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5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精料和粗料对牦牛瘤胃液发酵饲料参数优化研究
1
作者 申迪 张曼 +5 位作者 廖扬 王书祥 秦燕 刘文辉 杨英魁 柴沙驼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7,共5页
为研究牦牛瘤胃液在体外对精料和粗料的发酵参数,试验添加了25%的牦牛瘤胃液,并通过调节温度、水料比、pH和发酵时间来进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牦牛瘤胃液对精饲料的最佳发酵参数为温度39.5℃、pH 7.1、水料比1.4∶1以及发酵时间24... 为研究牦牛瘤胃液在体外对精料和粗料的发酵参数,试验添加了25%的牦牛瘤胃液,并通过调节温度、水料比、pH和发酵时间来进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牦牛瘤胃液对精饲料的最佳发酵参数为温度39.5℃、pH 7.1、水料比1.4∶1以及发酵时间24 h;对粗饲料的最佳发酵参数为温度39.0℃、pH 6.9、水料比1.0∶1以及发酵时间24 h。这些结果有助于确定牦牛瘤胃液体外发酵的最佳条件,为瘤胃液发酵饲料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液发酵饲料 发酵时间 发酵温度 发酵pH 水料比 发酵参数
下载PDF
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对棕榈粕-豆粕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毛方华 陈倩倩 +3 位作者 史怀 刘国红 郑回勇 张海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3,共5页
棕榈粕价格低廉、产量大,能量和蛋白等营养密度高,是极具潜力的饲料原料。本研究利用酿酒酵母和乳酸菌固态发酵棕榈粕,比较棕榈粕-豆粕配比及发酵方式对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揭示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明确原料配比和发... 棕榈粕价格低廉、产量大,能量和蛋白等营养密度高,是极具潜力的饲料原料。本研究利用酿酒酵母和乳酸菌固态发酵棕榈粕,比较棕榈粕-豆粕配比及发酵方式对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揭示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明确原料配比和发酵流程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豆粕添加量越大,发酵饲料温度越高,而棕榈粕添加量越大,发酵样本pH越低。同时,二次发酵可促进发酵饲料升温并利于pH降低。发酵后棕榈粕-豆粕粗蛋白质含量为26.4%~37.8%,均有明显增加,尤其是棕榈粕:豆粕为2:1二次发酵组,其粗蛋白质含量由23.6%升至31.8%,提高了34.7%;其蛋白酶活性也高于其他组。棕榈粕-豆粕发酵后,辛酸酯是主要的酯类物质,二次发酵能促进酯类物质的累积,增加饲料风味。本研究为棕榈粕饲料化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固态发酵 一次发酵 二次发酵 棕榈粕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JM108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孙文 李宝磊 +7 位作者 侯保朝 洪维鍊 何剑 梁超 张宇 满朝新 姜毓君 郭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5,共7页
本研究以嗜热链球菌JM108的生长和代谢为研究对象,以建立随时间变化模型,模拟细菌的生长、产物合成以及底物消耗的动力学变化。在M17培养基中接种嗜热链球菌JM108,每隔2 h对发酵体系内的嗜热链球菌JM108活菌数、乳酸含量以及葡萄糖含量... 本研究以嗜热链球菌JM108的生长和代谢为研究对象,以建立随时间变化模型,模拟细菌的生长、产物合成以及底物消耗的动力学变化。在M17培养基中接种嗜热链球菌JM108,每隔2 h对发酵体系内的嗜热链球菌JM108活菌数、乳酸含量以及葡萄糖含量进行测定,采用3种经典模型Logistic模型、Boltzmann模型和SGompertz模型对实验值进行非线性拟合。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最适合用于描述细菌生长动力学、乳酸生成动力学和葡萄糖消耗动力学,其R2值分别为0.9974、0.9947和0.9964,均大于0.99,拟合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均小于15%,拟合良好,表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发酵过程的动态变化。嗜热链球菌JM108生长量动力学方程为:y=8.59+-2:39/1+(x/2.32)^(0.02);乳酸生成量动力学方程为:y=1.05+-1:061+(x/3.67)^(3.23);葡萄糖消耗量动力学方程为:y=0.02+0.151+(x/3.47)^(3.90)。建立嗜热链球菌JM108的发酵动力学模型,为描述发酵的动力学特征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JM108 发酵 发酵过程 非线性拟合 发酵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产蛋白酶高温菌株筛选及豆粕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4
作者 张军燕 张焕新 +4 位作者 吴平 刘萍 黄延莉 代春华 何荣海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从云烟卷烟中分离纯化后得到1株产蛋白酶能力较强的高温菌株YYC4。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确定YYC4菌株高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豆粕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 从云烟卷烟中分离纯化后得到1株产蛋白酶能力较强的高温菌株YYC4。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确定YYC4菌株高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豆粕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80 g/mL、发酵温度55℃、接种量10^(7)CFU/g含水基质、相对湿度80%、发酵时间50 h、MgSO_(4)质量分数0.12%。在此条件下发酵,豆粕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由4.92%升高至18.57%,总蛋白质量分数由40.42%增加至47.95%,胰蛋白酶抑制剂质量分数则由8.19 mg/kg降低至3.19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高温固态发酵 菌株筛选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发酵工艺优化及抗疲劳特性研究
