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0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液错误折叠蛋白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1
作者 马玲玲 吴莉霞 +2 位作者 苟孝琼 韩亚 段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4期2098-2101,共4页
目的探讨尿液错误折叠蛋白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进行产检的3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刚果红斑点扩散法检测其尿液错误折叠蛋白水平。分析尿液错误折叠蛋白诊断子痫前期的灵敏度... 目的探讨尿液错误折叠蛋白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进行产检的3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刚果红斑点扩散法检测其尿液错误折叠蛋白水平。分析尿液错误折叠蛋白诊断子痫前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根据孕妇子痫前期检出情况将其分为子痫前期组和非子痫前期组,比较2组孕妇一般资料、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分析尿液错误折叠蛋白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300例孕妇中有50例子痫前期孕妇,纳入子痫前期组,剩余250例非子痫前期孕妇纳入非子痫前期组;子痫前期组>29~34孕周的孕妇占比较高,为44.00%(22/50)。与非子痫前期组相比,子痫前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高(P<0.05)。尿液错误折叠蛋白诊断子痫前期的阳性预测值为62.50%(40/64),阴性预测值为95.76%(226/236),检测灵敏度为80.00%(40/50),特异度为90.4%(226/250)。尿液错误折叠蛋白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0.31%)明显高于尿液错误折叠蛋白阴性孕妇(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错误折叠蛋白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及不良妊娠结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错误折叠蛋白 子痫前期 不良妊娠结局 发病风险 相关性
下载PDF
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2
作者 朱玲 赵否曦 +4 位作者 汪姜涛 杜瑀 吴延莉 张骥 刘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1-687,共7页
背景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是2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中T2DM发病风险可能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与T2DM发病风险的... 背景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是2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中T2DM发病风险可能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系,为糖尿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10年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贵州省12个县(市、区)18岁及以上9280名常住居民为队列人群进行基线调查。于2016—2020年进行随访,共随访到8163人,剔除基线时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信息缺失者、失访和死亡的对象,最终纳入6743名调查对象。根据基线腰围(WC)和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正常腰围和正常血清三酰甘油(NWN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正常腰围和高血清三酰甘油(NWH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腰围增大和正常血清三酰甘油(EWN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腰围增大和高血清三酰甘油(EWH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分组与新发T2DM之间的关系。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58年,6743名调查对象中新发T2DM 706例,发病率为10.47%。在调整了相关的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EWHT组T2DM发病风险是NWNT组的1.486倍(HR=1.486,95%CI=1.185~1.865,P=0.001)。亚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农村、年龄<45岁、超重/肥胖人群中,EWHT组T2DM发病风险分别是NWNT组的1.792倍(HR=1.792,95%CI=1.297~2.476,P<0.001)、1.483倍(HR=1.483,95%CI=1.115~1.971,P=0.007)、1.540倍(HR=1.540,95%CI=1.083~2.190,P=0.016)、1.614倍(HR=1.614,95%CI=1.123~2.321,P=0.010)。结论对大样本人群进行中位随访6.58年后,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是贵州省T2DM的发病风险,在男性、农村、年龄<45岁、超重/肥胖人群中更为显著。因此,对这类人群应该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从而控制体质量,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是预防T2DM发病的必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三酰基甘油类 腰围 发病风险 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老年肺癌发病风险预测研究
3
作者 陈松景 吴思竹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采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构建老年肺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肺癌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整合健康调查和基因突变数据,识别老年分层人群的肺癌发病危险因素,构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老年肺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结果:6... 目的:采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构建老年肺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肺癌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整合健康调查和基因突变数据,识别老年分层人群的肺癌发病危险因素,构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老年肺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结果:6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在戒烟超过5年后,肺癌发病风险都有显著下降,其中60岁以上男性携带C>A/G>T突变组肺癌发病率下降最明显,下降率为38.6%。结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老年肺癌发病风险预测研究可为老年肺癌预防干预和早诊早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老年肺癌 发病风险 预测分析
