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2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和发育阶段对绒毛白蜡光合特征及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1
作者 张碧嘉 于淼 +6 位作者 徐晴 王泽锦 樊大勇 杨宝祥 袁启华 张新娜 徐程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5-305,共11页
雌雄异株植物资源分配模式上往往表现出显著的性别二态性,但在叶片光合及功能性状上是否有差异目前仍未有定论,且与发育阶段的关系尚不明确。阐明上述问题,能够进一步了解雌雄异株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并为理解性别对性二态植物生长发育... 雌雄异株植物资源分配模式上往往表现出显著的性别二态性,但在叶片光合及功能性状上是否有差异目前仍未有定论,且与发育阶段的关系尚不明确。阐明上述问题,能够进一步了解雌雄异株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并为理解性别对性二态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雌雄异株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 Torr.)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性别植株进行光合特征及叶功能性状测定,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下雌雄植株光合能力及叶功能性状的性别间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了雌雄植株各叶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标准化主轴分析(Standardized major axis regression, SMA)分析不同性别植株净光合速率与叶功能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性别和发育阶段显著影响植物个体的光合能力和叶功能性状。总体而言,雄树在坐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均表现出更强的净光合速率(Pn)、更高的比叶面积(SLA)、叶绿素含量(Chl)和叶氮含量(LNC);而雌树在果实膨大期表现出更强Pn、SLA和Chl。雌雄性别内Pn与SLA、Chl和LNC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雄树的SLA vs.Pn的斜率大于雌树(P<0.05);Chl vs.Pn的关系在性别间不显著(P>0.05);雄树的LNC vs.Pn的斜率大于雌树(P<0.05)。SMA结果表明雄树的光能利用效率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高于雌树,雌树将更多的生物量和氮素用于非光合作用过程,但两者的光吸收率并无差异。结果表明绒毛白蜡雌雄个体的生活史策略不同,在不同发育阶段中的光合特征及叶功能性状上存在显著的性别二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异株 绒毛白蜡 光合能力 发育阶段 叶功能性状
下载PDF
天麻不同发育阶段7种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及质量差异标志物确认
2
作者 朱锦峰 刘博 +7 位作者 徐倩 孟子渊 戴欣怡 买韫麒 闫潇艺 王美娜 李健 刘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3,I0035,共8页
目的研究天麻在发育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评价与合理利用天麻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 f.glauca S.Chow)种子、原球... 目的研究天麻在发育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评价与合理利用天麻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 f.glauca S.Chow)种子、原球茎、米麻、白麻、箭麻等5个不同发育阶段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等7种活性成分同时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影响天麻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标志物进行了预测,对天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化学信息进行动态监测。结果5个发育阶段中,米麻阶段7种有效成分的总含量最高。天麻素、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E在米麻时期含量最高,对羟基苯甲醇和巴利森苷C在原球茎时期含量最高,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在白麻时期含量最高。PCA分析将不同采收时期的31批天麻样品聚类成5类,能有效区分5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使用OPLS-DA确定巴利森苷A、对羟基苯甲醇和巴利森苷E是影响天麻品质和发育的3个主要差异标志物。结论建立的HPLC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稳定、可靠,可以更全面地为进一步探讨天麻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成分积累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发育阶段 多成分定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差异标志物
原文传递
余甘子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品质比较
3
作者 宋志姣 梁凤鸣 +2 位作者 章金龙 黄佳聪 李晓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5-261,共7页
