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2021年河北省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杜立燕 田美玲 +2 位作者 孟凡学 高静 张英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 了解河北省新生儿中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妇幼健康工作政策和规划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7—2021年河北省21所危重孕产妇监测医院中出院且妊娠满28周的所有单胎活产儿的孕产妇... 目的 了解河北省新生儿中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妇幼健康工作政策和规划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7—2021年河北省21所危重孕产妇监测医院中出院且妊娠满28周的所有单胎活产儿的孕产妇及新生儿相关数据,分析SGA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单胎活产儿205 707例,SGA发生率为15.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年龄<20岁或≥40岁、产妇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中专、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痫前期、早产是SGA发生的危险因素;经产妇、妊娠期糖尿病、产前贫血是新生儿发生SGA的保护因素。结论 建议适龄怀孕,对于受教育程度低及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早期规范管理,切实降低SGA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小于胎龄儿 发生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患者血清Smad4和Osterix水平与骨密度及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王秀萍 郑天博 +3 位作者 段锦花 吕娟 陈雨 王小英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患者血清Smad同源物4(Smad4)和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水平与骨密度(BMD)及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7例45~70岁绝经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BMD将患...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患者血清Smad同源物4(Smad4)和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水平与骨密度(BMD)及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7例45~70岁绝经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BMD将患者分为BMD正常组(n=51)、BMD减少组(n=59)、骨质疏松症(OP)组(n=47);根据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n=48)和非骨折组(n=109)。检测研究对象血清Smad4、Osterix、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骨桥蛋白(OPN)及N端骨钙素(N-MID)水平;分析血清Smad4与Osterix的相关性,及血清Smad4、Osterix与骨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患者发生OP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mad4、Osterix水平对发生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与BMD正常组比较,BMD减少组和OP组的β-CTX、P1NP、OPN、N-MID依次升高,股骨BMD、腰椎L1-4BMD依次降低(P<0.05);BMD减少组和OP组的血清Smad4和Osterix水平依次降低(P<0.05);OP组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BMD正常组和BMD减少组(P<0.001),BMD减少组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BMD正常组(P=0.027)。骨折组的血清Smad4、Osterix水平显著低于非骨折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Smad4和Osterix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Spearman分析结果表明,Smad4表达水平与β-CTX、P1NP、OPN和N-MID呈负相关(P<0.05),与股骨BMD和腰椎L1-4BMD呈正相关(P<0.05);Osterix的表达水平与β-CTX、P1NP、OPN和N-MID呈负相关(P<0.05),与股骨BMD和腰椎L1-4BMD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水平Smad4、Osterix、股骨BMD、腰椎L1-4BMD是影响O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mad4预测骨折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7,血清Osterix预测骨折风险的AUC为0.911,二者联合预测骨折风险的AUC为0.974,二者联合优于血清Smad4和Osterix各自单独诊断(Z联合vs.Smad4=3.843、Z联合vs.Osterix=2.386,P<0.05)。结论绝经后OP患者血清Smad4和Osterix呈低表达,与患者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和BMD密切相关,且是影响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Smad同源物4 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 骨折发生率
下载PDF
全面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对降低手术室患者院感发生率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肖慈英 王天雨 盛冬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41-0144,共4页
研究手术室患者接受全面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收治的100例手术室患者。50例(常规干预组)行常规护理。50例(全面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组)行全面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结果 管理干预后,全面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组的手术室... 研究手术室患者接受全面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收治的100例手术室患者。50例(常规干预组)行常规护理。50例(全面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组)行全面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结果 管理干预后,全面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分别对比常规干预组[无菌操作技能评分:(23.46±1.42)分对比(19.14±1.07)分;消毒隔离评分:(24.11±0.12)分对比(20.89±1.44)分;感染监控评分:(21.58±3.44)分对比(18.16±2.29)分;手术室安全管理评分:(23.72±0.44)分对比(19.77±1.32)分],均更高,p<0.05。管理干预后,全面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组的外科手消毒菌落数水平、手术室空气菌落数水平、院感发生率,分别对比常规干预组[(1.15±0.01)cfu/cm2对比(3.34±0.16)cfu/cm2;(0.59±0.04)cfu/(30min·直径9cm平皿)对比(1.47±0.23)cfu/(30min·直径9cm平皿);0.00%对比10.00%],均更低,(P<0.05)。全面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组的依从性优良率、护理满意率,分别对比常规干预组(96.00%对比82.00%;96.00%对比80.00%),均更高(p<0.05)。结论 对手术室患者,行全面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更利于降低院感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管理 手术室 院感发生率
