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菇发酵培养料制备过程中黄曲霉毒素降解变化分析
1
作者 崔筱 胡素娟 +4 位作者 刘芹 吴杰 师子文 张玉亭 孔维丽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3-99,共7页
为解析平菇发酵培养料制备过程中黄曲霉毒素降解的变化规律,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宏基因组学技术,对平菇发酵培养料制备过程中5个时期黄曲霉毒素含量及相关微生物基因丰度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初期(T1)培养料含有AFM1、AFG2... 为解析平菇发酵培养料制备过程中黄曲霉毒素降解的变化规律,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宏基因组学技术,对平菇发酵培养料制备过程中5个时期黄曲霉毒素含量及相关微生物基因丰度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初期(T1)培养料含有AFM1、AFG2两种黄曲霉毒素,升温阶段(T2)其含量均升至最高;第2次至第4次翻堆(T3至T5)时期未检测到黄曲霉毒素。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黄曲霉毒素含量与曲霉属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和藤黄单胞菌属(Luteimonas)在发酵过程中是优势属,且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的能力;发酵过程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变化与该2个属的相对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推测该2个属可能在平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降解了黄曲霉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发酵培养料 黄曲霉毒素 降解
下载PDF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技术应用于食用菌发酵培养料分析的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妍 刘顺杰 +4 位作者 张亚茹 孙育红 黄建春 余昌霞 陈明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8-156,共9页
食用菌培养料的腐熟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营养成分降解程度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期的生产过程及产量。物种多样性差异反映了生态群落的功能和动态变化,因此分析发酵培养料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食用菌培养料的腐熟是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营养成分降解程度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期的生产过程及产量。物种多样性差异反映了生态群落的功能和动态变化,因此分析发酵培养料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对生产优质的培养料,使食用菌获得高产量尤为重要。本文梳理了食用菌发酵培养料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简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并综述了其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未来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研究及开发复合菌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发酵培养料 微生物 多样性
下载PDF
双孢蘑菇隧道发酵培养料应用效果及铺料厚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耿新军 王晓巍 +2 位作者 张桂香 任爱民 杨琴 《林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8期54-56,共3页
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rge)Sing.]隧道发酵培养料为研究对象,比较常规一次发酵培养料与隧道发酵培养料的应用效果,并筛选出隧道发酵培养料的适宜铺料厚度。结果表明:隧道发酵培养料各方面指标均优于常规一次发酵培养料,隧道... 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rge)Sing.]隧道发酵培养料为研究对象,比较常规一次发酵培养料与隧道发酵培养料的应用效果,并筛选出隧道发酵培养料的适宜铺料厚度。结果表明:隧道发酵培养料各方面指标均优于常规一次发酵培养料,隧道发酵培养料的适宜铺料厚度应控制在30cm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 隧道发酵培养料 一次发酵培养料 铺料厚度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4
作者 赵玉阳 周金看 +3 位作者 夏会楠 李东晓 郑素月 王春霞 《食药用菌》 2023年第4期262-269,共8页
培养料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础,决定栽培产量与品质。双孢蘑菇、姬松茸、草菇等通常采用发酵培养料栽培,研究培养料发酵过程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对培养料发酵技术改进、原材料选择调整、培养料配方优化等具有指导意... 培养料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础,决定栽培产量与品质。双孢蘑菇、姬松茸、草菇等通常采用发酵培养料栽培,研究培养料发酵过程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对培养料发酵技术改进、原材料选择调整、培养料配方优化等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查阅文献,系统阐述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含水率、pH和电导率等的变化,培养料中有机质、总氮、碳氮比的营养变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物质变化,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的酶活性变化,以及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培养料发酵 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营养变化 物质变化
