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热电池激活时间散布的引信发火能量精准控制方法
1
作者 严秉谦 李豪杰 +2 位作者 陈志鹏 乔诗翔 原红伟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6,32,共10页
随着弹药威力的增加以及近距离作战的需求,迫切需要引信在弹药发射后由安全状态向待发状态快速转变,因此需要优化引信发火能量控制策略。针对引信热电池工作初期电能输出与带负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建立引信发火电能控制模型并展开分析,通... 随着弹药威力的增加以及近距离作战的需求,迫切需要引信在弹药发射后由安全状态向待发状态快速转变,因此需要优化引信发火能量控制策略。针对引信热电池工作初期电能输出与带负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建立引信发火电能控制模型并展开分析,通过增加发火电容充电延时,并进行延时参数优化,从发火能量控制角度来满足弹药在不同作战条件下安全距离及最小作战距离的双重约束要求。发射前根据弹丸初速、热电池上电时间散布特性、引信电路参数等条件解算充电延时时间参数值,利用武器平台与弹丸的信息交联,实时调整引信充电延时以实现引信发火电路安全与起爆条件精准控制。仿真分析了充电延时与电路参数、安全距离以及最小作战距离的关系,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安全性设计 近距离作战 热电池 引信发火能量控制 充电延时 引信信息交联
下载PDF
关于降低半导体桥发火能量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祝明水 何碧 +1 位作者 费三国 蒋明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为提高电功率密度、减小能量损失,对于电容放电加载的半导体桥,提出缩短桥长是降低发火能量的有效途径的观点。利用半导体桥阻抗温升特性的不可逆现象,提出通过加热预处理减小初始电阻,从而降低半导体桥发火能量的方法。
关键词 半导体桥 发火能量 桥长 加热预处理
下载PDF
电桥材料和结构对发火感度影响分析
3
作者 李金明 丁玉奎 +1 位作者 罗兴柏 刘国庆 《军械工程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7-50,共4页
电桥材料和结构可影响电火工品的发火感度,依据电火工品发火能量平衡方程,对几种常用材料不同电桥形状对电火工品(EED)感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电桥材料和电桥结构能够降低EED的发火感度,为EED改进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电火工品 电桥结构 热损失系数 发火能量平衡方程
下载PDF
小尺寸SCB裸桥与涂LTNR时的电爆发火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樊志伟 严楠 +4 位作者 贺翔 张良 李朝振 张威 李宋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35,共7页
为了研究小尺寸半导体桥(Semiconductor Bridge,SCB)裸桥和涂斯蒂芬酸铅(Lead Styphnate,LTNR)时的电爆发火特性,在22μF电容放电条件下,对小尺寸磷掺杂单晶硅SCB裸桥与涂LTNR时的电爆、后期放电(Late Time Discharge,LTD)过程的能量及... 为了研究小尺寸半导体桥(Semiconductor Bridge,SCB)裸桥和涂斯蒂芬酸铅(Lead Styphnate,LTNR)时的电爆发火特性,在22μF电容放电条件下,对小尺寸磷掺杂单晶硅SCB裸桥与涂LTNR时的电爆、后期放电(Late Time Discharge,LTD)过程的能量及时间数据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裸桥和涂药SCB在8 V、12 V、16 V、20 V和24 V电压下电爆能量的平均值十分接近,裸桥和涂药SCB电爆能量值与电压大小无关。随着电压的提高,裸桥和涂药SCB的LTD能量及时间按照指数规律上升,发火之后的掺杂单晶硅层汽化的面积会不断扩大。裸桥和涂药SCB所有电爆发火样品的电爆能量平均值分别为34.29μJ和34.27μJ,LTNR涂药在电爆过程中吸收能量较少,对电爆能量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桥 电爆 斯蒂芬酸铅 发火能量 发火时间
下载PDF
一种基于钽核心的数码电子雷管发火装置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圣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共4页
针对数码电子雷管的应用环境,提出了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数码电子雷管发火装置设计。其包含一个钽金属颗粒烧结而成的多层结构核心,可在一定脉冲电压的冲击下自燃,由此产生高温高压射流来实现雷管的起爆。该发火装置具有很好的安... 针对数码电子雷管的应用环境,提出了一种不含敏感火工品药剂的数码电子雷管发火装置设计。其包含一个钽金属颗粒烧结而成的多层结构核心,可在一定脉冲电压的冲击下自燃,由此产生高温高压射流来实现雷管的起爆。该发火装置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很高的发火能量输出,适合在数码电子雷管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电子雷管 发火装置 钽芯 发火能量
下载PDF
关于提高枪弹发火感度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正胜 沈勇 《中国军转民》 2019年第11期57-60,共4页
提高枪弹发火感度的方法,通过调整枪弹底火内击发药组分及弹壳内火台高度提高枪弹发火感度。经过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证明方法合理可行。
关键词 最小发火能量 击发药组分 弹壳内火台高度
下载PDF
叠氮化铅驱动飞片起爆下级装药的试验研究
7
作者 贺翔 杨立欣 +3 位作者 董海平 李朝振 严楠 樊志伟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9,共7页
