实现全光谱响应无疑已成为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功率转换效率的重要焦点。通过引入光致发光转换层将近红外或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被钙钛矿光活性层利用,已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途径。将两种经典的下转换发光材料(红粉和黄粉)引入钙钛矿本征层,采用一步旋涂法制备钙钛矿薄膜。利用缺陷评定高级显微系统、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及荧光光谱分别探究了下转换发光材料对钙钛矿薄膜表面粗糙度、形貌、结构及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转换发光材料能够优化钙钛矿薄膜表面粗糙度、形貌,并未改变钙钛矿结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的结果证实了下转换发光材料确实能够拓宽钙钛矿薄膜的光谱响应范围,使整个吸收光谱范围向短波长方向移动,为有效利用全光谱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薄膜 下转换发光材料 形貌结构 光谱性能
原文传递
学校举办第四届CPL圆偏振光谱仪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手性发光材料和应用学术研讨会
9
作者 卢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日前,由杭州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四届CPL圆偏振光谱仪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手性发光材料和应用学术研讨会在杭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兰州大学、剑桥大学、捷克科学院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所等国... 日前,由杭州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四届CPL圆偏振光谱仪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手性发光材料和应用学术研讨会在杭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兰州大学、剑桥大学、捷克科学院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所等国内外10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00余位手性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手性发光材料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机构 学科交叉融合 南京大学 发光材料 生物化学研究 应用研讨会 剑桥大学 性科学
下载PDF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贾松 王雪飞 史祎诗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年第2期114-136,共23页
上转换发光,一种呈现反斯托克斯位移特性的发光现象,主要通过稀土元素制备的材料来实现。本文深入探讨了稀土掺杂上转换材料的发光机理,概述了常用的制备技术,并全面评述了其在生物医学、防伪技术、信息存储等多个领域的现有应用,同时... 上转换发光,一种呈现反斯托克斯位移特性的发光现象,主要通过稀土元素制备的材料来实现。本文深入探讨了稀土掺杂上转换材料的发光机理,概述了常用的制备技术,并全面评述了其在生物医学、防伪技术、信息存储等多个领域的现有应用,同时展望了其在工程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尽管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功能多样性方面表现出远超块状材料的显著优势,但其合成产率和发光效率仍存在挑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逐步攻克这些难题,将有助于进一步拓宽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上转换发光 发光材料 掺杂
下载PDF
稀土发光材料在固体白光LED照明中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刘哲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在节能降耗的大背景下思考节能降耗的方式,并在实践中强调节能措施的具体利用,这对于实现绿色发展有显著意义。现如今,节能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题,所以探索21世纪新一代的节能光源是有显著价值的。就目前的资料研究来看,固体白光LED... 在节能降耗的大背景下思考节能降耗的方式,并在实践中强调节能措施的具体利用,这对于实现绿色发展有显著意义。现如今,节能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题,所以探索21世纪新一代的节能光源是有显著价值的。就目前的资料研究来看,固体白光LED照明将会成为21世纪新一代的节能光源,所以思考固体白光LED照明发展实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稀土行业在技术改革与创新中总结出了不少技术和措施,这些技术和措施的利用推动了稀土行业的迅速发展。就目前的研究来看,稀土发光材料在固体白光LED照明中的潜力是巨大的,所以研究稀土发光材料的具体利用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对相关的内容做分析与研究,旨在为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发光材料 固体白光LED照明 应用
下载PDF
掺铕钼酸钆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12
作者 张艺 罗雨 +4 位作者 刘诗銮 王蕊 刘程成 李颖 王聪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以氧化钆(Gd_(2)O_(3))、氧化铕(Eu_(2)O_(3))、钼酸铵(H_(8)MoN_(2)O_(4))、柠檬酸(C_(6)H_(8)O_(7))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Gd_(2)(MoO_(4))_(3):Eu^(3+)荧光粉发光材料。讨论了Eu离子掺杂浓度和前驱体是否煅烧... 以氧化钆(Gd_(2)O_(3))、氧化铕(Eu_(2)O_(3))、钼酸铵(H_(8)MoN_(2)O_(4))、柠檬酸(C_(6)H_(8)O_(7))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Gd_(2)(MoO_(4))_(3):Eu^(3+)荧光粉发光材料。讨论了Eu离子掺杂浓度和前驱体是否煅烧对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仪(LS)对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403 nm最优激发波长激发下,材料的发射峰位于470~530nm之间,Eu离子掺杂浓度及是否煅烧都会对材料的形貌和发光性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_(2)(MoO_(4))_(3) 铕元素 发光材料
