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动者与能动者:教师职业生活的田野考察
1
作者 张小刚 罗发虎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3-98,共6页
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活的田野考察,发现教师职业生活与家庭生活角色间的纠葛、与学生成长的相对疏离、与家长教育认识的相对分歧、与学校管理者的相对微妙紧张、与现代教育观念的认同相对抵制,意味着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受动性。同时发现教师... 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活的田野考察,发现教师职业生活与家庭生活角色间的纠葛、与学生成长的相对疏离、与家长教育认识的相对分歧、与学校管理者的相对微妙紧张、与现代教育观念的认同相对抵制,意味着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受动性。同时发现教师通过自我理性调适而朝向的能动性样态,但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实践哲学理论视野出发省思,需要知解的是教师受动性和能动性是辩证协调与统一的,而不是二元对立的。依据所论问题和田野考察,可能的改进策略分别在于相对变革学校时空管理观念,赋予教师相对的时空自由;尊重教师自身的专业权威与劳动价值;促进不同主体间沟通,建构有效的家校合作;相对变革教育评价标准,引导现代教育观念行之于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职业生活 受动者与能动者 田野考察
下载PDF
受动者的智慧
2
作者 杨匡汉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41-43,共3页
杨匡汉坚决主张本土化——但不是保守的而是开放的 ,是将他者包容进来 ,在异与变的碰撞中把本土一些相对稳定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观念重新解读 ,以形成当代表述形式并对全球化产生的“反冲击”。孟繁华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基本概念、... 杨匡汉坚决主张本土化——但不是保守的而是开放的 ,是将他者包容进来 ,在异与变的碰撞中把本土一些相对稳定的、具有历史连续性的观念重新解读 ,以形成当代表述形式并对全球化产生的“反冲击”。孟繁华认为传统的批评方法、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已被渐次废除 ,代之而起的是他者的概念群 ,构成了当代文艺学发展的两难处境 ,但经过整合与重建 ,必有新成果涌现出来。金惠敏认为“回到主体”的对话 ,其意义仅在于使对话在预设的原始主体的前提上成为可能 ,而绝不是说在对话中虽身经百战而毫发未损的自我确认。“如果全球化是一种进攻型的帝国主义 ,那么在狭隘民族主义意识中徘徊的则是防御型的帝国主义”。李王君平认为 ,“本土化”不如“本土性”确切 ,因为前者试图“化”一切而显出霸气而后者只是提醒别忘记本土特点因而显得平和一些。“全球化背景”对中国文学理论本土性问题意味着既要从Universal(世界的、普遍的 )角度 ,也要从Manifold(多样的 )或Varied -dimension(多维的 )角度 ,将中国文论的异质性问题考虑进去。王钦峰尝试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构“本土” ,认为“本土化”的号召力是以民族文化的过去为基础的 ,其情感成份多而理性成分少 ,它可能把国家或民族推到固步自封的老路上去。林衡勋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动者 智慧 中国 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 本土化策略
下载PDF
思想政治宣传活动中宣传者与受动者的互动运行机理分析
3
作者 杨勇民 殷炳明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19-21,共3页
思想政治宣传活动作为一种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传播性活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导向性。思想政治宣传过程中宣传者与受动者的相互运行状况和效果是一关键性环节 ,因此分析二者在思想政治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及其根源 ,并有效地进行调节尤其... 思想政治宣传活动作为一种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传播性活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导向性。思想政治宣传过程中宣传者与受动者的相互运行状况和效果是一关键性环节 ,因此分析二者在思想政治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及其根源 ,并有效地进行调节尤其重要。这种调节方式不仅包括自动调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宣传活动 宣传者 受动者 矛盾机理 调节机理
下载PDF
浅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施动者”和“受动者” 被引量:1
4
作者 贾越峰 温岳鹏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8期13-15,共3页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十七大提出的口号。响应这一号召,在现实生活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处理好这一活动的"施动者"和"受动者"的关系问题。只有切实准确地区分了究竟谁是"...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十七大提出的口号。响应这一号召,在现实生活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处理好这一活动的"施动者"和"受动者"的关系问题。只有切实准确地区分了究竟谁是"施动者"谁是"受动者",才能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找准道路,少走弯路,最终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施动者 受动者
下载PDF
受动性:一个有待开启的实践向度——马克思实践观的受动性之维的再揭示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再林 曹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7,共6页