5
作者 马勇 慕永利 +1 位作者 周硕 冉军舰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7,共7页
以沙棘和百香果为原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1∶1)为发酵菌种,制备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以感官评分和小鼠力竭跑步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 以沙棘和百香果为原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1∶1)为发酵菌种,制备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以感官评分和小鼠力竭跑步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并探讨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对小鼠抗疲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14 h,混菌接种量5%,沙棘果汁与百香果汁体积比1∶1,木糖醇添加量6%。在此优化条件下,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的感官评分和小鼠力竭跑步时间分别为(87.65±3.12)分和(138.1±3.5)s。相比对照组,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喂食力竭跑步小鼠,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58.7%和43.1%(P<0.05),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了50%以上(P<0.05),肌酸激酶活性显著降低了48.8%(P<0.05)。结果显示,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对力竭跑步小鼠具有较好的抗疲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百香果 混菌发酵 发酵工艺优化 抗疲劳
下载PDF
开菲尔发酵及应用于疾病预防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阮晖 竺莹莹 +2 位作者 林思敏 钱雪芹 王菁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共6页
开菲尔是一类具有悠久传统的益生菌发酵食品,其发酵作用由开菲尔粒(KG)完成,根据底物的不同分为乳开菲尔粒(MKG)和水开菲尔粒(WKG),在组成上以乳酸菌和酵母为主,成为筛选益生菌菌株的主要来源。该文介绍了乳开菲尔(MK)及水开菲尔(WK)的... 开菲尔是一类具有悠久传统的益生菌发酵食品,其发酵作用由开菲尔粒(KG)完成,根据底物的不同分为乳开菲尔粒(MKG)和水开菲尔粒(WKG),在组成上以乳酸菌和酵母为主,成为筛选益生菌菌株的主要来源。该文介绍了乳开菲尔(MK)及水开菲尔(WK)的发酵菌株及发酵方式,总结了其对肠道功能紊乱、保肝护肝及代谢综合征疾病的预防与辅助治疗的功效,为益生菌菌株发掘和功能性发酵食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菲尔 开菲尔粒 益生菌 发酵技术 功能性发酵食品
下载PDF
发酵棉籽粕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7
作者 廖云琼 康永刚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29,36,共6页
棉籽粕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粗蛋白含量较高,可用于替代豆粕,但因含有较高含量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棉籽粕经微生物发酵后,能有效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棉籽粕的营养价值,进而提高动物的饲喂效果。本文综述... 棉籽粕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饲料,粗蛋白含量较高,可用于替代豆粕,但因含有较高含量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棉籽粕经微生物发酵后,能有效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棉籽粕的营养价值,进而提高动物的饲喂效果。本文综述了发酵棉籽粕的营养价值、发酵工艺、安全性评价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发酵棉籽粕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棉籽粕 营养价值 发酵工艺 安全性评价 动物生产
原文传递
混菌发酵紫秋葡萄酒工艺优化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8
作者 张昂 路建锋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该研究以紫秋葡萄(Vtis davidii Foex)为原料,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X-10与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WK混合发酵制备紫秋葡萄酒。以花青素含量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其... 该研究以紫秋葡萄(Vtis davidii Foex)为原料,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X-10与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WK混合发酵制备紫秋葡萄酒。以花青素含量及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秋葡萄酒的最佳发酵工艺为:浸渍温度12℃、浸渍时间20 h、酵母菌接种量1.5%、酵母菌接种比例(FX-10∶WK)3∶7、前发酵温度24℃。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的紫秋葡萄酒色泽紫红透亮,果香、酒香纯正,香味协调,酒体丰满,醇厚协调,具有该产品的典型特征,感官评分为87.38分;花青素含量为583.86 m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98°Bx,酒精度为12.57%vol,还原糖含量为3.24 g/L,总酸含量为4.62 g/L,挥发酸含量为0.86 g/L;微生物菌落总数与大肠杆菌均未检出,其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从紫秋葡萄酒中共检出3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总含量为311.754 mg/L,其中,包括醇类10种、醛类4种、酸类5种、酯类14种、其他类物质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秋葡萄 混菌发酵 发酵工艺 正交试验 理化指标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园林废弃物的高温好氧发酵无害化处理研究
