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5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肤润肠汤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性皮疹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蒋玥 胡志伟 +1 位作者 段腾 孟雅楠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养肤润肠汤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性皮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EGFRIs相关性皮疹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养肤润肠汤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性皮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EGFRIs相关性皮疹患者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观察组采取养肤润肠汤内服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总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皮疹分级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2%(37/45)]较对照组[62.2%(28/45)]显著提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DLQI总分和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均以观察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皮疹分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对皮疹分级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IL-8和CRP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对血清TNF-α、IL-1β、IL-8和CRP水平的降低作用均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血常规、肝功能异常率低于对照组[22.2%(10/45)比28.9%(13/45)、6.7%(3/45)比11.1%(5/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26.7%(12/45)比22.2%(10/4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肤润肠汤治疗EGFRIs相关性皮疹的总体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及缓解皮疹病情,其作用可能与其显著下调血清中TNF-α、IL-1β、IL-8和CRP的表达水平有关,并具有一定的减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疹 养肤润肠汤 炎症因子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二代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治疗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2
作者 周弘毅 陈鸿杰 +2 位作者 林艺彤 郑斌 刘茂柏 《海峡药学》 2023年第8期44-51,共8页
目的 对二代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治疗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初步评估,以满足决策者的需要。方法 系统检索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NHS EED和CADTH等英文数据库,中国知... 目的 对二代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治疗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初步评估,以满足决策者的需要。方法 系统检索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NHS EED和CADTH等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VIP)等中文数据库,搜集达罗他胺(Darolutamide),恩扎卢胺(Enzalutamide),阿帕他胺(Apalutamide)治疗nmCRPC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经济学研究以及HTA报告,由2名评价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提取数据.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18篇,经济学评价1篇,恩扎卢胺和阿帕他胺与达罗他胺间接比较无转移生存期(MFS)较高;总生存期(OS)相近无显著差异;阿帕他胺提供最大无进展生存期(PSA-PFS)的可能性最高,其次是恩扎卢胺。在涉及不良事件(AEs)的情况下,达罗他胺是首选剂,经济性方面,达罗他胺相较于其他两种药物治疗nmCRPC,成本-效果更好。结论 三种二代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治疗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均有显著优势,其中恩扎卢胺和阿帕他胺与达罗他胺间接比较有效性较高,阿帕他胺为首选。在考虑到AEs的情况下,达罗他胺为首选剂,其不良反应和耐药性显著减少,且具有经济性优势,为完善研究,应进一步在临床扩大试验增加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雄激素受体抑制剂 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安全性 经济性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2Y_(12)受体抑制剂降阶治疗研究进展
3
作者 吕思奇 杨艳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4-468,共5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需要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氯吡格雷相比,强效P2Y_(12)受体抑制剂在减少缺血事件方面更具优势,但伴随而来的是出血风险增加。目前指南推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优选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治疗。近年来,随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需要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与氯吡格雷相比,强效P2Y_(12)受体抑制剂在减少缺血事件方面更具优势,但伴随而来的是出血风险增加。目前指南推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优选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治疗。近年来,随着支架工艺、介入技术及围术期管理等多方面的进步,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人们越来越重视强效P2Y_(12)受体抑制剂相关出血风险,P2Y_(12)受体抑制剂降阶治疗策略逐渐引发关注。本文针对P2Y_(12)受体抑制剂降阶治疗相关定义、发生率及现有证据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P2Y_(12)受体抑制剂 降阶治疗 证据
下载PDF
生活质量量表(FACT-EGFRI-18)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引起皮肤不良反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青 彭艳梅 +4 位作者 张静怡 申文 张旭 孙晨耀 崔慧娟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年第5期263-266,270,共5页