为了解余甘子果实品质随果实发育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两个余甘子品种为研究材料,于4个不同发育阶段(7月16日、9月1日、10月15日、11月30日)分别采集两个品种的果实测定其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总酸、总... 为了解余甘子果实品质随果实发育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两个余甘子品种为研究材料,于4个不同发育阶段(7月16日、9月1日、10月15日、11月30日)分别采集两个品种的果实测定其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总酸、总糖、维生素C、单宁酸、多酚和没食子酸含量等指标,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基于各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各发育阶段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同品种余甘子所测定的品质指标在不同发育阶段差异极显著(P<0.01)。各个指标在果实发育趋向成熟的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因指标而异,总酸、总糖、维生素C和多酚含量随着果实不断发育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余甘子的总糖和多酚相关系数最高,均在0.9以上。基于所有品质指标测定及分析结果,认为10月15日左右为两个品种余甘子果实的最佳采收期,此时采摘的‘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余甘子总酸、维生素C、总糖、单宁酸、多酚含量均最高,‘高黎贡山’的可溶性固形物和‘保山2号’的没食子酸含量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果实发育阶段 果实品质 综合评价 果实采收期
下载PDF
镉在香菇子实体不同部位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海龙 翟丹丹 +5 位作者 张美彦 章炉军 张丹 尚晓冬 李巧珍 刘建雨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1期61-65,共5页
以9株香菇菌株为供试材料,通过添加外源镉的方式研究香菇子实体不同部位、不同出菇潮次、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镉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子实体不同部位镉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菌褶>菌盖>菌柄;第一潮菇子实体菌盖的镉含量高于第二潮菇... 以9株香菇菌株为供试材料,通过添加外源镉的方式研究香菇子实体不同部位、不同出菇潮次、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镉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子实体不同部位镉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菌褶>菌盖>菌柄;第一潮菇子实体菌盖的镉含量高于第二潮菇子实体菌盖的镉含量;不同发育阶段菌盖的镉含量依次为原基期>生长期>成熟期>开伞期。建议后续研究中香菇重金属镉的取样时期为第一潮菇子实体成熟阶段的菌盖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子实体 发育阶段
下载PDF
胚胎质量和发育阶段对奶牛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
5
作者 郝海生 杜卫华 +4 位作者 庞云渭 赵学明 赵善江 邹惠影 朱化彬 《中国牛业科学》 2023年第3期5-9,共5页
[目的]为了评估胚胎质量和发育阶段对奶牛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方法]使用63头青年奶牛作为供体进行超数排卵,评估回收胚胎质量和发育阶段。选择334头青年奶牛作为受体鲜胚移植不同质量和发育阶段胚胎。对胚胎质量分布、发育阶段分布... [目的]为了评估胚胎质量和发育阶段对奶牛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响。[方法]使用63头青年奶牛作为供体进行超数排卵,评估回收胚胎质量和发育阶段。选择334头青年奶牛作为受体鲜胚移植不同质量和发育阶段胚胎。对胚胎质量分布、发育阶段分布、不同质量胚胎和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移植30 d妊娠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可用胚胎中A级胚胎比例(60.78%)显著高于B级和C级胚胎比例(36.70%和2.52%)(P<0.05);致密桑椹胚比例(54.36%)显著高于早期囊胚,囊胚和扩张囊胚比例(18.35%,25.0%和2.29%)(P<0.05)。A级和B级胚胎移植30 d妊娠率(63.55%和64.35%)显著高于C级胚胎移植30 d妊娠率(44.44%)(P<0.05);致密桑椹胚、早期囊胚、囊胚和扩张囊胚移植30 d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囊胚、囊胚移植30 d妊娠率高于致密桑椹胚、扩张囊胚移植30 d妊娠率(P<0.05)。[结论]选择不同发育阶段的A级和B级胚胎能够获得较高胚胎移植妊娠率,增加早期囊胚和囊胚阶段胚胎移植数量能够提高胚胎移植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超数排卵 胚胎质量 发育阶段 胚胎移植
下载PDF
