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8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岗岩丘陵区的土壤侵蚀发育过程及动力学特征
1
作者 赵媛 赵绪成 彭欣怡 《大众科技》 2023年第3期38-40,32,共4页
花岗岩红壤丘陵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是目前仅次于黄土高原的严重水土流失区,普遍发育于花岗岩类母质残积物。根据花岗岩土壤侵蚀的形成特点,可将其发育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溅蚀侵蚀、片蚀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 花岗岩红壤丘陵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是目前仅次于黄土高原的严重水土流失区,普遍发育于花岗岩类母质残积物。根据花岗岩土壤侵蚀的形成特点,可将其发育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溅蚀侵蚀、片蚀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崩岗侵蚀。崩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水力和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从而使崩岗的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动力学侵蚀机制。通过研究花岗岩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发育过程与土壤动力学的规律性,可以对花岗岩土壤侵蚀规律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对花岗岩土壤侵蚀的预防和治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土壤侵蚀 发育过程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土体干缩裂隙动态发育过程精细监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章君政 唐朝生 +4 位作者 巩学鹏 周启友 程青 吕超 施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2-402,共11页
土体在气候作用下发育干缩裂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裂隙的存在会极大弱化土体的工程性质,诱发许多岩土与地质工程问题。为了实时掌握黏性土中干缩裂隙网络的发展状态,提出了一套基于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ERT)的土体干缩裂隙动态... 土体在气候作用下发育干缩裂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裂隙的存在会极大弱化土体的工程性质,诱发许多岩土与地质工程问题。为了实时掌握黏性土中干缩裂隙网络的发展状态,提出了一套基于高密度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ERT)的土体干缩裂隙动态发展过程精细监测方法。分别开展模型试验及原位试验,利用自行研制的测定系统持续采集电流-电位差数据,随后利用自行开发的有限元法电阻率层析成像(FemERT)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获取了裂隙网络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ERT可以实现土体裂隙发育过程的精细监测,具备监测三维裂隙网络几何形态的能力,裂隙宽度的识别精度达到毫米级,裂隙深度的识别精度达到厘米级;(2)ERT的感度分布特征解释了裂隙发育对于土体电阻率的影响规律,测定电阻值时程曲线因裂隙产生位置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3)反演电阻率及其相对变化率(Rev)可以直观表征裂隙网络在不同阶段的空间几何形态,凸显裂隙动态发育过程对于土体导电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干缩开裂 高密度电阻率法 土体电阻率 裂隙表征 裂隙监测 裂隙发育过程
原文传递
海带孢子囊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3
作者 刘义 梁洲瑞 +5 位作者 张朋艳 袁艳敏 吴宇坤 段茂宏 刘福利 戴宏亮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222,共11页
本研究以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杂交品系“玉带1号”为研究对象,根据孢子囊形成过程中的外观形态,将孢子囊形成与发育过程分为5个阶段,系统观察了孢子囊形成过程中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结构变化,研究了孢子囊发育不同阶段生理生化特征... 本研究以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杂交品系“玉带1号”为研究对象,根据孢子囊形成过程中的外观形态,将孢子囊形成与发育过程分为5个阶段,系统观察了孢子囊形成过程中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结构变化,研究了孢子囊发育不同阶段生理生化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孢子囊发育过程中,孢子体表面依次出现光滑、磨砂、突起、破皮和光滑等表观现象,伴随着表皮细胞的突起、隔丝的伸长、孢子母细胞的分化与发育,以及游孢子的形成和释放等组织变化过程;另外,在孢子囊发育过程中,海带孢子体对氮的积累持续增加,蛋白含量呈先显著增加到释放游孢子阶段又有所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H2O_(2))和超氧阴离子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在孢子囊形成初期,其含量呈先上升到后期又有所下降;不同抗氧化酶在孢子囊形成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存在差异,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MDA)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变化;在孢子囊发育过程中,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无显著变化。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海带杂交品种孢子囊形成过程及生理生化特征的理解,可为海带杂交品种孢子囊的人工诱导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孢子囊 发育过程 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