目的:评价中文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18量表(FACT-EGFRI-18)临床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可行性。方法:采用中文版FACT-EGFRI-18,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问... 目的:评价中文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18量表(FACT-EGFRI-18)临床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可行性。方法:采用中文版FACT-EGFRI-18,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问卷后对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对42例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患有EGFR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该量表总Cronbachα系数为0.867,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为0.673~0.900。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与FACT-EGFRI-18生活质量评分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积贡献度为73.398%。量表回收率100%,患者易接受,可行性较好。结论:中文版FACT-EGFRI-18在临床中的应用信度、效度和可行性较好,是评价有EGFR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的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癌症治疗功能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18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消疹止痒喷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性皮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琳 程宗琦 +3 位作者 陶敏 毛叶勤 闫兆威 宋伟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370-2373,共4页
目的:观察消疹止痒喷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相关性皮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肿瘤科确诊为恶性肿瘤、接受EGFRI治疗后出现皮疹的患者60例,按患者用药意愿分成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 目的:观察消疹止痒喷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相关性皮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肿瘤科确诊为恶性肿瘤、接受EGFRI治疗后出现皮疹的患者60例,按患者用药意愿分成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不采取任何药物治疗皮疹;试验组患者使用消疹止痒喷剂喷患处,治疗频次由医师根据皮疹分级确定为1级1~2次/d、2级2~3次/d、3级3~5次/d,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疹分级及改善情况、瘙痒分级及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DLQ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皮疹和瘙痒分级情况,以及DL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皮疹和瘙痒分级情况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皮疹治疗总有效率(67.50%)、瘙痒治疗总有效率(7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00%、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DLQI评分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消疹止痒喷剂能有效缓解EGFRI相关性皮疹症状,减轻瘙痒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疹止痒喷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疹 瘙痒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诱发的皮肤黏膜反应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于倩 葛明盖 +2 位作者 张同梅 顾军 毕新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诱发皮肤黏膜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0例应用EGFRI后发生皮肤黏膜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年龄48-78岁.痤疮样疹11例.脂溢性皮炎7例,...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诱发皮肤黏膜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0例应用EGFRI后发生皮肤黏膜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年龄48-78岁.痤疮样疹11例.脂溢性皮炎7例,毛发改变3例,口腔黏膜溃疡2例,甲沟炎2例;11例痤疮样疹中9例累及面颈部,2例累及下肢;7例脂溢性皮炎均位于头面部;皮疹严重程度分级轻度12例,中度7例,重度1例;轻度患者中9例自行缓解,3例通过局部治疗好转.中度患者中6例通过局部治疗好转,1例系统用药后好转;1例重度患者中断EGFRI治疗后好转。结论:EGFRI诱发的皮肤黏膜反应中。痤疮样疹占首位,其次为脂溢性皮炎,多数皮肤黏膜不良反应为轻、中度,经对症处理或停药后自行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不良反应 皮肤 黏膜
原文传递
新型乙烯受体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在采后园艺作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81
7
作者 苏小军 蒋跃明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1-364,共4页
近年来 ,随着 1 甲基环丙烯 ( 1 methylcyclo propene ,1 MCP)作为乙烯受体抑制剂的发现 ,为控制乙烯敏感型的采后果实后熟和采后蔬菜、切花衰老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文章从 1 MCP的作用机理和特点对其在采后园艺作物中的应用前景作了... 近年来 ,随着 1 甲基环丙烯 ( 1 methylcyclo propene ,1 MCP)作为乙烯受体抑制剂的发现 ,为控制乙烯敏感型的采后果实后熟和采后蔬菜、切花衰老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文章从 1 MCP的作用机理和特点对其在采后园艺作物中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受体抑制剂 1-甲基环丙烯 采后期 园艺作物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抑制剂对人胃癌移植瘤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谭端军 汪鸿志 +1 位作者 谷志远 郝好杰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1-33,共3页
为了调查雌激素及其受体抑制剂对胃癌超微结构的影响,本实验将胃腺癌SGC-7901细胞种植到裸鼠,分别应用雌二醇(50μg/kg)和三苯氧胺(9μg/kg)30天后取移植瘤于H600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雌二醇处理组与对... 为了调查雌激素及其受体抑制剂对胃癌超微结构的影响,本实验将胃腺癌SGC-7901细胞种植到裸鼠,分别应用雌二醇(50μg/kg)和三苯氧胺(9μg/kg)30天后取移植瘤于H600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雌二醇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但三苯氧胺处理组线粒体有肿胀变性,且异染色质明显增多。作者认为异染色质可能是DNA的无功能部分,在胃癌细胞核中异染色质的增加可能是肿瘤细胞向正常转化的一种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三苯氧胺 超微结构 胃肿瘤 受体抑制剂