下载PDF
采用ARDRA研究双孢蘑菇培养料后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Ⅰ)——细菌16S rDNA全长文库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何丽鸿 于荣利 +1 位作者 陈明杰 潘迎捷 《食用菌学报》 2008年第4期11-19,共9页
采用化学裂解和酶解相结合的方法,以加入PVPP的高盐缓冲液作为细胞裂解反应体系,用PEG- 8000进行DNA沉淀.从双孢蘑菇堆肥后发酵的4个代表时期培养料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总DNA,再以总DNA为模板,以专用引物F27和R1498进行PCR扩增,获得16S rDN... 采用化学裂解和酶解相结合的方法,以加入PVPP的高盐缓冲液作为细胞裂解反应体系,用PEG- 8000进行DNA沉淀.从双孢蘑菇堆肥后发酵的4个代表时期培养料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总DNA,再以总DNA为模板,以专用引物F27和R1498进行PCR扩增,获得16S rDNA片段,经纯化后构建4个时期样品的细菌16S rDNA文库。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获得的总DNA质量较好。采用PCR扩增可获得多个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特异片段;细菌16S rDNA文库的目的片段插入效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培养料发酵 细菌16S rDNA文库
下载PDF
采用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ARDRA)研究双孢蘑菇培养料后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Ⅱ)-细菌群落结构ARDRA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何丽鸿 于荣利 +1 位作者 陈明杰 潘迎捷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ARDRA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rge)Sing.]培养料后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细菌16S rDNA文库ARDRA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群落在后发酵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变化,4个时期文库的16S rDNA组成分别以各自独有酶切类型为主。A... 采用ARDRA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rge)Sing.]培养料后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细菌16S rDNA文库ARDRA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群落在后发酵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变化,4个时期文库的16S rDNA组成分别以各自独有酶切类型为主。ARDRA文库优势类群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培养料中的细菌组成远多于传统分离方法所获得的类群:在"空气调节"时期培养料(C6)中发现了一些未曾报道的Bacilli门成员,如Trichococcus属、Planococcus属和Caryophanon属,以及γ-Proteobacteria亚纲;而在"后发酵"开始和结束的培养料(C1和C7)中分别检测到了Ther mus ther mophilus和α-Proteobacteria亚纲的细菌,这些是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高温堆肥中发现的新类群;同时,在整个"后发酵"过程中还发现了大量目前尚未获得培养的细菌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培养料发酵 细菌16S RDNA 细菌群落结构 ARDRA
下载PDF
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后贮藏和利用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建春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0,共2页
1 国内双孢蘑菇培养料生产概况 我国的双孢蘑菇栽培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推广,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主要产区在福建、江苏、浙江、四川、上海等,90年代初开始,实现了“南菇北移”的技术革新,河北、山东等省双孢蘑菇栽培发展迅速,成... 1 国内双孢蘑菇培养料生产概况 我国的双孢蘑菇栽培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推广,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主要产区在福建、江苏、浙江、四川、上海等,90年代初开始,实现了“南菇北移”的技术革新,河北、山东等省双孢蘑菇栽培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双孢蘑菇栽培的重要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革新 培养料发酵 双孢蘑菇 贮藏 蘑菇栽培 蘑菇培养料 生产概况 年代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数据采集
8
作者 孙亚红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3-245,共3页
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pH、氧气含量等信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知识推理,以获取更多潜在的有用信息。通过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数据的采集和控制,实现了料堆温度的自动报警功能。为提高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的自动化控... 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pH、氧气含量等信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知识推理,以获取更多潜在的有用信息。通过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数据的采集和控制,实现了料堆温度的自动报警功能。为提高食用菌培养料发酵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发酵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培养料发酵 数据挖掘 数据采集 温度控制
