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1
作者 黄艳 梁玉美 +1 位作者 冯燕妮 杨松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例和重度NEC组(Ⅱ~Ⅲ级)32例,另选取同期诊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明确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EC回肠组织和正常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及联合预测重度NEC的价值。结果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0.52)、(3.03±0.64),高于对照组的(1.02±0.21)、(0.93±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C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20±0.21)、(1.13±0.24),高于正常回肠组织的(0.34±0.12)、(0.3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患儿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23,P<0.001)。重度NEC组合并气腹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者占比和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度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是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联合预测重度NE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预测(Z=4.127、4.261,P<0.05)。结论RIPK3 mRNA、MLKL mRNA在NEC患儿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两者均与N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重度NE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联合伊木萨克片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杨培 牛立盼 +3 位作者 朱兵兵 杨承霞 金秀芳 刘凤霞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联合伊木萨克片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20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130只通过连续2 d注射链脲佐菌素(45 mg/kg)建立DMED... 目的探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联合伊木萨克片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20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130只通过连续2 d注射链脲佐菌素(45 mg/kg)建立DMED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筛选出DMED大鼠115只,随机选取80只分为DMED模型组(DMED组)、GSK872干预组(RIP3i组)、伊木萨克片干预组(Y组)及GSK872与伊木萨克片联合干预组(RIP3i+Y组),每组20只。干预14 d后,通过随机血糖检测、阿扑吗啡(APO)实验和性行为学实验综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与N组比较,DMED组大鼠随机血糖升高,阴茎勃起能力和性功能降低(P<0.05);与DMED组比较,RIP3i组、Y组及RIP3i+Y组大鼠随机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阴茎勃起能力和性功能升高(P<0.05),其中RIP3i+Y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和伊木萨克片干预均可改善DMED大鼠勃起功能,而二者联合的干预效果优于单独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GSK872 伊木萨克片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
下载PDF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3
作者 文正燕 孙传俊 杨献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628-633,共6页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7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7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67)、肝硬化(LC)组(n=61)和肝细胞肝癌(HCC)组(n=47);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对不同阶段HBV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4组受试者PBMC中MLKL、RIPK3、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9.364、1009.381、159.407,P<0.05)。CHB组、LC组、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C组、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HB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HB组(P<0.05)。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C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LC组(P<0.05)。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不同阶段HBV感染组患者PBMC中MLKL mRNA表达与RIPK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14、0.432、0.449,P<0.01),MLKL mRNA表达与caspase-8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56、-0.378、-0.721,P<0.01),RIPK3 mRNA表达与caspase-8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415、-0.400、-0.416,P<0.01)。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鉴别CHB和HCC的AUC分别为0.918、0.859和0.912,三者联合鉴别CHB和HCC的AUC为0.945。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鉴别LC和HCC的AUC分别为0.768、0.834和0.839,三者联合鉴别LC和HCC的AUC为0.895。结论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不同阶段HBV感染患者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肝癌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CASPASE-8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下载PDF
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联合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水平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
4
作者 李品青 姚煜 +2 位作者 丁凯 薛晨祺 邱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1期97-100,1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联合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46例HBV-ACLF患者,检测血清MI...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联合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46例HBV-ACLF患者,检测血清MIP-3α、RIPK3水平,根据患者30 d内存活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73例)和存活组(17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及MIP-3α、RIPK3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国际标准化比值、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并发脑病比例及血清总胆红素、MIP-3α、RIPK3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MELD评分(OR=3.347,95%CI:1.844~6.073)及血清MIP-3α(OR=2.079,95%CI:1.307~3.309)、RIPK3(OR=2.004,95%CI:1.312~3.060)是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MELD评分及血清MIP-3α、RIPK3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三者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HBV-ACLF患者血清MIP-3α、RIPK3水平升高,且与短期内死亡有关,MELD评分及血清MIP-3α、RIPK3联合分析有助于提示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下载PDF