原文传递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4
作者 孙艳春 李艳茹 盛艳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49-0152,共4页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集束化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集束化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费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用于脑出血手术临床护理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脑出血手术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影响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并发血栓发生率的meta分析
5
作者 彭伊梦 姚杨 +3 位作者 李思雨 丁格 孙亚楠 王胜昱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目的 系统评价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治疗患者血栓发生率。方法 通过“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或ECMO”、“thrombus或complication”等关键词检索文献,检索PubMed、EMBASE、万方... 目的 系统评价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治疗患者血栓发生率。方法 通过“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或ECMO”、“thrombus或complication”等关键词检索文献,检索PubMed、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2月有关ECMO及血栓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指定2人按照纳排标准对检索的文章进行筛选,应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亚组分析,依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评价文章质量。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16篇文献和1 1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ECMO治疗患者血栓的发生率为52.0%(95%CI:0.30~0.88),I2=91%(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45岁、45~59岁ECMO治疗患者并发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27.0%(95%CI:0.14~0.50)、53.0%(95%CI:0.29~0.97),ECMO平均持续时间≤10 d、>10 d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0.0%(95%CI:0.34~0.74)、39.0%(95%CI:0.11~1.38),体质量指数为24~27.9 kg/m^(2)、≥28 kg/m^(2)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7.0%(95%CI:0.07~1.07)、66.0%(95%CI:0.36~1.2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抗fxa 3种不同的抗凝监测方式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7.0%(95%CI:0.47~0.69)、13.0%(95%CI:0.08~0.20)、45.0%(95%CI:0.36~0.57)。结论 ECMO治疗患者血栓发生率为52.0%,年龄大、ECMO持续时间短、高体质量指数、采用APTT监测抗凝者血栓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作用 血栓 发生率
下载PDF
上颌窦分隔发生率及特征的锥形束CT研究
6
作者 卡地里亚·吐尔逊江 丁成芳 王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观察人群中上颌窦分隔的发生率及形态特征,进一步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牙列状态等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就诊患者的锥形束CT(conical beam CT,CBCT)图像,进行评估、测量、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观察人群中上颌窦分隔的发生率及形态特征,进一步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牙列状态等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就诊患者的锥形束CT(conical beam CT,CBCT)图像,进行评估、测量、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研究纳入的500例患者和1000个上颌窦中,在219例(43.8%)患者和306侧(30.6%)上颌窦中发现了分隔,其中部分型分隔为273个(85.58%),位于上颌窦中部的分隔为170个(53.29%);部分型及上颌窦中部分隔占比最高。分隔在不同性别、年龄、牙列状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研究中上颌窦分隔在高度、位置、方向上存在多样性,可能会增加上颌窦内手术的复杂性,因此术前的影像评估有助于评估手术难度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分隔 锥形束CT 发生率
下载PDF
老年人皮肤干燥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7
作者 肖春叶 彭雨馨 +1 位作者 王冰瑶 付光蕾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1期43-52,共10页
目的 系统评价老年人皮肤干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信息提取与质量评价,采... 目的 系统评价老年人皮肤干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信息提取与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老年人皮肤干燥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纳入19篇文献,均为横断面研究,包括69 260例老年人,其中发生皮肤干燥的人数为24 580人。老年人皮肤干燥总发生率为49%[95%CI(36%,61%)];亚组分析显示,男性、欧洲地区、来自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皮肤干燥发生率较高,样本量<1000例的文献、发表年份为2012—2017年的文献中老年人皮肤干燥发生率也相对较高,老年人下肢部位皮肤干燥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上肢、躯干和头面部。年龄[OR=1.43,95%CI(1.05,1.94),P=0.021]、性别[OR=0.15,95%CI(0.04,0.25),P=0.005]、罹患糖尿病[OR=1.18,95%CI(1.13,1.23),P <0.001]、心血管疾病[OR=1.15,95%CI(1.11,1.20),P <0.001]、皮肤瘙痒[OR=9.65,95%CI(6.36,14.64),P <0.001],以及使用利尿剂[OR=1.22,95%CI(1.10,1.35),P <0.001]和抗生素[OR=1.08,95%CI(1.03,1.13),P <0.001]是老年人发生皮肤干燥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人皮肤干燥发生率较高,年龄、性别、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皮肤瘙痒,以及使用利尿剂和抗生素是老年人皮肤干燥的影响因素,应重视相关人群皮肤干燥的评估和护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应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研究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皮肤干燥 影响因素 发生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的Meta分析
