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9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红色荧光粉Sr_(3)CaNb_(2)O_(9):Sm^(3+),Eu^(3+)的发光特性和能量传递分析
1
作者 洪俊煌 孟宪国 +3 位作者 许英朝 肖泽宇 刘月 林振鹏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一系列单基质荧光粉Sr_(3)CaNb_(2)O_(9):xSm^(3+),yEu^(3+)(x=0.04~0.09,y=0.03~0.15),并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发光性能、能量传递机制和CIE色坐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Sr_(3)CaNb_(2)O_(9):xSm^(3+)荧光粉在激发...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一系列单基质荧光粉Sr_(3)CaNb_(2)O_(9):xSm^(3+),yEu^(3+)(x=0.04~0.09,y=0.03~0.15),并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发光性能、能量传递机制和CIE色坐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Sr_(3)CaNb_(2)O_(9):xSm^(3+)荧光粉在激发波长为407 nm时的浓度淬灭点为x=0.07。在Sr_(3)CaNb_(2)O_(9):0.07Sm^(3+),yEu^(3+)荧光粉中,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Sm^(3+)的发光强度降低而Eu^(3+)发光强度却先增加后降低,Eu^(3+)的浓度淬灭点为y=0.09。Sm^(3+)→Eu^(3+)的能量传递以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为主,能量传递效率达到76.6%。色坐标图表明Eu^(3+)离子的加入可使色坐标从橙红色区域向纯红色区域移动。此外,样品还具有较高的色纯度和较低的色温。结果表明,Sr_(3)CaNb_(2)O_(9)∶Sm^(3+),Eu^(3+)荧光粉有望成为白光LED发出红光物质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3)CaNb_(2)O_(9):Sm^(3+) Eu^(3+) 稀土掺杂 发光特性 能量传递
下载PDF
Mg_(3)Ca_(3)(PO_(4))_(4):Eu^(2+)蓝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碧蕊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60-64,共5页
采用常规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法,在炭热还原气氛下制备Mg_(3)Ca_(3)(PO_(4))_(4):Eu^(2+)荧光粉材料.通过测量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等光谱学手段,对所制备荧光粉样品的发光性质进行研究,讨论激发光波长、Eu^(2+)离子的掺杂浓度等因素对荧光... 采用常规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法,在炭热还原气氛下制备Mg_(3)Ca_(3)(PO_(4))_(4):Eu^(2+)荧光粉材料.通过测量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等光谱学手段,对所制备荧光粉样品的发光性质进行研究,讨论激发光波长、Eu^(2+)离子的掺杂浓度等因素对荧光粉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g_(3)Ca_(3)(PO_(4))_(4):Eu^(2+)在275 nm~350 nm宽带范围内存在高效吸收,在400 nm~500nm内有很强的蓝色荧光发射.该材料可作为潜在的蓝色荧光材料,在LEDs彩色显示等领域有广泛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_(3)Ca_(3)(PO_(4))_(4):Eu^(2+) 蓝色荧光粉 高温固相法 发光特性
下载PDF
Y_(6)TeO_(12):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特性研究
3
作者 李荣青 周薇薇 +5 位作者 童悦 郑庆华 吕兆承 赵旺 夏峥嵘 刘芳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9-290,共12页
利用高温固相法在1200℃制备了一系列红色荧光粉(Y_(1-x))_(6)TeO_(12):xEu^(3+)(x=0.1~0.5)材料。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形貌特征、激发和发射光谱、浓度猝灭、热稳定性、荧光衰减曲线以及发光二极管封装与光色电性能等方面的分析与... 利用高温固相法在1200℃制备了一系列红色荧光粉(Y_(1-x))_(6)TeO_(12):xEu^(3+)(x=0.1~0.5)材料。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形貌特征、激发和发射光谱、浓度猝灭、热稳定性、荧光衰减曲线以及发光二极管封装与光色电性能等方面的分析与探究。结果表明:该红色荧光粉样品能被近紫外光(393 nm处)和蓝光(464 nm处)有效激发,在632 nm处表现出较强的红光发射。根据荧光强度与掺杂浓度的变化趋势,确定出最佳Eu3+掺杂量为x=0.3,更多的掺杂量引起浓度猝灭。进一步分析激活剂Eu^(3+)间能量传递类型,得出电偶极-电偶极作用导致了浓度猝灭。