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越 张海威 +1 位作者 章海兵 罗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6-860,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方法·分别对RIPK3中的4个氨基酸(Q84WDF87)进行突变,并将这些突变体与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 目的·研究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方法·分别对RIPK3中的4个氨基酸(Q84WDF87)进行突变,并将这些突变体与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pseudokinase,MLKL)共同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新型RIPK3突变体S232位点自磷酸化的情况及其对MLKL S345位点磷酸化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法观察RIPK3与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非还原裂解法检测MLKL的寡聚化情况。结果·RIPK3ΔQ84、RIPK3ΔW85和RIPK3ΔD86的激酶活性显著降低,RIPK3Q84A/RIPK3Q84E、RIPK3W85Y和RIPK3D86A/RIPK3D86Y的激酶活性无明显改变;RIPK3W85A的自磷酸化减少,但不影响MLKL的磷酸化与寡聚化。结论·Q84、W85与D86是调节RIPK3激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RIPK3W85A的激酶活性减弱,但其对MLKL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 激酶活性 程序性细胞坏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侯伟楠 周艳琼 +4 位作者 李昌龙 朱敏 黄东海 罗丽红 梁锐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在大鼠脊神经结扎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是否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在大鼠脊神经结扎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是否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抑制剂组分别建立腰5脊神经结扎模型,假手术组只做手术,不结扎神经。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分别在建模30 min前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GSK'872。记录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机械痛域,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RIP3的表达水平,并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结果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分别与抑制剂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明显行为学改变且机械痛域值明显下降(P<0.05),RIP3与TNF-α、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01);抑制剂组机械痛域值与RIP3含量均小于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 RIP3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神经病理性疼痛 腰5脊神经结扎模型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新帅 华钰赟 +1 位作者 陈云 孟国梁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4期297-302,共6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是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可通过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途径或钙/钙调素...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是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可通过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途径或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介导坏死性凋亡,进而调节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在心脏、脑、肝脏、肾脏等损伤和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化合物可抑制RIPK3或者坏死性凋亡,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系统综述了RIPK3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坏死性凋亡 氧化应激 炎症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利菊 胡晓慧 孙丽丹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5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RT-qPCR法检测RIPK3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5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RT-qPCR法检测RIPK3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肺腺癌组织RIPK3 mRNA相对表达量(0.86±0.19)低于癌旁组织(1.24±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K3mRNA相对表达量与肺腺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有关(P<0.05)。死亡组患者RIPK3mRNA相对表达量(0.74±0.18)低于生存组(0.94±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K3 mRNA评估肺腺癌患者预后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37、75.51%、78.95%。RIPK3 mRNA≤0.76肺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5(95%CI:20~27)个月低于RIPK3mRNA>0.76患者的30(95%CI:26~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化疗及RIPK3mRNA与肺腺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结论肺腺癌患者组织中RIPK3mRNA相对表达量与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存在联系,检测RIPK3mRNA相对表达量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临床病理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振 郭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6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危险分级评估系统(ABCD2)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其对TIA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235例TIA患者(... 目的探讨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危险分级评估系统(ABCD2)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其对TIA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235例TIA患者(TIA组)纳入研究,另匹配与TIA组患者年龄、性别相当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RIP3水平,采用ABCD2评分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级评分。TIA患者在出院后至少随访90 d,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再发TIA、脑梗死及死亡,以此将TIA患者进一步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结果 TIA组血浆RIP3水平(p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437.61(364.63,483.67) vs. 379.18(330.54,405.41),Z=5.966,P<0.001],事件组血浆RIP3水平显著高于无事件组[500.31(470.53,534.92) vs. 423.20(360.88,481.08),Z=5.419,P<0.001]。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50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是TIA患者ABCD2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Beta=0.531,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500 pg/m L是TIA患者出院90 d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71,95%CI 1.327-13.105,P=0.014)。ROC曲线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和ABCD2评分预测出院90 d发生终点事件的AUC分别为0.821(0.751,0.891)和0.879(0.816,0.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4,P>0.05)。结论血浆RIP3对TIA患者近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分级评估系统(ABCD2)评分 预后