下载PDF
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
4
作者 李健 杨昌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4期40-44,49,共6页
本试验以两个酿酒葡萄品种野酿2号毛葡萄、凌丰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果肉中多酚的含量及其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结果表明:两个酿酒葡萄品种在果实发育初期果皮、果肉的多酚含量... 本试验以两个酿酒葡萄品种野酿2号毛葡萄、凌丰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果肉中多酚的含量及其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结果表明:两个酿酒葡萄品种在果实发育初期果皮、果肉的多酚含量都相对较高,其中野酿2号毛葡萄果皮多酚含量达36.27 mg/g、果肉多酚含量达13.94 mg/g,凌丰葡萄果皮多酚含量达22.60 mg/g、果肉多酚含量达9.80 mg/g;之后,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皮、果肉的多酚含量逐渐下降;至果实完全成熟时,果皮多酚含量有小幅度的上升,而果肉多酚的含量趋于稳定或稍有下降。野酿2号毛葡萄果皮、果肉中多酚整体抗氧化活性最强的时期在果实转色期(坐果77 d),凌丰葡萄果皮、果肉中多酚整体抗氧化活性最强的时期在果实硬核期(坐果5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酿2号毛葡萄 凌丰葡萄 果皮 果肉 发育过程 多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鲤稚幼体早期发育过程中粘液细胞的发生和变化 被引量:31
5
作者 安利国 孟广勋 +2 位作者 杨桂文 尹苗 王钦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利用酸性条件下的阿新蓝染色和过碘酸-雪夫氏试剂反应相接合的方法(AB—PAS染色),对鲤早期发育过程中粘液细胞的变化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鲤的粘液细胞在受精卵孵化前一天出现,密度随个体的发育而增大,成分随发育过程的... 利用酸性条件下的阿新蓝染色和过碘酸-雪夫氏试剂反应相接合的方法(AB—PAS染色),对鲤早期发育过程中粘液细胞的变化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鲤的粘液细胞在受精卵孵化前一天出现,密度随个体的发育而增大,成分随发育过程的进行而趋于复杂,鲤的粘液细胞可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和Ⅱ型含单一成分,为幼稚型,Ⅲ型和Ⅳ型含复合成分,为成熟型,鲤粘液细胞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主要分布区是皮肤、口腔、鳃、消化道等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 粘液细胞 发育过程
下载PDF
柑橘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49
6
作者 罗安才 杨晓红 +3 位作者 邓英毅 李纯凡 向可术 李道高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41-944,共4页
测定了柠檬 (高酸 ,CitruslimonL .Burm)、锦橙 (中酸C .sinesisL .Osbeck)、冰糖橙 (低酸 ,C .sinesisL .Os beck)和奉节脐橙 (C .sinesisL .Osbeck)及其低酸芽变株系、晚熟芽变株系果实在发育过程中柠檬酸的含量及其相关代谢酶活性。... 测定了柠檬 (高酸 ,CitruslimonL .Burm)、锦橙 (中酸C .sinesisL .Osbeck)、冰糖橙 (低酸 ,C .sinesisL .Os beck)和奉节脐橙 (C .sinesisL .Osbeck)及其低酸芽变株系、晚熟芽变株系果实在发育过程中柠檬酸的含量及其相关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 ,除柠檬外 ,汁胞柠檬酸含量均在花后 10 0~ 130d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柠檬酸合成酶活性变化与各类型柑橘果实中柠檬酸含量差异没有明显联系 ;细胞溶液中的乌头酸酶后期升高对柑橘果实中酸的降解有明显影响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NAD 异柠檬酸脱氢酶值较高 ,酸积累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果实 发育过程 有机酸 含量 代谢 酶活性 低酸芽变株系 晚熟芽变株系
下载PDF
新疆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的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1
7
作者 勾玲 张旺锋 +3 位作者 李少昆 张保军 闫洁 李艳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78-882,共5页
