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0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次生林中小斑啄木鸟的取食偏好
1
作者 荆媛 魏爽 +3 位作者 史文辉 马梓贺 王德宇 戎可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4,共11页
2022年3—6月,于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小斑啄木鸟(Dryobates minor)取食偏好的调查。采用样方结合样线与无线电追踪技术追踪小斑啄木鸟,采用基于“利用-可利用型”方法的Bailey’s方法分析小斑啄木鸟取... 2022年3—6月,于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小斑啄木鸟(Dryobates minor)取食偏好的调查。采用样方结合样线与无线电追踪技术追踪小斑啄木鸟,采用基于“利用-可利用型”方法的Bailey’s方法分析小斑啄木鸟取食树木与取食生境的偏好,采用主成分分析归纳影响选择取食地的主要因子,利用Fisher’s精确检验、非参数检验和相关性检验探究性别在取食行为中及主要因子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小斑啄木鸟偏好在活立木上,用轻啄的方式,在冠层处、侧枝上短时取食;株密度、取食树高度、坡度、优势种、最近人为干扰距离与样方内树的均高是影响小斑啄木鸟选择取食树木与取食生境的主要因子;小斑啄木鸟偏好在株密度适中、取食树的高度约15 m、平坡处、以春榆(Ulmus davidiana var.japonica)或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为优势种、靠近人为干扰和样方内树均高约13 m的生境内取食;与雌性相比,雄性还偏好在株密度较低、株高在3~5 m的树木上取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斑啄木鸟 取食偏好 取食行为 取食树木 取食生境
下载PDF
黄脊竹蝗对10种禾本科植物的取食选择
2
作者 孔唯维 文亦芾 +8 位作者 王艺璇 王梅 陈鹏 谢春华 周之宏 赵一鹤 周凯 方曾红 冯加德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草地和森林害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掌握黄脊竹蝗的食性偏好可为其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选取10种禾本科植物: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高丹草Sorghum hybrid sudangrass、...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草地和森林害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掌握黄脊竹蝗的食性偏好可为其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选取10种禾本科植物: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高丹草Sorghum hybrid sudangrass、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 Stapf.、扁穗雀麦Bromus cartharticus Vahl.、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 Beauv.、玉米Zea mays L.、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Munro) Keng f.、刚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Carr.) A.‘Viridis’、箭竹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研究黄脊竹蝗不同龄期的跳蝻及成虫取食能力、取食偏好、取食频率与时间关系的差异。结果表明:黄脊竹蝗取食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持续增加,跳蝻喜食禾本科牧草,2~5龄跳蝻取食最多的禾本科植物为白茅,3龄时开始出现暴食,5龄时达到取食峰值;成虫多喜食竹类和玉米,其中,取食偏好玉米和青皮竹,且成年雌性取食量高于雄性;黄脊竹蝗的活动时间与一天的温度与光照有密切关系,一天内取食频率会出现两个高峰期(即上午10∶00-12∶00,下午15∶00-18∶00)。研究结果为黄脊竹蝗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也为黄脊竹蝗的人工饲养及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脊竹蝗 取食能力 寄主植物 取食频率 取食偏好
下载PDF
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
3
作者 蔡守平 詹芳芳 +4 位作者 林和再 林浩宇 丁珌 宋海天 曾丽琼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8-40,61,共4页