(Y_(0.7))_(6)TeO_(12):0.3Eu^(3+)在150℃时积分发光强度是室温的76.5%,热激活能为0.1969 eV。该样品的荧光寿命为813μs,色坐标值为(0.6376,0.3431),并基于板上芯片工艺进行了发光二极管封装,对光色电性能进行了表征。(Y_(1-x))_(6)TeO_(12):xEu^(3+)荧光粉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光特性、发光热稳定性及色纯度,在白光发光二极管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1-x))_(6)TeO_(12):xEu^(3+) 发光特性 浓度猝灭 热稳定性 白光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双钙钛矿结构Rb_(3)GaF_(6)∶Er^(3+),Yb^(3+)的合成及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
4
作者 李敬远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7-333,共7页
双钙钛矿结构化合物具有化学稳定性高、声子能量低、易于稀土离子掺杂和多种可调变的晶体学格位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上转换发光基质材料。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在600℃下合成了双钙钛矿结构Rb_(3)GaF_(6)∶Er^(3+),Yb^(3+)上转换发光材料... 双钙钛矿结构化合物具有化学稳定性高、声子能量低、易于稀土离子掺杂和多种可调变的晶体学格位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上转换发光基质材料。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在600℃下合成了双钙钛矿结构Rb_(3)GaF_(6)∶Er^(3+),Yb^(3+)上转换发光材料,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仪对其成分、结构和发光特性进行系统表征。在980 nm激发下,制备的样品在521和548/561 nm处产生的绿光发射分别归因于Er^(3+)的^(2)H_(11/2)-^(4)I_(15/2)、^(4)S_(3/2)-^(4)I_(15/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同时在656 nm处产生的红光发射对应于Er^(3+)的^(4)F_(9/2)-^(4)I_(15/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此外,本文探究了Rb_(3)GaF_(6)∶Er^(3+),Yb^(3+)的上转换发光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钙钛矿 Rb_(3)GaF_(6)∶Er^(3+) Yb^(3+) 上转换 发光特性 稀土掺杂 高温固相法 发光机理
下载PDF
纳米ZnO的制备及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李旦振 陈亦琳 +2 位作者 林熙 王绪绪 付贤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29-1232,共4页
The samples of nano-size ZnO were pre pared by precipitation,hydrolysis,sol-gel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 y X-ray diffraction,Uv-Vis diffuse r eflection spectrum,and time resolv ed luminescent spectrum.The results sh... The samples of nano-size ZnO were pre pared by precipitation,hydrolysis,sol-gel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 y X-ray diffraction,Uv-Vis diffuse r eflection spectrum,and time resolv ed luminescent spectru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ystallite dimensions of a ll ZnO samples were coarsening with i ncreas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 d the grain size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 od were obviously smaller than the others prepared by precipitation and h y-drolysis method.Under excitation o f monochromatic light of wavelength300nm,a strong and broad photolumin es-cence(PL)emiss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wavelength range of 420~780nm.As the grain size decreased,the PL peak positions moved to shorter wavelengths.And as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increased,the peak intensity de-creased.The photoluminescence dec ay profile of ZnO was well described b y three decay components of 46ns,330ns and 1630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发光特性 纳米氧化锌 制备 光致发光 纳米材料 半导体