下载PDF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王瑞东 胡肖依 +3 位作者 袁平 夏兆益 吴粤 刘锦铭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635-640,共6页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OPD-PH)患者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对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OPD-PH)患者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对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19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6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和339例COPD-PH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和导管数据等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分析观察HDL-C对患者发病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PD-PH患者血浆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I)的水平均降低(P<0.05);并且男性和女性患者血浆中TC、HDL-C和ApoA-I的水平均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浆中TC、HDL-C、LDL-C和ApoA-I能较好地区分患者与对照群体(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年龄、性别和BMI校正后,结果发现仅有HDL-C是独立预测COPD-PH患者发病风险增加的指标(P=0.015)。结论COPD-PH患者血浆中HDL-C水平显著下降,血浆HDL-C水平越低,COPD-PH的发病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高密度脂蛋白 发病风险
下载PDF
不同肥胖评价指标预测高血压-糖尿病共病发病风险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5
作者 马润泽 巴合古·依明尼亚孜 +3 位作者 李媛媛 余文慧 阿娜尔·高少 戴江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901-906,912,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肥胖评价指标对高血压-糖尿病共病(HDC)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为HDC一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及健康随访研究”2018-2022年和田调查现场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一... 目的分析不同肥胖评价指标对高血压-糖尿病共病(HDC)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为HDC一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及健康随访研究”2018-2022年和田调查现场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一般肥胖指标:体质指数(BMI),中心性肥胖指标:腰围(WC)、腰高比(WHTR)、锥削指数(CI),综合肥胖指标:体重调整腰围指数(WWI)、身体形态指数(ABSI)与HDC发病风险的关系,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肥胖指标对HDC发病风险的预测效果。结果基线共纳入研究对象12679人,累计随访57629.4人年,新发HDC共661例,发病密度为11.47/千人年。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HDC的发病风险随着肥胖指标的升高而增加(P<0.01)。BMI超重、肥胖组HDC的发病风险分别是BMI正常组的1.63、3.40倍,WC超标组HDC发病风险是WC正常组的2.74倍。WHTR超标组HDC发病风险是WHTR正常组的2.48倍。根据四分位数的分组情况,WWI、CI、ABSI的Q4组HDC发病风险分别是Q1组的3.02、3.78、1.87倍。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值前3位均为中心性肥胖指标,WC、WHTR、CI预测HDC的AUC分别为0.685(95%CI:0.676~0.694)、0.673(95%CI:0.664~0.682)、0.666(95%CI:0.657~0.675)。中心性肥胖指标的约登指数、特异度高于其他指标,综合肥胖指标的灵敏度高于其他肥胖指标。Delong检验结果显示,WC、WHTR预测HDC发病风险的AUC值高于BMI、ABSI(P<0.003),BMI与CI、WWI、ABSI,WC与WHTR、CI、WWI,WHTR与CI,CI与WWI的AUC值无明显差异。结论BMI、WC、WHTR、WWI、CI、ABSI均与HDC发病风险增加相关,中心性肥胖指标能更好预测HDC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指标 高血压-糖尿病共病 ROC曲线 发病风险预测
下载PDF
海口地区老年人群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研究
6
作者 魏绪芳 冯晓丽 +3 位作者 黄婷 曾潮坤 王康萌 赵振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老年人群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与客观发病风险两种评估结果的差异性及相关因素,明确脑卒中知识在自我感知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老...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老年人群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与客观发病风险两种评估结果的差异性及相关因素,明确脑卒中知识在自我感知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老年人群584例,基于横断面问卷调查形式展开。根据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的准确性分为低估组170例、准确评估组329例和高估组85例。根据脑卒中发病风险感知问卷评估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项目的筛选标准评估脑卒中客观发病风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单因素方差分析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准确性与脑卒中知识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低、中、高的人群分别占75.5%、20.5%、3.9%。通过与客观发病风险评估比较,低估组、准确评估组、高估组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人群分别占29.1%、56.3%、14.6%。各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运动、油腻饮食、水果、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低估组为对照,准确评估组和高估组吸烟、经常运动、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与脑卒中发病风险感知准确性相关(P<0.01)。低估组、准确评估组和高估组脑卒中知识总分分别为(6.81±3.63)分、(7.17±3.47)分和(8.07±3.24)分,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准确性与脑卒中知识相关(F=3.756,P=0.024)。结论应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使老年人树立正确的脑卒中发病风险感知意识,促进健康的行为习惯,达到脑卒中早期预防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自我评估 自我感知发病风险 海口地区