下载PDF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肺泡灌洗液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文斌 杨佳 马劲 《中国综合临床》 2021年第5期448-453,共6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3,RIPK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及临...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3,RIPK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住院的30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患儿作为研究1组(RMPP组),3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2组(MPP组),选取同期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性别、年龄匹配的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BALF中的RIPK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ALF中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并对组间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MPP患儿BALF中RIPK3水平与MLKL、IL-6、IL-1β及TNF-α的相关性,并对RIPK3水平与MLKL水平做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RMPP组、MPP组和对照组患儿BALF中RIPK3分别为4.85(4.33,5.68)、2.80(2.30,3.60)、1.00(1.00,1.10),MLKL分别为3.00(2.30,3.80)、1.60(1.10,2.10)、1.00(1.00,1.10),IL-6分别为(50.06±11.96)、(35.79±6.77)、(10.93±5.26) ng/L,IL-1β分别为(41.76±8.59)、(31.10±7.03)、(20.04±5.81)ng/L及TNF-α分别为(130.59±41.19)、(97.96±19.14)、(60.35±19.07) n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9.609、51.164,t值分别为121.218、52.753、35.665,P均<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均以RMPP组最高,其次为MPP组,对照组最低。MPP患儿BALF中RIPK3水平与MLKL、IL-6、IL-1β及TNF-α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1、0.676、0.725、0.651,P均<0.001),自变量RIPK3每增加1个单位,因变量MLKL增加0.432个单位(MLKL=0.432×RIPK3)。结论 RIPK3可能参与了儿童MPP的发生及发展,且与IL-6、IL-1β及TNF-α等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肺炎支原体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参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记忆性CD8^+T细胞的应答
11
作者 秦波音 王超 +4 位作者 刘洋 任晓楠 方钟 李顺 周晓辉 《微生物与感染》 2020年第4期213-219,共7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是坏死复合体的关键成分之一,介导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发生。前期研究发现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初次应答部分依赖于RIPK3分子,为...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是坏死复合体的关键成分之一,介导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发生。前期研究发现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初次应答部分依赖于RIPK3分子,为探讨其在记忆性CD8^+T细胞应答中的作用,对初次感染后的C57BL/6小鼠在免疫记忆阶段进行了再次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流感病毒特异性的记忆性CD8^+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结果发现小鼠初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A/Puerto Rico/8/34后37d,RIPK3敲除小鼠的CD8^+T细胞比例及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能力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在再次感染相同病毒时,RIPK3敲除小鼠流感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及分泌细胞因子IFN-γ的能力依旧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而CD8^+中枢型记忆性T细胞(TCM)比例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效应型记忆性T细胞(TEM)或效应性T细胞(TEff)比例却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提示RIPK3分子参与调节流感病毒特异的记忆性CD8^+T细胞诱生数量和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并影响其TCM与TEM/TEff的比例,为深入探索病毒特异的记忆性CD8^+T细胞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甲型H1N1流感病毒 记忆性CD8+T细胞
下载PDF
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丹斌 马强 杜美群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铜川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205例NSTE-ACS患者纳入研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 目的:探讨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铜川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205例NSTE-ACS患者纳入研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143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62例。另选取6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作为SAP组,6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RIP3水平,采用GRACE评分系统对NSTE-ACS患者进行评分。并对NSTE-ACS患者在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UAP组、NSTEMI组血浆RIP3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且NSTEMI组血浆RIP3水平高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527,P<0.001)。校正年龄、性别等参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NSTE-ACS患者血浆RIP3水平与GRACE评分相关(Beta=0.454,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是NSTE-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OR=1.014,95%CI:1.001~1.028,P=0.034)。ROC曲线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和GRACE评分预测出院6个月发生MACE的AUC分别为0.840(0.718,0.961)和0.890(0.827,0.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E-ACS患者血浆RIP3水平显著升高,并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对患者近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GRACE评分 预后
下载PDF
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程婷婷 吕美玲 +1 位作者 李丹斌 李宇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铜川市妇幼保健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205例患者纳入研究,包括CHD组145例和CAG阴性对照...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铜川市妇幼保健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205例患者纳入研究,包括CHD组145例和CAG阴性对照组6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RIP3水平,比较CHD组和对照组血浆RIP3水平,观察血浆RIP3水平与老年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CHD组和对照组血浆RIP3水平分别为418.20(332.04,511.62) ng/L和317.19(262.67,343.82) ng/L,CH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55,P<0.001)。CHD组患者按发作类型分层,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RIP3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按病变血管数目分层,多支病变患者血浆RIP3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586,P<0.001)。校正年龄、性别等参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是老年CHD患者Gensini评分的影响因素(Beta=0.496;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预测CHD及冠状动脉重度病变(Gensini评分>40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0.736,0.855)和0.844(0.780,0.909)。结论:CHD患者血浆RIP3水平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GENSINI评分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与成人斯蒂尔病病情活动的相关性
