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枣庄市2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董棒 褚雨 +4 位作者 单晨啸 张旭 苗璨 缪玉丹 杨玉法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了解枣庄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该疾病的科学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2022年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2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目的了解枣庄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该疾病的科学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2022年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2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药物治疗与疾病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62.56±9.61)岁;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1.48%(22/27);发病时间集中在4—10月;地区分布以山亭区为主,占48.15%(13/27);12例明确有蜱虫咬伤史。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其他主要症状为淋巴结肿大85.19%(23/27),头痛70.37%(19/27),胃肠道不适66.67%(18/27),全身乏力44.44%(12/27)。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27例,白细胞减少21例,D-二聚体升高15例,粒细胞缺乏13例,凝血功能异常13例,肝功能异常10例,降钙素原升高9例,尿蛋白阳性7例。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联合人血白蛋白,平均住院天数为(10.15±4.22)d,治愈率为92.59%(25/27)。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春夏季高发,采用抗病毒药物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实验室检查指标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2
作者 鲁翠红 耿贝贤 +3 位作者 赖建明 范天利 郇述玲 王玲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人实验室检查指标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为该病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确诊治疗的100例SFT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 目的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人实验室检查指标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为该病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确诊治疗的100例SFT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早期诊断以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病人的病毒载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尿素氮、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CD3+淋巴细胞数、CD4+淋巴细胞数、CD8+淋巴细胞数和血Ca 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1~6.043,t=4.393、3.605,P<0.05)。IL-10、PCT、病毒载量是病人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0~4.801,P<0.05)。结论多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可预示SFTS病人的临床结局,高IL-10、PCT、病毒载量使病人死亡的风险增加,应该早期检测,动态观察,以指导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临床实验室技术 预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3
作者 潘琳琳 余强 袁春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预后,并进一步明确预后不良独立性风险因素,以期为SFTS预防及诊疗提供关键指导。方法以2021年3月~2022年11月经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感染科收治的869例SFTS病例作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预后,并进一步明确预后不良独立性风险因素,以期为SFTS预防及诊疗提供关键指导。方法以2021年3月~2022年11月经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感染科收治的869例SFTS病例作回顾性分析,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案分析SFTS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且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754例)、预后不良组(n=115例),收集两组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包括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明确预后不良独立性风险因素。结果869例SFTS病例中2021年收治412例(47.41%)、2022年收治457例(52.59%);男376例,女493例,男女比例1:1.31;发病年龄中位数61岁,60~69年龄段发病率最高,达35.44%(308/869);发病时间分布于4~11月,以5~8月为发病高峰期,尤以5月发病率最高,达24.28%(211/869);信阳市下辖8县2区中以商城县、光山县发病率居1、2位,占比依次为28.65%(249/869)、22.90%(199/869),固始县最低,占比为1.96%(17/869);发病人群中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比达94.02%(817/869),其他职业5.98%(52/869);852例(98.04%)于发病2周内存在户外活动或劳作史,302例(34.75%)明确有蜱叮咬史;869例SFTS病例均因急性发作前来就诊,就诊时间1-18d,平均(5.45±2.10)d,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占比99.54%(865/869),其次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及淋巴结肿大等,部分病例存在腹泻、肌肉酸痛、咳嗽咳痰及皮疹。若病情严重者,还可引发早期出血及神经系统症状;869例SFTS病例中WBC下降857例(98.62%),PLT下降854例(98.27%),HGB下降157例(18.07%);尿蛋白阳性532例(61.22%);尿潜血阳性72例(8.29%);LDH升高843例(95.74%)、CK升高627例(72.15%)、AST升高857例(98.62%),ALT升高561例(64.56%),ALB下降415例(47.76%),Tn I上升316例(36.36%)、Scr上升165例(18.99%)、BUN上升184例(21.17%);PT延长89例(10.24%),APTT延长406例(46.72%),FIB降低149例(17.15%)、D-D升高431例(49.60%);PaO_(2)降低167例(19.22%)、PaCO_(2)升高152例(17.49%);高SFTSV载量278例(31.99%);869例SFTS病例中重症例数214例,重症率24.63%,经救治后死亡115例,死亡率13.23%;除性别、WBC、HGB、尿蛋白、尿潜血及FIB外,两组年龄、合并症、就诊时间、早期出血、神经系统症状、PLT、AST、ALT、ALB、LDH、CK、Tn I、Scr、BUN、PT、APTT、D-D、PaO_(2)、PaCO_(2)及SFTSV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预后不良独立性风险因素为年龄、就诊时间、早期出血、神经系统症状、AST、ALT、LDH、CK、APTT、D-D、PaO_(2)、PaCO_(2)及SFTSV载量。结论SFTS流行特征明显,且临床特征典型,尤需对高龄、就诊时间延迟、出现早期出血或神经系统症状、生化,凝血,血气分析指标异常及SFTSV高载量患者诊治引起重视,有利于降低预后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mAST/ALT对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王娟 范雪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与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生存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诊断SFTS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317例SFTS患者,将全部SFTS患者... 