下载PDF
中药复方消风散联合复方黄水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皮肤毒性反应40例疗效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学彰 田华琴 +6 位作者 徐海燕 黄志庆 梁贵文 王斌 李宏良 黄小青 杨耀林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S1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消风散联合复方黄水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皮肤毒性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应用EGFR-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出现药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消风散联合复方黄水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皮肤毒性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应用EGFR-TKI(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出现药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消风散联合复方黄水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初期,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例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4例患者均未做任何特殊处理,在3天内自愈。其他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消风散联合复方黄水治疗EGFR-TKI皮肤毒性反应的疗效更好,且无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复方黄水 消风散 皮肤毒性反应
下载PDF
VEGF受体抑制剂对I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病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帅 李艺 黄云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抑制剂SU5416对糖尿病肾病足细胞病的治疗作用。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共3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SU5416治疗组(SU5416),每组10只。DN大鼠由链脲菌素(STZ)诱导形成。SU54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抑制剂SU5416对糖尿病肾病足细胞病的治疗作用。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共3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SU5416治疗组(SU5416),每组10只。DN大鼠由链脲菌素(STZ)诱导形成。SU5416治疗后第8周,分别测定大鼠体重(body we ight,BW)、肾重(k idney we ight,KW)、血糖(glucose,G lu)、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率(24 h UAER)和血肌酐(Scr)。免疫荧光技术观察肾脏足细胞标记蛋白nephrin和podoc in表达,Real tim e-PCR技术检测nephrin、podoc in和VEGF mRNA水平,并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NC组大鼠相比,DN组大鼠BW明显下降,KW增加显著(P<0.05),24 h UAER、G lu和Scr均明显升高,肾组织VEGF mRNA水平明显升高,nephrin、podoc in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生;SU5416治疗后大鼠肾脏病理改善,KW较DN组明显下降,24 hUAER明显降低,nephrin、podoc in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上调(P<0.05),但BW、G lu、Scr和VEGF mRNA水平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U5416治疗能降低DN大鼠24 h UAER、改善肾脏病理表现和上调肾小球足细胞标记蛋白nephrin和podoc in水平。表明VEGF受体抑制剂对DN的治疗作用与其足细胞保护有关,抑制VEGF活性可能成为控制DN足细胞病进展的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病 糖尿病肾病 VGEF受体抑制剂 VEGF
原文传递
消风散联合复方黄水治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皮肤毒性反应40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海燕 陈学彰 +5 位作者 田华琴 李宏良 梁贵文 黄小青 王斌 杨耀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6期158-159,共2页
目的观察消风散联合复方黄水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皮肤毒性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40例皮肤毒性反应为轻、中度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消风散对症治疗结合复方黄水局部外敷,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观察消风散联合复方黄水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皮肤毒性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40例皮肤毒性反应为轻、中度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消风散对症治疗结合复方黄水局部外敷,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口服多西环素配合局部氢化可的松乳膏),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随访半年以观察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足疗程后试验组痊愈率16例,对照组14例。总有效率试验组100%,对照组90%。上述两个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对照组1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均于3 d内自愈,考虑可能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酶抑制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消风散联合复方黄水治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皮肤毒性反应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风散 复方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毒性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引起的皮肤毒性:诊断与处理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振东 卜丽佳 +1 位作者 吴秀伟 杜瀛瀛 《癌症进展》 2007年第6期567-571,共5页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迥然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尤其是其最为常见的皮肤毒性,可引发身体和心理的明显异常,导致药物的减量或中断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了解这些皮肤毒性的机制,制定适当的毒性分期标准,进而给予正确的防治,对确...