采用北疆棉区自育早熟和引进的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陆地棉品种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 ,研究了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的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无论北疆自育早熟品种还是内地引进中早熟品种 ,棉纤维中可溶性... 采用北疆棉区自育早熟和引进的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陆地棉品种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 ,研究了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的变化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无论北疆自育早熟品种还是内地引进中早熟品种 ,棉纤维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均在花后 7~ 14d达到最大值 ,随后迅速下降 ;纤维素在花后 14d左右开始大量合成 ,至吐絮期含量达最大值。不同品种类型间表现为 :早熟品种棉纤维可溶性糖转化高峰期较同期的中早熟品种早 ,且纤维可溶性糖转化率及纤维素合成的最大值与纤维素合成速率均比同期开花的中早熟品种高。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铃期最低温度对纤维可溶性糖的转化和纤维合成影响最大 ;温度对纤维的可溶性糖转化的影响远大于纤维素合成 ,所以后期低温可能是造成新疆棉纤维内糖含量高的原因。铃期日照时数与纤维合成的特征值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纤维 发育过程 可溶性糖 纤维素 气象因子
下载PDF
不同南瓜品种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胶物质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学杰 刘宜生 +2 位作者 姚蔚 王长林 王迎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54-1158,共5页
选用 4个南瓜品种 (12 4、12 5属印度南瓜品种 ;黄狼、大粒裸仁属中国南瓜品种 ) ,研究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胶物质的组成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在南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 ,南瓜果胶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酸溶性果胶 (ASP) ,其含量在果... 选用 4个南瓜品种 (12 4、12 5属印度南瓜品种 ;黄狼、大粒裸仁属中国南瓜品种 ) ,研究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胶物质的组成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在南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 ,南瓜果胶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酸溶性果胶 (ASP) ,其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占总果胶 (TP)含量的 72 .8%~ 91.3%,水溶性果胶 (WSP)与草酸溶性果胶 (OSP)含量较少。在果实发育过程中 ,就WSP与OSP的变化规律而言 ,品种 12 4与 12 5表现基本一致 ,而黄狼与大粒裸仁表现基本一致 ;4个品种的ASP与TP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在第 30天含量达到最高 ,随后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下降。不同南瓜品种在同一生长期果胶含量有差异 ,12 4与 12 5的果胶含量均高于黄狼与大粒裸仁。 4个品种中 ,12 5的果胶含量最高 ,大粒裸仁南瓜含量最少 ,12 5在第 30天TP含量占果实鲜重的 2 .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果实生长发育过程 果胶物质 动态变化 南瓜
下载PDF
红肉桃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和糖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0
9
作者 章秋平 李疆 +5 位作者 王力荣 朱更瑞 方伟超 曹珂 陈昌文 冯义彬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2-315,446,共5页
以红肉、白肉和黄肉3种不同果肉颜色的12份桃品种为材料分析成熟时果肉中花色苷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红肉桃与白肉、黄肉品种间花色苷含量差异显著,且红肉桃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差异也很大。利用3个不同果肉颜色的桃品种进一步研究果实... 以红肉、白肉和黄肉3种不同果肉颜色的12份桃品种为材料分析成熟时果肉中花色苷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红肉桃与白肉、黄肉品种间花色苷含量差异显著,且红肉桃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差异也很大。利用3个不同果肉颜色的桃品种进一步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及其相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肉桃品种天津水蜜在盛花后25d果肉中花色苷含量较高,而后逐渐减少;直至进入盛花后45d才缓慢回升,并在果实发育后期(盛花后86d)含量迅速增加;与此对应,该品种果皮在幼果期(盛花后35~45d)和果实发育后期(盛花后86d)2次出现红色,但果肉直到盛花后86d才明显变红;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天津水蜜果肉其它内含物的变化与白肉桃品种豫白和黄肉桃品种NJC83相似: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不断增加;可滴定酸前期上下波动变化,但近成熟时天津水蜜的可滴定酸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桃 果肉颜色 花色苷 动态变化 果实发育过程