目的探讨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与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生存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诊断SFTS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317例SFTS患者,将全部SFTS患者和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入院1周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使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全部SFTS患者和入住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mAST/ALT在SFT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死亡组的年龄、碱性磷酸酶(ALP)、ALT、AST、AST/ALT、胞质AST(cAST)、cAST/ALT、mAST、mAST/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入住ICU死亡者的年龄、AST、cAST、mAST、AST/ALT、cAST/ALT、mAST/ALT、CK及α-HBDH水平均明显高于幸存者(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α-HBDH、AST/ALT、cAST/ALT及mAST/ALT是所有SFT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AST/ALT、cAST/ALT及mAST/ALT是入住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P<0.05),且mAST/ALT的OR值最高;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上述参数的AUC值均大于0.7,有一定预测价值,且mAST/ALT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高,预后预测价值最好。结论AST/ALT、cAST/ALT及mAST/ALT水平和SFTS患者预后有关,其中mAST/ALT水平对重症SFTS患者预后价值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转氨酶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2017-2022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聚集性疫情分析
5
作者 路静 卞光玲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1期20-21,26,共3页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海州区近年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调查首起聚集性疫情,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22年现住址为海州区的SFTS病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7—2...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海州区近年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调查首起聚集性疫情,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22年现住址为海州区的SFTS病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7—2022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共报告SFTS病例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男女性别比为1.67∶1;年龄分布于60~78岁,职业以农民和离退休人员为主;病例主要分布在海州街道;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为1~22 d,中位数为9.5 d,就诊医疗机构均为地市级及以上。本起聚集性疫情3例病例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4份密切接触者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阴性,1份家养犬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锦屏山游离蜱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阴性。结论海州区SFTS病例散在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高龄农民为高危人群,流行季节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提高愈后和减少续发病例数。海州街道等丘陵地区为防控重点地区,应加强预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特征 聚集性
下载PDF
精准护理模式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胡银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67-0170,共4页
探讨精准护理模式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到2023年3月我院接收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精准护理模式。观察指标为患者的并发症... 探讨精准护理模式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到2023年3月我院接收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精准护理模式。观察指标为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准护理在处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护理模式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精准护理模式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
7
作者 贺军宁 孙秀香 王鹏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4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模式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烟台市奇山医院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48.12...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模式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烟台市奇山医院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龄(48.12±6.04)岁;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48.52±6.35)岁。对照组实施认知与行为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精准护理模式,护理时间均为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知信行认知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生活质量和护理期间血小板输注次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知信行认知评分、GSE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2.71±1.35)分比(21.15±1.21)分、(28.61±1.48)分比(22.60±2.64)分、(87.37±11.55)分比(75.09±10.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96、13.791、5.398,均P<0.001)。观察组护理期间血小板输注次数为(2.63±0.24)次,对照组为(3.68±0.5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24,P<0.001)。结论精准护理模式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中,有利于提高知信行认知水平,改善患者自我效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次数,还可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精准护理模式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意义
8
作者 陈冲 张照如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1484-11491,共8页