下载PDF
新生儿革兰阳性菌败血症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7
作者 高正平 赵雪臻 寇晨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35-40,共6页
目的建立新生儿革兰阳性菌败血症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以早期预测新生儿革兰阳性菌败血症的发病风险。方法以是否发生革兰阳性菌败血症为结局变量,选取收集的149例新生儿革兰阳性菌败血症患儿26个临床指标(包括产前因素,感染前生命体征、... 目的建立新生儿革兰阳性菌败血症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以早期预测新生儿革兰阳性菌败血症的发病风险。方法以是否发生革兰阳性菌败血症为结局变量,选取收集的149例新生儿革兰阳性菌败血症患儿26个临床指标(包括产前因素,感染前生命体征、症状及感染时血液指标等)为预测变量,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新生儿革兰阳性菌败血症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新生儿革兰阳性菌败血症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并可视化成列线图(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准度、区分度和临床适用性。应用Bootstrap法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根据列线图中所有变量总分的四分位数将149例败血症患儿分为低危组(总评分0~73分)、中危组(总评分74~83分)、高危组(总评分84~95分)、极高危组(总评分>95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发生革兰阳性菌败血症的风险,以对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临床验证。结果经过Lasso回归筛选13个预测变量,分别是患儿呼吸、胃潴留或腹胀、血糖水平、发病前3天体质量变化、患儿胎龄、分娩方式、患儿母亲孕期合并糖尿病、孕晚期感染、患儿的发病日龄、发病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发病前呼吸机应用时间、发病时血小板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危险因素,分别是呼吸增快、发病前3天体质量变化幅度大(>80 g/d)、患儿的发病日龄短(14 d内)、发病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15~30 d)以及发病前呼吸机应用时间长(≥7 d,P均<0.05)。基于上述5个新生儿革兰阳性菌败血症危险因素构建了列线图预测模型。该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出较好的校准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77,灵敏度69.5%,特异度77.8%。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在18%~88%的阈值范围内对革兰阳性菌败血症预测是有益的。通过Bootstrap法验证列线图模型的准确度为69.5%,一致性为43.9%。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相对于低危组均存在较高的败血症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5.85、36.563、105.625,P均<0.05。结论基于患儿呼吸增快、发病前3天体质量变化幅度大、发病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呼吸机应用时间长以及患儿的发病日龄短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新生儿革兰阳性菌败血症的发病风险,有较好的校准度、区分度、临床适用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列线图 败血症 革兰阳性菌败血症
下载PDF
药学强化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预测卒中发病风险
8
作者 翟留群 郑滑 +5 位作者 李瑜 付海尔 李蒙 赵媛媛 王陆巡 任梦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药学强化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预测10年卒中发病风险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市东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90例,女39... 目的探讨药学强化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预测10年卒中发病风险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市东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90例,女39例,男51例,年龄(63.17±4.27)岁,给予常规临床干预;干预组90例,女41例,男49例,年龄年龄(63.49±4.05)岁,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学强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采用改良弗明汉卒中量表预测两组10年卒中发病风险,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简版(DASS-21)、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进行评价,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118.63±7.15)mmHg(1 mmHg=0.133 kPa)比(130.56±10.53)mmHg、(80.71±8.25)mmHg比(93.11±9.34)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92、9.440,均P<0.001);干预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5.23±0.65)mmol/L比(5.79±0.74)mmol/L、(1.38±0.14)mmol/L比(1.51±0.16)mmol/L、(5.72±0.56)%比(6.18±0.69)%、(4.80±0.34)mmol/L比(5.11±0.41)mmol/L、(2.37±0.34)mmol/L比(2.69±0.4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94、5.801、4.911、5.521、5.700,均P<0.001);干预后,干预组10年卒中发病风险低于对照组[低危:38.89%(35/90)比23.33%(21/90),中危:44.44%(40/90)比45.56%(41/90),高危:16.67%(15/90)比31.11%(2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3,P=0.008);干预组DASS-21评分低于对照组[(16.13±3.04)分比(23.23±6.07)分](t=9.922,P<0.001),MCMQ、ESCA评分、MMAS-8评分高于对照组[(70.11±9.09)分比(58.34±8.95)分、(102.05±21.01)分比(75.14±15.19)分、(14.25±4.24)分比(11.12±3.