下载PDF
甜质型与普通型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29
10
作者 刘鹏 胡昌浩 +3 位作者 董树亭 王空军 张吉旺 张保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8,共7页
对甜质型(ZeamaysL.SeccharataSturt)和普通型玉米(ZeamaysL.IndentataSturt)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甜质型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合成酶(SS)(包括合成与降解两个方向)和酸... 对甜质型(ZeamaysL.SeccharataSturt)和普通型玉米(ZeamaysL.IndentataSturt)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甜质型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蔗糖合成酶(SS)(包括合成与降解两个方向)和酸性蔗糖转化酶(Invertase)活性高于普通型玉米。甜质型玉米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高于普通型玉米,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和淀粉脱分支酶(SDE)活性低于普通型玉米,甜质型玉米SDE活性低是大量积累水溶性多糖(WSP)的直接原因,总淀粉积累量少和直链淀粉比例小是GBSS、SBE、SDE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籽粒 相关酶活性 发育过程 普通型 蔗糖合成酶 淀粉合成 淀粉积累 糖代谢 SSS 水溶性多糖
下载PDF
不同倍性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动态 被引量:14
11
作者 袁平丽 刘文革 +6 位作者 路绪强 赵胜杰 芦金生 阎志红 何楠 朱红菊 关立颖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0-894,共5页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倍性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方法】以3个系列的同源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西瓜为材料,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随着果...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倍性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方法】以3个系列的同源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西瓜为材料,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随着果实的发育(授粉后10~30 d)番茄红素的含量不断升高;二倍体西瓜果实前期发育较快,番茄红素从授粉后15 d开始有明显积累,授粉后20~30 d积累速度很快,三倍体和四倍体西瓜果实发育较晚,番茄红素在授粉后20 d开始明显积累,授粉后25~30 d迅速积累,含量超过二倍体。【结论】二倍体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开始积累时间较多倍体早,而多倍体后期生长势很强,番茄红素迅速积累,最终含量可超过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倍性 番茄红素 HPLC 发育过程
下载PDF
花椰菜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及其POD活性 被引量:28
12
作者 赵前程 耿宵 +4 位作者 陈雪平 王彦华 方文慧 张宝珍 张成合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对花椰菜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和POD酶活性测定表明 ,雄性不育系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正常 ,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以后。导致小孢子败育的直接原因是绒毡层细胞的肥大生长和高度液泡化 ,致使绒毡层与小孢子正常发育的... 对花椰菜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和POD酶活性测定表明 ,雄性不育系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正常 ,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以后。导致小孢子败育的直接原因是绒毡层细胞的肥大生长和高度液泡化 ,致使绒毡层与小孢子正常发育的协调关系遭到了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雄性不育系 小孢子发育过程 POD活性 过氧化物酶活性
下载PDF