下载PDF
MOCVD方法生长的氧化锌薄膜及其发光特性 被引量:22
6
作者 傅竹西 林碧霞 +3 位作者 祝杰 贾云波 刘丽萍 彭小滔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4,共6页
近年来 ,随着近紫外光发射氧化锌薄膜研究的进展 ,许多先进的薄膜生长手段被广泛采用。本文探索了用MOCVD方法在硅衬底上生长氧化锌薄膜的方法 ,试验了用几种不同的有机金属源生长ZnO薄膜 ;研究了源材料及生长压力和温度对薄膜生长的影... 近年来 ,随着近紫外光发射氧化锌薄膜研究的进展 ,许多先进的薄膜生长手段被广泛采用。本文探索了用MOCVD方法在硅衬底上生长氧化锌薄膜的方法 ,试验了用几种不同的有机金属源生长ZnO薄膜 ;研究了源材料及生长压力和温度对薄膜生长的影响 ;观察了样品的室温光致发光光谱。通过与溅射方法生长的ZnO薄膜的比较 ,提出了影响材料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薄膜制备 结构特性 光致发光 MOCVD 发光特性
下载PDF
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ZnO薄膜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卿璞 张德恒 +2 位作者 薛忠营 陈寿花 马洪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2,共4页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硅衬底上制备出具有 (0 0 2 )择优取向的氧化锌薄膜 ,用波长为 30 0nm的光激发 ,观察到在 44 6nm处有一强的光致发光峰 ,它来自于氧空位浅施主能级上的电子到价带上的跃迁。并讨论了发光峰与氧压的关系以及退火对...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硅衬底上制备出具有 (0 0 2 )择优取向的氧化锌薄膜 ,用波长为 30 0nm的光激发 ,观察到在 44 6nm处有一强的光致发光峰 ,它来自于氧空位浅施主能级上的电子到价带上的跃迁。并讨论了发光峰与氧压的关系以及退火对它的影响 ,且给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磁控溅射法 制备 发光特性 ZNO薄膜 光致发光 氧化锌薄膜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锂的合成、表征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19
8
作者 郝玉英 王华 +3 位作者 郝海涛 周禾丰 刘旭光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9-424,共6页
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高纯度、高产率的 8 羟基喹啉锂 (Liq)粉体 ,制备了Liq薄膜 ,通过IR光谱、UV吸收谱、X射线衍射谱、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UV吸收谱、电化学循环伏安法、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电子能级结构。结果表明... 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高纯度、高产率的 8 羟基喹啉锂 (Liq)粉体 ,制备了Liq薄膜 ,通过IR光谱、UV吸收谱、X射线衍射谱、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UV吸收谱、电化学循环伏安法、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电子能级结构。结果表明 ,pH值和溶剂对Liq的合成有很大影响 ,而温度的影响不大。利用真空热蒸镀很容易制备高质量、无定性薄膜 ,Liq的熔点 36 5℃ ,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Liq的LUMO能级 2 .94eV ,HOMO能级 5 .95eV ,光学禁带宽度 3.0 1eV .在 36 3nm紫外光的激发下 ,产生发光峰在 4 5 2nm附近、半峰全宽为 6 9.4nm的蓝光发射 ,发光亮度高 ,色纯度高。由于电子与声子的强耦合作用以及带隙态的影响 ,产生了 5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锂 合成 表征 发光特性
下载PDF
半导体纳米晶体的光致发光特性及在生物材料荧光标记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9
作者 孙宝全 徐咏蓝 +1 位作者 衣光舜 陈德朴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30-1136,共7页
介绍了半导体纳米晶体 (亦称量子点 )的结构特征和光致发光特点 ,并与有机荧光染料分子的光致发光性质作了对比。结合本实验室所做的工作 ,对半导体纳米晶体用于生物材料的连接、标记和检测作了综述。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荧光标记 光致发光特性 半导体纳米晶体 DNA 蛋白质 结构 临床检测
下载PDF
一类新型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高新 邓振波 +4 位作者 陶栋梁 白峰 段宁 徐怡庄 吴谨光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6-539,共4页