为了研究叠氮化铅驱动飞片的影响因素,采用钢凹法、锰铜压阻测爆压法研究了序列的发火能量、起爆药药量、隔爆元件的材料和厚度、点火药药量对序列传爆、隔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序列需同时满足最低发火能量和起爆药药量条件才能正常... 为了研究叠氮化铅驱动飞片的影响因素,采用钢凹法、锰铜压阻测爆压法研究了序列的发火能量、起爆药药量、隔爆元件的材料和厚度、点火药药量对序列传爆、隔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序列需同时满足最低发火能量和起爆药药量条件才能正常传爆,起爆所需的最低发火能量为3.4 mJ,叠氮化铅最小装药量4.7 mg;隔爆元件镍、硅材料的厚度在0.32~0.80 mm时,导爆药不发生爆轰反应,但产生了凹坑和烧蚀现象;点火药高度在0.25~1.25 mm时,起爆元件的爆压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爆序列 发火能量 点火药 起爆药 隔爆元件
下载PDF
氮化钽换能元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任小明 苏谦 +3 位作者 解瑞珍 薛艳 刘兰 刘卫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28,I0002,共4页
开展了一种制备氮化钽换能元的工艺研究,利用射频电源溅射氮化钽薄膜,采用剥离工艺制备氮化钽换能元图形,获得满足完整性、一致性和重复性要求的氮化钽换能元。依据GJB/z377A-94感度试验用兰利法,测得氮化钽换能元发火能量为0.6m J。
关键词 换能元 氮化钽 MEMS 发火能量 工艺
下载PDF
低能爆炸箔点火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振英 梁国英 +3 位作者 陈静 周智 张玉若 雷鸣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9-422,共4页
为降低爆炸箔冲击片点燃B/KNO3点火药的发火能量,对B/KNO3药剂组分进行了细化处理,优化了压药密度。在压药密度为1.50~1.64g.cm-3、发火电容为0.12μF的条件下,采用升降法进行了发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爆炸箔冲击片点燃超细B/KNO3点火... 为降低爆炸箔冲击片点燃B/KNO3点火药的发火能量,对B/KNO3药剂组分进行了细化处理,优化了压药密度。在压药密度为1.50~1.64g.cm-3、发火电容为0.12μF的条件下,采用升降法进行了发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爆炸箔冲击片点燃超细B/KNO3点火药50%发火能量平均值约29mJ。在试验中监测了爆炸箔冲击点燃超细B/KNO3点火的爆发电流,测试表明:爆炸箔冲击片点燃超细B/KNO3点火药全发火爆发电流约50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爆炸箔点火器 B/KNO点火药 50%发火能量 爆发电流
下载PDF
冲击片点火技术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振英 郭少华 邓琼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44,共4页
用冲击片技术对 B/KNO3钝感点火药的点火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 ,用冲击片点燃 B/KNO3钝感点火药是可行的。
关键词 冲击片 点火管 B/KNO3点火药 发火能量
下载PDF
半导体桥(SCB)冲击片起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振英 杨树彬 +1 位作者 王新才 殷志南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1-133,共3页
优化设计了硅半导体芯片及桥区参数,并对SCB冲击片起爆HNS-Ⅳ炸药及影响发火能量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性好的SCB多晶硅,厚度为4μm时,50%发火能量低,起爆重现性好。
关键词 应用化学 起爆 半导体桥冲击片 发火能量 半导体芯片
下载PDF
谈工程电雷管的使用安全问题
12
作者 韩其文 《兵工安全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5期39-40,共2页
电雷管是用恒定电流或脉冲电流引爆的雷管,按用途可分为引信和工程电雷管;按引爆的形式可分为火花式、薄膜式、导电药式和桥丝式电雷管。电雷管的重要特点是对电能敏感,一般电雷管发火能量范围大约在0.01—100毫焦耳,在使用和储存中意... 电雷管是用恒定电流或脉冲电流引爆的雷管,按用途可分为引信和工程电雷管;按引爆的形式可分为火花式、薄膜式、导电药式和桥丝式电雷管。电雷管的重要特点是对电能敏感,一般电雷管发火能量范围大约在0.01—100毫焦耳,在使用和储存中意外地提供给电雷管的发火能量是非常容易产生的,其中最常见的是电能量(即电源),主要有静电、感应电、射频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丝式电雷管 安全问题 人体静电 发火能量 脉冲电流 射频电 导电药 工程 电源 能量
下载PDF
半导体桥上尖角、圆孔对其电爆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彬 毛国强 +4 位作者 秦志春 祝逢春 徐振相 陈飞 张文超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9-352,共4页
设计了14种带有尖角和圆孔的半导体桥,研究了在电容放电发火条件下尖角、圆孔对其发火时间、发火所消耗的能量等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并从半导体桥的作用机理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CB上V型尖角使得SCB发火时间和发火所消... 设计了14种带有尖角和圆孔的半导体桥,研究了在电容放电发火条件下尖角、圆孔对其发火时间、发火所消耗的能量等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并从半导体桥的作用机理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CB上V型尖角使得SCB发火时间和发火所消耗的能量明显降低,而圆孔对SCB发火性能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火工品 半导体桥 发火时间 发火消耗能量
下载PDF
不同掺杂元素对SCB电爆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文雷鸣 刘恩良 +2 位作者 李凯 周彬 孟海东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1,共4页