下载PDF
蘑菇培养料发酵不能熟过头
9
作者 冯国民 《食用菌》 2011年第3期60-60,共1页
蘑菇培养料须经发酵腐熟。有的菇农认为培养料发酵腐熟程度越高越好,其实不然。如果腐熟过渡,培养料营养成份大部分被微生物消耗,不能满足蘑菇对营养的需要。料中草茎失去弹性,通气性差,不利于蘑菇菌丝体的呼吸。
关键词 培养料发酵 蘑菇培养料 营养成份 腐熟 微生物 通气性 菌丝体 草茎
下载PDF
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操作技术
10
作者 宋金俤 《农家致富》 2007年第17期34-35,共2页
因本刊在11月初将推出食用菌栽培技术免费培训班。为了配合培训班的授课内容,我们特约请江苏省食用菌专家宋金俤老师等撰写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相关专题。
关键词 操作技术 培养料二次发酵 食用菌栽培 蘑菇 授课内容 培训班 江苏省
下载PDF
食用菌种植过程培养料通风发酵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子乔 罗星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25,共4页
当前食用菌种植过程培养料发酵通风设计方法模拟情况与实际值拟合度低、培养料通风发酵保存效果不理想,提出基于轴流风机的食用菌种植过程培养料通风发酵模拟方法.引入标准RNG k-ε,构建轴流风机控制数学模型.基于轴流风机控制数学模型... 当前食用菌种植过程培养料发酵通风设计方法模拟情况与实际值拟合度低、培养料通风发酵保存效果不理想,提出基于轴流风机的食用菌种植过程培养料通风发酵模拟方法.引入标准RNG k-ε,构建轴流风机控制数学模型.基于轴流风机控制数学模型,设置轴流风机食用菌种植过程培养料发酵通风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和初始参数.依据边界条件与初始参数设置,结合食用菌种植过程培养料发酵通风特性和风机内部各个部件结构特性,选取专用非结构化网格和四面体单元实现轴流风机全流场几何模型网格化,完成轴流风机有限元模型构建.将所建模型应用至食用菌种植过程培养料发酵通风中,结果表明:当轴流风机运行工作频率为50 Hz时,食用菌种植过程培养料发酵保存效果保持一个较为平稳与低速的状态,符合培养料通风发酵特性.风机转速约为2000 r·min-1时食用菌种植过程培养料发酵污染浓度最低.该方法保存效率、模拟情况与实际值拟合度均优于当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风机 食用菌种植过程 培养料发酵通风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培养料自热后发酵栽培蘑菇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国朱 陈玉先 《中国食用菌》 1996年第2期21-22,共2页
培养料自热后发酵栽培蘑菇陈国朱(福建省莆田市食用菌开发中心351100)陈玉先(莆田市郑坂中学351142)近年来,我市蘑菇栽培从零星分散、每户栽培五十、一百平方米的小户经营,迅速转变为大户栽培,每户栽培四、五百平方... 培养料自热后发酵栽培蘑菇陈国朱(福建省莆田市食用菌开发中心351100)陈玉先(莆田市郑坂中学351142)近年来,我市蘑菇栽培从零星分散、每户栽培五十、一百平方米的小户经营,迅速转变为大户栽培,每户栽培四、五百平方米或几千平方米,最大的已达1.7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 食用菌 培养料发酵 栽培
下载PDF
大球盖菇培养料发酵实用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金国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第11期19-20,共2页
本文对大球盖菇栽培中几种常用的原料配方及在规模生产中熟料栽培时培养料的发酵过程做了具体介绍。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培养料发酵 实用技术
下载PDF
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敬星 《福建农业科技》 1997年第5期32-32,共1页
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李敬星(宁化县菌草生产开发办公室365400)1995~1996年产季,我县栽培蘑菇33万m2,推广规范化、集约化蘑菇栽培技术,近10万m2,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证明:掌握好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技... 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李敬星(宁化县菌草生产开发办公室365400)1995~1996年产季,我县栽培蘑菇33万m2,推广规范化、集约化蘑菇栽培技术,近10万m2,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证明:掌握好蘑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技术,能为蘑菇高产优质栽培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 栽培 培养料二次发酵 食用菌
下载PDF
平菇培养料发酵技术的改进
15
作者 邓衍领 《食用菌》 1998年第2期24-25,共2页
栽培平菇可以用发酵料和熟料等,但不管采用那种料,原料处理是栽培取得成功的基础.原料发酵可使料软化降低大分子化合物.转变成为简单的低分子化合物,有利于平菇菌丝的吸收利用.发酵后的培养料不利于杂菌繁殖.开放式接种不污染.它具有省... 栽培平菇可以用发酵料和熟料等,但不管采用那种料,原料处理是栽培取得成功的基础.原料发酵可使料软化降低大分子化合物.转变成为简单的低分子化合物,有利于平菇菌丝的吸收利用.发酵后的培养料不利于杂菌繁殖.开放式接种不污染.它具有省工、省时、效果好.但如果堆制技术掌握不当,易使料变质腐烂,从而导致栽培失败.现将笔者在生产中所得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培养料发酵 培养 栽培
下载PDF
适于双孢蘑菇多元化原料的培养料生产装备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莫丹君 颜卫兵 +4 位作者 张晓召 张琼尹 冯伟林 金群力 蔡为明 《食药用菌》 2021年第4期292-294,共3页
回顾我国双孢蘑菇培养料生产工艺的发展历程,分析国内外双孢蘑菇培养料生产装备发展现状,指出国外引进的培养料隧道集中发酵装备在我国使用非麦草原料时容易引起堵塞、缠绕,以及破坏草料结构等问题。介绍研制适于我国多元化原料的双孢... 回顾我国双孢蘑菇培养料生产工艺的发展历程,分析国内外双孢蘑菇培养料生产装备发展现状,指出国外引进的培养料隧道集中发酵装备在我国使用非麦草原料时容易引起堵塞、缠绕,以及破坏草料结构等问题。介绍研制适于我国多元化原料的双孢蘑菇培养料高效生产装备的设计原理、部件系统及其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多元化栽培原料 培养料发酵装备 研制 应用