14
作者 林镇 郭茹茹 +2 位作者 陈晓翔 余跃天 吕良敬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5期966-971,共6页
目的:研究成人斯蒂尔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患者外周血细胞内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1/3,RIPK1/3)的表达水平,分析RIPK1/3与AOSD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并初步探... 目的:研究成人斯蒂尔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患者外周血细胞内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1/3,RIPK1/3)的表达水平,分析RIPK1/3与AOSD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我院风湿科58例AOSD患者的病史信息,明确与疾病活动相关的临床指标。为初步探讨其中潜在的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17例AOSD住院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内RIPK1/3的表达水平。结果:58例AOSD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单核细胞绝对值与病情严重程度(系统评分)显著相关(r=0.6157,r=0.4278,P<0.001)。初步机制探讨中发现17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IPK1/3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001),且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高表达RIPK1和RIPK3的单核细胞比例与血沉呈负相关(r=.0.5332,P<0.05;r=.0.5098,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可作为AOSD病情活动性良好的监测指标,且RIPK1/3在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可能在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STILL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3 疾病活动性
下载PDF
RIPK3介导肝细胞程序性坏死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利文 闫蕾 +6 位作者 曹竹君 丁叶舟 刘柯慧 林兰意 赖荣陶 谢青 王晖 《肝脏》 2018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介导肝细胞程序性坏死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方法共纳入140例受试者并采集血清,其中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V-LC)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介导肝细胞程序性坏死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方法共纳入140例受试者并采集血清,其中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V-LC)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40例以及健康对照(HC)20例。检测血清RIPK3水平的表达,并与ALT、AST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总的肝病患者血清RIPK3水平(447.41±1089.425)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62±2.78)pg/mL,P<0.0001],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RIPK3水平呈递增趋势,其中以HBV-ACLF组(1195.31±1622.95)pg/mL最高。所有肝病患者血清中RIPK3水平与ALT(r=0.5804,P<0.0001)、AST(r=0.8114,P<0.0001)、总胆红素(r=0.5388,P<0.0001)、PT(r=0.5690,P<0.0001)和INR(r=0.5724,P<0.0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RIPK3介导的肝细胞程序性坏死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下载PDF
核受体NR6A1通过上调RIPK3基因表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亚辉 汪雄 +6 位作者 吴胜英 彭吉霞 武福云 柯镜 张鹏 张秋芳 吕艳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81-1586,共6页
目的:探讨核受体亚家族6A1(NR6A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腺病毒Ad-NR6A1感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在感染后0 h、24 h和48 h时进行MTT实验,以时间为横坐标,A570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NR6A1对... 目的:探讨核受体亚家族6A1(NR6A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腺病毒Ad-NR6A1感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在感染后0 h、24 h和48 h时进行MTT实验,以时间为横坐标,A570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NR6A1对细胞生长的影响;进行DAPI染色、TUNEL染色及caspase活性检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进一步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寻找NR6A1的靶基因;采用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观察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RIPK3)基因沉默对NR6A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腺病毒Ad-NR6A1感染细胞48 h时,NR6A1过表达组细胞数量较对照组(重组腺病毒载体Ad-Lac Z)明显减少;DAPI染色显示NR6A1过表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核浓缩和核碎裂的凋亡表型,TUNEL染色显示NR6A1过表达引起细胞凋亡,caspase活性检测结果显示NR6A1过表达细胞内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均较对照组高;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发现,NR6A1过表达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中RIPK3基因表达;RIPK3基因沉默可以显著抑制NR6A1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凋亡。结论:NR6A1通过上调RIPK3基因表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亚家族6A1 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 细胞凋亡
下载PDF
RIPK3过表达对mTOR及其相关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国禄 程世翔 +3 位作者 徐忠伟 衣泰龙 涂悦 张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索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的下游信号通路。方法向实验组SH-SY5Y细胞内转染pCMV6-RIPK3质粒上调细胞内RIPK3的表达水平,对照组细胞转染相应的空载质粒。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R... 目的探索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的下游信号通路。方法向实验组SH-SY5Y细胞内转染pCMV6-RIPK3质粒上调细胞内RIPK3的表达水平,对照组细胞转染相应的空载质粒。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RIPK3的表达水平。3-(4,5-二甲基噻唑)[3-(4,5-dimethyl-2-thiazolyl),MTT]实验获得2组细胞增殖曲线确定外源性RIPK3在细胞内具有的生物学活性。通过RNAseq检测2组细胞基因转录差异,并在生物通路分析(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分析,获得RIPK3的下游信号通路及其中的关键分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采用微滴式数字化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对mTOR转录水平的差异进行验证。结果质粒DNA整合到细胞基因组内,Western blot提示外源性RIPK3在实验组细胞内稳定表达,MTT结果证明其在细胞内能够抑制细胞增殖。RNAseq及IPA分析结果提示过表达RIPK3能够导致mTOR转录水平发生上调,并对其下游的基因,包括固醇反应结合蛋白(sterol-response binding proteins,SREBPs)、p70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ribosomal S6protein kinases,S6K)、真核生物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binding proteins,4E-BPs)和ULK(unc-51-like kinase)激酶复合体的转录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ddPCR实验结果中mTOR表达改变趋势与RNAseq基本一致。结论 RIPK3能够调控mTO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中SREBPs、S6K、4E-BPs和ULK基因转录水平,进而在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和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基因表达调控