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3、9.847、5.590,均P<0.001)。结论药学强化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可改善患者血压,调节血脂和血糖,降低10年卒中发病风险,缓解焦虑情绪,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治疗积极性及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 药学强化干预 10年卒中发病风险 焦虑情绪 自我管理能力 用药依从性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危险因素与发病风险及预后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研究进展
9
作者 袁彬珂 鲁俊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86-90,共5页
脓毒症是一种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尚未明确。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使用与暴露因素相关的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将基因组数据纳入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脓毒症是一种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尚未明确。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使用与暴露因素相关的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将基因组数据纳入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能够更为准确地推断暴露因素与健康结局之间的因果关系。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大样本数据的发布,MR分析在脓毒症相关危险因素与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关系方面取得一定进展。MR分析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脓毒症领域可明确相关危险因素对脓毒症发病风险或预后是否起到诱导作用,有助于识别高危人群、及时制定干预措施并进一步探索针对脓毒症的潜在防治策略,以避免或延缓疾病发生发展及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脓毒症 危险因素 发病风险 预后
下载PDF
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李超君 鲁翠红 +2 位作者 李莉 李燕芳 王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5-1281,共7页
目的:探究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肌少症不同时期干预降低ASCVD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 目的:探究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肌少症不同时期干预降低ASCVD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的1072例老年人,其中男性408例,女性664人例。对受试者进行信息采集、体格检查、生化检测、身体成分测试和功能体适能测试。根据握力、5次起坐试验时间和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综合判定肌少症分级,将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可能组、肌少症前期组、肌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四组受试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ASCV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肌少症患病率为10.6%,肌少症可能和肌少症前期检出率分别为16.1%和15.1%。男性肌少症前期[OR:95%Cl=3.63(1.03—12.78),P=0.04]和肌少症组[OR:95%Cl=8.90(1.15—68.86),P=0.04]与ASCVD 10年发病高风险相关,女性肌少症组[OR:95%Cl=5.05(1.49—17.13),P=0.009]与ASCVD 10年发病高风险明显相关。结论:男、女肌少症患者和男性肌肉质量下降人群的10年ASCVD发病风险较高,且肌少症严重程度和ASCVD发病风险正相关,这对于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发病风险 肌肉质量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研究
11
作者 张丰姣 许玲玉 +4 位作者 毛雨 宋利革 王欢欢 刘凯 康志强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6期942-946,共5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645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8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etS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在校...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645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8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etS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在校正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tS(OR=3.267,95%CI=1.636~6.524)及其组分代谢因素均会增加甲状腺癌发病风险(P<0.05);MetS与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OR=5.680,95%CI=2.545~12.676)、病灶数目(OR=7.254,95%CI=2.234~23.552)、肿瘤分期(OR=8.148,95%CI=3.297~20.141)及淋巴结转移(OR=3.859,95%CI=1.321~11.273)相关(P<0.05)。