8
作者 明晶 袁敏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在筛选... 目的系统评价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在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8881例孕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为54%[95%CI(34%,7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66%,95%CI(57%,76%)]、非首次妊娠[51%,95%CI(27%,75%)]、本次怀孕为计划妊娠[68%,95%CI(60%,77%)]、非已婚(未婚或其他)状态[95%,95%CI(92%,97%)]、恐惧程度为轻度[33%,95%CI(20%,45%)]、采用分娩态度问卷(CAQ)作为分娩恐惧测量工具[72%,95%CI(66%,78%)]的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更高。结论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总体较高,医务人员应重视其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及时为孕妇提供情感支持,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分娩恐惧 心理 发生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气管支气管结核的发生率与临床预测因素分析
9
作者 杨诚 黄娟 张伟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165-168,190,共5页
目的 分析肺结核(PTB)患者中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的发生率以及其临床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梅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诊断为PTB且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计算TBTB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BTB的临床预测因素。结果 168例... 目的 分析肺结核(PTB)患者中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的发生率以及其临床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梅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诊断为PTB且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计算TBTB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BTB的临床预测因素。结果 168例患者确诊为PTB,其中有62例(36.9%)合并TBTB,病程≥4周(OR=2.573,95%CI:1.159~5.709)、女性患者(OR=2.395,95%CI:1.007~5.696)以及有咳嗽症状(OR=3.167,95%CI:1.024~9.798)是PTB患者合并TBTB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有36.9%PTB患者合并TBTB,病程≥4周、女性、有咳嗽症状是PTB患者合并TBTB的主要临床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气管支气管结核 支气管镜检查 发生率 预测因素
下载PDF
生长抑素在降低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中的应用
10
作者 魏敏 余艳秋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92-94,共3页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在降低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15例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于南京市江宁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在降低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15例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于南京市江宁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57)使用泮托拉唑钠治疗,观察组(n=58)使用泮托拉唑钠+生长抑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血红蛋白(Hb)降低程度、再出血发生率]、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Hb降低程度、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TT、PT缩短,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使用生长抑素与泮托拉唑联合治疗的方式能有效提升止血效果,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生长抑素 泮托拉唑钠 再出血发生率 凝血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对新生儿PICC置入术后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11
作者 黄宝陕 许珊珊 王海岛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3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新生儿PICC置入术后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PICC置入术的新生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新生儿PICC置入术后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进行PICC置入术的新生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和静脉血流速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新生儿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前,两组新生儿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两组新生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长于置管前(P<0.05),且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置管前,两组新生儿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两组新生儿静脉血流速度均慢于置管前(P<0.05),且试验组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新生儿PICC置入术后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血栓发生率,改善新生儿凝血功能,加快其静脉血液流速,对提高新生儿治疗效果和改善疾病预后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 血栓发生率 血流速度
下载PDF
体位护理对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探讨
12
作者 戴春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81-0184,共4页