西藏芒康山莽措湖退化草地中瑞香狼毒的植物性状:不同海拔和发育阶段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宁 王金牛 +2 位作者 朱牛 张林 田炳辉 《西藏科技》 2023年第11期29-38,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多年生毒杂草瑞香狼毒不断侵入高寒退化草地并成为其优势种。研究该物种的功能性状变异及生长繁殖策略可为退化草地健康功能的恢复与适应性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据此,本研究分析了西藏芒康... 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多年生毒杂草瑞香狼毒不断侵入高寒退化草地并成为其优势种。研究该物种的功能性状变异及生长繁殖策略可为退化草地健康功能的恢复与适应性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据此,本研究分析了西藏芒康山莽措湖退化草地瑞香狼毒不同发育阶段(营养生长阶段和开花繁殖阶段)与三处海拔生境(4000m、4169m和4300m)下小枝功能性状及生物量分配的差异,并结合不同器官或部位的相关生长关系明确植物性状响应及生长策略的适应性。结果显示:1)不同海拔下植物叶片性状与生物量分配差异显著;营养生长阶段与开花繁殖阶段下,叶片数量、茎长和茎粗均在4169m海拔处表现出最大值(46.8片、62.1片;22.6cm、25.1cm;2.3mm、2.4mm),单叶面积、单叶质量则为最小值(0.91cm^(2)、0.23cm^(2);0.005g,0.004g);而繁殖阶段的花个数、总花生物量、总叶面积、总叶生物量均随海拔上升而增加,且在4169m和4300m海拔处显著高于生长阶段。2)低海拔处总叶生物量(0.211g>0.227g>0.213g)、茎生物量(0.179g>0.172g>0.213g)表现为营养生长阶段显著高于开花繁殖阶段。整体上,比叶面积在营养生长阶段与开花繁殖阶段均表现为随海拔上升而下降,花个数与总花生物量在低海拔处呈现最小值,表明低海拔处主要偏好于营养生长,通过增加叶生物量分配、提高光合产物积累效率来提高竞争力。3)海拔4169m处的茎生物量分配增加,且茎生物量与总叶生物量相关生长关系速率快于低海拔二者的生长关系,即为高海拔繁殖生长提供支持与养分运输。4)高海拔植物个体则偏向于繁殖生长,花的数量最多但单花质量最小,通过提高花的生物量分配以提高传粉成功率。总体而言,瑞香狼毒以低海拔偏好于营养生长、高海拔偏好于繁殖生长的策略来适应高寒生境,为其能不断侵入退化草地生境提供了一定的机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发育阶段 植物性状 相关生长 生态适应性
下载PDF
东阿拉善不同发育阶段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7
作者 刘晓婷 王铁娟 +3 位作者 苏日古嘎 张丽 李晓田 刘雅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57-3166,共10页
为了揭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种群在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东阿拉善荒漠的沙冬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小结构法将沙冬青植株分为3个等级,运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3个发育阶段沙冬... 为了揭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种群在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东阿拉善荒漠的沙冬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小结构法将沙冬青植株分为3个等级,运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3个发育阶段沙冬青种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轻的增长型、成熟的稳定型和衰退的下降型种群在空间上交错分布。在增长型和稳定型种群中,沙冬青幼龄(Ⅰ级)个体呈现小尺度聚集,中、大尺度随机分布,中龄(Ⅱ级)个体呈现小尺度均匀分布,中尺度聚集性增加,大尺度随机分布。从稳定型到下降型种群,沙冬青老龄个体(Ⅲ级)在小尺度上均匀分布加大,其他尺度以随机分布为主。沙冬青在中、小尺度上Ⅰ级与Ⅱ级植株存在正关联,小尺度上Ⅲ级植株对另两个级的植株存在显著负关联。研究结果为该种的保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发育阶段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和发育阶段的藤茶品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百顺 刘瑶 +6 位作者 杜兴媛 张朝阳 陈永波 秦邦 马世龙 陈娥 李秋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4-312,共9页
以5个采收月份(5月、6月、7月、8月、9月)、3个发育阶段(芽尖、嫩叶、老叶)的藤茶叶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多酚、可溶性糖、总氨基酸及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征不同采收期和发育阶段藤茶叶中活性物质的差异。结... 以5个采收月份(5月、6月、7月、8月、9月)、3个发育阶段(芽尖、嫩叶、老叶)的藤茶叶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多酚、可溶性糖、总氨基酸及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征不同采收期和发育阶段藤茶叶中活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和发育阶段藤茶叶中活性物质的含量差异较大,二氢杨梅素、花旗松素、多酚含量及二氢杨梅素异构体峰面积均为5月的最高,芽尖、嫩叶中的含量高于老叶的;杨梅苷含量5月、7月的较高,可溶性糖含量8月、9月的较高,老叶、嫩叶中的含量高于芽尖的;杨梅素含量8月、9月的较高,芽尖中的含量高于老叶、嫩叶的;总氨基酸含量5月的最高,老叶中的含量高于芽尖、嫩叶的。对特征值大于1的3个主成分进行分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3.456%,芽尖、嫩叶、老叶的综合得分依次降低,同一发育阶段5月、6月、9月、7月、8月的综合得分依次降低。通过聚类分析将15个藤茶样品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具有不同品质特点,分别对应芽尖、嫩叶、老叶3个发育阶段,芽尖、嫩叶类群综合得分明显高于老叶的。推荐采摘5月、6月的芽尖、嫩叶为原料,制作优质藤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采收期 发育阶段 黄酮 活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品质分析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中华按蚊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不同发育阶段、成蚊不同组织和吸血前后不同时期雌成蚊的表达模式分析