为研究不同掺杂元素对半导体桥电爆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电容放电发火系统,对硼掺杂SCB和磷掺杂SCB的临界发火电压、发火时间以及发火所消耗的能量进行了测试,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尺寸相同、掺杂浓度相同的条件下,磷掺杂半导体... 为研究不同掺杂元素对半导体桥电爆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电容放电发火系统,对硼掺杂SCB和磷掺杂SCB的临界发火电压、发火时间以及发火所消耗的能量进行了测试,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尺寸相同、掺杂浓度相同的条件下,磷掺杂半导体桥比硼掺杂半导体桥临界发火电压低;相同发火电压下,掺杂元素对发火时间的影响较小,并且磷掺杂半导体桥的发火能量比硼掺杂半导体桥的高,说明磷掺杂SCB性能优于硼掺杂SC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桥 掺杂元素 发火时间 发火能量
下载PDF
提高电雷管抗静电能力的技术途径
15
作者 富宝灿 崔应娟 徐启麟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39-41,共3页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的抗静电电雷管研究现状及生产水平,根据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比较客观;的、实用的提高电雷管抗静电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抗静电能力 发火电压 发火能量 电雷管
下载PDF
半导体桥点火器设计
16
作者 祝明水 蒋明 何碧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 2006年第1期171-172,共2页
半导体桥火工品与桥丝火工品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不发火能量散布精度高,安全性高;作用时间比桥丝快1~2个数量级,同步性好:防射频、抗静电、抗杂散电流的性能好;可采用微电子延期电路控制延期时间,延期精度高;可与复杂数字电路组... 半导体桥火工品与桥丝火工品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不发火能量散布精度高,安全性高;作用时间比桥丝快1~2个数量级,同步性好:防射频、抗静电、抗杂散电流的性能好;可采用微电子延期电路控制延期时间,延期精度高;可与复杂数字电路组合,接受特定编码信号的控制;可实现自动化大批量生产,从而可提高产品的一致性,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发展半导体桥火工品对于提高低输入能量火工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步性、工艺一致性以及降低发火能量、与数字逻辑电路组合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桥点火器 设计 发火能量 延期时间 电路控制 电路组合 大批量生产 火工品
下载PDF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 CHP Hydromethane System
17
作者 Livio de Santolil Gianluigi Lo Basso Daniele Bruschi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3年第9期1681-1690,共10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analysis results carried out on the commercia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et in a CHP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mode, fueled by renewable hydrogen an...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analysis results carried out on the commercia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et in a CHP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mode, fueled by renewable hydrogen and methane mixtures. The hydrogen is produced by an alkaline electrolyser fed by a 5.8 kWp grid connected PV (photovoltaic) plant. The acceptance test conducted with hydrogen percentages ranging from 0%-10% has been carried out at partial load: 45 kW^l instead of the full power of 60 kWe~.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HP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NOx and CO), th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240 h, using a portable flue gas analyser and two mass flow meters for hydrogen and methane. Without engine parameters optimization--relative equivalence ratio (2) and spark advance--increasing hydrogen addition rate, a slight enhancement in electrical efficiency occurs. Furthermore, due to the engine control system and lower blends LHV (lower heating value), the methane consumption decreases disproportionately to the hydrogen amount in the mixture. Finally, referring to standard operating condition, the environ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enrichment of 10%, running the engine with 18 degrees spark advance and 2 of 1.4, CO and NOx emissions are reduced by 6.3% and 27%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P systems hydrogen-natural gas blends experimental analysis efficiency pollutants emission.