于2022年,采用随机排列和两两组合的方法研究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油桐、油茶、乌桕、尾巨桉)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在4种寄主植物随机排列试验中,油桐鹰尺蠖幼虫对尾巨桉、油桐、乌桕的取食概率较高,分别平均为0.35、0.31、0... 于2022年,采用随机排列和两两组合的方法研究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油桐、油茶、乌桕、尾巨桉)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在4种寄主植物随机排列试验中,油桐鹰尺蠖幼虫对尾巨桉、油桐、乌桕的取食概率较高,分别平均为0.35、0.31、0.31,显著高于对油茶的取食概率。油桐鹰尺蠖幼虫对4种寄主叶碟的取食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最大的为油桐、乌桕,分别为42.90%、37.72%;其次是桉树,为28.37%;最少是油茶,仅8.13%。不同寄主两两组合试验中,幼虫对尾巨桉、油桐和乌桕的取食次数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油茶。综合结果表明,油桐鹰尺蠖幼虫对油桐、乌桕和尾巨桉具有明显的取食偏向,不倾向于取食油茶;但油桐、乌桕叶碟的被取食比例显著比尾巨桉高。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油桐鹰尺蠖的成灾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鹰尺蠖 取食选择性 叶碟法 油茶
下载PDF
2种蚜虫取食诱导棉花对棉长管蚜与棉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闫文静 朱玉永 +3 位作者 张玉栋 吴娜 张全成 王俊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1,158,共7页
为研究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与棉蚜Aphis gossypii对蚜虫取食诱导棉花的取食适应性,揭示取食诱导下两种蚜虫的取食竞争机制,采用刺探电位图谱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测定在健康棉花、棉长管蚜或棉蚜诱导的... 为研究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与棉蚜Aphis gossypii对蚜虫取食诱导棉花的取食适应性,揭示取食诱导下两种蚜虫的取食竞争机制,采用刺探电位图谱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测定在健康棉花、棉长管蚜或棉蚜诱导的棉花上取食6 h的棉长管蚜和棉蚜的16个重要参数,比较两种蚜虫的取食行为。研究发现:1)取食健康棉花时,棉蚜在木质部(G波)的取食持续总时间长于棉长管蚜,棉蚜在木质部的取食能力大于棉长管蚜,但二者在韧皮部的取食能力相差不大。2)取食棉长管蚜诱导的棉花时,棉蚜取食韧皮部(E2波)持续的总时间为(2 531.33±60.86)s,显著大于棉长管蚜E2波持续总时间[(2 196.00±98.91)s];取食棉蚜诱导的棉花时,棉蚜取食韧皮部、木质部持续的总时间显著长于棉长管蚜(P<0.05),说明棉蚜对于棉蚜诱导棉花的取食耐受性大于棉长管蚜。棉蚜对两种蚜虫取食诱导棉花的适应性更强,更易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棉长管蚜与棉蚜取食棉长管蚜或棉蚜诱导棉花的F波持续总时间长于健康棉花,说明经取食诱导的棉花具有一定的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棉花 竞争 取食行为 寄主植物抗虫性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中黑啄木鸟的取食生境偏好
5
作者 于美辰 陈俊达 +3 位作者 司雨蕙 魏爽 荆媛 戎可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8-337,共10页
2020年冬季—2022年冬季,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黑啄木鸟(Dryocopus martius)取食生境偏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取食微生境尺度中,黑啄木鸟取食树树种、取食树状态与对照样方具有显著差异(p<0.05)... 2020年冬季—2022年冬季,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黑啄木鸟(Dryocopus martius)取食生境偏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取食微生境尺度中,黑啄木鸟取食树树种、取食树状态与对照样方具有显著差异(p<0.05),偏好在冷杉(Abies fabri,47.71%)和半枯立木(73.86%)的树木主干(86.93%)中上部(43.14%)、上部(32.03%)取食,且偏好粗壮、高大的树木;在取食样方尺度中,黑啄木鸟偏好在有林窗(92.16%)的天然林(96.73%)中取食,偏好郁闭度较低、优势乔木均高较低、优势乔木平均胸径较大、样方中活立木较少、枯立木、倒木较多和距人为干扰更近的生境中取食,与对照样方呈显著差异(p<0.05)。资源选择函数结果表明,影响黑啄木鸟取食生境偏好的关键因子是取食树树种,次关键因子是枯立木数量、优势乔木均高、取食树高度和倒木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啄木鸟 取食生境偏好 阔叶红松林 资源选择函数
下载PDF
温度改变果蝇取食节律的相位
6
作者 高蕊华 沈颖达 刘志华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06-313,共8页
生物钟驱动取食行为的内在节律,取食节律的紊乱会造成代谢相关疾病。取食行为也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我们对动物是如何在外界环境变化时调整其内在的取食节律还不清楚。本文中探究了环境温度是如何和生物钟协同影响取食行为的节... 生物钟驱动取食行为的内在节律,取食节律的紊乱会造成代谢相关疾病。取食行为也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我们对动物是如何在外界环境变化时调整其内在的取食节律还不清楚。本文中探究了环境温度是如何和生物钟协同影响取食行为的节律。实验利用亮蓝染料不被肠道吸收的特性,通过测量排泄物中亮蓝的含量来计算黑腹果蝇在不同时间段的取食量。我们发现,当温度从25℃升高到29℃时,果蝇依然维持取食的昼夜节律,但其取食高峰由白天偏移到晚上。生物钟基因突变破坏这一现象。这些结果表明温度改变了生物钟所驱动的取食节律的相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食行为 昼夜节律 温度 生物钟 果蝇