9
作者 郭迎澳 陈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43-1450,共8页
【目的】本研究以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中华按蚊不同发育阶段、成蚊不同组织和雌成蚊吸血前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收集中华按蚊实验室溴氰菊酯敏... 【目的】本研究以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中华按蚊不同发育阶段、成蚊不同组织和雌成蚊吸血前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收集中华按蚊实验室溴氰菊酯敏感品系(WX-LS)不同发育阶段(卵、1-4龄幼虫、雄蛹、雌蛹、雄成蚊和雌成蚊)、成蚊组织(触角、唾液腺、中肠、马氏管、精巢、卵巢、表皮和脂肪体)和雌成蚊吸血后1,3,6,12,24和48 h时的样本,采用Illumina HiSeqTM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基于测得的转录组数据,分析细胞色素P450基因在中华按蚊不同发育阶段、成蚊不同组织及吸血前后雌成蚊中的表达量。【结果】中华按蚊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的表达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在幼虫、蛹和成虫期,分别有40,26和35个基因表达量较高,其中CYP6AG1,CYP6AG2,CYP6AH1,CYP6Z3,CYP6Y2,CYP6P4,CYP9J3和CYP9J4在整个幼虫期高表达。中华按蚊CYP6AA1,CYP6AH1,CYP6M4,CYP9J3,CYP9J4和CYP12F3在成蚊中肠和马氏管中均高表达,CYP4G16,CYP6AA1,CYP6AH1,CYP6Y1,CYP6Z3,CYP9J3和CYP9J4在成蚊所有组织中均表现出高表达。CYP4G16,CYP6AA1,CYP6AG2,CYP6AH1,CYP6Y1,CYP6Y2,CYP9K1,CYP12F3和CYP304B1在中华按蚊雌成蚊吸血后1,3,6,12,24和48 h时均高表达。【结论】在幼虫期高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可能参与了对幼虫期食源性有毒化合物质的解毒,在雌成蚊中肠和马氏管中高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可能在解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在中华按蚊生长发育、表达调控和杀虫剂代谢机制等方面的功能奠定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细胞色素P450 表达模式 发育阶段特异性 组织特异性
下载PDF
2个发育阶段的克氏原螯虾卵巢转录组学分析
10
作者 黄瑾 陈晓汉 +7 位作者 闭显达 吴铁军 梁正 高雪梅 陈田聪 王卉 李旻 陈秀荔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4-796,共13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出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卵巢发育相关的主要代谢通路及特异表达基因,为揭示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发育至Ⅲ期或Ⅳ期的克氏原螯虾卵巢组织样品,用石蜡包埋...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出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卵巢发育相关的主要代谢通路及特异表达基因,为揭示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发育至Ⅲ期或Ⅳ期的克氏原螯虾卵巢组织样品,用石蜡包埋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提取RNA构建cDNA文库,通过Illumina NovaSeq 6000完成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然后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结果】克氏原螯虾Ⅲ期和Ⅳ期卵巢的卵巢指数分别为0.22%和2.70%,对应的卵母细胞分别以生长期卵母细胞和成熟期卵母细胞为主要时相;转录组测序分别获得49716560和44573146条有效序列(Clean reads),各样本Clean reads与克氏原螯虾参考基因组序列的匹配率均超过92.00%。从克氏原螯虾Ⅲ期和Ⅳ期卵巢组织中筛选出1508个DEGs(762个DEGs为上调表达,746个DEGs为下调表达),GO功能注释分析发现DEGs主要注释在薄膜部分、结合、催化活性和细胞部分等功能条目上;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上调DEGs富集在247条代谢通路上,主要包括溶酶体、抗原处理和呈递、胰腺分泌、鞘磷脂代谢、PI3K-Akt信号通路等;下调DEGs富集在270条代谢通路上,主要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溶酶体、TGF-β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等。筛选出10个与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相关的保守基因,分别是H2A、S3a、IR93a、FOXL、nanos、RPB1、piwi、insulin、scylla和serine基因。