结论MetS及其包含的各项代谢相关因素均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还可能预示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较大、病灶多发、肿瘤分期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甲状腺癌 发病风险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每日睡眠时间对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金守杰 孙秀丽 崔悠然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每日睡眠时间与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龄产妇280例,收集产妇的睡眠时长,根据产妇是否为妊娠期糖尿病进行分组,分析每日睡眠时间与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 目的探讨每日睡眠时间与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龄产妇280例,收集产妇的睡眠时长,根据产妇是否为妊娠期糖尿病进行分组,分析每日睡眠时间与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两组产妇在孕前BMI、流产史、是否为首次妊娠、糖尿病家族史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每日睡眠时间<7 h、7~9 h患者例数占比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孕前BMI、焦虑状态与抑郁状态开展分层分析,调整其余混杂因素后显示,孕前BMI与每日睡眠时间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每日睡眠时间>9h为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睡眠时间与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存在一定的关联,通过增加高龄产妇的睡眠时间,可一定程度降低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产妇 妊娠期糖尿病 每日睡眠时间 发病风险 相关性
下载PDF
茚地那韦治疗HIV感染人群中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发病风险研究
13
作者 杜勇超 唐智旺 李南南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中服用茚地那韦与泌尿系结石发病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服用茚地那韦与服用其他抗HIV逆转录病毒药物患者的结石成分差异,为HIV感染患者泌尿系结石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7月至2023...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中服用茚地那韦与泌尿系结石发病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服用茚地那韦与服用其他抗HIV逆转录病毒药物患者的结石成分差异,为HIV感染患者泌尿系结石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7月至2023年1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50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服用茚地那韦组(观察组)与服用其他抗HIV逆转录病毒药物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泌尿系结石发病率,并收集180例结石标本进行结石成分分析,分析比较两组结石成分构成及差异。结果观察组泌尿系结石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结石成分均以草酸钙类为主,在磷酸钙类、磷酸铵镁、尿酸类结石分布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草酸钙类结石少于对照组,茚地那韦药物结石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结石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茚地那韦治疗HIV感染会增加泌尿系结石发病风险,其药物性结石,即茚地那韦结石发生率高于其他药物组,可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如服药时水化尿液等重要举措,以降低结石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茚地那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泌尿系结石 结石成分分析 发病风险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WT1基因rs16754位点多态性及其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14
作者 冯翠 《医师在线》 2024年第7期60-62,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WT1基因rs16754位点多态性及其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102例初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观察组)骨髓样本,以及同期162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对WT1基因rs16754位... 目的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WT1基因rs16754位点多态性及其与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102例初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观察组)骨髓样本,以及同期162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对WT1基因rs16754位点进行分型,并分析该位点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WT1基因rs16754位点的多态性、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G型和GA/AA型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RBC、PLT、HGB、WBC、中性粒细胞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G型和GA/AA型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6)。经Kaplan-Meier法分析发现,观察组GG组患者总生存率高于GA/AA组;经Log-rank检验,两组间总生存率有差异(P=0.021);GG型患者死亡风险明显低于GA/AA型(HR=1.679,95%CI=1.056~2.696,P=0.027)。结论WT1基因rs16754位点的等位基因类型为A、G,等位基因A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总生存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型分布 等位基因 WT1 rs16754位点 发病风险
下载PDF
c.1365-13T>C和c.406C>T基因多态性与G6PD缺乏症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滕元姬 石凤 +3 位作者 凌永嫦 何丽桥 王春芳 王俊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5-1461,共7页