下载PDF
弹药底火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理明 《轻兵器》 2003年第1期45-47,共3页
概述 底火的英文名称是“primer”,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装在枪弹或炮弹药筒底部,靠输入机械能或电能刺激发火的火工品,用于输出火焰引燃发射药装药或传火药。 枪弹底火的英文名称是“cap”或“ignition cap”,是配用于枪... 概述 底火的英文名称是“primer”,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装在枪弹或炮弹药筒底部,靠输入机械能或电能刺激发火的火工品,用于输出火焰引燃发射药装药或传火药。 枪弹底火的英文名称是“cap”或“ignition cap”,是配用于枪弹的底火。它是体积比较小,安装在枪弹药筒底部,由输入的机械能或电能刺激发火,用于点燃枪弹发射药装药的部件,有些国家也称之为“火帽”。枪弹底火是枪弹的一个重要部件,其结构比较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底火 传火药 发射药装药 炮弹底火 撞击底火 发火能量 弹药筒 自由落体 导电药 英文名称
原文传递
Biosensing strategy based on photocurrent quenching of quantum dots via energy resonance absorp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Guangming Wen Peng Wang +2 位作者 Wenwen Tu Jianping Lei Huangxian Ju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879-884,共6页
A new concept of energy resonance absorption for photocurrent quenching was proposed using a system of quantum dots(QDs) and the matched dye. The QDs were used as the photocurrent producer, and the dye had an absorpti... A new concept of energy resonance absorption for photocurrent quenching was proposed using a system of quantum dots(QDs) and the matched dye. The QDs were used as the photocurrent producer, and the dye had an absorption band overlapped with that of the QDs, which led to the resonance absorption of the excitation energy and thus decreased the photocurrent of QDs. By using porphyrin and fluorscein isothiocyanate isomer I as the resonance absorption dyes, the proposed mechanism was proved by UV-Vis spectra,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and photocurrent-to-wavelength response, respectivel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absorption-matched dye with biomolecule could be conveniently used to introduce it into the photocurrent quenching system, leading to a simple switch-off biosensing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the biomolecule. As example, a label-free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target DNA. This method showed a detection range from 6.0 to 600 nmol/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2.5 nmol/L.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the photocurrent quenching via energy resonance absorption not only contributed to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photoelectrochemistry, but also provided a universal tool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biosen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resonance absorption photocurrent quenching photoelelctrochemistry BIOSENSING D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