合成了一类新型稀土配合物Eu(asprin) 3phen和Tb(asprin) 3phen ,并将其掺杂到导电聚合物PVK中 ,制成结构了为ITO/PVK∶RE配合物 /LiF/Al的电致发光器件。很明显 ,在相同掺杂比例下 ,前者的电致发光中PVK发射所占比例较大 ,而后者的电... 合成了一类新型稀土配合物Eu(asprin) 3phen和Tb(asprin) 3phen ,并将其掺杂到导电聚合物PVK中 ,制成结构了为ITO/PVK∶RE配合物 /LiF/Al的电致发光器件。很明显 ,在相同掺杂比例下 ,前者的电致发光中PVK发射所占比例较大 ,而后者的电致发光中PVK的发射几乎全部被覆盖掉了 ,进一步研究发现它们的光致发光中也有同样现象存在 ,这表明具有同等配体的此类铕、铽配合物的特性存在很大差别 ,并对这一差别作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电致发光 电致发光器件 合成 发光特性 发光材料
下载PDF
II-VI族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唐爱伟 滕枫 +2 位作者 王元敏 周庆成 王永生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8,共7页
半导体量子点由于具有独特的发光特性而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介绍了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原理和发光特性,在实验中发现核壳结构的CdSe/CdS半导体量子点比没有包覆的CdSe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稳定性提高,吸收光谱和发射光... 半导体量子点由于具有独特的发光特性而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介绍了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原理和发光特性,在实验中发现核壳结构的CdSe/CdS半导体量子点比没有包覆的CdSe半导体量子点的发光稳定性提高,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均发生红移,而且粒径不同,半导体量子点所呈现的颜色也不同,随着粒径的增加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向长波方向红移。介绍了半导体量子点在光电子器件和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量子点 发光特性 生物荧光标记 电致发光器件
下载PDF
强脉冲软X光辐照薄塑料闪烁体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宁家敏 蒋世伦 +1 位作者 徐荣昆 郭存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15-1218,共4页
介绍了Z-pinch实验用软X光功率仪的测量原理,利用“强光一号”产生的强脉冲软X光对薄塑料闪烁体(40 mm×0.1 mm)进行了辐照。实验中,采用两套软X光功率仪并安装在同一个大法兰面上,其中一套作为标准系统,参数保持不变,另一套系统... 介绍了Z-pinch实验用软X光功率仪的测量原理,利用“强光一号”产生的强脉冲软X光对薄塑料闪烁体(40 mm×0.1 mm)进行了辐照。实验中,采用两套软X光功率仪并安装在同一个大法兰面上,其中一套作为标准系统,参数保持不变,另一套系统的狭缝宽度逐渐增加,以改变软X光辐照到闪烁体上的能量通量密度。测量了软X光的辐射功率,由此计算得到在强脉冲软X光辐照下发光线性输出时能量通量密度下限,为1.47×105W/cm2,为以后在Z-pinch物理诊断中合理安排探测系统提供了实验依据,使诊断结果更加合理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PINCH 发光特性 软X射线功率仪 塑料闪烁体 能量通量
下载PDF
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Tb(m-benzoicacid)_3的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峻峰 滕枫 +4 位作者 徐征 侯延冰 李勇 徐怡庄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 ,对苯甲酸铽Tb(m benzoicacid) 3 的发光特性。以这种材料为掺杂剂 ,聚乙烯咔唑 (PVK)为基质材料制备了薄膜器件。通过对光谱的研究 ,发现在掺杂体系中 ,PVK与Tb(m benzoicacid) 3 之间存在有效的能... 研究了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 ,对苯甲酸铽Tb(m benzoicacid) 3 的发光特性。以这种材料为掺杂剂 ,聚乙烯咔唑 (PVK)为基质材料制备了薄膜器件。通过对光谱的研究 ,发现在掺杂体系中 ,PVK与Tb(m benzoicacid) 3 之间存在有效的能量传递 ,能量传递效率与铽配合物的掺杂浓度有关 ,随着Tb配合物的掺杂浓度的增加 ,Tb的特征发光在掺杂体系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增加 ,而PVK的发光相对明显减弱 ,当Tb(m benzoicacid) 3 :PVK的质量比高于 2 0 %时 ,整个体系的发光变为以Tb的发光为主 ,而PVK的发光基本猝灭了。以PVK :Tb(m benzoicacid) 3 掺杂体系为发光层 ,八羟基喹啉铝 (Alq)为电子传输层 ,制备了双层电致发光器件 ,器件的结构为ITO/PVK :Tb(m benzoicacid) 3 /Alq/LiF/Al,该器件的电致发光为三价铽离子的特征发光 ,在 2 1V的电压下 ,亮度可达 311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发光特性 苯甲酸铽 电致发光 能量传递
下载PDF