目的:探究广西人群G6PD基因c.1365-13T>C、c.406C>T位点遗传多态性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同时了解广西人群中这两个基因的携带和突变频率。方法:检测417例G6PD缺乏症患者和295例正常对照者的G6PD活... 目的:探究广西人群G6PD基因c.1365-13T>C、c.406C>T位点遗传多态性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同时了解广西人群中这两个基因的携带和突变频率。方法:检测417例G6PD缺乏症患者和295例正常对照者的G6PD活性水平及c.1365-13T>C、c.406C>T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两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与G6PD活性水平的相关性,并用在线SHEsis软件分析两位点单倍型分布频率。结果:c.1365-13T>C位点CC基因型(P=0.001,OR=2.684)和C等位基因(P=0.002,OR=1.681)在G6PD缺乏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显性模型TT+TC vs CC(P=0.001,OR=2.694)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406C>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G6PD缺乏患者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C-C、T-C和G6PD表达水平有显著相关性。G6PD缺乏患者中c.1365-13T>C TC基因型G6PD酶活性水平、MCV、MCH、MCHC平均值均明显大于TT基因型,RDW-CV平均值明显小于TT基因型;CC基因型G6PD酶活性水平明显低于TT基因型,MCV、MCH平均值均明显高于TT型(均P<0.05)。c.406C>T TT基因型患者的HCT、MCV、MCH、RDW-SD平均值均明显高于CC基因型(均P<0.05)。结论:G6PD c.1365-13T>C位点突变与G6PD活性水平降低存在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6PD缺乏症 基因多态性 发病风险 相关性研究
原文传递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慢血流患者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雪鹤 刘芬 +6 位作者 胡恺轩 赵倩 张冀鑫 李文玲 张桐 杨毅宁 李晓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慢血流患者36个月内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就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的慢血流患者279例。随访36个月,根据患者在随访期间冠心病发病情况分为冠心病慢血流组...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慢血流患者36个月内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就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的慢血流患者279例。随访36个月,根据患者在随访期间冠心病发病情况分为冠心病慢血流组(16例)与非冠心病慢血流组(263例),分析总胆红素水平与慢血流患者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慢血流组与非冠心病慢血流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既往史等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冠心病慢血流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非冠心病慢血流组高[11.68(10.19,15.40)μmol/L比9.80(7.50,12.50)μmol/L,P=0.004]。进一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慢血流患者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HR=1.321,95%CI 1.101~1.586,P=0.00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预测慢血流患者冠心病发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14(95%CI 0.605~0.823,P=0.004)。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慢血流患者冠心病发病存在相关性,是反映慢血流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血清总胆红素 冠心病 发病风险
下载PDF
非肥胖人群基线空腹血糖水平与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的关系: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阿芳 朱国玲 +9 位作者 张云水 陈朔华 赵秀娟 杨文浩 王银洁 王凤飞 辛英瑛 吴寿岭 张杰 蒋晓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03-2208,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风险增加,而肥胖患者常伴有空腹血糖(FPG)异常,FPG是否独立增加AP的发病风险尚存在争议,且国内外关于非肥胖人群FPG与AP发病风险的关系鲜见报道。目的探究开滦研究队列中非肥胖人群基线FPG水平... 背景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风险增加,而肥胖患者常伴有空腹血糖(FPG)异常,FPG是否独立增加AP的发病风险尚存在争议,且国内外关于非肥胖人群FPG与AP发病风险的关系鲜见报道。目的探究开滦研究队列中非肥胖人群基线FPG水平与AP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2009年首次在开滦总医院及其下属10家医院完成体检的开滦研究队列非肥胖人群10251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资料、人体测量学数据、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资料,将研究对象按FPG四分位数分为4组:第一分位组(Q1组,FPG≤4.66 mmol/L,n=25929),第二分位组(Q2组,4.66 mmol/L≤FPG<5.10 mmol/L,n=25797),第三分位组(Q3组,5.10 mmol/L≤FPG<5.67 mmol/L,n=25162),第四分位组(Q4组,FPG≥5.67 mmol/L,n=25624)。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非肥胖人群新发AP的生存曲线图,计算不同FPG水平分组非肥胖人群AP累积发病率,并采用Log-rank法进行组间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非肥胖人群新发AP的影响因素及不同FPG水平分组与非肥胖人群新发AP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12.8±2.4)年,累计发生AP 320例,AP的发病密度为2.44例/万人年,4组非肥胖人群AP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龄〔HR=1.02,95%CI(1.01,1.03),P=0.001〕、高三酰甘油(TG)水平〔HR=1.22,95%CI(1.13,1.30),P<0.001〕、有胆石症病史〔HR=2.79,95%CI(1.88,4.13),P<0.001〕是非肥胖人群新发AP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9年〔HR=0.65,95%CI(0.47,0.90),P<0.001〕是非肥胖人群新发AP的保护因素;Q4组新发AP的HR为1.40〔95%CI(1.02,1.92),P=0.038〕。剔除应用降糖药人群后,结论未发生改变,Q4组新发AP的HR为1.40〔95%CI(1.02,1.92),P=0.036〕。结论高龄、高TG水平、有胆石症病史是非肥胖人群新发AP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9年是非肥胖人群新发AP的保护因素。在非肥胖人群中,当FPG≥5.67 mmol/L时AP的发病风险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空腹血糖 发病 发病风险 非肥胖人群 影响因素分析 队列研究
下载PDF