探讨视网膜患者在采取玻璃体切割与硅油填充术联合治疗后,进行护理时加用体位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30例接受玻璃体切割与硅油填充术联合治疗的患者予以纳入,其试验时间选自:2022年10月-2023年3月,且所有患者均为视网膜患者... 探讨视网膜患者在采取玻璃体切割与硅油填充术联合治疗后,进行护理时加用体位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30例接受玻璃体切割与硅油填充术联合治疗的患者予以纳入,其试验时间选自:2022年10月-2023年3月,且所有患者均为视网膜患者,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不同护理措施为分组方式,前组内的15例患者在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加以常规护理,后组内的15例患者在接受同上的治疗时,还需辅以体位护理,两组比对后分析效果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两组别比较,前组患者的舒适度更高,除此以外,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比对情况,研究组中的数据显示较低;心理健康状况评分的两组别显示,研究组更低,(P均<0.05)。结论 视网膜患者在采取玻璃体切割与硅油填充术联合治疗后,应在其护理工作中增加体位护理,这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升患者舒适度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护理 玻璃体切割 硅油填充术 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效果
下载PDF
“心心圈”在降低严重创伤患者创伤致死三联征的发生率中的应用
13
作者 贺黎岚 纪春燕 +2 位作者 邵芬芬 裴莲 蒋明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05-0008,共4页
探究 “心心圈”在降低严重创伤患者创伤致死三联征的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 自2023年6月1日起在急诊科实施以“降低严重创伤患者创伤致死三联征的发生率”为改善主题的 “心心圈”活动,对活动开展前的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工作情况进... 探究 “心心圈”在降低严重创伤患者创伤致死三联征的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 自2023年6月1日起在急诊科实施以“降低严重创伤患者创伤致死三联征的发生率”为改善主题的 “心心圈”活动,对活动开展前的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的对策并落实,以比较活动前、后的急诊急救效果。结果 实施 “心心圈”活动后,预检评估时间、急诊滞留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创伤控制时间均明显缩短,与活动前有显著对比差异(p<0.05)。与实施 “心心圈”活动前相比,活动后的交接缺陷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ICU入住率更低(p<0.05),预检分诊正确率、急诊急救成功率更高(p<0.05)。实施 “心心圈”活动后,患者创伤致死三联征的发生率由44.00%降至29.20%。结论 “心心圈”活动的实施可起到提高急诊急救工作效率及质量的作用,以此有效降低创伤致死三联征的发生率,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心圈” 严重创伤患者 创伤致死三联征 发生率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具有Logistic增长和Crowley-Martin型发生率的随机SIRS双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研究
14
作者 赵彦军 苏丽 +1 位作者 孙晓辉 李文轩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63,共19页
基于现实生活中多种疾病共存并且受环境噪声影响,建立了一个具有Logistic增长和Crowley-Martin型发生率的随机SIRS双流行传染病模型,目的在于讨论Logistic增长、Crowley-Martin型发生率和双流行传染病对模型全局动力学的影响。分析展示... 基于现实生活中多种疾病共存并且受环境噪声影响,建立了一个具有Logistic增长和Crowley-Martin型发生率的随机SIRS双流行传染病模型,目的在于讨论Logistic增长、Crowley-Martin型发生率和双流行传染病对模型全局动力学的影响。分析展示了模型的全局动力学由随机基本再生数决定。具体地,首先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并利用Ito公式,证明了全局正解的存在唯一性;其次结合引入的随机基本再生数和构造的Lyapunov函数,应用LaSalle不变性原理得到决定疾病灭绝和持久的充分条件。结果表明:环境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疾病起抑制作用。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增长 Crowley-Martin型发生率 双流行病 灭绝 持久
下载PDF
具有疫苗接种和标准发生率的ZIKV感染模型
15
作者 王霞 李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研究了一类具有疫苗接种和标准发生率的ZIKV感染模型。利用再生矩阵方法,计算得出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_(0)),证明了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以及局部稳定性。结果表明:当R_(0)<1时,无病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当R_(0)>1时,地方病平... 研究了一类具有疫苗接种和标准发生率的ZIKV感染模型。利用再生矩阵方法,计算得出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_(0)),证明了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以及局部稳定性。结果表明:当R_(0)<1时,无病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当R_(0)>1时,地方病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基于疫苗接种对病毒感染的影响,分析了疾病传播的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KV感染模型 标准发生率 蚊媒传播 疫苗接种
下载PDF
具有饱和发生率的多斑块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16
作者 李宇航 刘茂省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7,F0002,共8页
建立了一类斑块环境下具有饱和发生率的SVEIQR传染病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疫苗接种和隔离策略.首先,通过构造再生矩阵得到了基本再生数R0的矩阵表示.然后,应用Lyapnuov函数法证明了当R0<1时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最后,对R0进行了... 建立了一类斑块环境下具有饱和发生率的SVEIQR传染病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疫苗接种和隔离策略.首先,通过构造再生矩阵得到了基本再生数R0的矩阵表示.然后,应用Lyapnuov函数法证明了当R0<1时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最后,对R0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加接种率和隔离率都能够减少基本再生数的大小;人口从高风险地区到低风险地区迁移率增加能够增大基本再生数的值.所以,当疾病爆发后,应严格控制高风险地区的人口向外流动,并及时进行疫苗接种以及采取相应的隔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发生率 斑块 SVEIQR传染病模型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中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发生率与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17