目的:我们的研究是为了探索影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以炎症为基础的比值指标在SFTS患者中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4月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共纳入了152例SFTS病毒RNA阳... 目的:我们的研究是为了探索影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以炎症为基础的比值指标在SFTS患者中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4月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共纳入了152例SFTS病毒RNA阳性的确诊患者。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存活将患者分为两组,生存组124例和死亡组28例。收集患者刚入院时第一次的采血数据,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FTS患者进展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来评估NLR、CAR在识别SFT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有出血表现、APTT延长和CAR是影响SFT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CAR的AUC为0.770 (95%CI: 0.689~0.851;P < 0.001)。CAR的最佳截断值断值是0.1,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1%和65.5%。结论:年龄大、有出血症状、APTT延长以及CAR高水平是SFTS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较高的CAR可能会对预测SFTS患者的疾病进展与临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 危险因素 临床预后
下载PDF
2012-2021年常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聚集性疫情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晗 赵立凡 +6 位作者 孙刚 曹淦 胡飞飞 褚宏亮 田诚 蒋霞 杨晓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解常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调查2021年首起聚集性疫情,为该病的有效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常州市2012—2021年SFTS病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个案调查收集聚集性疫情所涉... 为了解常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调查2021年首起聚集性疫情,为该病的有效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常州市2012—2021年SFTS病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个案调查收集聚集性疫情所涉及病例相关资料。结果显示,2012—2021年常州市共报告SFTS病例2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男女性别比为0.821;病例主要集中于50~69岁,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发病高峰出现在6~8月,病例分布在溧阳市、金坛区和武进区;发病至诊断时间天数为0~54 d,中位数为10.50 d,就诊医疗机构均为地市级及以上。本起聚集性疫情2例病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阳性,4份首发病例密切接触者血清标本SFTSV总抗体均为阴性,1份犬血清和2份羊血清SFTSV总抗体阳性,家养犬体表寄生蜱SFTSV核酸阴性。结果表明,常州市SFTS病例散在发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高危人群为高龄农民,高发季节应加强个人防护和防病意识,早诊断、早治疗。溧阳、金坛等丘陵地区为防控重点地区,应加强预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特征 聚集性 常州市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时学秀 张晓娟 +2 位作者 孙利敏 贠文晶 孙同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4期2502-2506,共5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诊断的8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mNGS在SFTS诊断中的应用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m... 目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诊断的8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mNGS在SFTS诊断中的应用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mNGS的诊断价值及该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短期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男4例,女4例,发病年龄(52.88±9.31)岁,均为农民,3例为重型,5例为危重型,均有发热、乏力、纳差、肌肉酸痛、血小板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血或肺泡灌洗液mNGS检出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序列,给予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后6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死亡,该2例SFTSV序列数较高。结论SFTS患者易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血小板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mNGS对SFT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感染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致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11
作者 余珊珊 张旭红 赵雪红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734-737,共4页
总结57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传播风险、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等问题,采取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严密监测病情及检验结果,早期正确识别重症患者预... 总结57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传播风险、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等问题,采取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严密监测病情及检验结果,早期正确识别重症患者预警指标;积极预防并发症;运用强化心理护理,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经严密监护和精准化管理,患者入院后1~30d出院,出院随访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并发症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降钙素原与血小板比值评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金强 张仁敏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4期346-351,共6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血小板比值(procalcitonin/platelet ratio,PCT/PLT)评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威海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确诊的SFTS住院患...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血小板比值(procalcitonin/platelet ratio,PCT/PLT)评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威海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确诊的SFTS住院患者156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对比两组基本资料以及化验室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SFT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等评价不同影响因素对于SFTS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肌酐、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肌酸激酶同工酶、降钙素原、PCT/PLT、病毒核酸定量等高于最佳参考值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2+)、PLT、淋巴细胞计数等高于最佳参考值的患者占比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以及二项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凝血酶时间、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淋巴细胞计数、PCT/PLT、病毒核酸定量可作为影响SFT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CT/PLT最佳参考值为0.005,AUC为0.828(0.757~0.898),当PCT/PLT大于0.005时,患者死亡风险增加30倍,敏感度为87.1%、特异度为78.4%。结论PCT/PLT可作为评估SFTS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白蛉病毒 降钙素原 血小板 死亡 预后