下载PDF
磷酸盐对散白蚁取食偏好性的影响
7
作者 马延军 李培光 +1 位作者 刘继东 隋贺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研究7种磷酸盐对散白蚁取食偏好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选择取食实验筛选出对白蚁取食纤维素有较强促进作用的磷酸盐及其最佳添加浓度,然后通过无选择取食实验测定白蚁对添加这些磷酸盐的纤维素的取食量。结果在选择取食试验条件下,7种... 目的研究7种磷酸盐对散白蚁取食偏好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选择取食实验筛选出对白蚁取食纤维素有较强促进作用的磷酸盐及其最佳添加浓度,然后通过无选择取食实验测定白蚁对添加这些磷酸盐的纤维素的取食量。结果在选择取食试验条件下,7种磷酸盐均能不同程度促进白蚁取食,促进取食的效果与其浓度密切相关。促进取食效果最好的4种样品分别是含0.12%K2HPO4、0.09%Na4P2O7、0.18%Na4P2O7和0.46%K2HPO4的纤维素,取食量分别是参照的7.83、7.64、6.33和5.15倍;在无选择取食条件下,白蚁对添加磷酸盐的纤维素的取食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磷酸盐对白蚁取食纤维素有明显的影响,添加磷酸盐虽然在无选择取食条件下并不会明显增加白蚁对纤维素的取食量,但是在选择取食条件下能明显提高白蚁的取食偏好性,特别是K2HPO4和Na4P2O7,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散白蚁 取食偏好
原文传递
研究揭示蜜蜂外寄生螨的适应性取食策略
8
《甘肃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11-11,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团队联合国内外高校对蜜蜂两种外寄生蜂螨的取食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蜂螨在与蜜蜂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寄生适应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团队联合国内外高校对蜜蜂两种外寄生蜂螨的取食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蜂螨在与蜜蜂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寄生适应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螨的生活周期分为繁殖期和传播期两个重要时期。研究发现在繁殖期,大蜂螨在蜜蜂封盖巢房中主要取食蜂蛹的血淋巴,血淋巴为母螨的生殖及后代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在传播期,大蜂螨主要取食成蜂腹部的脂肪体,脂肪体的高热量为其寄生生活提供了充分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蜜蜂研究所 大蜂螨 昆虫生物学 脂肪体 蜂蛹 协同进化 取食策略
下载PDF
绿盲蝽取食对茶树营养物质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春 孟泽洪 +3 位作者 李帅 沈强 张小琴 陈正武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9-164,共6页
为明确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取食为害对茶树生理生化的影响,采用酶标仪、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受害程度茶树叶片的防御酶活性、初级营养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结果表明:茶树叶片中初级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 为明确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取食为害对茶树生理生化的影响,采用酶标仪、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受害程度茶树叶片的防御酶活性、初级营养物质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结果表明:茶树叶片中初级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受害程度的加深而持续降低,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随受害程度加深而不断升高。健康叶片与受害叶片中保护酶活性差异较大,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随着受害程度加深而不断升高,其中CAT活性在轻度受害下便迅速升高,POD和PPO活性在重度受害下急剧升高;绿盲蝽取食为害可致茶树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下降,其中GR活性下降幅度较大,为43.9%~53.9%。健康叶片与受害叶片中水杨酸甲酯和茉莉酸甲酯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水杨酸甲酯含量随着受害程度加深而不断降低,下降幅度在50%以上;轻度受害叶片中茉莉酸甲酯含量最低,后随着为害程度加深含量升高。