下载PDF
无粪培养料栽培蘑菇高产技术
17
作者 郑新汉 《福建农业》 1998年第9期9-9,共1页
随着蘑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蘑菇栽培主要培养料之一的牛粪不足,已严重制约了蘑菇生产进一步扩大。为此,我镇自1990年开始推广无粪培养料栽培蘑菇技术,其生物效率达45—55%。平均单产每平方米9公斤以上。培养料发酵期从原来的30天缩... 随着蘑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蘑菇栽培主要培养料之一的牛粪不足,已严重制约了蘑菇生产进一步扩大。为此,我镇自1990年开始推广无粪培养料栽培蘑菇技术,其生物效率达45—55%。平均单产每平方米9公斤以上。培养料发酵期从原来的30天缩短到现在的15—20天,取得了极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料 栽培蘑菇 高产技术 发酵 蘑菇栽培 生物效率 培养料发酵 翻堆 晚稻草 重制
下载PDF
制作培养料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18
《乡村科技》 2010年第6期23-23,共1页
一、培养料发酵堆温度偏低(低于60℃) 1.原因。①堆料压得太紧或培养料含水量太高,造成透气不良,厌氧发酵。②培养料太少,堆料太松、太小。气温低,风力大,热量难以集聚。③原料变质,发酵前草料、粪肥发霉变质,微生物活动困... 一、培养料发酵堆温度偏低(低于60℃) 1.原因。①堆料压得太紧或培养料含水量太高,造成透气不良,厌氧发酵。②培养料太少,堆料太松、太小。气温低,风力大,热量难以集聚。③原料变质,发酵前草料、粪肥发霉变质,微生物活动困难,热力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料发酵 制作 培养料含水量 发霉变质 微生物活动 温度偏低 厌氧发酵 堆料
下载PDF
玉米芯发酵料水浸提液促平菇菌丝生长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素娟 宋凯博 +3 位作者 刘芹 崔筱 张玉亭 孔维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73-280,共8页
以平菇菌丝为试材,研究不同发酵时间(2、4、6、8、10 d)、不同体积分数(20%、40%、60%、80%、100%)的玉米芯培养料水浸提液对平菇菌丝长势、生物量、细胞形态、代谢相关酶(三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胞外酶(羧甲基纤维... 以平菇菌丝为试材,研究不同发酵时间(2、4、6、8、10 d)、不同体积分数(20%、40%、60%、80%、100%)的玉米芯培养料水浸提液对平菇菌丝长势、生物量、细胞形态、代谢相关酶(三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胞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10 d的培养料浸提液对平菇菌丝生长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尤其是体积分数为80%时,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53 cm·d^(-1)和1.79 mg,生长速度与100%体积分数无差异,生物量增加2.65 mg;三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2.6、6.4和4825 U·g^(-1);漆酶、蛋白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11.73、47.6 U·min^(-1)·mL^(-1);此外,三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漆酶、蛋白酶分别比100%体积分数时高5、7.2、2201 U·g^(-1)、2.0 U·min^(-1)·mL^(-1)及14.2 U·min^(-1)·mL^(-1),羧甲基纤维素酶增加了13.09 U·min^(-1)·mL^(-1)。此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80%体积分数平菇菌丝细胞内线粒体及囊状体数量较对照明显增加。发酵培养料水浸提液能够明显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发酵培养料 平菇菌丝 促生长
下载PDF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研究双孢蘑菇培养料后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何丽鸿 陈明杰 潘迎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的】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后发酵"期间内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希望利用现代分子生态学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对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动态的检测。【方法】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 【目的】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后发酵"期间内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希望利用现代分子生态学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对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动态的检测。【方法】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对取自双孢蘑菇培养料"后发酵"不同时期的七份样品的特异性扩增细菌16S rDNA的V3可变区进行分析。【结果】双孢蘑菇培养料中的细菌组成要远远丰富于人们用传统的分离方法所获得的类群,"空气调节"时期的培养料中不仅检测到了前人用经典培养方法获得的Bacillus属嗜热细菌,还发现了一些未曾报道的Bacilli门的成员,如Trichococcus属、Planococcus属和Caryophanon属,以及γ-Proteobacteria亚纲。而在"后发酵"刚开始和即将结束的培养料中分别检测到了Thermus thermophilus和α-Proteobacteria亚纲的细菌,这些是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各类高温堆肥中发现的新类群;【结论】发现双孢蘑菇培养料"后发酵"过程中细菌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双孢蘑菇培养料"后发酵"过程中还发现了大量目前尚未获得培养的细菌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 细菌群落结构 PCR-DGG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