9
作者 刘立成 冯胜利 +3 位作者 杜影坤 陈智坤 路强强 王亚玲 《陕西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0-85,共6页
本文旨在探究在不同处理模式下园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效果,为园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途径。堆体设置CK(园林废弃物)、T1(园林废弃物+尿素+红糖+有机肥腐熟剂)、T2(园林废弃物+尿素+红糖+园林废弃物降解复合菌剂+... 本文旨在探究在不同处理模式下园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效果,为园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有效途径。堆体设置CK(园林废弃物)、T1(园林废弃物+尿素+红糖+有机肥腐熟剂)、T2(园林废弃物+尿素+红糖+园林废弃物降解复合菌剂+稻糠粉)的三种处理。在好氧发酵过程中,通过对温度、碳氮比、发芽率、发芽指数、重金属含量、杂草种子灭活等参数测定。发现T2处理通过高温好氧发酵,对病原菌、杂草种子等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发酵后的产物在完成腐熟过程后已经实现了无害化的标准,这一成果为园林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参考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好氧发酵 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 发酵产物
下载PDF
基于历史典籍的中药淡豆豉发酵炮制过程分析
10
作者 董超 孙劲冲 +2 位作者 李若楠 马心怡 王鑫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5年第7期74-80,共7页
参考历代典籍的文献记载,梳理了食品豆豉和中药淡豆豉的历史沿革和药效应用,对比了中药淡豆豉的经典古法、地方性炮制规范和中国药典等工艺的差异,以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析了其微生物菌株、发酵过程、功能性成分和酶活特性,建议首先... 参考历代典籍的文献记载,梳理了食品豆豉和中药淡豆豉的历史沿革和药效应用,对比了中药淡豆豉的经典古法、地方性炮制规范和中国药典等工艺的差异,以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析了其微生物菌株、发酵过程、功能性成分和酶活特性,建议首先优化、明确其微生物菌株,然后采用纯菌株的发酵工艺炮制中药淡豆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豆豉 发酵中药 发酵炮制
下载PDF
Viili源发酵菌种筛选及其复配发酵剂发酵特性分析
11
作者 胡晓冉 何晓伟 +3 位作者 曹晓萱 王佳祎 高洁 桑亚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9期23-32,共10页
目的 筛选Viili发酵乳中的乳酸菌,探讨复配发酵剂中菌种比例。方法 通过平板划线分离筛选其微生物,根据16SrR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菌株的种属。并结合Viili发酵乳中细菌的丰度对复配比例进行设计,对复配发酵组的酸度、胞外多糖含量... 目的 筛选Viili发酵乳中的乳酸菌,探讨复配发酵剂中菌种比例。方法 通过平板划线分离筛选其微生物,根据16SrR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菌株的种属。并结合Viili发酵乳中细菌的丰度对复配比例进行设计,对复配发酵组的酸度、胞外多糖含量、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多样性结果显示检测出4个细菌属,其中乳球菌属(Lact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anostoc)作为优势细菌属,占比分别为49.12%、40.67%、10.21%。分离筛选得到乳酸乳球菌H2、嗜热链球菌H17、肠膜明串珠菌H30、副干酪乳杆菌H33。通过复配设计20组不同比例的发酵实验,综合评估pH、凝乳时间、质构特性、胞外多糖含量及风味等指标,结果表明,复配组S13(活菌数之比为H2:H17:H30:H33=11:4:4:1)和S17(活菌数之比为H2:H17:H30:H33=30:35:16:19)在各项性能上与Viili发酵乳最为接近。结论 复配组S13(H2:H17:H30:H33=11:4:4:1)和S17 (H2:H17:H30:H33=30:35:16:19)具有作为复合发酵剂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为Viili发酵乳复配发酵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ili发酵 复配发酵 发酵特性
原文传递
发酵型牛肉黄豆酱制作工艺
12
作者 肖泽源 龙正玉 +4 位作者 邹金浩 任国谱 曹清明 杨怀谷 唐道邦 《农村新技术》 2025年第3期71-71,共1页
豆酱是以黄豆为主要原材料,将煮制的黄豆压块后再经过制曲、发酵等一系列工艺,最终得到的半流动态发酵食品。传统中国豆酱由于配料、工艺、产地不同,种类多样,但都因具有独特的风味、香气和口感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发酵型牛肉黄豆酱是... 豆酱是以黄豆为主要原材料,将煮制的黄豆压块后再经过制曲、发酵等一系列工艺,最终得到的半流动态发酵食品。传统中国豆酱由于配料、工艺、产地不同,种类多样,但都因具有独特的风味、香气和口感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发酵型牛肉黄豆酱是指将牛肉、豆曲和盐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接种发酵剂,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酱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酱制品 发酵型牛肉 半流动态发酵食品 黄豆酱
下载PDF