综上表明,脯氨酸、POD、CAT、PPO等物质积极参与茶树应对绿盲蝽取食的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取食 茶树 防御酶 水杨酸甲酯 脯氨酸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对水稻的取食选择性、适合度及其与叶片生化物质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召 朱环 +2 位作者 黄近 金道超 杨洪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8,共8页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对我国不同水稻品种存在的潜在威胁,本研究采用自由选择法比较了草地贪夜蛾1龄和3龄幼虫对11个水稻品种的取食选择性,测定了6个水稻品种叶片的生化物质含量,并分析了该害虫取食选择与叶片生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进一步...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对我国不同水稻品种存在的潜在威胁,本研究采用自由选择法比较了草地贪夜蛾1龄和3龄幼虫对11个水稻品种的取食选择性,测定了6个水稻品种叶片的生化物质含量,并分析了该害虫取食选择与叶片生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了草地贪夜蛾在6个水稻品种上的适合度。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幼虫对11个水稻品种的取食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对‘N5Y306’‘XY66’和‘ZZYH7’表现出较高的取食选择率,而对‘KY21’‘TY390’和‘TXY’的取食选择率较低。相关分析表明,1龄幼虫的取食选择率与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3龄幼虫的取食选择率与总酚含量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取食6个水稻品种的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存在差异,以取食‘N5Y306’的幼虫历期最短(14.75 d)、化蛹率最高(88.65%)、单雌产卵量最多(537.56粒),而取食‘TXY’的幼虫历期最长(18.38 d)、化蛹率最低(67.38%)、单雌产卵量最少(227.68粒)。综合表明,草地贪夜蛾在不同水稻品种上均能够完成生长发育并实现种群繁殖,其在‘N5Y306’上的种群适合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水稻 取食选择 适合度 生化物质
下载PDF
高黎贡山赧亢白眉长臂猿食性及日取食量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建普 周伟 +3 位作者 周杰珑 艾怀森 黄晓祥 李家鸿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9-544,共6页
通过确定白眉长臂猿的取食特征及日取食量,探讨不同个体间和春、秋季间日取食量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影响日取食量和取食特征的因素,为白眉长臂猿日能量需求及其营养容纳量研究奠定基础。2007—2008年春、秋季,在高黎贡山赧亢采用焦点动物... 通过确定白眉长臂猿的取食特征及日取食量,探讨不同个体间和春、秋季间日取食量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影响日取食量和取食特征的因素,为白眉长臂猿日能量需求及其营养容纳量研究奠定基础。2007—2008年春、秋季,在高黎贡山赧亢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观察和记录数据。结果发现,白眉长臂猿取食36种食物的40个部位,其果实的食物单元、取食速度、单个鲜重值等取食特征不同于嫩叶。春、秋季白眉长臂猿每日取食果实量所占百分比最高、嫩叶所占百分比次之、茎和花所占百分比最低。春、秋季家群中雌猿的日取食量均高于雄猿。与家群的雌猿相比,独猿(♀)春季的日取食量稍高。在春季,独猿取食果实持续时间约为家群的2倍,而取食嫩叶的则与家群几乎相等。相同个体秋季的日取食量高于春季的,且春、秋季日取食各部位的量所占百分比也不同。分析结果表明,食性及日取食部位的量反映了白眉长臂猿选择食物的最基本策略。雌雄个体大小差异、能量消耗、食物特征、动物生理需求等因素影响白眉长臂猿的日取食量。白眉长臂猿取食持续时间与觅食树的食物资源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眉长臂猿 取食特征 取食持续时间 取食 高黎贡山
下载PDF
条华蜗牛对25种植物的取食选择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民照 杜艳丽 +4 位作者 覃晓春 杨光 孙淑玲 王进忠 张志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10,116,共6页
条华蜗牛近年来在北京地区多种植物上普遍发生。为了给有效防治该蜗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其对多种植物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条华蜗牛对25种植物取食差异明显,在测试的25种植物中,仅取食其中的12种植物,取食量随蜗牛体重增加有增加趋势... 条华蜗牛近年来在北京地区多种植物上普遍发生。为了给有效防治该蜗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其对多种植物的取食选择性。结果表明,条华蜗牛对25种植物取食差异明显,在测试的25种植物中,仅取食其中的12种植物,取食量随蜗牛体重增加有增加趋势,并与蜗牛体重正相关。在取食的12种植物中,取食率低于27.00%的植物有7种。除体重组Ⅴ的蜗牛对旱柳取食量显著高于菠菜、龙葵和虎耳草的外,蜗牛取食量在这7种植物及各体重组之间都无显著差异(P〈0.05)。取食率高于60%的植物有5种,其取食率和取食量都极显著高于其他7种植物(P〈0.01)。体重组Ⅴ与Ⅳ的蜗牛对国槐、桃、一串红的取食量差异极显著,且都极显著高于体重组Ⅰ和Ⅱ。体重组Ⅲ的蜗牛对国槐、一串红和生菜的取食量极显著高于体重组Ⅰ和Ⅱ。蜗牛对生菜、国槐、牵牛的取食量在体重组Ⅰ和Ⅱ之间差异极显著;对牵牛的取食量在各体重组之间差异显著。各体重组的蜗牛对牵牛和生菜的取食量差异不显著,但都极显著高于其他植物。体重组Ⅲ~Ⅴ的蜗牛对桃的取食量极显著高于国槐和一串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华蜗牛 体重 取食 取食 取食选择