长期以来,学界囿于受动性所谓的"附属化"和"消极性"的解读,而将实践直接等同于主观能动性活动,结果导致了实践活动的"人类中心化"和实践主体的"祛感性化"这一现代主义误区。殊不知,受动性与能... 长期以来,学界囿于受动性所谓的"附属化"和"消极性"的解读,而将实践直接等同于主观能动性活动,结果导致了实践活动的"人类中心化"和实践主体的"祛感性化"这一现代主义误区。殊不知,受动性与能动性作为实践活动须臾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不但被赋予同等的重要性,而且二者相互之间的互动、协同,在促进自身不断提升的同时,亦成为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理性和感性、人与自然等矛盾的真正解决的谜底,并昭示我们向中国古老的阴阳生命哲学的回归。因此,对受动性概念的彰显无疑具有了重大的时代意义:它不仅开启了之于实践概念的现代性批判之维和感性生命之维,也开启了实践概念研究中的中西马对话之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受动 能动性 生命向度
下载PDF
翻译的双重性——主动性和受动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俊峰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59,共4页
传统译论主要从语言学角度讨论翻译,目的在于产生与原文对等的译语文本,以忠实和对等为基础,忽视译者的主动性。实际上,翻译,无论是小说还是非小说,总是在主动性和受动性之间不停地寻找平衡点,主动性是翻译的精华所在,是译者主... 传统译论主要从语言学角度讨论翻译,目的在于产生与原文对等的译语文本,以忠实和对等为基础,忽视译者的主动性。实际上,翻译,无论是小说还是非小说,总是在主动性和受动性之间不停地寻找平衡点,主动性是翻译的精华所在,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本文旨在通过对译者主动性和受动性之间关系的研究,进一步肯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主动性 受动 主动性与受动性之间的关系
下载PDF
能动性与受动性:生命实践的双重之维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再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44,共9页
广义的实践概念是一种生命实践的概念,而生命实践理应包括能动性与受动性这两个方面。在人类哲学史上,生命实践的这一双重维度不仅体现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灵与肉之间,不仅体现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现象学式的身体行为与实用主义式的身体... 广义的实践概念是一种生命实践的概念,而生命实践理应包括能动性与受动性这两个方面。在人类哲学史上,生命实践的这一双重维度不仅体现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灵与肉之间,不仅体现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现象学式的身体行为与实用主义式的身体行为之间,亦以所谓的"儒道之辨"、所谓的"理学、心学之辨"贯彻于整个中国古代的践行理论讨论之中。其实,正如古人的"阴阳合德"思想表明的那样,能动性和受动性双方在人类生命实践中始终是须臾不可分的,任何完善而完美的人类生命实践活动都是能受一体活动的体现。认识到这一点,不仅有助于克服现代实践观中日益膨胀的"唯心主义",也为我们走出现代主义文明与后现代主义文明的两难选择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启迪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 能动性 受动 阴阳合德
下载PDF
藏缅语表施动和受动的结构助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军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2-146,共15页
1.藏缅语多数语言属于词根孤立语,与印欧语相比较,这些语言形态变化少,语序和虚词的作用比较重要。结构助词即是很重要的一类虚词。这是附在实词(主要是名词和代词)或词组等成分之后,表明它所附成分在句子中与其他成分之间语法语义关系... 1.藏缅语多数语言属于词根孤立语,与印欧语相比较,这些语言形态变化少,语序和虚词的作用比较重要。结构助词即是很重要的一类虚词。这是附在实词(主要是名词和代词)或词组等成分之后,表明它所附成分在句子中与其他成分之间语法语义关系的一类后置虚词。 2.对于结构助词的研究,目前还很薄弱,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仅散见于各语言简志的助词(或介词)部分,尚未见系统研究藏缅语结构助词的论文或专著问世;国外学者一般是把结构助词称为小品词(particle),通常在名词格的部分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助词 藏缅语 受动者 第三人称代词 屈折变化 施动者 缅甸语 数语言 成分 独龙语
下载PDF
“在NV下”式的受动特性与成立动因 被引量:10
9
作者 屈哨兵 《汉语学报》 2006年第1期10-17,共8页
本文认为“在NV下”式隐含着被动观念,将与动词短语发生关系的“在……下”看成是一种可能被标。第一部分分析“在NV下”句的受动格局和受事分布;第二部分立出始发和现存两个指标分析“在NV下”式在隐含着被动观念的同时对所涉事件的划... 本文认为“在NV下”式隐含着被动观念,将与动词短语发生关系的“在……下”看成是一种可能被标。第一部分分析“在NV下”句的受动格局和受事分布;第二部分立出始发和现存两个指标分析“在NV下”式在隐含着被动观念的同时对所涉事件的划分方式上的内部差异;第三部分对“在 NV下”式的成立动因,分别从历时条件、框架蕴含、动性显化和语际诱发进行了辨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NV下”式 被动观念 可能被标 动因 受动 动词短语 内部差异 划分方式 指标分析 第一部
下载PDF
论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仕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5-49,共5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人是自然存在物的角度论述了人不但具有能动性,同时还具有受动性。在此基础上他在其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通过对一切旧唯物主义尤其是费尔巴哈和唯心主义的批判,间接地阐明了受动性是能动...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人是自然存在物的角度论述了人不但具有能动性,同时还具有受动性。在此基础上他在其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通过对一切旧唯物主义尤其是费尔巴哈和唯心主义的批判,间接地阐明了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基础,能动性是对受动性的反求,人是通过实践实现二者的统一的。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未能认识到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未能真正理解"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能动性 受动 统一 实践 《提纲》