下载PDF
RIP3在脓毒血症AKI小鼠氧化应激中的作用
18
作者 张舒 苏保林 +2 位作者 王亮亮 汤水福 陈刚毅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在LPS诱导的脓毒血症AKI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LPS+RIP3抑制剂GSK′872组。对照组采用与10 mg/kg LPS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LPS刺激...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在LPS诱导的脓毒血症AKI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刺激组、LPS+RIP3抑制剂GSK′872组。对照组采用与10 mg/kg LPS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LPS刺激组通过10 mg/kg LPS作用24 h;LPS+GSK′872组则用5μM/kg GSK′872预处理15 min再给予10 mg/kg LPS作用24 h。给药方式均为腹腔注射,24 h后处死小鼠取血标本检测血中血肌酐、血尿素氮、SOD及MDA水平,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RI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LPS刺激组小鼠血中血肌酐、血尿素氮增加,肾组织中MDA增加,SOD下降,PAS染色提示肾损伤明显,RIP3蛋白的表达增强。与LPS刺激组相比,LPS+GSK′872组小鼠血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降低,肾组织中MDA降低,SOD增加,PAS染色显示肾损伤减轻。结论:抑制RIP3可减轻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氧化应激
下载PDF
RIP3对A型塞内卡病毒复制影响的机制研究
19
作者 马潇雨 郭紫晶 +5 位作者 张瑞 王梦瑶 谭小雨 游青 李彦敏 张志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4-610,共7页
为探究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关键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对A型塞内卡病毒(SVA)复制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SVA(MOI 1)感染PK-15细胞(PK-15+SVA),PK-15细胞作为对照组(Mock),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IP3、磷酸化的RIP3(... 为探究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关键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对A型塞内卡病毒(SVA)复制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SVA(MOI 1)感染PK-15细胞(PK-15+SVA),PK-15细胞作为对照组(Mock),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IP3、磷酸化的RIP3(P-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与磷酸化MLKL(P-MLKL)蛋白表达。结果显示,SVA感染促进PK-15细胞中P-RIP3和P-MLKL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表明SVA可激活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RIP3和MLKL。利用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43处理PK-15细胞(PK-15+SVA+GSK843),在SVA(MOI 1)感染12 h、24 h和48 h后,利用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SVA非结构蛋白3D的表达水平和SVA mRNA(24 h)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Mock组相比,感染细胞中SVA 3D蛋白和SVA 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采用SVA感染敲低自噬蛋白5(ATG5)的PK-15细胞(ATG5 KD),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其中SVA 3D蛋白的表达;利用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IL-6、IL-1β、TNF-α和IFN-β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Mock组相比,PK-15+SVA细胞中LC3-I的变化不明显,LC3-II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与PK-15+SVA组相比,PK-15+SVA+GSK843细胞中LC3-I变化不明显,LC3-II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增加。与SVA感染的PK-15细胞相比,SVA感染ATG5 KD中3D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qPCR结果显示,与未感染SVA的对照组相比,PK-15+SVA中4种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01、P<0.0001),与PK-15+SVA组相比,PK-15+SVA+GSK843细胞中4种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P<0.001、P<0.0001)。本研究上述结果首次表明RIP3可调控细胞自噬,影响SVA的复制,并参与调控细胞自噬的发生与炎性细胞因子的转录,该结果为进一步阐明SVA的致病机制及其感染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内卡病毒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病毒复制 自噬 程序性坏死
下载PDF
褪黑素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吉平 费琳 +2 位作者 钟钰西 余蕾 苟兴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761-765,共5页
目的研究褪黑素(MLT)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R组、MLT组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抑制剂(GSK-872)组。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DMEM处理,H/R组对H9c2细胞进行缺氧4 h... 目的研究褪黑素(MLT)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R组、MLT组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抑制剂(GSK-872)组。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DMEM处理,H/R组对H9c2细胞进行缺氧4 h/复氧6 h处理,MLT组和GSK-872组细胞在H/R前2 h分别给予100μmol/L MLT和5μmol/L GSK-872预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碘化丙啶(PI)染色观察细胞坏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RIPK3和磷酸化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蛋白激酶(p-CaMK)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R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培养液中LDH含量明显升高(P<0.01),坏死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RIPK3和p-CaMK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H/R组比较,MLT组和GSK-87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P<0.01),LDH含量显著降低(P<0.01),坏死细胞明显减少(P<0.01),RIPK3和p-CaMKⅡ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而MLT组与GSK-87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可减轻H9c2心肌细胞的H/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IPK3/CaMKⅡ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H9C2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蛋白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