【结论】在克氏原螯虾卵巢从Ⅲ期发育至Ⅳ期的过程中,抗原处理和呈递、PI3K-Akt信号通路、溶酶体、鞘磷脂代谢和TGF-β等通路协调合作促进卵巢发育;H2A、S3a、IR93a、FOXL、nanos、RPB1、piwi、insulin、scylla和serine等10个与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相关的保守基因在克氏原螯虾Ⅲ期和Ⅳ期卵巢组织中高表达,推测其参与调控卵巢发育过程的卵黄物质积累及卵母细胞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卵巢 发育阶段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DEGs)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柠条灌丛堆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子寅 刘秉儒 +1 位作者 李子豪 赵晓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共11页
采用空间代替演替时间的研究方法,以我国宁夏南部荒漠草原不同生长期(生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柠条灌丛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等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随发育阶段的变化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采用空间代替演替时间的研究方法,以我国宁夏南部荒漠草原不同生长期(生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柠条灌丛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等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随发育阶段的变化和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柠条灌丛堆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各土层中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含量分别在2.18~4.25 g/kg、0.13~0.20 g/kg、0.22~0.29 g/kg之间,与全国土壤养分平均水平相比,体现出碳、氮、磷元素的极度匮乏;在不同发育阶段,柠条灌丛堆成熟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显著高于生长期和衰退期;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逐渐降低,表现出明显的“肥岛效应”;而全磷含量在柠条灌丛堆的不同发育阶段随土层深度变化未呈现出明显变化;不同发育阶段的柠条灌丛堆各土层土壤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分别在14.93~27.89、10.50~15.83、0.59~0.84之间,碳氮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碳磷比、氮磷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氮是主要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与全磷和碳磷比呈显著正相关,全氮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碳与速效磷、电导率和碳氮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全氮分别与氮磷比和碳氮比呈极显著正、负相关;全磷与碳磷比和氮磷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柠条灌丛堆的发育主要受氮限制,可在其生长过程中适当添加氮肥以保证土壤养分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柠条灌丛堆 发育阶段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发育阶段黑斑侧褶蛙蝌蚪耗氧率的影响
12
作者 林慧 李悦 +2 位作者 赵家乐 林植华 樊晓丽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2期44-49,共6页
在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呼吸代谢是其代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耗氧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反映了水生动物的代谢强度和生理状况,而且直接影响水体溶氧量[1-2]。动物个体耗氧率主要取决于温度、盐度、摄食能力、发育阶段和生态... 在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呼吸代谢是其代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耗氧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反映了水生动物的代谢强度和生理状况,而且直接影响水体溶氧量[1-2]。动物个体耗氧率主要取决于温度、盐度、摄食能力、发育阶段和生态因子等因素[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枝角类、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耗氧率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较多研究[1-2,4-6],而关于无尾两栖类幼体蝌蚪耗氧率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阶段 耗氧率 水生动物 生态因子 黑斑侧褶蛙 呼吸代谢 蝌蚪 生理状况
下载PDF
盐胁迫对樱桃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糖酸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
13