传统与接种发酵泡菜的微生物菌群及品质差异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诗美 温岚 +8 位作者 林登蕃 周映君 朱作华 龚文兵 严理 胡镇修 彭源德 苏小军 谢纯良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5,共6页
泡菜作为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最常用的两种发酵方式分为传统发酵和接种发酵,其中,传统发酵泡菜中菌群种类复杂多样,易被杂菌污染,致使泡菜质量不稳定难以实现工业化,采用接种发酵可以克服传统发酵方式发酵时... 泡菜作为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最常用的两种发酵方式分为传统发酵和接种发酵,其中,传统发酵泡菜中菌群种类复杂多样,易被杂菌污染,致使泡菜质量不稳定难以实现工业化,采用接种发酵可以克服传统发酵方式发酵时间长、品质不稳定等方面的缺点。该文简单介绍了传统发酵中母水发酵、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方式的特点,比较了两种发酵方式泡菜的微生物菌群及品质指标(风味物质、感官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差异,为后续泡菜发酵和生产加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传统发酵 接种发酵 微生物菌群 品质
下载PDF
尿素添加浓度对乳酸菌发酵秸秆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14
作者 毕庆悦 张敏 +2 位作者 金楚砚 耿春银 金英海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3,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发酵后的玉米秸秆添加不同浓度尿素对延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分别在乳酸菌发酵玉米秸秆中添加0(对照组)、0.5%(T1组)、1.0%(T2组)、1.5%(T3组)和2.0%(T4组)的尿素,用3头体重600 kg左右,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延边...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发酵后的玉米秸秆添加不同浓度尿素对延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分别在乳酸菌发酵玉米秸秆中添加0(对照组)、0.5%(T1组)、1.0%(T2组)、1.5%(T3组)和2.0%(T4组)的尿素,用3头体重600 kg左右,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延边黄牛瘤胃液进行体外发酵,测定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产气参数、甲烷产量、瘤胃原虫数量、发酵参数、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等指标。结果表明:T2组最大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甲烷产量随尿素添加量增加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T2组的甲烷产量最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T2组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T3、T4组(P<0.05);T2组pH显著低于对照组、T3、T4组(P<0.05);T2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T2组乙酸/丙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4组(P<0.05);T1、T2组有机物消化率、代谢能显著高于对照组、T3、T4组(P<0.05);T2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3、T4组粗蛋白体外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1、T2组(P<0.05)。添加尿素对降低甲烷产量、瘤胃原虫数量等作用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添加1.0%尿素的乳酸菌发酵秸秆相对于其他组在提高产气量、有机物消化率、粗蛋白体外消化率,降低乙酸/丙酸值方面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乳酸菌 发酵参数 玉米秸秆 瘤胃发酵
下载PDF
低质粗饲料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对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
15
作者 刘金平 拜彬强 +5 位作者 鲍宇红 胡广卫 周建伟 徐振华 成艳芬 郝力壮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3-98,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低质粗饲料型发酵全混合日粮(TMR)对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牦牛(阉牛)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牦牛。对照组饲喂未发酵的燕麦干草TMR,试验组饲喂发酵的小麦秸秆低质粗饲料TMR。... 试验旨在探究低质粗饲料型发酵全混合日粮(TMR)对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牦牛(阉牛)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牦牛。对照组饲喂未发酵的燕麦干草TMR,试验组饲喂发酵的小麦秸秆低质粗饲料TMR。结果表明:(1)试验组和对照组初始重差异不显著,但试验组终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的均值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干物质采食量(DMI)有显著的趋势(P=0.055)。(2)试验组葡萄糖(GLU)、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ALB)、尿素氮(UN)和非酯化脂肪酸(NEFA)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组的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和丙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乙酸/丙酸值及氨态氮(NH_(3)-N)、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低质小麦秸秆粗饲料型发酵TMR对牦牛增重和促生长效果优于燕麦干草型T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质粗饲料 发酵全混合饲料 牦牛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瘤胃发酵