下载PDF
论实践的主动性与受动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岸起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2,共3页
人的实践活动既有主动性,又有受动性;既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又是对这种限制的超越。人的实践活动是主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研究实践的主动性与受动性及其关系,有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实践的主体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积极的实践的主体性的活力,... 人的实践活动既有主动性,又有受动性;既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又是对这种限制的超越。人的实践活动是主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研究实践的主动性与受动性及其关系,有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实践的主体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积极的实践的主体性的活力,防止和避免消极的实践的主体性的发生,把实践的主体性建构在科学的基础上,以保证积极的实践的主体性获得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实践的主动性与受动性及其关系,不仅在理论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现实中也是有价值的。对实践的主动性与受动性及其关系的分析与研究,需要大量的新成果、新事实来丰富和发展。随着实践的主动性与受动性及其关系的深入研究,整个人类的实践的主体性水平将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主动性 受动
下载PDF
隐喻认知的受动性与自为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善芳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8-121,共4页
隐喻效果的实现依赖于认知者的解读。由于隐喻及其意义具有多种假设和开放性特征,本文提出,隐喻及意义的解读不可忽视认知主体的受动性,特别是认知主体自为性的影响;隐喻效果的实现在心理学上体现为四个认知机制的运作过程,是认知者对... 隐喻效果的实现依赖于认知者的解读。由于隐喻及其意义具有多种假设和开放性特征,本文提出,隐喻及意义的解读不可忽视认知主体的受动性,特别是认知主体自为性的影响;隐喻效果的实现在心理学上体现为四个认知机制的运作过程,是认知者对相关信息进行筛选、确认、允准和自我满足等一系列心理商榷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认知 受动 自为性 心理商榷
下载PDF
论人的受动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琼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2期87-89,共3页
人的主体性既包括能动性又包括受动性。受动性揭示的是人对客体对象的依赖性、受制约性和受束缚性 ,它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受动性。人的受动性可划分为外在受动性和内在受动性 ,外在受动性体现为人对客观规律、条件、手段和社会... 人的主体性既包括能动性又包括受动性。受动性揭示的是人对客体对象的依赖性、受制约性和受束缚性 ,它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受动性。人的受动性可划分为外在受动性和内在受动性 ,外在受动性体现为人对客观规律、条件、手段和社会关系的受动关系 ,内在受动性体现为人对自身肉体、思想和知识的受动关系。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能动性和受动性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动 内在受动 外在受动
下载PDF
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信伟 陈仕伟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0-31,共2页
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体:能动性之中有受动性,受动性之中有能动性。两者的辩证统一是通过人的实践来实现。任何夸大人的能动性而否定人的受动性,或者夸大人的受动性而否定人的能动性都是不科学的。
关键词 能动性 受动 辩证统一 目标计划
下载PDF
《马氏文通·受动字》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俊阁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2-105,共4页
受动字是《马氏文通》中动字的一个次类。实际上受动字只是外动字的用法问题,具体地说是被动句问题,所以不应把受动字单独列为一类。《马氏文通》"受动字"节所概括的被动句"六式",与后来语法学家对被动句的认识相比... 受动字是《马氏文通》中动字的一个次类。实际上受动字只是外动字的用法问题,具体地说是被动句问题,所以不应把受动字单独列为一类。《马氏文通》"受动字"节所概括的被动句"六式",与后来语法学家对被动句的认识相比,更加符合古汉语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受动 被动句
下载PDF
施动名词和受动名词的语序变化及其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作南 李仁孝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86-98,共13页