下载PDF
浙江千岛湖地区苦槠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旭东 冀永生 +1 位作者 凌旌瑾 顾泳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选择千岛湖地区不同大小岛屿为样地,对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叶片虫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地区苦槠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为16种,但取食频率不同。取食频率和取食部位对叶片危害程度的分析结果显示,缘食... 选择千岛湖地区不同大小岛屿为样地,对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叶片虫食状类型和取食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地区苦槠叶片昆虫取食状类型为16种,但取食频率不同。取食频率和取食部位对叶片危害程度的分析结果显示,缘食状、掏食状、顶食状、阴面食状和叶中脉状对植物叶片的影响更大。16种取食状中,缘食状和顶食状、缘食状和阴面食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缘食状与大孔状、顶食状与大孔状、顶食状与掏食状、阳面食状与阴面食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苦槠叶片被昆虫取食的频率为84%,但绝大多数受害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槠 取食 取食强度 取食频率
下载PDF
电子取食监测仪在植物抗虫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建明 俞晓平 程家安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5-490,共6页
主要综述了电子取食监测仪在植物对同翅目昆虫抗虫性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利用电子取食监测仪可监测同翅目昆虫(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粉虱等)在不同抗、感虫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并根据取食行为参数如刺探频率、唾液分泌时间、韧皮部取... 主要综述了电子取食监测仪在植物对同翅目昆虫抗虫性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利用电子取食监测仪可监测同翅目昆虫(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粉虱等)在不同抗、感虫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并根据取食行为参数如刺探频率、唾液分泌时间、韧皮部取食时间等在不同抗、感品种上的差异来区别品种的抗、感虫特性和确定抗虫因子存在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取食监测仪 同翅目昆虫 植物抗虫性 取食行为 刺探波型 植物抗虫性 取食行为 监测仪 电子 应用 取食时间 行为参数 同翅目 品种
下载PDF
桃蚜取食抗、感辣椒品种的茉莉酸途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15
作者 税军 刘小强 +7 位作者 陈青 梁晓 伍春玲 刘迎 姚晓文 乔阳 毛立杰 陈银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4-784,共11页
根据蚜口密度及取食时间效应,明确桃蚜取食前后辣椒茉莉酸(JA)合成及信号途径基因表达差异,初步阐明JA途径介导的辣椒抗蚜性分子机理。本研究以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和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与... 根据蚜口密度及取食时间效应,明确桃蚜取食前后辣椒茉莉酸(JA)合成及信号途径基因表达差异,初步阐明JA途径介导的辣椒抗蚜性分子机理。本研究以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和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为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与植物防御相关的JA合成途径基因(LOX2、AOS、AOC和OPR3)与信号途径基因(COI1和JAR1)在桃蚜不同蚜口密度(20、30、40、50、60蚜/叶)及取食不同时间(6、12、24、48、72 h)后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蚜口密度和取食为害时间下,JA合成途径的4个基因在ZDC中表达量总体上显著高于DYJJ,而信号途径2个基因表达量总体上显著低于DYJJ。在桃蚜较低为害水平状态下,抗、感辣椒品种之间表达量差异显著,且在部分相同蚜口密度下部分基因表达量峰值和低谷出现时间基本一致。较高水平的为害情况下,抗、感辣椒品种之间差异显著性下降。以上结果表明,JA合成及信号途径AOS、AOC及JAR1基因可能具有作为鉴定评价辣椒抗蚜性水平的分子指标的潜力,可为将来辣椒抗蚜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抗、感辣椒品种 密度 取食时间 茉莉酸 合成途径 信号途径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基于功能反应和两性生命表评价番茄潜叶蛾的取食能力和生长发育
16
作者 周军辉 罗文芳 +3 位作者 何伟 孙晓军 仲卫娟 许建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1-537,共7页