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迥然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尤其是其最为常见的皮肤毒性,可引发身体和心理的明显异常,导致药物的减量或中断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了解这些皮肤毒性的机制,制定适当的毒性分期标准,进而给予正确的防治,对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及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都十分重要。本文综述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皮肤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处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毒性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SU5416对小鼠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万成 刘维佳 +4 位作者 李艳萍 刘代顺 刘泳 文富强 冯玉麟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5-59,I0004,共6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SU5416在博来霉素所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U5416早期处理组和SU5416晚期处理组。模型组和SU5416处理组予以博来霉素溶液(10mg...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SU5416在博来霉素所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U5416早期处理组和SU5416晚期处理组。模型组和SU5416处理组予以博来霉素溶液(10mg/kg)气管内注射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SU5416处理组在造模后分两个阶段(早期:第1~14d;晚期:15~28d)予以SU5416溶液(50mg/kg)腹腔内注射,每周2次;对照组和模型组则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各组随机于造模后第14d和28d分两批处死,检测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HYP)、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自细胞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模型14d组肺组织HYP、BALF中自细胞数和LDH含量明显增高(P均〈0.01);28d组肺组织HYP含量亦显著升高(P〈0.01),BALF中自细胞数和LDH含量无明显变化(P均〉0.05)。SU5416早期干预后增高的LDH、HYP和白细胞受到明显抑制(P均〈0.01);晚期干预则没有明显作用。结论 早期予以SU5416可以抑制早期炎症反应,减轻肺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SU5416 肺间质纤维化 博来霉素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舒月 崔慧娟 +7 位作者 彭艳梅 李嫱 孙晨耀 张旭 张静怡 申文 谭可欣 姜雪娇 《中国医药导刊》 2019年第4期229-234,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索中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皮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索中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皮疹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关于中药治疗EGFRIs相关皮疹的随机对照试验,对随机对照试验中所用的中药进行频率统计,选取出现频率大于2%的药物,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中药的配伍规律,并采用聚类分析挖掘相关聚类方剂组成。结果:最终纳入22项研究的中药方剂,其中频率大于2%的药物有15个,频率最高的是金银花;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性较强的药对有9组,相关性极强的是荆芥和生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组聚类方剂。结论:中药治疗EGFRIs相关皮疹有规律可循,辨证用药多以祛风、清热、除湿药为主,配伍严谨。聚类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是挖掘用药规律的可行性方法,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疹 中药 Spearman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中药干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邓博 贾立群 崔慧娟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索中药干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皮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对照试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干预EGFRIs相关皮疹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补充相应文献。采用Revma... 目的:探索中药干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皮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对照试验、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干预EGFRIs相关皮疹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补充相应文献。采用Revman软件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进行异质性检验及敏感性分析,潜在的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分析。结果:中药干预后EGFRIs相关皮疹的缓解程度、中医症状缓解总效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体瘤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与未予中药干预组相当(P>0.05)。中药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均未出现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漏斗图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荟萃分析结果稳定可靠。结论:中药干预可明显缓解EGFRIs相关皮疹,明显缓解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影响EGFRIs抗肿瘤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疹 中药 荟萃分析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军 廖承德 +1 位作者 李勤勍 丁莹莹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8-150,共3页