作者 孙叶烁 张国新 +1 位作者 丁守鹏 马瑞萍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97,共6页
以樱桃5号为试材,研究不同含盐量〔0.05%(CK)、0.15%(T1)、0.30%(T2)、0.45%(T3)、0.60%(T4)〕土壤条件下樱桃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樱桃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各阶段果实果糖... 以樱桃5号为试材,研究不同含盐量〔0.05%(CK)、0.15%(T1)、0.30%(T2)、0.45%(T3)、0.60%(T4)〕土壤条件下樱桃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樱桃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各阶段果实果糖含量均高于对照;葡萄糖含量大体上随果实发育进程逐渐升高,且在进入破色期后均高于对照;蔗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除T1处理红熟期果实外,其他处理蔗糖含量均高于对照;柠檬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转色期、红熟期T2处理柠檬酸含量最高,且在红熟期显著高于对照;苹果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对照苹果酸含量则持续降低。表明盐胁迫能够促进樱桃番茄果实中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等物质的积累。低浓度盐胁迫(含盐量0.15%)下樱桃番茄植株生长正常,且单果质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高浓度盐胁迫(含盐量0.60%)下植株生长显著受抑制,单果质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盐胁迫 发育阶段 糖酸组分
下载PDF
横带髭鲷早期发育阶段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变化研究
14
作者 平洪领 史会来 +4 位作者 张涛 何杰 付铁中 林慧 杨淑越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303-311,共9页
为探究横带髭鲷早期发育阶段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变化规律,运用生化分析法,测定了横带髭鲷受精卵、初孵仔鱼、开口前仔鱼、后期仔鱼和稚鱼5个阶段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总必需氨基酸含量由受精卵到初孵仔鱼,... 为探究横带髭鲷早期发育阶段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变化规律,运用生化分析法,测定了横带髭鲷受精卵、初孵仔鱼、开口前仔鱼、后期仔鱼和稚鱼5个阶段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总必需氨基酸含量由受精卵到初孵仔鱼,再到开口前仔鱼显著下降,直到后期仔鱼开口摄食后显著上升,由后期仔鱼到稚鱼发育过程又显著降低(P<0.05);必需氨基酸总含量与氨基酸总含量的比值范围在52.53%~56.47%,各阶段的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均高于非必需氨基酸;各发育阶段的必需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非必需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范围为2.05%~12.76%,除开口前仔鱼和后期仔鱼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时期均差异显著(P<0.05);各个早期发育阶段中,PUFA的含量均最高,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2.22%~44.52%,PUFA在发育早期表现为在受精卵阶段具有较高含量,孵化出膜后迅速降低,之后又逐渐升高;初孵仔鱼阶段的SFA、MUFA、PUFA、n-3PUFA、n-6PUFA和∑DHA+EPA实际含量均最大,随着初孵仔鱼的生长,除了n-6PUFA在稚鱼阶段略有升高外,其余种类脂肪酸的总含量均在不断降低。研究表明: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在受精卵阶段含量较高,这可能与自身卵黄囊储备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关。后期仔鱼期到稚鱼期PUFA的含量显著下降,在此阶段应加强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技术,或投喂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带髭鲷 早期发育阶段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探究婴幼儿早期发育阶段实施正确儿童保健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蒋雪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0075-0077,共3页