【目的】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茄科作物重要的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番茄潜叶蛾的取食能力、种内竞争及生长发育情况,为有效防控番茄潜叶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功能反应方程、自身干扰模型及两性生命表对番茄... 【目的】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茄科作物重要的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番茄潜叶蛾的取食能力、种内竞争及生长发育情况,为有效防控番茄潜叶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功能反应方程、自身干扰模型及两性生命表对番茄潜叶蛾的取食能力(取食量)、种内竞争作用(分摊竞争强度)、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发育历期、成虫寿命、雌雄性比、单雌产卵量和存活率)及种群参数(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净增殖率及平均世代周期)进行测定。【结果】番茄潜叶蛾3和4龄幼虫取食番茄叶片的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其对番茄叶片的搜寻效率分别为0.448和0.363,处理时间分别为0.018和0.006 d,每日最大取食量分别为55.56和166.67 mg。在食物量一定的条件下,番茄潜叶蛾3和4龄幼虫间存在较强的种内竞争,且3龄幼虫的分摊竞争强度大于4龄幼虫的。通过两性生命表对番茄潜叶蛾的种群参数分析表明,取食番茄叶片时其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净增殖率及平均世代周期分别为0.09 d^(-1),1.09 d^(-1),19.80和32.92 d。【结论】番茄潜叶蛾的4龄幼虫取食能力强,且其世代繁殖速度快,对番茄作物危害程度大,开展番茄潜叶蛾幼虫取食能力及生长发育的研究对其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功能反应 种内竞争 取食能力 生长发育 两性生命表
下载PDF
5种竹子对黄脊竹蝗生长发育和取食选择的影响
17
作者 李志红 滕莹 +3 位作者 张威 方林鑫 舒金平 王浩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4,共7页
为明确寄主植物对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生长发育及取食选择的影响,采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大叶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和靓竹Sasaella glabra f.albos... 为明确寄主植物对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生长发育及取食选择的影响,采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大叶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铺地竹Pleioblastus argenteostriatus和靓竹Sasaella glabra f.albostriata单寄主饲养黄脊竹蝗初孵若虫至成虫,分别测定取食5种竹子的黄脊竹蝗1~5龄若虫和成虫的死亡率,若虫的发育历期,成虫的体重和寿命,并测定了黄脊竹蝗不同发育阶段对5种竹子的取食选择。结果表明,黄脊竹蝗1、2龄若虫取食大叶箬竹的死亡率最高;3~5龄若虫取食铺地竹的死亡率最高,尤其是4、5龄若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取食其余4种寄主;成虫期取食5种竹子的死亡率则无显著差异;黄脊竹蝗若虫取食不同竹子的总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取食毛竹的发育历期最短。发育至成虫后,毛竹处理组的黄脊竹蝗雌、雄成虫体重均为最高,靓竹处理组雌虫体重最低,铺地竹处理组雄虫体重最低,两处理组成虫体重均显著小于毛竹处理组;取食5种竹子的黄脊竹蝗雌、雄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差异。取食选择试验结果显示,黄脊竹蝗若虫阶段对不同寄主的取食选择存在显著差异,对毛竹的选择率明显高于其余寄主,但进入成虫期后,对各个寄主取食选择率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5种竹子对黄脊竹蝗的死亡率、发育历期、体重及若虫取食选择有显著影响,黄脊竹蝗在5种供试竹子上均能完成生长发育,但在毛竹上的适应性较好,对其个体发育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脊竹蝗 寄主植物 龄期 取食选择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枸杞棉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18
作者 郭佳茹 蒲占悦 +4 位作者 柴军发 王小龙 洪波 王芳 贾彦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146,154,共9页