白桦雄花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传平 刘桂丰 +1 位作者 姜静 梁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了白桦雄花发育过程中赤霉素 (GA)、玉米核苷素 (ZR)、脱落酸(ABA)及吲哚乙酸 (IAA)的含量变化。结合白桦雄花形态解剖观察 ,研究了这些内源激素与白桦雄花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低含量的GA及花芽...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了白桦雄花发育过程中赤霉素 (GA)、玉米核苷素 (ZR)、脱落酸(ABA)及吲哚乙酸 (IAA)的含量变化。结合白桦雄花形态解剖观察 ,研究了这些内源激素与白桦雄花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低含量的GA及花芽分化初期低含量的ABA、IAA、ZR有利于白桦雄花芽的分化 ,A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雄花发育过程 内源激素含量 成花调控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不整合结构的发育过程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涛 蒋有录 +3 位作者 宋国奇 赵乐强 向立宏 于洪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6,共4页
济阳坳陷不整合的发育过程大体可分为风化期、剥蚀期和成岩期3个阶段。风化期是不整合结构形成的基础,剥蚀期是不整合结构得以保存的关键时期,成岩期决定着不整合结构的矿物成分及孔渗结构。由于不整合形成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不整合结构... 济阳坳陷不整合的发育过程大体可分为风化期、剥蚀期和成岩期3个阶段。风化期是不整合结构形成的基础,剥蚀期是不整合结构得以保存的关键时期,成岩期决定着不整合结构的矿物成分及孔渗结构。由于不整合形成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不整合结构的发育主要受沉积间断时间、风化母岩岩性、保存条件和古气候4种因素的控制,结合不整合结构的发育过程和控制因素的分析,将济阳坳陷不整合划分为凸起—陡坡基岩强风化型、缓坡基岩强风化型和古近系—新近系内部母岩弱风化型3种发育模式。凸起—陡坡带不整合面下岩石孔渗性较好,一般形成潜山油气藏;缓坡带一般形成结构比较完整的不整合,易形成不整合超覆和遮挡油气藏;古近系—新近系内部地层不整合风化时间短、程度弱,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风化壳 发育过程 控制因素 发育模式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文冠果雌雄花发育过程形态结构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敏 王頔 +3 位作者 张雷 吕雪芹 唐亮 王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54-162,共9页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重要的生物能源植物。文冠果花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雄蕊败育的雌花,一种是雌蕊败育的雄花。但关于文冠果雌雄花败育过程的研究至今尚无报道。本文用数码相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了...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重要的生物能源植物。文冠果花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雄蕊败育的雌花,一种是雌蕊败育的雄花。但关于文冠果雌雄花败育过程的研究至今尚无报道。本文用数码相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了文冠果雌雄花发育过程的结构变化。结果显示:(1)性别分化前期,即4月中旬两种类型花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别;(2)性别分化中期,即4月下旬,雌雄花分化开始表现明显差别,雌花雄蕊逐渐退化,而雌蕊3心皮逐渐愈合发育形成花柱、柱头和子房,花柱由短圆柱形发育成三棱形,再逐渐发育成圆柱形;雄花心皮不能发育成明显的花柱、柱头和子房,3心皮独立存在,逐渐退化;(3)性别分化后期,即5月初,雌花雄蕊花丝停止伸长,花药不饱满,雌蕊花柱继续伸长至雄蕊两倍,柱头3基瓣外翻,乳突状细胞密生且逐渐发育成长圆柱形;雄花内圈4枚雄蕊花丝继续伸长,而外圈4枚雄蕊花丝先短于内圈4枚雄蕊,形成四强雄蕊,后伸长至一致,随后花药开裂散粉,而雌蕊完全干缩至雄蕊内侧基部。综上所述,文冠果两种类型花的形成是早期花芽分化完全的两性花发育到后期,由其中一种性器官退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雌花 雄花 发育过程
下载PDF
日光温室草莓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酸和Vc变化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青云 葛会波 +2 位作者 张广华 金立锋 张进献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6-48,70,共4页
为了得到日光温室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动态规律 ,以全明星及丰香为试材 ,研究了草莓果实从落花后 1周到成熟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 ,果实发育过程中总糖和蔗糖含量逐渐增加 ,从白熟期到成熟期增... 为了得到日光温室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动态规律 ,以全明星及丰香为试材 ,研究了草莓果实从落花后 1周到成熟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 ,果实发育过程中总糖和蔗糖含量逐渐增加 ,从白熟期到成熟期增加最快 ;酸含量逐渐减少 ;Vc含量先降后升 ,在半红期达到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果实生长发育过程 变化动态 草莓 维生素C
下载PDF
紫花苜蓿品种间根系发育过程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郭正刚 王锁民 张自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7-371,共5页