分析实施正确儿童保健后对婴幼儿早期发育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开展儿童保健干预的75例婴幼儿作为试验研究组,同时匹配同时期开展常规干预的75例婴幼儿作为试验参照组,比较两种不同干预方式下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分析实施正确儿童保健后对婴幼儿早期发育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开展儿童保健干预的75例婴幼儿作为试验研究组,同时匹配同时期开展常规干预的75例婴幼儿作为试验参照组,比较两种不同干预方式下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发育商评估情况、神经行为测定情况及营养性疾病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婴幼儿经保健干预后6月龄、12月龄的身高、体重、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均高于同月龄参照组婴幼儿,组间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婴幼儿经保健干预后6月龄、12月龄的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同月龄参照组婴幼儿,组间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婴幼儿经保健干预后6月龄、12月龄的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一般反应、原始反射、行为能力等神经行为评分均高于同月龄参照组婴幼儿,组间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为4.00%,参照组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为14.67%,研究组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极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保健能显著提高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水平,降低婴幼儿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值得临床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早期发育阶段 儿童保健
原文传递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及生长研究 被引量:79
16
作者 马爱军 柳学周 +4 位作者 徐永江 梁友 庄志猛 翟介明 李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8,共9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研究半滑舌鳎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及生长特性。结果表明 ,半滑舌鳎初孵仔鱼在 2 3℃水温条件下 ,2— 3日龄开口摄食 ,开口后投喂轮虫。孵化后 1 2日龄 ,全长达到 8— 9mm左右 ,可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随着仔稚鱼...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研究半滑舌鳎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及生长特性。结果表明 ,半滑舌鳎初孵仔鱼在 2 3℃水温条件下 ,2— 3日龄开口摄食 ,开口后投喂轮虫。孵化后 1 2日龄 ,全长达到 8— 9mm左右 ,可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随着仔稚鱼的发育及摄食强度的增强 ,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摄食节律。 6日龄仔鱼在 2 4h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摄食 ,相对来说 9:0 0、1 2 :0 0、1 5 :0 0、1 8:0 0为其摄食率的高峰。 1 6日龄稚鱼的摄食节律已出现较明显趋势 ,9:0 0、1 5 :0 0为其摄食率的高峰。 2 6日龄营底栖生活后稚鱼 ,由浮游生活方式变为底栖生活方式 ,摄食率的高峰出现在 1 8:0 0、2 4 :0 0。半滑舌鳎的捕食能力随其生长逐渐增强 ,6日龄仔鱼的平均摄食强度在摄食率高峰之后的 2— 3h内达到最高 ,出现在 1 2 :0 0、1 8:0 0 ;1 6日龄稚鱼在 1 0 :0 0—1 7:0 0期间平均摄食强度相对较大。 2 6日龄稚鱼 ,捕食能力明显增强 ,伴随着摄食率高峰的出现 ,平均摄食强度也分别在 1 8:0 0和 2 4 :0 0达到高峰。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 ,半滑舌鳎摄食节律有着明显的变化 :早期的浮游生活阶段 ,以白天摄食为主 ,摄食高峰出现在白天 ;营底栖生活阶段半滑舌鳎转为夜间摄食 ,摄食高峰出现在夜间。半滑舌鳎不同发育阶段的日平均摄食率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早期发育阶段 摄食节律 生长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0
17
作者 王丹 王兵 +3 位作者 戴伟 李萍 胡文 郭浩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7-671,共5页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层次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变异特...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土壤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层次有机碳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变异特征,变异程度为:40-60 cm土层〉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其中中龄林土壤变异最为显著;随杉木的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含量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呈下降趋势,中龄林到过熟林则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N量、碱解N量、有效P含量等土壤因子密切相关;建立的从幼龄林到过熟林各阶段的土壤有机碳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回归精度,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法处理显示,土壤N状况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异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发育阶段 有机碳 土壤因子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 被引量:157