下载PDF
SiO_(2)基核壳结构的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艳红 胡瀛寰 +3 位作者 张波 吴宇 韩熠 刘雷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SiO_(2)基核-壳结构的稀土发光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关注。研究表明SiO_(2)基核壳结构的稀土发光材料具有强发光效率、强光稳定性、无毒性、寿命长、价格低廉等特点。这些特性使它们在光学设备、等离子显示器、荧光灯、生物医... SiO_(2)基核-壳结构的稀土发光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关注。研究表明SiO_(2)基核壳结构的稀土发光材料具有强发光效率、强光稳定性、无毒性、寿命长、价格低廉等特点。这些特性使它们在光学设备、等离子显示器、荧光灯、生物医学领域成像、指纹和防伪标签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阐述了SiO_(2)基核壳结构的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固相法、湿化学法、燃烧法等。从核壳结构的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入手探究目前的研究进展,其中溶胶凝胶法研究最多。最后对SiO_(2)基核壳结构的稀土材料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基核壳结构 稀土发光材料 研究进展
下载PDF
Eu^(2+)/Ce^(3+)激活的近紫外LED用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育华 张强 +3 位作者 李泽彬 康润天 刘政强 王浩洋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86-1201,共16页
作为新一代固态照明光源,白光LED在能量转换效率、亮度、化学稳定性和环保性等多方面显示出突出的性能优势,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而在其多种白光构筑方式中,“近紫外LED+多色荧光粉”更有利于实现高显色指数和低色温的健康照明,这种方... 作为新一代固态照明光源,白光LED在能量转换效率、亮度、化学稳定性和环保性等多方面显示出突出的性能优势,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而在其多种白光构筑方式中,“近紫外LED+多色荧光粉”更有利于实现高显色指数和低色温的健康照明,这种方法受到高度关注,高品质多色发光材料的开发和性能调控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Eu^(2+)/Ce^(3+)激活的近紫外LED用发光材料的最新进展,包括商用荧光粉的性能优化和新体系的开发,讨论了材料设计和性能调控的手段。最后,对近紫外LED用发光材料的部分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讨论,从而对白光LED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发光材料 近紫外LED 性能调控
下载PDF
三价铋离子掺杂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敏 刘冬杰 +3 位作者 魏忆 党佩佩 李国岗 林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98-2119,共22页
三价铋离子(Bi^(3+))是一种优良的发光材料激活剂和敏化剂,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Bi^(3+)离子发光易受晶体场强度的影响,在紫外和近紫外激发下可获得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的丰富发射颜色及近红外发光,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同时相关发光材料... 三价铋离子(Bi^(3+))是一种优良的发光材料激活剂和敏化剂,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Bi^(3+)离子发光易受晶体场强度的影响,在紫外和近紫外激发下可获得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的丰富发射颜色及近红外发光,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同时相关发光材料在固态照明、显示、生物医学和光学传感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综述总结了Bi^(3+)的发光特点,重点阐述了几类Bi^(3+)掺杂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其发光性质与晶体结构间的构‐效关系。针对Bi^(3+)掺杂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精准调控与优化的关键问题,本综述讨论了组分取代、能量传递、混合价态等设计策略诱导性能调控与优化的机理。最后,我们探讨了Bi^(3+)掺杂发光材料研究未来的一些挑战和机遇,以期指导pc‐LED应用中新型发光材料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Bi^(3+)掺杂 发光材料 精准调控
下载PDF
CaMoO_(4):Ho/Yb温度传感器用发光材料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16
作者 钟国文 潘盛辉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3-1267,共5页