纳米Y_(2-x)Si_2O_7:Eu_x的发光特性及浓度猝灭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巍巍 张慰萍 +3 位作者 闫阔 廉锐 尹民 夏上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101,共5页
报道了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粒径约50nm的系列掺杂浓度Y2-xSi2O7Eux纳米晶体及相应的常规尺度的粉末材料,通过测定它们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它们的发光特性,并由一系列不同掺杂浓度样品的发射谱强度变化曲线得到... 报道了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粒径约50nm的系列掺杂浓度Y2-xSi2O7Eux纳米晶体及相应的常规尺度的粉末材料,通过测定它们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它们的发光特性,并由一系列不同掺杂浓度样品的发射谱强度变化曲线得到猝灭浓度的值.结果表明,低掺杂浓度时纳米晶体就有较高的发光亮度;且与体材料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灭浓度 纳米晶体 YSO:Eu 发光特性
下载PDF
KAlF_4∶ Ce,Tb磷光体的发光特性及Ce^(3+)对Tb^(3+)的敏化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根华 陈荣 张启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9,共4页
采用溶液反应法和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KA1F4基质化合物及KA1F4∶Ce,Tb磷光体,测定了磷光体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在碱金属氟铝酸盐基质中Ce3+对Tb3+的能量传递,根据Ce3+、Tb3+在KAlF4中... 采用溶液反应法和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KA1F4基质化合物及KA1F4∶Ce,Tb磷光体,测定了磷光体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在碱金属氟铝酸盐基质中Ce3+对Tb3+的能量传递,根据Ce3+、Tb3+在KAlF4中的能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F4 发光特性 敏化 磷光 氟铝酸钾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Eu(asprin)_3phen发光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沈鸿 徐征 +5 位作者 陶栋梁 杨军 陈晓红 章婷 徐怡庄 吴谨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6-228,共3页
将稀土配合物Eu(asprin)_3phen掺杂到导电聚合物PVK中,制成结构分别为ITO/PVK:RE配合物/LiF/AI(1),ITO/PVK:RE配合物/PBD/LiF/AI(2)的电致发光(EL)器件。发现二者的电致发光谱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器件(1)中,来自Eu^(3+)的位于594nm(~5D_... 将稀土配合物Eu(asprin)_3phen掺杂到导电聚合物PVK中,制成结构分别为ITO/PVK:RE配合物/LiF/AI(1),ITO/PVK:RE配合物/PBD/LiF/AI(2)的电致发光(EL)器件。发现二者的电致发光谱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器件(1)中,来自Eu^(3+)的位于594nm(~5D_0→~7F_1)和614nm(~5D_0→~7F_2)处的发光强度大致相当,而在器件(2)中,EL主要来自Eu^(3+)位于614nm的发光,594nm处的发光很弱,与薄膜状态下的光致发光谱(PL)一致。并针对此现象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Eu〔asprin)3phen 发光特性 电致发光
下载PDF
Sr_2SiO_4:Dy^(3+)材料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盼来 杨志平 +1 位作者 王志军 郭庆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7-460,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2SiO4:Dy3+发光材料.在365nm紫外光激发下,测得Sr2SiO4:Dy3+材料的发射光谱为一个多峰宽谱,主峰分别为486,575和665nm;监测575nm的发射峰,所得材料的激发光谱为一个多峰宽谱,主峰分别为331,361,371,397,435,461和...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2SiO4:Dy3+发光材料.在365nm紫外光激发下,测得Sr2SiO4:Dy3+材料的发射光谱为一个多峰宽谱,主峰分别为486,575和665nm;监测575nm的发射峰,所得材料的激发光谱为一个多峰宽谱,主峰分别为331,361,371,397,435,461和478nm.研究了Dy3+掺杂浓度对Sr2SiO4:Dy3+材料发射光谱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Dy3+浓度的增大,黄、蓝发射峰比值(Y/B)也逐渐增大;随着Dy3+浓度的增大,575nm发射峰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加入电荷补偿剂Li+,Na+和K+均提高了Sr2SiO4:Dy3+材料的发射光谱强度,其中以Li+的情况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Sr2SiO4:Dy^3+ 发光特性