18
作者 焦如珍 杨承栋 +2 位作者 屠星南 盛炜彤 焦如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3-379,共7页
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特别是蛋白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及土壤养分状况(主要是有机质含量)从杉木幼龄林到中龄林随着林冠的郁闭,林下植被盖度急剧下降,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总数,蛋白酶,... 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特别是蛋白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及土壤养分状况(主要是有机质含量)从杉木幼龄林到中龄林随着林冠的郁闭,林下植被盖度急剧下降,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总数,蛋白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土壤有机质从中龄林到成熟林随着林木密度及郁闭度下降,林下植被盖度逐步得到恢复,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有可能导致中龄林土壤中多酚类有毒物质的积累,这或许是杉木连栽产量下降或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发育阶段 土壤微生物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杏果实糖酸组成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 被引量:79
19
作者 陈美霞 陈学森 +1 位作者 慈志娟 史作安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5-808,共4页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分离测定了10个杏品种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并对新世纪杏与凯特杏不同发育时期糖酸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糖组分及总糖含量在品种间都存在较大差异,但均以蔗糖含量最高,果糖含量最低;苹果酸和柠檬酸在品...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分离测定了10个杏品种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并对新世纪杏与凯特杏不同发育时期糖酸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糖组分及总糖含量在品种间都存在较大差异,但均以蔗糖含量最高,果糖含量最低;苹果酸和柠檬酸在品种间差异显著,根据有机酸组成不同,可将杏品种分为柠檬酸型和苹果酸型;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两个品种果实中总糖含量及各组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糖和蔗糖的含量一直在增加,而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不大。新世纪杏中总酸和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完全一致,都在较高水平上缓慢增加,而柠檬酸的含量始终很低;凯特杏中柠檬酸在果实发育前期含量很低,硬核期结束时含量急剧上升,成熟前略有下降,呈“S”型变化曲线,而苹果酸的变化规律正好与柠檬酸相反,总的变化趋势呈现反“S”型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有机酸 发育阶段
下载PDF
东灵山不同林型五角枫叶性状异速生长关系随发育阶段的变化 被引量:39
20
作者 姚婧 李颖 +3 位作者 魏丽萍 蒋思思 杨松 侯继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907-3915,共9页
分析植物叶片性状种内水平的异速生长关系有助于加深理解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的资源利用模式。分析了东灵山3个主要林型(白桦林、胡桃楸林、辽东栎林)中五角枫成树、幼树、幼苗的叶面积、叶体积、叶含水量与叶干重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 分析植物叶片性状种内水平的异速生长关系有助于加深理解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的资源利用模式。分析了东灵山3个主要林型(白桦林、胡桃楸林、辽东栎林)中五角枫成树、幼树、幼苗的叶面积、叶体积、叶含水量与叶干重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成树叶面积增长速度小于叶干重的增长速度,幼树、幼苗叶面积与叶干重保持同速增长;成树、幼树叶干重与叶体积保持同速增长,幼苗叶体积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干重的增长速度;成树叶含水量的增长速度小于叶干重的增长速度,幼树、幼苗两性状间保持等速增长。叶含水量与叶干重的异速生长指数在不同的林型间有显著差异,白桦林叶含水量的增长速度小于叶干重的增长速度,其余两个林型均为等速增长趋势。这些结果揭示了不同发育阶段五角枫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随叶干重的增加,成树将更多的叶生物量投资于同化和支持结构;幼树则保持对光合面积和光合同化结构的稳步投资;而幼苗主要投资于叶面积的增大。叶含水量与叶干重的异速曲线在不同林型间的差异说明叶片代谢活性相较于其他叶性状可塑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速生长 林型 叶性状 发育阶段 可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