基于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出Yb^(3+)不同离子掺杂浓度的CaMoO_(4):1%Ho^(3+)/x%Yb^(3+)系列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上转换荧光光谱,变温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其发光特性及其温度传感特性进行详细表征,并对其发射和感温的机理进行... 基于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出Yb^(3+)不同离子掺杂浓度的CaMoO_(4):1%Ho^(3+)/x%Yb^(3+)系列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上转换荧光光谱,变温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其发光特性及其温度传感特性进行详细表征,并对其发射和感温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Yb^(3+)离子掺杂浓度为4%时,所获得的发光强度最大。在980 nm激发光条件下,发射峰值分别为539 nm、664 nm和755 nm,分别对应Ho^(3+)离子的^(5)F_(4)/^(5)S_(2)→^(5)I_(8)能级跃迁、^(5)F_(5)→^(5)I_(8)能级跃迁和^(5)F_(4)/^(5)S_(2)→^(5)I_(7)能级跃迁,通过荧光强度与不同泵浦激发光功率间的拟合关系,获得Ho^(3+)的^(5)F_(4)/^(5)S_(2)包含两光子和三光子两个过程,^(5)F_(5)则是两光子过程。在300 K即室温条件下,获得了最大绝对灵敏度为0.0075 K^(-1),说明了此上转换材料在室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测温灵敏性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温度传感器 绝对灵敏度 CaMoO_(4):Ho^(3+)/Yb^(3+) 泵浦功率
下载PDF
有机发光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结构定量关系研究
17
作者 禹新良 李明旺 +3 位作者 吴旨进 谢健 黄小可 黄赛金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4-58,共5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其有机发光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影响热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1944种用于OLED的有机发光材料分成训练集(1556种)和测试集(388种);将4885个Dragon参数缩减成472个后,基于线性回归...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其有机发光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影响热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1944种用于OLED的有机发光材料分成训练集(1556种)和测试集(388种);将4885个Dragon参数缩减成472个后,基于线性回归得到含7个参数的子集,用于有机发光材料Tg/MW结构-性能定量关系(QSPR)建模.最佳随机森林回归模型(nodesize=5、ntree=200、mtry=2)产生的训练集决定系数R^(2)=0.979,测试集R^(2)=0.893,精度高于文献报道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材料 玻璃化转变温度 结构-性能定量关系 随机森林回归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发现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尹盛 刘陈 钟志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LED)具有驱动电压低、主动发光等优势 ,在平板显示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包括小分子发光材料和聚合...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LED)具有驱动电压低、主动发光等优势 ,在平板显示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包括小分子发光材料和聚合物发光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小分子发光材料 聚合物发光材料 平板显示
原文传递
稀土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孙家跃 肖昂 +1 位作者 杜海燕 刘洁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5-10,共6页
本文就稀土光致发光材料进行了分类 ,对其发光特性作了简要介绍 ,综述了其开发与应用的历史与现状 ,并介绍了其目前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产品 .
关键词 稀土光致发光材料 无机光致发光材料 有机光致发光材料 荧光灯 长余辉材料 发光特性
下载PDF
基于激基复合物激发态的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宝炎 庄旭鸣 +3 位作者 宋小贤 梁洁 毕海 王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76,共16页
具有分子间电荷转移激发态特性的激基复合物(Exciplex)体系,由于前线分子轨道的分离特性--最高占有轨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HOMO)集中分布于给体分子上,最低空轨道(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UMO)集中分... 具有分子间电荷转移激发态特性的激基复合物(Exciplex)体系,由于前线分子轨道的分离特性--最高占有轨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HOMO)集中分布于给体分子上,最低空轨道(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UMO)集中分布于受体分子上,因此具有极小的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ΔE_(st))以及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特性。因此,激基复合物体系的理论内量子效率可以达到100%。由于构建激基复合物体系的给体分子具有空穴传输特性,受体分子具有电子传输特性,因此,激基复合物体系具有平衡的载流子迁移特性,这使得激基复合物体系在作为发光层材料以及混合主体材料制备电致发光器件时具有平衡载流子迁移、扩大激子复合区域、提高器件效率以及降低效率滚降的优势。本文将讨论和总结基于激基复合物激发态体系的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基本原理、设计思路以及近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基复合物 热活化延迟荧光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