下载PDF
两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鑫 武永祥 +7 位作者 冷昱 李佳宸 王超杰 袁义美 王震 张兰 黎浩 刘玮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62-1073,共12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其病原体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人际传播引发...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其病原体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人际传播引发的SFTS聚集性疫情在国内外均有报道,人们重点关注了人际传播的感染途径,然而SFTS聚集性疫情和病毒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却未见报道。本文主要报道了2022~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发生的两起SFTS聚集性疫情,探讨了SFTSV出现人际传播感染的可能途径,并对SFTS聚集性疫情与病毒基因型进行了关联分析。通过4例确诊患者的病毒序列分析,发现两起聚集性疫情中的2组SFTSV分别聚集在隶属于不同基因型的两个分支。将本研究病毒序列与GenBank中获得的SFTS聚集性疫情报道过的病毒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发现人际传播病例报道的SFTSV涉及3种基因型,提示SFTS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可能和病毒基因型无明显关联。本研究表明血液接触感染可能是SFTS聚集性疫情发生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揭示SFTS聚集性疫情的人际传播链提供了遗传学证据,为SFTS的人际传播防控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蜱传疾病 人际传播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闫文月 李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57-1462,共6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和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均为传染性疾病。该2种疾病的流行可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也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和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均为传染性疾病。该2种疾病的流行可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也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世界各地医学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医师对该2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不足,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致使患者得不到恰当的救治而加重病情,最终影响患者预后。临床上,SFTS和HFRS的诊断主要分别依赖于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的结果,但目前较多的医疗机构尚未开展该2种检查。因此,若能借助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对该2种疾病开展诊断和鉴别诊断,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SFTS及HFRS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综合征出血热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预警指标分析
15
作者 霍雪平 刘贞君 谢琴秀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41-45,共5页
目的对9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寻找重症患者预警指标,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安庆市立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0例SFT... 目的对9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的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寻找重症患者预警指标,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安庆市立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0例SFTS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其中轻症组44例,重症组46例,比较两组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结果90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88例为农民,女性62例,男性28例,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9月份。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中位年龄更高(分别为62岁和66岁,Z=-2.032,P=0.042);重症组热程更长(Z=-2.558,P=0.010)、皮肤瘀点瘀斑发生率更高(χ^(2)=9.406,P=0.002);重症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肌酐、尿素氮、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均高于轻症组(Z值分别为-2.041、-2.054、-3.576、-4.571、-4.452、-4.993、-4.500,均P<0.05),而血钙(t=-3.471)、血小板(Z=-8.124)、淋巴细胞计数(Z=-1.959)低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组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肺炎、心肌损害、心动过缓、肝功能不全、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均高于轻症组(χ^(2)分别为4.155、8.897、12.018、9.961、16.365、6.123,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OR=20.314,95%CI:0.886~45.695)、血小板(OR=0.93,95%CI:0.888~0.973)、心肌损害(OR=4.813,95%CI:1.149~20.162)为重症预警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FTS临床症状多样,出现血小板明显下降、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或是心肌酶谱异常,应警惕可能进展为重症SF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 临床特征 重症
下载PDF
1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发自发性腹壁血肿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义美 李伟 +2 位作者 袁兰 张兰 袁春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分析1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并发自发性腹壁血肿(spontaneous abdominal wall hematoma,SAWH)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SFTS并发SAWH的认识。方法收集... 目的分析1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并发自发性腹壁血肿(spontaneous abdominal wall hematoma,SAWH)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SFTS并发SAWH的认识。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21年1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信阳医疗区感染科收治的12例SFTS并发SAW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5.8岁,发病时间集中在5~10月,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持续性疼痛,皮下淤血、瘀斑,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12例患者中SFTS普通型2例、重型7例、危重型3例。SAWH确诊时间均在SFTS病程的7~13d,其中发生在极期8例、恢复期4例。12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10例,SAWH均发生在肺部感染后3~5 d。10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死亡。结论SAWH是SFTS少见并发症,多发生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极期或恢复期,以腹部持续性疼痛,皮下淤血、瘀斑,HGB进行性下降为突出表现,及时CT检查可早期诊断,经内科综合治疗,总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自发性腹壁血肿 出血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意义