“4良1积极”,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18
作者 张韶红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3年第6期58-59,共2页
今年3月,国家癌症中心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权威机构公布了一份覆盖了我国3.8亿人的研究,其中指出:2016年,我国结直肠癌在发病率、死亡率上居高不下,分别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处于第2、第4位,且八成患者在就诊时已是中晚期。
关键词 癌症中心 发病风险 结直肠癌 恶性肿瘤 中晚期 权威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发病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队列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华隆 高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831-1839,共9页
背景 近年来血尿酸(SUA)升高导致的高尿酸血症(HUA)高发,已成为我国继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之后的第四高疾病,继糖尿病之后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已有证据表明,SUA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有显著关联,但目前缺少国人数据及HU... 背景 近年来血尿酸(SUA)升高导致的高尿酸血症(HUA)高发,已成为我国继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之后的第四高疾病,继糖尿病之后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已有证据表明,SUA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有显著关联,但目前缺少国人数据及HUA合并不良生活方式或慢性病人群的研究。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基线SUA水平及HUA合并不良生活方式与慢性病时T2DM的发病风险。方法 选取2017—2020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至少有2次健康体检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7 62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随访期间发生T2DM则随访截止,或至随访结束(2020-12-31),收集研究对象T2DM的发病日期及临床就诊信息。计算总体人群及亚组人群T2DM的累积发病率和总体人群发病密度。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SUA水平与T2DM发病风险关联,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层分析不同亚组HUA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中位年龄为38.2(31.9,49.6)岁,基线SUA水平为304.50(248.00,374.00)μmol/L,HUA总患病率为13.12%。累积随访54 633人年,中位随访时间为3.10年,T2DM新发479例,发病密度为8.77[95%CI(8.00,9.59)]/1 000人年,累积发病率为2.72%[95%CI(2.48%,2.97%)]。年龄≥60岁、男性、目前吸烟、目前饮酒、BMI≥28.0 kg/m^(2)、高血压、血脂异常及HUA亚组人群中T2DM累积发病率更高。多因素调整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UA人群新发T2DM的HR为1.32[95%CI(1.04,1.67),P=0.023];SUA每升高10μmol/L,T2DM的发病风险增加3%[HR=1.03,95%CI(1.01,1.04),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6.78,95%CI(4.16,11.03),P<0.001]、女性[HR=2.31,95%CI(1.54,3.45),P<0.001]、目前吸烟[HR=1.79,95%CI(1.23,2.60),P=0.002]、目前饮酒[HR=1.61,95%CI(1.23,2.10),P<0.001]、BMI≥28.0 kg/m^(2)[HR=1.69,95%CI(1.07,2.68),P=0.026]、高血压[HR=2.89,95%CI(2.15,3.89),P<0.001]、血脂异常[HR=2.39,95%CI(1.80,3.16),P<0.001]亚组人群中伴HUA时T2DM发病风险更高。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基线SUA水平升高与T2DM的高发病风险相关,且高龄、女性、目前吸烟及饮酒、肥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人群伴HUA时T2DM发病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高尿酸血症 慢性病 血尿酸 发病风险 COX比例风险模型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指标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子豪 张娜 +2 位作者 李昉璇 李世霞 刘俊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654-660,共7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指标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481例,选取同期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126例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指标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481例,选取同期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126例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两组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差异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时间测定(TT)、蛋白C(P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CY、PT、ATPP、Fbg、TT、PC、F-Ⅷ、FDP、D-D、PLT为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因素(P<0.05);F-Ⅷ、FDP、D-D、PLT水平在右半结肠癌高于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P<0.05);PT(SEC)、PT(INR)、APTT、Fbg、F-Ⅷ、D-D、PLT水平与肿物最大径显著相关(P<0.01);PT(SEC)、PT(INR)、Fbg、F-Ⅷ、D-D、PLT水平在低分化患者中高于中、高分化患者(P<0.05);HCY、PT(INR)、PLT水平在Ⅲ期+Ⅳ期患者中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指标异常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TNM分期、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示发病风险及监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凝血功能 结直肠癌 发病风险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