下载PDF
不同饲粮精粗比及菊粉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徐领 卢俊言 +7 位作者 陈欢 董佳豪 刘震灵 贾海阔 吴春会 李素霞 王明亚 李秋凤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510,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寻不同饲粮精粗比及菊粉(IN)和枯草芽孢杆菌(BS)添加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L 16(43)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3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IN添加水平、BS添加水平,精粗比分别为20∶80、40∶60、60∶40、80∶20,IN添... 本试验旨在探寻不同饲粮精粗比及菊粉(IN)和枯草芽孢杆菌(BS)添加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L 16(43)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3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IN添加水平、BS添加水平,精粗比分别为20∶80、40∶60、60∶40、80∶20,IN添加水平分别为0、0.15%、0.30%、0.45%,BS添加水平分别为0、1.7×10^(9)、1.7×10^(10)、1.7×10^(11) CFU/kg。共设16个组,每组5个重复。利用体外产气法进行体外发酵,分别测定2、4、6、8、12、24和48 h产气量及48 h营养物质降解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在12、24和48 h时,饲粮精粗比为60∶40组体外产气量显著高于饲粮精粗比为20∶80、40∶60和80∶20组(P<0.05);在24 h时,饲粮IN添加水平为0.30%组体外产气量显著高于饲粮IN添加水平为0、0.15%、0.45%组(P<0.05);在4、6、8、12 h时,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9)、1.7×10^(10)和1.7×10^(11) CFU/kg组体外产气量显著高于饲粮BS添加水平为0 CFU/kg组(P<0.05)。2)饲粮精粗比为60∶40和80∶20组干物质降解率(DMD)显著高于饲粮精粗比为20∶80和40∶60组(P<0.05),饲粮IN添加水平为0.30%组DMD显著高于饲粮IN添加水平为0、0.15%、0.45%组(P<0.05),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11) CFU/kg组DMD显著高于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10) CFU/kg组(P<0.05);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10)和1.7×10^(11) CFU/kg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显著高于饲粮BS添加水平为0、1.7×10^(9) CFU/kg组(P<0.05)。3)饲粮精粗比为60∶40组pH显著低于饲粮精粗比为20∶80和80∶20组(P<0.05),饲粮IN添加水平为0.30%和0.45%组pH显著低于饲粮IN添加水平为0组(P<0.05),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10)、1.7×10^(11) CFU/kg组pH显著低于饲粮BS添加水平为0 CFU/kg组(P<0.05)。饲粮精粗比为40∶60和60∶40组氨态氮(NH 3-N)含量显著低于饲粮精粗比为20∶80组(P<0.05),饲粮IN添加水平为0.15%和0.30%组NH 3-N含量显著低于饲粮IN添加水平为0组(P<0.05)。饲粮精粗比为60∶40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饲粮精粗比为20∶80和40∶60组(P<0.05),饲粮IN添加水平为0.30%组TVFA含量显著高于饲粮IN添加水平为0、0.15%和0.45%组(P<0.05),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10) CFU/kg组乙酸和TVFA含量显著高于饲粮BS添加水平为0、1.7×10^(9) CFU/kg组(P<0.05)。综合分析体外发酵特性,筛选出最适各因素水平为:饲粮精粗比60∶40,IN添加水平0.30%,BS添加水平1.7×10^(10) CF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发酵 精粗比 菊粉 枯草芽孢杆菌 瘤胃发酵
下载PDF
羽毛粉菌酶协同固态发酵最佳工艺研究
17
作者 肖家乐 冯志华 +2 位作者 张祖朔 檀建新 龚建刚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8-657,共10页
本试验旨在利用实验室保藏的可用于羽毛降解的菌株,将其同角蛋白降解酶结合,对羽毛粉进行菌酶协同固态发酵,探究其最佳发酵工艺,并应用于羽毛的生物降解。以LB培养基进行菌株培养,以羽毛粉作为唯一有机营养源的培养基进行发酵;设计单因... 本试验旨在利用实验室保藏的可用于羽毛降解的菌株,将其同角蛋白降解酶结合,对羽毛粉进行菌酶协同固态发酵,探究其最佳发酵工艺,并应用于羽毛的生物降解。以LB培养基进行菌株培养,以羽毛粉作为唯一有机营养源的培养基进行发酵;设计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通过对发酵产物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体外消化率的测定,确定羽毛粉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菌酶组合方式为金黄色肠球菌菌株SRD15-实验室筛选出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角蛋白降解酶,菌酶比例为1∶2,发酵时间为13 d,接种量为8%,加水量为35%。发酵后产物的体外消化率为76.31%,较发酵前提高了24.34%,可溶性蛋白含量为48.93%,较发酵前提高了5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粉 菌酶协同 固态发酵 发酵工艺
下载PDF
德昂酸茶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18
作者 朱绍先 侯艳 +4 位作者 刘娅 卢凤美 杨卫星 李国友 肖蓉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0,共6页