1.0 语序,一般是指词同词相组合的排列次序;也可以指词同词组或词组同词组相组合的排列次序;在分析句子时,还可以指句子成分同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句子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词组本身就是由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排列起来的,因此... 1.0 语序,一般是指词同词相组合的排列次序;也可以指词同词组或词组同词组相组合的排列次序;在分析句子时,还可以指句子成分同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句子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词组本身就是由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排列起来的,因此,语序常常又称为词序。汉语的语序有很大的固定性。它表现着语句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例如“我读书”这个句子,它在语法上体现着“主—动—宾”的结构关系,逻辑上则属于“施—动—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语动词 施动者 受动者 排列次序 分析句 指词 语法规则 句子内部 “把”字句 “被”字句
下载PDF
受动抑或主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促进性因素机理研究
17
作者 王海鸿 朱前涛 付士波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3期49-52,共4页
文章突破了原有的城市土地限制性因素分析,从城市土地经营的行为主体的角度,开创性的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促进性因素,对城市土地的集约类型进行了划分,划分为了主动性土地集约和受动性土地集约,进而细分为内生性主动集约和外生性主... 文章突破了原有的城市土地限制性因素分析,从城市土地经营的行为主体的角度,开创性的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促进性因素,对城市土地的集约类型进行了划分,划分为了主动性土地集约和受动性土地集约,进而细分为内生性主动集约和外生性主动集约、相权性受动集约和调控性受动集约。并将这些因素置于私人收益、私人成本、社会收益、社会成本的复合坐标体系之下作了进一步的区分与研究,分别对其形成的原因和表现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描述,同时对控制土地集约度的重要性予以强调,最后对土地集约促进性因素的分类及其运作做了相关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主动集约 受动集约
下载PDF
对自由的理解要充分认识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
18
作者 王北生 张琼 刘隽华 《河南社会科学》 1998年第2期88-92,共5页
对自由的理解,必须充分认识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独有的特性,但在谈能动性时不能忽视人的受动性。人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人是自由与限制的统一。人的自由受自身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制约。... 对自由的理解,必须充分认识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独有的特性,但在谈能动性时不能忽视人的受动性。人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人是自由与限制的统一。人的自由受自身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制约。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和利用它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自由 能动性 受动
下载PDF
《1844年手稿》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第三重超越
19
作者 廖优 张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马克思赋予了人的本质以新的内涵,这一主题可以视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实现的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第三重超越,前两重超越可以概括为“回归自由自觉的活动”与对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批判。尽管马克思在形式上借用“人的类本... 马克思赋予了人的本质以新的内涵,这一主题可以视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实现的对费尔巴哈哲学的第三重超越,前两重超越可以概括为“回归自由自觉的活动”与对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批判。尽管马克思在形式上借用“人的类本质”,但在阐述其核心内容时却悄添新意。他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觉能动的活动,而非道德层面上“理性”“意志”和“心(爱)”的统一体,人的本质不再是人本学自然的产物,而是社会的产物。同样,在马克思看来,确证人的本质的方式是社会现实的活动,人的本质也具有活动性和受动性的双重特征。可见此时的马克思已经开始潜在地超越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的类本质 受动 活动性
下载PDF
逻辑解构:从能动与受动关系看规律的主体性之维
20
作者 卞桂平 焦晶 杨艳春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4-27,共4页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欲望,藐视客观规律,恣意夸大主体性,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定的"反主体性效应",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与社会关系的异化及与自身关系的二重化。强调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协调统一,揭示客...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欲望,藐视客观规律,恣意夸大主体性,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定的"反主体性效应",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与社会关系的异化及与自身关系的二重化。强调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协调统一,揭示客观规律所蕴含的主体性维度成为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性 受动 主体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