下载PDF
Ce^(3+)∶YAG单晶闪烁体的激发和发光特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朝红 张庆礼 +3 位作者 周东方 王爱华 殷绍唐 施朝淑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5-299,共5页
铈激活钇铝石榴石 (Ce3 + ∶YAG)单晶是综合性能优良的快衰减闪烁材料。本文以普通光源、激光、同步辐射以及阴极射线为激发源 ,对我们生长的Ce3 + ∶YAG闪烁晶体的激发和发光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Ce3 + ∶YAG单晶的激发光... 铈激活钇铝石榴石 (Ce3 + ∶YAG)单晶是综合性能优良的快衰减闪烁材料。本文以普通光源、激光、同步辐射以及阴极射线为激发源 ,对我们生长的Ce3 + ∶YAG闪烁晶体的激发和发光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Ce3 + ∶YAG单晶的激发光谱 (监测荧光波长为 5 4 5nm)由五个激发峰组成。不同激发条件下的发射光谱均能用双高斯峰进行较好的拟合 ,拟合后得到的Ce3 + 的 5d→2 F5/2 和 5d→2 F7/2 发光带的中心波长分别约为 5 2 0nm和 5 70nm。但是 ,不同条件激发下 5d→2 F5/2 和 5d→2 F7/2 发光带的强度比有较大差异 ,这可能与不同的激发机制和激发能传输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3+:YAG 单晶闪烁体 激发特性 发光特性 铈激活钇铝石榴石 闪烁材料
下载PDF
苯甲酰水杨酸铽与PVK混合体系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白峰 邓振波 +3 位作者 高新 李勇 徐怡庄 吴瑾光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2-655,共4页
合成了一类以苯甲酰水杨酸(benzoylsalicylicacid,BSA)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1,10 phenanthroline,phen)为第二配体的稀土铽配合物,将导电高分子材料PVK引入到配合物中,制成了结构为ITO PVK:Tb(BSA)3phen PBD Alq LiF Al电致发光器件。... 合成了一类以苯甲酰水杨酸(benzoylsalicylicacid,BSA)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1,10 phenanthroline,phen)为第二配体的稀土铽配合物,将导电高分子材料PVK引入到配合物中,制成了结构为ITO PVK:Tb(BSA)3phen PBD Alq LiF Al电致发光器件。并对该配合物的吸收特性及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在PVK与Tb(BSA)3phen之间存在着Forster能量传递.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能。本文同时比较了几种不同PVK掺杂浓度对于器件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K 混合体系 发光特性 稀土 苯甲酰水杨酸铽 能量传递 电致发光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下载PDF
Dy^(3+)离子掺杂的全色荧光粉Ca_9La(PO_4)_7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正发 孟涛 +3 位作者 张伟 崔跃鹏 罗莉 王银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71-2275,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9La(PO4)7:Dy3+发光材料.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尺寸由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揭示了材料的光学特性.实验结果显示:Ca9La(PO4)7:Dy3+能够有效吸收紫外-可见光(3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9La(PO4)7:Dy3+发光材料.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尺寸由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揭示了材料的光学特性.实验结果显示:Ca9La(PO4)7:Dy3+能够有效吸收紫外-可见光(300 460 nm)而被激发,呈现一系列的吸收峰.样品在35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有较强的蓝光(481 nm)和黄光(573 nm)两个窄带发射,混合成优质的白光发射,该白光色坐标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色品图中分布在无色点D65(0.313,0.329)周围.随着掺杂Dy3+离子的摩尔分数的增加,两种发射均发生浓度猝灭现象,Dy3+离子的最佳掺杂为0.05(摩尔分数),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是主要的猝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9La(PO4)7 Dy3+ 荧光粉 高温固相反应 发光特性 浓度猝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