该研究以德昂酸茶为原料,以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为发酵菌种制备德昂酸茶乳酸菌发酵饮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并检测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德昂酸茶乳酸菌发酵饮料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 该研究以德昂酸茶为原料,以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为发酵菌种制备德昂酸茶乳酸菌发酵饮料,利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并检测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德昂酸茶乳酸菌发酵饮料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4%、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接种菌液体积比1∶2、菌种接种量2.5%、37℃发酵12 h。在此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德昂酸茶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感官评分为84.85分,pH值为4.01±0.01,总酸含量为(0.34±0.02)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00±0.01)%,总糖含量为(2.24±0.1)g/100 mL,茶多酚含量为(13.73±0.29)g/L,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6.30±0.13)mg/100 mL,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GB 7101—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昂酸茶 发酵饮料 发酵工艺优化 品质分析
下载PDF
耐低温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刘红玉 曾泰儒 +6 位作者 张云飞 文兴金 刘海平 张磊 肖启银 李小梅 闫艳红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9-678,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挖掘出低温条件下生长速率和产酸速率俱佳的乳酸菌,并将其回接至若尔盖县白河牧场的青贮燕麦(Avena sativa),研究耐低温乳酸菌对燕麦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通过限制性培养方法筛选耐低温菌株,并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 本研究旨在挖掘出低温条件下生长速率和产酸速率俱佳的乳酸菌,并将其回接至若尔盖县白河牧场的青贮燕麦(Avena sativa),研究耐低温乳酸菌对燕麦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通过限制性培养方法筛选耐低温菌株,并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乳酸菌菌株YZ3在4℃低温条件下产酸性能最佳(pH可达到5.38),且能耐低pH(4.0)和高盐浓度(6.5%NaCl)环境;2)通过生理生化试验、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乳酸菌YZ3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3)低温环境下YZ3处理的燕麦青贮乳酸含量升至63.7 mg·g^(-1),显著高于无添加对照(P<0.05),青贮料pH降低至4.1,显著低于无添加对照(P<0.01)。综上所述,添加乳酸菌YZ3能够改善燕麦的青贮发酵品质,YZ3可作为川西北高寒地区的低温青贮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低温乳酸菌 产酸速率 燕麦 发酵品质 川西北高原 营养品质 厌氧发酵
下载PDF
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0
作者 张俊峰 冷来福 +3 位作者 齐仁立 王敬 邱小宇 王琪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1-27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发酵菜籽粕和发酵白酒糟)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72头健康、体重[(31.21±0.31)kg]相近的“长白×荣昌”生长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发酵菜籽粕和发酵白酒糟)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72头健康、体重[(31.21±0.31)kg]相近的“长白×荣昌”生长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和低蛋白质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5.15%和13.66%;低蛋白质-发酵组以发酵菜籽粕和发酵白酒糟代替饲粮中的豆粕,其添加水平分别为10%和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3.72%。预试期3 d,正试期39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发酵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发酵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蛋白质-发酵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发酵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和低蛋白质组相比,低蛋白质-发酵组的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发酵组的饲料成本分别降低了0.04、0.30元/kg,毛利润分别增加了5.58、11.43元/头。由此可见,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发酵菜籽粕和发酵白酒糟对生长猪生长性能无影响,能提高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改善猪只健康水平,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蛋白质 发酵菜籽粕 发酵白酒糟 生长猪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