下载PDF
宜昌市6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疾病进程转折的危险因素
17
作者 翟世慧 罗春华 《微循环学杂志》 2023年第4期84-89,共6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宜昌市6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临床特征及疾病进程转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7-2023-04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FTS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患者疾病进展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比较两... 目的:分析湖北省宜昌市6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临床特征及疾病进程转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7-2023-04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FTS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患者疾病进展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特征、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SFTS患者疾病进程转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宜昌地区SFTS好发于4-10月份,患者多来自于山地、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年龄分布于39-78岁。与非重症组SFTS患者相比,重症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尿素(UREA)、血清肌酐(CREA)水平增高,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APTT是SFTS患者发展为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APTT=57.65s时对SFTS患者疾病进程转折具有最佳预测价值,此时的灵敏度为75.9%,特异度为93.5%。结论:高水平APTT是SFTS疾病进程转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当SFTS患者APTT>57.65s时,应予以重症监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临床特征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循环microRNA预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不良预后的潜力
18
作者 何芸 刘霖 +2 位作者 韩瑞萍 张婧 吴艳霞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50-55,共6页
目的 评估循环microRNA预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不良预后的潜力。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56例SFTS患者(SFTS组)和同期30例有发热但没有SFTS临床特征的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使用小RNA测序分析对照组(n=13)和... 目的 评估循环microRNA预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不良预后的潜力。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56例SFTS患者(SFTS组)和同期30例有发热但没有SFTS临床特征的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使用小RNA测序分析对照组(n=13)和SFTS组患者(n=13)血浆血小板中的miRNA表达谱,并通过定量PCR验证失调的miRNA。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与SFTS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56例SFTS患者中,35例为普通SFTS,21例为重症SFTS。与普通SFTS患者相比,重症SFTS患者的年龄、脑病、死亡人数、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所有SFTS患者的病死率为8.93%(95%CI,4.92%~15.67%),重症SFTS患者的病死率为23.81%(95%CI,13.48%~38.53%)。与普通SFTS患者相比,重症SFTS患者的30 d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SFTS患者血小板中发现26个显著失调的miRNA(倍数变化>8和FDR<0.000 1%)。miR-106b、miR-25、miR-92a、miR-21、miR-590-5p在SFTS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症SFTS患者的miR-106b、miR-25、miR-92a、miR-21、miR-590-5p表达显著高于普通SFTS患者(P<0.05)。miR-106b、miR-25、miR-92a、miR-21、miR-590-5p是SFTS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在SFTS患者的血小板中发现了一个独特的miRNA表达特征,并能够对SFTS患者与其他发热性疾病患者进行有效区分。此外,这些miRNA还可作为SFTS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不良预后 小RNA测序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9
作者 闫文月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4494-4499,共6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在多个国家内流行,中国属于疫情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显著的临床病例越来越多,易造成漏...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在多个国家内流行,中国属于疫情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显著的临床病例越来越多,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患者未得到正确救治而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及影响患者预后。为提高临床医生对于该病的认识水平和诊治水平,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实验室检查指标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潘磊 段建平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18796-18800,共5页
目的:浅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开展实验室检查对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分析的价值,为后续的临床检查以及治疗分析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5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并根据其治疗... 目的:浅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开展实验室检查对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分析的价值,为后续的临床检查以及治疗分析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5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并根据其治疗情况分为死亡组(12例)及生存组(31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24 h之内的白细胞、血小板、血钙等实验室指标,并开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到相关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的病毒载量、血钙等指标均高于生存组(P < 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高病毒栽量、高炎症反应、肾功能障碍等是引起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早期存在血钙以及病毒载量高等特点,后续诊疗中可以根据实验室指标判断患者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实验室分析 新型布尼亚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