表皮生长因子( EGF)受体( EGFR)自被发现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已被较为全面的了解。目前临床常见的EGFR抑制剂(如西妥西单抗?、易瑞沙?等)主要被作为抗癌药物使用。但在2005年美国科学家Koprivica等[1]发现... 表皮生长因子( EGF)受体( EGFR)自被发现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已被较为全面的了解。目前临床常见的EGFR抑制剂(如西妥西单抗?、易瑞沙?等)主要被作为抗癌药物使用。但在2005年美国科学家Koprivica等[1]发现小分子EGFR抑制剂可以促进视神经损伤后节细胞轴突再生以后,EGFR抑制剂被逐步纳入到CNS损伤后的研究中,其有望成为一种治疗神经损伤的新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EGFR抑制 视神经损伤 应用 药物使用 美国科学家 CNS损伤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的系统性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舒月 段桦 +7 位作者 彭艳梅 张静怡 申文 孙晨耀 张旭 谭可欣 姜雪娇 崔慧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137-1143,共7页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皮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外文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维普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从创建以来至2018年3月关于中...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相关皮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外文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维普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从创建以来至2018年3月关于中医药治疗EGFRIs相关皮疹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补充相应文献。由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并用Rev Man5.3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Meta分析。结果:纳入21项研究,共1394例肿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EGFRIs相关皮疹的有效率、减轻皮肤瘙痒的有效率、中医症状缓解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中医药观察组的患者生命质量明显改善,极少出现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实体瘤治疗总有效率与未予中医药观察组相当(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明显缓解EGFRIs相关皮疹和瘙痒,明显缓解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且不影响EGFRI的抗肿瘤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疹 中医药 META分析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致相关皮肤瘙痒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艳梅 刘青 +3 位作者 邓博 崔慧娟 段桦 邱钰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3,共6页
目的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厄洛替尼干预小鼠,与P物质(substance P,SP)致瘙痒小鼠进行对比性研究,探索瘙痒的发生机制。方法两组小鼠分别予厄洛替尼和SP致痒,观察小鼠的... 目的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厄洛替尼干预小鼠,与P物质(substance P,SP)致瘙痒小鼠进行对比性研究,探索瘙痒的发生机制。方法两组小鼠分别予厄洛替尼和SP致痒,观察小鼠的行为学表现和皮肤表观状态;取小鼠皮肤,比较二者的皮肤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皮肤中NK-1R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31、IL-33、组胺、白三烯B4、SP的浓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厄洛替尼致痒表现在给药2~5 d一过性瘙痒,而SP致痒表现在给药后1 h瘙痒明显,逐渐缓解,二者的搔抓表现一致;两种致痒各组间IL-31、IL-33、组胺、白三烯、SP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部分神经递质的表达趋势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厄洛替尼致痒小鼠和SP致痒小鼠皮肤NK-1R免疫组化呈阳性,分布情况一致。结论厄洛替尼所致皮肤瘙痒可能与SP/NK-1R的结合有关,通过下游的信号因子致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不良反应 P物质 NK-1R 阿瑞匹坦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动物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旭 薛崇祥 +8 位作者 李嘉 张静怡 谭可欣 姜雪娇 郑舒月 董慧静 俞仪萱 胡紫馨 崔慧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2-357,共6页
目的复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动物模型并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探索。方法应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按照20、40、80 mg/kg对雌性SCID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给药频次为每周一、三、五,共干预28 d。实验过程中持续关注小鼠皮肤形态学变化,... 目的复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动物模型并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探索。方法应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按照20、40、80 mg/kg对雌性SCID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给药频次为每周一、三、五,共干预28 d。实验过程中持续关注小鼠皮肤形态学变化,在实验结束后对小鼠皮肤进行切片,观察HE染色表现。应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卵清蛋白分别按照按照37.5 mg/kg、23.5 mg/kg、1 mg/只进行灌胃口服,1次/d,共给药45 d。实验过程中持续观察大鼠皮肤形态学变化,实验结束后对大鼠皮肤进行切片,观察HE染色表现。并应用ELISA法对大鼠血清中TNF-α、IL-6、IgE等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西妥昔单抗腹腔注射后,SCID小鼠未出现典型的皮疹、结痂表现;皮肤病理未显示出明显的炎症表现。吉非替尼组大鼠皮肤可见明显的皮疹、结痂、渗出等表现,且皮肤HE染色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角化不全、棘层松解、表皮增厚等表现;空白组、卵清蛋白组、厄洛替尼组大鼠皮肤形态学观察及病理切片未见明显的炎症表现。在IgE、TNF-α浓度方面,各组间均未见明显差异(P=0.061,P=0.057);而在IL-6方面,吉非替尼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而厄洛替尼组较空白组未见明显差异(P=0.910)。结论应用西妥昔单抗不能在SCID小鼠中建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模型。应用吉非替尼可以在BN大鼠中建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模型;应用厄洛替尼不能在BN大鼠中诱发皮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疹 动物模型 SCID小鼠 BN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