从根系发育角度分析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甘肃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适应性 .研究表明 :品种间侧根发生总数差异较大 ,Ameristand2 0 1和Sandili均为 14个 ,陇东苜蓿 (Longdong)仅为 6个 ,6 5 %的侧根发生于营养生长阶段 ;品种间主根生... 从根系发育角度分析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甘肃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适应性 .研究表明 :品种间侧根发生总数差异较大 ,Ameristand2 0 1和Sandili均为 14个 ,陇东苜蓿 (Longdong)仅为 6个 ,6 5 %的侧根发生于营养生长阶段 ;品种间主根生长 ,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在各个生育期的表现分为 3种类型 ,Ameristand2 0 1,Sandili,Ameri graze4 0 1在整个生育期内的生长速率较快 ,且速率基本保持一致 ;陇东苜蓿 ,Derby ,Sitel在整个生育期内生长速率较慢 ,但在盛花期 (7月中旬 )后 ,生长速率急剧增加 ;Goldenempress,Defi,Algonqiun介于前两者之间 .从根系发育过程分析 ,Ameristand2 0 1,Sandili,Amerigraze4 0 1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季节性降水反映相对迟钝 ,在干旱半干旱生境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图 3表 1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根系 发育过程 生育期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林生 张保军 +1 位作者 汪沛洪 赵文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46-650,共5页
施氮能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 ,并与施氮水平呈正相关 ;但对普通小麦必需氨基酸与蛋白质氨基酸的比值没有影响 ,而硬粒小麦 42 86随施氮水平的提高 ,该比值下降。在开花后 3 2 d以前 ,籽粒发育过程中游离氨基酸与施氮水平呈正... 施氮能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 ,并与施氮水平呈正相关 ;但对普通小麦必需氨基酸与蛋白质氨基酸的比值没有影响 ,而硬粒小麦 42 86随施氮水平的提高 ,该比值下降。在开花后 3 2 d以前 ,籽粒发育过程中游离氨基酸与施氮水平呈正相关 ,以后 ,籽粒中游离氨基酸趋于相近 ,表明施氮增加了游离氨基酸的库源 ,不同基因型小麦对施氮水平的反应不同 ,在同等施氮水平和栽培条件下 ,籽粒中蛋白质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硬粒小麦 42 86>小偃 6号 >小偃 1 0 7,不同施氮水平下 ,籽粒中氨基酸含量为高氮 >中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小麦 籽粒发育过程 氨基酸含量
下载PDF
木立芦荟发育过程中叶表皮角质膜和蜡质的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命炜 王红星 +3 位作者 李建军 李俊英 王太霞 李景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0-673,共4页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发育阶段的木立芦荟叶表面角质膜、蜡质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在木立芦荟叶发育的早期,叶表面只有一层薄的角质膜,没有蜡质。随着叶的发育,角质膜逐渐增厚,在角质膜表面逐渐形成瘤状蜡质突起。当叶发育成熟时,表...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发育阶段的木立芦荟叶表面角质膜、蜡质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在木立芦荟叶发育的早期,叶表面只有一层薄的角质膜,没有蜡质。随着叶的发育,角质膜逐渐增厚,在角质膜表面逐渐形成瘤状蜡质突起。当叶发育成熟时,表面覆盖有厚的角质膜,角质膜上分布有密集的瘤状蜡质。在叶表皮上分布有下陷的气孔,气孔上方的角质膜和蜡质呈筒状围绕在气孔四周。由于木立芦荟叶表气孔下陷,又覆盖着厚的角质膜和密集的蜡质,能有效地减少水分散失和增强叶片反射光辐射的能力,因此,芦荟能适应干旱、强光照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膜 蜡质 木立芦荟 发育过程 育成 发育阶段 光照 角质 皮角 早期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Ⅱ):发育过程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德平 孙宏伟 +1 位作者 王效科 冯宗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4,170-171,共7页
沙质草原风蚀坑的发育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风蚀裸地→土层破口→活跃发展风蚀坑→固定风蚀坑→消亡风蚀坑。固定或消亡的风蚀坑可能活化,并重新进入活跃发展阶段。地貌发育则相应地经历典型草原景观→沙漠-草原景观→沙地-草原景观... 沙质草原风蚀坑的发育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风蚀裸地→土层破口→活跃发展风蚀坑→固定风蚀坑→消亡风蚀坑。固定或消亡的风蚀坑可能活化,并重新进入活跃发展阶段。地貌发育则相应地经历典型草原景观→沙漠-草原景观→沙地-草原景观的总体演变过程。风蚀坑的发展有极限控制。但是各类沙丘的固定非常困难,有向大规模典型沙漠景观发展的高度危险。风蚀坑的形成发展和植被的演替将平坦单调缺水的典型草原改造成地形起伏多变,并有星散分布的风蚀坑湿地点缀其间、植被类型丰富多样的乔、灌、草相结合的沙地疏林草原。因地制宜地保护和利用沙质草原,可以保持其生态系统不致恶化并促进其不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土层 掏蚀作用 风蚀坑 发育过程 沙漠化 风沙地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