作者 侯莎洁 丁尧 +1 位作者 郭小兰 李雨繁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采用Stata 12.0和RevM...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采用Stata 12.0和RevMan 5.3软件对中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合计11928例老年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社区居民衰弱发生率为16%[95%CI(12%,20%)]。其危险因素包括营养不良[OR=6.68,95%CI(3.35,13.32)]、合并慢性病[OR=6.22,95%CI(5.24,7.38)]、多重用药[OR=2.71,95%CI(2.03,3.63)]、睡眠质量差[OR=2.54,95%CI(1.66,3.89)]、抑郁情绪[OR=3.42,95%CI(1.78,6.58)]、使用步行辅助工具[OR=5.42,95%CI(1.98,14.8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OR=8.07,95%CI(5.21,15.21)]、年龄≥80岁[OR=2.68,95%CI(1.95,3.69)];小学以上文化程度[OR=0.53,95%CI(0.42,0.66)]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中国社区老年居民衰弱发生率高,危险因素较多。应对社区老年人进行早期衰弱筛查并开展针对性的干预,预防老年人衰弱的发生,促进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社区 老年居民 发生率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保留前叶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对BPH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
18
作者 念宽余 张丹 +1 位作者 王永锋 郭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5期658-661,666,共5页
目的 分析保留前叶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对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80例BPH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43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 目的 分析保留前叶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对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疗效及术后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80例BPH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43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治疗,试验组给予保留前叶的PKE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以及术前及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血清睾酮(T)、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及健康状态调查表(GQOL-74)评分。结果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PSS、RUV、T、PGE_(2)、PSA水平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维度的GQOL-74评分及Qmax高于术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周尿失禁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PKRP治疗相比,采用PKEP治疗BPH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情况更优,以及更能改善尿流动力学,降低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前叶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 前列腺增生症 尿失禁 治疗 发生率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联合轻微脑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19
作者 李桂芳 张菊莲 +1 位作者 徐小冬 张容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联合轻微脑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按照如皋市中医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抽取的50例急性脑梗死联合轻微脑出血患者作为轻微脑出血组,自2021年5月—2022年5月抽取的50例急性脑梗死...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联合轻微脑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按照如皋市中医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抽取的50例急性脑梗死联合轻微脑出血患者作为轻微脑出血组,自2021年5月—2022年5月抽取的50例急性脑梗死未出现脑出血患者作为未脑出血组。对两组患者的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史进行分析急性脑梗死和轻微脑出血的形成危险因素。分析轻微脑出血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相关影响情况。结果 在纳入的患者当中,未脑出血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死亡)显著低于轻微脑出血组(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吸烟、脑出血史、脑梗死史是导致轻微脑出血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联合轻微脑出血患者相比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吸烟、脑出血史、脑梗死5种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轻微脑出血 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下载PDF
留痕管理法对高危压疮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20
作者 赵冉 张文妍 +2 位作者 范倩倩 徐兰兰 杨贺杰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7期872-874,共3页
目的:探究留痕管理法对高危压疮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8例高危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管理,... 目的:探究留痕管理法对高危压疮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8例高危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管理,试验组采用留痕管理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认可度情况、压疮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管理后,两组患者各项认可度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4、6.560、8.618,P<0.05);试验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8,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6,P<0.05)。结论:留痕管理法应用于高危压疮患者,可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提高认可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痕管理法 高危压疮 压疮发生率 认可度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