为探究枸杞棉蚜经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后的取食行为差异,本试验利用浸渍法对棉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刺吸电位图谱技术对棉蚜在枸杞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棉蚜的死亡率随着制剂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 为探究枸杞棉蚜经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后的取食行为差异,本试验利用浸渍法对棉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刺吸电位图谱技术对棉蚜在枸杞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棉蚜的死亡率随着制剂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处理后棉蚜的死亡率逐渐增加,第2天2种制剂最高浓度的校正死亡率达到40%以上。5 d后2种制剂的致死作用达到最强,其最高浓度处理下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6.97%和95.97%。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3个浓度处理的棉蚜在总记录时间为8 h内均产生7种波形,分别是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C波、电位下降波pd波、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1波、韧皮部被动取食波E2波、机械阻碍波F波、木质部主动取食波G波。1#制剂np波和C波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余波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制剂np波和C波随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余波随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棉蚜成虫拒食时间由长至短依次为2#制剂1×10^(6) cfu/mL浓度、1#制剂4×10^(6) cfu/mL、2#制剂4×10^(6) cfu/mL、1#制剂1×10^(6) cfu/mL、2#制剂2.5×10^(5) cfu/mL和1#制剂2.5×10^(5) cfu/mL,2#制剂1×10^(6) cfu/mL浓度对棉蚜的拒食作用最强。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枸杞棉蚜的取食行为都有影响,其中2#制剂对棉蚜产生的影响最大,可作为有效防控棉蚜种群的真菌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蜡蚧轮枝菌 可分散油悬浮剂 取食行为 刺吸电位图谱技术
下载PDF
马铃薯块茎蛾取食胁迫下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变化
19
作者 唐芬芬 杨伟克 +2 位作者 谢昆 张祖芸 李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4-112,共9页
为研究昆虫取食胁迫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 ECO技术研究了马铃薯块茎蛾取食胁迫对云南省2个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丽薯6号)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土壤碳源利用的影响,以未受虫害胁迫为空白对照... 为研究昆虫取食胁迫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 ECO技术研究了马铃薯块茎蛾取食胁迫对云南省2个马铃薯主栽品种(合作88、丽薯6号)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土壤碳源利用的影响,以未受虫害胁迫为空白对照。结果显示,马铃薯块茎蛾取食胁迫提高了衡量根系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96 h),即取食胁迫处理下2个马铃薯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对31种碳源利用的AWCD值均提高,且在取食胁迫第7天达到最大;同时,取食胁迫处理下2个马铃薯品种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对照,且在取食胁迫第7天达到最高;对其碳源利用的分析表明,在取食胁迫下,2个马铃薯品种的根际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率不同,但2个品种胁迫处理均提高了根际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另外,主成分分析表明,取食胁迫处理改变了2个马铃薯品种根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蛾取食胁迫能提高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马铃薯块茎蛾 根际微生物 代谢功能 取食胁迫
下载PDF
层生镰刀菌产生的有机挥发物对黄粉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郭志青 许曼琳 +3 位作者 张霞 李莹 迟玉成 曹建敏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2-127,共6页
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是一种造成损失较为严重的世界性储粮害虫。本研究发现层生镰刀菌菌株21.1侵染的大米、小麦及玉米3种主粮基质均能够不同程度地吸引黄粉虫幼虫;运用GC-MS技术初步判断层生镰刀菌吸引黄粉虫幼虫的主要有机挥发... 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是一种造成损失较为严重的世界性储粮害虫。本研究发现层生镰刀菌菌株21.1侵染的大米、小麦及玉米3种主粮基质均能够不同程度地吸引黄粉虫幼虫;运用GC-MS技术初步判断层生镰刀菌吸引黄粉虫幼虫的主要有机挥发物成分为β-石竹烯;将β-石竹烯标准品配制成1000 mg/L并添加到高温灭菌的大米、小麦及玉米基质中,其对黄粉虫幼虫有明显的吸引作用。本试验结果对防治储粮害虫(黄粉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生镰刀菌 有机挥发物 黄粉虫 取食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